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襞微循环反射图

合集下载

微循环检测基础知识

微循环检测基础知识

什么就是微循环?微循环就是生命活动得基础,就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得传递活动。

人体血液由心脏流出后,经动脉至微动脉,再进入毛细血管后由微静脉及各静脉回到心脏,这种在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毛细血管得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

微循环得组成:血管系统就是连续通道,小动脉进一步分枝成直径为15微米左右得细动脉,细动脉再分枝成直径为5-8微米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汇集注入细静脉,细静脉汇合成小静脉。

医学研究证明,毛细血管、细静脉、细动脉、毛细淋巴管就是血液与细胞组织进行物质交换得场所。

甲襞微循环显微观察仪得工作原理与作用甲襞微循环显微观察仪就是通过高倍得摄像显微显示系统,对人体甲襞微循环毛细血管得显微动态透视检查,清晰得显示甲襞微循环毛细血管得形态、流态、袢周图像。

临床上广泛用于由微循环发生改变而对心血管、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疾病发生得早期诊断、病情预报,疗效判断与预后观察等方面。

微循环3条途径及其作用(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得通路;②作用:就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得主要场所。

(2)直捷通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得通路;②作用:促进血液迅速回流。

此通路骨骼肌中多见。

(3)动-静脉短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得通路;②作用:调节体温。

此途径皮肤分布较多甲襞微循环得观测指标毛细血管形态,毛细血管流态,毛细血管周围状态。

1、毛细血管形态:1)、管袢清晰度:管袢清晰度就是镜下观察甲襞毛细血管不可缺少得指标。

甲襞就是手指远端得皮肤,由于职业或工作得原因(如搬运工人、清洗工人等),经常接受不同刺激,引起表皮增生,角化层增厚,皮肤粗糙,致使表皮透光性减退,造成管袢模糊不清,约4、1-10%正常人得管袢模糊。

正常人甲襞毛细血管排列整齐,分布均匀,管袢清晰可见。

异常状态:排列紊乱,管袢模糊。

微循环讲解及实操

微循环讲解及实操

微循环讲解及实操血液循环一、定义:血液由心室流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又返回心房,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二、组成: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两部分组成。

心脏位于胸腔内,在隔以上居二肺之间,约有2/3在中线左侧,1/3在中线右侧,其大小相当于本人拳头。

心脏是人体内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肌性泵)推动血液流动。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包括大动脉、中小动脉、毛细血管、微小静脉、中静脉、上下腔静脉,心脏和血管构成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在其中流动。

三、循环路线:血液循环又分为相互连接的两部分即:体循环,(又称大循环)肺循环,(又称小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式同时进行的,是血液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连接心房的血管称静脉,故连接左心房的肺静脉装的是动脉血,连接心室的血管称动脉,故连接右心室的肺动脉装的静脉血)。

详见附录:人体血液微循环图微循环微循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由微循环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及血液流变学三大部分组成。

它是利用微循环的理论与技术直接观测人体微循环的变化。

一、微循环定义微循环是循环系统最末梢的部分,又是脏器的组成部分,是指血液由微动脉流经广泛的毛细血管网,再汇合流入微静脉的循环。

由于这部分血管口径很小,肉眼看不到,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因此称为微循环。

二、微循环生理特点1、管径很细,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2、血管很长,一个成人的微血管连结起来约为9.6万公里,可以绕赤道周径二周半;3、血流很慢,由于压力低所以血流慢0.4——1毫米/秒;4、管壁很薄,只有一层内皮细胞和外面的基膜,约为一白纸的1%厚度;5、数量众多,全身约有100多亿根。

三、微循环的功能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向组织送氧气和养料,同时也带走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是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微循环还具有信息传递和能量传递的功能。

人体血液从心脏输出后要经过漫长的路途才能到达组织细胞,因此仅靠心脏的收缩力是远远不够得,还必须依靠微血管自身的自律性活动才能将血液灌注进细胞,同时因为微血管的自律运动与心跳并不同步,它有自己的规律,驱动着微血管内的血流,起到第二次调节供血的作用,因此微循环又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中医诊断学实验报告参考)甲襞微循环检测

