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的初步认识与读写教学反思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今天上了第二节课,对教材的理解可能更深了一点,第二节课与第一节课的区别应该在于,第一节课中有比较明确的“0”,正负表示的量相对较固定,而第二节课的“0”可能并不确定,同时正负表示的量是人为规定的,可以规定向东走为正,也可以规定向西走为正,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并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只有在准确理解正负的相对关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运用。
因此在课始又强调了“零度”、“海拔”等。
还有特别重要的0。
不论是数轴上的0还是温度计上的0,甚至是海拔上的“0”,都要让学生充分理解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
这样学生才不至于犯错。
在教学中有这个一节细节,练习一第10题,表示上下车人数时,有学生回答,上车+8人,下车—3人,是否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正负数表示的意义呢?+8的正实际上就表示了上车的意思,他们理解了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首先让他们观察哪些数据表示上车人数,哪些表示下车人数,再让他们说说怎么看出来的,结果细心的学生发现起点站+21人肯定是上车的,终点站—21人肯定是下车的,得出了正数表示上车的人数,负数表示下车的人数,这样再做下面的题目就会好一点。
从后面的效果来看还可以。
另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学生的负担越减越重,是否也与数学课堂中其他的'知识太多有关?例如这部分内容刚开始就出示温度计(只有摄氏度),让学生自己读读,说说表示的意义,学生是否会学得轻松一点。
在练习中所接触的那些具体的情境,究竟有多少教师能记得:月球表面的最低气温是—183摄氏度,又何况学生呢?现在的数学课对数学老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基本功还要有扎实的语文功底。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意义的运算打下基础。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会描述、辨认正负数,不出现负数数学定义。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15篇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15篇《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单元教学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正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在教学中,我重点注意以下方面:1、联系生活,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我在教学时紧密联系生活,通过向学生提问“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负数?”和PPT课件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负数既感到熟悉,又获得了基于自身经验的直观理解。
接下来,通过让学生对于零上16摄氏度和零下16摄氏度的记录,让学生体会16和-16是两个不同的数,在“16”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号,是因为两个“16摄氏度”具有不同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对负数和正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能清楚的认识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2、借助数轴,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数轴上表示负数时,学生出现了一种错误现象:把负数像正数排列规律那样进行排列,即:从左至右排为-1,-2,-3,……。
这时,我抛出问题“为什么表示正数要从左往右看;而表示负数却要从右往左看?”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联系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进行理解。
让学生初步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从而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为后面学习“比较正、负数的大小”时,能够借助数轴、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突破“负数和负数比较大小”这一难点奠定了基础。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2《认识负数》一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生活中的负数,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让学生借助数轴,学会比较负数的大小。
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我在教学时紧密联系生活,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亲切。
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 教学反思
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教学反思
1. 体现数学知识中渗透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
课下让学生阅读“你知道吗?”了解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课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但是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正、负数的概念不便下定义。
因此,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写一篇数学日记《生活中的负数》,让学生介绍孩子眼中的正、负数。
这一内容不仅是对本课所学负数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印象很深。
2. 本节课我将“认识负数”与“负数的意义”两个知识点有效地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
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意识到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优秀3篇)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优秀3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3篇《《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认识负数评课稿篇一张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入手,对于负数,学生并不是一概不知。
在很多孩子的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对负数的感觉。
张老师用了这句话“生活中哪儿见过负数?”作为开篇,唤起了孩子心目中对负数的初步感觉。
然后让学生自己写负数,再说说从哪儿看出这全是负数,负数的前面不光有负号,还要比0小。
再然后研究五个“-2”的意义,从而从真正意义上认识负数,张齐华老师每一次的课堂无不让人眼前一亮。
“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这是张老师信守的行动准则。
教学语言的诗意动听,教学目标的多元、课堂立意的深远、教学结构的精巧、课堂进程的丰富,师生辉映的精彩构成了他课堂亮丽的风景。
