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担保风险分析案例

合集下载

担保机构风险控制及案例分析

担保机构风险控制及案例分析

担保机构风险控制及案例分析首先,担保机构通过审查贷款人的信用状况来评估风险。

他们会仔细调查贷款人的还款能力、信用记录以及个人资产状况等因素,以确定贷款人是否有能力按时还款。

这样可以避免担保机构因为贷款人违约而承担风险。

其次,担保机构会要求贷款人提供担保物或提供额外的担保措施。

这些担保物可以是不动产、股权或其他有价值的资产。

通过提供担保物,贷款人增加了还款的保障,降低了担保机构的风险。

此外,担保机构会定期跟踪贷款人的还款情况。

一旦发现贷款人出现还款困难,担保机构会及时采取措施,例如与贷款人进行协商、催收或启动担保物处置程序等。

这些措施帮助担保机构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的损失。

一个案例是某担保机构担保了一笔小微企业的贷款。

在贷款过程中,担保机构对该企业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和评估,确认其有良好的经营记录和还款能力。

此外,企业还提供了一处不动产作为担保物。

然而,后来由于市场竞争加剧,该企业遭遇了一定的经营困难。

虽然企业尽力还款,但由于销售下滑,还款金额逐渐减少。

担保机构意识到风险的增加,立即与企业展开沟通,并要求企业提供更多财务信息。

在进一步了解企业的情况后,担保机构发现该企业的还款问题与市场问题有关,而非企业经营不善。

在此基础上,担保机构与企业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他们为企业提供了一些额外的延期还款安排,并帮助企业重新制定了经营计划和市场推广策略。

通过担保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企业逐渐走出困境,恢复了正常运营,并按时履行了还款义务。

这个案例显示了担保机构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审查和评估,及时的跟踪和沟通,担保机构能够减少风险,帮助贷款人克服困难,实现双赢的局面。

担保机构作为金融行业的一部分,为贷款人提供担保服务,承担了一定的风险。

为了有效控制这些风险,担保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风险控制措施。

本文将继续探讨担保机构风险控制的相关内容,并进一步分析一个真实案例,以展示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工作。

担保机构在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一环是对贷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审查和评估。

中小企业投资风险案例

中小企业投资风险案例

中小企业投资风险案例一、背景介绍近年来,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其资金、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限制,中小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探讨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具体表现及应对策略。

二、案例分析某中小企业(以下简称公司A)决定投资于一家新兴科技公司。

该科技公司致力于开发前沿技术,并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

公司A在初期进行了尽职调查,结果看好该科技公司的发展潜力,于是决定投资。

然而,事情并不如公司A所预期。

首先,该科技公司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技术难题,导致产品推出时间延迟。

其次,市场竞争激烈,其他同行企业投入巨资进行产品研发,使得该科技公司的市场份额受到冲击。

最后,在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下,该科技公司面临破产清算。

在这个案例中,公司A面临了多方面的投资风险。

首先,由于科技公司的技术团队无法解决技术难题,导致项目进度延误。

其次,市场竞争形势严峻,使得该科技公司的产品销售困难,投资回报受到影响。

最后,投资对象的财务状况不稳定,资金链断裂使得公司A可能无法收回投资款项。

三、风险应对策略在面对这些投资风险时,公司A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规避或减轻风险:1. 尽职调查:在投资决策之前,公司A应充分了解投资对象的技术实力、市场竞争情况以及财务状况,减少其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2. 多方保证:公司A可以寻求对方提供抵押品或担保,确保在投资风险发生时能够获得一定的补偿或还款。

3. 分散投资:将资金投资于多个项目或企业,以降低投资集中带来的风险。

即使出现一个项目或企业失败,其他投资项目或企业的回报可以弥补损失。

4. 风险评估与管理:公司A应建立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并按照风险控制策略进行管理。

定期评估投资项目的风险情况,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或采取应对措施。

5. 灵活反应:一旦发现投资项目出现异常情况,公司A应及时调整投资方案或采取相应行动,以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四、结论中小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如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等。

担保公司的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担保公司的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担保公司的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在金融领域中,担保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金融机构,承担着为借款人提供信用增进服务的重要角色。

通过提供担保,担保公司能够帮助借款人解决因信用问题导致的融资难题,并为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本文将从案例分析的角度出发,总结担保公司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一、案例分析1. 案例一:企业贷款担保某担保公司接到一家中小企业的融资申请,该企业因信用状况不佳,难以获得银行贷款。

担保公司对该企业进行了评估,并在了解到其资金状况和经营情况后,决定为该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通过担保,该企业成功获得了更多银行贷款,进行了项目扩张,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2. 案例二:房产抵押担保某个人因购买房产需要贷款,但由于收入较低无法得到银行贷款的批准。

该个人寻求了担保公司的合作,并提供了房产作为抵押物。

担保公司评估了房产价值,并对个人的信用状况进行了审查。

最终,担保公司成功为个人提供了所需的贷款,实现了购房梦想。

二、经验总结1. 了解借款人的风险情况担保公司在提供担保服务前,必须对借款人的风险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借款人的资产情况、信用记录、还款能力等方面的考虑。

只有充分了解借款人的情况,担保公司才能作出明智的决策,并为借款人提供适当的担保额度。

2. 加强内部风控管理担保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内部风控体系,以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

包括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制定风险管理规程、加强内部审计等方面的措施。

担保公司还应与其他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分享风险信息,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3. 防范担保责任风险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服务时,存在一定的担保责任风险。

为了规避风险,担保公司应制定严格的借款人筛选标准,并与借款人签署明确的担保合同,明确责任范围和担保期限。

在担保期限内,担保公司应该密切关注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担保责任的实现。

4. 拓展业务领域,增加收入来源除了传统的企业贷款和房产抵押担保,担保公司还可以考虑扩大业务领域,寻找新的收入来源。

担保法律案件案例分析(3篇)

担保法律案件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甲公司(以下简称“原告”)与乙公司(以下简称“被告”)于2018年5月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借款1000万元,借款期限为一年,年利率为5%。

为确保借款合同的履行,乙公司向甲公司提供了担保,丙公司(以下简称“担保人”)作为担保人为乙公司提供了连带责任担保。

2019年5月,借款到期,乙公司未能按时归还借款本金及利息。

甲公司多次催收无果,遂将乙公司和担保人丙公司诉至法院,要求乙公司归还借款本金及利息,担保人丙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二、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在于担保人丙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三、案件分析1. 案件事实(1)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借款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2)乙公司未能按时归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已构成违约。

(3)丙公司作为担保人为乙公司提供了连带责任担保,根据《担保法》第十九条规定:“保证人与债权人应当约定保证方式和保证范围。

未约定保证方式和保证范围的,视为连带保证。

”2. 案件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十九条规定:“保证人与债权人应当约定保证方式和保证范围。

