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实验指导书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虚拟实验系统)中南大学计算机软件系虚拟实验室2013年12月实验1 1位全加器实验目的⏹掌握全加器的原理及其设计方法。

⏹熟悉组成原理虚拟教学平台的使用。

实验设备与非门(3片)、异或门(2片)、开关若干、指示灯若干实验原理1位二进制加法器单元有三个输入量:两个二进制数Ai,Bi和低位传来的进位信号Ci,两个输出量:本位和输出Si以及向高位的进位输出C(i+1),这种考虑了全部三个输入量的加法单元称为全加器。

来实验要求利用基本门搭建一个全加器,并完成全加器真值表。

实验步骤各门电路芯片引脚显示于组件信息栏。

1. 测从组件信息栏中添加所需组件到实验流程面板中,按照图1.1所示搭建实验。

图1.1 组合逻辑电路实验流程图2. 打开电源开关,按表1设置开关的值,完成表1-1。

表1-1实验2 算术逻辑运算实验实验目的⏹了解运算器的组成结构⏹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掌握简单运算器的组成以及数据传送通路⏹验证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实验设备74LS181(2片),74LS273(2片), 74LS245(2片),开关若干,灯泡若干,单脉冲一片实验原理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图如图2.1所示,实验中的运算器由两片74LS181以并/串形式构成8位字长的ALU。

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两个锁存器(74LS373)锁存,锁存器的输入连至数据总线,数据开关用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A和B),并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显示灯相连,显示结果。

⏹74LS181:完成加法运算⏹74LS273:输入端接数据开关,输出端181。

在收到上升沿的时钟信号前181和其输出数据线之间是隔断的。

在收到上升沿信号后,其将输出端的数据将传到181,同时,作为触发器,其也将输入的数据进行保存。

因此,通过增加该芯片,可以通过顺序输入时钟信号,将不同寄存器中的数据通过同一组输出数据线传输到181芯片的不同引脚之中⏹74LS245:相当于181的输出和数据显示灯泡组件之间的一个开关,在开始实验后将其打开,可以使181的运算结果输出并显示到灯泡上图2.1 运算器通路图实验步骤1. 选择实验设备:根据实验原理图,将所需要的组件从组件列表中拖到实验设计流程栏中。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学生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学生指导书

目录实验一系统认识实验 (2)实验二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9)实验三进位控制实验 (12)实验四移位运算实验 (14)实验五静态随机存储器实验 (16)实验六总线控制器实验19实验七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21)实验一系统认识实验一、实验目的1 .搭建并操作一个最基本的模型计算机。

2 .建立对计算机组成及其原理的基本认识。

二、实验设备1.TDN-CM+或TDN-CM++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2 .PC 微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1.一台简单模型计算机的结构为了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部件是如何相互配合进行工作的,我们将设计一个最基本的模型计算机。

根据前面小节的知识,我们将算术逻辑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内部总线等部件搭接起来构成一个CPU,然后再加上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即构成一台完整的模型计算机。

其逻辑框图见图 1.4-1。

其中ALU 为运算器、DR1、DR2 为工作暂存器、R0 为通用寄存器、AR 为地址寄存器、PC 为程序计数器、IR 为指令寄存器、TIME 为时序发生器、MEM 为程序存储器、INPUT 为输入设备、OUTPUT 为输出设备、MC 为微程序控制器。

2 .模型计算机的程序本系统设计了四条指令,构成了此模型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即:应用该指令系统可以编写一段反映计算机操作的指令序列,它们就构成了所谓的计算机程序,并将其以二进制存放在主存储器的连续的单元中。

计算机通过连续运行该段程序,就可以解决各种复杂的计算或是控制问题。

3 .微程序Microprogram为实现以上计算机程序的操作,控制器对应于每一条机器指令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微操作来完成该机器指令的操作。

一个微操作则对应一条微指令。

如果控制器采用最普遍使用的微程序控制器,则一条机器指令的操作就需要一系列微指令来完成。

它们构成计算机的微程序并且是以二进制数的形式存放在控制存储器的存储单元中。

与以上机器指令对应的微操作内容如表1.4-1 所示。

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实验室及实现

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实验室及实现

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实验室及实现汇报人:2023-12-20•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基础知识•虚拟实验室设计与实现技术目录•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实验设计与实践案例分析01引言目的和背景目的通过虚拟实验室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验和实践能力。