“听张齐华上课,你很难预料到他下一个环节可能会做什么。
”这种对课堂莫大的心理期待,既吸引着听课教师,更拨弄着每一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与向往。
这种匠心独运的设计总在你意料之外,可又在情理之中,本节课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
用自己的想法表达对—2的理解,一个练习的拓展,领教了张老师设计的“高”,欣赏了张老师训练思维的“广”!难怪听他的课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难怪“华粉们”对他的热烈追从。
认识负数评课稿篇二《负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各种数的基础上的学习,是课改后引入小学数学课程的一项内容,是概念课的教学。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符合学生的学习新知的认识规律。
课中取材符合数学来源并应用于生活的规律,教师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学生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当学生兴趣激起时,教师再带领学生具体了解负数,通过探究温度计的问题和学生一起经历、感受生活中的负数。
这节课还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发现、感受、了解负数,掌握基本知识技能,通过在温度计图上说出所给的度数所表示的意义——找出正负数——从给出的度数在温度表上找出具体位置并说明理由——什么时候用正或负数表示——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关于正负数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第1篇】本节课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这节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有这两点:一、游戏导入,深深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过程中,我特别设计了学生比较熟知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充分体验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
例如:方位上和下,前和后,电梯的上升和下降,存钱和取钱,得分和扣分,盈利和亏损等。
特别是温度计中零上和零下的引用既让学生很好的感知相反意义的量,又为下一环节利用温度计探索正、负数的有关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情景教学,大大提高学生的思考质量。
面对熟知的教学情境,学生是充满自信的,始终以一种积极地心态面对问题,从而思考问题的质量也是相当高的。
创设学生的熟知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同时反思自己的不足。
在举完例子以后,体现相反意义时,引导性不够好,应多举几组例子后,在进行板书(板书太早),目标达成度不够高。
很多时候,因为教师的急于求成导致整个课程的教学不够完美。
这是年轻教师教学的弊端,对一些关键性的东西往往“火候“不够。
所以,要戒骄戒躁,踏踏实实的把一节课上好。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这是一节典型的概念教学课。
本节课有单位“1”、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几个抽象的概念需要学生熟知。
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
其中,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本节最难突破的一个难点。
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单位“1”是一个物体,这节课的单位“1”指的是一个活若干个物体。
学生在单位“1”的把握上有一定的困难。
课中我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引导学生领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逐步渗透单位“1”的具体含义。
《负数》教学反思(精选5篇)
《负数》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负数》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负数》教学反思1我今天教学直播的内容是《负数—第一课时》,是现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它的知识只涉及到负整数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联系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初步能认、读、写负数。
具体分三个层次:第一,用负数表示低于零度的温度,学生首次感知负数。
第二,用正数或负数表示海拔高度,丰富对负数的感性认识。
第三,初步揭示正数与负数的概念。
先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然后借助温度计、海拔高度等来理解和认识正、负数,尝试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进一步体验负数的意义;进而引导比较帮助学生突破负数、正数与0的关系这一教学难点。
最后通过适当的生活应用练习,丰富学生对负数概念的理解和建构。
本节内容比较简单,我布置了一道看似很简单的题目,但对他们完成有一定要求,也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相信这节课同学们同样会在细节上有很大收获。
虽然没有连麦,但在聊天区里我们进行了互动,同学们出现的易错点,我也及时地进行纠正,大部分学生还是回答正确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负数》教学反思2数轴表示数是第一单元中的学习内容,认识数轴是本课的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把它与直尺建立起联系,通过直观的视觉使学生感悟到数轴越往右边数越大,反之越往左边数就越小,而“0”是它们的分界点。
在读数、观察、体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区分了正、负数,渗透了“无限”的思想,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
学生在区分正负数时对整数容易辨认,当出现分数或小数时,学生在数轴右边能够正确找到相应位置,换做左边就容易出错,关键还是在于学生没有掌握负数的大小比较,在数轴上容易找错位置。
所以加强负数的大小比较是突破这个问题的关键。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通用17篇)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通用17篇〕认识负数教学反思〔通用17篇〕认识负数教学反思篇1负数这个内容在新课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不同版本的教材出现的时间也不一样,比方人教版《生活中的负数》就出如今六年级下册,并且和冀教版不同的是,它的编排把温度和负数结合在了一起上。
由于考虑到这一内容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比拟容易承受,并且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比拟有兴趣的,所以我参考了人教版的教材,并把教学目的确定为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已有的生活经历,在多样化的生活素材中,感知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详细数量的意义是相反的,体会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通过引进负数来进展简捷的表示。
试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学习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多样性学习资的开发与利用上,着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目光观察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
