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重点
政治经济学重点,大二必看,考试必备
政治经济学重点,大二必看,考试必备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
理解现代社会与国际关系至关重要。
作为大二学生,掌握政治经济
学的重点内容将有助于你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以下是政治经济学
的几个重点领域和概念:
1. 经济体系
- 研究不同经济体系的特点和运作方式,如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 探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混合经济的不同模式。
2. 政府与市场
- 了解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和职能,如监管、税收和财政政策。
- 研究市场的机制和效率,如供求关系和竞争力。
3. 福利经济学
- 理解经济资源的分配和社会福利的优化问题。
- 研究对公共政策的经济评估,如纳税和社会福利计划。
4. 国际经济关系
- 探讨跨国经济活动和国际贸易的原理和影响。
- 理解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5. 经济增长和发展
- 了解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和发展的不同模式。
- 研究贫困、不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请注意,以上只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些重点领域和概念,你还应该参考教材和课堂笔记,深入学习每个领域的具体内容和细节。
希望这份文档对你在大二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中有所帮助,并且为你的考试备考提供指导。
祝你学业进步!。
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1.交换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与交换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使用价值和价值:一方面,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在质上各不相同,在量上难以比较;另一方面,商品作为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在量上是可以比较的,因此,各种不同的商品能按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
2.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两要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具体劳动即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
具体劳动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性范畴。
·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即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形成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
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二者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只有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
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们的劳动产品不用来交换,他们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而没有必要将其还原为同一的抽象劳动来计算其劳动量。
·意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首先揭示并进行论证的。
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马克思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相关。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社会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即经济关系。
(3)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作用。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类社会要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力与生产力。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4.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
5.商品两因素(由劳动二重性决定):(1)使用价值(即物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6.价值与交换价值、使用价值的关系(1)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①统一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缺一不可。
②矛盾性:对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通过商品交换。
7.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1)联系: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既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
(2)区别:具体劳动考察的是劳动的特性,在质上相异,因而在量上无法比较,表明的是怎样劳动、什么劳动问题;抽象劳动考察的是劳动的共性,在质上相同,在量上有异,表明的是劳动多少、劳动时间长短的问题。
9.商品的价值是质与量的统一,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作为计量标准的。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第一章☆一物质资料得生产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统一物质资料生产就是政治经济学研究得主要出发点,政治经济学得研究对象就是社会生产关系。
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得能力。
就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得决定因素。
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与劳动者三个要素。
劳动对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得对象。
(一类就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得自然物质;另一类就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得物质。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就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得一切物质资料与物质条件。
最重要得就是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得发展状况,就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得物质标志。
劳动者:具有劳动经验与劳动技能得人。
就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得决定性得因素。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得各种经济关系。
使人们最基本得社会关系。
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与交换过程中所处得地位与关系;产品得分配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统一,构成物质资料得生产方式。
它们既矛盾又统一,构成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得不断运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与发展得要求,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得客观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得矛盾就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得基本动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得矛盾,就是制约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得重要因素。
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得综合构成社会得经济基础,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得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得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放作用于生产力政治经济学就是研究生产关系得一门科学。
二物质资料生产与在生产得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起点) (中间环节) (终点)政治经济学得任务:作为一门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得理论经济科学,揭示生产关系及其实现与发展得运动规律就是它得根本任务。
政治经济学得性质: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政治经济学得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得意义:社会主义革命得经济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得经济理论依据、运用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得典范、财经专业得理论基础与社会科学得重要知识第二章商品与货币☆商品得二因素:商品就是用来交换得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
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XXX和XXX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讨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讨对象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重点知识:
1. 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论基础。
2.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5. 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
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7. 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8.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第⼀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产(⼀)含义:物质资料⽣产就是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的,运⽤劳动资料(⼜叫劳动⼿段)加⼯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们需要的过程。
(⼆)地位和意义是⼈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是其他⼀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是推动⼈类社会由低级向⾼级发展的最终决定⼒量(三)简单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者是物质⽣产活动的主体,是最基本的要素。
劳动者的劳动,是劳动者劳动⼒的⽀出。
劳动对象是⼈们在⽣产过程中将劳动加于其上的⼀切东西。
它包括两类:⾃然物;原材料。
劳动资料是劳动者把⾃⼰的劳动和劳动对象联系起来的⼀切物质⼿段。
⽣产⼯具标志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劳动者的劳动——⼈(主观条件)劳动对象————物(客观条件)劳动资料————物(⽣产资料)⼆、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社会⽣产关系(⼀)社会⽣产⽅式的两个⽅⾯1、⽣产⼒(1)含义:具有⼀定⽣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产⼯具加⼯劳动对象进⾏⽣产时所形成的物质⼒量(2)构成要素⼆要素论(劳动者;⽣产⼯具)三要素论(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多要素论(3)科学技术是第⼀⽣产⼒提⾼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改变⽣产⼯具的性能使劳动对象的围扩⼤、质量提⾼使⽣产管理⾛向科学化◆科学技术必须与现实的⽣产过程相结合才能发挥作⽤潜在的⽣产⼒——(应⽤)—→现实的⽣产⼒2、⽣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产关系的性质⽣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产资料的归属关系。
所有权经营权:占有权、使⽤权、处置权是⽣产关系的基础,决定⽣产关系的性质。
◆⽣产⼒和⽣产关系的统⼀构成社会⽣产⽅式(⼆)从社会基本⽭盾运动中研究⽣产关系1、在⽣产⼒和⽣产关系的⽭盾运动中研究⽣产关系(1)⽣产⼒决定⽣产关系⼀定的⽣产关系总是适应⼀定的⽣产⼒状况⽽建⽴起来的在社会⽣产⽅式中,⽣产⼒是最活跃的因素⽣产⼒发展的根本动⼒在于⽣产⼒⾃⾝的⽭盾运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归纳一、商品和货币1、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
2、货币: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必然结果,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二、资本的生产过程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其生产公式为:资本(预付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品(增殖了的价值)。
2、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不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再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扩大剥削规模的方式积累资本之过程。
其公式为: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用于生产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通常用C:V表示。
其中C代表不变资本,V代表可变资本。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这是因为,资本家为了追逐高额利润,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获取更多的绝对剩余价值;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使预付资本的价值构成发生变化,即把更多的不变资本转化为可变资本。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指在周期性爆发的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但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商品销售困难,出现生产萎缩、市场萎缩、信用破坏等现象;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工人失业生活状况恶化。
2、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这一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然周期性地爆发。
3、凯恩斯革命的影响:(1)否定了传统经济学中关于市场机制能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萨伊定律”,认为经济危机是由于市场机制失灵造成的。
政治经济学重点要点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 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科学。
2、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3、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4、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5、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6、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7、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9、生产关系体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10、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1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12、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它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13、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4、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名词解释 1、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2、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3、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
4、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5、社会分工:是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
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导论1.研究对象: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成理论体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又威廉·配第创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的。
3.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
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
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也决定于其他要素。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4.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的要研究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5.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科学地抽象法,包括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以及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
6.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任务是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
7.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即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8.怎样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其存在和作用的条件是客观的,其作用过程也是客观的。
9.经济规律的特点:总与人类的活动相关;随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受到利益关系限制。
10.经济规律的层次:由经济规律所依存的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经济规律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第二个层次是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如存在于几个社会的市场经济规律,包括价值规律、市场竞争等各种市场经济的规律。
第三层次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规律,如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起作用的剩余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起作用的按劳分配规律。