未约定保证方式和保证范围的,视为连带保证。

”(3)《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保证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保证责任。

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3. 案件分析(1)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借款合同合法有效,乙公司未能按时归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已构成违约。

(2)丙公司作为担保人为乙公司提供了连带责任担保,根据《担保法》第十九条规定,丙公司应当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3)甲公司要求乙公司和担保人丙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符合法律规定。

四、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借款合同》合法有效,乙公司未能按时归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已构成违约。

农业小企业风险贷款案例

农业小企业风险贷款案例

二〇一一年六月序近年来,各级行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及上级行关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和工作部署,坚持科学发展,强化信贷支农,着力夯实基础,全面防控风险,努力提高队伍执行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贷款规模、资产质量、经营效益均创历史新高。

作为我行有效发挥信贷支农骨干和支柱作用重要载体之一的农业小企业信贷业务也取得稳步健康发展,有力促进了我省种植、养殖、加工、流通领域内各类农业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各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业务发展、企业满意、农民增收、社会关注的显著成效。

然而,随着信贷业务的发展,风险管理的任务日益加重,有些贷款企业出现了风险。

风险的发生既有企业自身规模小、经营管理不善、抵御风险能力不强的原因,也与我行部分基层员工素质不高、风险意识不强、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不严有直接的关系。

虽然经过各级行共同努力,贷款本息最终得以收回,但如何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实现农业小企业信贷业务有效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

为促进农业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持续健康有效发展,省行与有关市分行一起对近年来农业小企业风险贷款案例和贷款期内出现潜在风险后实施策略退出的企业进行了认真梳理,并对风险形成的原因以及在客户营销、贷后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应当汲取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剖析、归纳和总结,并将案例汇编成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这些个案能引发大家进行深入地思考,举一反三,引以为戒,防患未然。

继连续三年开展“管理年”活动之后,今年,我行又开展以落实基本制度、夯实基础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合规管理年”活动,希望大家以此为契机,切实践行以“忠诚事业、埋头苦干、严细管理”为灵魂的山东农发行管理文化,不断探索信贷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积极应对复杂变化的新形势、新问题,不断提升管理层次,采取更加深入、更为有效的措施,全面强化基础管理和风险防控,将我行信贷管理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杨杰二〇一一年六月A公司风险贷款案例A公司是2005年4月成立的民营企业,经营范围:果蔬、肉类加工、储存、销售,主营业务为速冻蔬菜生产、储存、销售,公司2008年度被我行评为A级信用企业。

银行担保法律案例分析(3篇)

银行担保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银行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已成为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力等原因,银行担保业务中也存在诸多风险。

本案例将分析一起因银行担保引发的纠纷,探讨相关法律问题。

二、案情简介甲公司(借款人)因扩大生产规模,向乙银行申请贷款1000万元。

为降低风险,乙银行要求甲公司提供担保。

丙公司(担保人)同意为甲公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并与乙银行签订了《银行担保合同》。

合同约定,如甲公司不能按时偿还贷款本息,丙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在贷款期限内,甲公司未能按时偿还贷款本息。

乙银行向丙公司发出《履行担保责任通知书》,要求丙公司履行担保责任。

但丙公司以甲公司经营状况恶化、无力偿还贷款为由,拒绝履行担保责任。

乙银行遂将甲公司和丙公司诉至法院。

三、争议焦点1. 丙公司是否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2. 乙银行在履行担保责任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四、法院判决1. 丙公司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根据《担保法》第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人应当对全部债务承担责任。

本案中,丙公司与乙银行签订的《银行担保合同》中未约定担保范围,因此丙公司应对甲公司全部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2. 乙银行在履行担保责任过程中不存在过错。

根据《担保法》第十七条规定,债权人应当履行对债务人的审查义务,确保债务人有偿还能力。

本案中,乙银行在贷款前对甲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调查,并要求甲公司提供担保,履行了相应的审查义务,不存在过错。

五、案例分析1. 银行担保的法律性质:银行担保是指银行为借款人提供的一种担保方式,旨在降低贷款风险。

根据《担保法》规定,银行担保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本案中,丙公司提供的担保属于连带责任保证。

2. 担保责任的承担:根据《担保法》规定,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本案中,丙公司提供的担保属于连带责任保证,即丙公司对甲公司的全部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中小企业投资风险案例

中小企业投资风险案例

中小企业投资风险案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关注和参与投资活动,试图通过投资获得更多的利润和发展机会。

然而,投资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中小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

在本文中,将通过几个真实的案例来说明中小企业在投资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探讨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案例一:小型食品企业的品牌投资失利某小型食品企业在业务稳定后,决定进行品牌投资,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公司决定与一家知名的营销公司合作,进行品牌策划和推广。

然而,在一系列市场调研和策划后,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但品牌的影响力和销售并没有明显提升。

最终,该企业不得不停止投资并解散了与营销公司的合作。

这个案例暴露出了中小企业在投资品牌时面临的风险,包括市场竞争激烈、资金投入困难、合作伙伴选择错误等。

中小企业在投资品牌时应该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品牌策略,并与专业的合作伙伴进行深入合作。

案例二:创新科技企业的技术研发失败一家创新科技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在新产品的研发上。

然而,由于技术团队的能力不足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最终研发的产品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导致资金亏损和企业的声誉受损。

这个案例显示了中小企业在投资创新科技时可能面临的技术和市场风险。

中小企业应该在投资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评估,确保产品的需求和市场的适应性。

此外,企业还应该加强内部团队的能力培养和市场的敏感性,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案例三:零售企业的线上拓展失败一家零售企业决定拓展线上渠道,以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线上购物需求。

该企业花费大量的资金搭建电商平台、推广和营销,但线上销售一直未能达到预期。

最终,企业不得不关闭线上渠道,重新聚焦线下业务。

这个案例揭示了中小零售企业在线上拓展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线上竞争激烈、技术投入高昂、线下运营受影响等。

中小企业在进行线上拓展前应该坚持适合自身实力的策略,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投入。

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强线上运营团队的能力培养,并与专业机构进行合作。

中小企业融资案例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案例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案例分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而融资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将通过分析三个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融资案例,探讨其成功融资的策略和经验,以期为其他中小企业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1. 制造业:爱迪生家居制造有限公司爱迪生家居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端家具制造的中小企业。

由于产品研发和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公司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采用了多种融资方式。

首先,公司选择了与银行合作,通过抵押房产和设备来获得贷款。

这样的方式能够快速获得资金,但同时也增加了负债的风险。

其次,公司还进行了股权融资,吸引了一些投资者的资金。

这不仅为公司提供了资金,还为其带来了投资者的经验和资源。

最后,公司还积极参与政府的扶持政策,获得了一定的补贴和贷款优惠。

通过多渠道的融资,爱迪生家居制造有限公司成功解决了资金问题,并顺利实现了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制造业中,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资金的筹集,同时也需要与政府合作,获取更多的支持。

