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案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4篇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4篇《舟过安仁》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舟过安仁》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借助图画及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3、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及图画中两个小孩的聪慧、顽皮,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4、把古诗编成故事。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小黑板板书:小练笔要求及《稚子弄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牧童》,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回顾。
(齐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过度:童年捕蝉的经历是那样的有趣,也勾起了老师对另一首描写儿童生活诗的回忆。
(教师背诵:《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是伟大的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有关儿童生活的诗作。
是的,他就是这样一个童心不泯的诗人,他的诗以写田园生活为主,是南宋四大家之一(尤袤、陆游、范成大)。
今天他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做了一首诗,是什么情景呢?我们一起看图画。
二、学习古诗1、看图,说图意。
打开书,看到这幅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生自由汇报,教师梳理学生一两个关键问题,留在理解诗意时解决)2、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出示《舟过安仁》,要求自由练习朗读——抽生读(2个)——男、女读——齐读(重点指导“篙”、“棹”的读音及“遮”的写法)3、学习古诗: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1、借助注释或工具书。
2、借助插图。
3、发挥想象)(1)自学,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
a、理解诗题、词语、诗句。
舟过安仁教案范文
舟过安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这首古诗;(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内容;(2)运用想象和联想,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环保意识;(3)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这首古诗;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2.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将古诗中的意境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一片美丽的湖泊,湖面上荡漾着轻轻的波纹,几只小船在湖面上飘荡。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谈谈自己对这幅画面的感受。
(3)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舟过安仁》,就是描绘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
2. 学习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2)学生自读古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3)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义;(4)学生朗读古诗,加深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3. 理解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诗文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3)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4. 体会感情(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体验诗人的情感;(2)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3)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年级语文下册《舟过安仁杨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诗句默写:要求学生当堂默写课文中的部分诗句,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情感体验: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一句诗句,进行朗读或表演,感受诗句中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逐步引导:在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首先,解决生字词问题;其次,分析诗句的表层意义;最后,探讨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和诗人情感。
3.互动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比较分析等方式,共同探讨古诗的鉴赏技巧。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提高鉴赏能力。
3.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古风音乐,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古诗的美。
(二)讲授新知
1.诗句解析:逐句解读诗句,分析诗句的韵律、对仗、意象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生字词讲解:针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舣舟”、“安仁”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其词义和用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古诗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道德养分,如尊重他人、关爱自然等,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理解课文的主旨和内涵,把握诗人在舟过安仁时的所见所感。
3.鉴赏古诗: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学会从韵律、对仗、意境等方面分析、品味古诗,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4.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增强语感。
《舟过安仁》教案设计
《舟过安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舟过安仁》全诗。
2.掌握诗中的生字词,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3.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感悟诗人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感悟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论: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江南水乡吗?那里的风景如何?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的诗歌——《舟过安仁》。
二、作者简介1.介绍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宋代四大诗人”。
2.讲解杨万里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风格。
三、诗歌解析1.通读全诗,理解诗意。
2.分析诗中的意象:安仁、烟雨、江南、轻舟、小桥、流水等。
3.讲解诗中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
4.感悟诗人的情感:对江南水乡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诗中意象的理解。
2.请同学们分析诗中的表达技巧。
3.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五、作业布置1.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二、诗歌解析1.深入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情感变化,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诗中情感的理解。
2.请同学们探讨如何运用诗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四、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2.分析诗中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2.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鉴赏练习。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鉴赏文章。
二、诗歌拓展1.介绍与《舟过安仁》相关的诗歌,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2.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诗歌的异同,提高审美能力。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优秀模板5套)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优秀模板5套)舟过安仁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报告诗句的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心: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报告诗句的意思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学习难点:理解后两句诗并体会诗人的情感学前准备:小黑板学习过程:一、预习探究游玩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玩,你们愿意和老师配合吗?生:愿意师:请同学们听好游玩要求:请你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一名人物的名字。