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实验方式往往受到实验设备、场地等限制,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因此,虚拟实验室成为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定义虚拟实验室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实验环境,可以模拟真实的实验设备和实验过程,为学生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实验体验。

2. 灵活性虚拟实验室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实验操作。

特点虚拟实验室具有以下特点3. 安全性虚拟实验室可以避免传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错误,保障学生的安全。

1. 高度仿真虚拟实验室可以模拟真实的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实验体验。

4. 互动性虚拟实验室可以提供多人同时在线的实验环境,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动和协作,提高实验效率。

虚拟实验室概述02计算机组成原理基础知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01020304负责算术和逻辑运算,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负责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各个部件的工作。

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包括内存和外存。

如键盘、鼠标、显示器等,用于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包括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用于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

系统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为用户提供特定的功能和工具。

应用软件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两个方面。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制进行运算和存储,包括二进制数的表示、运算规则等。

计算机工作原理二进制数制冯·诺依曼原理03虚拟实验室设计与实现技术虚拟实验室设计原则与目标以实际计算机组成结构为基础,遵循教学实验需求,确保实验环境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中南大学微机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微机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学生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____指导教师目录第一部分软件实验 (4)DEBUG 的使用 (4)第二部分硬件实验 (8)实验一使用ADC0809的A/D转换实验 (10)实验二使用DAC0832的D/A转换实验(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使用DAC0832的D/A转换实验(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部分实验总结. (13)第一部分软件实验DEBUG 的命令及其操作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debug的常用命令,学会用debug来调试程序。

2.深入了解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取方法及堆栈中数据的压入与弹出。

3.掌握各种寻址方法以及简单指令的执行过程。

二、实验内容1.进入和退出DEBUG程序2.本实验只要求在DEBUG调试状态下进行,包括汇编程序,调试程序,执行程序3.掌握一些DEBUG的基本操作三、实验环境Windows系统下从进入命令行窗口。

四、实验的基本原理a 汇编d显示内存单元内容e修改单元内存内容g执行命令t单步(或多步)调试n指定文件路径文件名(含扩展名)u反汇编r查看寄存器值及修改l加载程序w写盘命令五、实验步骤1.用DEBUG调试简单程序例1 -A CS:0106MOV AX,1234MOV BX,2345MOV CX,0ADD AX,BXMOV CX,AXINT 20运行程序(注:执行程序时IP应指向要执行的指令,需要修改时-RIP当前值输入需要值该处为0106当然也可以在T或G命令中指出程序起始地址)-R 显示各寄存器当前内容及首条指令-T3 跟踪执行三条赋值传送指令,观察寄存器及标志位变化-T2跟踪执行相加及送和数指令,观察寄存器及标志位变化-G 执行软件中断指令INT 20,机器将显示“程序正常终止”的信息,并显示“-”,表明仍处在DEBUG的调试控制状态下,注意未用T命令,因为我们不想进入到20H中断处理程序中去,P命令也可实现相同操作实验现象记录:观察每条指令执行后各相关寄存器值及标志位状态2.在windows系统下按WIN+R键,在弹出窗口下输入cmd,进入命令行窗口,然后再窗口下输入debug,进入debug程序。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器材。

1. 计算机主机。

2. 显示器。

3. 键盘。

4. 鼠标。

5. 逻辑分析仪。

6. 示波器。

7. 电源。

8. 万用表。

9. 逻辑门集成电路。

10. 接线板。

11. 连接线。

三、实验内容。

1. 计算机硬件基本组成的实验。

通过拆卸计算机主机,了解各个硬件组件的作用和连接方式,包括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电源等。

并通过重新组装,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组成的理解。

2. 逻辑门电路实验。

使用逻辑门集成电路和连接线搭建基本的逻辑门电路,包括与门、或门、非门等,并通过逻辑分析仪观察输入输出的关系,加深对逻辑门原理的理解。

3. 示波器使用实验。

学习示波器的基本使用方法,观察不同信号的波形,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特点,加深对计算机输入输出原理的理解。

4. 电源电压测量实验。

使用万用表测量计算机主板各个电源接口的电压值,了解各个电源接口的作用和电压标准,加深对计算机电源原理的理解。

四、实验步骤。

1. 计算机硬件基本组成的实验步骤。

(1)拆卸计算机主机,观察各个硬件组件的位置和连接方式。

(2)了解各个硬件组件的作用和特点。

(3)重新组装计算机主机,检查各个硬件组件的连接是否正确。

2. 逻辑门电路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指导书搭建与门、或门、非门电路。

(2)使用逻辑分析仪观察输入输出的关系,记录实验数据。

3. 示波器使用实验步骤。

(1)学习示波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使用示波器观察不同信号的波形,记录实验数据。

