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严复的用心良苦_500字

合集下载

赞扬福建名人的作文

赞扬福建名人的作文

赞扬福建名人的作文篇一律按照这个风格写,那真的太无聊了,咱得写得有点特色,所以今儿就来说说福建的严复。

《严复:福建的智慧之星》严复啊,那可是福建的大名人。

咱先说他那外表,就是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当然啦,人不可貌相,但严复是真有才华,从他的那张脸上好像就能看到智慧在闪闪发光呢。

有一次我去严复纪念馆,那里面展示了好多严复的东西。

我就看到他那些翻译的著作,密密麻麻的字,当时我就想,这家伙是咋把那些洋文翻译成这么通顺而且有深度的中文呢?我在那儿看了好久,就觉得严复肯定是个超级有耐心的人。

就好比我自己,让我翻译一小段话都费劲,不是这个词不会就是那个语法搞不懂,严复倒好,整本书都翻译得那么好。

像他翻译的《天演论》,里面那些个词藻,什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些话都太经典了。

就想象严复坐在桌前,点着那小油灯,一字一句地琢磨,把那些西方的思想文化翻译成咱们能看懂的中国话,感觉他就是一个文化的桥梁建筑师。

而且他不仅仅只是翻译,还把西方好多先进的理念给带到中国来了,这在以前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他就像是黑暗里的一盏灯,一下子把很多新思想照亮在中国大地上。

他是福建的骄傲,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回过头去看,仍然值得敬仰的先辈。

他的智慧就像一颗星星,在福建的历史天空上闪耀,而且这光芒啊,还一直照着我们如今的路呢。

篇二《冰心:福建的文学精灵》冰心奶奶那可是名气响当当的。

她就像从福建的某个充满诗意的角落蹦出来的精灵一样。

我记得我第一次读冰心爱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时候。

那是一本有点旧的书,书页都有点发黄了。

我坐在老家院子里的大树下读,周围还有老母鸡咯咯咯地叫呢。

一打开书就被那温柔的文字吸进去了。

冰心奶奶写那些个小故事啊,就像是在给小孩子讲床边故事一样。

她描述孩子的童真,描写大自然的美,哎哟,那个细腻啊。

就好比她写一朵小花,她会仔细写到小花的颜色,是那种淡淡的粉,就像小姑娘害羞的脸蛋。

花瓣上还有细细的露珠,像小珍珠在上面滚。

而且也会写到小花的姿态,迎着风轻轻地摇,就像在跳舞。

严复的生平事迹

严复的生平事迹

严复的生平事迹严复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国家将他称为“放眼看世界”的开拓者。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严复的生平事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严复的生平事迹严复,出生在一八五四年的福建侯官县的一个中药世家的家庭中。

在严复十二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病逝。

当时正在学馆上学的严复中途辍学,放弃了旧时代的科举之路。

后来他进入到福建船政学堂进行驾驶学习,在一八七一年顺利毕业,是福建船政学堂的第一批学员。

在光绪三年二月,严复只身前往英国学习海军,期间结识中国派往英国的大臣郭嵩焘。

两年后学成回国,任职福建船政学堂的教习。

而后严复在光绪十六年获得候选道的官衔。

在甲午战争后,严复深深感受到国家陷入沉陷,留学过的他看过资本社会西方国家的好。

于是开始在报上发表一系列唤醒国家改革的文章,如《救亡决论》、《论世变之亟》等文章。

在一八九五年到一八九八年对赫胥写的《天演论》进行了翻译,更向国人喊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为激起消沉的世人。

而后严复又翻译了《原富》、《群己权界论》、《名学浅说》等文章,是中国史上第一个将西方文化引入中国的思想家和翻译家。

严复信达雅的故事严复最著名的思想主张是摘自他本人翻译的赫胥《天演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社会准则。

严复还是一个有名的翻译家,严复信达雅便是他的翻译之道。

严复信达雅也是他从《天演论》中摘出的。

《天演论》这本译作,不仅阐述了严复的思想主张,也提到了严复翻译时的翻译准则。

“信、达、雅”是严复在翻译生涯中总结出的金玉良言。

信字指的是相信原来的,不和本身的意思相违背,不过度夹杂译者个人的主观意识。

达字则是不过度依赖以及拘泥于本来文章的表达形式,只要达到文章意思通顺,有逻辑即可。

后人对雅字的解释有很多种看法,从字面上来说雅指的是译文时要选择词语较为得体的。

严复信达雅被后人成为是翻译界的三难说,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但是总结了翻译的必要准则,让翻译这件事情也有一句可循。