中医诊断学实验报告参考)甲襞微循环检测

中医诊断学实验报告(参考)实验一:甲襞微循环检测实验原理:《内经》认为“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脉分布的广泛性与微循环类似。

而“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与“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这种气血“双向”流注的描述,与微循环毛细血管内外液体“双向”流动也极其相似。

同时,络脉还具有“渗灌气血”和“互渗津血”的作用,实际上起着类似微循环的“血液循环通道”和“物质交换场所”的功能。

在病理状况下,络脉的变形、扭曲、扩张、充血所造成的“赤丝血缕”。

络脉气血不畅,血行瘀阻所形成的“血泣”、“血积”。

络脉津血失渗,渗于络外所造成的“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

络脉血色异常所造成的肌肤色泽异常等,与微循环的形态改变、流速、流态变异、管周渗血、血色、血流改变等均密切相关。

实验目的:掌握普通显微镜观察甲襞微循环的方法,熟悉甲襞微循环检测的指标、方法及正常值,了解常见爪甲色泽的微循环变化。

实验方法和步骤:直接方法,借助显微镜,直接活体观察其形态、分布、流速、流态及微血管周围情况。

甲襞是覆盖在指甲根部的皮肤皱折,表面为鳞状上皮所覆盖,其中真皮突起形成乳头。

每个乳头区有一支到几支形如襻状的毛细血管,故称为毛细血管襻。

毛细血管襻由较细的输入支、襻顶、和较粗的输出支三部分组成而呈“发夹状”。

血流从输入支基低部流入,经襻顶、再从输出支基底部流出。

流入输入支的血流主要来自于弓形动脉,从输出支流出的血液进入乳头下静脉丛。

此处微血管交错成丛,甲襞微循环观察所见的深度可达到乳头下静脉丛水平。

⑴普通显微镜加光源一般皆在低倍镜下观察,8×、10×物镜和5×、10×目镜各一个,最好选用平场消色差目镜和物镜,以减少因手指表面球面所造成的成像模糊。

⑵光源:要达到四点要求。

①强光:45度折射光,要使视野清晰,至少应在5V,40W以上。

②聚光:要在甲襞处形成0.5㎝光斑。

微循环知识与激光知识

微循环知识与激光知识

2020/2/29
激光的四大特性
亮度高 方向性好 单色性好 相干性好
• 激光的发射能力强和能量高度集中,所以亮度很高,比 普通光源高亿万倍,比太阳表面的亮度高几百亿倍。
• 激光射出20公里,光斑直径只有20-30cm,激光射到 38万公里的月球上,其光斑直径还不到2Km。
• 光的颜色由光的不同波长决定,不同的颜色,是不同波 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的不同而反映出来。激光的波长 基本一致,谱线宽度很窄,颜色很纯,单色性很好
微循环在形态上既具有脉管的共 性,又有脏器的特性。
2020/2/29
微循环在功能上既是循环的通路, 又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微循环重要性-人体第二心脏
血液从心脏输出后要经过漫长的 路途才到达组织细胞,仅靠心脏 的收缩力是远远不够,必须依靠 微血管自身的自律性活动才能将 血液灌注进细胞,同时微血管的 自律运动与心跳并不同步,它有 自己的规律,驱动着微血管内的 血流,起到第二次调节供血的作 用,因此微循环又称为“人体的 第二心脏”。
2020/2/29
激光的发展与应用
1960年
• 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 问世
1961年
• 红宝石视网膜激光凝 固机在眼科开始使用
1963年
• 激光手术开始应用于 肿瘤
1990年
• 俄罗斯将激光能量导 入仪带上太空作为宇 航员防治太空病重要 工具;
1991年
• 中国首次引进俄罗斯 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 射治疗技术应用于临
• 相干性是所有波的共性,激光不同于普通光源,它是受 激辐射光,具有极强的相干性,所以称为相干光。
2020/2/29
低能量弱激光的五大效应
提高免疫力,激活白细胞, 淋巴液,全身血液科循环一