4. 电源电压测量实验步骤。

(1)使用万用表测量各个电源接口的电压值。

(2)比较测量结果与电压标准的差异,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在拆卸和重新组装计算机主机时,注意防止静电干扰,避免损坏硬件组件。

2. 在搭建逻辑门电路时,注意连接线的接触是否良好,避免信号传输不畅。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目录第一部分EL-JY-II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简介 (1)第二部分使用说明及要求 (5)实验一运算器实验 (12)实验二移位运算实验 (24)实验三存储器实验和数据通路实验 (29)实验四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与实现实验 (36)实验五微程序设计实验 (45)实验六、简单实验计算机组成与程序运行实验 (53)实验七、带移位运算实验计算机组成与程序运行实验 (65)实验八、复杂实验计算机组成与程序运行实验 (77)实验九、实验计算机的I/O实验 (93)实验十、总线控制实验(选做) (103)实验十一、可重构原理计算机组成实验(选做) (105)实验十二、简单中断处理实验(选做) (110)实验十三、基于重叠和流水线技术的CPU结构实验(选做) (116)实验十四、RISC模型机实验(选做) (122)第一部分EL-JY-Ⅱ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简介EL-JY-Ⅱ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是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的教学实验而研制的,涵盖了目前流行教材的主要内容,能完成主要的基本部件实验和整机实验,可供大学本科、专科、成人高校以及各类中等专业学校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和《计算机组成和结构》等课程提供基本的实验条件,同时也可供计算机其它课程的教学和培训使用。

一、基本特点:1、本系统采用了新颖开放的电路结构:(1)、在系统的总体构造形式上,采用“基板+ CPU板”的形式,将系统的公共部分,如数据的输入、输出、显示单片机控制及与PC机通讯等电路放置在基板上,它兼容8位机和16位机,将微程序控制器、运算器、各种寄存器、译码器等电路放在CPU板上,而CPU板分为两种:8位和16位,它们都与基板兼容,同一套系统通过更换不同的CPU板即可完成8位机或16位机的实验,用户可根据需要分别选用8位的CPU 板来构成8位计算机实验系统或选用16位的CPU板来构成16位计算机实验系统;也可同时选用8位和16位的CPU板,这样就可用比一套略多的费用而拥有两套计算机实验系统,且使用时仅需更换CPU板,而不需做任何其它的变动或连接,使用十分方便。

中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信息安全1302班指导老师:学号:姓名:目录实验一分槽ALOHA协议仿真实验 (3)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3)二、实验内容与实现原理 (3)三、编程语言和实验环境 (3)四、实验具体设计实现及结果 (4)五、实验总结 (6)实验二Socket通信实验 (7)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7)二、实验内容与实现原理 (7)三、编程语言和实验环境 (8)四、实验具体设计实现及结果 (8)五、实验总结 (15)实验一分槽ALOHA协议仿真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VB、VC++、VS或JAVA等集成开发环境编写仿真程序的方法;2.理解并掌握分槽ALOHA协议原理。

二、实验内容与实现原理1.实验内容:编写仿真程序,对一定网络环境下MAC层的多路访问协议的分槽ALOHA协议进行实现。

通过仿真,学习协议采取的介质访问管理,包括介质分配和冲突解决机制,并对协议的性能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实现原理设置各站点初始产生包的时间点及产生包的时间间隔(均为随机值),得到所有站点成功发送1000个数据包的总时间以及这段时间内所有数据包的个数(包括各站点每次新产生的包以及由于冲突而重发的包),从而计算出每包时内尝试次数及其对应的吞吐量。