(小简答)名词解释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导论1.若何懂得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经济规律有哪些类型和特点?若何懂得经济规律的客不雅性?第一章商品和泉币1.什么是劳动二重性学说?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懂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2.如何懂得商品二身分?商品二身分与劳动二重性有何干系?3.泉币的本质和本能机能是什么?4.商品价值量若何决定?劳动临盆率若何影响商品价值量?用这一理论解释东北居平易近秋天购买冬储菜(萝卜、白菜、土豆、大年夜葱等)现象。
5.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示情势及其感化,并用以解释我国企业必须重视技巧进步、改良经济治理。
6.简述泉币的流畅规律。
六、计算题年内实现商品价格总额为本1400亿元,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为350亿元,到期付出商品价格总额为400亿元,互相抵消的付出商品价格总额为250亿元,根据经验测定单位泉币每元年平均流畅次数为8次,昔时发行纸币200亿元。
试计算:①年商品流畅所须要的泉币是若干?②泉币贬值后每元值若干?第二章本钱和残剩价值1.什么是本钱总公式及其抵触?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是什么?劳动力商品有何特别性?3.作为泉币的泉币和作为本钱的泉币有何不合?泉币若何转化为本钱?4.把本钱区分为不变本钱和可变本钱的根据是什么? 这种区分有何意义?5.简述残剩价值临盆的根本办法。
6.相对残剩价值是如何临盆出来的?相对残剩价值与超额残剩价值的关系是什么?7.为什么说本钱主义工资不是劳动待遇,而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情势?8.试论本钱主义临盆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同一。
六、计算题1.吉林省辽源市在日伪时代“万人坑”里,发明逝世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负债工票,上面记录19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据材料记录,当时工人每日临盆煤1.88吨,每吨煤售价22.65元,每吨煤临盆费用(包含付出工资在内)14.90元。
试计算:①本钱家一个月从牛世清身上榨取若干残剩价值?②残剩价值率是若干?(保存小数点后两位)2.1936年,天津东亚毛呢有限公司纺织工人的平均工资天天0.40元,工人天天劳动12小时,可临盆12磅毛线,每磅售价2元,临盆12磅毛线原材料价值为19.2元,对象设备磨损费2.4元。
政治经济学重点
1.生产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就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与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相结合而构成的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3.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商品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一切商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之一。
任何物品要想成为商品都必须具有可供人类使用的价值;4.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商品经济: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
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并。
进一步扩大,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出现了商品经济的重要媒介——商人。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6.劳动二重性,(Tw o-f old Charac ter of La bour)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二重属性。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
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7.商品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则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8.货币流通规律:一是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价值规律::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9.剩余价值: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重点及答案(打√的题是老师认为比较重要的)导言一、主要概念: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
具体来说: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没有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政治经济学重点
政经一、原文解释:1、“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
(1)马克思认为生产总是社会的生产,离开社会的单个人的生产,是不可能存在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把单个孤立的猎人和渔夫作为出发点,这显然不符合历史实际,因而不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马克思指出:“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因而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当然是出发点”,“因此,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
(2)既然生产总是社会个人的生产,而人类社会是经历了极不相同的发展阶段的,奴隶社会的生产不同于封建社会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又不同于封建社会的生产。
我们所要研究的生产,如果不是指要研究全部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史的话,那必然只是研究某一个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
政治经济学研究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特殊生产,是研究一定的社会主体在或广或窄的由各个生产部门组成的总体中活动着的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不是王艺学’’,它不研究一个个特殊生产部门。
一般存在于特殊之中,总体是由部分组成的,但部分不是总体。
政治经济学就是要通进研究存在于一定社会生产总体中的特殊生产关系,从而揭示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来。
不处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一般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因此,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必然包含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他说:“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
他们只能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
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
”讲物质生产必然包含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缺一就不能有物质生产发生。
2、“生产直接也是消费。
双重的消费,主体的和客体的”。
第一,个人在生产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也在生产行为中支出、消耗这种能力,这同自然的生殖是生命力的一种消费完全一样。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第一章☆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
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要素。
劳动对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一类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自然物质;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物质。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的发展状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劳动者:具有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
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使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它们既矛盾又统一,构成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运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的要求,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制约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综合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放作用于生产力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一门科学。
二物质资料生产和在生产的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起点)(中间环节)(终点)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作为一门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理论经济科学,揭示生产关系及其实现和发展的运动规律是它的根本任务。