在最大限度上还原原来作者的思想,不让译者过多的带入自己的思想观点影响读者对原著的判断。

晚清名人与鸦片的故事:严复的痛悔

晚清名人与鸦片的故事:严复的痛悔

晚清名人与鸦片的故事:严复的痛悔晚清名人与鸦片的故事:严复的痛悔严复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与翻译家。

他早年学习海军,留学英伦,学贯中西。

在1894年甲午战争以后,他翻译出版了《天演论》《原富》等一系列著作,将西方的“进化论”与进步的社会科学说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是,这位大思想家、大翻译家在青年时代染上吸食鸦片的恶习,而且久食成瘾,难以戒除。

直到病逝前夕,他才悔恨交加,但为时已晚。

从现有史料分析,严复在19世纪80年代即已染上鸦片烟毒。

1879年,从英国留学归国。

不久,他就被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调到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先任总教习,后任会办、总办。

正是在这一时期,严复染上鸦片烟毒。

当时外界传说,严复寓所卧榻的后面有地铺,他常常卧在上面吸鸦片,以榻帐为烟幕。

后来此事传到了严复的顶头上司李鸿章耳里。

李鸿章也感到严复这样的人才染上烟瘾太可惜,就规劝他:“汝如此人才、吃烟岂不可惜此后当仰体吾意,想出法子革去。

”严复听了很感动,在写给堂弟观澜的信中特地谈及此事,说:“兄吃烟事,中堂亦知之。

”但是,由于严复的鸦片烟瘾很深,特别是由于清末官场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严复已无法戒掉毒瘾。

在以后的日记、书信中,常有继续吸食鸦片的记载。

如1916年1月9日,在日记中用英文记着:“Twopipes in the afternoon.”意即“午后吸烟两筒”。

严复因长期吸食鸦片而染上重病。

1920年初,因吸食鸦片引起的哮喘病与肺心病使他痛苦不堪,不得不住进北京协和医院,并遵医嘱暂停吸食鸦片。

为此,他感到浑身筋肉酸楚,晚间吃安眠药也不能入睡。

到这时,他才痛恨鸦片的毒害,悔恨自己早年误入歧途,贻害一生。

严复终于带着无穷的痛苦与深深的悔恨于1921年10月27日病故。

但严复以自己的痛苦经历,向广大男女青壮年提出了恳切的忠告:鸦片是魔鬼,切不可近。

严复的故事

严复的故事

严复的故事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着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

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

下面是有关他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1874年,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奏报朝廷,请求建设3支近代海军部队。

朝廷批准了李鸿章的建议,并命令由李鸿章创建北洋水师,由沈葆桢创建南洋水师。

建设近代海军部队谈何容易?坚船利炮,还可以耗费巨资从国外购买;操纵舰船的海军人才,又从哪里来呢?因此,在李鸿章等人的建议下,清朝政府派遣了一批从福建船政学堂毕业的年轻学子,到欧美学习军事。

其中,有6个人到英国学习海军。

这6个人里面,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人,叫严复。

你没听错,他就是后来的着名翻译家严复。

严复是福建侯官人,晚清名臣林则徐也是从福建侯官走出来。

严复,字又陵,生于1854年。

严复祖父辈都是从事中医,他父亲病逝后,家道中落,便不得不结束了走科举正途的计划。

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建了福州船政学堂。

这是中国第一家采用西方教学制度和方法的新式学校。

学校创建的第二年,13岁的严复就进入读书,学习舰船驾驶技术。

从这一刻开始,严复就与海军结下了不解之缘。

严复在福州船政学堂学了4年,于1871年毕业,成为这所学校第一批毕业生。

随后,严复先后在由福州船政局制作的“建威号”驱逐舰和“扬武号”巡洋舰上实习。

由于严复表现非常优秀,不但取得了选用道员的资格,还被朝廷第一批选派到英国留学,向拥有世界上最强大海军的英国学习海军技术。

这一年,是1877年;这一年,严复23岁。

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到英国后,严复进入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

