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语文试题高三语文 2014

合集下载

2014北京东城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北京东城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北京东城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江淹,字文通,南朝著名的文学家。

与他有关的妇孺皆知的成语典故有两个:“梦笔生花”与“江郎才尽”。

据说,“梦笔生花”的故事发生在他年轻时被权贵贬黜到浦城之际,“江郎才尽”的故事发生在他中年官运亨通之时。

所以,有人认为江淹是“穷则逞文,达则辍.笔”。

江淹年轻时就有倚.马可待的文才。

相传,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见一蚕妇,当时有一位颇负胜名的文人即兴.出联日“蚕为天下虫”,将“蚕”字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

正巧一群鸿雁飞落江边,江淹顿时灵感触发,对日“鸿是江边鸟”,将“鸿”字拆为“江”和“鸟”,与将“蚕”拆为“天”和“虫”有异曲同工之妙,众人为之叹服。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辍.笔(chuò)倚.(yǐ)马可待即兴.(xīng)B.辍.笔(zhuì)倚.(yī)马可待即兴.(xìng)C.辍.笔(chuò)倚.(yǐ)马可待即兴.(xìng)D.辍.笔(zhuì)倚.(yī)马可待即兴.(xīng)【答案】C(2)文中画线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颇负胜名B.别出心裁C.异曲同工【答案】A(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古人的“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成年后才加取的。

在古代的人际交往中,“字”一般用于谦称。

B.成语典故有很多比喻引申意义被广泛引用,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C.鸿雁是一种“春天北返,秋日南回”的候鸟,它作为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经常被用来表达羁旅思乡之愁。

D.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拆字联”运用汉字的这种特点,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独特又妙趣横生的一面。

东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高三语文)

东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高三语文)

4.文中红字体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断章取义 B. 特立独行 C.别出心裁 D.推陈出新
A、断章取义 【解释】: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 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 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B、特立独行【解释】:特:独特;立:立身。形容 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C、别出心裁 【解释】:别:另外;心裁:心中的设 计、筹划。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 不同。 D、推陈出新【解释】: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 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1.文中红字体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逻辑(jì ) B. 牵强(qiánɡ) C. 褒贬(bāo) D. 另辟蹊径(bì ) A、逻辑[luó ji] B、牵强[qiān qiǎng] D、另辟蹊径[lì ng pìxī jì ng]
2.文中红字体的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妥贴 妥帖[tuǒ tiē] B.支离破碎 帖 [tiè]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 C.雅致 字~。画~。 帖 [tiě] D.引申 便条:字~儿。
另外,就“雅”所包含的丙(形式/形势) 美感这一层,要包括谜面、谜底、谜目以及标 注的谜格。如果谜底不“雅”、褒贬失当,谜 目拉杂不堪、混浊不清,都将损害谜作的品位。 因此,“雅”主要是指对谜作思想内涵的要求。 谜语,其闪光点在于创意,它要求创作者 能大胆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另辟蹊径,更新 理念,变革技法,充分运用汉字的音、形、义 等多种变化,以及之间具有的丁(奇妙/微妙) 关系和特点,创造新的语境,力求特立独行, 成就别出心裁的佳作,使中华谜作不断推陈出 新,走入新的境界,迈向新的高峰。
二、本大题共6小 题,共21分。阅读下 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 吴、楚反,景帝 拜周亚夫太尉击之。 既发,至霸上,赵涉 遮说之曰:“吴王知 将军且行,必臵人于 殽、渑阨陋[1]之间。 且兵事尚神密,将军 何不从此右去,直入 武库,击鸣鼓。诸侯 闻之,以为将军从天 而下也。”太尉如其 计,至洛阳,使殽、 渑间,果得伏兵。

2014年北京东城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分析

2014年北京东城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分析

2014年北京东城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市东城区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2014.4.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⑶题。

江淹,字文通,南朝著名的文学家。

与他有关的妇孺皆知的成语典故有两个:“梦笔生花”与“江郎才尽”。

据说,“梦笔生花”的故事发生在他年轻时被权贵贬黜到浦城之际,“江郎才尽”的故事发生在他中年官运亨通之时。

所以,有人认为江淹是“穷则逞文,达则辍.笔”。

江淹年轻时就有倚.马可待的文才。

相传,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见一蚕妇,当时有一位颇负胜名的文人即兴.出联曰“蚕为天下虫”,将“蚕”字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

