古村落保护-珠海会同村
会同村资料
会同村概况会同村位于珠海市唐家湾镇西南。
村内是清一色岭南民居,家家都是灰瓦、青砖、飞檐,建筑布局整齐,外形色调一致,嵌填在“棋盘式”方格网形成的整齐的宅基地中。
2006年,会同古村被颁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会同村民谣前面一条塘,二闸围一乡;一间祠堂三塔上,左边文阁似牌坊,右边瓦瑶真排场;花儿果子喷鼻香,人人行过都旺相,真系会同村仔好村场。
这是一首称赞会同村的当地民谣。
循透着自豪而朴实的歌谣,我们一起探访会同村。
地理位置沿着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岐关公路,于浓荫庇护中来到当年乡绅捐建供行人休憩的缉卿亭,一条静谧幽然的乡村小路将人们引向凤凰山麓深处的会同村。
蜿蜒的小路两边,农林、果园、水田相间呈现,水明山青,一片丰饶。
空间渐次开阔中,一群群雪白的鸭子在池塘里悠闲地游弋,一大片高大茂密的樟树下,依稀的一段古村墙;踏过一座横卧的石桥,来到会同村口。
抬眼望去,2座碉楼、3座祠堂整齐地排列在村前大街上:典型岭南风格的祠堂,清一色的硬山顶,青砖墙,门廊、月台、屋脊上都是精美的石雕装饰;而体量高大的碉楼却挟带着浓烈的西洋风格,无言展现着当年的雄心与视野,使得起伏雄健的村前建筑轮廓交织起中西两种语言,让每个前来探访她的人强烈地感受着这座著名岭南古村中西合璧的独特魅力。
历史背景据《香山县志》记载:黄与京号会同“爱黎岗山水之胜”于“雍正壬子”(即1732年)出资“购得其地”,然后让原来与他同村的鲍、谭两姓乡人一起都迁居于此,而有些人家不能负担“版筑之费”,他又“罄其资助之。
乡人感其高义,因以号名村曰会同。
”19世纪中叶清政府开放洋务后,会同村民纷纷赴港澳、海外谋生。
从1870年到1931年,会同村人莫仕扬、莫藻泉、莫干生祖孙三代,相继为英国在香港的最大商业机构太古洋行担当买办,前后长达61年。
他们为太古洋行的船运业、制糖业、船舶工业、保险业和进出口贸易等产业积聚了雄厚的财富,同时也将1000多位族人乡亲带出乡门,造就了一支懂得西方经营之道的管理队伍,并由此而在香港、广州、上海、福建等地创办了一大批新兴的民族工商企业,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浅谈珠海古建筑的现状及保护对策
导,要保护好古建筑 ,应从宏观上统筹全局: 1 、整体规划 ,政策 先行 政府在进行城 市改建或旧村落改造时,要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唐绍仪的故居及其2 0 世纪3 O 年代初捐赠给家乡 父老 的共乐园也很有特色 。该 区古村落会 同村
已有2 8 3 年 历 史 。 其 以园 林 式 的 村 落 设 计 、 规 范 整 齐 的 民居 布 局 、 中 西融 汇 的建 筑 群 体 ,展
榫 卯 结构 ,庑 殿 顶 ,石 斗 拱 ,石 阑额 ,石 柱 下 置 角柱 石 、须 弥 座 ,脊 上 立 鸱 吻 、 鳌鱼 和 火 焰 宝 珠 , 雕 刻 花 卉 、瓜 果 、 人 物 、瑞 兽 、 暗 八
仙。西 “ 乐善好施 ”坊高 1 2 米 ,面阔1 2 . 2 米, 深4 . 6 米 ,双庑 ,八柱三 间三牌楼 ;东 “ 急 公 好 义 ”坊 同一 款 式 ; 东 “ 乐 善 好 施 ”坊 高
1 0 . 1 米 ,面 阔9 . 4 米 ,深 4 . 6 米 , 单庑 , 四柱 三 间 三 牌 楼 。 现存 牌 坊 台基 上 原 矗 立 单庑 四柱 三
性 古建 筑 还 具有 较 高 的 艺术 价 值 。
三 、珠海古建筑的保护对策
始 于2 O 世纪9 0 年 代后 期 的珠 海 市香 洲 区城 中村 改 造 已接近 尾 声 , 目前 珠 海 正 建 设 珠江 口
例如南 门村赵 氏祠堂建筑群 ,其总体布局 巧妙,空问开合有序 ,集明、清 、民国三大时
珠海市会同古村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发展调查问卷
珠海市会同古村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发展调查问卷尊敬的朋友:您好!为了了解珠海市会同古村主要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状况,我们北京师范大学社会调研组开展关于会同古村历史文化古迹的社会调研工作。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珠海市会同古村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发展的现状,本调查不记名,请您在填表时不要有任何顾虑。
对您的合作,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时间:2014年月日请在您所选的答案前打勾,或者在“其他”中填写选项中未涉及的答案1、您的年龄:()A、16岁以下B、17-30岁C、31-50岁D、51岁以上2、您是会同村的居民吗:()A、是B、不是C、附近的人D、3、您对会同古村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A、非常了解B、了解C、略微知道D、不知道4、您认为会同古村的文化古迹的保护程度怎样:A、非常好B、一般C、不是很好D、非常不好5.来会同村参观旅游的人多吗?A.很多 B.一般般 C.很少D、不知道6、您对当前景区内的文物保护状况满意吗?()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7、您是否赞成对会同村历史遗迹进行开发利用 A.利大于弊,赞成B.弊大于利,反对C.无所谓D、其它意见8、您认为这些年年会同村文物古迹的破坏程度大吗?A、有B、没有如果有,那你认为对文物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可以多选) A.建造大量商业建筑和人造景观B.经营不善,管理缺乏科学性 C.操作人员缺乏文物专业知识 D.追求利益,进行掠夺式开发 E.游客过多 F.文物部门与旅游部门联系不够9、您认为在开发利用历史遗迹文物时的决定性因素是()A.自然环境 B.文化背景 C.经济水平 D.