1、首先我通过一个记录的形式,以实际生活的真实情境为研究素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体会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为施行有效教学做好准备。
2、教学中我运用了多种活动方式。
从天气预报中听一听;根据各地的气温读一读;在实际生活中举例说一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
3、本节课我利用温度计这个教具,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尝试写出温度-5、-20;在温度计上拨出指定温度;这些都为学生认识正、负数提供了非常形象的根据,学生学习起来有详细的事例做依托,抽象的概念就容易理解。
4、在引出数轴这一概念时,我运用温度计,把温度计横过来,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0为分界点,并且0的右边是正数,0的左边是负数。
同时,在数轴上理解了正数和负数都有无数个。
但是,由于我所设计的内容比拟多,课堂密度比拟高,在时间上比拟紧,所以在课堂上给学生独立考虑的时间和空间比拟有限,从而也降低了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篇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老师是否擅长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地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颉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效劳。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5篇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5篇《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源之于生活,悟之于生活。
因此我在备课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挖掘利用教材资源,又和生活紧密联系,设计了让学生了解而又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们乐学、善学。
1.创设现实情境,认识新知。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
通过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对它已有了认知基础。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了解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引入负数,又通过存折上存入和支取,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商场的楼层等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充分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有相反意义的量,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应用多种方式,理解新知。
本节课我力求处理好探索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的关系,做到能将体现学习过程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内容,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而那些接受性学习效果好的内容则通过讲授学习,使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相辅相成,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入负数后,用讲授法直接告诉学生,“人们规定零上16摄氏度记做+16℃,零下16摄氏度记做-16℃”,用讲授法教学正负数的读写。
在教学正数、负数、0之间的关系时,注意引导学生从观察温度计入手,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自主归纳得出“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
因此,在这节课中,不同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设计丰富练习,巩固新知。
本节课围绕教学重点,提供了很多有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安排了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填一填、连一连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以巩固新知,加强对负数的认识,将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落到了实处。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21 、利用实际生活的情景再现,在实践中找到数学知识及用转移的思维方式来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通用3篇)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认识负数教学反思(通用3篇)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今天上开学的第一节课,内容是“正数和负数一”,主要目标是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
学生对于负数这个概念是陌生的,但是教学中通过设计一些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自然地认识到要学习的负数就是与我们以前学的数是相反的,这样搭建了一个桥梁,从而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负数这一概念。
然后又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去体会,加深了对负数这一概念的掌握。
1、让学生感受到符号的作用。
数学活动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来完成,恰当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
课堂让学生通过对话、倾听、欣赏、互动和共享,实现了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所以这节课采取了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究解决的途径,以谈话法为主。
2、教师语言的精练性和指向性我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语言的精练性和指向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本节课我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指向性不强,造成学生不知所问;在课后听课教师的反馈中知道,多数老师也都十分关注教师语言的表达。
在课堂上,不论是从思维的实际价值上,还是从所提问题的指向性上都显示出了教师语言在课堂上的重要地位。
在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把握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如何使教师的提问更具有启发性,如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有充分的体验,能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这应该是每位教师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3、重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这堂课中,我充分挖掘了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素材,每个情境的设计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为教学目标服务。