正巧一群鸿雁飞落江边,江淹顿时灵感触发,对曰“鸿是江边鸟”,将“鸿”字拆为“江”和“鸟”,与将“蚕”拆为“天”和“虫”有异曲同工之妙,众人为之叹服。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辍.笔(chuò)倚.(yǐ)马可待即兴.(xīng)B.辍.笔(zhuì)倚.(yī)马可待即兴.(xìng)C.辍.笔(chuò)倚.(yǐ)马可待即兴.(xìng)D.辍.笔(zhuì)倚.(yī)马可待即兴.(xīng)(2)文中画线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颇负胜名 B. 别出心裁 C. 异曲同工(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古人的“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成年后才加取的。

在古代的人际交往中,“字”一般用于谦称。

B.成语典故有很多比喻引申意义被广泛引用,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C.鸿雁是一种“春天北返,秋日南回”的候鸟,它作为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经常被用来表达羁旅思乡之愁。

2014年高考北京市东城区高三年级期末统一测试

2014年高考北京市东城区高三年级期末统一测试

2014年高考(271)北京市东城区高三年级期末统一测试高考模拟2014-01-14 1023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4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期末统一测试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1.阅读下面的语句,完成(1)-(3)题。

①与古希腊戏剧和古典梵语戏剧相比,中国古代戏曲更倾向于表现世俗的内容。

②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一书中对《窦娥冤》和《赵氏孤儿》有很高的评价,称它们“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③同样是反抗暴虐的悲剧主人公,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是个神话人物,而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是个普通民女。

④人类历史上的三大古典戏剧一一古希腊戏剧、印度梵语戏剧和中国古代戏曲,嗾使在各自民族文化土壤上生成的,因此也带有各自的民族审美的和文化心理的特征。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梵(fán)语暴虐(nüâ)关汉卿(qīn)B.梵(fán)语暴虐(niâ)关汉卿(qīng)C.梵(fàn)语暴虐(nüâ)关汉卿(qīng)D.梵(fàn)语暴虐(niâ)关汉卿(qīn)(2)给上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分)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3)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汤显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B.王国维,浙江人,是中国近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有《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等著作。

C.窦娥,是善良的,同时又是战斗的、反抗的。

她的善良用在对待自己的亲人、受迫害者;她的反抗用在对付作恶的坏人、压迫者。

D.悲剧主要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老舍的《茶馆》。

2.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梁实秋先生在《谈时间》中谈及“时间即金钱”时说: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楫往来,,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珅侍卫在侧,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字。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东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高三语文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6题。

中国的谜语源远流长。

好谜语的审美标准,移植严复翻译《天演论》时提出的“信、达、雅”三字就很恰当。

“信”,指谜作的内容要求。

整条谜作要符合情理、文理和谜语本身的内在逻辑.。

“达”,可以依据字典解说为三层意思:一是通达,指谜面文义要通顺,谜思要通明,谜路要通畅;二是全面,达观,扣合妥贴.,无断章取义....、支.离破碎、穿凿牵强.等缺陋;三是达到,实现,指谜作的艺术构思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雅”,包含的内容远比前二者丰富和深厚。

第一,是正确,合乎规范,所谓“雅者,正也”(《毛诗序》);第二,是高尚,美好,“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荀子·荣辱》注);第三,才是文雅,高雅,即我们一般人理解的雅致.、优雅。

这还是第二义引申.出来的意思。

因此,“雅”不仅指对形式美的追求,还应指对谜作思想性方面的要求:首先,谜作的思想甲(格调/腔调)一定要正确;其次,内容乙(方向/倾向)要健康,立意要积极向上,不能矮化道德水准,放任庸俗、低俗、粗俗的问题存在。

另外,就“雅”所包含的丙(形式/形势)美感这一层,要包括谜面、谜底、谜目以及标注的谜格。

如果谜底不“雅”、褒.贬失当,谜目拉杂不堪、混浊不清,都将损害谜作的品位。

因此,“雅”主要是指对谜作思想内涵的要求。

谜语,其闪光点在于创意,它要求创作者能大胆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另辟.蹊径,更新理念,变革技法,充分运用汉字的音、形、义等多种变化,以及之间具有的丁(奇妙/微妙)关系和特点,创造新的语境,力求特立独行......的佳作,使中华谜作不断推.陈出....,成就别出心裁新.,走入新的境界,迈向新的高峰。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逻辑.(jì) B. 牵强.(qiánɡ) C. 褒.贬(bāo) D. 另辟.蹊径(bì)2.文中加点字的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妥贴.B.支.离破碎C.雅致.D.引申.3.在文中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格调方向形式奇妙B.腔调倾向形势奇妙C.腔调方向形势微妙D.格调倾向形式微妙4.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断章取义B. 特立独行C. 别出心裁D.推陈出新13.阅读下面宋词,完成①-④题。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4届高三12月联考 语文试题 解析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4届高三12月联考 语文试题 解析

