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美学名词解释
自考美学00037【名词解释选择简答分析】
一、单选
1.中国美学家蒋孔阳先生在其著作(《美学新论》)中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2.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主张(以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其代表作为(《艺术即经验》)。
3.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4.美学学科的核心研究方法为(哲学方法)。
5.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从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他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6.中国当代美学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
7.美学学科的核心研究方法为(哲学方法)。
8.(审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和生存方法之一。
9.(审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和生存方式。
10.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人的(审美需要)。
11.(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的方式,也是最典型的形态。
12.(黑格尔)提出了“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著名命题。
13.(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
14.(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前提。
15.审美活动发生的标志是(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
16.(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是的审美意识觉醒的一种重要标志。
17.审美形态是在(审美体验)基础上对审美活动进行的反思和总结。
18.中国古代思维方式主要是一种(象数思维)。
19.(巴拉图的“回忆说”)把纯粹精神性的真与善看成是美的至境。
20.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黑格尔)。
21.(里普斯)认为优美以一种柔和的力给人以喜悦。
22.(柏拉图)在(《文艺对话集》)里认为优美能够“引起快感,并不和痛感夹杂在一起。”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2)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2)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
3.7.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是在人的生存的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从而体现出人的存在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艺术表现。
3.8.《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美学作品,在书中他提出了悲剧起源于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并对其各自特征展开论述。
3.9.罪孽说是克尔凯戈尔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真正的悲剧的悲痛都需要一个“罪孽”的要素,悲剧的情节和主旨也围绕着这个要素展开和推进。
3.10.焦虑说是克尔凯戈尔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焦虑是一种否定性的精神,面对的是未来的虚无,这种焦虑处境是悲剧情绪的源泉。
3.11.“狂欢化”是巴-赫金基于对喜剧的理解提出的概念,认为民间诙谐文化具有解构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功能。
4.1.人本主义美学与科学主义美学相对,是现代西方美学的两大类型之一。它把美学建立在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中包括直观主义和解释学两大传统。代表人物有柏格森、海德格尔等。
4.2.审美经验指的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4.3.本质直观是审美经验直观性的一个方面,审美经验能够有效地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既能够把握事物的现象,又能构揭示事物的本质。
4.4.超验世界审美经验中的超验世界是通过本质直观认识的,通过象征的方式来把握的世界,超越了“再现客体”这一层面,体现了艺术创造者的终极关怀,震撼着主体的精神世界,实现了艺术的纵向超越。
自考美学本科科目
自考美学本科科目
美学是研究人类感性认识活动和审美体验的一门学科。它探讨的是艺术、美和审美的本质,研究人类对于美的感受和理解,以及美对人类的影响和意义。在自考美学本科科目中,对于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进行了学习和讨论。
首先,自考美学本科科目包含了对于美学基本概念的学习。学生将学习美学的起源和发展,了解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比如,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认为,美是超越现实的理念,而亚里士多德则强调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结合。这些基本概念的学习将为学生进一步理解美学提供基础。
其次,自考美学本科科目包含了对于美学理论的学习。学生将学习不同的美学理论和观点,如形式美学、经验美学和实践美学等。学生将学习如何分析和解读艺术作品,探讨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通过学习美学理论,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
同时,自考美学本科科目还包含了对于美学应用的学习。美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它也具有实践和应用的意义。学生将学习如何应用美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创作和审美实践。比如,在音乐创作方面,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创作出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的音乐作品。通过学习美学应用,学生将能够运用美学的知识和技巧来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和艺术表现能力。
对于学习者而言,自考美学本科科目的学习对于个人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美学,学生将能够培养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感受,提升对于美的敏感度和洞察力。同时,学生还将能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学观念和审美价值,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2023年自考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二.名词解释
1、原型理论
2、艺术美
3、美学学科
4、审美意识
5、美学思想
6、美学学科
7、美学关系
10、审美形态
11、审美需要
12、审美抱负
13、审美趣味
14、审美活动无功利
15、自律性
16、审美体验
17、游戏说
18、审美意识
19、审美形态
20、审美活动的二
重性
21、优美
22、崇高
23、《论崇高》
24、利奥塔德
25、悲剧
26、《悲剧的诞生》
27、罪孽说28、焦急说
29、喜剧
30、丑
31、荒诞
32、“狂欢化”
33、人本主义美学
34、审美经验
35、本质直观
36、超验世界
37、感知
38、想象
39、接近联想
40、类似联想
41、对比联想
42、再造性想象
43、发明性想象
44、审美态度
45、审美距离
46、游戏说
47、集体无意识说
48、模仿说
49、表现说
50、故意味的形式说
51、符号说
52、艺术品
53、载道说
54、娱乐说
55、艺术作品的意象
世界层
56、艺术作品的意境
超验层
57、意象
58、仿象
59、兴象
60、喻象
61、抽象
62、意境
63、有我之境
64、无我之境
65、艺术的审美功能
66、艺术的结识作用
67、艺术的道德教育
功能
68、灵感
69、美育
70、寓教于乐(贺拉
斯的美育观)
71、《美育书简》
72、审美教育
73、柏拉图的美育观
74、亚里士多德的美
育观
75、席勒的美育观
76、马克思的美育观
77、化育
78、怡情养性
79、化性起伪
80、完美的人
81、审美的人
三、问答题
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
什么?
