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说明书《输出轴》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输出轴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输出轴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输出轴的基本知识、设计和制造方法。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输出轴的定义、作用和基本结构;掌握输出轴的设计原则和制造工艺。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输出轴的绘制和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输出轴的定义、作用和基本结构;2.输出轴的设计原则和制造工艺;3.输出轴的强度计算和校核;4.输出轴的CAD绘制和设计。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输出轴的基本知识、设计原则和制造工艺。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输出轴的设计和制造。
3.实验法:学生进行输出轴的强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4.讨论法:分组讨论输出轴的设计和制造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等。
2.参考书:相关论文、教材、手册等。
3.多媒体资料:PPT、视频、图片等。
4.实验设备:输出轴强度实验设备、CAD软件等。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对学生有所帮助。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程度。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定期进行课程考试,测试学生对输出轴基本知识、设计原则和制造工艺的掌握程度。
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小组项目:分组进行输出轴设计项目,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机床夹具总体方案设计(含图纸)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图纸,过程卡及工序卡,联系QQ153893706 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机床夹具总体方案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T813-3 组号__3___ 姓名XXX 学号XXXXXX姓名XXX 学号XXXXXX姓名XXX 学号XXXXXX姓名XXX 学号XXXXXX姓名XXX 学号XXXXXX指导教师成绩__________教研室机械制造2010~2011学年第2学期2011年9月5日~2011年9月24日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程学等课程,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其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和机床夹具的设计。
其目的在于:(1)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学及相关课程(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公差与技术测量等)的知识,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零件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
(第一阶段:完成一个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2)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拟订机床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第二阶段:完成一套专用机床夹具的总体设计方案)(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规范、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
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设计______________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机床夹具设计内容:1、绘制零件图(按1︰1的比例)1张2、绘制毛坯图(按1︰1的比例)1张3、填写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1套(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套,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套)4、机床夹具总体方案图1张5、编写零件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原始资料:零件图样1张;零件生产纲领为10000件/年;每日1班。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输出轴》说明书
前言此次的设计是对大学期间所学各课程及相关绘图软件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复习,也是使我们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们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正确使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设计的目的在于:(1)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工程问题的独立能力,拓宽和深化所学知识。
(2)培养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设计思维,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的能力。
(3)培养正确地使用技术知识、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4)培养自己进行调查研究、面向实际、面向生产,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的基本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5)熟悉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和掌握夹具设计的方法步骤,为以后从事相关的技术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6)通过对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使我们在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工艺方案论证,机械加工余量计算,工艺尺寸的确定,编写技术文件及查阅技术文献等各个方面得到一次综合性训练。
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7)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拟定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机构设计,初步具备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并能保证加工质量的专用夹具的能力。
(8)通过零件图、装配图的绘制,使我们进一步熟练绘图软件的使用。
熟悉和掌握我国相关的制图标准和要求。
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确定毛坯类型和制造方法,输出轴的材料为 45 钢。
拟采用以铸造的形式进行毛坯的制造。
最后,对某道加工工序进行夹具装配图及主要零件图的设计,对夹具进行精度校核并对其设计质量进行评估。
目录第1章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前言 (1)1.1零件作用 (3)1.2技术要求分析 (3)1.3零件的工艺分析 (3)1.4零件的生产类型 (3)第2章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绘制毛坯图2.1选择毛坯 (4)2.2毛坯尺寸的确定 (4)2.3毛坯机械加工余量 (4)2.4绘制毛坯图 (5)第3章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加工艺路线3.1定位基准的选择 (5)3.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6)3.3制定艺路线 (7)第4章工序设计4. 1选择机床及刀具确定工序尺寸和工序间余量和尺寸的确定及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8)第5章夹具设计5.1定位方案 (9)5.2分度设计 (10)5.3定位误差分析 (11)致谢与参考文献 (12)第一章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1.1零件的作用本设计所设计的零件是机床变速器输出轴,它是动力输出的主要零件。
