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新认识

合集下载

结合新课标和你校实际情况,谈谈你对课改的认识

结合新课标和你校实际情况,谈谈你对课改的认识

结合新课标和你校实际情况,谈谈你对课改的认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课改,是教育事业中的一项重要改革。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校也在积极探索和推进课改。

结合新课标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对课改有以下认识:课改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标的制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而不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在课改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不只是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

这也正是我对课改的第一认识:教育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课改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师在进行课改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指导。

新课标提倡学生主体性学习,鼓励学生通过项目学习、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课改需要注重跨学科整合。

新课标强调了跨学科的综合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更全面、更系统的知识结构。

这也是我对课改的又一认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课改需要注重学生发展的整体性。

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是包括了心理健康、体魄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课改也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整体性,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求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社会情感。

课改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教育改革,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校将继续深入推进课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0字】第二篇示例:新课改突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单一的知识学习。

在我所在学校,我们也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对新课改的认识与思考

对新课改的认识与思考

对新课改的认识与思考对新课改的认识与思考学习昌乐经验课改初见成效孝义市第九中学伴随着我市课堂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我校教师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之中,并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赴山东昌乐二中学习培训,回来后,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多次开会研究,明确了我们的课改思路是:将全国先进学校的课改经验与九中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努力走出一条适合九中的课改之路。

一、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为课堂教学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课改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理念。

为此,我校共投入15万元,先后派出三批44位教师赴全国课改名校——山东省昌乐二中学习、培训。

全体教师带着责任、带着问题,虚心求教,用心实践,积极交流,总结反思,受到了培训部及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学习期间,我校教师积极在昌乐二中课堂上实践演练,王建兵老师《灰色的天空与精彩的故事》还入选《中国教师报》高效课堂资料汇编中。

老师们积极听课,多渠道、多方式搜集资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接受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洗礼。

昌乐考察返校后,学校组织了五场汇报会,任莉莉、乔敏、刘彩英等老师的发言博得了与会领导和教师的一致赞扬,所有的老师都为昌乐二中的“活教育”、“精彩故事”感到震撼。

大家思想解放了,理念更新了,人人决心做课堂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冲浪者。

单单教师更新理念还不行,学生和家长的理念也要更新,昌乐回来后,学校整理昌乐的课改资料,以班给学生讲昌乐学生的学校生活、学习习惯、课堂表现,给学生观看昌乐二中的课改宣传片、课堂实录、“活动”德育、读书活动等,通过文字和视频资料,教育、熏陶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感知新课改的氛围,认识新课改对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家长队伍对新课改的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学校借期中考试的东风,开了一次家长会,各班精心准备,以课改为主要内容,学生自行组织,采取多种形式,感染、说服家长,各班的家长会,或学生现身说法,让家长明白课改的好处;或让家长看本班学生的课堂视频,知道自己的孩子出色的表现;或让家长充当组长及组员的角色,互动交流,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及收获,有效地提高了家长对课改的支持率、配合度。

新课改心得

新课改心得

新课改心得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成为了教育界的一大焦点。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亲身参与其中,见证了新课改带给教育事业的生机与活力。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对新课改的一些心得。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一理念的提出,使得教育目标从过去注重知识传授,转向如今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此基础上,新课改实施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首先,新课改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和优化。

过去,课程设置过于注重学科体系,导致学生负担过重。

而现在,课程体系更加注重跨学科整合,提倡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长。

其次,新课改强调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新课改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再次,新课改关注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

不再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而是倡导采用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新课改的推行,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使得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然而,新课改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仍需加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新课改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建议教育部门及相关机构继续加大对新课改的支持力度,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总之,新课改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它为我国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课改个人学习体会

新课改个人学习体会

新课改个人学习体会
作为一个普通学生,我对新课改有一些个人的学习体会。

首先,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以前的教育体制中,重视的主要是学生的学科知识,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而新课改则将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改变,我不再只是简单地记住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其次,在新课改中,教学方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前,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讲解知识点,而我们则是被动地接受。

而现在,教师更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采用了更多的互动方式来进行教学。

例如,小组合作、讨论等,这种方式使我更加主动地思考和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此外,在新课改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不再被要求只是简单地背诵和重复,而是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造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但同时也让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新课改给了我一个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我相信,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我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建设一个更好的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新课改培训学习心得体会(3篇)