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创建于1863年,是英国培养海军初级军官的主要院校,被誉为英国海军军官的“摇篮”。

严复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的学习时间只有短短1年时间,但他与同学们“深知自强之计,舍此无可他求,各怀奋发努力,期于穷求洋人奥秘,冀备国家将来驱策,虽七万里长途,均皆踊跃就道”,勤奋学习各种海军知识。

名人故事:严复的用心良苦_作文素材

名人故事:严复的用心良苦_作文素材

名人故事:严复的用心良苦
本文是关于作文素材的名人故事:严复的用心良苦,感谢您的阅读!
话题:“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与形式”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

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

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
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严复保护中国
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在当时能有几人明晓?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一种角度、用一种眼光来看问题!。

介绍严复的故事

介绍严复的故事

介绍严复的故事: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男,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

1877年3月(光绪三年二月),赴英国学习海军,与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结为忘年交。

1879年6月(光绪五年五月)毕业于伦敦格林威治的皇家海军学院(Royal Naval College)。

毕业后放弃了当将军的梦想,主张教育救国,试图从法律、政教、意识形态等方面激发学生的斗志。

严复任总办的北洋水师学堂曾被时人推崇为“实开北方风气之先,立中国兵舰之本”。

作为一所新式海军学校,该校20年间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人才,如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以及北洋大学教务提调王劭廉(同时兼任直隶学务公所议长、直隶咨议局议长)、著名翻译家伍光建等。

倒是严复自己,对弟子们的评价可以说有些苛刻:“复管理十余年北洋学堂,质实言之,其中弟子无得意者。

伍昭扆(光建)有学识,而性情乖张;王少泉(劭廉)笃实,而过于拘谨。

二者之外,余虽名位煊赫,皆庸才也。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严复倾注了20年心血的北洋水师学堂毁于炮火之中。

这给了严复以极大的思想打击,他被迫离开天津迁居上海。

严复的贡献_严复的教育贡献

严复的贡献_严复的教育贡献

严复的贡献_严复的教育贡献严复是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严复之所以这么有名,无非就是因为他的贡献。

要说起严复的贡献,也不过是包括两点,一个是翻译方面的,一个是教育方面的。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严复的贡献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严复的贡献严复的贡献在翻译方面是很有成就的,学生们都知道一本很有名的书本叫做天演论。

那个时候的中国正值多灾之秋,像严复这样的学者是很不想看到这个局面的。

所以严复就翻译了一本书,把书的名字翻译成了天演论。

所谓物竞天择,只有适合环境变化的人才能生存下来。

这样的思想在当时的环境下面也是很有用的,很多人借助严复翻译的这本书当作依据,呼唤人们振作起来,发奋图强。

严复的外语是很厉害的,在严复的时代,人们对外语不是很喜欢,也觉得深奥,学习的人并没有现在的那么多。

但是严复就是少数熟悉外语的学者,还积极的翻译外国的书籍,这一点很了不起。

严复的贡献在教育方面也是可圈可点的。

作为一个民国时期的知名学者,他积极的筹办中国的近代教育。

他创办过学校,也当过讲师,当过校长。

当时的中国是需要新思想的,严复解放了很多的学生,这一代学生们有的引导了新文化。

这样说来,严复是引导中国思想解放的第一代人。

严复和康梁他们也是差不多时期的人,严复的一些做法,对康梁的活动很有帮助。

严复的评价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注定会被后人评价。

我们就看一下对严复的评价如何。

综合分析与其相关的影视作品、传记文学、甚至是学术文章,都各自阐述了自己心目的中的严复。

首先,严复早年曾经被委派到英国留学,在此期间,他先后进入不同类型大学就读。

这种丰富的求学经历对他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此期间,他不但亲身体验了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有机会接触到包括进化论在内的各种学说。

因此他逐渐对这些全新的理论产生兴趣,继而阅读了大量有关于此的书籍。

这直接导致了他日后大量翻译西方相关著作响,将此类思想第一次系统的引入国内,让国人为之耳目一新。

因此严复被评价为杰出的翻译家。

严复观后感400字

严复观后感400字

严复观后感400字摘要:一、引言二、严复观后感的主题与核心观点三、严复的生平及其贡献四、严复观后感的现实意义五、结论正文:作为一名热衷于思考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人物,我最近观看了一部关于严复的纪录片。

