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十二章讲义

合集下载

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

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

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马克思货币职能描述: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货币贮藏、世界货币。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

3、无限法偿: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货币的能力,不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4、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绝接受,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5、自由铸造的意义和作用:它可以使铸币的市场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如果流通中铸币的数量较多,由此导致铸币的市场价值偏低,人们就会把部分铸币溶化为贵金属退出流通,流通中铸币数量的减少会引起铸币市场价值的回升,直到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相等;相反,人们就会把法定金属币材拿到国家造币厂要求铸造成金属铸币,流通中的铸币数量就会增加,铸币的市场价值随之下降。

由此可见,“自由铸造”制度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保持货币币值、物价的稳定。

6、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格雷欣法则”):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

7、金币本位制的特点:黄金为法定币才,金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以按面值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8、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特点: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调整。

9、我国的人民币制度主要内容:一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二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三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金融灵理论与实务知识重点

金融灵理论与实务知识重点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考生应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领会本章的基本理论。

了解货币的起源及相关理论;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变历程;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及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

理解货币的职能。

掌握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课程内容: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一、货币的起源货币产生后,出现了很多关于货币起源的理论。

其中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按照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最终产生的。

商品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变化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仅仅是简单的或偶然的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外一种商品上。

即:1只绵羊=2把石斧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了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即:2把石斧,1件上衣,1只绵羊= 15公斤茶叶,一定数量的其它商品3.一般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一个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身上,即:2把石斧, 1件上衣,15千克茶叶,一定数量的其他产品都等于一只绵羊。

4.货币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作为固定的一般等价物的金或银上,即:2把石斧,1件上衣,15千克茶叶,一定数量的其他产品都等于1克黄金。

二、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产生后,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

1.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自身价值(凝结在商品货币身上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与其作为货币所购买的那种商品的价值在量上相等。

也就是足值性。

商品货币又包括两种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1)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实物货币自身存在一些不利于商品交换的弊端,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实物货币不易分割、(无法满足小额商品交换的需要);2)实物货币不易保管;3)实物货币不便携带。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件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件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赋予价格形态 用于购买支付 现实的货币 观念的货币 流通
货币
用于积累保存 价值
图3 货币职能图示
不流通
金融理论与实务

第二节 货币职能
一、价值尺度 (unit of account)
1.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执行着价 值尺度职能。货币是商品,具有价值,因此能够 充当商品的价值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并不需要实际的货币。 2.货币单位的名称 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 的价值表现,即表现为一定的观念上的货币。 由于各种货币商品的价值大小不同,用货币表现 的价格也就不同。 价格单位(unit of currency)也称价格标准, 就是指表现商品价值的货币单位或货币标准。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P54
1.2.1价值尺度: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 1.2.2 流通手段:充当物品交换的媒介;
1.2.3 支付手段:作为购买和支付的手段;
1.2.4 贮藏手段:作为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 1.2.5 世界货币
金融理论与实务

金融理论与实务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第三节 货币制度 第四节 案例分析
本章要求: 掌握基本概念、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布雷顿森林体 系和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返回
金融理论与实务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和货币形式演变
1.1.1货币的定义 1.1.2 货币的产生 1.1.3 货币的形式演变
金融理论与实务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1.1.1货币的定义 本质定义:固定充当一般物价物的特殊商品(马克思) 职能定义: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 法律定义:具有清偿债务的权力 层次定义: M0:基础货币,现金 M1: M0+D M2: M1+Ds+Dt M3=M2+其他金融机构存款 M4=M3+L

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

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

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1、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者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2、金属货币:是以金、银、铜等金属作为货币材料,充当通常等价物的货币。

4、纸币:是指用纸制作的货币。

纸币本身不具价值,尽管作为货币的一种,但其不能直接行使价值尺度职能。

6、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也是一种纸制货币。

7、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要紧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8、电子货币:是指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最要紧的表现形式是银行发行的各类银行卡,如借记卡、信用卡等。

9、足值货币:作为货币的各类实物与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

10、不足值货币: 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都属于信用货币范畴。

11、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目的是保证货币与货币流通的稳固,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一个稳固的货币环境。

12、主币:又称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德基本通货。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主币是指用法律规定的金属币材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造的货币;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一个货币单位以上的现钞也被称之主币。

13、辅币:是指1个货币单位下列的小面额货币,其面值多为货币单位的1%、2%、5%、10%、20%、50%几种。

14、自由铸造:公民有权把法令规定的金属币材送到国家造币厂,由造币厂代为铸造成金属货币;公民也有权把铸币溶化,还原为金条。

15、无限法偿:是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亦或者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同意。

16、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要点

《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要点

《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要点第一章货币一、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一)马克思关于货币起源的论述1、货币的起源是商品交换发展不可分的。

2、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3、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其特征:(1)它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2)它可用来购买任何商品,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

(二)货币形式的发展1、实物货币:指某种实物作为货币的价值与作为普通商品的价值完全相等的货币。

2、代用货币:是充当贵金融代表的纸制品,其本身所含的价值低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

其价值由所代表的黄金的价值来决定。

3、信用货币:是指在信用基础上发行的,并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

其价值由货币购买力决定。

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等形态。

信用货币的特点有:可兑现性、债务货币、调控货币、强制性。

4、电子货币:处于电磁信号状态的货币。

二、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货币在衡量并表现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其职能的实现是将商品价值转化为价格形式。

是一种想象的、观念的货币。

(二)流通手段:当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

(三)货币贮藏:当商品卖后没有随之购买,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而处于静止状态,即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人们除了以金银积累和储存价值外,普遍采取银行存款形式。

(四)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

其类型有:⑴商品性支付,如赊销、预付等。

⑵非商品性支付,如支付工资、赋税、借贷、租金等。

其特征有:⑴价值单方面转移;⑵反映债权债务关系;⑶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4)处于流通中的现实货币。