2024年新课改培训学习心得体会(3篇)

2024年新课改培训学习心得体会(3篇)2024年新课改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通用3篇)2024年新课改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篇1新学期伊始我参加了新课改培训,受益匪浅。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想,这句话对一个教师来说就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教师要面对的学生,是富有时代气息的活生生的人。

尤其是现在的大多数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新思想和新主张,他们善于思考,会用自己的双眼看世界。

假如我们教师仍然死抱自己的传统,满足于现状,不愿意学习,就会落后于时代,势必跟不上形势。

因此,教师的职后再教育再学习就显的尤为的重要。

这次培训实际上是一次更新观念的活动。

同时,我认识到新课改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自然延伸,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为他们今后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并使他们具备作为21世纪公民所应有的基本英语素养。

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通过学习,我深刻领悟高中英语新课改的理念:(1)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2)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3)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5)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我们了解到高中课程的总目标:高中英语课程包括五个维度的基本目标,即语言技能目标、语言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

它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

对新课程改革的看法和心得(精选7篇)

对新课程改革的看法和心得(精选7篇)

对新课程改革的看法和心得(精选7篇)对新课程改革的看法和心得1《新课程标准》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以下是我学习新课程的心得体会: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第一、了解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

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第三、提高自身素质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

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对新课改的认识与理解

对新课改的认识与理解

对新课改的认识与理解自2017年起,新课程标准正式实施,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新课程标准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和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

首先,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自我意识。

这意味着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的价值、兴趣和能力,并学会利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这种自我意识使学生更自信,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

此外,新课程标准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

这些技能是在现代社会中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因此学生应该在学校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与他人有效地交流。

其次,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

这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持有开放的态度和质疑精神,不仅仅是通过教师将知识传达给他们。

学生应该学会主动探究问题,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与他人分享他们的想法。

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建立独立的思想和对社会良好的贡献至关重要。

此外,新课程标准也注重帮助学生建立更深层次的学习,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被鼓励在学习中探究新思维,解决问题和实验。

这种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完全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学生能够学习和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最后,新课程标准也鼓励学生发展他们的情感智能。

这意味着学生能够了解并管理自己的情感,并理解和同情他人。

这种智能通常被忽视,但它对于建立关系、协作和解决冲突非常关键。

总的来说,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更多的技能和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这种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学生主导的学习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同时,它将海量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并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和合作来理解和应用这些信息。

在这个新的学习标准下,教师和家长都需要以适应学生学习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但同时也必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保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兴趣。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改学习给我带来了很多新鲜的体验和挑战,让我对学习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首先,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这使得我们更加
主动地参与学习,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新课改还强调学科的整合和交叉,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知
识的联结和应用。

在以往的传统课堂上,我们只能单一地接触某个学科的知识,而新
课改则打破了这种限制,让我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问题,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另外,新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我们积极参与学习和课堂活动,提高学习的
积极性。

老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样的学习环境让我更有动力去学习和探索,提高了我的学习效果。

然而,新课改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学习主动性的提高需要我们自己更好的安排时间和
管理学习任务。

我们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动力和自律性,来完成学习任务和提高学
习成绩。

总的来说,新课改学习给我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改变,让我从传统的被动学习变成了
主动学习者。

我相信,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未来的挑战,
成为更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人才。

谈谈我对新课程改革的感受与看法

谈谈我对新课程改革的感受与看法

谈谈我对新课程改革的感受与看法新课程改革已经深深进入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步伐,同时我们也一点一点的开始适应。

顺德区使用北师大新教材已经第六个年头,我们对教材的使用可以说是从陌生走到熟悉的区域。

这六年以来我们感受到新教材带给我们的新鲜、变化、惊喜,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新教材的使用,令到我们教师不断的与现代教育相接轨,这一点无疑是我们这六年最大的收获与进步。

本人是一名前线教师,接触新教材已经第四个年头,下面来谈谈对新教材的一些体会与感受。

一、感受新教材的特点。

我也是从使用人教版数学课本过渡到使用北师大课本的一名前线教师,刚刚接触北师大的教材,最大的感受就是,新教材里面采用孩子们都比较容易接受的卡通人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在很大篇幅上采用图片来表示各种情景,呈现形式上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在叙述上力求简明,清晰,富有启发性,同时也给学生有思考的空间。