输出轴课程设计说明书
输出轴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引言本文旨在详细介绍输出轴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为相关教师和学生提供详尽的指导。
输出轴课程设计是一种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背景输出轴课程设计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和改进。
传统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少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而输出轴课程设计则强调以实际项目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设计目标输出轴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让学生面临真实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往往需要学生协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输出轴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项目中发挥创新思维,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
四、设计内容输出轴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项目选题项目选题应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选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选题供学生选择。
4.2 项目设计项目设计是输出轴课程设计的核心部分。
在项目设计中,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和需求,并合理规划项目的时间、资源和任务分配。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3 项目实施项目实施是输出轴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
在项目实施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4.4 项目评估项目评估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项目报告、答辩和实际操作等。
评估时要注重考察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课程设计方法输出轴课程设计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5.1 任务驱动式设计任务驱动式设计是指以实际任务为基础,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输出轴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前言 (2)一、机床夹具设计基础知识 (3)二、零件分析 (6)三、定位方案分析 (7)四、定位误差分析 (7)五、夹紧方案的确定 (8)六、夹紧结构设计 (8)七、机床的选择 (9)八、小结 (10)九、参考资料 (11)前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的充分运用,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们可以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体现。
如在对机械加工夹具设计过程中,对于夹具定位方案的分析、夹紧方案的分析,以及对夹具结构的设计都使我们得到了实践的锻炼。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对加工要求进行分析,设计了几种方案,其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如是否符合基本的定位要求,夹具的结构是否合理,所设计的夹具是否经济等等,带这些问题筛选方案,最终设计了本次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的过程。
总之这是一次我们运用所学知识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练习。
在设计过程中或许也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可能会有考虑不周甚至错误之处,希望老师指正,以便我们得到更好的进步。
一、机床夹具设计基础知识在机械制造的各个加工工艺工程中,必须使工件在工艺系统中处于正确的位置,以保证加工质量,并提高生产效率。
把为了使工件处于正确位置上所使用的各种工艺装备称为夹具,如检验夹具、焊接夹具、装配夹具等。
在机床上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时,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必须正确地安放工件,使工件相对于刀具和机床占有正确的位置,这一过程称为“定位”。
为了保证这个正确位置在加工过程中稳定不变,应该对工件施加一定的夹紧力,这个过程称为“夹紧”。
这两个过程总称为“安装”。
在机床上实现安装过程的工艺装备,就是“机床夹具”。
机床夹具的种类很多,其中,使用范围最广泛的是通用夹具,如车床上用的三爪自定心卡盘和铣床上用的平口虎钳等。
这类夹具的规格尺寸已经标准化,由专业厂家进行生产。
而用于批量生产,专门为工件某加工工序服务的专用夹具,则必须由各个制造厂自行设计制造。
由于专用夹具的设计制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加工质量、生产率、劳动条件和生产成本,因此,它是各机械制造厂新产品投资、老产品改进和工艺更新中的一项重要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也是每一个从事机械加工工艺的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输出轴课程设计说明书
输出轴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引言本文档是针对输出轴课程设计的说明书。
输出轴课程设计是指根据特定的学习目标和需求,设计和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输出。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输出轴课程设计的背景和目的,以及设计的步骤和要点。
二、背景和目的输出轴课程设计是为了满足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时的需求,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输出。
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通常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输入,即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
然而,只有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和效果。
因此,输出轴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的能力。
三、设计步骤1. 确定学习目标: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即学生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能力和水平。
学习目标应具体、可测量和与实际需求相关。
2. 课程内容设计:根据学习目标,设计相关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应与实际情境相关,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可以采用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教学方法选择: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可以采用问题导向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4. 评价和反馈: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应与学习目标相匹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四、设计要点1. 紧密联系实际情境:课程设计应与实际情境紧密联系,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2.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采用问题导向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3. 多样化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应多样化,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可以采用项目评估、口头报告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5. 持续改进:课程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不断进行改进和调整。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及时进行改进,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输出轴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按照分组要求,每组同学在提供的备选题中选择一种零件。