(五)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包括一般交换手段,一般支付手段,财富转移等。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十二章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十二章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十二章所报专业:_________辅导班名称:_______考生姓名: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装…………………………订…………………………线………………………………………………2014年上半年自学考试考前辅导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十二章一、单项选择1.凯恩斯认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A.利率水平 B.价格水平 C.收入水平 D.预期水平2.我国的货币层次中M0通常是指()A.其他存款B.个人储蓄存款C.居民储蓄存款D.流通中的现金 3.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A.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正比B.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反比C.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反比D.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正比4.商业银行达到最大限度的派生能力后,如仍不能满足客观货币需要,则要求助于() A.财政部门 B.居民存款 C.企业存款 D.中央银行5.将货币需求与微观经济主体的持币动机联系起来,开创了货币需求研究的新视角的理论是() A.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B.交易方程式C.剑桥方程式D.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6.“现金余额说”又称为()A.费雪方程式B.剑桥方程式C.交易方程式D.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7.交易方程式从宏观角度研究货币的需求,仅着眼于货币作为()A.交易媒介的职能B.价值尺度的职能C.支付手段的职能 D.贮藏财富的职能二、多项选择1.马克思认为流通中决定货币需要量的因素有()A.国民经济发展状况B.待售的商品数量C.单位商品价格D.货币流通速度E.居民消费习惯2.凯恩斯把贮存财富的资产分为()A.货币B.存款C.债券D.股票E.金币3.影响商业银行存款派生能力的因素有()A.原始存款B.现金漏损率C.地方当局存款D.法定存款准本金率E.超额准备金率4.我国货币层次划分中,M1包括()A.其他存款B.流通中的现金C.农村存款D.机关团体部队存款E.活期存款5.商业银行派生存款受到的限制是()A.货币存量B.货款是否能够继续C.非现金结算D.法定存款准备金E.贷款余额6.基础货币包括了()A.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B.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贴现票据C.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D.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E.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现金7.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A.信用的发展状况 B.收入C.物价水平D.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程度和服务质量的优劣E.社会保障体制的健全与完善三、名词解释题1.货币需求2.名义货币需求3.实际货币需求4.流动性陷阱5.货币供给6.基础货币7.原始存款8.派生存款9.现金漏损率 10.货币乘数11.通货一存款比率 12.准备—存款比率四、计算题如果原始存款为10000元,法定存款准备率为5%,计算: (1)存款派生乘数;(2)创造的派生存款的总额。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文重点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文重点

第1章第一章货币第一节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这部分有些抽象,但理解后对后来的学习有好处。

该节突出两点:货币是如何产生的?在货币发展史中,货币曾经表现为什么样的形态。

马克思经济学的观点是: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史说明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

货币的起源是与商品交换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商品产生了。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的,所以为了平等交换,需要对商品进行比较。

这种比较的基础:内在本质是人类的一般劳动耗费,外在表现就是价值形式。

从低到高,价值形式的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1,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这时交换是偶然发生的,一种商品的价值也就只是偶然表现出来;2, 扩大的价值形式,这个阶段交换经常发生,所以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表现在多种商品上;3, 一般价值形式,商品交换频繁发生,所以产生了可用来表现所有商品价值的媒介物品,即一般等价物;4, 货币形式,特殊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它能与所有商品直接进行交换,也可以用来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

与四个阶段相对应的,从商品交换的角度看,第一、第二阶段是物物直接交换阶段,从第三阶段起进入通过媒介的间接交换阶段。

那么在货币发展史中,货币曾经采取过什么样的形式呢?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货币的形式有: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和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从宏观经济货币供应的角度看,现代银行制度创造出一种不直接流动的货币――存款货币。

这里要理解信用货币的含义:在信用基础上发行的、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一种信用凭证。

它发行的基础,不是人们理解的是以黄金数量为基础的,纯粹是为了满足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的需要。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该节主要掌握货币的几项基本职能是什么。

几项主要职能是:1、价值尺度:货币作为尺度用来衡量并表现商品的价值。

货币单位是衡量商品价值的价格标准,如:元、两、镑等。

商品价格则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2、流通手段:作为商品交换媒介并实现商品价值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执行该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用有权威证明的符号来代替。

2020年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讲义

2020年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讲义

冲刺串讲一、课程性质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企业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必修课,是为培养自学应考者掌握和运用金融基本理论理解、分析和解决现实金融问题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构成金融理论与实务包括十四章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金融基本范畴,包括第一章~第四章。

第二部分:微观金融运作,包括第五章~第十一章。

第三部分:宏观金融调控,包括第十二章~第十四章。

三、课程重点第一部分金融基本范畴的内容中重点掌握货币、信用、利率、汇率以及与其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这些基本概念在考题中可以以选择题和名词解释题来考查我们。

第二部分微观金融运作部分的内容中重点掌握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基本运作以及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基本业务。

这部分内容在考题中可以以多种类型题来考查我们。

第三部分宏观金融调控部分的内容中重点掌握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

四、本课程的学习方法1.把握教材教材是关键,因为做再多的题也是对教材内容的一个熟悉的过程,先将教材熟悉好了再做题,一是节省时间,二是做题顺。

2.做练习题以真题为主,题不在多,而在精,做一个题有一个题的收获才是目的,做对了这个题,说明对这个知识点把握好了,那么在以后的复习中可以跳过这个知识点。

做错了这个题,说明对这个知识点还没理解好,或者是记的时候记混了,没关系,拿出来再记一遍,记的时候可以拿着笔,一边记一边写,写的时候也不要全写,只要把关键的字写下来就好。

3.学会总结有些知识点,如果你第一次做题做错了,你可以改正,如果你第二次又做错了,你就得重视了,看看为什么老出错,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写下来,列个备忘录。

等上考场的时候,估计你的备忘录也该有几十条内容了,这些是你容易犯错的地方,看一遍再进考场。

五、试卷结构分析试题结构分析1.单项选择题:20题,20分2.多项选择题:5题,10分3.判断说明题:5题,15分4.计算题:2题,16分5.简答题:3题,24分6.论述题:1题,15分根据对最近三年试题的概括分析:容易的占30分左右较容易的占20分左右较难的占30分左右难的占20分左右第一部分金融基本范畴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一、货币起源商品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变化阶段:1.简单价值形式2.扩大的价值形式3.一般等价形式4.货币形式二、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

自考_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基础讲义(第13-14章)

自考_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基础讲义(第13-14章)