2、美学的性质是什么
?
3、如何理解美学属
于人文学科?
4、如何理解美学以马
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
基础?
5、为什么说美学是一
种人生实践?
上海自考美学
美学
体型: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
1,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P13
2,美学的基础是。P24
3.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的美学家是。P2
4.以审美经验为美学研究对象的美学代表作是.P4
5.认为美学应该在人和世界的关系中来研究审美关系的美学家是。P
6.美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P
7.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P
8.与美学联系最密切的学科是。P、
9.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大团圆结局作为一种特定的审美模式体现着。
10.“诗可以兴,观,群,怨”说是一种。P
11.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性著作是。
12.美学真正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的时间是。
13.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是。
14.由美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概念是。
15.审美活动的根本目的是。
16.审美经验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因素是。
17.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
18.美学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是。
19.美学的基本内容中最集中地体现了审美活动的特性和规律的事是。
二,多选
1,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P18
2.在美学研究对象的五种看法中,重点放在审美的客体方面的观点是,。
3.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的美学家是,,,。
4.当代人们对美学的学科性质和定位是,,。
5.美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是,,。
6.美学学科孕育和形成经过的三个阶段是?
7.审美经验是一种,。
三,名词解释
1.审美意识P11
2.美学思想P11
3.美学学科P11
4.审美境界P11
5.审美关系P11
6.美学P11
7.审美活动P3
8.美与审美形态P3
9.美感与审美经验P3
自考《00037美学》复习资料全
2015年10月自考《00037美学》复习资料
00037 - 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单选:
1.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的是(柏拉图)
1.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1.3.维特根斯坦是的代表人物。(分析哲学)
1.4.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泽厚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1.5.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展解释的是(弗洛伊德)
1.6.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观点的是〔荣格〕
1.7.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孔阳主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1.8.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是〔艺术美〕
1.9.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审美对象是欣赏者与艺术品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是〔英伽登〕1.10.诺贝尔奖获得者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是(科技美)
1.11.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不包括(哲学学科)
1.12.美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人文学科)
1.13.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审美活动)
1.14.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1.15.于1750年创立了美学的是(鲍姆加登)
1.16.美学演变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审美意识)
1.17.悲剧意识属于(高级审美意识)
1.18.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
1.19.孔阳认为,美学从哲学与文艺理论中独立出来是在(文艺复习之后)
1.20.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1.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学科。
自考《00037美学》复习资料
自考《00037美学》复习资料
2015年10月自考《00037美学》复习资料
00037 - 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单选:
1.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的是(柏拉图)
1.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1.3.维特根斯坦是的代表人物。(分析哲学)
1.4.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1.5.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行解释的是(弗洛伊德)
1.6.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观点的是(荣格)
1.7.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1.8.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是(艺术美)
1.9.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审美对象是欣赏者与艺术品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是(英伽登)1.10.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是(科技美)
1.11.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不包括(哲学学科)
1.12.美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人文学科)
1.13.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审美活动)
1.14.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1.15.于1750年创立了美学的是(鲍姆加登)
1.16.美学演变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审美意识)
1.17.悲剧意识属于(高级审美意识)
1.18.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
1.19.蒋孔阳认为,美学从哲学与文艺理论中独立出来是在(文艺复习之后)
1.20.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1.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学科。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审美活动。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2。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美学的学科性质
答:说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而不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由是:
第一,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
第二,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3。美学学科孕育和形成经过了哪三个阶段?