一、设计题目:二、设计题目:编制输出轴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输出轴工序夹具设计。
三、设计依据:零件资料:(每小组)该零件图样一张;生产纲领:年产量30000件;生产班次:每日1班,全年按300天计算。
四、设计内容:⑴、绘制毛坯合图一张(3#图);⑵、编制零件工艺规程,绘制并填写工艺规程卡片;⑶、绘制并填写零件重点工序加工工序卡,并设计相应加工工序的夹具(3#图);⑷、编写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计算说明书。
五、设计要求:工艺规程可行,参数选择正确,设计计算准确,文字语句通顺,视图绘制规整。
六、设计时间:两周(有效日10天)。
具体分配如下:布置任务、准备资料 1.0天参数选择及计算 1.5天绘制毛坯合图 1.0天编制工艺规程并填写工艺规程卡片 1.5天绘制指定重点工序的工序卡片并设计相应工序使用的夹具 2.5天整理设计计算说明书及答辩 2.5天七、参考资料:⑴、机械制造技术相关教材⑵、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相关教材⑶、机械工艺师设计手册⑷、机床夹具手册目录前言 (2)1、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3)技术要求分析 (3)零件的工艺分析 (3) (3)2、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4)选择毛坯 (4)毛坯尺寸的确定 (4)3、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加工艺路线 (5)定位基准的选择 (5)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5)制定艺路线 (7)4、工序设计 (8)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8)选择机床根据工序选择机床 (8)选用夹具 (8)选用刀具 (8)选择量具 (8)确定工序尺寸 (9)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1)切削用量。
(11)基本时间 (12)6、夹具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位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输出轴《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方案说明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输出轴工艺规程设计目录1、零件的分析1.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31.2、零件的作用-----------------------------------------31.3、零件的工艺分析-------------------------------------32、工艺规程设计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32.2、基准的选择-----------------------------------------42.3、制定工艺路线---------------------------------------42.3.1、加工方法的选择---------------------------------42.3.2、加工顺序的安排---------------------------------42.3.3、拟定加工工艺路线-------------------------------52.3.4、加工路线的确定--------------------------------62.3.5、加工设备的选择--------------------------------62.3.6、刀具的选择------------------------------------73、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74、确定切削用量及加工时间4.1、切削用量选定--------------------------------------104.2、基本加工时间确定-----------------------------------145、小结----------------------------------------------------186、参考文献------------------------------------------------197、附件---------------------------------------------19第一章零件的分析1.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如下面零件图所示为输出轴,该产品年产量为5000台,设其备品率为16%,机械加工废品率为2%,现制订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输出轴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输出轴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2 前言一、输出轴工艺分析-----------------------------------------------------------------------31、输出轴的作用-------------------------------------------------------------------------32、输出轴的结构特点、工艺,表面技术要求分析---------------------------3二、工艺规程设计--------------------------------------------------------------------------41、选择毛胚材料-------------------------------------------------------------------------42、基准选择-------------------------------------------------------------------------------43、工序集中和分散考虑---------------------------------------------------------------44、制订工艺路线-------------------------------------------------------------------------55、机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毛坯尺寸的确定----------------------------------5三、基本工时的确定-----------------------------------------------------------------------8 四、机床相关---------------------------------------------------------------------------------10 五、刀具的选择------------------------------------------------------------------------------12 六、小结----------------------------------------------------------------------------------------12 七、相关文献---------------------------------------------------------------------------------131前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这么课程的充分运用,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们可以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体现。
机床输出轴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课程说明书
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设计课题:机床附件输出轴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评分:指导老师:(签字)20年月日目录第一章课题简介 (1)第二章零件分析 (2)第三章制定加工工艺路线 (3)第四章工序尺寸分析 (6)第五章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工序卡 (7)第六章总结 (8)第一章课题简介本零件主要用于机床附近传动其原始资料如下:零件材料:45号钢技术要求:1、锐角倒钝;2、未注倒角1X45°;生产批量:中等批量生产零件数据:见零件图机床附件输出轴零件图如下:第二章零件分析2.1零件的作用轴类零件是常见的典型零件之一。