第Ⅰ卷(请将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鞠躬尽悴宠爱迂.回(yū)愀.然(qiū)B.烦文缛节袅娜束.缚(sù)吮.吸(shǔn)C.白璧无暇寒暄恶劣.(lüè)氛.围(fèn)D.无稽之谈祈祷虔.诚(qián)难堪.(kān)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春天的脚步近了,大草原上的冰雪渐渐________成了朵朵白色的“大蘑菇”,煞是壮观。

②人与人之间要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和谐相处,那么加强彼此________是非常重要的。

③每天天还没亮,位于城郊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就________起来,人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A.溶化沟通喧哗B.溶化勾通喧闹C.融化勾通喧哗D.融化沟通喧闹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太极武术自发轫以来,经过数年的传承,踪迹遍及大江南北,各门各派拳法套路虽有不同,但同出一宗,共承一脉,是不容置疑....的。

B.作为中国台球第一美女的潘晓婷,被称为“九球天后”,却,这次终于实现了美貌与实力因从未拿过亚运金牌而显得妍媸毕露....的完美融合.,使弥金冬的画风日C.父亲的言传身教,同学们的耳提面命....渐成熟,在弥派的苍郁凝重里笔锋变得爽利、有劲,光大了弥派画风。

D.随着家长观念的改变,已经出现了孩子暑期报班从趋之若...鹜.到以兴趣为主的情况,培训班的负责人反复提醒,应该充分激发孩子的兴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苹果采用了预约购买的政策,而且每人限购5台,苹果专卖店并没有出现很长的排队队伍,这和前两代iPad发售时挤得水泄不通的场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B.7月15日,网友“直播上海"在微博中称: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49年了。

做了近50年的眼保健操是有益还是有害?眼科医院多位专家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2014年北京市东城区普通高中示范校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北京市东城区普通高中示范校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高中示范校2014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松驰一如既往盎.(àng)然相形见绌.(zhuó)B. 青睐谈笑风声戏谑.(nüè)诲.(huì)人不倦C. 宣泄世外桃源罪愆.(qiān)否.(pǐ)极泰来D. 坐镇旁证博引摇曳.(zhuài)良莠.(yǒu)不齐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一些厂家以更换包装为由调高了产品价格,消费者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厂家更应注重提升产品品质而不仅仅是包装。

B. 强化推行“问责制”以后,各政府部门分工更加细致明确,所有人各行其是....,各尽其责,大大提高了政府办公效率。

C. 3D打印机的出现使任何复杂形状的设计均可实现,生产时不必再考虑生产工艺问题,它的发展令普通人瞠目结舌....。

D.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书本上的历史知识和集体记忆是不同的,没有民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就难免会出现数典忘祖....的悲哀。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高水平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的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要通过临场的无数竞技才能练就。

B. 在最近报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C. 最近中高考改革的消息被报刊、电视等媒体纷纷转载,很多人认为这一举措可以解决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D. 日前我国科研人员首次“拍到”氢键的“照片”,为“氢键的本质”这一化学界争论多年的问题提供了直观证据。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孟子,名轲,春秋时期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称为“亚圣”,他的思想及其政治言论主要收录在《孟子》一书中。

2014届东城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

2014届东城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

2014届东城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2014.1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回。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1.阅读下间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面的语句,完成⑴—⑶题。

①与古希腊戏剧和古典梵语戏剧相比,中国古代戏曲更倾向于表现世俗的内容。

②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一书中对《窦娥冤》和《赵氏孤儿》有很高的评价,称它们“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③同样是反抗暴虐的悲剧主人公,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是个神话人物,而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是个普通民女。

④人类历史上的三大古典戏剧——古希腊戏剧、印度梵语戏剧和中国古代戏曲,都是在各自民族文化土壤上生成的,因此也带有各自的民族审美的和文化心里的特征。

⑴.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梵(fán)语 暴虐(nüè) 关汉卿(qīn) B.梵(fán)语 暴虐(niè) 关汉卿(qīng)C.梵(fàn)语 暴虐(nüè) 关汉卿(qīng) D.梵(fàn)语 暴虐(niè) 关汉卿(qīn)⑵.给上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分)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⑶.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汤显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B.王国维,浙江人,是中国近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有《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等著作。

C.窦娥,是善良的,同时又是战斗的、反抗的。

她的善良用在对待自己的亲人、受迫害者;她的反抗用在对付做恶的坏人、压迫者。

D.悲剧主要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老舍的《茶馆》。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4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4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