国家政策10、您认为对现有文化古迹的保护在那些方面应给予改进:A、文化遗产的修缮B、文化遗产的开放管理C、文化遗产的内涵D、其他11、您认为这些文化古迹的发扬传播的方式还应该怎样改进:A、拍摄纪录片,在电视台播放B、举办各种活动C、发放各种资料,比如宣传册、海报等D、其他12、您认为解决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问题的途径有哪些(多选)A.增加资金投入 B.限制游客数量 C.培养专业人才 D.加强景区合理规划 E.加大科技保护力度 F.加强文物保护教育13、您认为政府该如何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A、鼓励民众积极参加保护行动,并给予奖励B、鼓励地方政府及民间团队来举办活动,加大宣传C、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对外筹集资金D、其他14、、您觉得当前文化古迹保护方面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A、人们的意识不够B、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C、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D、缺乏资金E、其他15、您对保护历史文化古迹的有什么样的建议?感谢您认真完成本次问卷调查!。
珠海会同村的故事
珠海会同村的故事珠海会同村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村落。
村子面积不大,但却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下面,我们将一同探访珠海会同村的故事。
一、珠海会同村简介珠海会同村始建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村子原有居民以陈、梁、林三姓为主,历经变迁,如今已成为一个融合了历史、文化、旅游的美丽乡村。
会同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二、会同村的历史背景会同村在南宋时期已形成聚落,明代逐渐发展为一个小村庄。
清朝时期,会同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渔业基地。
民国时期,村子开始发展现代化农业,并逐渐成为了一个具有现代化设施的村庄。
新中国成立后,会同村不断发展壮大,现如今已成为一个闻名遐迩的美丽乡村。
三、会同村的特色文化会同村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其中包括舞狮、舞龙、飘色、粤剧等传统表演艺术。
此外,村子还有自己的庙宇、宗祠等宗教建筑。
会同村的人们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村子里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四、会同村的发展现状与规划近年来,珠海市政府对会同村进行了全面规划,将其打造成了一个集历史文化、乡村旅游、现代农业于一体的特色村落。
村子里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提升了村子的整体形象。
未来,会同村将继续挖掘自身文化底蕴,发挥地理优势,推动乡村振兴。
五、游览会同村的建议游览会同村,您可以欣赏到古朴的民居、宗祠、庙宇等建筑,感受会同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此外,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如海鲜、乡村菜肴等。
在村子周边,还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如海滩、湿地公园等,可以一并游览。
总之,珠海会同村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美丽乡村,无论是历史爱好者,还是喜欢自然风光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心仪的风景。
古村落古树的调查与景观价值评估
古村落古树的调查与景观价值评估古树是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古树所蕴含的珍贵物种基因在整个大自然生物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存在无法度量的科学价值和生态价值。
从2021年开始,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古树普查建档工作,根据《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古树分为国家一级、二级、三级3个层次,一级的树龄为500 a 以上,二级的树龄为300~499 a,三级的树龄为100~299 a。
依据这次普查的汇总信息,目前全国共有古树2 847 349株。
按照全国古树等级标准,国家一级古树有51 107株,占全国古树总量的1.8%;国家二级古树有1 042 945株,占全国古树总量的36.6%;国家三级古树有1 753 297株,占全国古树总量的61.6%。
古树是研究自然史的重要资料,可根据树木的年轮结构推算出过去每年气候的变化;根据古树不同年龄段的生长状况,可以发现该树种的生长规律。
古树普查结果对当今林业规划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古树多为乡土树种,对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以及病虫害发生规律有着很强的适应性。
因此,城市树种选择要以乡土名贵树种为重点,其次通过对适应本地栽培的树种要积极引种驯化,以期从中选出优良新种。
对于古树的管理和保护的公式化评价,Jim于2021年提到了程式专家法的评价方法,将古树的评估和估价联系在了一起。
早在2021年Jim就提出,一个系统的野外评估方式被发展成对古树进行评价要基于5个标准,即树种、尺度、结构、环境、场所和特殊性的考虑。
每个标准可以分解成3~9个属性,每个属性给出一个在1~5之间的分数,一棵树的总分为判断它的景观与保存价值提供了一个标准。
