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制作一个机械模型教案(新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导教学设计(新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导教学设计(新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4b475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e.png)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导教学设计(新版)苏科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简单机械和功的概念,学生能够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及其对力的影响。
2.能够运用简单机械的原理解释一些常见的力学现象,并能够计算简单机械的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操作。
二、教学重点1.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2.简单机械对力的影响和工作原理。
3.简单机械的计算公式和功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1.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分类–强调力的作用方式和简单机械的区别。
–介绍常见的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固定轴、滚轮等。
–描述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运用范围。
2.简单机械对力的影响和工作原理–通过实际例子讲解不同类型简单机械对力的作用方式。
–强调杠杆的力矩原理和滑轮的力的方向改变原理。
3.简单机械的计算公式和功的计算方法–讲解简单机械的力的乘积公式并给出实际计算例子。
–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展示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情境展示简单机械的应用。
–实验探究法:鼓励学生进行简单机械的实验观察和操作。
–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解答疑惑。
2.学时安排:–第一课时: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分类(30分钟)–第二课时:简单机械对力的影响和工作原理(45分钟)–第三课时:简单机械的计算公式和功的计算方法(45分钟)–第四课时:实验操作和讨论交流(45分钟)五、教学评价与作业1.教学评价:–基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观察情况进行评分。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进行评价。
–通过小测验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作业布置:–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写一篇小作文介绍它的原理和应用。
六、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1.教学资源:–教科书《九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
–实验器材: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模型。
2.参考资料:–《物理教学参考书:九年级物理上册》–物理实验与探究教材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导教学设计(新版)苏科版》的教学设计。
简单机械和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教案
![简单机械和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2861eade80d4d8d05a4f64.png)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教案(总8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课题】设计制作一个机械模型【设计思路】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制作一个机械模型,对学生来说是展示学到的简单机械知识的重要平台,是学习与社会联系、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培养训练创新思维的重要机会。
依据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划分,我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为三个阶段:①活动组织阶段(第1课时——教室:研讨、交流活动的思想方法、知识基础、活动规划、作品评价要求)、②实践操作阶段(第2课时——学校或家庭、社会:由学生独立完成,或与同学、父母、老师合作完成,训练学生自学能力、自制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③作品展示与评价阶段(第3课时——教室:展示作品<实物或照片>、反思活动过程,总结活动感悟和经验教训、获得成就感)。
教学流程设计:第一环节是引导学生通过课本图片11-40、11-41、11-42初步了解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复杂机械,在日常生活、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第二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简单机械知识,思考分析吊车、绞车、塔式起重机等复杂机械的简单机械结构与工作原理,讨论交流简单机械组合的思想方法;第三环节是回顾学过的简单机械知识,归纳简单机械的类型和特点,激发创新设计、制作的欲望和灵感的火花;第四环节研讨利用简单机械设计制作复杂机械模型的注意事项、活动安排和作品评价方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巩固本章的理论知识,了解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会根据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特点,设计、制作一个机械模型。
形成初步的设计和动手能力,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和经验。
3.学会设计、制定活动方案。
提高书面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我评价、听取意见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经历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过程,复习、巩固本章理论知识。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教学设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3302fb647d27284a73518e.png)
环节三:交流与小结 教的活动 3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进一步强调作图过程中的注意点)
学的活动 3 学生总结:
1. 杠杆的定义、杠杆的五要素 2. 杠杆示意图及力臂的画法
通过指导,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的能力!,叫杠杆。 杠杆的 5 个基本要素: 支点 O:杠杆绕其转动的点。 动力 F1: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 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 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阻力臂 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2.杠杆示意图的画法: 方法:(略) 力臂的两种画法:
学科 年级
物理
九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苏科版第十一章
单元(或主题)名称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1.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本章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从“拔图钉”活动到“设计制作一个由简单机械组成的机械模型”, 始终突出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从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夹子、螺丝刀入手,简单、有趣, 由浅入深,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知识,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杠杆的五个基本要素。 3)杠杆力臂的正确画法