第十三章货币的均衡与失衡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了解通货紧缩的影响、成因与治理。

理解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理解国际收支的含义;理解国际收支差额对货币供求、市场供求的影响;理解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与治理。

熟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第一节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货币均衡与货币失衡是用来说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关系的一对概念。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与此相反,货币失衡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偏离,两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一国的货币流通,通常是一个由均衡到失衡,再调整恢复到均衡的动态调整过程。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货币失衡的两种外在表现形式。

首先,市场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其次,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第三,货币供给形成市场总需求第四,市场总需求决定市场供给货币均衡与市场总供求均衡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表现市场供求均衡与否的物价水平波动也可以作为货币均衡与否的外在表现形式。

货币均衡作为市场供求均衡的一种反映,其自身均衡对市场供求均衡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离不开利率的调节。

例如,在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时,利率将下降,而利率的下降会增大货币的需求,进而使得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货币均衡得以实现。

当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时,市场达到了均衡,此时的利率水平是均衡的利率水平。

第二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1.国际收支的含义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进行的全部交易的货币价值记录,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

2.国际收支的特点1)国际收支是个流量概念,记载的是一个国家某一时间段内的对外经济交易状况,具有期限性特点。

2)判断一项交易是否应包括在国际收支的范围内,所依据的不是交易双方的国籍,而是交易双方是否有一方是该国居民。

3)国际收支以交易为基础,其所记录的交易包括四类:价值交换、单方面转移、移居、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

《金融理论与实务》导学讲义

《金融理论与实务》导学讲义

《金融理论与实务》导学讲义开班宗旨:导学班是根据自考特点分析该课程各章节的考点、难点、题型及解题方法。

为使同学们尽快掌握该课程的主线。

不至于盲目复习而找不着方向。

为通关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的导学过程。

一、课程概要1. 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课程性质:《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同时也是为培养自学应考者掌握,理解和应用金融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设置目的:1)使自考应试者全面,系统地掌握金融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2)认识金融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了解我国金融经济活动的方针政策以及国家社会普遍接受的各种金融做法。

3)培养和提高应试者正确分析和解决金融具体问题的能力。

4)为学习其他课程和在毕业后做好经济管理和金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复习方向与考核要求本课程在复习和考核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来规定考生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1)识记:要求考生识别和记忆金融理论与实务的概念及相关原理,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2)领会: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金融理论与实务的概念及原理的内涵及外延,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3)简单应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金融理论与实务事实,对金融理论与实务问题进行经济贸易领域的理论分析和实务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

4)综合应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金融理论与实务事实,对金融理论与实务问题进行多个经济金融领域的综合理论分析和实务论证,并得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

3. 学习要求与培养目的学习要求:金融理论与实务作为综合性很强的一门专业课,与其他相关学科联系得很紧密,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补充。

按照以下程序学习效果最佳:1)导学——————2)基础学习——————3)真题学习——————4)模考学习——————5)点题学习培养目的:1)使自考应试者全面,系统地掌握金融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金融理论与实务》强化讲义

《金融理论与实务》强化讲义

《金融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分析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一、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出现与商品交换紧密相连,是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的。

两种关于货币起源的观点:一是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二是降低交易成本说。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是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得到表现的。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交换的不断发展,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被另一种物品表现出来)、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可由许多商品表现出来)、一般等价形式(用一般等价物表现所有商品的价值)和货币形式的发展历程。

当某一种商品从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几种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时,货币就产生了。

降低交易成本说:一些学者还从降低交易成本的思路对货币的产生进行了论述。

由于货币这种交换媒介可以与任何商品相交换,大大简化了交易过程,方便了交换的实现,交换成本也随之下降。

二、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

(一)商品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二)信用货币:★名词解释:信用货币与商品货币相对应。

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而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都属于信用货币范畴。

信用货币的产生与发展弥补了金属货币数量无法伴随商品数量增长而相应增长的弊端,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成为货币主要的存在形式。

1纸币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

(单选)2银行券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生活中的通俗称谓是“现钞”),也是一种纸制货币。

3存款货币在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转账结算服务的程中,能够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发挥着与银行券同样的购买功能,我们将其称作“存款货币”。

4电子货币所谓电子货币,是指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这种货币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银行发行的各种银行卡,如借记卡、信用卡等。

《金融理论与实务》各章重点

《金融理论与实务》各章重点

《金融理论与实务》各章重点第一章货币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说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物?信用货币的特点?2、说明货币诸职能的主要特征。

3、阐明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的联系与差别?4、为什说人民币是一种信用货币?5、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国际货币有哪些特点?考核知识一、识记: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货币币值汇率:法定货币、世界货币和可自由况换货币二、领会:2、为什么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P73、贮藏手段职能的特征P74、货币币值与市场商品价格的关系(辅4)P95、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辅6) P136、可自由兑换货币的特点辅导材料:(理解)1、如何理解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基本职能?2、什么是汇率?各种倾向制度下汇价的基本依据是什么?3、什么是外汇?我国外汇的内容包括哪些?第二章信用和融资方式复习思考题1、试分析银行信用与其他基本信用形式的联系?2、如何理解信用的基本职能,以银行信用为例说明如何发挥信用在国发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作用?3、谈一谈我国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意义、困境与出路4、分析说明我国信用形式多样化的必然性。