相比以往的书本以文字为主,这样比较令到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形象、直观,这一点最小学低年级阶段对学生的审题、理解题意尤为有特出的作用。

同时在高年级阶段教材插入的图片与时代接轨,同时也增加联系生活、社会的实际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很大的帮助。

北师大教材相比以往使用的教材有个很大的突破——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

以往的教材给学生的感受几乎都是“学了就是应付考试”。

北师大教材采用的题材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教材每节的新课都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如教材从生活中的购物、旅游、住房、坐车等等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共鸣,也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同时由于这些数学这些生活的认知必会迁移学生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知识都是贴近他们的生活,到课堂中来,新课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的情景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或者知识的本质规律。

相比以往的教材,北师大新教材显得更适合学生的年龄阶段的智力发展规律,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性化”教育理念。

教材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同时混编的方式,即一册教材中同时安排四个领域的内容,而在整个小学阶段,这四部分是一年紧扣一年,一年比一年深入,呈现知识的阶梯式、跳跃式。

新课改、新理念、新视角

新课改、新理念、新视角

新课改、新理念、新视角我国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开创性事业,需要一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场教育思想的革命。

新课程改革理念研究的凸现,既是对新课程改革实践理性的呼唤和回归,又是对新课程改革科学理性的反思、建构与价值整合。

今天就围绕“新课改基本理念”、“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和“如何做到新课改、新理念、新视角”这三方面和各位同仁进行共同学习。

一、新课改基本理念: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通过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潜质达到教育目标,要善于发展学生的优点并帮助其提高,不要唯成绩论、唯表现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3、课程结构:每门课程的内容如何兼顾知识、儿童和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涉及课程标准和教材(尤其是教科书)的编写。

4、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5、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6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它包括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如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对高中新课改的认识

对高中新课改的认识

第一,高中新课程方案的设计是否具有充分的客观依据和理论依据。

“课程主要是受社会、学生、知识三大客观因素制约的,课程的历史发展是‘三因素’综合制约的结果。

”据此,我们在评价高中新课程方案与新课程实验时要看它是否充分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对高中育人的客观要求、科学文化发展对高中育人的客观影响以及高中学生自身发展对高中育人的多种需要(包括他们提升各基本素质的需要和追求升学或就业的需要)。

我们发现:“‘三因素’对课程的综合制约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其中一致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因此,课程的产生和发展要符合社会发展、知识增长和学生成长的综合要求,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成为具有一定素养的人。

这便是课程发展的根本规律。

”阐明这一根本规律的理论,就是最根本的课程原理,它对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具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课程史上多次课程改革之所以失败,就因为支撑那些改革的课程理论未能全面辩证地反映“三因素”对课程的综合制约作用的缘故。

例如,杜威的实用主义课程论虽然注意了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之间的密切联系,但却相对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所以他没有完全处理好“三因素”之间的关系,故导致进步主义教育改革在课程实践中的失误。

布鲁纳虽然重视知识的系统性,但相对忽视了社会因素和学生因素对课程的制约作用,因而他倡导的结构主义课程改革也未能成功。

所以,我们评价高中新课程方案与新课程实验时应看它是否符合当代课程发展的根本规律。

第二,所确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学习方式是否具有创新性、科学性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性。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方式是组成课程的三种成分。

三者应当有机结合起来,不可片面强调目标而不顾其他,否则,势必造成内耗。

所以,我们应深入各科课程标准之中,看看各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学习方式,是否切实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影响和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多种需要,进而看看这三者是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我对普通高中新课改的认识

我对普通高中新课改的认识

我对普通高中新课改的认识引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实施了新的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人才。

本文将就我对普通高中新课改的认识进行探讨。

背景介绍普通高中新课改是在传统课程基础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其目的是推动教育的质量提升和教育方式的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

新课改的实施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的调整和创新。

新课改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传统课程中的知识传授和应试教育放在次要位置,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和学科交叉,新课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适应能力。

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传统课程体系下,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而新课改则更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发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适应社会需求新课改旨在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在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新课改的实施能够培养更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提高他们的就业率和竞争力。