难点: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5. 学习评价设计 本节课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分:当堂练习(判断题 1 题,余力题 2 题),课后巩固练习(杠杆的辨别
1 题,力臂的判断 1 题,作图 3 题) 通过当堂练习和课后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杠杆的认识,正确掌握力臂的画法,发现学生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 教学内容分析 杠杆是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学生每天都可能接触到如剪刀、指甲剪、夹子等物体,但他们仅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功率教案新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功率教案新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c097f25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8.png)
11.4 功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计算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
2.会计算有关功率的简单问题。
3.通过比较做功的快慢学习用比值法研究物理问题。
4.通过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认识功率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价值。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培养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难点】功率的测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讨论:在建筑工地上,需要把几百块砖全部送到楼顶,你能想出几种办法?你认为应选择哪种办法?为什么这样选择?二、新课教学(一)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力做功时,不仅有多有少,而且有快有慢。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不仅要注意做功的多少,更要关心做功的快慢。
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呢?活动: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1.观察课本图中两个情景,图中两种情况下,小明都在上楼,只是上楼的快慢不同。
2.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看法。
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得出: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来表示做功的快慢。
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必须同时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物体做了多少功,二是物体做功所用的时间。
3.小实验:(准备:在讲台两侧地面上分别放四块砖。
)实验1:两位同学都搬四块砖,从地面搬到讲台上。
要求:一位同学一次将四块砖搬到讲台上,另一位同学分四次将四块砖搬到讲台上,两次做功所用的时间也就不同了。
实验2:要求:两位同学用相同的时间,一位同学将两块砖,另一位同学将四块砖,同时从地面搬到讲台上。
实验3:要求:一位同学用较短的时间将两块砖从地面搬到讲台上。
另一位同学将三块砖用较长的时间从地面搬到讲台上。
观察讨论:谁做功快,谁做功慢,要求说明判断的理由。
分析实验1可得出:方法一:做相同的功,用时少做功快。
分析实验2可得出:方法二:做功时间相同,做功多的做功快。
2022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11.2滑轮教案新版苏科版
![2022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11.2滑轮教案新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d2713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1.png)
11.2 滑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用杠杆原理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知道定滑轮及其实质。
3.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实例的过程,了解滑轮的构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生产、生活中的滑轮的应用实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养成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实际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学校每周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
提问:我们用力向下拉绳子,国旗上升,你知道旗杆的顶部有什么装置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糟的轮子。
观看实物,引出本节内容。
二、新课讲解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观察课本中的滑轮,教师模拟后,请学生指出,在使用时图中的两个滑轮有何不同点?从而分辨出哪个是定滑轮,哪个是动滑轮。
教师总结: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
如果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就称为动滑轮。
演示:手拿一个滑轮问学生这是什么滑轮。
(可能是定滑轮也可能时动滑轮,关键看如何使用它)提问:你还能举出其他应用定滑轮或动滑轮的例子吗?可见,在生活中,滑轮这种简单机械被人们常用,人们为什么要使用滑轮?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尝试回答)2.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组织学生实验:参照课本图和装置进行。
提问:(1)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钩码的重力大小有没有变化?(2)当改变钩码的个数时,情况如何?(3)你能从实验测得的数据中发现使用定滑轮的特点吗?说明:若钩码重力G与拉力F不等,说明线与滑轮之间有摩擦力。
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1)组织学生实验:参照课本图和装置进行。
(2)学生思考设计表格(3)通过实验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机械效率教案新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机械效率教案新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38132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78.png)
11.5 机械效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分析,理解功和机械效率及影响机械效率的各种因素,并且最终能够从理论走向生活和生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论实践相结合,主动探究寻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同一机械的效率是可变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现代社会是讲求效率的节约型社会,时时处处都要讲究提高效率,使用机械也要讲效率。
那么,什么是机械效率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日常生活中,人们搬移物体,不是将物体平移到另一个地方,就是将物体从低处搬到高处(或从高处搬到低处)。
课件展示有关生活、生产中搬移物体的片段,引导学生观察。
搬移物体过程中,可以用手直接搬,还可以利用机械。
演示:(1)用手将一重物直接从低处匀速搬到高处。
(2)利用斜面将该重物从低处匀速搬到高处。
(3)用动滑轮将该重物从低处匀速搬到高处。
交流:这些实验中,如何测算人做功的多少?测算:测出上述实验中人所做的功。
分析:利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为何多一些?讨论:哪些功是我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必须要做的功?哪些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可以作答。