严复,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在民族觉醒、倡导改革、传播先进思想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对严复的生平深入了解,我对他的观后感油然而生。

严复观后感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传承与创新”。

严复生活在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不仅关注国家命运,还积极寻求救国之路。

严复认为,要振兴民族,首先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他致力于弘扬儒家文化,提倡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

同时,他还强调与时俱进,创新文化,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严复的生平充分体现了他观后感的核心观点。

他翻译了大量西方名著,将先进的思想引入中国,激发民众觉醒。

他还大力推广科学技术和教育,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不懈努力。

严复本人在学术领域不断求新求变,力求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他的贡献和精神风貌,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

严复观后感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然与严复时代有很大差别,但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面对国家发展的新征程,我们应当学习严复的精神品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之,严复观后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拼搏与奉献。

严复的一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要时刻保持创新意识,弘扬传统文化,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严复的主要事迹范文

严复的主要事迹范文

严复的主要事迹范文
严复曾赴英国学习海军,并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原富》等著作。

他对赋税的职能、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认为纳税是公民的义务,而政府征税后要用之于民。

他说“赋税贡助者,国民之公职也”:“取之于民者,还为其民”。

在向谁征税的问题上,严复提出了“赋在有余”的原则。

指出“国家责赋在民,必有道矣。

国中富民少而食力者多,必其一岁之入,有以资口体、供事畜而有余,而后有以应国课。

”他提出不能以“养民之财”、“教民之财”和“赡疾病待赢老之资”作为征税对象。

这一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严复主张赋税轻重要适度,“赋无厚薄惟其宜”,认为 ___的责任在于“为其民开利源,而使之胜重赋”,即鼓励人民发展以提高负税能力。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名人故事!初中绝好写作素材!!

名人故事!初中绝好写作素材!!

名人故事!初中绝好写作素材!!01严复的担忧1912 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

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

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严复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在当时能有几人明晓?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一种角度、用一种眼光来看问题!话题:“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与形式”02贫穷造就了作家年轻时的左拉很穷。

为了抵挡饥饿,他拿捕雀器在屋顶上捉麻雀,用挂窗帘的铁丝将麻雀串起来在火上烤着吃;为了坚持写作,他把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来御寒。

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竟会如过节似的高兴,因为今夜可以读书写作了。

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加尔家族》。

分析:有人面对贫穷时会一蹶不振,有人却能以贫穷为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左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话题:“贫穷是一笔财富”“坚持不懈”“苦难出人才”03磨难是财富困难、挫折对有志者来说是一笔财富。

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学校。

但他靠图书馆自学,显示了惊人的数学才能。

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分析:也许没有声音的世界更能静心思考,但“被褥的坟墓”绝难予人灵感,一颗坚强的心才是根本!话题:“磨难是财富”“生命的力量”04身陷囹圄志不移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

3课本75页第四题事迹介绍+个人评价、感受,600字以上

3课本75页第四题事迹介绍+个人评价、感受,600字以上

3课本75页第四题事迹介绍+个人评价、感受,600字以上
第四题所涉及的事迹是严复在南昌起义时参与反清复明斗争。

严复在南昌起义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活跃在抗清斗争的前线,力鼓抗清思想,应召共同组成援助起义的军队,勇敢奋战,带领军队抗击敌军。

尽管最终这次起义失败了,但严复仍然不改信念,坚持继续抗争。

个人对严复在南昌起义中表现的评价是,他在南昌起义中表现出了很大的勇气和胆识,无私奉献、发扬民族英雄精神,并且最终不改信念,为后代的斗争继续奋斗留下了榜样。

他的这种精神和行为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的启示,让我们意识到要在斗争中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感受上,严复如此勇敢的行为,使得我们对追求自由和民主的理想固守越加坚定,我们应该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

严桥历史名人故事

严桥历史名人故事

严桥历史名人故事
严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这里曾经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的故事和成就构成了严桥独特的历史文化。

在严桥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名叫严复的学者,他是清朝末年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

严复早年留学海外,精通多国语言,对西方文化和科学有着深入的研究。

回到祖国后,他致力于推广现代教育,提倡科学精神,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严复的故事在严桥家喻户晓。