2. 服务业:乐动体育有限公司乐动体育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体育培训的中小企业。

由于场地租金和员工培训等方面的开支较大,公司在初始阶段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为了解决融资问题,公司采用了一些独特的策略。

首先,公司与一些大型体育品牌进行合作。

通过品牌合作,公司获得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并获得了品牌推广的机会。

其次,公司积极开展线上和线下的营销活动,吸引了更多的学员和合作伙伴。

这为公司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和更多的合作机会。

最后,公司还通过向家长介绍学员的进展和成绩,争取他们的长期支持和赞助。

通过巧妙的合作和营销策略,乐动体育有限公司成功度过了初始阶段的资金难题,并逐渐发展壮大。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服务业中,通过与大品牌的合作、积极开展营销活动和与家长建立良好关系等方式,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市场机会。

企业担保过多案例分析报告

企业担保过多案例分析报告

企业担保过多案例分析报告1. 案例概述在市场经济中,担保是一种常见的金融手段,企业在获得贷款或进行业务合作时,往往需要提供担保物品或者担保责任人。

然而,有些企业往往过度依赖担保,导致过多的担保案例出现。

本文将对企业担保过多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这种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案例分析2.1 案例一:某公司担保过多某公司为了获得贷款,不仅将自己的资产进行抵押担保,还找了其他多家公司作为担保方。

然而,在市场经济波动的背景下,该公司长期未能按时偿还贷款,导致所有担保方一同承担了巨大的经济风险。

2.2 案例二:某企业连续担保多家企业某企业在良好的财务状况下,为了扩大业务规模,不断担保其他企业的贷款。

然而,由于市场的变化和其他企业的经营困难,这些担保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金融链条,当其中一家企业违约时,整个链条的其他企业也面临经济困境。

3. 影响分析3.1 资金压力增加企业过度担保意味着承担了过多的债务风险,一旦市场波动或者其他企业出现经营困难,这些企业可能会面临严重的资金压力。

资金压力的增加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3.2 经营不稳定当企业过度担保时,无形中增加了经营的不确定性。

一旦担保方出现问题,企业的合作伙伴或贷款机构可能对其采取严格的限制措施,导致企业经营受到严重干扰。

3.3 市场信誉受损过度担保容易导致企业市场信誉受损。

当企业频繁担保并出现违约时,其合作伙伴或贷款机构会对其产生怀疑,进而造成市场信誉的下降,此后再获得贷款或者合作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4. 分析原因4.1 利益驱动企业过度担保的背后往往有利益驱动的原因。

一方面,企业为了获得更多贷款或合作机会,愿意承担更多的担保责任;另一方面,某些担保企业为了获得一定的利益或者提升自己的市场地位,愿意担任其他企业的担保方。

4.2 缺乏风险意识一些企业在进行担保时,缺乏对风险的充分认识。

他们认为市场一直稳定、其他企业可靠,因此担保责任不会落到自己头上。

小微常见法律案例(3篇)

小微常见法律案例(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律风险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针对小微企业常见法律案例进行解析,以帮助小微企业规避法律风险,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一、案例一:合同纠纷案例背景:某小微企业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一批货物,总价款为100万元。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照约定支付了50万元定金。

然而,乙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交货,导致甲公司无法按期完成销售任务,遭受了经济损失。

案例分析:本案中,甲乙双方签订了购销合同,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乙公司未能按期交货,违反了合同约定,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乙公司应承担违约责任,退还甲公司已支付的定金,并赔偿甲公司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

法律建议:小微企业签订合同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 合同内容应明确、具体,避免模糊不清;2. 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3. 签订合同前,了解对方公司的信誉和实力,降低风险;4. 如发生违约,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二、案例二:劳动争议案例背景:某小微企业丙公司招聘了10名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

然而,由于公司经营不善,导致员工工资拖欠。

员工们多次向公司催讨工资,但公司始终未支付。

员工们无奈之下,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案例分析:本案中,丙公司拖欠员工工资,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拖欠。

劳动仲裁委员会应支持员工的仲裁请求,要求丙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

法律建议:小微企业应注意以下事项,以避免劳动争议:1. 严格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2. 依法支付员工工资,不得拖欠;3.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员工满意度;4. 建立健全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员工诉求。

三、案例三:知识产权侵权案例背景:某小微企业丁公司研发了一种新型产品,并申请了专利。

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的指导案例

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的指导案例

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的指导案例一、引言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是一种常见的商业行为,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公司利益不受损害,公司在提供担保时需要谨慎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本文将通过一个指导案例,介绍公司在为他人提供担保时应注意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二、案例背景A公司是一家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主要从事制造业。

由于业务发展需要,A公司决定为B公司提供一笔1000万元的贷款担保。

B公司是一家小型企业,主要从事贸易业务,与A公司有一定的业务往来。

A公司在考虑为B公司提供担保时,需要对B公司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三、案例过程1. 评估B公司的信用状况:A公司首先对B公司的信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包括查询B公司的信用记录、了解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

通过调查,A公司了解到B公司信用良好,没有逾期贷款等不良记录。

2. 分析B公司的还款能力:A公司对B公司的还款能力进行了分析,包括了解B公司的收入来源、支出情况、现金流状况等。

通过分析,A公司认为B公司具备较强的还款能力,有能力按时偿还贷款。

3.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为了降低担保风险,A公司制定了以下风险控制措施:(1)要求B公司提供担保物,如房产、机器设备等,以增加担保的安全性;(2)要求B公司提供一名担保人,以确保贷款的偿还;(3)与B公司签订担保合同,明确担保的范围、责任和义务;(4)对B公司的贷款用途进行监督,确保贷款用于合法、合规的业务。

4. 提供担保:在完成上述评估和风险控制措施后,A公司为B公司提供了1000万元的贷款担保。

B公司按时偿还了贷款,A公司顺利完成了担保任务。

四、案例启示1. 评估担保对象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公司在提供担保时,应充分了解担保对象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以确保担保的安全性。

2.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公司应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要求担保物、担保人、签订担保合同等,以降低担保风险。

担保公司问题案例

担保公司问题案例

事例一:广东省华鼎担保公司危机(2012 年 2 月)在经营业务充满风险的状况下,广东华鼎担保却在最近几年达成大规模扩充。

与此同时,为获取更高的收益回报,华鼎及关系的两家担保公司做了大批的“过桥贷款”业务,一般银行续贷要求是公司先还清旧贷,华鼎先用自有资本帮公司还旧贷,等新贷下放后公司再归还,时期公司需付必定的资本花费,放款期一般为半月以内。