分析:哪些功是我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必须要做的功?哪些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有用功”“额外功”及“总功”的含义。
1.有用功(W有用):为达到目的人们需要且必须做的功。
2.额外功(W额外):对人们既无利用价值又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W总):动力所做的功。
4.总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 总=W 有用+W 额外。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导教学设计(含答案解析)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导教学设计(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9a5ce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8.png)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导教学设计(含答案解析)一、知识回顾•机械的种类和定义•牛顿第一定律•简单机械与力的关系•简单机械的作用和意义二、学习目标•理解并能够应用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公式•掌握如何计算简单机械的功和效率•熟练解答与简单机械和功相关的问题三、教学内容1.回顾机械的种类和定义2.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简单机械与力的关系3.讲解简单机械的作用和意义4.教授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公式5.解答简单机械和功相关的问题6.进行练习和小组讨论四、教学方法•讲述: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实例案例来引导学生理解简单机械和功的概念和原理•讨论: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交流他们对简单机械和功的理解和应用•练习:提供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回顾机械的种类和定义•提问:请回顾一下,机械有哪些种类?可以给出一些例子吗?•学生回答:杠杆、轮轴、轮轮组合等。
•解释:回顾了机械的种类和定义后,引入简单机械和功的概念。
步骤二: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简单机械与力的关系•讲述: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静止时,合力为零;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力为零。
•讲述: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大小和效果。
•解释:通过这些例子,解释简单机械和力的关系,例如杠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步骤三:讲解简单机械的作用和意义•讲述:简单机械可以减少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讲述:简单机械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家庭、农业和工业等。
•提问:你认为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步骤四:教授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公式•讲解:分别介绍杠杆、轮轴和轮轮组合的原理和公式。
•解答: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例如如何计算杠杆的力矩、轮轴的力比等。
步骤五:解答简单机械和功相关的问题•提供一些与简单机械和功相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例如:一个小孩用力拉绳子,绳子上拉着一个物体,物体被拉起降低绳子时,小孩为什么会感到难以拉起?步骤六:练习和小组讨论•分发练习题,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答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杠杆教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杠杆教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6b1e73ad02de80d4d84040.png)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一、杠杆(1)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教具杠杆、支架、钩码、尺、线、夹子、老虎钳、羊角锤、起子、木板、木块、图钉、开瓶扳手等三、教学重难点力臂的概念与画法,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四、导入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你知道这句话中的道理吗?在这句话中“一个立足点,一根长棍”指的是什么呢?对,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杠杆。
五、新授师:那么什么是杠杆呢?(一)什么是杠杆活动11.1拔图钉师:木板上钉了一只图钉,你能用手把它拔出来吗?请选用木块、老虎钳、羊角锤及起子把它拔出来。
请比较一下更方便和省力的方法。
(学生实验)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利用某些工具来完成某项任务。
请同学门仔细观察,以下这些工具在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特点?(演示实验)1 在开酒瓶时,要用开瓶扳手2 用弯曲撬棒将地上的石头撬起3 用铡刀切纸4用筷子夹瓶内的物体师:以上这些工具在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特点?生:观察思考,回答。
都由较硬的材料制成,都能绕固定点转动,都受到力的作用。
师:这些硬棒都是直的吗?生:直的,弯的都有。
师:像这样一根硬棒,如果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杠杆是简单机械的一种。
[板书]:一杠杆:一根能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二)杠杆的五个要素师:其实在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造金字塔搬运大石头就开始利用杠杆了,那么他们利用杠杆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答:省力)对,我们利用杠杆时有时为了省力,那么杠杆为什么能够省力呢?要想知道原因,需要了解几个有关杠杆的名词。
我们以刚才的拔图钉为例来学习这几个名词,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可以把这个图画出来。
(教师示范讲授)[板书]:二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与功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与功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0184f3a300a6c30d229f5c.png)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教材分析一、本章地位和作用本章在“机械运动”、“力与运动”等力学重要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和提高,将进一步学习“简单机械和功”的一系列知识,教材的编排表现了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物质、运动和彼此作用、能量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学习功和能的关系——各类能量间的彼此转化等知识起到承先启后的作用。
章导图中从用饭用的筷子到航天飞机上的机械臂,从生活中最简单的工具到最现代的高科技设备,庞大的不同中隐含着相同的地方——人手臂的延伸,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人文背景,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形成可持续进展的意识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章课程目标1、通过实验探讨,学会利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明白机械功的概念。
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的含义。
3、结合实例明白得功率的概念。
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4、明白得机械效率。
5、了解机械利用的历史进展进程。
熟悉机械的利用对社会进展的作用。