按轴类零件结构形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光轴、阶梯轴和异形轴三类;或分为实心轴、空心轴等。
它们在机器中用来支承齿轮、带轮等传动零件,以传递转矩或运动。
本零件的作用是用于机床附件传动用的,且要求传动平稳。
2.2零件的工艺分析由零件图可知,主要加工表面有:(1).尺寸52mm回转面(2).尺寸48mm回转面(3).尺寸30mm回转面(4)尺寸25mm回转面(5)半径为5mm和22mm的圆弧面(6)4mmX42mm的退刀槽(7)锥度为40°长为23mm的正圆锥和锥度为40°长为7.7 mm的倒圆锥(8)公称直径30mm的内螺纹(9). 尺寸Φ28mm的内孔(10).二端面为基准面由上述可知,各加工表面以尺寸52回转面、48回转面、30回转面、25mm回转面、锥度为40°长为23mm的正圆锥、半径为5mm和22mm的圆弧面、尺寸Φ28mm的内孔及公称直径30mm的内螺纹为主,有较高的尺寸精度要求,因此,拟订52回转面、48回转面、30回转面、25mm回转面、锥度为40°长为23mm的正圆锥、半径为5mm和22mm的圆弧面、尺寸Φ28mm的内孔及公称直径30mm的内螺纹为主的工艺方案。
输出轴课程设计报告说明书
输出轴课程设计报告说明书
轴课程设计报告需要包含以下内容:
1. 引言:介绍轴课程设计的背景和目的,阐述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2. 教学目标:明确轴课程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建立起完整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和能力素质。
3. 教学内容:详细叙述轴课程的教学内容,并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系统性。
4. 教学方法:对于每个环节的授课方式设计合理的教学法,以便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高其学习效率。
5. 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等。
6. 评估方式:制定合理的评估方式,通过测试、评价等形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不断完善教学效果。
7. 教学进度:根据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目标和难度程度,合理地制定授课进度和内容组织方式。
8. 教学资源: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案例分析、教师的授课笔记、课程PPT等。
9.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使课程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总之,轴课程设计报告需要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设计,充分体现教学主题和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输出轴》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输出轴》1. 设计背景在机械制造领域中,输出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件。
它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用于将动力传递给其他机械装置或工具。
因此,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输出轴对于机械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2. 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习和应用机械设计原理,深入了解输出轴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并通过实际计算和模拟分析,设计一个满足特定需求的输出轴。
3. 设计过程3.1 确定输出轴的工作条件和要求在开始设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输出轴的工作条件和要求。
这包括输出轴的转速、扭矩、工作环境等。
根据这些参数,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材料和设计方案。
3.2 材料选择输出轴的材料选择对于其性能和寿命至关重要。
常见的输出轴材料包括钢材、合金材料等。
在选择材料时,我们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韧性、耐磨性等因素,以及成本和加工难度。
3.3 输出轴的尺寸设计根据输出轴的要求和所选材料的力学性能,我们可以进行输出轴的尺寸设计。
这包括输出轴的直径、长度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输出轴的强度、刚度和振动等因素,以确保输出轴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发生失效。
3.4 输出轴的变形和疲劳寿命计算为了确保输出轴能够承受所施加的载荷,并具有足够的疲劳寿命,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输出轴的变形和疲劳寿命计算。
这涉及到输出轴的应力分析、挠度分析、和疲劳强度分析等。
3.5 输出轴的制造工艺和加工方法选择在完成尺寸设计和力学分析后,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制造工艺和加工方法来制造输出轴。
常见的制造工艺包括锻造、热处理、车削等。
在选择工艺时,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特性、成本和加工难度。
4. 设计结果与分析4.1 输出轴的设计参数根据上述设计过程,我们得到了以下输出轴的设计参数: - 材料:优质钢材 - 直径:50mm - 长度:200mm - 工作环境:常温、无腐蚀4.2 输出轴的力学分析结果通过应力分析和变形分析,我们确定了输出轴在工作条件下的最大应力和最大变形。
结果表明输出轴的设计参数可以满足工作要求,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说明书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题目名称:设计“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班级:机电091 系别:机电工程系组员:王岭曹冰员史言玉尚耀朱伟奇指导老师:王宝敏机械制造工艺设计说明书一、设计题目:设计“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二、设计内容:1、产品零件图一份2、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一份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一份4、设计说明书一份目录一、零件的工艺分析---------------------------------------4二、毛坯的选择,确定毛坯尺寸------------------------4三、基准的选择---------------------------------------------5四、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6五、确定工序尺寸及加工余量-----------------------------8六、选择机床、夹具、刀具--------------------------------9七、参考文献------------------------------------------10一、零件图工艺分析我们的课题是输出轴的设计,输出轴是典型的阶梯轴,其作用主要用来传递转矩和动力。
现对零件图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进行分析:①载荷分析:输出轴承受的载荷比较大,要求输出轴材料应具有足够强的硬度和耐磨性能;②尺寸公差分析:零件图上两个轴头Φ55和Φ45的公差分别为0.02mm、0.05mm,查公差表可知,其精度等级也都已达到了IT7精度,因此,我们在加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轴头的加工;③位置度分析:两轴头的同轴度为0.02mm,在加工过程中必须打中心空以保证同轴度,另外,对键槽的直线度也有要求。
④热处理:零件图要求调质处理28~32HRC。
二、毛坯的选择确定毛坯尺寸(一)确定毛坯种类毛坯种类的选择不仅影响毛坯的制造工艺及费用,而且也与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和加工质量密切相关。
输出轴设计说明书
外伸段长度82mm
密封段长度70mm
轴头段长度70mm
左轴颈长度27mm
右轴颈长度50mm
=114mm
=142mm
3.输出轴上斜齿轮的受力分析。
(1)计算从动斜齿轮传递的转矩和 。
=9.55 10
= =1664753(N·mm)
= = =9386.8(N)
= = =3482.3(N)
= = =1850(N)
直径为66mm,符合密封件采用毡圈66
FZ/T-92010-1991要求的轴径规范,而且满足对右侧联轴器的轴向定位轴肩高度h=(0.07~0.10)d=(0.07~0.10) 63=4.41~6.3mm的要求。考虑轴承透盖的轴向尺寸和透盖右端面与联轴器左端面有一定的间隔,取密封段长度70mm。
直径72mm,斜齿轮与轴头采用过盈配合 作径向定位,采用A型平键连接作周向固定。左侧使用轴环做轴向定位和固定,右侧采用套筒时间与右轴承的轴向定位和固定。为保证斜齿轮的轴向定位可靠,取轴头段长度为70mm。
由轴系力的平衡条件:
= + - =0.