再加上多个实际参与的环节设计和教师平实、细致的组织、引导,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不断的尝试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让学生伴随着学习过程,亲身体悟了数学学习的价值、数学学习的魅力。
4、融入多种学习方式,促进有效教学的开展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给学生充足时间去尝试,交流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学生间的思想沟通,集思广益,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思维的多样化,个性化。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反思【第1篇】“认识负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
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
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创设现实情境,认识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这就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要从学生出发去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能抽象出数学概念。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
通过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对它已有了认知基础。
再加上教材又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不但方便了教师,还指引了教学方向。
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引入负数,以现实生活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
又通过设计大量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再从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应用多种方式,理解新知。
每一种教学方式有利有弊,任何教学方式都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关键是看教师如何灵活地运用。
在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探究学习”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学生探究可以得到,不是任何数学规律在小学这个年龄阶段都能探究得到。
我们知道,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方式,两者各有自己的优越性,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两者应既有互相区别又密切相联。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认识负数,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的内容,也是小学生对数的概念的又一次的拓展。
很久以来,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负数就是在初中学习的。
我上班的时候,那版的小学教材,也没有负数,也是初中开始认识的。
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的广泛应用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接触了一些,有了认识负数的基础,所以《课标》将其提前到小学阶段进行教学。
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天气预报来初步让学生感知负数的意义。
我让学生模拟气象预报员来预报各地的气温情况。
开始的时候,有的学生不说地方,直接读气温;有的学生说几度到几度,而没有说摄氏度,也是不标准的。
最后有的学生读出了零下几摄氏度到几摄氏度。
我问学生还有没有不同的读法,几乎没有学生敢起来读负几摄氏度到几摄氏度。
这也是受平时生活的影响,因为气象预报员就是读的零下而没有度读负几摄氏度。
接着老师示范还可以这样度,也就是是从数学的角度,应该是标准的读法应该是负几摄氏度到几摄氏度。
然后,学生再来读一读。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以零摄氏度为分界点,高于零摄氏度的温度记为正数,低于零摄氏度的温度记为负数。
规定零摄氏度时淡水结冰时的温度。
零上和零下温度分别表示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接着,教学例2,存折上收入和支出时,显示的数据的不同,让学生明白收入的时候用正数表示,支出的时候用负数表示,收入和支出也是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最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还有那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学生列举了很多,说明学生掌握理解的还不错。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认识负数》单元的教学看似简单,教起来似乎觉得轻松,学生学习起来也看似轻松,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却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在这里举一些典型例子:1、有部分学生经常把—40C读画成—60C。
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教学反思
《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教学反思新源镇太平小学张丽萍负数是小学阶段新增的内容,小学阶段数的教学从自然数、小数、分数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范围.教学前让学生了解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本课内容比较简单,从学生熟知的天气预报入手,与生活较贴近,学生理解更容易。
通过“零上”“零下",“升高”“降低",“收入”“支出”等例子让学生充分理解“相反意义的量”。
整体效果良好。
但也存在不足:有些问题设置的过于简单,价值不大,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应向学生多介绍一些略深一些的知识,满足学生的需要.《认识负数》教学反思[《认识负数》教学反思]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单元教学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正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在教学中,我重点注意以下方面:1、联系生活,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接下来,通过让学生对于零上16摄氏度和零下16摄氏度的记录,让学生体会16和—16是两个不同的数,在“16”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号,是因为两个“16摄氏度”具有不同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对负数和正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能清楚的认识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2、借助数轴,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数轴上表示负数时,学生出现了一种错误现象:把负数像正数排列规律那样进行排列,即:从左至右排为-1,-2,-3,……。