针对不同的包产生间隔,得到不同的每包时内尝试次数及其对应的吞吐量,将其画成一条曲线。

三、编程语言和实验环境1.编程语言Matlab2.编程环境Windows(MS Visual系列,VC/VB/;)四、实验具体设计实现及结果(含流程图及关键代码说明)1.实验代码for m=2:1:500 %m表示标签数,m=2,3 (500)n=1000; %aloha算法,m表示m个标签,n表示重发次数A=rand(m,n); %生成一个0-1分布的矩阵,A表示m行n列的矩阵,元素为0-1之间的随机数A1=0.5*A; %生成一个0-0.5分布的矩阵,假设随机退避时间服从0-0.5分布B=cumsum(A1,2); %矩阵B是对A1每列相加得到的,每列的累加和,表示随机发送的时间T=B(1,n); %T为标签均发送时间,即为观察时间,把矩阵B的第一行的最后一个元素赋给TC=1:1:(m*n); %生成一个向量for i=1:m %将矩阵B转化为向量,赋值到向量Cfor j=1:nC(1,(i-1)*n+j)=B(i,j);endendD=sort(C); %将向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用于计算两数据包之间的时间差E=diff(D); %向量的微分,求两数据包之间的时间差,用于判断是否产生碰撞T0=0.001; %每个数据包的宽度N=0; %初始化N(发送成功的数据包)M=0; %初始化M,总共的数据包for i=1:(m*n-1) %此循环用于计算M与Nif D(1,i)<=T %只要小于观察时间T就加1M=M+1;if i==1&E(1,1)>=T0 %对于时间轴上的第1个和第m*n个数据包只需判断一个时间差,其他需要判断两个N=N+1;elseif i==(m*n-1)&E(1,(m*n-1))>=T0N=N+1;elseif i~=1&i~=(m*n-1)&E(1,i)>=T0&E(1,i-1)>=T0N=N+1;endelse continueendendG=T0/T*M; %仿真得到的平均交换的数据包量,由于这里假设所有数据包的宽度相同且都为T0, T为观察时间S=T0/T*N; %仿真得到的吞吐量Q=S/G; %发送成功率F=m/500; %归一化标签数,便于观察随标签数的变化其他量的变化情况plot(G,S,'r.',G,Q,'ko',G,F,'g*'); %绘出G与S,Q,F的图像hold on; %保留在同一张图上endxlabel('平均交换的数据包量G'); %添加X轴的标题title('aloha算法仿真'); %添加标题legend('吞吐量S','发送成功率Q','归一化标签数F'); %添加注释grid on; %添加网格2.实验结果五、实验总结这次网络实验选择了分槽ALOHA协议仿真实验,做的过程中开始还是有很多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不过在向同学请教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后还是成功解决了这些不明白的问题。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第二章分部实验为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并为课程设计做准备,本章安排了四个分部实验,这些实验均在COP2000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上进行。

§2.1 分部实验1本实验包括寄存器的验证实验及运算器的验证、设计实验。

2.1.1 寄存器实验寄存器是一种重要的数字电路部件, 常用来暂时存放数据、指令等。

一个触发器可以存储一位二进制代码,存放N位二进制代码,用N个触发器即可。

因为我们的模型机是8位的,因此在本模型机中大部分寄存器是8位的,标志位寄存器(Cy, Z)是二位的。

在COP2000实验仪中,寄存器由74HC574构成,它可以存放8位二进制代码,其中的一位二进制代码是由一个D触发器来存储的。

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74HC574的工作原理。

图2-1是74HC574的原理图。

图2-1 74HC574原理图我们可以看到,在CLK的上升沿,输入端的数据被打入到8个触发器中。

当OC = 1 时,触发器的输出被关闭,当OC=0时,触发器输出数据。

表2-1列出了74HC574的使用方法。

表2-1 74HC574使用方法图2-2为74HC574的工作波形图。

图2-2 74HC574工作波形图一、实验一:A,W寄存器实验1、实验器材COP2000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万用表。

2、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74HC574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掌握寄存器A,W的工作原理。

3、实验要求分别验证A,W寄存器的功能。

4、实验原理A,W寄存器是作用于ALU输入端的两个寄存器,两个参与运算的数分别来自A或W。

图2-3、图2-4分别为寄存器A,W的原理图。

图2-3 寄存器A原理图图2-4 寄存器W原理图A,W寄存器的写工作波形如图2-5所示。

图2-5 寄存器A,W写工作波形图其中,AEN、WEN分别为A选通和B选通。

5、实验步骤与内容(1)按照表2-2连线表2-2 A,W寄存器实验连线表(2)将数据55H写入A寄存器首先将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数据总线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55H。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

1. 计算机主板。

2. CPU。

3. 内存条。

4. 硬盘。

5. 显卡。

6. 电源。

7. 鼠标、键盘、显示器。

8. 实验用电路板。

9. 逻辑分析仪。

10. 示波器。

三、实验内容。

1. 计算机主板组装实验。

在本实验中,学生将学会如何正确组装计算机主板,包括CPU、内存条、硬盘、显卡、电源等组件的安装和连接。

通过这一步骤,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机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2. 逻辑分析仪应用实验。