得到垂直面上B支座的反力为:
= - =1425.58+65.2=4619.1(N·mm)
画出垂直弯矩图(见图e),
c处左侧的垂直弯矩为:
= = =-6479.6(N·mm)
c处右侧的垂直弯矩为:
= = =263288.7(N·mm)
注:图集中力偶作用的c处,弯矩图发生突变,弯矩突变值为:
=166475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mm),扭矩图见图g。
CD段扭矩图见图g
6计算危险截面的当量弯矩。
由当量弯矩图h,可见,c处是危险截面:
=
输出轴工艺设计说明书
输出轴⼯艺设计说明书洛阳理⼯学院机械制造⼯艺学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机械制造⼯艺学设计课程输出轴加⼯⼯艺专业机械制造及其⾃动化姓名吴永刚2012年3 ⽉5 ⽇课程设计任务书机械械⼯程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专业学⽣姓名吴永刚班级B100215 学号33课程名称:机械制造⼯艺学设计题⽬:输出轴加⼯⼯艺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设计要求:要求编制⼀个典型的中等复杂程度的机器零件的机械加⼯⼯艺规程,按教师指定设计其中⼀道⼯序的专⽤夹具,并撰写设计说明书。
具体内容如下:1.选择⽑坯的制造⽅法,制定⽑坯技术要求。
2.拟定零件的机械加⼯⼯艺过程。
3.合理选择各⼯序的定位基准。
4.正确确定各⼯序的夹压位置和夹紧⼒的⽅向和作⽤点。
5.确定各⼯序所⽤的加⼯设备。
6.确定⼑具材料,类型及规定量具种类。
7.确定⼀个加⼯表⾯的⼯序余量和总余量。
8.选定⼀个⼯序的切削⽤量。
9.确定⼯序尺⼨,正确拟订⼯序技术要求。
10.确定⼯序使⽤的冷却润滑液。
11.计算⼀个⼯序的单件⼯时。
12.测绘夹具中的指定零件。
13.填写⼯艺⽂件。
14.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论⽂)开始⽇期2012年2⽉27⽇指导⽼师李军设计(论⽂)完成⽇期2012年3⽉3⽇2012年2⽉24⽇课程设计评语第页机械械⼯程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专业学⽣姓名吴永刚班级B100215 学号33课程名称:机械制造⼯艺学设计题⽬:输出轴加⼯⼯艺课程设计⽚篇幅:图纸共 2 张说明书共16 页指导⽼师评语:年⽉⽇指导⽼师洛阳理⼯学院⽬录序⾔⼀、零件的分析1、零件的分析2、零件的⼯艺分析⼆、确定⽑坯、画⽑坯-零件合图三、⼯艺规程设计1、定位基准的选择2、制订⼯艺路线3、选择加⼯设备及⼑、夹、量具4、加⼯⼯序设计四、总结五、致谢参考⽂献附件(零件图A4,⽑坯图A4,过程卡⽚、⼯序卡⽚)。
⽬录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制造工艺学输出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输出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学生学号班级指导老师完成日期 2014年1月2日目录第一节序言 (1)第二节零件分析一、零件的功用分析 (2)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2)第三节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一、确定生产类型 (3)二、确定毛坯制造形式 (3)1、毛坯种类的选择 (4)2、毛坯制造方法的选择 (4)三、选择定位基准1、精基准的选择 (4)2、粗基准的选择 (5)四、选择加工方法1、典型面的加工形式 (5)2、机械加工顺序的安排 (6)五、制定工艺路线1、工序的划分 (6)2、工艺路线的确定 (7)六、确定加工余量、粗糙度及毛坯尺寸1、各工序加工余量和表面粗糙度的确定 (8)2、确定毛坯的尺寸 (8)七、工序设计1、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选择 (9)2、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10)八、确定切削用量和基本时间1、切削用量和基本时间的参数 (12)2、各工序的切削余量和时间定额的具体计算 (13)第四节专用机床夹具的设计一、明确设计要求、收集设计资料 (27)二、确定定位方案、选择定位元件 (27)三、确定工件夹紧方案,设计夹紧 (28)四、确定夹具总体结构和尺寸 (29)五、夹具精度分析 (30)六、夹具使用说明 (30)总结 (31)参考文献 (32)第一节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基础课、部分专业程并完成了生产实习及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训练。
它要求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过的专业知识,针对一个具体的工程实际零件进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使学生初步具备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设计专用机床夹具的能力,为随后的毕业设计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也为以后所从事的机械工程工作打下基础。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输出轴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输出轴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输出轴机械制造是机械工程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主要涉及到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
机械制造是一个涉及到多个学科的学科,其中涉及到了机械设计、材料力学、机械加工、电子技术等多个方面。