5、说明直接融资方式与间接融资方式的异同及其在我国当前的状况。

6、金融证券化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积极意义?考核要求:一、识记: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金融证券化二、领会:1、信用的形式特征和职能?2、商业信用形式的特点、作用和局限性?3、银行信用的特点及其在我国融洽资结构中的重要地位P30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用的关系P305、国家信用的特点及其积极作用,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P31-32 辅76、消费信用的基本类型及其经济意义P34-35 辅97、民间信用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P35-368、阐明我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及融资方式和结构的发展状况?P39-409、金融证券化对传统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的影响应用:1、金融证券化对传统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的影响?辅导材料:1、试论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点及局限性?2、试论述我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融资方式和结构的发展状况?第三章利息和利率复习思考题1、应如何认识得利率的本质?2、说明利率和收益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为什么说利率水平应以平均利润率为上限?4、利率与汇率的关系如何?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利率政策的制定要不要考虑与汇率政策的协调问题?5、我国利率体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6、我国应如何发挥利率引导资金流向、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考核知识:一、识记:利息、收益、利率、收益率、单利率、复利率、固定利率、浮动利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官证利率、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基准利率、优惠利率、利率体系二、领会:1、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P482、马克思利率决定理论?3、传统上,我国利率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及主要决定因素?(辅导8 P44)三、应用:1、利率水平主要决定因素综述?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论述得率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辅导材料1、简述单利与复利的异同?2、简述基准利率、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的区别?3、资金供求状况对利率总水平有何影响?4、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简述汇率对利率总水平的影响?5、我国利率体系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6、简述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和内容?第四章金融机构体系复习思考题1、怎样理解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2、简述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类型?3、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是什么?中央银行的类型?P81-82 中央银行的性质?4、分析各国中央银行如何发挥其各项职能的?5、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点有哪些?性质?考核知识:一、识记:金融体系、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单元银行制、总分行制、控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跨国联合制、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投资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二、领会:1、金融体系的经济职能及其实现的方式?P582、各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P60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P61-623、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过程?P61及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三个阶段?P624、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5、商业银行变货币收入为货币资本的职能?商业银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职能?6、商业银行的类型及性质?商业银行组织形式的内容?7、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P75,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构成P75-788、我国中央银行的职能特点?P879、投资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P8910、各利基金公司的存在与发展P88,11、信托投资公司的主要职能?P8812、保险公司在金融体系中的意义?P88辅助材料:1、为什么说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占特殊地位?2、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哪些金融组织?第五章商业银行业务复习思考题:1、说明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相互关系?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其主要内容是什么?3、商业银行资本金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构成?4、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主要作用是什么?5、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目的是什么?6、为什么要对贷款进行信用分析?信用分析的内容?7、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开展中间业务?主要业务种类是什么?考核知识:一、识记:、商业银行资本金、活期存款账户、个人支票与储蓄存款账户、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账户、定期存款账户(108-)、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储蓄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保值储蓄、商业银行资产业务118、现金资产、贷款、贷款分类、贷款的信用评估、贷款定价、贷款呆账准备金、贷款程序、贷款管理、有问题贷款、贴现证券投资、二、领会:1、《巴塞尔协议》对资本有何规定?P1063、商业银行存款类资金来源的主要内容?P1084、商业银行非存款类资金来源的主要内容?P1115、近年来,国际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发生哪些变化?P1146、商业银行输储蓄存款的原则是什么?7、贷款程序包括哪些内容?P131 什么是贷款原则?辅98、为什么提取贷款呆账准备金P136,如何为贷款定价P128 贴现与贷款存在怎样的关系?P1389、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目的是什么?投资对象是什么?三、应用:1、负债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如何?2、现代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实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状况如何?4、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变化对商业银行有什么影响?5、储蓄存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有哪些?辅导资料:1、简述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2、简述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3、银行间为什么要进行同业拆借?4、如何提取呆账准备金?5、简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种类6、论述储蓄存款对国发经济发展的意义?第六章信托与租凭复习思考题1、说明信托行为形成的条件?2、分析信托的主要职能?3、资金信托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4、说明融资性租赁的功能?考核知识:一、信托、信托行为、信托财产、信托关系、公益信托、私益信托、商事信托和民事信托、设定信托和遗嘱信托、自益信托和他益信托、国内信托和国际信际、资金信托、动产信托、不动产信托、租凭、融资性租凭、服务性租赁二、领会:1、信托种类划分的意义?信托财产的特征?辅22、动产信托的方式和特点3、不动产信托的内容和意义?4、租凭变形务对经济生活有何意义5、融资性租凭诉功能何在?性质6、为什么要有服务性租凭?简述服务性租凭其特点辅87、论述租凭诉性质和特征?辅论3第七章保险复习思考题1、分析保险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2、保险的基本原则及内容是什么?3、简要说明保险合同的特点?构成要素?194成立198转让与变更?终止?保险市场的组成2004、为什么要有再保险5、保险业务管理主要有哪些环节?考核知识:一、识记:保险、保险的基本职能、保险的分类、保险合同、保险合同的转让、保险合同的终止、保险市场、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涉外保险、责任保险、再保险、展业管理、承保管理、理赔管理、防灾管理、再保险管理二、领会:1、什么是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2、财产保险主要有哪些形式?201,3、人身保险的内容有哪些202 辅9辅导材料:1、简述保险的性质和特征?2、简述可保利益原则确定的根据和意义?3、可保利益的基本要求有哪些?4、保险合同构成的要素有哪些?5、什么是保险市场?保险市场构成有哪些要素?第八章金融市场运行复习思考题1、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积极作用?2、金融市场的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3、全面论述以银行为核心的市场体系和以券商为核心的市场体系的各自的体系结构及二者之间的联系?4、流通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和积极意义?5、发展衍生金融市场有什么积极意义6、分析说明金融市场深入发展的意义?