据说他小时候就非常聪明好学,喜欢阅读各种书籍。

有一次,他在书店里看到一本关于西方科学的书,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

但是由于家境贫寒,他无法购买这本书。

于是,他每天放学后都来到书店,站在书架前仔细阅读,直到把整本书背下来。

严复的勤奋和毅力最终让他成为了一代宗师。

他翻译了许多西方学术著作,将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思想引入中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故事激励着严桥的孩子们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如今,严桥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

这里的人们传承着严复的精神,重视教育,崇尚科学。

在严桥的大街小巷,你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它们见证了严桥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严复的简介和事迹

严复的简介和事迹

严复的简介和事迹严复的简介和事迹摘要:严复(1620-1705),字复益,别号陶潜,江苏宜兴人,祖籍山东莱州,清代文学家、书法家、词人、音韵学家。

严复自幼聪敏好学,精通经史、文言诗词和白话文。

他曾经主编过《增修三纪》,并写出了《古今音韵图考》,被誉为中国古代音韵学之父。

在文学方面,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二十四诗品》和《古文观止》。

严复的散文写实刻画,为后世文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严复;音韵学;文学家;书法家;《二十四诗品》;《古文观止》一、个人简介严复是中国清代的一位文学家、书法家、音韵学家和词人。

他于1620年出生在江苏宜兴,家族祖籍为山东莱州。

严复一生经历了明朝末年的战乱和清朝的统治时期,他精通经史、文言诗词和白话文,因其多才多艺的才华而备受瞩目。

严复自幼聪敏好学,草书、隶书、篆书都有所涉猎。

他曾在周敦颐的学派下学习,在文学和书法方面的造诣也能够是升华的。

他在30岁以前还对佛学也有所涉猎,不过后来因为西学思潮的影响,他的笔墨便更多地关注了自然、人情和生活。

二、音韵学的贡献严复的《古今音韵图考》被誉为中国古代音韵学之父,这是一本考证古代音韵的书籍。

书中所涉及的范畴包括古今音节,声调、韵母等等,技术难度极高。

这个时代,这样的图书能够说是尤为珍贵和重要的,因为它帮助了很多人更好地了解中国语言的演变和发展。

除此之外,严复还主编过《增修三纪》,他在其中对古籍、经书和历史文献进行了许多注解,书中还包括了很多诗词和散文。

这些作品多是与音韵学有关,并且往往包含着一些对于韵脚字音的调整和解释,成为了音韵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三、文学方面的成就严复在文学上同样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代表作《二十四诗品》和《古文观止》尤为著名。

《二十四诗品》是严复根据公元140多年赵嘏所制定的诗经的韵律体系,并整理一些西汉时期以前的诗歌,撰写了含义较为深刻的诗品注解。

而在《古文观止》中,严复对于中国古代散文做了一定的剖析和总结,包括写作技巧和风格等方面的考究,还有对于中国古代散文的缺陷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国外有远大志向却仕途不顺的人物事例

国外有远大志向却仕途不顺的人物事例

国外有远大志向却仕途不顺的人物事例严复有着强烈的强国理想,李鸿章却不重用,他苦闷地抽起了鸦片曾经留学英国的严复回到国内,是抱着强烈的强国理想的,但是,仕途并不顺利。

因为不是李鸿章的心腹,所以得不到重用,他先是到福州船政学堂教书,后来又调任新设的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一职,1890年,他又被李鸿章任命为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从地位上看,严复屡有升迁。