在程式专家法的基础上,孙超等提出了修正后的程式专家法,此评价标准包括古树内在与外在的因素,避开了过多的细节,尤其是需要深入到专业知识和经验才能判断到的细节,而且尽量将主观判断降到最低。
古村落保护-珠海会同村
二.会同村落的悠久历史
会同村,位于珠海金鼎镇,隐居在凤凰山麓。19世纪30年代,莫、鲍、欧阳3族人约定从不同地方会同一起到该地建村,由此得名“会同”,沿用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走过了170多个春秋,会同如今已是年迈的老者,断壁残垣、杂草丛生间,我们不由满目苍凉,但这一切却丝毫掩饰不了这里曾经的兴盛与光耀。小桥流水、雕楼祠堂、灰瓦青砖——只是基本元素,徜徉在这个古老村落中,不经意间,你会有置身欧陆小镇的错觉,因为这里,岭南碉楼,却悬挂着西式时钟;院墙深深,却能看到斑驳的百叶窗;清代民居,却装饰着西洋壁画。“前面一条塘,二闸围一乡,一间祠堂三塔上,左边文阁真牌坊,右边瓦窑又排长,花儿果子喷鼻香,人人行过都旺相,真话会同村仔好村场。”这是会同村村民世代相传的一首歌谣,它唱的是昔日会同的盛况。
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得到最多的答案就是:
“没有人管啊,谁来管啊!”居民普遍反应的问题都是这里没能得到要效的管理,没有人来管,更别提重新建设了。在这里在珠海的一个角落里,会同村就像是被抛弃了一样一个人静静的躺着,时间在这里仿佛停止了,它一个人面对着残破的一切。
(4)未经审批。据了解,在2000年开始的珠海城中旧村改建工作过程中,在文物部门与改建办等部门共同商定上报的古建筑名单中,山场村的历史名人鲍俊故居是比较重要的一处古建筑,但最终还是于2006年在文物部门不知情的情况下变成一堆瓦砾。另外,对审批上报的文物保护单位不能及时公布,2005年上报的至今没有回音。从观念上,没有真正认识到留存的建筑文物的价值:
谈会同古村
谈会同古村说真的,在去会同村之前,我从来没想过在北师大、北理工的附近会有着一个文物保护区,有着这么一群有特色的古建筑。
但因为我选的“画我中国梦”是一门外出写生课,老师选择的写生地点又恰好是会同古村。
因缘际会之下,我才开始知道了会同古村,才开始走进了会同,才开始了解了这个古村。
会同村的核心结构俗称“三街八巷”。
其“三街”为:村内沿荷花塘由北向南的“下横街”与之平行依山势渐高的中横街和“上横街。
“八巷”为八条东西向的石街小巷。
“八巷”自下而上顺山势连接三条主街,“三街八巷”互相垂直交错,构成方正规矩的“棋盘式”空间组织架构。
会同村近代建筑群主要包括栖霞仙馆、两座碉楼、3座祠堂和40多座民居,多建于晚清和民国初期,均有70--140年的历史,是珠海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条近代村庄,也是清代村庄建设的典范。
而且会同村的建筑群都展现了中西合璧的风格。
比如南北碉楼从外观上看,既带有西式钟楼的痕迹,又有岭南碉楼的风格,将国外的建筑艺术嫁接到村庄建设中;栖霞仙馆整个园林禅房呈中西合璧风格,显示出一派洋气华美;屋宇厅堂,从格局到装饰,从风格到建筑装修材料,都是有中有西。
也许我们会纳闷:为什么会同村建筑是中西结合的形式呢?其实这就得回溯到会同历史的长河了。
1836年的某一天,有姓莫、鲍和欧阳三家人自不同的地方相约于凤凰山北麓建村,“会同”之名由此而来。
建村之初,会同村只不过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村民们自给自足,却很重视对小孩的教育。
19世纪中,清朝政府准许开办洋务,会同村民也掀起了到港澳及海外谋生的热潮。
由于村民知书识礼,谦虚勤勉,慢慢就有一些人发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莫氏家族里的莫仕扬。
19世纪60年代初,还是个孩子的莫仕扬遍跟随家人到广州、香港打工,从一名帮工做到了首任香港太古洋行总买办。
在他任职期间,太古洋行成为香港历史上最大的洋行之一。
由莫仕扬开始,莫家三代人在太古洋行任职60余年,先后有近千族人到洋行工作,形成由莫氏把持太古洋行的局面。
珠海会同村的故事
珠海会同村的故事珠海会同村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村落。
它始建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珠海市内一处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珠海会同村简介会同村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村内建筑风格古朴、街道宽敞整洁。
村子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优美。
居民们热情好客,保留了传统的民俗风情。
二、会同村的历史沿革会同村始建于南宋时期,历经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变迁。
在明清时期,会同村发展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商贸重镇,经贸繁荣,文化底蕴深厚。
抗日战争时期,会同村饱受战乱之苦,许多文物和古迹受到了严重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会同村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三、会同村的特色文化会同村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其中包括舞龙、舞狮、粤剧等传统表演艺术。
此外,会同村的民间故事、传统手工艺品等也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
村子里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陈家祠堂、何家祠堂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欣赏。
四、会同村的旅游资源及推荐路线1.陈家祠堂: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珠海市内保存最完整的祠堂建筑之一。