新课改所面临的挑战尽管新课改有诸多的优点和价值,但其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教师培训问题新课改要求教师具备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培养的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专业性和培训存在差距。

因此,新课改需要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课程内容调整问题新课改需要对传统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创新。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课程内容的调整可能存在不完善或欠缺的情况。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强与社会的交流和合作,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发展动向。

2024年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2篇)

2024年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2篇)

2024年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在2024年的新课改培训中,我收获了很多关于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的新思路和新观点。

以下是我在培训中的心得体会,总结了培训中的重点内容和对我的影响。

一、教育教学理念方面的思考新课改培训中,重要的一个议题是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与过去注重知识传输、重视死记硬背的传统教育不同,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和合作性。

培训中,我们进行了很多案例分析和讨论,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探索如何践行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些讨论,我深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发现和探索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这一观点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激发了我对课堂教学方式的思考和创新。

以往,我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现在,我开始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课外实践等,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应用新课改培训中,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包括项目式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这些方法都是基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让学习更加有趣和有效。

在培训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教学实践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些教学方法的优势。

例如,在一个项目中,我带领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探索了植物的生长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动手实践,通过亲身体验,真实感受到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和广泛。

这种项目式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非常有效。

三、教育管理的思考和实践除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新课改培训中还着重强调了教育管理的改革。

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角色定位、团队建设和教育评价等内容。

在过去的教育管理中,往往是学校领导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而教师只是执行者。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答: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我国的教育体系、考试体系、选拔体系越来越体现出其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裂隙和冲突,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㈠、新课改的重要变化1 、教育理念的变化新课改明确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新的教学理念。

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上,新课改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学生终身发展为基点的“三角形”新课程理念.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的思想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已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索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培养目标,强调学生的素质处于不断的发展状态,这种教育思想着眼点是学生的“发展”,更多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陶冶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在培养要求上,明确提出要“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以行动引导为导向”。

改变以往过分强调“落实双基”的倾向。

突出强调知、情、行的统一,并把重点放在“行为指导”上,要求知识的掌握,情感的陶冶,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要落实到行为实践上。

2、教材的变化3、教学模式的变化新课改体现“以素质教育为指导”。

改变以往围绕“应试”要求组织教学内容的倾向,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更多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陶冶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教学应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

要创设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学”。

倡导学生多说、多问、多讨论、多交流经验、多合作、多参与;倡导教师多引导、多组织、多鼓励、多“无为”、多反思、多研究。

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精品多篇)

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精品多篇)

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精品多篇)带者新课程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

他告诉我人生的意义蕴含在丰富的过程之中,特别是精神的价值。

越是崇高的境界,越是纯净的层次,越是深躲于迂回曲折的过程里。

新课程让我体会到了的生命过程。

高中新课改学习让我大开眼界,收益非浅,首先,我深深感到作为教学的参与者,要对教学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

研究深思课堂教学模式,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课堂教学模式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一、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育观念滞后;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现象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对于学校里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任务乃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为此,一定要进行新课程。

二、知道了应该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

1、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对新课改认识

对新课改认识

浅谈对新课改的认识【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犹如春风拂面,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似春雨般滋润着广大教师的心田,新课程更为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培养,本文就谈谈对新课改的几点新认识。

【关键字】新课改课堂教学新认识教学方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信地想、大胆地说,赋予他们思想的空间、感情的自由、创造的灵感。

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

这样就能让学生其实也包括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与教的快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

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

在此谈谈对新课改的几点认识:一、教学目标方面对我们政治课课堂教学目标的认识:传授知识是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也是我们的教学目标。

这是在新课改下对课程目标的新要求。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今天,学会学习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因此,知道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评价方面我认为,教学评价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

从课程改革的要求来看,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现今,知识被视为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就政治课而言,我们关注的不应是学生的研究成果及学术水平的高低,而是其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合作精神,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和思想觉悟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我们强加给他们多少思想、多少观点。

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模板

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模板

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模板标题: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引言:新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旨在推动教育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切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挑战。

通过实践和探索,我逐渐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这对我的职业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认识新课程改革的意义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呼唤。