猜到的同学可以抢答提示一:此人性别男,生于1127年,卒于1206年提示二:此人是一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提示三:他的诗一善写田园知名,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文:《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生:杨万里师:很好!你们猜对了,他就是杨万里,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板书课题:舟过安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生汇报(2-3人)师:那诗人坐着小船路过安仁的时候,到底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乘着诗词的飞船,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分享吧!二、合作交流划节奏读诗文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注意要读准字音生自由朗读指生读师范读师:请你根据老师的范读,画一画诗的节奏生读诗划节奏师板书诗的节奏指生根据诗的节奏再读抓重心明诗意师:请同学们,在读古诗,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你不懂的?生结合书中的注释理解诗文,质疑生汇报交流自学收获(重心引导学生理解“怪生”和后两句诗的意思)师:看来同学们理解的都很好!三、品读感受想诗境悟诗情师:再一次读读诗文,想想这首诗给你留住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多说、多想,保证学生的回答时间)思考:当诗人看到两个小孩“收篙停棹坐船中”的情景时,心情怎样?看到了两个小孩,用伞使风,诗人的心情又怎样?生汇报交流(可以结合当时的环境充分的展开自己的想象)吟诗句诵诗篇师:如此有趣的一幕,如此可爱的诗人,用我们的读书声表达出你也向往这样的生活。
《舟过安仁》语文教案
《舟过安仁》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重点词句的理解。
2. 诗歌意象的把握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杨万里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提问:请大家谈谈对诗歌的感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有哪些?(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如“小舟”、“浪花”等。
(2)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2)引导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6. 朗读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2)鼓励学生背诵诗歌。
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舟过安仁》。
(2)写一篇关于《舟过安仁》的读后感。
9. 板书设计《舟过安仁》杨万里小舟浪花便捷斗笠10. 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情况如何,下一步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
六、教学评价评价内容:1. 学生对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情况。
2.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3. 学生对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舟过安仁》。
学习《舟过安仁》这首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培养幼儿对古代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
《舟过安仁》古诗文本。
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三、教学过程
导入(10分钟)
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发幼儿对《舟过安仁》的好奇和兴趣。
学习古诗(30分钟)
逐句解读《舟过安仁》古诗的意义和表达技巧。
引导幼儿跟读古诗,感受其中的韵律和美感。
诗意欣赏和表达(40分钟)
再次朗读《舟过安仁》古诗。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幼儿绘画或写作,表达对古诗中的意境的理解。
创作和表演(40分钟)
鼓励幼儿根据古诗的意境和表达,创作自己的诗句或故事。
分组让幼儿一起编排表演,将自己的创作呈现出来。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总结和评价(10分钟)
总结学习的内容和体验,让幼儿回顾所学的古诗和创作,并进行评价和反思。
四、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欣赏和创作诗歌,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或参加校内外的文艺演出,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五年级舟过安仁教案
五年级舟过安仁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篙”“棹”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遮”等 5 个生字,理解“安仁”“篙”“棹”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舟过安仁》。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4、感受小童的聪明伶俐和天真可爱,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
(2)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2、教学难点感受小童的聪明伶俐和天真可爱,体会诗人杨万里诗中蕴含的童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不少古诗了,谁能来给大家背一首?(学生背诵)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首古诗,它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
(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分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音和节奏。
4、全班齐读。
(三)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篙”“棹”“遮”等,指名学生认读。
2、结合注释和图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四)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
2、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3、指名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
(五)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两个小孩坐在一艘小船上,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却撑开了一把伞。
)2、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可能会说:是为了遮雨、遮阳、挡风等。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小孩的聪明和童趣。
)3、诗人看到这一幕,会有怎样的心情?(诗人会感到惊喜、赞赏、喜爱等。
)(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价。
3、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七)背诵古诗1、学生尝试背诵。
2、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3、全班齐背。
《舟过安仁》语文教案
《舟过安仁》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理解诗歌的字词含义,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舟过安仁》。
(2)理解诗歌的字词含义和主题思想。
(3)掌握诗歌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意境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杨万里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学生对诗歌的认知,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气。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诗歌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的字词含义、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5. 应用拓展:(1)学生进行诗歌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
(2)学生朗读、背诵诗歌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1)学生诗歌翻译练习的准确性。
(2)学生创作诗歌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3. 综合评价:(1)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和欣赏能力。
(2)学生在课堂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舟过安仁》原文及注释。
2. 课件:诗歌的图片、作者简介、写作手法等。
3. 网络资源:关于杨万里的相关资料、古典诗歌鉴赏方法等。
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内容1.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舟过安仁》的诗意和文学价值。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牧童》《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牧童》《舟过安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牧童》《舟过安仁》两篇诗歌,理解诗歌中的寓意和情感,能正确理解关键词汇并进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诗歌朗读、诗歌鉴赏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真挚情感和美好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牧童》《舟过安仁》两篇诗歌的朗读和理解,关键词汇的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鉴赏,引导学生领会诗歌中的情感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教师可通过播放与自然风景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欣赏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 学习《牧童》(1)朗读诗歌《牧童》,鼓励学生模仿老师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讲解诗歌中的难点词汇,如“牧童”,“平原”,“载歌载舞”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分组学生朗读诗歌,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谈论诗歌中的情感和寓意,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情感体验。
3. 学习《舟过安仁》(1)朗读诗歌《舟过安仁》,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宁静和美好。