逻辑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和分析数字信号的仪器,本实验将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逻辑分析仪来观察和分析计算机内部的数字信号,从而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3. 示波器应用实验。

示波器是一种用于观察和分析电子信号的仪器,本实验将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示波器来观察和分析计算机内部的电子信号,从而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四、实验步骤。

1. 将计算机主板放置在工作台上,依次安装CPU、内存条、硬盘、显卡和电源,并连接鼠标、键盘、显示器等外部设备。

2. 使用逻辑分析仪对计算机内部的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等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各个总线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 使用示波器对计算机内部的时钟信号、控制信号等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各个信号的波形特点和工作原理。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在组装计算机主板时,注意防静电,避免对电子元件造成损坏。

2. 在使用逻辑分析仪和示波器时,注意正确连接和操作,避免对仪器造成损坏。

3.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确保实验安全。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计算机内部各个组件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提高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还可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南大学 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报告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设计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指导老师:学号:姓名:.目录实验1 对指令操作码进行霍夫曼编码 (3)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内容 (3)三、设计思路 (4)四、关键代码 (4)五、实验截图 (5)六、源代码 (5)实验2 使用LRU 方法更新Cache (8)一、实验目的 (8)二、实验内容 (8)三、设计思路 (9)四、程序截图 (9)五、实验代码 (9)实验总结 (16)参考文献 (16).实验1 对指令操作码进行霍夫曼编码一、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指令编码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理二、实验内容1. 使用编程工具编写一个程序,对一组指令进行霍夫曼编码,并输出最后的编码结果以及对指令码的长度进行评价。

与扩展操作码和等长编码进行比较。

2. 问题描述以及问题分析举例说明此问题,例如:P1 P2 P3 P4 P5 P6 P70.45 0.30 0.15 0.05 0.03 0.01 0.01下表所示:对此组指令进行 HUFFMAN 编码正如下图所示:最后得到的HUFFMAN 编码如下表所示:最短编码长度为:H=0.45*1+0.30*2+0.15*3+0.05*4+0.03*5+0.01*6+0.01*6=-1.95.要对指令的操作码进行 HUFFMAN 编码,只要根据指令的各类操作码的出现概率构造HUFFMAN 树再进行 HUFFAM 编码。

此过程的难点构造 HUFFMAN 树,进行 HUFFAM 编码只要对你所生成的 HUFFMAN 树进行中序遍历即可完成编码工作。

三、设计思路观察上图,不难看出构造 HUFFMAN 树所要做的工作:1、先对各指令操作码的出现概率进行排序,构造一个有序链表。

2、再取出两个最小的概率节点相加,生成一个生的节点加入到链表中,同时从两表中删除此两个节点。

3、在对链表进行排序,链表是否只有一个节点,是则 HUFFAN 树构造完毕,否则继续做 2 的操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 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实际操作。

2. 计算机工作原理的实验验证。

3. 解决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实际操作。

三、实验器材。

1. 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等计算机硬件组件。

2. 万用表、示波器等实验仪器。

3. 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工具。

四、实验步骤。

1. 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实际操作。

a. 拆卸和安装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等计算机硬件组件。

b. 连接各硬件组件之间的数据线和电源线。

c. 启动计算机,观察各硬件组件的工作状态。

2. 计算机工作原理的实验验证。

a. 使用示波器观察CPU的工作波形。

b. 使用万用表测量各硬件组件的电压和电流。

c. 运行不同的软件程序,观察计算机的工作状态。

3. 解决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实际操作。

a. 分析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可能原因。

b. 使用故障排除工具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检测和排除。

c. 测试排除故障后的计算机工作状态。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在操作计算机硬件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对硬件组件造成损坏。

2. 在使用示波器和万用表时,要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对实验仪器造成损坏。

3. 在解决计算机硬件故障时,要仔细分析故障原因,避免对硬件进行不必要的更换和修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常见的计算机硬件故障,并学会了一些解决故障的方法。

七、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还提高了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就是本次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一、引言本实验指导书旨在为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指南。

通过完成一系列实验,学生将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为今后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目标本实验的目标是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目标包括:1、理解计算机的五大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及其功能。