2.何家祠堂: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3.会同村牌坊:建于清朝嘉庆年间,为纪念会同村一位一品官员而建。
4.会同村古道:感受古村落商贸繁华的历史,可欣赏到古街道、商铺、民居等建筑。
推荐游览路线:陈家祠堂→何家祠堂→会同村牌坊→会同村古道→民间艺术表演。
五、会同村的未来发展展望近年来,珠海市政府加大对会同村的保护和开发力度,通过文化旅游、特色产业等方式,推动会同村经济发展。
未来,会同村将成为一个集历史、文化、旅游、居住于一体的综合性村落,成为珠海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综上所述,珠海会同村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村落。
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古朴的建筑风貌、感受浓厚的民俗风情,体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美好时光。
会同村 百年古村的文艺回归
会同村百年古村的文艺回归作者:紫梦来源:《珠海》2017年第04期离第一次走进会同村,已经过去了9年。
斑驳古旧的碉楼仍在;饱经风霜的祠堂仍在;果场、池塘、村口那棵茂盛的大榕树仍在,但树下悠闲纳凉的村民变成了从附近学校赶来为自己的MV作品取景的学生;咖啡香取代了炊烟味儿,破落荒废的百年老宅摇身一变成了一间间的特色民宿、风情餐吧……会同村正在经历一场“剧变”,百年前的富商豪族为后人留下的遗产在被岁月埋没了几十年后,在当下又重新找回了其存在的商业价值,传承、保护、发掘,催动这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游戏的源动力,已经分不清是宗族传承的使命,怀旧复古的情怀,还是因开发而催生的经济利益。
昔日荣光难掩破败会同村的历史可以追溯百年,但那久远的过去更多是村民缅怀的先辈余光,和游客茶余饭后的谈资,遥远而不可触摸。
会同村现在的故事,则是从一枚小小的邮票开始的:2013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8张面值1.2元的《中国古镇》特种邮票,并携此参加了当年举办的亚洲国际邮展。
会同村古碉楼作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的村镇古建筑,第一次向外界展示了会同古建筑村落岭南建筑风格与西洋元素中西结合的独特风貌。
其实,在这之前的会同村也并非完全“养在深闺人未识”,在珠海的驴友和摄影、画家圈里,这里是一处保留了自然风光和古老风貌的“处女地”,是一个远离喧嚣的绝佳创作环境。
可是,就在这珠海第一古村,珠三角第一个整体规划建设的村庄、第一个集体供电的村庄……等一系列盛名逐渐为外界所知的时候,会同村的衰败现状,也成了盛名之下难掩的伤疤:最早一代的村庄建设者早已经星散到全球各地,祖屋对于许多从小在城市中出生的第二代、第三代来说只是儿时在爷爷睡前故事里听到的场景道具;随着现在早已名存实亡的会同工业区在上世纪80年代的衰落,村里的年轻人也纷纷外出谋生,留在村里的只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童,陪伴着一座座历经百年的老屋,枯守着岁月。
回忆起10年前第一次来到会同村的时候,整条村几乎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老旧的古屋和新建的房子被一条石板路隔开,形成两个泾渭分明的区域:右边的新房子区还有些许不多的人气,而左边的老屋则是十室九空的沉寂。
谈会同古村
谈会同古村说真的,在去会同村之前,我从来没想过在北师大、北理工的附近会有着一个文物保护区,有着这么一群有特色的古建筑。
但因为我选的“画我中国梦”是一门外出写生课,老师选择的写生地点又恰好是会同古村。
因缘际会之下,我才开始知道了会同古村,才开始走进了会同,才开始了解了这个古村。
会同村的核心结构俗称“三街八巷”。
其“三街”为:村内沿荷花塘由北向南的“下横街”与之平行依山势渐高的中横街和“上横街。
“八巷”为八条东西向的石街小巷。
“八巷”自下而上顺山势连接三条主街,“三街八巷”互相垂直交错,构成方正规矩的“棋盘式”空间组织架构。
会同村近代建筑群主要包括栖霞仙馆、两座碉楼、3座祠堂和40多座民居,多建于晚清和民国初期,均有70--140年的历史,是珠海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条近代村庄,也是清代村庄建设的典范。
而且会同村的建筑群都展现了中西合璧的风格。
比如南北碉楼从外观上看,既带有西式钟楼的痕迹,又有岭南碉楼的风格,将国外的建筑艺术嫁接到村庄建设中;栖霞仙馆整个园林禅房呈中西合璧风格,显示出一派洋气华美;屋宇厅堂,从格局到装饰,从风格到建筑装修材料,都是有中有西。
也许我们会纳闷:为什么会同村建筑是中西结合的形式呢?其实这就得回溯到会同历史的长河了。
1836年的某一天,有姓莫、鲍和欧阳三家人自不同的地方相约于凤凰山北麓建村,“会同”之名由此而来。
建村之初,会同村只不过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村民们自给自足,却很重视对小孩的教育。
19世纪中,清朝政府准许开办洋务,会同村民也掀起了到港澳及海外谋生的热潮。
由于村民知书识礼,谦虚勤勉,慢慢就有一些人发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莫氏家族里的莫仕扬。
19世纪60年代初,还是个孩子的莫仕扬遍跟随家人到广州、香港打工,从一名帮工做到了首任香港太古洋行总买办。
在他任职期间,太古洋行成为香港历史上最大的洋行之一。
由莫仕扬开始,莫家三代人在太古洋行任职60余年,先后有近千族人到洋行工作,形成由莫氏把持太古洋行的局面。
会同村旅游景点
会同村旅游景点
以下是会同村的几个旅游景点:
1. 明月山:位于会同村南部,是一个以山岭风景、溶洞和瀑布为主要特色的自然景区。
山上有许多景点,如明月山瀑布、仙人寨、松柏古道等,景色优美,吸引了许多游客。
2. 竹板村:位于会同村西北部,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村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传统的农村文化,游览古老的民居、古井和古树等。
3. 会同植物园:位于会同村北部,是一个以展示本地特色植物为主要内容的园林景区。