华鼎担保总经理黎永棠表示,代偿和过桥贷款垫付滞压的资本已达到 4 个亿左右。

截止当前,华鼎担保与八九家银行存在合作关系,在保余额 29 亿元左右。

截止昨年末,固然华鼎注册资本金高达 7.6 亿元,但已经垫付资本量多达 5 亿至 6 亿元,而流动资本仅一两亿元。

一位靠近华鼎担保的人士流露,“华鼎当前是内外交困,银行对担保贷款收紧,经过华鼎担保贷款的部分中小公司经营也出现问题。

”华鼎担保整体运行也碰到困难。

“担保费高于同行,竞争优势减少;公司代偿率高,累计代偿已经超出 1 亿元。

”上述靠近华鼎担保的人士称。

剖析人士以为,正是代偿和过桥贷款垫付所带来的资本压力,使得华鼎及关系的两家公司资本链出现问题。

别的,华鼎担保还波及到此外两家担保公司。

上述靠近华鼎担保的人士称,董事长陈奕标除控制华鼎担保以外,实质上仍是广东创富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中担投资信誉担保有限公司的控制人。

依据各样渠道公然的数据,华鼎担保、创富担保和中担担保三家公司担保总数,估计靠近 80 亿元,可能波及多家公司。

据认识,华鼎担保、创富担保和中担担保对客户可能采纳了“资本增值服务”合作的方式,占用客户 40% —50% 的贷款资本。

比方客户贷款 1000 万,担保公司按协议占用 400 万,该笔钱所有权属于贷款公司,但使用权属于担保公司,担保公司利用这笔资本理财,给贷款公司带来资本增值。

而一旦担保公司资本链断裂,贷款公司必定也会遇到较大损失。

针对当前担保公司的困局,广东省社科院教授黎友焕表示,“依据我们课题组的调研,大概有 20% 的担保公司已经出现资本链或业务等方面的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案例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案例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案例一、背景介绍中小企业(以下简称“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就业的主要来源。

然而,由于资金短缺、信用不足等原因,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二、案例分析某市一家专注于生产高端电子产品的中小企业,由于市场需求旺盛,需要扩大生产规模。

然而,由于公司规模较小、信用记录不佳等原因,该企业在银行贷款和其他融资渠道上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1. 银行贷款难该企业先后向多家银行申请贷款,但均未获得批准。

银行方面认为该企业规模较小、经营风险较高,在没有抵押品和担保人的情况下无法承担风险。

2. 信用担保难由于该企业是新兴产业,其信用记录并不理想。

因此,在寻求信用担保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即使有一些担保机构愿意提供服务,但由于风险过高和利润微薄,收费也相应较高。

3. 资本市场融资难该企业考虑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等方式来融资,但由于其规模较小、经营时间不长,无法满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条件。

此外,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也较低,投资者对其风险偏好较低。

4. 其他融资渠道有限该企业还考虑了其他一些融资渠道,如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创业基金、天使投资人等。

然而,在申请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审查非常严格,要求申请人提供详细的财务和经营计划,并且需要通过多轮审核才能获得批准。

而天使投资人则更加关注企业的前景和潜力,在缺乏品牌知名度和成熟产品线的情况下很难吸引到投资者。

三、解决方案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1. 建立信用体系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记录企业的信用记录和经营状况,提高中小企业在融资市场上的信用度。

2. 建立担保机构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发展中小企业担保机构。

这些机构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帮助其获得银行贷款和其他融资渠道。

3.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提供低息贷款、税收优惠等方式来支持其发展。

担保案例[5篇]

担保案例[5篇]

担保案例[5篇]第一篇:担保案例案例:甲经营需十七万元进货款,经协商,乙同意借给甲十七万元,借款期六个月,但要甲提供借款抵押。

甲的好朋友丙愿以自己的房产作为甲的借款抵押物,并与乙签订了以房屋作为借款抵押物的合同,但未进行登记。

由于经营不善,六个月期满甲无钱归还借款,乙持借款抵押合同找到丙,要求丙按合同履行,丙认为借款人是甲,与己无关。

无奈,乙将丙告上法庭,要求法院判决丙承担抵押担保责任。

问题:(1)丙是否应该承担抵押担保责任?(2)丙是否是担保人?从担保人角度而言,他是否应承担担保责任??1,抵押合同未生效。

根据担保法规定,不动产的抵押应当登记生效。

2,丙不属于有效的担保人。

如果是因丙的原因导致的未登记,丙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过错责任)。

3,但对于抵押登记的效力,我国学者有两种观点,一是主张抵押登记为抵押权的生效要件,抵押权必须抵押登记方能成立,不经登记就不能成立;二是主张抵押登记为抵押权的对抗要件。

抵押登记不是抵押权的必须程序,登记只具有公示效力,抵押登记与否不影响登记抵押权的成立。

但未经登记的抵押权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房产进行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手续,抵押合同自抵押物登记之日起生效。

这是以房产提供抵押合同效力的强制性规定。

也就是说,在本案中,由于该房产抵押未办理登记,抵押合同并未生效,抵押权并未成立,债权人乙并不能因此要求债务人丙以房产清偿债务。

2第六条本法所称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本案中的担保活动是遵循平等、自愿、公平的原则,出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进行的,所以担保合同是成立的,但没有生效,丙是保证人,应该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

但根据担保法对于房产抵押的特别规定,债权人乙并不能直接要求债务人丙以房产清偿债务。

乙可以依法请求丙履行其担保责任。

第二篇:担保纠纷案例保与反担保纠纷案例分析一、基本案情 1、1998年10月20日,德润公司与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德润公司向银行借款2,770万元。

担保业务风险防范及典型案例分析讲义

担保业务风险防范及典型案例分析讲义

担保业务风险防范及典型案例分析讲义一、担保业务风险概述担保业务作为一种金融服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融资的便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担保业务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

以下将从风险防范的角度介绍担保业务风险以及典型案例分析。

二、信用风险防范1.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并明确风险管理职责,确保担保业务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准确识别风险:对申请者进行全面的信用评估,包括财务状况、还款能力等方面的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3.合理定价:根据担保对象的信用状况和项目风险,合理定价,避免因过低的费用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典型案例分析:某担保公司对一家创业企业进行信用评估时,未能准确判断该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市场前景,最终导致该企业无力偿还贷款,担保公司承担了巨额的担保责任。

三、经营风险防范1.严格风险审核:对申请者的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和审核,避免担保对方因经营不善而导致无力还款的风险。

2.优化担保对象:选择具备明确经营方向、良好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的企业或个人作为担保对象,减少经营风险。

3.风险分散:在担保业务中采取分散投放的方式,避免过度集中风险。

典型案例分析:某担保公司对一家餐饮企业进行担保,未充分了解餐饮行业的竞争状况和市场需求,最终导致该餐饮企业经营不善,无法按时还款。

四、市场风险防范1.了解市场状况:定期研究市场动态,了解各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市场风险,及时调整担保策略。

2.维护行业关系:与相关行业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借助行业信息和资源互助,降低市场风险。