考核知识:一、识记:金融市场、金融工具、行市股票价格指数、效用、风险、成本、同业拆借市场、再贴现市场、再贷款市场、初级市场、二级市场、交易所交易、场外交易、订单驱动交易系统、报价驱动交易系统、衍生市场、传统市场、投资银行、经纪人、交易商、做市商、证券公司、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投资基金市场、国际金融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认股权证市场、期权市场、期货市场、掉期市场、保险市场、信托市场、租凭市场、存款单市场、抵押市场、商业票据市场二、领会:1、金融市场功能?辅12、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辅论14、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的区别与联系?辅65、证券发行市场主体的构成?辅55、两种场交易系统的利弊比较?6、传统金融市场和衍生金融市场的区别与联系?7、货币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辅78、如何发挥资本市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辅导材料:1、从市场运行的角度考察,金融市场的市场体系是由什么构成的?2、货币市场的组成及其作用第九章证券市场投融资业务与风险管理复习思考题1、持续住处披露制度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有什么意义2、试列举可供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比较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以股票融资对最有利?3、与借款和发行股票相比,企业发行债券的利弊如何?4、说明信用评级及其在债券投融资中的意义?5、开放式投资基金和封闭式投资基金有什么区别?公司型投资基金和契约型投资基金的区别?6、如何全面认识投资基金的收益和风险?(构成、意义)7、分析说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积极意义?阐述在我国发展风险投资基金的重要意义?8、分析说明衍生金融工具在风险管理中的主要作用?考核知识:一、识记:证券发行、交易的基本原则P223-228股票、普通股、优先股、/ 筹集设立方式、发起设立方式,上网定价、竞价发行方式、全额预缴款、比例配售方式、认购证发行方式、储蓄存单发行方式、面值发行、溢价发行/ 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 基础分析法、技术分析法、数量化方法、/ 债券、国家债券、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外国债券、欧洲债券、附息债券、贴现债券、存款单式债券/ 贴现发行、面值发行、募集发行、竞标发行、销售发行/ 投资基金、增长型基金、收入型基金、收入增长混合基金、指数基金、国际基金货币市场基金/ 风险投资基金/ 风险管理、期权、期货、掉期三、领会:1、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基本内容并阐述其对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2、简述普通股和优股各自的特点辅43、老企业续发新股票的多种原因?决定发行价格的因素?P2324、分析股票投资收益的内涵?234 区分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5、综合分析说明投资者应如何管理股票投资的风险?234-2356、选股、选时和选势在股票投资决策中的地位?234-2357、分析比较投资管理三种方法的优劣?8、分析比较附息债券和贴现债券在风险和收益方面的差异2399、说明国家发行债券融资的积极意义及风险?P23710、为什么说利率风险是债券投资的主要风险P24111、说明如何对利率风险进行管理?241-242辅导资料:1、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如何理解自愿、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3、如何理解《证券法》中规定的禁止行为?4、请对债券按利息支付方式进行分类并说明5、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和特点?6、以投资目标为标准,投资基金有哪些类型?7、如何利用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8、分析期权合约买卖双方风险和收益状况?第十章对外金融关系复习思考题1、试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及平衡表中三大项目的联系?2、简析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3、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有什么特点?4、利用外资有哪些主要的形式?主要利用外资形式的内容和特点?5、阐述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其经济意义6、分析说明我国外汇管理演变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考核知识一、识记:国际收支、外汇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 外汇汇率、固定汇率和池动汇率/外债/外汇管理三、理解:1、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错误与遗漏项目的内容?2、外债管理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主要方式)3、世界各国外汇管理制度的类型2764、外汇管理一般包含的内容我国现行外汇管理制度的内容?辅导材料:1、国际收支的具体内容及国际收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2、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三大项目的内容是什么?3、简述外向与外汇的联系与区别?4、什么是汇率?汇率有几中表示法5、简述外商直接投资的具体形式6、论述外债管理的主要形式及其我国外债管理体制坚持的原则?第十一章货币供求与均衡复习思考题1、货币供给划分层次的依据有哪些?(意义)中国目前是怎样划分的及依据?2872、说明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原理?3、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处于怎样的地位4、试阐述马克思关于货币需要量理论的基本内容5、你认为凯恩期、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有什么意义6、说明化币供求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间的内在联系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辅9开放条件下,如何保持社会总供求平衡?考核知识:一、识记:金币流通、纸币流通/ MO、M1、M2的内容、货币供给量/ 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二、理解;1、决定流通中货币量的基本因素?2802、纸币流通规律的基本要求?纸币流通规律及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辅13、制约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基本因素及其关系288辅64、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关系?5、简述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在货币供应中的作用的联系与区别辅56、货币供给的理论模式?(货币供给模式的组成及各自的关系辅7)7、制约货币乘数的因素?辅导材料:1、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2、简述货币存量和货币流量的联系和区别3、外汇收支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复习思考题1、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这些理解之间有无相通之处?2、阐明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3、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措施有哪些?我国在治理方面积累有怎样的经经验?4、应该如何评价通货膨胀对生产发展的影响5、通货紧缩的定义应该怎样表述?它对经济有什么影响考核知识一、识记: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和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二、理解:1、通货膨胀与纸币流通的联系?3002、通货膨胀与物价水平的联系3013、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与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4、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5、通货膨胀使流通陷于混乱,改变社会成员的收入和财富占有比例,降低居民实际消费水平?辅论6、评述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3077、通货紧缩的主要标志?3038、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选择?与途径(辅8)309辅导材料:1、为什么说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衡量标志各是什么3、试述1998年我国通货紧缩的特点及其治理?第十三章货币政策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目标、相互关系?2、什么叫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如何选定中介目标3、试说明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及其各自作用的特点4、在实行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什么必须配合使用?如何搭配(辅论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组合的主要类型?应用:比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功能的差异335辅7考核知识:一、识记:货币政策/ 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率、贷款规模、公开市场业务/ 中介目标二、理解:1、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什么?辅导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什么?辅52、货币政策的工具(手段)?3、我国主要运用的政策工具?辅论14、应用:简析我国过去长期运用的贷款规模工具的优缺点5、我国今后选择运用政策工具的发展趋势6、货币政策传导的过程。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讲义(完全版)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讲义(完全版)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讲义(完全 版)