微循环和甲壁微循环检测仪学习幻灯片课件

微循环和甲壁微循环检测仪学习幻灯片课件
举 例:
说明:左起第1条应计入, 第2、3、5、7条管袢亦应 计入,第4条模糊不清不 计,第6条低于测量区不 计,本尺度内管袢数应为 5条。(图中水平虚线为计 数区。)
(上图管袢数为9条)
(上图管袢数为5条)
形态观察
正常的微循环形态为发夹形,血管直,输入枝和输出枝平行且管经比例为1:1.3, 血管清晰、排列整齐、分布均匀,数目正常。
休克 d. 超长:小动脉硬化,遗传高血压等
流速观察:
由于血液是非牛顿流体,正确测定血流的速度非常困难,田牛教授采用半定量法, 根据血液流动状态,将流速分为7个等级。
①线流:血流快、呈光滑的索条状、毫无颗粒感,形如塑料带(正常) ②线粒流:血流快,呈光滑的索条状,稍有颗粒感,形如绸带(正常) ③粒线流:血流较快,连续成线,有明显颗粒感,形如布带(轻度异常) ④粒流:血流较慢,轴流、缘流混杂,如泥沙流,形如麻布(中度异常) ⑤粒缓流:血流呈泥沙状,连续缓慢流动。(中、重度异常) ⑥粒摆流:血流呈泥沙状,前后摆动仍能向前流动。(重度异常) ⑦停滞:血流停滞不前。
三)狭窄(管腔狭窄):
当血管狭窄时,人体本能的从狭窄血管上端生长出许多小血管,向下端伸 延过去,一旦触到下端血管就长在上面,最后,许多血管相互融合成较大 的血管形成一个“桥”,血流就可绕过狭窄部位从桥上流过去,医学称之 为侧肢循环建立。可是生长得非常缓慢。
• 成琳康健鞋释放的生态级别负氧离子可加速侧肢循环建立。负氧离子为什 么有加速细胞再生能力呢?7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过实验,发现蝾 螈惊人的再生能力,是和损伤面有很大的负电位有关,也就是负氧离子存 量有关。老鼠的尾巴切断,它不能再生,是因为老鼠的损伤面没有负电位, 也就是没有负氧离子的原故。这个实验证明,负氧离子对细胞有惊人的再 生能力。因此,病人吸入大量负氧离子可加速侧支循环的建立。

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诊断学教研室甲襞微循环检测实验【目的要求】1. 掌握不同中医证候甲襞微循环的改变情况及其对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

2. 熟悉甲襞微循环检测的方法和内容。

3. 了解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进展情况。

【检测对象】正常人、血瘀证、血虚证、气虚证【检测内容】甲襞微循环【检测指标和方法】1.微血管形态2.微血流动态3.微血管周围是否有渗出和出血现象,以反映微血管壁通透性和完整性的变化。

【实验器材】1.显微镜:目前国内设计、制造的甲襞微循环显微镜大多是在体视显微镜的基础上配上适当光源组成。

也可用普通生物显微镜代替。

甲襞微循环观察都是在低倍率下进行,至少应备有8x物镜、10x物镜和5x目镜各一个,最好采用平场消色差匀镜头,以减少因手表面球面差所致的成像模糊,如备有PK摄影镜则更好。

2.光源:作为微循环检查用的光源要求能看清楚微血管、微血流和单个红细胞因此光源应具备3个条件:A.强光L:由于观察视野的光线是以450角投照之折射光,要使视野清楚,光源强度至少应在5V、40W以上。

但光线过强对观察者眼睛刺激太大,且使血管与底色之间反差减弱,也不适宜。

B.聚光:光源发出之光线应经透镜聚光,在观察甲襞处聚成一点,经调节后射在甲襞局部的光斑直径约0.5cm。

C.冷光:由于强光大多有热量发散,既会影响观察结果,又可能灼烧观察局部皮肤,因此常在聚光透镜前加上蓝绿色隔热玻璃片或滤色膜。

光源经此隔热滤光后,不仅使红细胞血流颜色加深,观察清晰,而且在光源的焦点上放一温度计,20分钟后最大温升不超过30C。

此外,高压汞灯也能达到类似要求。

如装有落射光源(内光源)的显微镜,则操作更为方便。

3.目镜测微尺:这是安放在显微镜目镜内的一种测微标尺。

固定式测微尺为一块圆形有机玻璃片,直径约15mm(图1-1-12)。

在它的上面刻有直线标尺,分成5~10个大格又分成10小格,共计为50~100不格。

目镜测微尺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标准的物镜测微器的校正,以求也每一小格刻度的实际长度。