其中,输出轴的设计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输出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机器和设备中,如车辆、船舶、飞机、发电机、减速机等。
本文将讨论机械制造课程设计中的输出轴。
输出轴是机器和设备的关键部分,它是机器和设备的主要运动部件。
输出轴的作用是将机器和设备中的动力传递给外部驱动装置,通常通过齿轮、链轮、皮带轮、联轴器等来实现。
输出轴在机器或设备中的位置通常在底盘或箱体的底部,常称为“底座轴”。
输出轴的设计考虑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负载和转速。
输出轴的设计应当为这些因素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负载通常包括扭矩、径向负载和轴向负载。
扭矩是输出轴所传递的转矩,通常由驱动器提供。
径向负载是垂直于输出轴方向的负载,通常由机器或设备所承载的负载提供。
轴向负载是与输出轴轴线平行的负载。
除了负载和转速,输出轴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轴承、密封件、润滑和故障分析等。
设计一个输出轴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但是最基本的设计流程还是需要遵循的。
首先,确定输出轴的用途和所承载的负载,预算输出轴的转速和负载,然后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适当的轴大小。
在设计输出轴的过程中,需要使用CAD软件,以便精确地模拟输出轴的形状和结构。
最后,进行相关的制造和装配,进行实际的测试和验证。
综上,输出轴的设计是机械制造课程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输出轴的设计和制造需要精确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负载、转速、强度和刚度等要求得以满足。
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输出轴的设计对于未来的机械制造和机器设计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机械工程的学生,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输出轴课程设计
输出轴课程设计(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输出轴工艺规程设计姓名:欧阳哲学号: 08班级:机电(1)班届别: 2008指导教师:刘晓梅2011 年 7月目录第一章零件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零件的功能及材料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零件的工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确定毛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毛坯材料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毛坯的制造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毛坯的简图(见附图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工艺过程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输出轴课程设计说明书
输出轴课程设计说明书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录⼀.输出轴⼯艺分析1.1输出轴的作⽤1.2输出轴的材料1.3输出轴的⼯艺分析1.3.1零件的组成表⾯:1.3.2零件的重要表⾯:1.4零件的技术要求⼆.确定⽑胚三.⼯艺路线的确定3.1基准的选择3.1.1 粗基准的选择3.1.2精基准的选择3.2各表⾯加⼯⽅法的确定3.3确定⼯艺路线四.切削⽤量的选择五.加⼯余量的选择六.设备⼯装6.1⼑具的选择6.2选择量具6.3夹具设计七.设计体会⼋.三维图九.⼆维图⼗.⼯艺路线单⼗⼀.⼯序卡⽚⼗⼆. 检验卡⽚⼀输出轴⼯艺分析1.1输出轴的作⽤输出轴主要应⽤在动⼒输出装置中,是输出动⼒的主要零件之⼀。
其主要作⽤是传递转矩,使主轴获得旋转的动⼒,其⼯作中要承受较⼤的冲击载荷和扭矩。
因此,该零件需具有⾜够的耐磨性和抗扭强度。
1.2输出轴的材料45号钢的性能如下表所⽰。
相对加⼯性能为Kr=1 因此零件材料为45号钢1.3输出轴的⼯艺分析1.3.1零件的组成表⾯:Φ55. Φ60.Φ65.Φ75.Φ176外圆30°的锥⾯ 2X Φ8的两个斜孔 10X Φ20的孔Φ50.Φ80.Φ104的内孔600MPa 355MPa 16% 39J 179~229HBS40%键槽、倒⾓1.3.2零件的重要表⾯:1.Φ55.Φ60.Φ65.Φ75的外圆要求较⾼,为了保证输出轴旋转时的速度,表⾯粗糙度有较⾼的要求,外圆的粗糙度要求都为Ra1.25um,内孔为Ra3.2um,其他为Ra12.5um1.4零件的技术要求调质处理200HBS,10-Φ20均布孔相对与中轴线的位置度公差为Φ0.05,键槽相对于中轴线的平⾏度公差为0.08, Φ55外圆相对于A、B外圆的圆跳度公差为0.04,Φ80内孔相对于A、B的圆跳动公差为0.04除⼤端端⾯、Φ80内孔⾯以及10-Φ20均布孔的表⾯粗糙度为Ra3.2,其余都是12.5。