但实际上,他始终是一个“局外人”,不能参与决策,这不免使他感到灰心意冷。

因此,他虽在该学堂任职长达20年,只不过是徒具虚名,根本没有实权。

诚如陈宝琛后来所言:李鸿章主导的北洋海军“以君总办学堂,不预机要,奉职而已”。

严复对此不免产生苦恼,他在《送陈彤卣归闽》诗中长叹:“四十不官拥臬比,男儿怀抱谁人知?药草聊同伯休卖,款段欲陪少游骑。

君来渤海从去春,黄尘埃壒愁杀人。

……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

问君秋水剪双眸,何独异我稠人稠。

”诗中感慨自己的刻苦努力,所得到的只能是愁绪,似乎一切完全是多余,于仕途无补。

不然,自己为什么会被人视如“髦蛮”,在官场上被人轻视,在现实中屡受挫折呢?!因为不是李鸿章的嫡系,严复和李鸿章之间横下了一道天然鸿沟。

李鸿章作为洋务派官员,他的国家自强理念是有着很强的功利色彩的。

他认为,学习西方的军事、采购军备就可以实现国家的自强。

但严复却不这样认为,严复在英国留学,英国的强盛,使他认为李鸿章的“自强”“求富”的“洋务”观并不能改变国家的命运,他不相信“移花不移木”式的洋务运动可以拯救中国,可以使中国复兴。

事实也的确如此,就李鸿章的军事思想而言,他重视陆军而轻视海军,即便后来他认识到了海防的重要,但他参与创办海军,却只是采用“技艺”之长,建船厂,造军舰,却不对海军的军事管理、用人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结果造成了北洋水师在与列强的实战中一败涂地。

对海军的这种情形,曾经在华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这样说:“海军之于人国,譬犹树之有花,必其根干支条,坚实繁茂,而与风日水土有相得之宜,而后花见焉;由花而实,树之年寿亦以弥长。

严复作文素材

严复作文素材

严复作文素材
《严复那些事儿》
嘿,你们知道严复不?严复啊,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嘞!
我给你们讲一件和严复有关的特别有意思的事哈。

有一次我去图书馆,在一个角落里偶然翻到了一本严复翻译的书,哎呀,那一瞬间,就好像我突然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

我就开始仔细看起来,书里的文字真的好神奇,严复把那些外国的思想和理论,用我们能懂的方式给翻译过来了。

我当时就在想啊,严复这也太牛了吧!他就像一个魔法师一样,把那些遥远的知识都变到了我们面前。

我看着那本书,仿佛能看到严复当年在灯下认真琢磨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样子,他是那么专注,那么严谨。

严复就是这样一个值得我们记住的人呀,他为我们打开了了解世界的窗口,让我们能吸收到更多的智慧和营养。

以后再去到图书馆,看到严复翻译的书,我肯定会想起那次奇妙的体验,想起严复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嘞!
这就是我和严复有关的一点小经历,你看,严复就是这么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呢!。

严复 :一个海军留学生的转型之路

严复 :一个海军留学生的转型之路

严复:一个海军留学生的转型之路年少时期的严复因为家庭的原因,迫于生计,成为福州船政学堂的第一批学员,从此走上了海军之路。

严复凭借优异的表现,在毕业后,他走出国门,成为首批海军留学生,来到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航海技术。

在学习技术的同时,年轻的严复对西方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积极阅读思想名著。

满怀救国之志的严复回到国内,面对甲午海战的溃败,他深感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愤而翻译西方的思想名著,以期通过介绍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启蒙更多的国人。

正是他的努力,为中国近代的思想界打开了新的视野。

福州船政学堂当年的建筑为了生计考入船政学堂1854年1月8日,严复出生在福建侯官(今属福州)的一个医生家庭,如果不是一场变故,他将按照旧时的大部分学子一样,投身于科举之路。

1867年,13岁的严复陷入了困顿之中。

他的父亲在抢救霍乱病人时被传染身亡,全家没有了经济来源。

当时连他父亲的丧事,都是在父亲生前的病人资助下办完的。

对严复来说,这不仅意味着他的科举之路就此结束,他还要养家糊口。

这时,严复看到了当时船政大臣沈葆桢在福州马尾创办船政学堂的招生章程:"凡考取者,饭食及医药费全部由学堂供给;每月给银四两,还有奖学金;五年毕业后可进入水师领工资。

" 四两银子可以确保三口之家衣食无忧,过上温饱生活。

除此之外,学堂每三个月考试一次,成绩优秀的学生"赏洋银十元",连续几次考试都优秀的话,还能"另赏衣料"。

尽管当时的年轻学子们对新式学堂大多不屑一顾。

但为了生计,严复还是报考了船政学堂。

严复以笔试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了,同批录取的还有林泰曾、刘步蟾、方伯谦等人,不久,邓世昌也被招了进来。