微循环的研究

微循环的研究

微循环的研究摘要:大家都知道,人体循环畅通百病不生,循环阻滞生百病,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活动的交通要道。

微循环就是人体皮下毛细血管网络的最小的毛细血管端末,就是毛孔与汗腺在体外的表现,疏通微循环障碍,实现体循环、脏循环畅通,心脏压力负担减轻,对于保护心脏机体正常工作有帮助作用,本文是对微循环进行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微循环微循环组成.结构功能影响微循环途径及其作用:(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2)直捷通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促进血液迅速回流。

此通路骨骼肌中多见。

(3)动-静脉短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调节体温。

此途径皮肤分布较多。

微循环组成的记忆方法: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正常情况下,微循环的血流量与组织器官的代谢水平相适应,保证各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量并调节回心血量。

如果微循环发生障碍,将会直接影响各器官的生理功能。

(一)微循环的组成和血流通路:微循环的组成随器官而异。

典型的微循环一般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七个部分组成,微循环的血液可通过三条途径由微动脉流向微静脉。

1.迂回通路:血流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前毛细血管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最后汇流至微静脉。

由于真毛细血管交织成网,迂回曲折,穿行于细胞之间,血流缓慢,加之真毛细血管管壁薄,通透性又高。

因此,此条通路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故又称为营养通路。

真毛细血管是交替开放的。

安静时,骨骼肌中真毛细血管网大约只有20%处于开放状态,运动时,真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增加,提高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为组织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

甲襞微循环的观测指标

甲襞微循环的观测指标

⽑细⾎管形态,⽑细⾎管流态,⽑细⾎管周围状态。

1、细⾎管形态: 1)、管袢清晰度:管袢清晰度是镜下观察甲襞⽑细⾎管不可缺少的指标。

甲襞是⼿指远端的⽪肤,由于职业或⼯作的原因(如搬运⼯⼈、清洗⼯⼈等),经常接受不同刺激,引起表⽪增⽣,⾓化层增厚,⽪肤粗糙,致使表⽪透光性减退,造成管袢模糊不清,约4.1-10%正常⼈的管袢模糊。

正常⼈甲襞⽑细⾎管排列整齐,分布均匀,管袢清晰可见。

异常状态:排列紊乱,管袢模糊。

2)、管袢数:微循环检测中,管袢数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以远⼼端第⼀排⾎管袢中部1/2以上为管袢计数区,低于此线者不计,模糊不清者不计,计数时不应改变焦距,以免将不同深度的另⼀排管袢计⼊。

计数每毫⽶内的管袢数,取三个视野的平均值;凡1mm内的所有管袢数均应计⼊。

正常值:8-10(7-9)根/视野(第⼀排) 异常:A、袢增多:缺氧、慢性肺⼼病。

B:袢减少:⾎压下降,循环⾎量不⾜。

末梢⾎管收缩(细动脉收缩)感染性休克等。

3)、管径:测量部位为⾎管袢的中部,要避开节段性扩张或收缩处。

正常⼈输⼊枝与输出枝之⽐为:1.5-2. 正常值:输⼊值—11±mm 输出值—14±3mm 袢顶—15±3mm 异常:A、管径增宽:⾼⾎压及冠⼼病(早期)袢细长,部分病例输出枝扩张。

⾼⾎压、冠⼼病伴有⾼脂⾎症,⾎流粘度增加,输出枝,特别是袢顶增宽。

B、管径变窄:急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由于动脉压升⾼,⽑细⾎管阻⼒增加,管袢特别是输⼊枝管径明显变窄。

⾎压低,房间隔缺⾎,严重贫⾎。

(因⾎液灌流量减少,管袢变细) 4)、管袢形态 正常的管袢形态为发夹型(∩)、交叉型和畸形,三者⽐例为6:3:1. 异常:交叉型及畸形增多,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压、糖尿病、⼼绞痛、⼼肌梗塞(95%异性管袢) 5)管袢长度:测量受观察⾓度,⼿指的位置、照明等影响较⼤。