答:美学一词是1750年鲍姆加登创立的。它共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意识、美学思想与美学学科.审美意识是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但有进一步的发展。美学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下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4。怎样理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
答: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是:第一,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这是区别于其他一切存在论的内在本性之一;第二,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第三,最根本的,马克思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的。因此,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以实践为根基的,是与实践论紧密结合的社会存在论。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与存在概念是内在融通的,是用实践范畴来揭示人在世界中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的基本内涵就是指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过程,就是人通过实践开显自身的存在意义和周围世界的存在意义的历史过程.人的理想存在状态,也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达到.
自考“美学”笔记复习资料
美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美学
1.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
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才正式宣告独立。因此,鲍姆嘉登被被称为“美学之父”。
他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而情,即他所谓“混乱的”感性认识却没有一门专门的学科加以研究。因此,他决心通过自己的潜心研究来创立这一门学科,并最终用“埃斯特惕卡”(Aesthetica)来命名这门新学科,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他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也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埃斯特惕卡”(aesth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由此可见鲍姆嘉登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理解美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的。
与美学的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而言,当推哲学、文艺学、心理学和伦理学。
2.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在历史上,美学一直被看作哲学的一个分支,许多著名的美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哲学家。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可以说,任何一种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美学与哲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是人文学科,都研究人类社会生活的某一个侧面:哲学研究的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最基本的看法,研究人如何认识客观世界,研究各种方法论问题;美学研究的则是人类的审美现象。
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哲学研究的是整个客观世界以及人的主观世界的最普遍的规律,而美学则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特殊规律。
因此,哲学与美学的关系乃是整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美学名词解释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美学》重点名词解释
1、美学研究对象:美学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美学史上有5种观点:
①柏拉图认为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②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③英国经验派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④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活动的;⑤美学是研究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2、审美教育:即美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感情世界,从而潜移默化的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3、马克思的美育观:马克思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的确立美育的基本任务。他认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艺术的大众”。他还指出审美教育是需要基本条件的,在不能解决基本温饱的条件下奢谈审美教育是不现实的。同时,没有能力获得基本艺术修养的人,对于艺术的教育作用也是难以接受的。
4、化性起伪:“化性起伪”是荀子在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生成时提出的,主要体现了美育的功能,即美育以感情的方式陶冶人的性情,从而改造人性自身的弱点,使其健康发展。
5、趣味教育:梁启超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趣味教育不同于强制教育,它以趣味为目的,肯定了美育的独特性和独立价值。
6、美育代宗教说:蔡元培倡导“以美育代宗教”,他认为: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限的。
7、美学之父:美学之父是对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加登的尊称。他在1750年出版了《美学》一书,宣告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鲍姆加登被美学界尊崇为“美学之父”。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题汇总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题汇总
三、名词解释
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表达着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2.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即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鲍姆嘉登:德国理性哲学家、美学家,1750年出版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宣告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成立,被美学界尊崇为“美学之父”。
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理论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通过详细感性的审美活动表达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审美意识可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
5美学思想: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白觉、系统的理论性考虑。