园内有各种珍稀植物和花卉,如兰花、杜鹃花等,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花海和丰富的植物景观。
4. 玉华山:位于会同村东北部,是一个以佛教文化和自然风光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山上有许多古刹和庙宇,如玉华寺、九龙寺等,游客可以在这里参拜祈福,同时欣赏到壮观的山景和瀑布。
5. 会同古驿道:位于会同村中部,是一个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驿站遗址。
这里保存了古代驿道的石碑和驿站的建筑,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到古代交通运输和驿站文化的历史。
这些旅游景点都具有独特的特色,可以让游客感受到会同村的
自然和人文风光。
同时,这些景点也反映了会同村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珠海会同村作文
珠海会同村作文
《珠海会同村》
珠海有个会同村,那可是个特别的地方。
有一次我专门跑去那儿溜达。
刚一进村口,就感觉好像穿越了一样。
村里的那些老房子,一看就有好多故事。
我沿着一条小路慢悠悠地走着,旁边的墙上布满了斑驳的痕迹,就像岁月在这里留下的印章。
走着走着,我看到一扇半掩着的门,好奇地凑过去瞅了瞅。
你猜怎么着,院子里有位老奶奶正坐在那儿晒太阳呢。
她看到我,特别热情地打招呼,还邀我进去坐坐。
我走进院子,发现里面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老奶奶跟我唠起了家常,说她在这儿住了一辈子啦。
她还指给我看院子里的一棵老树,说是她小时候就有的,现在依然枝繁叶茂。
我就坐在那儿,听着老奶奶说着那些过去的事儿,感觉时间都好像变慢了。
在会同村转了一大圈,每个角落都好像藏着故事。
那些古老的建筑,那些悠然的村民,都让这个村子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离开的时候,我还挺不舍的,想着以后一定还要再来。
这就是珠海的会同村,有着它独一无二的味道,真的很值得去细细感受一番呀。
会同古村调研报告
会同古村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为了了解会同古村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我们对会同古村进行了深入调研。
以下是对会同古村调研的详细报告。
一、概况会同古村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
村落以其独特的民风民俗和古老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然而,在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下,会同古村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二、问题分析1. 建筑保护不够到位。
部分古建筑物存在老化、倒塌等问题,缺乏有效的保护和修复措施。
2. 缺乏合适的旅游管理机构和服务设施。
古村落的旅游管理较为混乱,缺乏统一的标识和导游服务,游客难以了解古村的历史文化。
3. 生活设施不完善。
古村缺乏现代化的公共设施,如供水、电力、交通等,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
三、解决方案1. 加强古建筑保护。
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加强对古建筑的维修和修复工作,确保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
2. 组织旅游管理机构。
建立专门的旅游管理机构,负责古村落的统一管理、规划和监督。
同时,加强对导游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质量。
3. 完善生活设施。
投入资金,改善古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供水、电力和交通等方面,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措施实施1. 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古村的财政投入,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古村的保护和开发,吸引更多企业和个人投资。
2. 加强监管。
建立健全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对古村的监督和管理,严禁任何行为损坏古建筑。
3. 加强宣传推广。
通过媒体和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古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
五、结论会同古村作为湖南湘西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但目前古村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我们建议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建立旅游管理机构,完善生活设施,并落实相应的资金投入和监管措施。
通过这些举措,相信会同古村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珠海市会同古村保护与再生利用策略
The Restoration of Huitong Village of Zhuhai
作者:建筑城规学院讲师 [2]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 出版物刊名: 城市规划学刊 页码: 52-57页 主题词: 会同村 栖霞仙馆 近代村落 买办文化 完整保护 再生利用