(2)分组学生自主朗读,并进行诗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总结提升让学生就两篇诗歌的内容和意义展开讨论,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师进行课程总结,激励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诗歌朗读的准确度、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词汇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诗歌朗诵比赛,拓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需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问题,并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诗歌欣赏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掌握诗词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其含义和作用,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4.能够运用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创作一幅描绘自然过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了解诗词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诗词接龙”游戏。我先背诵一首与安仁镇相关的古诗词,然后邀请学生接着背诵,通过这种方式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舟过安仁》。
3.邀请一位擅长古筝的音乐老师,在课堂上演奏古筝曲。让学生在优雅的古风氛围中,更好地融入到诗词的学习中。
(二)讲授新知
1.我逐句解读《舟过安仁》,引导学生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在解读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中的场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1.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我给出一些讨论话题,如:“诗中的安仁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为何对百姓的生活感到同情?”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引导他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分享。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例如:“诗中的安仁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为何对百姓的生活感到同情?”“你觉得这首诗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等问题。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13篇)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13篇)《舟过安仁》篇1【教学内容】《舟过安仁》描写了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有趣的一幕:诗人闲来一瞥,被“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 的情景所吸引,为什么?因为他们虽无忧无虑的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也收了起来,船桨也停在那儿,这不是很奇怪吗?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作者疑窦顿解,恍然大悟后,不禁为小童子的聪明,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啧啧称赞,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全诗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生动描写了儿童的稚气行为。
既展现了两个小渔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又使得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从中也流露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间心灵对话的过程,古诗教学也是如此。
要结合古诗凝练含蓄、意在言外、言约而旨丰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古诗的方法,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改变古诗逐诗逐词逐句的教学方法。
注重诗中句与句间的整合,同体诗与诗内涵的延伸拓展。
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尝试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深入感悟,在感悟的过程中领略古诗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对这首诗歌的教学,我觉得:①首先要注意对诗歌整体意思的把握;②要指导学生在一次次“创境想象”、“涵咏诵读”中,进入诗境,感受诗歌中的“儿童”形象——孩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感悟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品味童年生活的情趣;③最后通过“品味精妙诗句”、“整合品读”其他优秀的描写童真童趣的诗歌,加深对诗歌的喜欢,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舟过安仁优质课教案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4篇)
舟过安仁优质课教案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敬业的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4篇】,仅供借鉴。
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
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较准,较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
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人教版语文《舟过安仁》教案
教案设计:《舟过安仁》课程名称:语文·《舟过安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古诗《舟过安仁》,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及基本含义。
o通过学习,理解诗歌描绘的渔童嬉戏场景,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与创作意图。
2.过程与方法:o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绘画等多种方式,深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与童趣。
o培养学生分析诗歌内容、提炼主旨及通过细节理解诗人情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古代儿童生活的兴趣与好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o引导学生认识到快乐与创造力源自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描绘的渔童嬉戏场景,体会诗歌的童趣与意境。
•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理解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深入解读诗歌中的细节描写,理解其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
•引导学生将诗歌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含古代渔船、水乡风光图片、古诗配乐)•古诗朗读音频•小组讨论问题卡片•绘画材料(纸、笔、彩色铅笔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古代水乡风光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宁静、美丽的渔村景象。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你们见过古代的渔船吗?想象一下,古代的孩子们在渔船上会做些什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揭示课题:教师介绍古诗《舟过安仁》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诗歌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感知内容(约10分钟)1.自由朗读: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诗歌大意。
2.生字词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卡片,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强调易错字的读音和字形。
3.整体感知:提问学生:“诗歌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了解诗歌描绘的渔童嬉戏场景。
三、精读古诗,深入探究(约20分钟)1.分段朗读与分析:o将古诗分为几个部分,请学生分段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舟过安仁》这首字词古典诗。
(2)了解诗词的韵律结构和修辞手法。
(3)学习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其审美能力。
(2)学会欣赏并理解古代文化,培养尊重传统文化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舟过安仁》的意义和情感。
(2)理解和运用诗的韵律结构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1)理解并创造诗中的意象和比喻。
(2)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理解古诗中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通过图片展示舟过安仁的风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思考。
(2)先导读几首古诗,让学生了解古诗的特点。
2.学习课文(1)教师先读一遍诗,学生跟读,帮助学生熟悉诗的整体感觉。
(2)教师解读课文,讲解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3)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学习模仿古诗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
(4)学生分组讨论,挖掘诗的意象和比喻,提取和总结修辞手法。
3.情感体验与创作(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受和理解。
(2)学生以《舟过安仁》为题,运用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进行创作,可以是续写、改写或抒发自己的情感。
(3)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展示各自的创作成果。
四、教学评价与总结1.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朗读表现,创作的独特性。
(2)作业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理解古诗和创作。
2.教学总结(1)巩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激发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拓展延伸1.学习其他类似的古诗,进行比较和分析。
2.学生可以用现代的表达方式演绎《舟过安仁》,写成散文、小说或歌曲等形式。
3.班级可以组织读诗比赛或创作比赛,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古诗学习与创作。