东城区普通校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联考试卷 高三 语文 命题校:54中 2014年3月 本试卷共 8 页, 150 分,考试用长 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1.下列各句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碧波万顷(qǐng),群山叠翠,峡谷幽深,溪涧清秀,还有种类众多的生物资源、文物古迹和丰富的土特产品,千岛湖因此成了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B. “限购”、“地王”、 “史上最强调控”……在这些火爆一时的词条背后,是政策的轮翻调整,是市场的变换莫测,是中国房地产久治不愈的痼疾(jī)。

C. 香港一家旅行社在《明报》头版刊登整版感谢信,盛赞埃及局势聚紧时中央政府包机撤侨是史无前列的完美安排,称这是香港人的福祉(chǐ)。

D.伴随着微博一起流行起来的“杯具”“洗具”这两个词语,在网络上迅速窜红,逐渐被赋予(yù_)了深邃的预意,频繁用于一些社会和文化事件中。

2.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先是反复思考,认真研读材料,然后执笔成文,行文如高山流水自然流畅,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B.对待安全工作的思想认识不能松懈,太多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事故的发生,悲剧的发生,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有些人不够重视,对存在的隐患熟视无睹。

C.近期来,有些商家打着“买一赠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他们或是将手表带拆下,或是将音响和原配话筒分开,这种拉大旗做虎皮的做法,使消费者明明吃了亏还以为讨了便宜。

D.索契冬奥会上,我国短道速滑队队员们不孚众望,在“我能行,中国赢”的激励下,顶住了压力,再次创造了佳绩。

3.对下面语段中画线句子分析和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征稿启事 《一峰书院哲学学报》是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①热诚欢迎海内外著名人士为本刊撰写稿件。

(一)②稿件须是未经发表的学术论著及文章,文内请勿引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

2014东城区高三二模语文

2014东城区高三二模语文

2014东城区高三二模语文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从前的孩子认字,全凭记忆。

如今的孩子读书,先学注音符号,这是一大改革。

本来是先有语言,后有文.字。

我们的文字不是拼音的,虽然其中一部分是形声字,究竟无法看字即能读出声音,或是发音即能写出文字。

注音符号(比反切.高明多了)是帮助把语言文字合而为一的一种工具,对于儿童读书实在是无比的便。

我们中国的文字不是没有严密的体系,所谓六书即是一套提纲挈领的理论,虽然号称“小学”,小学生谁能理解其中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字,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说过这样一段话:北京语实在是一种最可怜的方言,总共只.有四百二十个音缀.;普通的语词不下有四千个,这四千多个的语词,统须支配于四百二十个音缀当中。

同音语词的增进,使听者受了极大的困难,于此也可以想见了……这是外国人对外国人所说的话,我们中国儿童国语娴熟,四声准确,并不觉得北京语“可怜”。

我们的困难不在语言,在语言与文字之间的不易勾通。

所以读书从注音符号开始,这方法是绝对正确的。

(取材于梁实秋《从开蒙说起》)(1)“反切”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

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有时单称反或切,所使用的两个汉字前者取其声母,后者取其韵母,声母韵母相碰撞组合,产生出被注音汉字的读音。

文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无分切 B.切,千结切 C.只,诸氏切 D.缀,尺过切(2)形声字是用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合起来构成的字。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全都是形声字的一项是A.广袤.振聋.发聩邂逅.缠绵悱.恻B.尘.寰肝肠寸.断发酵.风声鹤唳.C.忖.度川.流不息福祉比..比皆是D.癖.好刨.根问底步.履甘.之如饴(3)根据语境,文中黑体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合而为一 B.提纲挈领 C.娴熟 D.勾通(4)“所谓六书”中“六书”指的是(2分)A.风、雅、颂、赋、比、兴B.《诗》《书》《礼》《易》《乐》《春秋》C.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D.篆书、隶书、魏书、草书、行书、楷书(5)在文中横线处填人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之后的陈独秀又编了一部《小学识字读本》,是文字学方面一部杰出的大作,但是显然不是适合小学识字的读本。

北京市东城区2014届高三3月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2014届高三3月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2014届高三3月质量调研语文试题2014.03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儿时最快乐的日子,当然是过年。

早就扳起手指头,盘算着离“年”还有几天。

喝过腊八粥,吃过祭灶神的关东糖,度过掸灰洗尘的扫房日,“年”就在眼前了。

过年的时候,最忙碌的要算是父亲。

他写得一手好字,亲友邻居都央求他写春联。

写春联的红纸上杂有星星点点的金帛,在阳光下泛着金光。

父亲手持毛笔,在那一片红光金光中,写下一个个遒劲的黑字:“江山千古秀,。

”“春至花如锦,风竹自吟。

”……(1)划线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扳起B.掸灰洗尘C.金帛 D.遒劲(2)下列各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对仗最为工整、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天地一家春B.河山万物新C.烟雨时时新D.万里尽春晖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多同音或近音的特点,用同音或近音字代替本字,广泛用于谜语之中。