3.拓展多元业务:拓展多元化的业务范围,减少对某个行业的依赖,降低市场风险。

典型案例分析:某担保公司在某个行业中有较高的集中度,由于该行业出现了严重的市场波动,导致担保公司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部分担保对方无法按时还款。

五、法律风险防范1.合规运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和法规,确保担保业务的合规运作,避免因违法行为导致的法律纠纷和风险。

关于担保的法律案例(3篇)

关于担保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甲公司(以下简称“原告”)与乙公司(以下简称“被告”)于2019年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一批货物,总价款为1000万元。

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甲公司要求乙公司提供担保。

乙公司遂与丙银行(以下简称“担保人”)签订了担保合同,约定丙银行在乙公司未能履行合同义务时,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合同签订后,甲、乙、丙三家公司均按照约定履行了各自的义务。

2020年,乙公司因经营不善,未能按时向甲公司交付货物,且无力支付货款。

甲公司遂向丙银行主张担保责任,要求其支付1000万元货款。

丙银行认为,乙公司提供的担保合同中明确约定了担保期限,且甲公司在担保期限届满后未向其主张权利,故其不承担担保责任。

甲公司不服,遂将乙公司和丙银行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担保合同的效力;2. 担保责任的承担;3. 担保期限的起算时间。

三、法院审理1. 担保合同的效力法院认为,甲、乙、丙三家公司签订的担保合同系真实意思表示,内容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故该担保合同合法有效。

2. 担保责任的承担关于担保责任的承担,法院认为,根据《担保法》第十七条规定:“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期限的,保证人应当在保证期限内承担保证责任。

保证期限届满,债权人未向保证人主张权利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本案中,担保合同中明确约定了担保期限,且甲公司在担保期限届满后未向丙银行主张权利,故丙银行不再承担担保责任。

3. 担保期限的起算时间关于担保期限的起算时间,法院认为,根据《担保法》第十九条规定:“担保期限自主合同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主合同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担保期限自债权人要求履行之日起计算。

”本案中,甲、乙、丙三家公司签订的购销合同中约定了履行期限,故担保期限应自该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四、判决结果法院判决驳回甲公司的诉讼请求,即丙银行不承担担保责任。

五、案例分析本案涉及担保法律关系,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包括担保合同的效力、担保责任的承担以及担保期限的起算时间。

担保公司风险化解案例

担保公司风险化解案例

担保公司风险化解案例话说有这么一家担保公司,叫福运担保。

这福运担保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平时业务做得风生水起的。

一、危机的悄然降临。

有一段时间呢,福运担保公司接了一个看似很诱人的大项目。

有家新兴的科技企业,就叫它星耀科技吧,要向银行贷款一大笔钱用于新科技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

星耀科技描绘的前景那叫一个美好,什么改变世界啦,成为行业独角兽啦。

福运担保就心动了,给星耀科技做了担保。

可谁知道呢,这星耀科技就像是一艘外表华丽但船底有洞的船。

产品研发过程中遇到了技术瓶颈,市场上又突然杀出了几个强劲的竞争对手,资金就像流水一样哗啦啦地往外流,很快就陷入了困境。

银行的贷款眼看就要还不上了,这时候福运担保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如果星耀科技还不上钱,福运担保就得替它还,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足够把福运担保多年的积蓄都掏空,甚至可能让公司直接关门大吉。

二、风险化解之紧急救援行动。

福运担保的老板李总当时那个头疼啊,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不过他也不是吃素的,立马召集公司的精英团队开始想办法。

1. 深入企业,重新评估与扶持。

福运担保派出了一个专业团队进驻星耀科技。

这个团队里有财务专家、市场分析员还有技术顾问。

他们就像一群医生,要给星耀科技这个“病人”做个全面的检查。

财务专家一查,发现星耀科技虽然资金紧张,但有些账目可以优化,能节省一部分开支。

市场分析员呢,发现星耀科技的产品虽然遇到了强大对手,但也有自己独特的卖点,只是宣传不到位。

技术顾问则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技术改进方案,虽然不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能让产品的研发进度加快。

福运担保决定再给星耀科技一点“输血”,不是直接给钱,而是以一种巧妙的方式。

他们和供应商谈判,让供应商同意给星耀科技延长付款期限,同时又协调了一些合作伙伴,让星耀科技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一些必要的资源。