小学语文舟过安仁教案
小学语文舟过安仁教案【篇一:舟过安仁教学设计】《舟过安仁》教学设计(新授课)09021235罗芳芳教材分析:《舟过安仁》是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
《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
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生的。
所以,教学中我利用他们的阅读期待,调动起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七言律诗积累,知道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和基本方法。
学生对于小组活动的展示充满兴趣。
在这首诗的学习之前,已经学过一首关于童趣的《牧童》,对于这种浅白易懂,充满情趣的诗歌兴趣浓厚。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小童的形象;3、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当时的画面。
教学难点:感受小童的形象,体会诗人对小童的喜爱与赞赏。
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及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想象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童趣:师: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
身处于童年的你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一只蝴蝶,一个玩具……虽然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是却包含着我们的快乐。
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没有发生有趣的事呢?生:有!师:谁来说说看?生:我平常捉蜻蜓、逮蚂蚱,哪怕捉不到,摔个狗啃泥也是快乐的!师:蜻蜓是可能没捉到,可是快乐却已经装在我们心里了!生:我与小伙伴们一起放风筝,很开心。
师:在美丽的春色里去放风筝,放飞的岂止是风筝!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师:是啊,我们的童年时光就像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能读出其中的无限乐趣。
今天,咱们就一起用心地读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吧!师: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舟过安仁)师:仔细观察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生:读了诗题,我知道诗人乘舟路过安仁县。
《舟过安仁》教案
《舟过安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2)体会诗人对安仁地区的情感寄托。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作者表达技巧的把握。
(3)诗歌主题的深入探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诗歌内容,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安仁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背景。
(2)简介诗人杨万里及其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学生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和句式。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解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4. 互动讨论(1)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互动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3篇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课文插图,结合相关资料、工具书,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3、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感受小童天真活泼的形象,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将古诗改写成一篇小故事。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教学难点:品读诗句,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背诵有关童年生活的古诗句2、课件(3个)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童趣1、众所周知,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古诗是其中尤为耀眼的一朵奇葩。
我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中也一定积累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我来说上句,同学们来说下句。
师:草长莺飞二月天,生: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儿童散学归来早,生:忙趁东风放纸鸢生:歌声振林樾。
师:意欲捕鸣蝉,生:忽然闭口立。
师:草铺横野六七里,生:笛弄晚风三四声。
师:归来饱饭黄昏后,生: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同学们对得真不错!吟诵了这些诗句,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生:……师:这些诗都是写什么的?生:儿童、童年、童趣……师:是啊!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多彩多姿的,童年是一首歌,童年是一幅画,童年总是让人流连和称颂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用心地品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童趣”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23页。
2、板书课题:舟过安仁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生:……师:解题(强调“过”的意思,过:经过,划过。
)二、初读课文感知童趣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2、注意2个生字篙(gāo)棹(zhào)的读音。
3、棹的写法:不要把右边的“卓”写成了“桌”。
4、指名读这首诗。
5、出示课件:配乐读。
6、齐读全诗。
《舟过安仁》教学教案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 理解《舟过安仁》的诗意,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读、互读、引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舟过安仁》。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2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1.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诗歌全文打印,每人一份。
3.2 课前准备1. 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诗歌背景。
2. 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意。
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生僻字词的含义。
4.3 课堂讲解1. 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解释诗歌中的难点。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4.4 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课文,巩固记忆。
2. 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4.5 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疑问。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作业内容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5.2 作业要求1. 字体工整,卷面整洁。
2. 按时完成,杜绝抄袭。
5.3 作业反馈1.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给予评价。
2.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1. 检验学生对《舟过安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舟过安仁》教案
《舟过安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通过诗句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歌,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
2. 诗歌的意境分析。
3. 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难点:1. 诗句中隐含的情感意境。
2.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杨万里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对“舟过安仁”这个场景有什么联想?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人物形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句中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2)讲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
(2)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杨万里的《舟过安仁》,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我们理解了诗歌的内容,体会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学习古典诗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舟过安仁》。
2. 写一篇关于《舟过安仁》的赏析文章。
3. 选择一首杨万里的其他诗作,进行自主学习与解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描述出诗中的景象。
3.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4. 学生能够欣赏古典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案教学目标:
1.认识“篙”“棹”,会写“遮”
2.有感情的朗读。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品悟诗的意境,练习将是改变成一个小故事。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
.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品悟诗的意境,练习将是改变成一个小故事。
2.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引童趣:1、游戏“对诗”,激童趣:众所周知中国乃诗的国度,今天我们就一起先来玩个“看图猜诗”游戏吧!看到这幅画,你想到那些诗句呢?