比如《红楼梦》第二十二回里贾母说的谜语“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水果名。

贾政利用谐音一猜便知,可他故意乱猜,以博贾母喜欢。

文中“猴子身轻站树梢”这一谜语的谜底是(3分)A.蟠桃B.荔枝C.苹果D.甘蔗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俗”有通俗与庸俗之分。

平易浅显是指通俗,俗不可耐是指庸俗。

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文人都推崇通俗。

白居易有意识地追求通俗,王安石誉之为“白俚.”。

惠洪《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

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可见通俗并非脱口而出。

“,”这两句诗道破了通俗的秘密。

通俗的诗是不卑.俗、也不浅薄的。

刘禹锡的《竹枝词》就是一首明朗流畅、情趣诱人的好诗。

通俗是喜爱朴素的。

唐代李绅的诗《悯农》何其通俗!又何其朴素!但通俗又不等于朴素,白居易的《忆江南》就于通俗中见绮.丽。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4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4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4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东城区普通校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联考试卷高三语文命题校:54中2014年3月本试卷共8 页,150分,考试用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句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碧波万顷(qng),山叠翠,峡谷幽深,溪涧清秀,还有种类众多的生物资源、文物古迹和丰富的土特产品,千岛湖因此成了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B. 限购、地王、史上最强调控……在这些火爆一时的词条背后,是政策的轮翻调整,是市场的变换莫测,是中国房地产久治不愈的痼疾(j)。

C.香港一家旅行社在《明报》头版刊登整版感谢信,盛赞埃及局势聚紧时中央政府包机撤侨是史无前列的完美安排,称这是香港人的福祉(ch)。

D.伴随着一起流行起来的杯具洗具这两个词语,在网络上迅速窜红,逐渐被赋予(y_)了深邃的预意,频繁用于一些社会和文化事件中。

2.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先是反复思考,认真研读材料,然后执笔成文,行文如高山流水自然流畅,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B.对待安全工作的思想认识不能松懈,太多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事故的发生,悲剧的发生,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有些人不够重视,对存在的隐患熟视无睹。

C.近期来,有些商家打着买一赠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他们或是将手表带拆下,或是将音响和原配话筒分开,这种拉大旗做虎皮的做法,使消费者明明吃了亏还以为讨了便宜。

D.索契冬奥会上,我国短道速滑队队员们不孚众望,在我能行,中国赢的激励下,顶住了压力,再次创造了佳绩。

3.对下面语段中画线句子分析和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征稿启事《一峰书院哲学学报》是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热诚欢迎海内外著名人士为本刊撰写稿件。

(一)稿件须是未经发表的学术论著及文章,文内请勿引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

北京市东城区2014届高三3月质量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4届高三3月质量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4届高三3月质量调研语文试题2014.03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儿时最快乐的日子,当然是过年。

早就扳起手指头,盘算着离“年”还有几天。

喝过腊八粥,吃过祭灶神的关东糖,度过掸灰洗尘的扫房日,“年”就在眼前了。

过年的时候,最忙碌的要算是父亲。

他写得一手好字,亲友邻居都央求他写春联。

写春联的红纸上杂有星星点点的金帛,在阳光下泛着金光。

父亲手持毛笔,在那一片红光金光中,写下一个个遒劲的黑字:“江山千古秀,。

”“春至花如锦,风竹自吟。

”……(1)划线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扳起B.掸灰洗尘C.金帛 D.遒劲(2)下列各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对仗最为工整、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天地一家春B.河山万物新C.烟雨时时新D.万里尽春晖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多同音或近音的特点,用同音或近音字代替本字,广泛用于谜语之中。

比如《红楼梦》第二十二回里贾母说的谜语“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水果名。

贾政利用谐音一猜便知,可他故意乱猜,以博贾母喜欢。

文中“猴子身轻站树梢”这一谜语的谜底是(3分)A.蟠桃B.荔枝C.苹果D.甘蔗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俗”有通俗与庸俗之分。

平易浅显是指通俗,俗不可耐是指庸俗。

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文人都推崇通俗。

白居易有意识地追求通俗,王安石誉之为“白俚.”。

惠洪《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

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可见通俗并非脱口而出。

“,”这两句诗道破了通俗的秘密。

通俗的诗是不卑.俗、也不浅薄的。

刘禹锡的《竹枝词》就是一首明朗流畅、情趣诱人的好诗。

通俗是喜爱朴素的。

唐代李绅的诗《悯农》何其通俗!又何其朴素!但通俗又不等于朴素,白居易的《忆江南》就于通俗中见绮.丽。

北京市东城区2014届高三3月质量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东城区2014届高三3月质量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东城区2014届高三3月质量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儿时最快乐的日子,当然是过年。