政治经济学的性质: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的意义: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经济理论依据、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典范、财经专业的理论基础和社会科学的重要知识第二章商品与货币☆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2024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
2024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1.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在过去几十年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地位不断增强。
2024年,这些国家将继续成为全球政治经济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关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增长和政治机制的变化,将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点。
2. 数字经济和技术创新:2024年,数字经济将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技术创新将继续对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政治经济学将关注数字化经济模式对传统经济体系的冲击,包括数字支付、电子商务、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发展。
此外,政治经济学还将探讨数字经济和技术创新对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
3. 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将在2024年继续引起政治经济学的关注。
政治经济学将研究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政治因素,包括绿色经济的发展、碳市场的建立、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4. 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2024年,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将可能发生进一步的重大变动。
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竞争将继续加剧。
政治经济学将关注这种变动对全球经济秩序、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的影响。
此外,政治经济学还将探讨跨国公司、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5. 社会不平等的挑战:社会不平等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将在2024年继续引发政治经济学的关注。
政治经济学将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平等问题,探讨社会政策、劳动力市场、教育和税收等方面的改革对不平等问题的影响。
6. 全球化和贸易摩擦:2024年,全球化和贸易摩擦将继续是政治经济学的重点研究领域。
政治经济学将关注全球价值链、国际贸易规则、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制裁等方面的问题,并探讨全球经济治理的改革。
7. 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将继续成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政治经济学将研究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后果,探讨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稳定的影响。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学是一个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相互依存关系的学科,它是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结合体。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涉及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方面,包括国家经济政策、收入分配、商品交换、市场运作、价值理论等。
在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有一些重点知识点是需要我们重点掌握的,下面介绍几个主要的知识点。
第一,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指的是产品的价值由劳动量决定。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是用以生产商品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商品的价值。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为了解商品价值的本质提供了基本理论。
第二,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理论。
在资本主义体制中,资本家通过控制工人的劳动力来实现剩余价值的创造。
剩余价值指的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其工资的价值,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获得利润。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具体表现,资本主义的存在离不开剩余价值。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生产力是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商品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是社会财富的创建者。
生产力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第四,资本运作的方式。
资本运作是指资本家利用其资本进行投资、生产和销售等一系列经营活动的过程。
这一运作方式的方式影响和改变了社会和经济的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本的运作方式包括垄断、竞争、国际化等,不同的方式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第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一种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生产、分配、交换等活动由国家计划进行统一调配,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种制度下的经济活动被赋予了重大的意义。
以上,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了解和分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1 )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2) 研究方法I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3) 主要任务I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1) 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2为人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3) 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4) 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5) 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1. 商品的二因素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
特征有a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c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 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相互依存」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b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c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b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c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支出。
二因素由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帀的起源;;货币流通规律。
(1)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种商品的价值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1只绵羊=2把斧子绵羊:作为使用价值出现。
主动作用,通过斧子表现自己的价值,处于相对价值形式。
斧子:作为价值出现。
被动作用,不表现自己的价值、充当表现材料,起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
(2)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的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
价值第一次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缺陷:价值表现不完全,特殊等价形式的商品是没有穷尽的。
(3) —般价值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集中的、统一的表现在一种商品上。
发生了质的飞跃。
a简单的b统一的(4) 货币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集中的、统一的表现在一种贵金属商品如黄金或上(根本原因是本身是商品。
质地均匀、体小值大、便于携带、不宜腐烂、便于保存)4.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帀的本质: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职能:(1尬值尺度: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大小的标准,可以是观念的货币。
(2) 流通手段:充当交换媒介。
(3) 储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做财富象征储藏起来的职能(4) 支付手段:用来清偿债务、支付税收、租金、工资等。