这时,我抛出问题“为什么表示正数要从左往右看;而表示负数却要从右往左看?”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联系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进行理解.让学生初步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从而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023年《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5篇)
2023年《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5篇)《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
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
(亏了500元)。
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相反的意思。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
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片头)二、教学例1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
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
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是0℃。
)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让学生通过温度计体会到0也有实际意义。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通用5篇)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通用5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负数的教学,它是小学阶段新增的内容,是小学生学习的又一种新的数。
它是小学阶段数的教学从自然数、小数、分数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范围。
在教学新课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引导学生从例1中的主题图入手,从学生熟悉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阿姨说的是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怎么变成了—6℃呢?”这一认知冲突引起新课的学习,整节课以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为主。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去探究负数的产生过程,由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体验更有研究的价值。
本课在第二个环节的教学中,体现了这一亮点。
通过借助温度计拨出四个城市的温度,零上温度学生很容易就拨出来了,“零下温度在哪?怎么拨?”学生在沉思与体验中发现,必须先找到0°C,对0的认识也更就为深刻。
通过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为整个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达到有效教学之目的。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负数是小学阶段新增的内容,小学阶段数的教学从自然数、小数、分数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范围。
教学前让学生了解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本课内容比较简单,从学生熟知的天气预报入手,与生活较贴近,学生理解更容易。
通过“零上”“零下”,“升高”“降低”,“收入”“支出”等例子让学生充分理解“相反意义的量”。
整体效果良好。
但也存在不足:有些问题设置的过于简单,价值不大,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应向学生多介绍一些略深一些的知识,满足学生的需要。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认识负数》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负数的认识是数的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
在小学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
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价值。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地去捕捉“生活现象”,采用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服务。
教学中,要创设有利于认识负数的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正、负数是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义的量是学生学习负数的已有经验。
课开始我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负数,电梯按钮,微信账单,存折存取款,食品净含量。
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教师叙述的意义。
有的用语言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列表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数的方式进行记录。
通过展示,学生对不同的记录方式进行融合与比较,在此过程中初步体会了负数的意义,同时对用数字符号表达信息的简洁性有了不同的体验。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2“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
在教学中,我从游戏“说反话”引入,又通过存折上存入和支取,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商场的楼层等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充分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自主归纳得出“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
如何引出数轴,使学生在数轴上清楚地看到从左到右的循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一个分界点。
这样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负数与0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5篇)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通⽤5篇)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通⽤5篇) ⾝为⼀名优秀的⼈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是⼩编收集整理的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通⽤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认识负数,是⼩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的内容,也是⼩学⽣对数的概念的⼜⼀次的拓展。
很久以来,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负数就是在初中学习的。
我上班的时候,2003教的那版的⼩学教材,也没有负数,也是初中开始认识的。
现在考虑到负数在⽣活中的的⼴泛应⽤以及学⽣的⽇常⽣活中接触了⼀些,有了认识负数的基础,所以《课标》将其提前到⼩学阶段进⾏教学。