早就扳起手指头,盘算着离“年”还有几天。

喝过腊八粥,吃过祭灶神的关东糖,度过掸灰洗尘的扫房日,“年”就在眼前了。

过年的时候,最忙碌的要算是父亲。

他写得一手好字,亲友邻居都央求他写春联。

写春联的红纸上杂有星星点点的金帛,在阳光下泛着金光。

父亲手持毛笔,在那一片红光金光中,写下一个个遒劲的黑字:“江山千古秀,。

”“春至花如锦,风竹自吟。

”……(1)划线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扳起B.掸灰洗尘C.金帛D.遒劲(2)下列各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对仗最为工整、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天地一家春B.河山万物新C.烟雨时时新D.万里尽春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多同音或近音的特点,用同音或近音字代替本字,广泛用于谜语之中。

比如《红楼梦》第二十二回里贾母说的谜语“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水果名。

贾政利用谐音一猜便知,可他故意乱猜,以博贾母喜欢。

文中“猴子身轻站树梢”这一谜语的谜底是(3分)A.蟠桃B.荔枝C.苹果D.甘蔗【答案】(3分)B【解析】试题分析:“猴子身轻站树梢”是指猴子立在枝头上,即立枝,谐音荔枝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

“俗”有通俗与庸俗之分。

平易浅显是指通俗,俗不可耐是指庸俗。

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文人都推崇通俗。

白居易有意识地追求通俗,王安石誉之为“白俚.”。

惠洪《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

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可见通俗并非脱口而出。

“,”这两句诗道破了通俗的秘密。

通俗的诗是不卑.俗、也不浅薄的。

刘禹锡的《竹枝词》就是一首明朗流畅、情趣诱人的好诗。

通俗是喜爱朴素的。

唐代李绅的诗《悯农》何其通俗!又何其朴素!但通俗又不等于朴素,白居易的《忆江南》就于通俗中见绮.丽。

2014届北京海淀和东城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2014届北京海淀和东城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2014届北京海淀和东城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分析基础知识:基础知识语段中考查,文化选择题横空出世。

具体考查内容同以往一致,前4道选择题仍为学生熟悉的字音、字形、成语、词语、语句衔接、文学常识,都是常规内容,难度不大。

不同的是语段成为考查各知识点的载体。

最后一道文化题考查了干支纪年、传统节日等学生熟知但未必深知其理的题目,尤其是干支纪年的推算会给学生带来一定难度。

这就给学生指明了下一步语文学习的方向,不可再一味的死记硬背,而应功夫下在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注重语感的培养。

文言文阅读:议论性散文大行其道,填空、断句、阅延题亮相其中。

09、10、12、13年高考均为人物传记,本次海淀、东城期末同2011年高考一致,考了论说文。

一般而言,论说文比人物传记难度大些。

不过本次试题所选论说文难度适中,不会给学生加重负担。

题型方面的变化,文言文除了4道传统的选择题(仍为实词、虚词、语句理解翻译的考查),增加了阅读延伸、填空题,断句题也由之前的单独出选段改为放在文言文中考查。

填空题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唐宋八大家”,属文学常识范畴,零难度。

阅读延伸题给出了所考句子的翻译,除了联系文本概括的部分需要学生读懂相关语段,其他答题步骤非常简单。

文言文语感的建立需要较长时间,所以不要寄希望于考前“恶补”,而应“早下手,早准备!”考前做题是在“寻找感觉,适应考试”,“恶补”无法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隆重登场,考题难度不升反降诗歌鉴赏一改一诗统天下的格局,本次考查了比较阅读,实际上也只是形式上的改动。

如海淀的“诗人形象”,东城的“两句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都是诗歌中最常见的考试题型,再加上诗歌本身较浅显,试题没有给学生设置任何障碍。

当然,这建立在考生对诗歌鉴赏的术语基本概明了的情况下。

(譬如:什么是表现手法?什么是意境?)接下来的备考中,考生要系统梳理诗歌鉴赏中所考察的基本题型,搞清楚鉴赏的思路方法,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东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语文试题高三语文2014.1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1.阅读下面的语句,完成⑴—⑶题。

①.与古希腊戏剧和古典梵语戏剧相比,中国古代戏曲更倾向于表现世俗的内容。

②.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一书中对《窦娥冤》和《赵氏孤儿》有很高的评价,称它们“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③.同样是反抗暴虐的悲剧主人公,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是个神话人物,而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是个普通民女。