摘要:珠海市会同村选址隐幽、规划格局严整,整体风貌中西合璧、建筑质量上乘,是珠海 市保存最完好的近代村落.是岭南近代买办文化的物化见证.在完整保护会同古村原则指导 下.保护其空间格局、街巷尺度、历史建筑等历史信息,贯彻适度发展的再生利用策略.营造 富有魅力的乡村生活图景.有利于实现其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乡村振兴视域下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以珠海市会同村为例
乡村振兴视域下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以珠海市会同
村为例
罗玉芬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博览》
【年(卷),期】2019(0)6
【摘要】古村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产物,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古村落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期,有必要基于乡村振兴视域,采取有效策略对古村落进行保护和活化利用.本文简述了乡村振兴战略,并以珠海市会同村为例,探究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策略,以期为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借鉴.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罗玉芬
【作者单位】珠海高新区唐家湾镇文化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7
【相关文献】
1.乡村振兴视域下古村落的保护管理机制研究——以湖南省会同县高椅村为例
2.乡村振兴视野下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法律困境研究——以温州泰顺古村落为例
3.乡村振兴视域下古村落活化开发研究
4.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古村落保护路径研究
——以江西省吉安市为例5.深入学习乡村振兴、留住乡愁的重要论述——聚焦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的金溪样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会同古村调研报告
会同古村调研报告会同古村是位于湖南省永州市会同县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村落。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个村庄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状况,我们对会同古村进行了调研。
会同古村建于明朝,拥有近600年的历史,是一个典型的农耕文化村落。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会同古村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生活方式。
古村内的房屋大多采用传统的青砖木瓦结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从中可以感受到明代的建筑风貌。
古村内的街巷灯火通明,更增添了一份古韵。
在古村的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会同古村的居民主要以农业为生。
他们依靠传统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来维持生计。
古村周围的农田肥沃,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等作物。
同时,村民还养殖家禽和牲畜,如鸡、鸭、猪和牛等。
这种传统的农耕生活方式在古村中得以保留,并且成为了村民们的骄傲。
在文化方面,会同古村也有许多传统的活动和节日。
村民们定期举办庙会、表演和传统舞蹈等活动,展示着他们丰富多彩的文化。
古村中还有一座古老的庙宇,寺庙里供奉着当地的神明,被村民们视为保佑村中人民和农田的神灵。
然而,尽管会同古村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古村内的居民大多年纪较大,很多年轻人选择离乡工作,导致村庄内的年轻劳动力减少。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古村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基础设施条件和旅游资源的匮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古村的扶持力度,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持。
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农村旅游,推广古村的文化和历史,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古村可以打造特色农家乐、手工艺品等,增加村民的收入来源,提高村庄的经济发展水平。
总之,会同古村是一处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村落,值得保护和发展。
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相信会同古村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古村落的调研报告---- 以会同村保护为例指导人:范时杰调查人:高嵩刘鹤陈珊张卉慧幸雯调查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08行政管理班调查地点:珠海市会同村调查时间:08年10月-12月一.研究主题确定随着现代化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中国古村落生存现状日益艰难,特别是在经济大潮中,古村落地域人口的解体和分流,传统村落生活相、生活场、生活流文化遗产的式微,以及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认识的不足,使得这些遗存的古村落文化遗产很难得到有效的保护。