教材选取学⽣熟悉的⽣活情境,天⽓预报来初步让学⽣感知负数的意义。
我让学⽣模拟⽓象预报员来预报各地的⽓温情况。
开始的时候,有的学⽣不说地⽅,直接读⽓温;有的学⽣说⼏度到⼏度,⽽没有说摄⽒度,也是不标准的。
最后有的学⽣读出了零下⼏摄⽒度到⼏摄⽒度。
我问学⽣还有没有不同的读法,⼏乎没有学⽣敢起来读负⼏摄⽒度到⼏摄⽒度。
这也是受平时⽣活的影响,因为⽓象预报员就是读的零下⽽没有度读负⼏摄⽒度。
接着⽼师⽰范还可以这样度,也就是是从数学的⾓度,应该是标准的读法应该是负⼏摄⽒度到⼏摄⽒度。
然后,学⽣再来读⼀读。
让学⽣进⼀步体会,以零摄⽒度为分界点,⾼于零摄⽒度的温度记为正数,低于零摄⽒度的温度记为负数。
规定零摄⽒度时淡⽔结冰时的温度。
零上和零下温度分别表⽰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接着,教学例2,存折上收⼊和⽀出时,显⽰的数据的不同,让学⽣明⽩收⼊的时候⽤正数表⽰,⽀出的时候⽤负数表⽰,收⼊和⽀出也是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最后,让学⽣列举⽣活中,还有那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正数和负数表⽰,学⽣列举了很多,说明学⽣掌握理解的还不错。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认识负数》单元的教学看似简单,教起来似乎觉得轻松,学⽣学习起来也看似轻松,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却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在这⾥举⼀些典型例⼦: 1、有部分学⽣经常把—40C读画成—60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教学反思新源镇太平小学丽萍负数是小学阶段新增的容,小学阶段数的教学从自然数、小数、分数围扩大到了有理数围。
教学前让学生了解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本课容比较简单,从学生熟知的天气预报入手,与生活较贴近,学生理解更容易。
通过“零上”“零下”,“升高”“降低”,“收入”“支出”等例子让学生充分理解“相反意义的量”。
整体效果良好。
但也存在不足:有些问题设置的过于简单,价值不大,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应向学生多介绍一些略深一些的知识,满足学生的需要。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认识负数》教学反思]本单元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单元教学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正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在教学中,我重点注意以下方面:1、联系生活,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接下来,通过让学生对于零上16摄氏度和零下16摄氏度的记录,让学生体会16和-16是两个不同的数,在“16”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号,是因为两个“16摄氏度”具有不同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对负数和正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能清楚的认识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2、借助数轴,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数轴上表示负数时,学生出现了一种错误现象:把负数像正数排列规律那样进行排列,即:从左至右排为-1,-2,-3,……。
这时,我抛出问题“为什么表示正数要从左往右看;而表示负数却要从右往左看?”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联系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进行理解。
让学生初步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从而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为后面学习“比较正、负数的大小”时,能够借助数轴、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突破“负数和负数比较大小”这一难点奠定了基础。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教学了《认识负数》,因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比较到位,课堂总体来说很顺。
但课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不熟悉温度计?在预习中,学生对课本上的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这样的问题理解很容易,但在练习中很多孩子都不会写出温度计上的温度,询问原因,原来他们根本就不会看温度计,所以课堂上我就重点指导认识温度计,然后再指导根据温度在温度计上表示,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这样处理这方面的教材,我想应该好一些:加强对温度计的认识,通过对温度计上刻度特点初步感知意义相反的数量。
(1)不要忽视对温度计上摄氏度与华氏度这两种刻度的区分。
至于两种温度有什么异同,可以作为课后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去了解。
(2)教会学生仔细观察刻度单位,能根据刻度上大格与小格的划分推算出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
(3)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以0刻度为分界线,上下均有同样的数字。
这为突出零上与零下起关键作用。
让学生初步感受在0的两侧,相同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
2、例1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相反意义的数量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通过观察三个地方气温在温度计上的表示,知道表示零上和零下这样两个相反意义的数量,用以前的数无法表示,使新知的教学呼之欲出,感受“+4和“-4两种表示数的方法的需要与重要。
在此基础上掌握读写方法,知道“+4可以写成“4,正号可以省略。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3、例2通过生活中另一种相反意义的量——海拔高度,进一步掌握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此时并未抽象出正数与负数的概念,仅仅是学习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与读法。
这令我在教学中很难把握,因为常常会在此时冲口说出“正数与“负数两个名称。
“以海平面为分界线这是本题的关键,它既沟通与上题“以0为分界线的联系,又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两地海拔高度为何要用正负数来表示的重点。
我在教学时先出示图,然后提问: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从哪里量起的?学生有多种答案:山脚、平地……然后通过读题了解到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米,从而引出“以海平面为分界线,高于海平面的记为正,低于海平面的记为负。
4、利用对课上所接触到的数分类,将具有现实生活意义的数量抽象出来,完成两个概念的学习。
在分类过程中进行两个概念的对比,抽象出正数与负数的各自特征,强调正、负数与0的关系。
完成练一练,巩固这一知识点。
5、小结本课教学容,帮助学生梳理新知。
6、堂上检测。
五年级的教学与中低年级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练习量,将练习课融入到新课中。
7、及时总结评价《认识负数》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容。
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