④.人类历史上的三大古典戏剧——古希腊戏剧、印度梵语戏剧和中国古代戏曲,都是在各自民族文化土壤上生成的,因此也带有各自的民族审美的和文化心里的特征。

⑴.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梵(fán)语暴虐(nüè)关汉卿(qīn)B.梵(fán)语暴虐(niè)关汉卿(qīng)C.梵(fàn)语暴虐(nüè)关汉卿(qīng)D.梵(fàn)语暴虐(niè)关汉卿(qīn)⑵.给上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分)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D.④①③②⑶.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汤显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B.王国维,浙江人,是中国近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有《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等著作。

C.窦娥,是善良的,同时又是战斗的、反抗的。

她的善良用在对待自己的亲人、受迫害者;她的反抗用在对付做恶的坏人、压迫者。

D.悲剧主要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老舍的《茶馆》。

2.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梁实秋先生在《谈时间》中谈及“时间即金钱”时说: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楫往来,,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珅侍卫在侧,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字。

”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以人废言。

不过三代以下惟恐其不好名,名利二字当中还是利的成分大些,“ ”。

时间即金钱之说仍属不假。

A.不绝如缕大概有钱能使鬼推磨B.熙熙攘攘大概人为财死,鸟为食亡C.熙熙攘攘也许有钱能使鬼推磨D.不绝如缕也许人为财死,鸟为食亡3.历史课上老师说:“公元1894年中日爆发了一场战争,按中国农历…干支‟纪年法(即用天干,如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如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纪年,六十年一循环),那年正是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课间同学们就“干支纪年”聊了起来。

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同学甲:1996年我们出生了,是农历丙子年。

B.同学乙: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农历戊子年。

C.同学丙:2004年我们将毕业,是农历丁丑年。

D.同学丁:2016年法国欧洲杯,是农历丙申年。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问曰:废天下之生员,则何以取士?曰:吾所谓废生员者,非废生员也,废今日之生员也。

请用辟举之法,而并存生儒之制,天下之人,无问其生员与否,皆得举而荐之于朝廷,则我之所收者,既已博矣,而其廪之学者为之限额,略仿唐人郡县之等:小郡十人,等而上之,大郡四十人而止;小县三人,等而上之,大县二十人而止。

约其户口之多寡,人材之高下而差次之,有阙则补,而罢岁贡举人之二法。

其为诸生者,选其通隽,皆得就试于礼部,而成进士者,不过授以簿尉亲民之职,而无使之骤进,以平其贪躁之情。

其设之教官,必聘其乡之贤者以为师,而无隶于仕籍;罢提学之官,而领其事于郡守。

此诸生之中,有荐举而入仕者;有考试而成进士者;亦或有不率而至于斥退者;有不幸而死,及衰病不能肄业,愿给衣巾以老者。

阙至于二人三人,然后合其属之童生,取其通经能文者以补之。

然则天下之为生员者少矣。

少则人重之,而其人亦知自重,为之师者不烦于教。

而向所谓聚徒合党,以横行于中国者,将不禁而自止。

若夫温故知新,中年考较,以蕲至于成材,则当参酌乎古今之法,而兹不具论也。

或曰:天下之才,日生而无穷也,使之皆壅于童生,则奈何?吾固曰:天下之人,无问其生员与否,皆得举而荐之于朝廷,则取士之方,不恃诸生之一途而已也。

夫取士以佐人主理国家,而仅出于一涂,未有不弊者也。

(取材于顾炎武《生员论》)注释:生员:科举时代,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学校学习的人统称为生员。

下文中“生儒”“廪之学者”“诸生”均指生员。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请用辟举之法辟:征召B.而向所谓聚徒合党向:过去C.使之皆壅于童生壅:堵塞D.吾固曰固:坚定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而并存生儒之制②而无隶于仕籍B.①皆得举而荐之于朝廷②皆得就试于礼部C.①而无使之骤进②则取士之方D.①取其通经能文者以补之②夫取士以佐人主理国家6.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约其户口之多寡,人材之高下而差次之解释:约计郡县中户口的多少,人材的高下,然后排出等级次序B.罢提学之官,而领其事于郡守解释:取消提学官职,让郡守来管理此事C.中年考较,以蕲至于成材解释:到了中年进行考核,以便要求他们成材D.不恃诸生之一途而已也解释:不会只依靠诸生这一种途径了7.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博学多才的生员都需要参加礼部考试,中进士的可以授予官职。