吟诵这些诗句时,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2、是啊,我们的童年时光也正像这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能读出其中的无限乐趣。
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吧!齐读课题
3、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课题:舟过安仁)描绘的可能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的所见。
二、初读,感童
趣:(一)初读感知,读准读通古诗: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指名读字正腔圆,读得很准确,尤其这几个字读得特别准.篙棹.教大家读一读.
3、
认清了生字,我们再来读课文就会更流利了。
齐读
4、
同学们如果带上节奏读,就会读出诗的韵味谁来试一试5、
223是古诗通常用的节奏,节奏也可以根据个人诵读感受发生一些变化(示范)谁来试试
6、我们还可以创编出一些朗读方式,读出古诗的趣味(重叠读)
(二)结合注解、插图理解诗意:1、师:一遍遍地读,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意思吗?默读课文,结合注释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一句一句说意思。
3、增加难度,篙、棹是什么意思?怪生?张伞?使风?
我读懂了整首诗的意思:水面上,有两个小孩子驶着很小的渔船,不一会儿,他们俩把撑船用的竹竿和划船的桨都收了起来。
天上没有下雨,但是,他们还张着伞,原来是用
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三、品读,享童趣:
、同学们有人说古诗就是一幅画,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小小的镜头,像无声电影,如果把镜头放大,让画面有声有色,让人物动起来,这幅画就丰富了。
再读第一句。
一边读一边想,你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
小生读,慢一点。
这是一叶怎样的小船,两小童什么样貌,他们想了什么,又说了什么于是收稿停招坐船中。
你现在就是编剧,这个故事怎么演绎你们自己安排。
写到纸上。
2、交流
师:看,波光粼粼的小河中,一叶小舟轻轻驶来。
诗人正坐在船中享受着春天的美景杨柳依依;潋滟水光,闲暇之余,不经一瞥,顿而哑然失笑。
()学生叙说“想象的画面”:你笔下这是两个什么样的孩童?(用一个词形容,写在黑板上)
看,清澈见底的的小河中,一叶小舟轻轻驶来。
诗人正坐在船中手捻胡须,仰天凝视,看两岸桃花朵朵,芳草萋萋,闲暇之余,一叶小船闯入视线
()学生叙说“想象的画面”:你笔下这是两个什么样的孩童?(用一个词形容,写在黑板上)
总结:两小儿是的的的,就让我们读出他们的
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3、让我们将目光再次投向安仁的小河吧!收起桨儿,放下篙,撑开小伞坐船中,碧波之上,孩童的举动既吸引了你,也吸引了我,更吸引作者杨万里。
读:“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
4、当杨万里恍然大悟原来两小童是想用伞当帆一样,利用风让船前进,他会是什么表情?心里会整么想。
此刻你就是杨万里读出内心的惊叹,
此刻你就是杨万里读出内心的喜悦
此刻你就是杨万里读出内心的激动。
眼前的一幕令诗人难以忘怀,于是欣然写下了这一幕。
伴音乐读。
四、比较读,悟童趣。
诗不仅是一幅画,蕴含这一份情。
出示: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
他和陆游、范成大三人是互相佩服的朋友。
杨万里擅长七言绝句,不论农家生活,还是自然景物,在他笔下都显得新鲜活泼,趣味横生。
一起读《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你们发现这两首诗都写得是什么?是啊,热爱写景的杨万里路过安仁,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可他不写碧草含露,杨柳依依,不写水光潋滟,碧波万顷,眼里为什么只有这两小童?
就是因为孩子童真童趣。
在童心面前,最美的风景也会失去颜色,孩子就是这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
拓展,延童趣
师:童年,是一个个美妙的梦;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曲;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
一童子把夜间冻结在盘里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上当做乐器敲打,忽然冰块落地,如玻璃破碎,一场游戏就这样结束了。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师:风和日丽,草满大地,牧童不放牛竟自睡去,牛儿则一路吃到柳阴西边去了。
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