本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
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价值。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有利于认识负数的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生活量存在的相反意义的量是学生学习负数的已有经验。
课始我让学生记录老师的话“固城小学本学期转入学生23名,转出18名。
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教师叙述的意义。
有的用语言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列表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数的方式进行记录。
通过展示,学生对不同的记录方式进行融合与比较,在此过程中初步体会了负数的意义,同时对用数字符号表达信息的简捷性有了不同的体验。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增进对负数的了解初步认识负数以后,我让学生结合生活的经验,说说负数在生活中的表现,通过学生的交流与汇报。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文章《认识负数》教学反思出自.gkstk./article/wk-34637445779115.html,请保留此!。
学生将负数置于具体的生活经验之中。
在一过程分两个阶段完成:一、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负数?二、结合你自己的理解,举一些可用负数表示的例子。
通过上述两个阶段的活动,学生对负数获得了基于自身经验的不同理解。
三、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初步认识负数后,我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正负数,通过数形结合,学生对于正数和负数获得了更深的认识。
在用数轴上表示正负数的时候我觉得下面两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一是,表示#from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来自学优网www.gkstk./ end#正数时为什么要从左往右看,而表示负数时为什么要从右往左看。
(这一问题可以联系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来理解),二是,“+2和—2哪个数大?这一问题不应仅停留在对数轴的直接观察之上,最好还应该联系生活的实际来进行理解。
这样学生才会对这一客观的数学问题获得主观的认识,从而提高知识的活力。
四、借助于具体的数据,使学生获得一些生活的常识和社会的知识教材中安排的许多习题有的是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如水的凝固点、沸点、动物生活的一般温度等;有的是一些社会的知识,如我国的最低点、南极的温度等。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会读数,还应该让学生对于这一些知识有所了解,从而实现数学的综合化。
在本课的教学中有一个难点的处理应该引起注意。
“在温度计上表示—11度,对于这一温度的表示,学生经常会错误地表示成—9。
对于这一表示错误我们应该让学生进行反思,查找错误的原因,从而让学生领会用负数表示时的思考方法。
首先要确定观察的方向,其次确定数的表示位置。
我想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对于“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特征会获得更加清晰的认识。
《认识负数》一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生活中的负数,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让学生借助数轴,学会比较负数的大小。
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我在教学时紧密联系生活,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亲切。
关于本容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思考:一、联系生活实际教学,以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负数。
天气预报是学生熟悉的东西,记录城市的天气情况,学生感到新鲜,随着不同城市气温的变化,负数也逐渐出现,自然而然引入到课堂,使学习的难度降低,而学生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零下的温度如何记录?我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讲解,学生有种豁然贯通的感觉,让学生体会+ 4和- 4是两个不同的数,在“4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号,是因为两个“4摄氏度具有不同的意义(山水》教学反思)。
课堂中我引导学生把各个正数、负数都回归到原来的情境中去,体会正数是零上的温度或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是以前已经认识的比0大的数。
负数是零下的温度、低于海平面的高度,是比0小的数。
这样的回归,能清楚地了解负数的意义,懂得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二、让学生去探索,让学生去体验。
学生是富有个性的生命体。
他们对教学容的理解也极富独特性与创造性。
对于负数的认识,有的可能是第一次听说,而有的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
教学中我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运用比较认识的方法,组织开展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确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所具有的相反意义,领悟出零度是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拓宽了学生对数的概念认识围,并为学生将正数、负数、零整合到一个新的概念框架(有理数)之中打好了基础。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对于练习题的运用,我力求创设一个开放的合作研究氛围,让学生主动探索。
通过同桌交流,除了得出正数都大于0 大,负数都小于0,在反馈的信息中获知,学生收获多多,探究热情高涨。
这节课的思路是清晰的,各个环节联系的也十分紧密。
大量的生活中的问题,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主动探究获取了新知识。
不足之处: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有些问题设计的过浅,没有价值。
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核心提示:今天上了第二节课,对教材的理解可能更深了一点,第二节课与第一节课的区别应该在于,第一节课中有比较明确的“0”,正负表示的量相对较固定,而第二节课的“0”可能并不确定,同时正负表示的量是人为规定的,可以规定向东走为正,也可以规定向西走为正,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并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只有在准...今天上了第二节课,对教材的理解可能更深了一点,第二节课与第一节课的区别应该在于,第一节课中有比较明确的“0”,正负表示的量相对较固定,而第二节课的“0”可能并不确定,同时正负表示的量是人为规定的,可以规定向东走为正,也可以规定向西走为正,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并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只有在准确理解正负的相对关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运用。
因此在课始又强调了“零度”、“海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