6.美学学科: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关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考虑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美学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确实立,有两个
重要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学界公认,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
7.理论概念:马克思的理论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理论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概念的根底上形成开展起来的。他坚持把理论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人类白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理解为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世界的根本根底。他科学地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理论的。这里,理论概念覆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既包括最根底的物质消费活动,义包括政治活动、道德活动、艺术审美活动和其他种种精神消费活动,以及人们广阔的日常生活活动。
[考试复习题库精编合集]2021年6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学 名词解释 课程代码:00037_1
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3分]
解析:
1)是第一部专门研究丑的美学专著,标志着丑从此真正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它是对现代丑学的开启。2)提出丑虽然不在美的范围之内,但始终决定于美的相关性,因为也属于美学理论范围之内。
18、【简答题】
审美理解的多义性[3分]
解析:
1)审美对象的意义不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感性形象的暗示出来的。2)对审美对象的理解不能通过逻辑推理,而必须通过直观来把握,因此其意义就显得含蓄而丰富。
2、【简答题】
鉴赏过程中的“品”[3分]
解析:
“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观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体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可以说“品”就是意象的重建过程。接受主体进一步把握了形式符号的深层意义,在把握过程中把意象建立起来,丰富起来,完满起来。
解析:
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5、【简答题】
审美关系[3分]
解析:
是人与世界复杂多样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26、【简答题】
美感[3分]
解析:
指的是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Leabharlann Baidu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自考 美学 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审美:人类对现实世界产生了美的意识的现象和活动。
2.美学学科: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人文学科:研究人的一些非物化的形态的社会现象,如精神、理想、价值等问题的一个科学门类。
4.审美意识: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的审美追求的意识。
5.美学:在人类审美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的,专门研究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的一种学问。
6.人生实践:人的感性活动,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包括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
7.审美活动:人由于有了审美需求,有目的而无功利地与客观世界发生审美关系的活动,是人生实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审美活动的一切特征和规律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最集中、最全面的体现。
8.人生境界:在个人人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一体圆融的状态。这种人与世界的统一关系着重体现在个体人对自身生存实践的觉解与对宇宙人生意义的体悟的不同程度、层次和水平上。
9.高级人生境界:人对宇宙人生觉解程度最高的等级,达到跟宇宙天地化为一体的关系。处于这一境界中的人不仅能超个人,而且能超社会,因而他具有更加宽广的胸襟和眼界,“是觉解的进一步提升;自觉的理性已化为人的内在品格,因而遵循规范已无需勉强。”而是把天地万物、自然社会的运行法则化为自己的一种内在需要,化为自己心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化为自己的一种血肉,于是不知不觉中与天地万物已经融为一体了。
10.审美关系:是植跟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00037美学名词解释
美学自考名词解释知识点
1、审美趣味: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体现出来的个人的爱好和倾向,它是主体社会性的显现,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2、美感:主体在具体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立起来的呈现出的审美主体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出主体直观到超越功利、伦理、认识的人生境界,体验出人和世
界的意义而表现出来的幸福感、自由感和愉悦感。
3、审美意识:审美主体在具体的活动中被具有独特性质的个体深深吸引,而情不自禁的对之进行领悟、体会、咀嚼,进而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
神状态。
4、寓教于乐:
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
2、将美育看作娱乐和道德教育的统一
3、要求文艺要具有艺术魅力,以感动给人以教益。
5、审美直观:
1、直观是审美经验的一种重要特征,它是指不需要概念推理能够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征,
2、直观分为感性直观和本质直观,前者是指通过主体感觉器官不把握对象的感性特征,后者是指通过直觉把握对象的本质特征。微信公众号大自考资料海量自考资料与
你免费共享
5、审美理想:
1、是审美主体心中完善的美的观念
2、始终显现在具体的审美表象中,是审美主体想象力和理解力共同动作创作而成的。
3、它处于审美主体心理结构的最高位置,在审美活动中发挥持久而重要的作用。
6、上升的乘讹、下降的乘讹:乘讹指不和谐、不谐调,是喜剧产生原因的一种解释,斯宾塞进一步提出“上升的乘讹”与“下降的乘讹”,上升的乘讹是指超出了预期郊果,下降的乘讹是指达不到预期效果,这种说法不能解释所有喜剧的效果。
7、无我之境:是意境的主要类型之一,指创作主体完全消失,隐藏在艺术意象后面。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第四章审美经验论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第四章审美经验论
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知觉则能够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
第四章审美经验论
1.畅神说:(1)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畅神说”强调自然景观的审美价值在于可以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和满足,使人的精神变得舒畅和愉悦。(2)其核心是要求艺术创作要使所表现的对象呈现出一种内在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又只能来自于主体精神的贯注。这种贯注是源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水乳交融。(3)“畅神说”体现出审美经验的终极旨归在于帮助主体寻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真谛。