通过赊账买卖表现。
(5) 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5•货币流通规律:货帀流通规律即决定一定时期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的规律。
三个因素「a待售商品量b价格水平c货币流通速度公式见:P36纸帀流通规律,以金属货币流通为基础。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6.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I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炜场机制•章来理解)°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3围绕价值波动b平均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C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
价值规律作用:a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发展b调节社会劳动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c两极分化7. 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质的规定性:物化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量的规定性:是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8•为什么说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1)劳动的二重性学说解释了商品的二重性,从而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基础。
(2)从劳动二重性出发,马克思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3)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区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而提出了资本的有机构成学说。
(4)在前面三点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资本积累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以及剩余价值分配理论, 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9从发展的角度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新认识。
(1) 从局部劳动到总体劳动:劳动外延扩大(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劳动)、劳动形式由个体形式到社会形式。
(2) 知识劳动、服务劳动、管理劳动都创造价值。
(3尬值创造与财富创造:a质:价值创造只与劳动有关,财富创造与各种生产要素有关。
b量:生产率不变时,两者一致;生产率提高时,财富增加,价值总量不变,单位价值减少。
思考题:10•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起什么作用?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一章来理解'也可以结合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来理解、提示: _________(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基本规律,市场机制是这一规律的作用形式。
(2)价值规律揭示了商品价值的决定、实现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在关系;而市场机制不过是表现这种关系的外在形式。
口•劳动价值论有何现实意义?提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出发点:资源怎么配置和财富怎么分配。
今天的现实问题:我们要搞市场经济,但是没有现成的经脸可循。
我们的现实经济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存在着很多矛盾,比如收入分配不公等。
而按劳分配仍然是我们经济体中的主要收入分配方式。
尽管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各要素都参与分配,但问题在于我们目前过于强调资本等要素的分配,而忽略了劳动这一基本要素。
第二章资本与剩余价值1.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的解决(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O疣示:劳动力怎样成为了商品(劳动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区分)。
简单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G-W)为买而卖、获得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的生产关系资本总公式:货币-商品-货币(G-W-G')为卖而买、取得价值、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不同点「买卖顺序、容、目的、体现的生产关系矛盾:发生了价值增值。
矛盾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与劳动者身体之并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a人身自由b—无所有劳动力的价值:a维持劳动者自身的生活资料价值b后代的生活资料价值c教育和培训费用d历史和道德因素劳动力的使用价值I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超出部分即为剩余价值,对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性意义。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表现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1)是生产各种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特点:a劳动隶属于资本b雇佣工人创造的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2尬值增值过程:劳动时间超过为补偿劳动力所需的时间,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是不同的量。
延长劳动时间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的时间,就形成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在生产领域中创造的,不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但是不能离开流通。
只有在流通中才能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好前提条件。
3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
资本的本质:资本是宾剥削工人而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着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不变资本「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
价值转移,改变物质形态,不发生增值。
可变资本「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改变了价值量。
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包括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4. 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主要有2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m‘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必要劳动绝对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工作日绝对延长(局限:工作日长度延长有生理界限和社会道德界限)相对剩余价值:工作日长度比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竞争使其他资本家也提高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的社会价值下隆(超额利润消失)-生活资料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5•工资的本质(为什么不是劳动的价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了解名义工资,实际工资和相对工资。
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劳动不是商品:a出卖前不独立存在b商品价值有一般人类劳动形成,如劳动是商品,有价值,则为同一反复-名义工资:(货币工资)。
资本家为购买劳动力支付给工人的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购买力)。
工人用所得的货币工资实际能够买的生活资料数量和各种劳务。
实际工资=名义工资/生活资料物价指数相对工资:工人所得的工资同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相比较的数额。
实际工资上升的原因:a生活资料结构变化b失业工人减少c对外剥削放松了对剥削d工人的斗争6•在现代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如何理解剩余价值的源泉?(1)先进设备仍是不变资本,不能创造价值,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造•(2)总体工人(包括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3)复杂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4)自动化代表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个体-社会-剥削率提高)思考题:1. 理解资本和剩余价值的一般性和特殊性?P54-55提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克思把资本当着一个特殊畴;两者是商品经济的一般畴,只要是商品经济,就存在资本和剩余价值;其特殊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体现为不同的生产关系。
2. 在现代社会中,追求剩余价值是企业唯一的动机吗?疣示:马克思时代确实是这样;现代经济学作了一些修正:行为人在经济生活中的选择不仅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还追求_些非物质利益I结合西方经济学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