三、知识结构省力杠杆简杠杆杠杆平稳条件费力杠杆单等臂杠杆机滑轮(变形杠杆)定滑轮(特点、实质)滑轮组杠杆原理械动滑轮(特点、实质)轮轴(变形杠杆)斜面功的原理做功的多少—W 概念、公式、单位两个必要因素做功的快慢—P 概念、公式、单位功物理意义概念、公式做功的效率—η有效功、总功、额外功物理意义新旧教材对照:从内容看,新教材包括了原教材中第十二章、第十八章绝大部份内容,原18.5机械能现被编入新教材第十二章中,同时,新教材又以“生活、物理、社会”栏目呈现了原先选学内容:轮轴和不学内容:斜面,并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
新教材的上述改动和转变有如下优势:1、更突出能量的地位,更便于学生分析、比较学习各类能量间的彼此转化和联系。
2、拓展了简单机械的知识面,使之更接近生活实际。
(因为生产、生活中轮轴、斜面的应用一样超级普遍)3、有助于学生系统学习机械与功的知识,减少没必要要的重复劳动和课时浪费。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教学设计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72fe22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0.png)
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单元学习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并用其来解决简单计算、探究滑轮组的省力规律、机械效率的概念及机械效率的测量和相关计算。
单元学习难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探究、利用滑轮组的特点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利用本章公式进行计算。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杠杆及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课型
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杠杆的知识是前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基础。
本节课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组成。
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 使他们加深体验。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画受力示意图,这节课认识并画出杠杆的动力和阻力都不困难;力臂的学习学生即。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113功教案(新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113功教案(新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ee495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be.png)
11.3 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的含义。
2.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实例的过程,了解功和能的含义,学习从物理规律中归纳简单的物理现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生产、生活中的做功实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养成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识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未做功。
【教学难点】怎样正确地测算功。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劳而无功”这一成语出自《庄子•天运》:“是犹推舟子涉地,劳而无功。
”释义“功”,功效。
花了劳力却收不到功效,形容白费力气,可见古人早已知道花了力气而没有功效这一物理现象。
那么我们物理学中的“功”是如何定义的?怎样才算做功呢?二、新课讲解(一)怎样才叫“做功”1.通过实验,体验“做功”。
学生实验1:用力沿水平方向推着小车前进。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小车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
要求:用示意图表示出小车所受的推力以及运动过程。
点拨:此例中小车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s。
学生实验2:用力将地上的物体拿到桌面上来。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要求:用示意图表示出物体所受的拉力以及运动过程。
点拨:此例中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
2.找找共同点,建立功的概念。
仔细观察两示意图,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共同点:(1)这两个实验中同学的活动有什么共同点?(2)物体为什么会移动一段距离?(3)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共同点: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沿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3.功的概念: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称为机械功,简称功。
(二) 如何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初中物理 11章简单机械和功-全章教案
![初中物理 11章简单机械和功-全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1370d75ef7ba0d4a733bbd.png)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
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
(2)功的单位:焦耳,1 焦=1 牛•米。
主要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准备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向上提箱子,拉
力方向如何?4、重力的方向如何?
二.引入新课
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
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新课教学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
第3页 共3页
第 周 星期
第节
课题
第3节 功
教学 目标
1 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 2 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3 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年月日
执教
重点 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难点 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演示 教具
学生
(1)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
(2)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S) 教
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 学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 过
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程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 设
注意:(1)在力的作用下不变形。
(2)形状多种多样。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学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学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d88b21050876323012125a.png)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一、杠杆(第1课时)课型:新授【教课目的】讲课时间1.认识生活中的杠杆,知道杠杆的相关名词: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2.会画出杠杆的力臂【教课要点难点】要点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有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样杠杆的特色。