CONTENCT

• 金融理论概述 • 货币银行学 • 投资学 •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 国际金融学 • 金融实务操作
01
金融理论概述
金融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
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
功能
金融体系在现代经济中承担着资金聚集、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 重要职能。
商品期货
商品期货是指以实物商品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如大豆、原油等。商品期货的 主要功能是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规避价格风险的工具 。
05
国际金融学
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
01
02
03
04
国际收支平衡表
记录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世界 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易,包 括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和金融 账户。
国际货币体系
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协 议等不同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优缺点
和演变过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方向、改革 措施和改革进展,以及改革对国际货
币体系的影响。
国际金融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区域 性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宗旨、 职能和运作方式。
国际金融机构与全球治理
评估个人或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了解投资 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
定期调整
定期评估个人或家庭财务状况,调整资产配 置,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个人需求。
企业融资的方式与选择
银行贷款
向银行申请贷款,以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发行股票和债券
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筹集资金,适用于大型企业。
融资租赁
通过租赁方式获得设备使用权,减轻资金压力。

新版《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十二章讲义

新版《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十二章讲义

第十二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一、复习建议本章是宏观金融理论的开篇,是介绍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基础理论,是金融理论与实务的重要章节之一。

本章内容较多,考点也很多。

建议学员在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全面复习,尤其注意其中的理论严格和逻辑分析体系。

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计算题以及论述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的含义与分析角度(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我们可以将“货币需求”界定为在一定的资源(如财富拥有额、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制约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对执行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货币产生的总需求。

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时,要注意把握以下两点:1 货币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体只有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才能形成货币需求:一是必须有能力获得或持有货币;二是必须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其资产。

2 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仅是指对现金的需求,也包括了对存款货币的需求(二)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与微观视角当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时,往往从宏观视角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

交易动机当强调货币的资产职能时,通常从微观视角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

这种视角从社会经济微观个体出发,分析各经济主体(个人、企业等)的持币动机和持币行为,研究一个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所需要持有的货币量。

(三)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家庭、企业等经济主体或整个社会在一定时点所实际持有的货币数量,实际货币需求则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余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

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的根本区别,在于实际货币需求剔除了物价变动的影响,而名义货币需求没有。

二、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集中反映在其货币必要量公式中。

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以完全的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中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M=PQ/V该模型反映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在一定时期内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主要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

金融理论与实务目录

金融理论与实务目录

•金融理论与实务o 1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1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1.1.1 一、货币的起源▪ 1.1.2 二、货币形式的演变▪ 1.2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 1.2.1 一、价值尺度(计价单位)▪ 1.2.2 二、流通手段(交易媒介)▪ 1.2.3 三、支付手段▪ 1.2.4 四、贮藏手段▪ 1.2.5 五、世界货币▪ 1.3 第三节货币制度▪ 1.3.1 一、货币制度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1.3.2 二、国家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1.3.3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 1.3.4 四、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o 2 第二章信用▪ 2.1 第一节信用的含义与作用▪ 2.1.1 一、信用的含义▪ 2.1.2 二、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2.1.3 三、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2.2 第二节现代信用形式▪ 2.2.1 一、商业信用▪ 2.2.2 二、银行信用▪ 2.2.3 三、国家信用▪ 2.2.4 四、消费信用第三章利息与利率o3▪ 3.1 第一节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3.1.1 一、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息▪ 3.1.2 二、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3.2 第二节利率的计量与种类▪ 3.2.1 一、利率的概念▪ 3.2.2 二、与利率密切相关的几个概念▪ 3.2.3 三、利息的计量▪ 3.2.4 四、利率的种类▪ 3.3 第三节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3.3.1 一、利率决定理论▪ 3.3.2 二、影响利率变化的其他因素▪ 3.4 第四节利率的作用▪ 3.4.1 一、利率的一般作用▪ 3.4.2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 3.4.3 三、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与汇率制o 4 第四章▪ 4.1 第一节外汇与汇率▪ 4.1.1 一、外汇▪ 4.1.2 二、汇率▪ 4.2 第二节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4.2.1 一、汇率决定的各种理论▪ 4.2.2 二、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4.3 第三节汇率的作用▪ 4.3.1 一、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4.3.2 二、汇率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4.3.3 三、汇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4.3.4 四、汇率对资产选择的影响▪ 4.4 第四节汇率制度▪ 4.4.1 一、汇率制度的种类▪ 4.4.2 二、汇率制度的比较与选择▪ 4.4.3 三、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第五章金融市场概述o 5▪ 5.1 第一节金融市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5.1.1 一、金融市场的含义▪ 5.1.2 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5.2 第二节金融市场的种类与功能▪ 5.2.1 一、金融市场的种类▪ 5.2.2 二、金融市场的功能o 6 第六章货币市场▪ 6.1 第一节货币市场的特点与功能▪ 6.1.1 一、货币市场的特点▪ 6.1.2 二、货币市场的功能▪ 6.2 第二节同业拆借市场▪ 6.2.1 一、同业拆借市场的含义▪ 6.2.2 二、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与功能▪ 6.2.3 三、同业拆借的期限与利率▪ 6.2.4 四、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 6.3 第三节回购协议市场▪ 6.3.1 一、回购协议与回购协议市场▪ 6.3.2 二、回购协议市场的参与者及其目的▪ 6.3.3 三、回购协议的期限与利率▪ 6.4 第四节国库券市场▪ 6.4.1 一、国库券的发行市场▪ 6.4.2 二、国库券的流通市场▪ 6.4.3 三、我国的国库券市场▪ 6.5 第五节票据市场▪ 6.5.1 一、商业票据市场▪ 6.5.2 二、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6.5.3 三、票据贴现市场▪ 6.5.4 四、中央银行票据市场▪ 6.6 第六节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6.6.1 一、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6.6.2 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的功能▪ 6.6.3 三、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期限与利率▪ 6.6.4 四、我国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o7 第七章资本市场▪7.1 第一节中长期债券市场▪7.1.1 一、债券发行市场▪7.1.2 二、债券流通市场▪7.2 第二节股票市场▪7.2.1 一、股票的发行市场▪7.2.2 二、股票的流通市场▪7.2.3 三、股票投资分析▪7.3 第三节证券投资基金▪7.3.1 一、证券投资基金的含义与特点▪7.3.2 二、证券投资基金的种类▪7.3.3 三、基金净值与基金的业绩▪7.3.4 四、基金的收益与费用▪7.3.5 五、开放式基金的认购、申购与赎回o8 第八章金融衍生工具市场▪8.1 第一节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产生与发展▪8.1.1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8.1.2 二、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功能▪8.1.3 三、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产生与发展▪8.1.4 四、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8.2 第二节金融远期合约市场▪8.2.1 一、金融远期合约的含义与特点▪8.2.2 二、远期利率协议▪8.3 第三节金融期货市场▪8.3.1 一、金融期货合约的含义与特点▪8.3.2 二、金融期货交易所▪8.3.3 三、金融期货市场的交易规则▪8.3.4 四、金融期货合约的种类▪8.4 第四节金融期权市场▪8.4.1 一、金融期权的基本含义▪8.4.2 二、金融期权的种类▪8.4.3 三、金融期权的风险管理功能▪8.5 第五节金融互换市场▪8.5.1 一、金融互换市场的含义与原理▪8.5.2 二、利率互换▪8.5.3 三、货币互换o9 第九章金融机构体系▪9.1 第一节金融机构的界定、种类与功能▪9.1.1 一、金融机构的界定▪9.1.2 二、金融机构的种类▪9.1.3 三、金融机构的功能▪9.2 第二节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演变与发展▪9.2.1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金融机构体系▪9.2.2 二、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与发展▪9.2.3 三、中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9.3 第三节国际金融机构体系▪9.3.1 一、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9.3.2 二、区域性的金融机构▪9.3.3 三、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与局限性第十章商业银行o10▪10.1 第一节商业银行的特性与类型▪10.1.1 一、商业银行的特性▪10.1.2 二、商业银行的类型▪10.2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业务▪10.2.1 一、负债业务▪10.2.2 二、资产业务▪10.2.3 三、表外业务▪10.3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管理▪10.3.1 一、资产负债管理▪10.3.2 二、资本管理▪10.3.3 三、风险管理▪10.3.4 四、绩效评估管理第十一章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o11▪11.1 第一节投资银行▪11.1.1 一、投资银行的界定▪11.1.2 二、投资银行的基本职能▪11.1.3 三、投资银行的业务▪11.2 第二节保险公司▪11.2.1 一、保险的基础知识▪11.2.2 二、不同类型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11.2.3 三、我国保险公司的改革与发展第十二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o12▪12.1 第一节货币需求▪12.1.1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与分析角度▪12.1.2 二、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12.1.3 三、现阶段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与影响因素▪12.2 第二节货币供给▪12.2.1 一、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12.2.2 二、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12.2.3 三、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第十三章货币的均衡与失衡o13▪13.1 第一节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13.1.1 一、货币均衡与失衡的含义▪13.1.2 二、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间的关系▪13.1.3 三、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13.2 第二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13.2.1 一、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13.2.2 二、国际收支差额与货币均衡▪13.2.3 三、国际收支的调节▪13.3 第三节通货膨胀▪13.3.1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与度量指标▪13.3.2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13.3.3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13.3.4 四、通货膨胀的治理▪13.3.5 五、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13.4 第四节通货紧缩▪13.4.1 一、通货紧缩的含义与判断标准▪13.4.2 二、通货紧缩的负面影响▪13.4.3 三、通货紧缩的成因与治理第十四章货币政策o14▪14.1 第一节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目标▪14.1.1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与特点▪14.1.2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14.1.3 三、货币政策诸目标间的关系▪14.1.4 四、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14.2 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14.2.1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14.2.2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14.2.3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14.2.4 四、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14.3 第三节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14.3.1 一、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作用与选择标准▪14.3.2 二、可作为操作指标的金融变量▪14.3.3 三、可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14.3.4 四、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与操作指标▪14.4 第四节货币政策的传导▪14.4.1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14.4.2 二、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环节▪14.4.3 三、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14.4.4 四、货币政策的时滞▪14.5 第五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14.5.1 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14.5.2 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模式▪14.5.3 三、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金融理论与实务总结