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优秀人才。

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和价值,才能真正将其落实到教育教学中。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主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倾听学生的观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我发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激发,并且在思考和创新能力上取得了明显的提高。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一些创新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我引入了游戏元素,设置了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结果,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一定的创新能力,而且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学生的实践经验引入教学过程。

通过实验、活动和实地考察等形式,我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获得了更加丰富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五、推动课程整合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整合,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我的教学中,我积极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引导学生形成全面的学习观念。

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最新10篇)

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最新10篇)

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最新10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最新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课程心得体会篇一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本人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体会到新课程是社会发展和的需要,它为我们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让沉闷、闭塞的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新一轮课程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

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一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

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的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一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

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启发学生“ 多问”
学 习 的兴 趣 和愿 望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决 定 着 学 生 的 学 习 态 度 和 学 习 成绩 。学 生 具 有 好 奇 心 , 这 正 是追 求 知 识 的 原始 动力 . 是 求 知 欲 的 嫩芽 。他 们 在 日常 生 活 中往 往 会 对 某 一 事 物 特 别 感兴趣 , 并 由兴 趣 发 展 为 热 爱 , 由热 爱 进 一 步 发 展 为 对 真 理 的 探 索 和 追求 。 由此 提 出各 种 各 样 看 似无 稽 实 有 深 意 的 问题 。 教 师 应 顺 应学 生 的心 理 , 正 确 地 引 导他 们 养 成 多 问 的 习惯 . 教 师 可 作 饶 有 风 趣 的 讲解 ,并 以 丰 富 的感 情 色 彩 组 织 学 生 的探 索 活 动 。切 不 可 因 学生 提 出 的 问题 不 符 合 教 师 的意 图或 教 师 一 革 倡 导 的教 学 方 式 与 理 念 暗 合 , 与美 国“ 探 究一 研 讨 ” 教 学 法 殊 词 同理 。 问 题 解 决 能力 的培 养 是 信 息技 术 教 育 的 重 要 目标 . 是 整 个 信 息技 术 教 学 的 核 ・ 1 2 , 新 课 程 改 变 了 以 往 围 绕工 具 软件 教 学 的状 况 ,工 具 软 件 成 了问 题 解 决 过 程 中 的 可选 项 。 以往 教 学 讲 到文 本 处 理 都 是 围绕 Wo r d 来教学 , 而在新课程中 , 在 教 材 所呈 现 的文 本 信 息 处 理 中, Wo r d 只是 其 中一 个 小 配 角 。另 外 , 有 的老 师 按 照 新 课 改 思 路 处 理 程 序设 计 部 分 内容 时 ,有 意识 地 回避 了 传 统 的B a s i c 语言教学 , 取而代之的是利用一些游戏讲清楚“ 算法” 概念: 利 用P I S M ̄ 0 试中的案例引导学 生思考程序设计 及程序结构 : 利 用0 f i f c e 软件 中 的宏 命 令 让 学 生 接 触 程 序 代 码 。这 样 , 更 好 地 凸显 了问 题 解 决 的思 路 , 避 免 了对 软 件 的 过 分 纠缠 。 以上 是 我从 不 同 方 面 对初 中信 息 技 术 课 堂 教 学 进 行 的 一 些尝试 , 旨在 考 虑 教 学 设 计 不 仅 是 讲 授 任 务 的 设 计 , 而 且 考 虑 层面应是多角度的 , 相 互 之 间是 融 合 的 。根 据 教 学 目标 、 教 学 内容 及 学 生 的 差 异 , 教学设计应该有所侧重 . 强化 教 学 设 计 效 果, 尚需 要 广 大 教 师 们 在教 学 实 践 中不 断 深 入探 索 。
■匪
新 课 改 , 新 认 识
魏 翠 莲
( 南靖 县第 三 中学 . 福 建 南靖
摘 要 : 在现代教 学中 , 要 改 变“ 满 堂 灌” 的 教 学模 式 , 运 用 创新 的教 育理 论 , 做 到教 、 学、 做 合一 , 重 视 对 学 生 知 识 的 传 授。 教 师 教 育观 念 的更 新 、 学 生 学 习方 式 的 转 变是 本 次课 程 改 革在 实施 过 程 中的 标 志 性 体 现 。 关 键 词 :化 学教 学 新 课 改 教 学 方 法 应 改 变 课 程 实 施 过 于 强 调 接 受 学 习 、死 记 硬 背 、机 械 训 练, 倡 导 学 生 主 动参 与 、 乐于探究 、 勤 于 动手 , 培 养 学 生 搜 集 和 处 理信 息 的能 力 、 获 取新 知识 的 能力 、 分 析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及 交 流 与合 作 的 能 力 。 我 从 事 化 学 教育 教 学 近 1 0 年, 经 历 了 几 次 课改 , 这 次课 改 , 我 感 受很 多 。 注 重 双 方 交 流 沟通 新课程强调 , 教学应是教 与学的交往 、 互动 , 师 生 双 方 相 互交流 、 相互沟通 、 相互启发 、 相互 补 充 , 在 这 个 过 程 中教 师 与 学生分享彼此 的思考 、 经验 和知识 , 交 流 彼 此 的情 感 、 体 验 与 观念 , 丰 富教学 内容 , 求得新 的发现 , 从 而达成共 识 , 达 到 共 享、 共进 , 实 现教 学 相 长 和 共 同 发 展 。 我 在课 堂教 学 中 , 改 变 传 统 意 义 上 的 教 师 教 和 学 生学 , 不 断 让位 于师 生 互 教 互 学 。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 学 习共 同体 ” 。 教师不再仅仅教 , 而 是 通 过 对话 被 教 、 学 生 在 被 教 的 同时 , 也 同时 在 教 。师 生 共 同 对 整个 成 长 负 责 。对教 学 而 言 , 交 流 意 味 着人人 参与 , 意 味着 平 等 对 话 , 意味着合作性 意义建构 , 它 不 仅 是 一 种 认 识 活 动过 程 。更 是 一 种 人 与 人 之 间平 等 的精 神 交 流。 对学生而言 , 交 流 意 味 着 主 体性 的 凸显 、 个 性 的表 现 、 创 造 性 的解 放 。 对教 师 而 言 . 交 流 意 味 着 上 课 不 仅 是 传 授 知识 , 而 且是一起分 享理解 , 促 进学习 ; 上课不仅是单 向的付 出, 而 且 是生命活动 、 专 业 成 长 和 自我 实现 的过 程 。 教 师 应 由教 学 中 的 主角 变 为 “ 平 等 中 的首 席 ” 。 一Biblioteka 3 6 3 6 0 8 )