难点1.理解力臂的观点,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经过本质应用理解并领会杠杆的作用。
【课前预习】1.在物理学中,将一根的硬棒称为杠杆。
2.杠杆的相关名词定义:支点(符号):;动力(符号):;阻力(符号):;动力臂(符号):;阻力臂(符号):;【讲堂学习】问题1:拔图钉时,不用手,有哪些方法能够做到呢?生活中,有哪些任务用近似的方法来达成呢?请举例。
问题2:察看图11-2,概括出什么叫杠杆?问题3:杠杆的五个名词之间有什么差别与联系?问题4:你以为在画力臂时有什么规律可寻?【当堂反应】1.以下图,用老虎钳拧图钉时:(1)动力的作用点在(2)阻力的作用点在点,方向向点,方向向;。
2.对于杠杆,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杠杆是一根直的硬棒C.力臂是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B.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连线就是动力臂D.力臂是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3.在图1中画卖力F1、F2对支点O的力臂,并分别用字母L1、L2表示。
4.以下图,杠杆处于均衡状态,力F的力臂是()A.OAB.OCDC.ODD.OF5.在下两图中画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F6.左以下图是一种常有的活塞式抽水机表示图,在图中画出手柄所受动力7.杠杆AB处于均衡状态,请作卖力臂L对应的力的表示图.【教课反省】CAOBGF1的力臂及阻力.章节与主题: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一、杠杆(第2课时)课型:新授讲课时间教课要点难点:要点:研究杠杆均衡条件难点:理解杠杆均衡的条件[教课目的]1、理解杠杆均衡条件2、能用杠杆均衡条件解决简单问题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教课过程]一、预习:1、杠杆的均衡条件是:2、杠杆可分红、、三种。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制作一个机械模型课件 (新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制作一个机械模型课件 (新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22eb27ff00bed5b8f31d33.png)
复杂机械:
吊车:
杠杆、定滑轮、轮轴。
杠杆省力或省距离。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 轮轴能省力、改变力的方向。
塔式起重机:
杠杆、轮轴、滑轮组。
杠杆省力或省距离。轮轴、滑轮组能省力、改变力的方向。
绞车:
定滑轮、轮轴。
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轮轴能省力、改变力的方向。
总结
机械设计的原理:
简单
复杂
课后作业
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制作一个由简单 机械组成的机械模型
温故而知新
1.
杠杆:绕固定点转动的硬 1. 棒。
省力杠杆费距离,费力杠 杆省距离。
2.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 2. 动。
定滑轮是变形的等臂杠杆,
只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 力。
3. 动滑轮:轴的位置与物体 3. 动滑轮是变形的杠杆,动
一起动。
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能省
• 杠杆+滑轮(组) 、杠杆+轮 轴、杠杆+斜面
• 滑轮(组) +轮轴、滑轮(组) +斜面
• 轮轴+斜面
成果展示、交流
1. 设计成功的小组重点讲设计方案图、机 械效率的测定方法等,要有较详细的说 明和演示。
2. 设计失败的小组重点讲遇到了什么困难, 曾经尝试了那些方案来解决问题。
设计方案一:滑轮组与轮轴组合
1. 分小组根据课前设定的项目和评分标准 通过校园网络平台进行自评和互评、汇 总数据,完成活动报告,重点讲自己的 收获、体会或建议。
小组活动评价表(一)自评、互评
序号
评价项目
1 达到活动基本要求的 程度
2 模型设计的新颖性
3 提升相同质量的物体 时,模型的省力情况 和机械效率
11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学设计-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
![11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学设计-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3b9bafe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e.png)
11 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学设计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复习杠杆的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 第二节“滑轮和斜面”,复习动滑轮、定滑轮、斜面的特点和功能。
3. 第十二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复习功的概念、计算以及各种功的计算方法。
4. 第二节“机械能”,复习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回忆和掌握杠杆、滑轮和斜面的分类、特点和应用,以及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和机械能的转化。
2. 教学重点:杠杆、滑轮和斜面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滑轮组、斜面模型。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杠杆例子(如撬棍),引导学生回顾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 课堂讲解:讲解杠杆的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示,讲解滑轮和斜面的特点和功能。
复习功的概念、计算以及各种功的计算方法。
解释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4. 随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几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 滑轮和斜面的特点和功能。
3. 功的概念、计算方法。
4.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滑轮组帮助下提升的高度。
答案: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
2.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力的作用,移动了一段距离。
计算这个力做的功。
答案: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b13621d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6.png)
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一、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重点复习定滑轮、动滑轮、杠杆(包括轮轴)的类型、特点及使用。
2. 功和能量:复习功的计算、功率的概念以及机械效率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简单机械和功的问题。
2. 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机械效率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简单机械的运用,功和能量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杠杆、测力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简单机械,如吊扇、窗户开关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械是如何工作的。
2. 知识讲解:介绍定滑轮、动滑轮、杠杆(包括轮轴)的类型、特点及使用,讲解功的计算、功率的概念以及机械效率的理解。
3. 例题讲解:选取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搬砖等,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提升一定高度的水所需的功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简单机械的类型、特点及使用。
2. 功的计算公式。
3. 功率的概念。
4. 机械效率的理解。