进入船政学堂后,因羡慕东汉初年的隐士严光,他取名宗光,字又陵。

在船政学堂的五年时间里,严复系统学习了英文、代数、几何、电磁学、光学、热学、化学、天文学、航海术等几十门课程。

1872年,严复以最优等成绩毕业,随后上舰实习。

严复的主张(范文2篇)

严复的主张(范文2篇)

严复的主张(范文2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严复的主张的资料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严复的主张(一)严复是晚清接受西学教育最早的一批知识分子之一,有丰富的西学知识,对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较深造诣。

他学古通今,学西贯中,成为大学问家。

他报效祖国的不是他所学的轮船驾驶和航海专业技术,而是救国救民的学问。

他留心国情、国事,考察西艺西政,努力探索强国富民之道,积极提出各种见解,在政治、经济、教育、学术等各方面都有深刻独到的思考和主张。

当严复进入船政学堂学习的时候,中国已遭受两次鸦片战争的沉重打击,千古未有之大“变局”引起思想界的大震动,“稍变成法”开始为朝野所接受,传统的“夷夏之防”观念、道德观念、义利观念等开始突破。

在船政学堂学习五年之后,严复作为首批船政公派留学生赴英国留学深造。

当他学成归国步入社会时已是光绪初年。

自强求富的洋务事业的进行和甲申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民族危难都是他步入社会后的亲身经历。

所以,时事、政治引起严复的热切关注,如何 1改革政治、扭转局势是严复首先面对和考虑的重要问题。

本文拟对严复的政治思想中的变法思想、民主思想、自由思想作考察和讨论。

一、变法思想光绪二十年(1894年),爆发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

在中国人心目中不起眼的东瀛小“蛮夷”在战场上连连击溃“天朝上国”的驻防军,使国人大受刺激。

这场抵御侵略的战争是对兴办三十多年的洋务事业的严峻考验。

原以为,对西洋人打不过是因为西洋人船坚炮利,所以赶紧“借法自强”,制造轮船、枪炮,编练了海军,训练了陆军,可是,有了这些却仍败在东洋岛人手下。

于此,国人又一次大受震撼,大受教训,大受催醒。

有识之士认真检讨洋务事业的不足和问题,更多的人开始把目光投向“变道”上,认为仅仅“变器”是不够的,还要赶紧“变法”。

时任天津水师学堂总办的严复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1895年,他在天津《直报》上连续刊发《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原强续篇》、《救亡决论》等文章,极力呼吁变法。

近代名人励志故事两篇

近代名人励志故事两篇

宋庆龄的执著
宋庆龄⾃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致⼒于中国⾰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解放。

在近70年的漫长岁⽉⾥,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1924-1927年)、国共对⽴⼗年(1927-1937年)、抗⽇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的⾰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民站在⼀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民⽣活的美满幸福⽽殚精竭虑,英勇奋⽃,在中国现代历,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的⼥性之⼀。

分析:没有⼀颗热忱的爱国之⼼,宋庆龄能七⼗年如⼀⽇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殚精竭虑吗?
话题:"忠贞""持之以恒"
严复的担忧
1912年严复担任北⼤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化⽐较观⾛向成熟,开始进⼊⾃⾝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化的复归。

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

出于这样⼀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学的⽂科与经学合⼆为⼀,完全⽤来治旧学,"⽤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章于不坠"。

这⼀⾏为在当时称得上⽤⼼良苦。

分析:严复保护中国传统⽂化的良苦⽤⼼在当时能有⼏⼈明晓?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种⾓度、⽤⼀种眼光来看问题!
话题:"看待事物的⾓度""⽬的与形式"。

经典素材∶严复的担忧

经典素材∶严复的担忧

1、经典素材:严复的担忧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

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

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严复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在当时能有几人明晓?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一种角度、用一种眼光来看问题!话题:“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与形式”。

2、经典素材: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

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

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

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

决心下定,就得奋力拼搏。

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失败。

倔强的海明威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写下了一句响当当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分析:是的,人是不能被打败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目标,有信念。

即使过程艰幸,最终也能有所收获。

话题:“成功的曲折”“永不言败”3、经典素材:屈原以死报国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故事:严复的用心良苦_5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
话题:“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与形式”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

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

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
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
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严复保护中国
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在当时能有几人明晓?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一种角度、用一种眼光来看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