这就像是在星耀科技摇摇欲坠的时候,给它加了几根支撑的柱子。

2. 债务重组谈判。

李总亲自出马去和银行谈判。

他可没有像个犯错的小孩一样低着头,而是带着一份详细的星耀科技复兴计划。

担保案例分析

担保案例分析

担保案例分析一、案例简介:A公司名下有一港口开发项目;与B银行签订社团贷款合同;贷款4亿;借款期限为2012年06月29日-2020年06月29日..开发过程中;因A公司出现工程款纠纷;涉及金额为人民币26;137;256元;法院采取了强制查封同等金额财产的措施..B银行担心贷款安全;要求A公司提前还贷;A公司没有提前偿还;B银行提起诉讼..诉讼过程中;A公司、B银行、C公司经协商;C公司同意为港口开发项目贷款向银行提供担保;B银行同意为港口开发项目的后续开发提供贷款;C公司希望提供担保后可以通过对A公司增资扩股;持有其股份;参与港口开发项目的运作..A公司、B银行、C公司签订001-1号补充合同;B银行在原有4个亿贷款基础上;向A公司增加5000万贷款;并约定C公司为A公司向B银行的贷款提供担保;约定新的还款期限为2014年06月30日..A公司与B银行签订了第001-2号补充合同约定:办妥001-1号补充合同约定的担保和抵押后;B银行同意A公司增资扩股;同意解除A公司的股权质押..C公司与B银行于2014年1月27日签订了社团保证合同;但贷款人未按约定放款800万元;C公司关联公司与B银行于2014年1月27日签订了社团抵押合同房地产抵押合同;并于2014年2月12日办妥地下商场房产房产证编号:号抵押登记手续后;B银行仍未按规定发放贷款1970万元..于是后续饭店房产及土地抵押登记手续双方没有再办理..A公司大股东因原计划向B银行增贷1.5亿;发现A公司、B银行、C公司的协议仅仅增贷5000万;于是在没通知C公司情况下;让A公司向B银行发函关于增贷项目取消的申请函;B银行于是没有发放5000万增贷..因A公司法定代表人涉及刑事案件被拘留;C公司办理A公司股权过户出现障碍;A公司在001-1号补充合同约定还款期限2014年06月30日;未按期偿还银行贷款..B银行向法院主张权利..二、C公司在本案例中的失误及问题一未在担保合同中对C公司合同目的进行约定及保护..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一般来说;合同的目的是与合同的主要义务联系在一起的..本案例中;C公司提供担保;主要是为了入股A公司;并在B银行提供贷款支持下;顺利实现A公司名下有一港口开发项这一目的..但A公司、B银行、C公司签订的001-1号补充合同、C公司与B银行签订的社团保证合同、C公司关联公司与B银行签订的社团抵押合同房地产抵押合同均没有条款约定对C公司入股加以保护的条款;却在上述担保合同中约定如果B 银行减少贷款;无需通知C公司;C公司还承诺如果A公司不偿还贷款没有明确保护增贷4.5亿或B银行负责人同意的提前还款后;银行后续更多的10个亿贷款支持;就按担保合同的约定承担担保责任..这样从担保合同的条款上;C公司只有承担担保责任的义务;其提供担保所寻求合同目的或者说其权利却无任何条款保护..很难依据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维护自己的利益..二未对A公司及B银行签订的与担保贷款有关的其它合同进行约束..A公司与B银行签订了第001-2号补充合同;及A公司向B银行发函关于增贷项目取消的申请函;均没有C公司的参加;甚至没有通知C公司..而001-2号补充合同约定了 A公司质押给B银行的股权解除质押的条件;关于增贷项目取消的申请函导致了增贷的解除..而入股及增加贷款却是C公司为A公司向B银行提供担保的目的..因为A公司、B银行、C公司签订合同中;没有约定:“任何一方签订与贷款有关的协议;需要取得C公司的同意..”这样;C公司在整个贷款合同的履行及变更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A公司、B银行随时可以签订与贷款有关的协议;如果损害了C公司的利益;C公司却无法制止..三未在担保协议之外签订其它相关协议要求A公司及B银行对其担保承担义务..C公司同意为港口开发项目贷款向银行提供担保前;与A公司及B银行多次协商:B银行同意为C公司港口开发项目的后续开发提供贷款;A公司同意增资扩股;在C公司担保后可以持有其股份;参与港口开发项目的运作..但C公司均未将上述要求以任何协议形式加以落实..关于后续贷款的金额、期限;增资扩股的手续;意外事件、不可抗力的影响等等;没有任何书面协议、条款对C公司的权利加以具体落实;也没有任何书面协议、条款要求A公司及B 银行对其担保承担义务..其后;C公司又与B银行多次协商;但协商的文件均没有具体落实各方权利义务..结果当C公司入股出现障碍;后续贷款无法获得时;无任何有效条款保护其利益..三、法院判决中存在的问题研讨..一法院判决结果..一审法院判决主张:因为A公司没有对B银行提前还贷的通知提出异议;视为4亿元贷款于2013年10月21日到期;A公司应从上述日期起偿还利息与本金;同时;认为C公司对2014年1月27日签订的001-1号补充合同约定的4亿贷款和5000万增贷提供担保;应对2013年10月21日到期的4亿贷款本金及利息的偿还承担保证责任..C公司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二法院判决涉及的事实与法律剖析..1、贷款提前到期的问题..1增贷项目的取消;对还款期限的影响..A公司、B银行、C公司签订001-1号补充合同;B银行在原有4个亿贷款基础上;向A公司增加5000万贷款;C公司提供担保;并约定新的还款期限为2014年06月30日..但在上述合同签订后;A公司向B银行发函关于增贷项目取消的申请函;B银行也没有实际发放5000万增贷..银行的行为实际上默认了增贷项目的取消;那建立在增贷基础上的新的还款期限还成立吗实际上;A公司与B银行最先签订的社团贷款合同约定:4亿元贷款的期限为2012年06月29日-2020年06月29日..一审法院判决:4亿元贷款于2013年10月21日到期;依据的是在C公司参与担保之前;B银行的单方面宣布贷款提前到期的时间..法院判决A公司应从上述日期起偿还利息与本金;C公司承担担保责任..法院的判决没有考虑001-1号补充合同约定的新的还款期限;支持了B银行提前还款的要求..而C公司认为因增贷取消;A公司的贷款应到2020年06月29日到期;主张既然贷款没有到期;C公司不应该承担担保责任..2)法院判决A公司提前还款期限的依据是否有效问题..法院判决称A公司没有对B银行提前还贷的通知提出异议;视为4亿元贷款于2013年10月21日到期..事实上;无论是在B银行提前还贷的通知后;还是作为一审被告、二审第三人;A公司均对B银行提前还贷的通知提出了异议..虽然A公司没有上诉;但C公司作为担保人提起上诉;并对B银行提前还贷的通知提出异议与抗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十条规定“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享有债务人的抗辩权..债务人放弃对债务的抗辩权的;保证人仍有权抗辩..抗辩权是指债权人行使债权时;债务人根据法定事由;对抗债权人行使请求权的权利..”在庭审中B银行称:在贷款发放后;借款人营业收入极少;负债情况严重;无法自主承担贷款产生的利息及诚信保证金;且该公司涉及重大经济纠纷;填海形成的三宗土地已被法院采取诉讼保全措施;该公司在出现上述情形后;并没有书面通知原告;也未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原告债权安全..因此;根据社团贷款合同约定;被上诉人宣布该笔贷款提前到期..事实上;A公司在B银行擅自扣除本金及利息;并宣布贷款到期前;一直是正常支付贷款利息;并没有违约行为..A公司从事的是港口开发项目;在前期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投资;还没到实现营业收入的阶段;银行在贷款前是了解A公司的情况后才贷款的..但其后却称其营业收入极少;负债情况严重;要求A公司提前还款;该理由实在是无视客观事实与市场经济规律..A公司涉及的工程款纠纷总金额在2千多万;且法院查封金额为26;137;256元;与其为4亿贷款担保提供的10多亿抵押物来说;只占担保财产价值的2%;与社团贷款合同所称的重大经济纠纷应是不匹配的;且A公司在B银行提起诉讼后;找到了C公司提供担保;在原有担保基础上;又增加了价值10多亿的担保额度..根据社团贷款合同约定;B银行可以根据借款人情况;采取一项或多项行为:如要求借款人限期纠正违约行为;停止发放贷款或其它融资;部分或部分取消借款人未提取的贷款或其它融资;宣布贷款提前到期等..本案中;A公司并没有故意违约的行为;也不是根本违约;在抵押担保物充足的基础上;B银行本可以采取社团贷款合同约定的与减少与查封金额相应比例贷款发放等措施;却采取宣布4亿贷款提前到期;这与合同法第九十四条关于解除合同的规定相违背..合同法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亿贷款到期日为2020年6月29日;B银行没有充足的理由却要求A公司提前还款;导致港口开发工程开发到一半无法建设下去..法院本应在尊重立法目的;充分分析事实与证据的基础上;在协调几方当事人的利益的基础上进行调解或判决..但法院却最终采取却支持了B银行提前还款的主张..合同当事人的利益、合同的约定、立法的目的;均被该判决拒之门外..2、增贷项目的取消与C公司承担担保责任的问题..在A公司与B银行签订社团贷款合同;A公司、B银行、C公司签订的001-1号补充合同的基础上;C公司与B银行签订了社团保证合同、C公司关联公司与B 银行签订了社团抵押合同房地产抵押合同..从合同的内容上看;001-1号补充合同将贷款金额变更为4.5亿;还款期限约定为2014年06月30日;该约定应为主合同的内容;但其同时又对如何办理担保、抵押手续进行了约定;该约定又具有担保合同的性质;应与C公司及其关联公司提供担保及抵押合同共同作为从合同的内容..001-1号补充合同对担保条款的具体约定:“办妥C公司连带责任保证手续后;贷款人放款800万元用于支付贷款利息;办妥地下商场房产房产证编号:号抵押登记手续后;贷款人发放贷款1970万元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和公司管理费;办妥饭店房产及土地、饭店房产抵押登记手续后;贷款人发放剩余贷款2230万元用于支付贷款利息和欠缴的海域使用金..”根据最高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规定:“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根据001-1号补充合同的担保条款;明显可以看出;C公司提供的每项担保都是与增贷资金的发放相联系..根据合同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在B 银行没有按001-1号补充合同的担保要求发放增贷资金的情况下;C公司是具有先履行抗辩权的..法院判决强调C公司应承担担保责任;却无视担保合同条款设置的担保条件..综上所述;在本案中;作为担保方的C公司;其权益没有得到实际保护..这固然与C公司在担保过程中;没有注意在签订相关协议时保护自己的权益;把权利条款加以落实有关;而法院在判决中对合同条款、事实判断的偏向;运用自由裁量权时无视经济规律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也是导致C公司利益受损的原因..作者:张然广东华寅律师事务所2015年9月12日。