2、掌握二进制数的表示、运算和转换方法。

3、了解指令的执行过程,包括取指令、解码、执行和写回结果等阶段。

4、掌握CPU与内存、I/O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方法。

5、理解中断的基本概念和操作过程。

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设计和优化计算机系统。

三、实验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涉及的主要概念和原理包括:1、存储器:包括ROM、RAM等类型,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

2、输入输出系统:包括I/O设备、I/O控制器等,实现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通信。

3、中断:用于处理突发事件,使CPU能够及时响应并执行相应的处理程序。

4、程序设计: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对计算机的控制和操作。

四、实验材料和方法本实验需要以下设备和软件:1、计算机:配置有实验所需的相关软件和硬件。

2、示波器:用于观察信号的波形和参数。

3、编程软件:用于编写和调试程序。

实验方法包括:1、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和要求。

2、编写程序,实现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控制。

3、使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理解信号传输的过程和特点。

4、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过程实验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阶段: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准备实验设备、材料和软件。

2、编写程序:根据实验任务,编写程序并进行调试。

3、连接设备:将实验设备与计算机连接,确保电源和信号传输线路正确。

4、启动实验:运行程序,观察实验现象和数据,记录相关信息。

5、分析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一、实验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计算机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搭建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深入理解计算机的结构以及各组件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计算机的五大基本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的作用和原理。

2. 掌握如何进行计算机系统平台的搭建,包括选择合适的硬件和软件,进行组装和配置。

3. 学习使用相关工具和软件,进行计算机各组件的调试和测试。

三、实验准备1. 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列表:- 计算机主机- 显示器- 键盘和鼠标- 适配器和线缆- 操作系统安装光盘- 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模板2. 实验环境准备:- 确保实验室或实验场地的安全和舒适性。

- 确保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正常工作以及软件环境的稳定。

- 检查实验所需软件是否已安装并进行初始化设置。

四、实验步骤1. 硬件组装根据提供的硬件组装指南,将计算机主机的各个组件安装到合适的位置,确保连接牢固。

2. 系统安装将操作系统安装光盘插入主机光驱,按照操作指南进行系统安装。

确保系统安装过程中的参数设置正确。

3. 硬件配置和调试启动计算机,按照引导界面进行硬件配置和调试,确保各个硬件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如有异常情况,根据实验指导书的相关内容进行故障排查。

4. 软件配置和测试根据实验指导书的具体要求,安装和配置相关软件。

完成配置后,进行系统测试,确保软件和系统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5. 实验报告撰写根据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报告可以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所用材料和设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心得等内容。

五、实验注意事项1. 注意个人和他人的安全。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电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操作。

2. 硬件设备的连接要牢固可靠。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1-3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1-3

第1章教学计算机系统概述§1.1 教学计算机系统的实现方案和硬软件资源概述TEC-XP16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是TEC-XP 系列教学机的一个型号,是TEC-2000A的更新换代产品,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制,并且通过了教育部主持的成果鉴定,重点用于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等课程的教学实验。

它的功能与组成、设计和实现技术,覆盖了课程主要的教学内容,支持的教学实验项目多,水平高,文字与图纸资料相对齐全。

这台教学计算机系统的硬、软件配置比较完整,覆盖了计算机系统完整6个层次的基本内容,还用PC计算机设计实现了功能完全相同的软件模拟系统。

硬件实现的和软件模拟实现的两个教学机系统的组成如图1.1和图1.2所示。

从图1.1可以看到,该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中,功能部件是完整齐备的,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计算机总线等配备齐全,还可以接通PC机仿真终端执行输入输出操作,同时实现了微程序方案的和硬连线方案的2种控制器。

从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需求的角度看,该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也是完整的,支持简单的高级语言(包括浮点运算指令和基本函数运算功能),汇编语言(支持基本伪指令功能)和二进制的机器语言,配有自己的监控程序,以及PC机仿真终端程序等。

毫无疑问,全部软件的源程序代码是宝贵的教学参考资料。

从图1.2可以看到,软件实现的计算机系统级和指令级模拟系统,可以脱离硬件教学计算机系统,直接在PC机的Windows平台上运行教学机的程序,可以在PC机上运行教学机的监控程序,其运行效果和在真正的教学计算机上运行监控程序是相同的。

微程序和硬连线这一级别的模拟软件,可以查看计算机内部数据、指令流动的过程和全部控制信号的运行状态,可以辅助同学完成两种类型的控制器设计,设计结果可以直接在PC机上模拟运行,模拟正确的设计结果会生成用于教学机硬件系统中各现场可编程器件的下载文件,为同学修改、调试教学机已有的软件功能或完成自己新的硬件设计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实验室及实现