正常:2—5CM. 异常:A超长:⼩动脉硬化,家族⾼⾎压史,部分⾼⾎压病⼈(由于局部⾎液灌流量⼤,⾎流受阻所致) B、缩短、⼼脏病、⼼功能不全、⽔肿、休克。

甲襞检测微循环工作总结

甲襞检测微循环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从7月23日到8月31日从事甲襞微循环检验,怎样提高销量做如下总结:一、微循环检测的意义1、与客户拉近距离,跟客户建立信任度。

2、调整频道,产生共振。

3、了解客户需求、寻找沟通的切入点。

4、让客户看到自身的改善,留住客户。

5、老客户转介绍。

6、促进成单量。

二、测前准备1、沟通准备给顾客介绍的过程中,了解被检测人的性格、脾气、已用产品、抗拒点等相关信息,方便排除沟通障碍。

2、物料准备微循环仪器、香柏油、棉签、纸巾、微循环检测表、笔等。

3、知识准备微循环知识、产品知识、病理知识等。

三、微循环检测步骤1、询问询问顾客是否接触过微循环检查,了解顾客是否使用与购买过保健品和三七。

2、涂抹香柏油告知香柏油的作用是增加透明度。

3、找循环血管迅速准确找到毛细血管,让顾客看清楚,有利于接下来的沟通与讲解。

4、讲解进行微循环重要重要性的讲解,告知正常血管与不正常血管的形态,结合微循环对照图进行对比,让顾客自己能能判断,分期讲解,告知可能发生的病症与如何治疗和预防。

5、总结总结并告知顾客重点关注与预防的病症,并写在纸单上。

四、微循环检测注意事项1、不能夸大其辞“变成诊断疾病”;2、要用引导的方式询问,与客户产生共振,寻找沟通的切入点;3、检测中要了解客户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4、老客户进行已用产品的功效肯定,促使其产生复购或复合消费或转介绍五、微循环检测——综合判断1、能量带:呈光滑的波浪状,如果平直,说明免疫力低下,如果血管占据了能量带的正常位置,提示体内有寒气、湿气。

2、汗腺导管:出现说明体虚,易出汗多或晚上睡觉盗汗。

3、神经根:提示睡眠质量差,记忆力减退,爱做梦等。

4、形状:正常是拱门形或者说是倒“U”的,接近女性的发卡,其他都是不正常的5、清晰度:清晰度越高,身体状况越好,反之越差6、流速:血流速度越快越好7、排列:分布均匀,距离均等,无明显上下左右位置差别8、血管的长度:占屏幕的1//3六、微循环检测——整体血管形态判断1、整体血管模糊:①提示可能有体虚,体寒,贫血等症状,女性居多②可最近较累,晚睡,或熬夜2、整体血管基本变形:提醒注意预防血糖或血脂异常3、整体血管偏长:可能低压偏高,血压不稳定,口味可能偏咸4、整体血管偏粗:口味可能偏重七、微循环分区判断——头部区域头部血管模糊,短小,或变形等,容易发生供血不足,易出现头胀、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等症状,询问有无相关症状;此区域属于常见问题区域,大部分人都会容易产生以上症状。

甲襞微循环检测的实验报告

甲襞微循环检测的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甲襞微循环检测的实验报告篇一:中医诊断学实验报告参考)甲襞微循环检测中医诊断学实验报告(参考)实验一:甲襞微循环检测实验原理:《内经》认为“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脉分布的广泛性与微循环类似。

而“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与“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这种气血“双向”流注的描述,与微循环毛细血管内外液体“双向”流动也极其相似。