在珠海的唐家湾,有一处浓缩了近代中国古建筑的辉煌村落--会同村。
这里鲜为人知的浓厚历史文化底蕴,因年代久远,加之保护措施不利,这些极具价值的古迹民居正在加速损坏,有人说,如此下去不出几年,这个被业界誉为“岭南周庄”的“活历史”将灰飞烟灭,消失殆尽。
会同村的现状及保护力度究竟如何?如何从中挖掘会同村珍稀的文化资源?如何保护和开发和传承?于是,我们前往会同村进行了调查。
二.会同村落的悠久历史会同村,位于珠海金鼎镇,隐居在凤凰山麓。
19世纪30年代,莫、鲍、欧阳3族人约定从不同地方会同一起到该地建村,由此得名“会同”,沿用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
走过了170多个春秋,会同如今已是年迈的老者,断壁残垣、杂草丛生间,我们不由满目苍凉,但这一切却丝毫掩饰不了这里曾经的兴盛与光耀。
小桥流水、雕楼祠堂、灰瓦青砖——只是基本元素,徜徉在这个古老村落中,不经意间,你会有置身欧陆小镇的错觉,因为这里,岭南碉楼,却悬挂着西式时钟;院墙深深,却能看到斑驳的百叶窗;清代民居,却装饰着西洋壁画。
“前面一条塘,二闸围一乡,一间祠堂三塔上,左边文阁真牌坊,右边瓦窑又排长,花儿果子喷鼻香,人人行过都旺相,真话会同村仔好村场。
”这是会同村村民世代相传的一首歌谣,它唱的是昔日会同的盛况。
听到这首歌谣,很多游客都会好奇,这样一个富有诗情画意,又拥有异国气息的古老村落,为何会“隐居”在凤凰山麓?生活在这个村庄的人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兴衰和荣辱?建村之初,会同村只不过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村民们自给自足。
后来,会同村的莫、鲍、欧阳三姓人员,惟有莫氏发展成为最大一族。
莫氏家族的莫仕杨、莫藻泉、莫干生祖孙三代,在香港太古洋行担当买办达60余年之久,在他们的帮助下,当时许多莫氏族人也前往香港和广州等地为太古洋行工作,因此其家庭和不少个人都积累了一定财富。
1927年会同村村民就使用了电灯照明,是当时中山县(包括珠海)第一个使用电灯的村子。
大约在1992年的下半年,栖霞仙馆建成后不久,莫咏虞利用自己在太古洋行做船务买办、常与英国人有贸易往来之便,托人从英国买回了一台发电机运到香港,准备运回老家会同村,让栖霞仙馆内的尼姑们也用上电。
发电机和电线,管道等设备从香港用船运至澳门时,同行的还有从香港聘请的一位年轻电工阿荣去会同村,主要负责发电机的安装、调试和正常运转等工作。
发电机的到来给偏僻的小山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但是一台发电机只能供栖霞仙馆及部分莫氏家族成员照明用电。
到清同治至光绪年间,会同村当时很多海外富裕宗亲回乡投资,会同村在统一规划下重建,从建筑材料到规划格局都是从香港,西方引进,学习得来,因此,这个村庄在当时已经颇具规模,气势恢宏,这也便是我们如今看到的会同。
三.会同村的现状及造成的原因以及论证1.会同村的现状会同村落,是珠海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清代村庄,这几年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为珠海原创艺术基地和各种电视剧的拍摄现场,来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但它却连珠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都不是,更谈不上对村内建筑进行维护和修缮。
当地一位帮人看管祖屋的阿姨打开一间间空屋,指着尘封的雕梁画栋以及透光的屋顶,对热情参观的人说:“你们别写会同村的好了,就写怎么破损吧!”她希望政府快点拿出保护开发的办法来:“这些房子都是港澳同胞的,是他们的祖业,政府不来维护,我们自己又没能力修,难道就这么看着它们破损下去?”会同村的消亡,一方面是以建筑为主体的整体上的瓦解,另一方面则是村镇内部历史文化遗存的大量流失。
“有数百年历史的村要破坏掉只需几天的工夫,一旦破坏了就不可恢复了。
如果这样继续发展,十几年后,传统的历史记忆和传承就都没有了。
很难想象,没有了历史痕迹的珠海如何向世人展示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那些尘封往事?”当我们来到会同村是都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就发现在杨氏大宗祠附近,突兀地立着几栋正在修建的“小炮楼”,与古村的整体风格格格不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一个拥有完美古建筑的古镇,不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古镇,而是一个残破不已的衰败的村庄。
步入会同村仿佛步入了上个世纪,参天古木的掩映下,会同祠、调梅祠、莫氏大宗祠三大宗祠和南北碉楼等会同村最具代表性的公共建筑一字排开,这里也自然成了。
可现在这里的景象不禁让人心中泛起一丝悲凉。
当我们走进会同时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破损的柱子,掉瓦的城墙和长满杂草的庭院。
似乎会同的生命已经停止,停留在它那个年代,它悉日的辉煌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封存,已被人遗忘。
随便钻进一处老宅,里边的情况却让人颇为失望。
不仅杂草丛生,散发出呛人的霉味,而且大多空空当当,有些甚至堆砌着无用的杂物,显得零乱不堪。
可以想象,昔日住宅里精致的布局以及饰物早已被洗劫一空,留下了难以弥补的伤痛。
但如果你了解了它的历史,你就大可不必为此忧伤。