⼆、确定⽑胚因为使⽤45钢(碳素钢),且输出轴既承受弯矩⼜承受转矩,⼒学性能要求⾼,所以选择棒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题目名称:输出轴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班级:2005级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3班姓名:朱汪波学号:200540601322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教师评语:指导老师签名:20年月日目录前言 (3)1、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3)技术要求分析 (3)零件的工艺分析 (3) (3)2、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3)选择毛坯 (3)毛坯尺寸的确定 (4)3、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加工艺路线 (5)定位基准的选择 (5)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5)制定艺路线 (6)4、工序设计 (7)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7)选择机床根据工序选择机床 (7)选用夹具 (7)选用刀具 (8)选择量具 (8)确定工序尺寸 (8)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0)切削用量。
(10)基本时间 (12)6、夹具设计 (12)定位方案 (12)分度设计 (13)切削力和夹紧力的计算 (13)7、结论 (14)参考文献 (14)致谢 (15)附录 (15)输出轴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摘要: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对世界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机械加工工艺的编制是机械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工作。
本文论述的是输出轴的加工工艺和夹具设计,着重于几个重要表面的加工,具有一定的尺寸、形状、位置要求,还有一些强度、表面粗糙度要求等,然而这些都会在文中得以体现。
关键词:制造;输出轴;加工工艺;夹具;前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链接,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训练。
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也相信通过课程设计能将零碎的知识点都联系起来,系统而全面的做好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的一个阶段总结,是对课堂中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的一个实际应用过程。
由于知识和经验所限,设计会有许多不足之处,所以恳请老师给予指导。
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技术要求分析题目所给定的零件车床输出轴,其主要作用,一是传递转矩,使车床主轴获得旋转的动力;二是工作过程中经常承受载荷;三是支撑传动零部件。
零件的材料为45钢,是最常用中碳调质钢,综合力学性能良好,淬透性低,水淬时易生裂纹。
综合技术要求等文件,选用铸件。
零件的工艺分析从零件图上看,该零件是典型的零件,结构比较简单,其主要加工的面有φ55、φ60、φ65、φ75、φ176的外圆柱面,φ50、φ80、φ104的内圆柱表面,10个φ202的通孔,图中所给的尺寸精度高,大部分是IT6级;粗糙度方面表现在键槽两侧面、φ80内圆柱表面为Ra3.2um,大端端面为Ra3.2um,其余为Ra12.5um,要求不高;位置要求较严格,表现在φ55的左端面、φ80内孔圆柱面对φ75、φ60外圆轴线的跳动量为0.04mm,φ20孔的轴线对φ80内孔轴线的位置度为φ0.05mm,键槽对φ55外圆轴线的对称度为.0.08mm;热处理方面需要调质处理,到200HBW,保持均匀。
通过分析该零件,其布局合理,方便加工,我们通过径向夹紧可保证其加工要求,整个图面清晰,尺寸完整合理,能够完整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符合要求。
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选择毛坯毛坯种类的选择决定与零件的实际作用,材料、形状、生产性质以及在生产中获得可能性,毛坯的制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型材2、锻造3、铸造4、焊接5、其他毛坯。
根据零件的材料,推荐用型材或锻件,但从经济方面着想,如用型材中的棒料,加工余量太大,这样不仅浪费材料,而且还增加机床,刀具及能源等消耗,而锻件具有较高的抗拉抗弯和抗扭强度,冲击韧性常用于大载荷或冲击载荷下的工作零件。
本零件生产批量为中批量,所以综上所叙选择锻件中的模锻。
毛坯尺寸的确定毛坯(锻件)图是根据产品零件设计的,经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知精车-半精车-粗车各余量,从而可得毛坯余量<或查表得到>,见表1。
铸件的外圆角半径按表5-12确定,内圆角半径按5-13确定。
结果为:外圆角半径:r= 2;内圆角半径:R= 3。
按表5-11,外模锻斜度〈 = 5︒ ,内模锻斜度〈 = 7︒ 。
下图为本零件的毛坯图图1毛坯图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加工艺路线定位基准的选择本零件为带孔的管状零件,孔是其设计基准(亦是装配基准和测量基准),为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误差,应选孔为定位基准,即遵守“基准重合”的原则。
具体而言,即选 48孔及一端面作为精基准。
由于本零件全部表面都需要加工,而孔作为精基准,应先进行加工,因此应选外圆及一端面为粗基准。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阶段的划分当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时,往往不可能用一道工序来满足要求,而要用几道工序逐步达到所要求的加工质量和合理地使用设备、人力,零件的加工过程通常按工序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三个阶段。