同时,络脉还具有“渗灌气血”和“互渗津血”的作用,实际上起着类似微循环的“血液循环通道”和“物质交换场所”的功能。

在病理状况下,络脉的变形、扭曲、扩张、充血所造成的“赤丝血缕”。

络脉气血不畅,血行瘀阻所形成的“血泣”、“血积”。

络脉津血失渗,渗于络外所造成的“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

络脉血色异常所造成的肌肤色泽异常等,与微循环的形态改变、流速、流态变异、管周渗血、血色、血流改变等均密切相关。

实验目的:掌握普通显微镜观察甲襞微循环的方法,熟悉甲襞微循环检测的指标、方法及正常值,了解常见爪甲色泽的微循环变化。

实验方法和步骤:直接方法,借助显微镜,直接活体观察其形态、分布、流速、流态及微血管周围情况。

甲襞是覆盖在指甲根部的皮肤皱折,表面为鳞状上皮所覆盖,其中真皮突起形成乳头。

每个乳头区有一支到几支形如襻状的毛细血管,故称为毛细血管襻。

毛细血管襻由较细的输入支、襻顶、和较粗的输出支三部分组成而呈“发夹状”。

血流从输入支基低部流入,经襻顶、再从输出支基底部流出。

流入输入支的血流主要来自于弓形动脉,从输出支流出的血液进入乳头下静脉丛。

此处微血管交错成丛,甲襞微循环观察所见的深度可达到乳头下静脉丛水平。

⑴普通显微镜加光源一般皆在低倍镜下观察,8×、10×物镜和5×、10×目镜各一个,最好选用平场消色差目镜和物镜,以减少因手指表面球面所造成的成像模糊。

⑵光源:要达到四点要求。

足部反射区图及详细图解

足部反射区图及详细图解

足部反射区图及详细图解足部反射区是指人体各器官和部位在足部有着相对应的区域,可以反映相应脏腑器官的生理病理信息,运用按摩刺激这些反射区可以调节人体各部分的机能。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足部反射区图及详细图解,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

足部反射区图人体足部的结构每侧足部有26块骨,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3组。

足部的关节多达数十个。

一、足部的骨骼1.跗骨位于足的后半部,包括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第二楔骨、第三楔骨及骰骨,共7块。

(1)跟骨位于足部的后方下部,是足骨中最大的一块骨,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

(2)距骨位于跟骨上方,高出其他的跗骨。

(3)楔骨有3块。

第一换骨位于内侧,第二楔骨位于中间,第三楔骨位于外侧,分别位于舟骨与第—- 第五跖骨之间。

(4)骰骨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

(5)舟骨位于距骨与3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的圆形突起,称舟骨粗隆或结节。

2.跖骨位于足的中部,共5块。

由内向外,分别称为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

每块跖骨又分为底(近足跟的一端)、体及头(近足趾的一端)三部分。

第一跖骨底下方有一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底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位于足外侧中部)。

3.趾骨共14块。

包括:(1)拇趾2块(近节趾骨、远节趾骨)。

(2)第二至第五趾各3节(分别称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远节趾骨)。

每块趾骨仍可分为底、体、头3部分。

二、足部可触及的骨性标志1.足内侧可触及内踝、舟骨粗隆(约内踝前方2.5 cm处)、第一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一跖骨小头(图1——2)。

2.足外侧可触及外踝、第五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五跖骨小头(图1——3)。

3.足底部可触及足跟下方的跟骨结节、第一至第五跖骨小头及第一至第五跖骨基底膨大部等。

4.足背部可触及第二至第四跖骨基底部。

5.足弓由跗骨和跖骨被韧带、肌肉、筋膜牵拉形成一个凸向背面的弓,称为足弓。

主要的弓是内侧的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构成。

微循环图分析

微循环图分析

微循环常见的症状分析
1:整个屏幕不清:新陈代谢不好,体内杂质多。

2:汗腺导管(白色):失眠、植物神精紊乱、易醒。

3:当静脉粗、动脉细:动脉有硬化现象。

4:保健区平滑:免疫力低下,皮肤弹性下降。

5:保健区波浪形:免疫能力好。

6:血管长、纤、细:可能血压偏低;鱼钩状:可能血压偏高。

7:血管上有二个或三个点:可能有风湿。

8:血管粗、黑、血流慢、团:血稠。

9:白细胞多:体内可能炎症。

10:头部不清:脑部缺氧,梦多,易醒,睡眠质量差。

11:头部有8字形,麻花状:头晕,头痛现象。

12:肩部处有静脉丛:鼻炎、咽炎、气管炎。

13:胸部处有静脉丛:心肺交换不好,胸闷气短,心慌。

14:小腹部处有静脉丛:女性:妇科有病,男性:前列腺炎;
大便不畅,糖尿病。

15:鹿角状在胸部:心慌,心脏供血不足。

16:尖刺状:提示有增生或腰部疾病。

17:腿部不清:腿沉、重累(年青人缺少运动)。

脚耳手部反射区图解

脚耳手部反射区图解

脚⽿⼿部反射区图解脚底反射区图解1.头(⼤脑):位于两⾜⾜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脑的反射区在⾜部呈交叉反射。