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实验室及实现
实验结果分析
提供实验结果分析功能,帮助用户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和系统性能 。
04
虚拟实验室的应用与优势
在线教育和学习
无需实地访问实验室 ,方便远程学习。
降低实验成本,减轻 学校负担。
提供交互式学习环境 ,提高学习效果。
实验和研究
01
模拟真实实验环境,进行实验操作。
02
方便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数据分析。
编译器模拟
应用程序模拟
模拟各种应用程序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如文本编辑器、浏览器、游戏等。
模拟编译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包括 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代码生成等。
虚拟实验室的交互设计
人机交互设计
提供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进行实验操作和结果查看 。
实验流程控制
提供灵活的实验流程控制,支持多种实验模式和难度级别。
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系统的高级组织结构和功能特性的集合,包括
指令集、数据类型、处理器、存储系统、输入输出系统等。
02
计算机体系结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计算机体系结构分为多种类型,如冯·诺
依曼体系和非冯·诺依曼体系、单处理器和多处理器系统等。
03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体系结构也在不断演进,从最初的简单冯
避免真实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03
系统设计和优化
提供可视化界面,方便用 户进行操作和调试。
方便进行系统性能测试和 评估。
模拟计算机硬件系统,进 行系统设计和优化。
01
03 02
05
虚拟实验室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技术挑战
实时模拟技术
模拟计算机硬件的工作过 程需要高精度的实时模拟 技术,这涉及到大量的计 算和数据处理。

(完整word版)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汇总,推荐⽂档“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杨伟丰编写2014年12⽉实验⼀算术逻辑运算实验⼀、实验⽬的1、掌握简单运算器的组成以及数据传送通路。

2、验证运算功能发⽣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

⼆、实验内容运⽤算术逻辑运算器进⾏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三、实验仪器1、ZY15Comp12BB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箱⼀台2、排线若⼲四、实验原理实验中所⽤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1-1所⽰。

其中运算器由两⽚74LS181以并/串形式构成8位字长的ALU。

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端分别由两个锁存器(74LS273)锁存,锁存器的输⼊连⾄数据总线,数据输⼊开关(INPUT)⽤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并经过⼀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

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个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

数据显⽰灯已和数据总线(“DATA BUS”)相连,⽤来显⽰数据总线内容。

图1-l 运算器数据通路图图1-2中已将实验需要连接的控制信号⽤箭头标明(其他实验相同,不再说明)。

其中除T4为脉冲信号,其它均为电平控制信号。

实验电路中的控制时序信号均已内部连⾄相应时序信号引出端,进⾏实验时,还需将S3、S2、S1、S0、Cn 、M 、LDDR1、LDDR2、ALU_G 、SW_G 各电平控制信号与“SWITCH ”单元中的⼆进制数据开关进⾏跳线连接,其中ALU_G 、SW_G 为低电平有效,LDDR1、LDDR2为⾼电平有效。

按动微动开关PULSE ,即可获得实验所需的单脉冲。

五、实验步骤l 、按图1-2连接实验线路,仔细检查⽆误后,接通电源。

(图中箭头表⽰需要接线的地图1-2 算术逻辑运算实验接线图2、⽤INPUT UNIT 的⼆进制数据开关向寄存器DR1和DR2置数,数据开关的内容可以⽤与开关对应的指⽰灯来观察,灯亮表⽰开关量为“1”,灯灭表⽰开关量为“0”。

以向DR1中置⼊11000001(C1H )和向DR2中置⼊01000011(43H )为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先使各个控制电平的初始状态为:CLR=1,LDDR1=0,LDDR2=0,ALU_G=1,SW_G=1,S3 S2 S1 S0 MCN=111111,并将CONTROL UNIT 的开关SP05打在“NORM ”状态,然后按下图所⽰步骤进⾏。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Principle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课程类别:必修编号:091204 学时:8H编者姓名:薛纪文单位:计算机科学学院职称:副教授授课对象:本科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三年级先修课程:《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程序设计》课程目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各子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实现技术,建立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概念,对设计开发计算机系统有重要作用。

为今后学习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体系结构、分布与并行处理等课程打下基础。

实验一运算器组成的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算术逻辑运算加、减、乘、与的工作原理。