B.因违规被斥退等原因而空缺的生员名额,由通经能文者来补充。

C.裁减生员名额,才会使生员知道辎重,使他们的老师诲人不倦。

D.作者极力主张废生员,是想从根本上完全推翻现行的生员制度。

8.作者认为必须通过两条途径来取士,这两条途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解说。

(4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2分。

9.阅读下面的对联和诗,完成⑴、⑵题。

(7分)花雨轻霏结青莲①世界云峰郁起现白毫相光②——乾隆题香山四大殿注释:①青莲:常用以喻佛。

②白毫相光:如来三十二相之一。

宿香山寺·明·王世贞白云深锁上才幽,蹑屐无劳问惠休①。

竹里布金千月至,松间鸣玉片泉流。

谈经石听蟾蜍转,卓锡②天回象罔③愁。

坐久忽警心地净,向来西竺④在南州。

注释:①惠休:南朝僧人,后还俗入仕,诗人王世贞不愿步其后尘。

②卓锡:卓:立。

锡:锡杖,僧人外出所用。

③象罔:《庄子》寓言中的人物,含无心、无形迹之意。

④西竺:天竺,中国古代对印度的称谓,佛教发源地。

⑴.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

《宿香山寺》这首律诗中的联和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3分)⑵.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第一句写香山寺所处环境的幽静僻深,“白云深锁”中“锁”字用得形象贴切。

B.第二句中“无劳”一词鲜明地表达出诗人对惠休这类人的态度和自己的心境。

C.第五、六句,运用了生动写实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在听僧人谈经时的内心感受。

D.第七、八句,写出诗人夜宿香山寺的最大收获,也是诗人写此诗的目的所在。

E.通读全诗,诗人对香山寺本身的描摹处处可见,他淡泊隐逸的心境跃然纸上。

10.王世贞《宿香山寺》中的“竹里布金千月至,松间鸣玉片泉流”两句诗与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诗都是描写景物的佳句。

请任选两个角度赏析他们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

(不少于150字)(12分)附: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王子巽言:在都时曾见一人作剧于市携木盒作格凡十有二孔每孔伏蛙以细杖敲其首辄哇然作鸣或与金钱则乱击蛙顶如拊云锣之乐宫商词曲了了可辨。

(取材于《聊斋志异·蛙曲》)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限选其中4道题)(8分)①.陶渊明身在宦海心系田园,因此他在《归园田居》中运用比喻、对偶手法,写出了“ ,”的诗句。

②.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

③.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④.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⑤.当经历了艰辛万苦,终于看到了奇景异观时,我们会想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慨叹,感佩王荆公“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和“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的独到见解。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

蜜蜂的大脑仅有几毫克重,却可与哺乳动物一样执行某些任务,比如为同伴带路、建造家园。

蜜蜂的能力虽然受到神经元数量的限制,但它们却可将神经系统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大象的大脑体积是蜜蜂的500万倍,但运行效率极其低下:神经信号从大脑的一端传到另一端,以及从大脑传到脚趾间所需要的时间,均是蜜蜂的100倍。

人类的大脑可能不像大象或蜜蜂那么极端,但人类智力同样受到了物理定律的限制。

从直觉上来看,要使脑力变强,最明显的方法就是增加大脑容量。

然而,大脑容量的大小显然并不是决定智力高低的唯一因素。

大脑越大,神经回路越多,每个神经信号能携带的信息就更多,神经元每秒钟的放电次数就不必那么频繁。

但如果为了提升智力而无限制地增加新生神经元,大脑的负担也会增加。

最明显一点就是能耗增多。

人类大脑仅占人体重量的2%,但即便在我们休息时,它所消耗的能量也占到人体总能耗的20%。

神经元确实会随着脑容量的增大而变多,但神经元之间却并不能迅速建立连接;神经元连接点也确实会增粗,但增粗速度却不足以弥补传导路径变长导致的信息传递延迟。

脑容量增大的那部分更多是用于建立神经元间的连接,而不是真正为负责处理信息的神经元提供空间。

如果神经元之间以及脑区之间的交流是限制智力发展的瓶颈,那么朝着小型化方向进化应该会构成一个更聪明的大脑吧?但是,还有种东西的存在使神经元无法变小,你可以把它称作“终极局限”:这就是离子通道,神经元用来产生电脉冲的一类蛋白质,它们天生就不稳定。

离子通道是微型阀门,当它们打开时,钠、钾、钙离子会通过细胞膜,进入神经元,产生电信号,神经元之间才能交流。

然而科学家们发现离子通道的开或关完全是随机的,会产生一些无意义的神经“噪音”。

听起来,这像是一个可怕的进化缺陷,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折中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