2.直观:《辞海》对该词的注释就是:“即感性认识,就是实践中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其特点是生动性、具体性和直接性。其局限性是只能把握个别而不能把握一般,只能把握现象而不能把握本质。”在西方思想中,直观有另一种含义,指心灵心需借助于感官刺激,也不经过逻辑推理,就能直接领悟或把握真理的能力。
3.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知觉
自考美学 00037名词解释 1-7章全
1.1.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而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
1.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关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1.3.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1.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1.5.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1.6.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1.7.审美关系是指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8.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1.9.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1.10.审美形态是指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1、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然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
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3、审美——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5、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6、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7、美学关系——是指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8、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9、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10、审美形态——是指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11、审美需要——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需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12、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13、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14、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
15、自律性——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
16、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17、游戏说——席勒系统地提出游戏理论。他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它摆脱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其显著特征在于,它只是对事物的纯粹外观产生兴趣,也就是只对事物的形象本身无所作为而为地进行观赏和玩味,他根本上是一种想象力的游戏,因此,所谓游戏,也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18、审美意识——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的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
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内容。
19、审美形态——指在审美活动中展现出来,以复杂的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们对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
20、审美活动的二重性——主要指审美形态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21、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存在至境。
22、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往往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
23、《论崇高》——是朗吉弩斯的美学著作,第一次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并列对举的美来加以讨论,在书里面,对崇高的风格有探讨,并提出了“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24、利奥塔德——是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并将自己的整个美学建立在对崇高的论述上,对崇高进行了崭新的阐发。
25、悲剧——是在人的生存的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从而体现出人的存在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艺术表现。
26、《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美学作品,在书中他提出了悲剧起源于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并对其各自特征展开论述。
27、罪孽说——是克尔凯戈尔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真正的悲剧的悲痛都需要一个“罪孽”的要素,悲剧的情节和主旨也围绕着这个要素展开和推进。
28、焦虑说——是克尔凯戈尔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焦虑是一种否定性的精神,面对的是未来的虚无,这种焦虑处境是悲剧情绪的源泉。
29、喜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经历了从一种艺术类型到审美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喜剧以笑为载体,笑及其原因的探讨是戏剧理论的核心,其主要特点是形式与内容的悖离,它包含着快乐机制,同时又是一种挑衅性的发展,其中也存在着滑稽因素。喜剧感的笑包含着人类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真与善的肯定,是一种严肃性的笑。
30、丑——源于人类丑感的形成,是一种不和谐,以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揭示的是现实生活中非人性的一面,体现的是一种负面的生存实践,在这种否定性的审美呈现中,肯定正面的生存价值和审美意义。
31、荒诞——源于荒诞派戏剧,是指不合情理与不和谐,其形式是怪诞、变形,其内容是荒谬不真,使人产生荒诞感,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
32、“狂欢化”——是巴赫金基于对喜剧的理解提出的概念,认为民间诙谐文化具有解构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功能。
33、人本主义美学——与科学主义美学相对,是现代西方美学的两大类型之一。它把美学建立在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中包括直观主义和解释学两大传统。代表人物有柏格森、海德格尔等。
34、审美经验——指的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35、本质直观——是审美经验直观性的一个方面,审美经验能够有效地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既能够把握事物的现象,又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
36、超验世界——审美经验中的超验世界是通过本质直观认识的,通过象征的方式来把握的世界,超越了“再现客体”这一层面,体现了艺术创造者的终极关怀,震撼着主体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