二、 重视 课 本 实验 的 使 用 化 学 是 一 门 以 实 验 为基 础 的 学 科 , 实 验 教 学 可 以 激 发 学 生 学 习化 学 的 兴 趣 , 帮助学生 树立化 学概念 . 获 得 知 识 和 实 验 技能 , 加 强 实 验 教 学 是 提 高 化 学 教 学 质 量 的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分。 在 与 学 生 的 接 触 中 , 我 们 往 往 发 现 初 三 学 生 对 化 学 实 验非 常感 兴趣 , 只要课 堂上 一做 实验 , 就兴 趣骤 浓 , 如 何 利 用 学 生 的 这 种 1 2 , 理, 引导他 们观 察 、 分 析实 验现 象 , 培 养 学 生的观察 能力 , 分 析 问 题 的能 力 , 充 分 发 挥 实 验 在 教 学 中 的 作 用 呢? 在课堂教学 中, 我 充分 利用 化 学 实 验 的优 越 性 . 认 真组 织 好 实 验 教学 。 在 演示 实 验 中 。 我 们 除 按 基 本操 作 要 求 进 行 示 范 操作外 , 还 引 导 有 目的 地 观 察 实 验 现 象 , 并设计一些 问题 . 让 学 生 在 实验 中观 察 和 思 考 ,引 导 学 生 根 据 实 验 现 象 探 究 物 质 的 本 质及 其 化 学 变 化 的规 律 。 我们 还 结 合 教 材 内容 , 对 实 验 进 行增补 , 增强实验效果 , 增 强 实 验 内容 的 实 用 性 和 趣 味 性 , 激 发 学 生 对实 验 的兴 趣 , 进 而 发挥 学生 的 主 观性 , 增 强 学 生 积 极 主 动 的参 与 意 识 , 借助对实验 现象的分析 、 综合归 纳 , 提 高 学 生 分 析 问题 和解 决 问 题 的 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