担保案例分析

担保案例分析

担保案例分析在担保案例分析中,我们通常关注担保合同的法律效力、担保物权的设立与实现、以及担保责任的范围等方面。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担保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某企业A因扩大生产规模需要融资,向银行B申请贷款。

为了确保贷款的安全性,银行B要求企业A提供担保。

企业A的股东C自愿以其个人名下的房产作为抵押物,与银行B签订了抵押合同,并在不动产登记机关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

贷款期限为三年,贷款金额为500万元。

问题分析:1. 担保合同的法律效力担保合同是企业A与银行B之间就贷款担保事宜达成的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担保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且担保合同自抵押物登记之日起生效。

在本案中,抵押合同已经签订,且抵押物已经办理了登记手续,因此担保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2. 担保物权的设立与实现担保物权是指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财产的价值优先受偿的权利。

在本案中,股东C以其房产作为抵押物,设立了担保物权。

当企业A未能按时偿还贷款时,银行B有权依法处置抵押物,以实现债权。

3. 担保责任的范围担保责任的范围通常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

在本案中,如果企业A未能按时偿还贷款,股东C作为担保人,需要承担的担保责任将包括贷款本金500万元及其利息、可能产生的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以及银行B实现债权的费用。

案例结论:在本案例中,企业A与银行B之间的担保合同合法有效,股东C作为担保人,其房产作为抵押物,已经设立了担保物权。

当企业A未能履行还款义务时,银行B有权依法处置抵押物,以实现其债权。

股东C 需要承担的担保责任范围广泛,包括贷款本金、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以及实现债权的费用。

通过本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担保在融资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醒担保人在提供担保时应当充分了解担保责任的范围和风险,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担保法律案件案例分析(3篇)

担保法律案件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因资金周转困难,向某银行(以下简称“银行”)申请贷款1000万元。

为确保贷款的安全,开发商找到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担保公司”)为其提供担保。

担保公司同意为开发商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并与银行签订了《担保合同》。

合同约定,如开发商未能按时偿还贷款本息,担保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贷款到期后,开发商未能按时偿还贷款本息。

银行遂向担保公司主张担保责任,要求其偿还1000万元贷款及相应利息。

担保公司认为,其与银行签订的《担保合同》合法有效,但开发商在贷款期间存在违约行为,导致其无法履行担保义务。

双方因此产生纠纷,诉至法院。

二、案件争议焦点1. 担保合同的效力2. 担保公司是否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3. 开发商的违约行为是否影响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三、法院判决1. 关于担保合同的效力法院经审理认为,担保公司作为担保人,与银行签订的《担保合同》符合法律规定,不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情形,因此《担保合同》合法有效。

2. 关于担保公司是否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法院认为,根据《担保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担保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担保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担保义务。

本案中,担保公司与银行签订的《担保合同》合法有效,且双方均履行了合同约定的义务。

由于开发商未能按时偿还贷款本息,担保公司作为担保人,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3. 关于开发商的违约行为是否影响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法院认为,开发商在贷款期间存在违约行为,但这并不影响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

根据《担保法》第十九条的规定,担保人因担保合同承担连带责任的,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因此,担保公司在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后,可以向开发商追偿。

四、案例分析1. 担保合同效力问题本案中,担保合同的效力是争议的焦点之一。

法院认为,担保合同符合法律规定,不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情形,因此认定其合法有效。

这表明,在担保合同签订过程中,各方当事人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合同合法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企业担保贷款风险分析案例
一、授信基本情况
(一)借款人基本情况
借款人A 公司成立于2001年3月,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法定代表人罗生,属有限责任公司。

主营业务范围为服装鞋帽、皮具、针纺织品、文体用品、日用百货、化工原料销售等,是一家专门代理中、高档男女服饰的品牌代理销售公司。

借款人A 公司已于2006 年03月06日已被工商部门核准注销登记。

借款人停止了经营活动。

(二)担保人基本情况
保证人B公司成立于2002年11月15日,注册资金为3500万元,法定代表人张生,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

该司主营业务为汽车制造、销售、建材批发零售等。

(三)授信发放情况
2004年8月,我行与A续签了2000万元授信额度,并分别签订编号为2004借字第24、31、34号及2005借字第1 2号借款合同各一份。

依合同约定借款人分次向我行借款300万元、10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

2004年8月,我行与B公司签订保证合同,约定B公司为A公司与我行签订的授信额度为2000万元项下的、2004年8月20日至2005 年8 月20 日期间所发生的借款合同的借款人的义务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上述借款共计1800万元于2005年9月分次到期后,A公司除偿还部分本息外,截止2008年6月,尚欠借款本金1580万元未能按时偿还。

二、追索情况
(一)决定诉讼
贷款到期后,鉴于A 公司未履行还本付息的义务,经办行委托律师准备起诉,然而A 公司已于2006年3月注销,已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只能要求A 公司股东罗生、祁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到武汉市国土资源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对担保人B 公司的房地产登记等资产情况进行了调查,但均未查询到其的土地登记情况,因此诉前保全没能查封土地,逐通过人行系统查询后冻结了B 公司四个银行帐户19.7万现金,并于2007年4月25日向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起诉了B公司、罗生、祁生(A公司的股东)。