金融理论与实务总结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使们的劳动有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分。

2、交换解决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3、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

4、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和货币形式的发展历程。

5、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

6、贝我国最早的货币。

7、实物货币的缺点;不易于分割、不易保管、携带不便。

8、我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是铜铸币。

9、西方金属铸币的典型形式是银元。

10、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都属于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

11、足值货币的特点:价值比较稳定、能够为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有利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12、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

13、银行结算具有快速、安全、方便的优点。

14、电子货币是指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15、马克思将货币职能概括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贮藏、世界货币。

16、西方学者将货币职能概括为:交易媒介、计算的单位和价值的贮藏。

17、我国的黄达教授也将货币职能概括为: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购买和支付手段、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

18、李健教授则将货币职能概括为:交易媒介与价值贮藏。

19、以货币作为计价单位使得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表现简单明了。

20、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交易媒介,马克思称其为流通手段。

21、货币的财富贮藏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22、以货币形式贮藏财富的最大缺点是收益较低。

23、货币概念:当某种商品从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几种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媒介。

24、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A规定货币材料B规定货币单位C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D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E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25、国家货币制度大致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26、金银复本位制是16-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西欧各国流行的一种国家货币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一、复习建议本章是宏观金融理论的开篇,是介绍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基础理论,是金融理论与实务的重要章节之一。

本章内容较多,考点也很多。

建议学员在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全面复习,尤其注意其中的理论严格和逻辑分析体系。

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计算题以及论述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的含义与分析角度(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我们可以将“货币需求”界定为在一定的资源(如财富拥有额、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制约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对执行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货币产生的总需求。

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时,要注意把握以下两点:1 货币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体只有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才能形成货币需求:一是必须有能力获得或持有货币;二是必须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其资产。

2 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仅是指对现金的需求,也包括了对存款货币的需求(二)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与微观视角当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时,往往从宏观视角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

交易动机当强调货币的资产职能时,通常从微观视角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

这种视角从社会经济微观个体出发,分析各经济主体(个人、企业等)的持币动机和持币行为,研究一个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所需要持有的货币量。

(三)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家庭、企业等经济主体或整个社会在一定时点所实际持有的货币数量,实际货币需求则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余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

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的根本区别,在于实际货币需求剔除了物价变动的影响,而名义货币需求没有。

二、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集中反映在其货币必要量公式中。

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以完全的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中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M=PQ/V该模型反映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在一定时期内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主要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

【例题】马克思认为流通中货币必要量的决定因素主要有( ) (2010年多选题变形)A.待销售的商品数量B.商品价格C.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D.持有货币的流动性效用E.货币流通速度【答案】ABE【解析】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中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

因此,马克思认为流通中货币必要量的决定因素主要有待销售的商品数量Q、商品价格P和货币流通速度V。

(二)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两个著名的方程式1 交易方程式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其1911年出版的《货币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PT其含义是流通中的通货存量(M)乘以货币流通速度(V)等于物价水平(P)乘以交易总量(T)。