①粗加工阶段:其任务是切除毛坯上大部分余量,使毛坯在形状和尺寸上接近零件成品,因此,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率,去除内孔,端面以及外圆表面的大部分余量,并为后续工序提供精基准,如加工φ176、φ55、φ60、φ65、φ75外圆柱表面。
②半精加工阶段:其任务是使主要表面达到一定的精加工余量,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好准备,如φ55、φ60、φ65、φ75外圆柱面,φ80、φ20孔等。
③精加工阶段:其任务就是保证各主要表面达到规定的尺寸精度,留一定的精加工余量,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好准备,并可完成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
如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主要目标是全面保证加工质量。
基面先行原则该零件进行加工时,要将端面先加工,再以左端面、外圆柱面为基准来加工,因为左端面和φ55外圆柱面为后续精基准表面加工而设定的,才能使定位基准更准确,从而保证各位置精度的要求,然后再把其余部分加工出来。
先粗后精即要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再安排精加工工序,粗车将在较短时间内将工件表面上的大部分余量切掉,一方面提高金属切削效率,另一方面满足精车的余量均匀性要求,若粗车后留余量的均匀性满足不了精加工的要求时,则要安排半精车,以此为精车做准备。
先面后孔对该零件应该先加工圆柱表面,后加工孔,这样安排加工顺序,一方面是利用加工过的平面定位,稳定可靠,另一方面是在加工过的平面上加工孔,比较容易,并能提高孔的加工精度,所以对于输出轴来讲先加工φ75外圆柱面,做为定位基准再来加工其余各孔。
工序划分的确定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工序集中是指将工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内完成每道工序加工内容较多,工序集中使总工序数减少,这样就减少了安装次数,可以使装夹时间减少,减少夹具数目,并且利于采用高生产率的机床。
工序分散是将工件的加工分散在较多的工序中进行,每道工序的内容很少,最少时每道工序只包括一简单工步,工序分散可使每个工序使用的设备,刀具等比较简单,机床调整工作简化,对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也要求低些。
综上所述:考虑到工件是中批量生产的情况,采用工序分散辅助工序的安排:辅助工序一般包括去毛刺,倒棱角,清洗,除锈,退磁,检验等。
热处理工序的安排热处理的目的是提高材料力学性能,消除残余应力和改善金属的加工性能,热处理主要分预备热处理,最终热处理和内应力处理等,本零件CA6140车床输出轴材料为45钢,在加工过程中预备热是消除零件的内应力,在毛坯锻造之后。
最终热处理在半精车之后精车之前,按规范在840℃温度中保持30分钟释放应力。
制定艺路线按照先加工基准面,先粗后精,基准统一等原则,该零件加工可按下述工艺路线进行。
工序1工序2工序3工序4工序5工序6工序7工序8工序9工序10工序11工序12工序13工序15工序15粗车圆柱面φ176及端面。
粗车圆柱面φ55、φ60、φ65和φ75和及台阶面。
精车φ176外圆柱面及倒角。
半精车圆柱面φ55、φ60、φ65和φ75和及台阶面。
精车圆柱面φ55、φ60、φ65和φ75和及台阶面。
倒角。
粗镗内孔φ50、φ80、φ104。
精镗内孔φ50、φ80、φ104。
钻孔10³φ20。
扩孔10³φ20。
铰孔10³φ20。
铣键槽16³10。
钻斜孔2³φ8。
去毛刺。
终检。
工序设计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选择机床根据工序选择机床(1)工序1、2、3、4和5是粗车和精车。
各工序的工步数不多,大批大量生产不要求很高的生产率,故选用卧式车床就能满足要求。
本零件外廓尺寸不大,选用最常用的CA6140型卧式车床。
(2)工序7、8为镗削。
由于加工的零件外廓尺寸不大,又是回转体,故宜在车床上镗孔,选用C616A型卧式车床。
(3)工序12铣削。
工序工步简单,外廓尺寸不大,考虑本零件属成批大量生产,所选机床使用范围较广泛为宜,故可选常用用的X61W型铣床能满足加工要求。
(4)工序9、10和11是扩、钻、铰孔。
可采用专用的分度夹具在立式钻床上加工,故选用Z525。
选用夹具本零件除铣销,钻小孔等工序需要专用夹具外,其他各工序使用通用夹具即可。
前车销工序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和心轴。
选用刀具由于刀具材料的切削性能直接影响着生产率,工件的加工精度,已加工表面质量,刀具的磨损和加工成本,所以正确的选择刀具材料是加工工艺的一个重要部分,刀具应具有高刚度,足够的强度和韧度,高耐磨性,良好的导热性,良好的工艺性和经济性,抗粘接性,化学稳定性。
由于零件车床输出轴材料为45钢,推荐用硬质合金中的YT15类刀具,因为加工该类零件时摩擦严重,切削温度高,而YT类硬质合金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尤其具有高的耐热性,在高速切削钢料时刀具磨损小寿命长,所以加工45钢这种材料时采用硬质合金的刀具。
粗车外圆柱面:90°半精车,精车外圆柱面:前角为90°的车刀。
钻头:高速钢刀具,直径为φ30;直径为φ18;扩孔钻:直径为φ19.8;铰刀:直径为φ20。
镗刀,刀杆长度为200.B³H=16³25。
选择量具本零件属大批大量生产,一般配情况下尽量采用通用量具。
根据零件表面的精度要求、尺寸和形状特点,参考参考文献[4]》相关资料,选择如下:读数值0.02、测量范围0~150游标卡尺,读数值0.01、测量范围0~150游标卡尺。
读数值0.01、测量范围50~125的内径千分尺,读数值0.01、测量范围50~125的外径千分尺,读数值0.01、测量范围50~125的内径百分表(表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