2、熟悉简单运算的数据传送通路。

3、验证实验台运算的8位加、减、与、直通功能。

4、验证实验台的4位乘4位功能。

5、按给定数据,完成几种指定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二、实验电路图6示出了本实验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图。

ALU由1片ispLSI1024构成。

四片4位的二选一输入寄存器74HC298构成两个操作数寄存器DR1和DR2,保存参与运算的数据。

DR1接ALU的B数据输入端口,DR2接ALU的A数据输入端口,ALU的输出在ispLSI1024内通过三态门发送到数据总线DBUS7-DBUS0上,进位信号C保存在ispLSI1024内的一个D寄存器中。

当实验台下部的IR/DBUS开关拔到DBUS位置时,8个红色发光二极管指示灯接在数据总线DBUS上,可显示运算结果或输入数据。

另有一个指示灯C显示运算进位信号状态。

由ispLSI1024构成的8位运算器的运算类型由选择端S2,S1,S0选择,功能如表3所示。

表3 运算器运算类型选择表进位C只在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时产生,与、乘、直通操作不影响进位C 的状态,即进位C保持不变。

减法运算采用加减数的反码再加以1实现。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TDN-CM)教学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TDN-CM)教学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TDN-CM系统构成1.控制信号发生单元(JT UNIT(TDN-CM)即W/R UNIT(TDN-CM+))用来转换产生各单元电路所需的时序信号T1~T4,以及外总线所需的读/写控制信号W/R。

2.时序电路单元(STATE UNIT)其电路由四部分构成:消抖电路(KK2)、时序控制(TS1、TS2、TS3、TS4)、时钟信号源(φ)、拨动二进制开关组(STOP、STEP)。

用户只需将φ信号与信号源的输出插孔相连,然后按动START(KK1)微动开关,根据STOP及STEP的状态,T1~T4将输出有规则的方波信号。

(1)单拍脉冲及消抖电路在实验中KK2一般用来作为单拍脉冲信号发生器;START已将其输出接入时序电路中的START处,作为时序电路的启动开关。

(2)时序控制电路、拨动开关组STEP(单步)、STOP(停机)分别是来自实验台上部的两个二进制开关STEP、STOP的模拟信号。

启动是来自实验台“STATE UNIT”单元的一个微动开关START的按键信号。

当STOP开关置为RUN状态,STEP开关置为EXEC时,按下START,时序信号TS1~TS4将周而复始的发送出去。

若STEP开关置为STEP状态时,按下START,机器处于单步运行状态,即此时只发送一个CPU周期的时序信号就停机。

利用单步方式,每次只产生一条微指令,因而可以观察微指令的代码与当前微指令的执行结果。

另外,当机器连续运行时,如果使STOP开关置STOP,也会使机器停机,或将CLR开关置为零,也可使时序清零。

3.信号源单元“SIGNAL UNIT”可先调节W1,使H23端输出用户期望的某一频率的波形信号,信号的频率在30Hz-300Hz;然后,再调节W2使H23端输出特定占空比的信号,供实验时选择使用。

4.运算器单元(ALU UNIT)运算器单元由以下部分构成:两片74LS181构成了并-串型8位ALU;两个8位寄存器DR1和DR2作为暂存工作寄存器,保存参数或中间运算结果;ALU的输出三态门74LS245通过排针连到数据总线上;一片8位的移位寄存器74LS299可通过排针连到数据总线上;由GAL(general array logic,通用阵列逻辑)和74LS74锁存器组成进位标志控制电路和为零标志控制电路;进位标志和为零标志指示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虚拟实验系统)
中南大学
计算机软件系虚拟实验室
2013年12月
实验1 1位全加器
实验目的
⏹掌握全加器的原理及其设计方法。

⏹熟悉组成原理虚拟教学平台的使用。

实验设备
与非门(3片)、异或门(2片)、开关若干、指示灯若干
实验原理
1位二进制加法器单元有三个输入量:两个二进制数Ai,Bi和低位传来的进位信号Ci,两个输出量:本位和输出Si以及向高位的进位输出C(i+1),这种考虑了全部三个输入量的加法单元称为全加器。

来实验要求利用基本门搭建一个全加器,并完成全加器真值表。

实验步骤
各门电路芯片引脚显示于组件信息栏。

1. 测从组件信息栏中添加所需组件到实验流程面板中,按照图1.1所示搭建实验。

图1.1 组合逻辑电路实验流程图
2. 打开电源开关,按表1设置开关的值,完成表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