(二)庭审焦点
2004年8月20日,原告与被告A公司先后签订编号为2004年借字第24、31、34号及2005年借字第12号借款合同,2004年8月22 日原告与被告B 公司签订保证合同,约定B 公司为A 公司与原告签订的授信额度为2000万项下、2004年8月20日至2005年8月20 日期间所签订的借款合同的借款人的义务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依合同约定A公司分次向原告借款共计1800万于2005年9月分次到期后,A 公司除偿还部分本息外,截止2007年4月30日尚欠本金1580万、利息220万未还。

原告请求法院:1、判令被告B 公司立即偿还我行本金1580万元、利息220万元及2007年4 月30日至还清之日止的利息。

2、判令被告罗生、祁生对1580 万元借款本息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3、判令三被告承担本案财产保全费、诉讼
费及我行为实现债权所支付的其他费用。

被告B公司认为A公司与原告之间的这1800万元的借款不是为了经营,而是为了偿还原告原贷款,是以新贷还旧贷,被告B 公司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提供的保证,不应承担担保责任。

被告罗生辩称A 公司已注销,股东未分配剩余财产,不应承担连带清
偿责任;被告祁生因未到庭未作答辩。

本案争议的焦点:1、原告在授信额度内向A 公司发放的1800 万元贷款是否存在着借新还旧,B 公司是否应承担连带保证责任;2、被告罗生、被告祁生作为A 公司的股东,在A 公司注销后,是否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市中院认为原告根据《授信额度协议》和《借款合同》约定向主债务人A 公司实际发放贷款式的过程中,即2004年12月9日分别放款400厄、300万的第二天,2004年12月10日,A公司的交易流水帐中反映还款600 万元及利息共计611.68万元,对此B 公司认为是借新还旧,原告认为这600万系归还本案争议的1800万以外的其他贷款,但无法提供A 公司的分户帐,用以证明除2004年12 月9 日贷进的700 万元款项A 公司未用外,A 公司帐上还有下余其他款项还贷的情况,故法院对该笔600万元的还贷应认定为是以新贷还旧贷。

2005年1月11日,A公司还贷款300万元及利息共计30143万,B 公司认为是以新贷还旧贷,原告也不能举证证明
A 公司分户帐上资金变化结合数额及A 公司与其还有另外单项贷款合同,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故也认定该笔300 万的还款亦应认定为是以新贷还旧贷。

故判决保证人
B 公司对这两笔已用作以新贷还旧贷的贷款不应承
担连带担保责任,B 公司只承担向原告偿还A 公司下欠的借款本金中的680万元本息的责任。

关于被告罗生、祁生作为A 公司的股东,在A 公司注销后是否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问题,A 公司在2006年3月6日经工商登记注销前,经股东会决议成立了清算组,并于2005年12月3日、4日和11 日在武汉晨报上刊登公告,通知债权债务人了结债务,法院认为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罗、祁作为公司股东已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原告未在公告期间主张债权,在A 公司注销后,罗、祁不再有股东身份的情况下要其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诉请,有事实及法律依据,故不予支持。

市中院因此判决:一、B 公司偿还借款本金680 万元及至2007 年4月30日的利息70.59万元及至该款项付清之日止的利息;二、驳回原告的其它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129826元由被告B 公司承担77896元、原告承担51930元。

经办行对一审判决不服,按时上诉至省高院,原审代理律师认为该案难度大不愿再行代理,经办行重新选聘了律师代理二审,但最终省高院二
审结论是维持了原判。

三、经验教训
可见,该案实为借款人有预谋的恶意逃债,在办理借新还旧时就已经有恶意逃债的准备,并利用经办行贷后管理不到位、法律条款不严谨的漏洞来免除或减轻担保人的担保责任,以此达到逃废我行债务的目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具体分析如下:(一)无抵押贷款风险难控
1、借款人为商贸企业,而且部分资金用于广州等外地,一是不便监
控,二是贷款无实物资产抵押,为其逃债提供了天然的便利,也给后期追索带来很大困难。

尽职调查报告中“预计2003 年商业活动中的净土现金流量大于我行授信额度所占用风险值,故我行对其发放2000 万授信额度的风险性较小”存在偏差,因为这完全是对借款人持续经营的假设,如果停止经营了呢?这个没有考虑;而且A 公司仅是商贸企业,信用评级竟然评为AA 级。

2、担保人B 公司也是商贸企业,且只早于借款人一年成立,年销售收入3945万元、净利润只有96 万,且在我行还有6000万授信,以其经营情况看自身偿债能力着实有限;而且担保人财产情况不清,既无抵押担保,也未在我行开户,无法实时监控其资金与经营情况,这在后来无法查封土地以迫其履行担保义务得到了体现。

3、借款人用款与还款单据没有注明款项性质,没有证明上述900 万不是借新还旧的证据,导致法院判定担保人不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二)未有效约束借款人股东,导致其以公司行为逃脱责任
按理,该笔授信借款人无资产抵押,那么应该落实担保人的抵押,如果也没有抵押,那么借款人和担保人股东应提供个人连带责任保证或者个人资产抵押,但本案两被告股东均未提供,为其逃避个人连带责任提供了方便,这不失为一大教训。

(三)贷后管理流于形式
1、该笔授信实际经过数次借新还旧,在借款人无法正常还款的时候仍然以借新还旧方式延续授信,通过贷后报告可见贷后管理完全流于形式,只字未提广州品牌经营情况,情况不明决定难下,故难以及早采取措施,错过
最佳清收时机。

2、对保证人的担保能力不清不楚
保证人经营和资产分布情况都不清楚,一是不知道其资金在哪里体外循环,冻结了四个帐户一共还不到20 万资金,可见对其日常经营完全不知情;二是其购买土地进行了诉讼也从未提及,这些都应是风险触发因素,贷后报告也只字未提,还是位移清收时调查才打听到这个情况,我行在要求其履行担保责任时无法查封而陷于被动。

不能排除保证人与借款人采取一致行动隐匿资产、共同逃债的可能性。

3、借款人破产清算竟毫不知情
2005年7月4日借款人还向我行借出最后一笔贷款200万元,5 个月后即2005年12月3日、4日和11日在武汉晨报上3次刊登公告破产清算,期间我行无人知晓,3个月后在2006年3月6日经工商登记注销,我行仍不知道;在该笔贷款位移清收准备打官司、诉前调查时才得知公司已经注销、担保人名下没有财产,导致我行诉讼也未达到预期目的,最终将会面临重大损失。

四、结论:
1、借新还旧法律风险巨大,我行已经改为收回再贷,从法律上堵住了借款人、担保人免责的可能性;
2、中小企业授信须足额抵押或者提供专业担保公司担保,以免债权落空;
3、通过公司股东个人连带责任保证方式强化约束力,防止以公司行为逃废债务;
4、贷后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防止个人道德风险导致授信风险恶化造成实际损失;
5、听说借款人具一定背景,这种背景影响了法院,也影响了我
行的判决,故应杜绝人情贷款关系贷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