适⽤于⾼⾎压病,脑⾎管病变,脑震荡、头晕、头痛、失眠,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等病症。

2.额窦:位于两⾜拇趾靠尖端1cm的范围及其他⼋个⾜趾尖端,呈交叉反射。

适⽤于脑中风、脑震荡、⿐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等病症。

3.⼩脑(脑⼲):位于⼤脑反射区的后外侧。

左、右侧⼩脑在⾜底部呈交叉反射,适⽤于脑震荡、⾼⾎压病、头痛、失眠、头昏、头重等病症。

4.脑垂体:位于两⾜拇趾趾腹正中央,适⽤于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等内分泌系统病症。

5.三叉神经:位于两⾜拇趾趾腹的外侧约45度处。

呈交叉反射。

适⽤于偏头痛、⾯瘫、腮腺炎、⽿疾、⿐咽癌、失眠、头重等病症。

6.⿐:位于两⾜拇趾第⼀节趾腹底部内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

适⽤于急慢性⿐炎、⿐出⾎、过敏性⿐炎、⿐息⾁、⿐窦炎等病症。

7.颈:位于两⾜拇趾根部,即⼩脑反射区下⽅。

适⽤于颈部酸痛、颈部扭伤、落枕、⾼⾎压病等病症。

8.眼:位于两⾜底第⼆、三趾根部。

适⽤于视神经炎、结膜炎、⾓膜炎、近视、远视、复视、斜视、散光、视⽹膜出⾎、⽩内障、青光眼等病症。

9.⽿:位于两⾜底第四、五趾根部,呈交叉反射。

适⽤于外⽿道疖肿,中⽿炎、⽿鸣、重听等病症。

10.斜⽅肌(颈、肩部):位于两⾜底眼、⽿反射区下⽅。

适⽤于颈肩背酸痛、⼿⽆⼒、⿇⽊、肩活动障碍等病症。

11.甲状腺:位于两⾜底第⼀趾⾻和第⼆趾⾻之间,呈带状。

适⽤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病症。

12.甲状旁腺:位于两⾜底内缘第⼀趾⾻与第⼀趾关节处,适⽤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病症。

13.肺、⽀⽓管:位于两⾜斜⽅肌反射区外侧,⾃甲状腺反射区向外呈带状到⾜底外侧的肩反射区下⽅,前后宽约1cm。

适⽤于上呼吸道炎症、肺结核、肺⽓肿、胸闷等病症。

甲襞微循环的基本知识

甲襞微循环的基本知识

甲襞微循环的基本知识。

微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也指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微循环。