两个变形:(1)P=MV÷T。

在这个表达式中,由于V、T是常量,故货币数量的变动直接引起物价水平与之成正比例变动。

因此,费雪交易方程式实质上表述的是一种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变动关系的理论。

(2)但是,费雪将此交易方程式进行一定的变形,就得到了货币需求方程式:M=PT÷V 此公式表明,决定一定时期名义货币需求数量的因素主要是这一时期全社会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同期的货币流通速度。

从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中也可以看出,他是从宏观分析的角度研究货币需求的,而且仅着眼于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职能。

2 剑桥方程式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其学生庇古。

20世纪20年代,他们创立了“现金余额说”,并用数学方程式的形式予以解释,故又被称为“剑桥方程式”。

现金余额说把分析的重点放在货币的持有方面。

马歇尔和庇古认为,人们的财富与收入有三种用途:一是投资以取得利润或利息;二是消费以取得享受;三是持有货币以便利交易和预防意外,从而形成现金余额,即对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人们持有多少货币)用数学方程式表示,便是:M d = kPY这就是著名的剑桥方程式。

式中, Y代表总收入,P代表价格水平,k代表以货币形式保有的收入占名义总收入的比率, M d 为名义货币需求。

3 两个方程式的区别比较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以收入 Y代替了交易量T;二是以个人持有的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比率k代替了货币流通速度V透过这个表象,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是不同的。

费雪方程式是从宏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产物,它表明要维持价格水平的稳定,在短期内由制度因素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可视为常数的情况下,商品交易量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产物,出于种种经济考虑,人们对于持有货币有一个满足程度的问题:持有货币要付出代价,如丧失利息,这个代价是对持有货币数量的制约。

微观主体要在两相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的多少。

显然,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评价:剑桥方程式开创了货币需求研究的新视角。

它将货币需求与微观经济主体的持币动机联系起来,从货币对其持有者效用的角度研究货币需求,从而使货币需求理论产生了质的变化。

当开始注重从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后,则显然不只有交易的需求,还有保存财富的需求,这样,所需求的就不只是发挥交易媒介职能的货币,还包括发挥资产职能的货币,于是,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中,就纳入了更加丰富的变量,货币需求理论也被推到了更广博更精深的层次。

(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对货币需求动机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把利率稳定地、不可动摇地引入了货币需求函数,从而使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从幕后走到台前。

他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着流动性偏好这种普遍的心理倾向,而人们偏好货币的流动性是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1 交易动机 基于交易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凯恩斯称之为货币的交易需求。

2 预防动机 凯恩斯认为,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未曾预料的、不确定的支出和购物机会,为此,人们也需要保持一定量的货币在手中,这类货币需求可称为货币的预防需求。

凯恩斯进而谈到,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仍然主要作为交易的准备金,只不过是扩大了的准备金,所以,就实质来说,预防动机与交易动机可以归入一个范畴之内,由这两个动机所引起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关系,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用函数式表示,即为:M1 =L1(Y)其中, M1表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需要的货币量,3 投机动机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除了为了交易需求和应付意外支出外,还是为了储存价值或财富。

凯恩斯把用于贮藏财富的资产分为两大类:货币和债券。

人们持有货币资产,收益为零;持有债券资产,则有两种可能:如果利率上升,债券价格就要下跌;利率下降,债券价格就会上升。

显然,人们对现存利率水平的估价就成为人们在货币和债券两种资产间进行选择的关键。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原理:投机性货币需求最主要受利率影响,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用函数式可表示为:M2 =L2(i)其中, M2代表投机性货币需求量由于投机性货币需求与人们对未来利率的预期紧密相关,受心理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而心理的无理性则使得投机性货币需求经常变化莫测,甚至会走向极端,流动性陷阱就是这种极端现象的表现。

所谓流动性陷阱,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以货币形式储存起来。

由于货币总需求等于货币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之和,所以货币总需求的函数式是:M=M1 +M2 =L1(Y)+L2(i)=L(Y,i)(四)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采纳了凯恩斯对公众货币需求动机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采用微观经济理论中的消费者选择理论。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就像人们对别的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一样,必然涉及三个因素:一是效用。

二是收入水平。

三是机会成本。

弗里德曼认为,与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一样,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同样受这三类因素的影响,进而对影响货币需求的这三类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 总财富水平弗里德曼将总财富作为决定货币需求量的重要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总财富很难估算,所以弗里德曼用收入来代表财富总额,原因在于财富可视为收入的资本化价值。

但这个收入不是统计测算的现期收入,而是长期收入,即“永恒收入”( Y )。

因为现期收入受年度经济波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缺陷。

所谓永恒收入,是指一个人在比较长的一个时期内的过去、现在和今后预期会得到的收入的加权平均数,它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与永恒性收入呈正比关系,由总财富决定的永恒性收入水平越高,货币需求越大。

弗里德曼进一步把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大类。

这两种财富都能带来收入,但人力财富缺乏流动性,给人们带来的收入是不稳定的;而非人力财富则能够给人们带来较稳定的收入。

因而,如果永恒收入主要来自于人力财富,人们就需要持有更多的货币以备不时之需;反之,人们的货币需求就会下降。

因此,非人力财富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W )与货币需求呈反比关系。

2 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是指“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

其中涉及三种其他资产或因素:债券的利率、股票的收益率越高,持币的机会成本就越大,货币的需求量就越小;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越高,持币带来的通货贬值损失就越大,对货币的需求就越少。

3 持有货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U)持有货币可以给人们带来流动性效用,此效用的大小以及影响此效用的其他因素,如人们的嗜好、兴趣等也是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由此,弗里德曼得出了财富持有者的货币需求函数。

(1)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式中的自变量明显多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式(2)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强调永恒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作用,弱化机会成本变量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三、现阶段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与影响因素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的银行工作者在理论界对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公式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多年的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一个经典的“ 1︰8 ”经验式。

其具体含义是:每8元零售商品供应需要1元人民币实现其流通。

公式可表示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流通中货币量(现金)如果按这个公式计算的值为8,则说明货币流通正常,否则,说明货币供给超过了经济运行对货币的客观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