据悉,这个村里当时住有60多户人家,作为青壮年的男丁们早已到港澳等经济发达的地方赚钱去了,而留下的大多是妇女儿童在这里独守家园。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的男丁越来越少,留守村子的也都老弱病残,虽然建筑依然是这些建筑,但早已物是人非。
而那些漂洋过海的爷们也随着村子的人气衰减就很少再返回这个村落……据会同村村民介绍,目前在这些老宅里边依然住着20来户人家,而住宅均是经过改良的。
虽然有些老宅常年无人居住,破败不堪,一些甚至变成了当地村民的加工厂。
令人惋惜的是,在保护它方面我们似乎还做得远远不够,我们在一排青砖古屋中,看到了一处拆了原有旧屋正在兴建的新屋,这兴建的新屋像“伤口”一样突兀在我们眼前,我们为之痛心!要知道这些古屋存在了近半个世纪,战争没有改变它、自然灾害也没有改变它,然而新建的房屋却轻而易举地改变了它……能不能由市有关部门对会同村的房屋建筑颁布一些规定,在建与拆方面严加控制和管理,以政府的力量来保存珠海这一处古朴雅致的清代民居呢?2.造成的原因:(1)人们对历史文物保护的意识不过强在这个人们的精神文化变的支离破碎,对事物价值变得迟钝薄弱的时代,人们对于以往的历史文化变的不再关心,随心所欲的破坏,缺乏对文物重要性的认识走访的会同村,给那里的居民和周遍的人进行了访问,对于会同村的历史究竟了解多少,使人吃惊的是居然很多的村民根本就不知道会同村的历史,不知道会同村究竟有啥价值。
对于会同村周边的地方像北师大珠海分校大约10%同学连会同村听都没有听说过,有大约30%的人根本就不了解那里历史的了解了。
(1)会同村的不断变迁导致相关的管理出现问题随着现代化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会同村也几经变化,地域人口的解体和分流,传统会同村的生活相,生活场,生活流文化遗产的式微,居民的流失与变化。
在采访当地居民时发现这里的居民很多都不是真正的会同人,有的甚至不是珠海人都是外地的人,搬迁到这里来居住的,当地的人很多都已经外出打工去了,很少有留下来的青年人,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年人。
正是由于当地的人口解体和分流使得会同的文化也一点一点的流失。
相关的局委会也几次变化使的管理更加的混乱(3)相关政府的不够重视保护认识和资金不足是主因为什么珠海的古建筑、古村落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政协委员们认为,保护认识不足、意识不强,责任不明确,政府的保护措施和资金不足等是主要原因。
对于会同的现状相公的居委会,相公的政府都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于会同的开发用地,也没有明确的措施征用土地的随意性,导致了会同的面积大量缩小,很大块都被周边的地方征用像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就征用了很多的土地。
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得到最多的答案就是:“没有人管啊,谁来管啊!”居民普遍反应的问题都是这里没能得到要效的管理,没有人来管,更别提重新建设了。
在这里在珠海的一个角落里,会同村就像是被抛弃了一样一个人静静的躺着,时间在这里仿佛停止了,它一个人面对着残破的一切。
(4)未经审批。
据了解,在2000年开始的珠海城中旧村改建工作过程中,在文物部门与改建办等部门共同商定上报的古建筑名单中,山场村的历史名人鲍俊故居是比较重要的一处古建筑,但最终还是于2006年在文物部门不知情的情况下变成一堆瓦砾。
另外,对审批上报的文物保护单位不能及时公布,2005年上报的至今没有回音。
从观念上,没有真正认识到留存的建筑文物的价值:政府想尽快改善城市面貌;产权拥有者认为“破旧不堪”的老房子不利于“使用”,也不利于“美观”,想尽早以“旧”换“新”开发商更是急于得到土地,以尽快获取利润。
在这三者合力的推动下,自然加快了建筑文物。
(5)文物保护经费捉襟见肘委员们认为,保护经费的欠缺,是珠海文物发掘与保护的一大绊脚石。
据了解,目前市文物保护经费虽已有所增加,但仍只有150万元,面对全市众多需要保护的文物,实属杯水车薪。
而各行政区、功能区,除香洲区外,也都没有专项保护经费。
“只有150万元,只能修修补补。
”徐惠萍说,“北山村杨氏大宗祠要换梁,都无法换,因为文物修缮必须请专业人员,钱太少,没有人愿意做。
”“单单苏曼殊故居的修缮,就要积攒2-3年的资金。
”市文广新局文物科科长潘恒苦笑地说。
据了解,位于翠微村的韦鲁桐大宅,是清代晚期整个珠海乃至中山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民宅,位于前山村的建于清代的刘思远堂,房屋构造,构件以及家用陈设保存完好,这两处古建筑具有重要的研究保留价值,但文物部门多次上门作保护工作,都因政策和资金等原因而未果。
四.研究国内古村落现状及经验包括措施突破与不足例一西塘古镇保护成功案例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以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而著称,民风淳厚,橹声悠扬,到处洋溢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文积淀。
早在春秋战国时西塘就是吴越相争的交战处,故又有“吴根越角”之称。
唐开元年间西塘有了村落,宋代形成集镇,到了元、明朝时,西塘凭借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经济基础和水道之便,发展成一座繁华、富庶的大集镇,窑业、米市、食品、制陶业等行业日益兴旺。
明清时期西塘成为一个热闹繁华的集散地,古镇现存的许多古宅大院,都是古镇先人当时致富后的结晶。
她作为“江南水乡民俗文化博物馆”,不仅和谐、完美的保存了极具江南乡土特色的大片明清建筑,更是保护和发扬传统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
在江南水乡市镇网络中,13世纪到19世纪江南古镇随处可见,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受到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大多小镇的水乡古镇风貌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