七、作业设计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物理知识,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如计算提升一定高度的水所需的功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物理知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更多的简单机械,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发明一种新的简单机械,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难点与重点是“功的计算”和“机械效率的理解”。
这两个概念在物理学中至关重要,但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复杂,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解释清楚。
初中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
![初中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e7f573e131126edb6e1a10d5.png)
6.理解机械效率。
7.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要求具中认出杠杆。
●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熟悉有关杠杆的名称: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 了解轮轴的工作原理和斜面可以省力的原因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B
A
B
B
对轮轴和斜面问题只要求了解其原理或特点,不要求进行定量计算
● 理解功的概念,经历实验探究体验做功的过程,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能正确判断某个力是否做功。
● 知道功的公式,会对有关功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
● 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 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 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学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A
C
A
A
只对有明显转动轴、且处于平衡状态下的杠杆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
● 了解使用机械的历史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C
B
不对组合机械的机械效率进行计算
● 学会设计制作组合的简单机械。形成初步的设计和动手能力,体验创造的乐趣。
● 学会拟订科学探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
● 通过交流提高书面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我评价、听取意见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 通过活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敢于动手、乐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B
1.对公式 只作定性分析和应用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制作一个机械模型教案 (新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制作一个机械模型教案 (新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a4cc019569dc5022aaea0059.png)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制作一个机械模型教案(新版)苏科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设计制作组合的简单机械。
形成初步的设计和动手能力,体验创造的乐趣。
学会拟订科学探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提高书面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自我评价、听取意见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敢于动手、乐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组合的简单机械教学难点:学会设计制作组合的简单机械、学会拟订科学探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教学器材:杠杆、轮轴、斜面、滑轮组等教学设计:一、导入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简单的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为了能够学以致用,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并制作一个组合的简单机械。
二、实践应用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阅读部分的内容。
了解简单机械的发展史。
2、提问:吊车实质上是应用了哪些简单机械?你能简述一下它的工作原理吗?3、探究:绞车运用了哪些简单机械的组合?你能简述一下它的工作原理吗?4、提问:你还知道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简单机械的知识?三、实践操作序号评价项目得分备注1.要求学生自行探究、设计、制作一个组合的简单机械。
出示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1)、达到活动的基本要求的程度(2)、模型设计新颖(3)、提升相同质量的物体时的省力情况和机械效率(4)、模型制作的工艺水平(5)、活动成果展示2.学生小组合作,自由探究出示活动评价表格:(1)提问:你们准备用哪些简单机械进行组合?需要用到哪些器材?画出设计方案图。
(2)自行设计表格,测出用该机械提升重物所需的拉力与物重之比以及机械效率。
3、班上展示各组的工作成果。
4、根据全班拟定的评价标准,为各组的表现打分。
5、讨论:说一说你们小组的设计思路,你们制作的机械模型有什么特点?还存在什么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自行设计一个你最喜欢的简单机械组合,并测试一下它的机械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制作一个组合的简单机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设计制作组合的简单机械。
形成初步的设计和动手能力,体验创造的乐趣。
学会拟订科学探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提高书面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自我评价、听取意见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敢于动手、乐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组合的简单机械
教学难点:学会设计制作组合的简单机械、学会拟订科学探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
教学器材:杠杆、轮轴、斜面、滑轮组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简单的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为了能够学以致用,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并制作一个组合的简单机械。
二、实践应用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阅读部分的内容。
了解简单机械的发展史。
2、提问:吊车实质上是应用了哪些简单机械?你能简述一下它的工作原理吗?
3、探究:绞车运用了哪些简单机械的组合?你能简述一下它的工作原理吗?
4、提问:你还知道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简单机械的知识?
三、实践操作
1.要求学生自行探究、设计、制作一个组合的简单机械。
出示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1)、达到活动的基本要求的程度
(2)、模型设计新颖
(3)、提升相同质量的物体时的省力情况和机械效率
(4)、模型制作的工艺水平
(5)、活动成果展示
2.学生小组合作,自由探究
出示活动评价表格:
(1)提问:你们准备用哪些简单机械进行组合?需要用到哪些器材?画出设计方案图。
(2)自行设计表格,测出用该机械提升重物所需的拉力与物重之比以及机械效率。
3、班上展示各组的工作成果。
4、根据全班拟定的评价标准,为各组的表现打分。
5、讨论:说一说你们小组的设计思路,你们制作的机械模型有什么特点?还存在什么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自行设计一个你最喜欢的简单机械组合,并测试一下它的机械效率。
六、教学反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