微循环检测仪的操作技巧:五大看点:颜色,形状, 山峰, 位置, 速度一:颜色:1,基底颜色--每个人基底颜色都不同,以颜色平均,基本色粉红为最好。

血液底色发黄为炎症,按黄色的程度区分炎症的程度。

越黄越重,发黑为毒素沉淀,同样也是按颜色深浅区别程度轻重。

2,血液整体偏红,深红多为血液粘稠,重症者出现微细血管堵塞,如图③。

局部血管偏红,深红的多为上火,如图④,肝火旺盛。

备注:观看心脏部位比其他部位要红点是正常现像,但是不会红太多。

如果颜色很淡,说明供血不好。

二,形状:血管形态分析1.正常型为发夹形,竖直向上生长,血管长度5-8CM;2.血管内没有杂质,血流成线流式快速流动;3.异常为交叉和畸形;4.交叉的比例数不超过30%,畸形不超过10%均视为正常;短小型/蝌蚪型血管:1.末梢供血不良,外周循环不良,手脚四季冰寒;2.贫血,易乏力;3.失眠、睡眠质量差,或长期熬夜,休息不规律;4.记忆力下降;5.新陈代谢失调,身体排毒不佳;6.体弱多病,免疫力较差血管下端蛛网状连接型:1.心肌功能出现问题2.主要症状:心慌、心跳骤然加速、胸闷、心跳偷停、气短、疼痛等;3.易发疾病类型: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纤细色浅型血管:1.女性较多见,血压偏低;2.贫血、末梢供血不足、手脚冰凉;3.免疫力低下;4.年长者易出现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症状;增厚及黑头型血管:1.血脂偏高,易引发高血压、高血糖;2.血液回流差,血管中垃圾毒素多;3.新陈代谢失调;4.脾胃失调,便秘者居多;角状血管:1.风湿性血管;体内多湿寒;2.身体各关节易出现疼痛;3.此类型血管患者,血管颜色偏蓝或紫色,颜色较深,体内寒气过重,应多注意妇科方面疾病;横穿型血管:1.肝脏排毒差;2.新陈代谢不调,体内垃圾毒素多;闭合型血管:1.完全淤堵,血液没有回流;2.出现在对应身体的哪个部位,哪个部位易出现疼痛;3.身体内血管或器官出现梗死或堵塞;交叉型血管:1.身体骨骼出现问题;2.观察交叉部位出现的位置来判断骨骼问题位于身体的哪个部位;.三,山峰:免疫山峰,越波浪越好四,位置:找准对应的位置检测,如图:五,速度:血流速度快最好,说明血液循环快备注:有的血管边缘有气泡说明有湿气,如果气泡是白边说明是近段时间生成,黄边的话说明生成有一段时间。

人体甲襞微循环及其病理生理学意义

人体甲襞微循环及其病理生理学意义

【实验对象】
• 在校大学生
【检查设备和器材】
• 微循环显微镜、光源、照相机、摄象机、录象 机、监视器、固定拖架、石蜡油和香柏油。
【对检查室及受检者的要求】
• 1.微循环检查室:检查室的室温应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为70%。
• 2.检查对象:检查前一小时避免激烈活动或重 体力劳动。检查前一天禁服对心血管有影响的 药物。
• 3.检查时间:一般应在上下午观察。为了解同 一病人的动态变化,最好固定在同一时间进行 复查。
• 4.条件允许时,检查前可测定受检部位的皮肤 温度。
【操作方法】
• 1.受检者在检查室休息15-30分钟,取坐位,必要时取 卧位检查,检查左、右无名指。
• 2.检查前,将微循环检查光源盒的光源和高压汞灯打开, 预热5分钟。
平坦(1.6)
汗腺导管
0~2条/ 1指甲襞 3~4条/ 1指甲襞
(0)
(0.1)
≥ 5条/1指甲襞 (0.4)

【甲襞微循环异常分度诊断标准】
• 1.甲襞微循环重度异常 • (1)具备以下一项变化者:管攀数减少到3条/mm以下,或减
少80%以上;红细胞重度聚集,血细胞血浆分离且多数管攀呈粒 缓流甚至停流;血流出现非局部因素引起的多数白微栓;管攀出 血大于或等于7条/1甲襞。 • (2)加权积分值大于或等于8。 • 2.甲襞微循环中度异常 • (1)具备以下二项变化者:管攀数减少40%-60%;输入枝管径 缩小20%-60%后增宽60%;或管攀缩短或增长50%以上;或输出 枝增宽100%以上;明显渗出;红细胞中度聚集,多数管攀为粒流, 管攀出血达3-6条/1甲襞;血色暗红;畸形达40%-60%;乳头平坦。 • (2)加权积分值大于或等于4。

微循环检测

微循环检测
(浅波纹)
(浅波纹)
平坦 波浪形 波浪形
异常甲襞微循环的分级
1、甲襞微循环重度异常 • (1)具备以下1项变化者 • 管袢数减少至3条/mm以下,或减少80%以上。 • 红细胞重度聚集,血细胞与血浆分离且多数管袢 血流呈粒缓流甚至全停。 • 血流中出现非局部因素引起的多数白微栓。 • 管袢出血大于或等于7条/1指甲襞。 • (2)综合积分值大于或等于8
袢顶极度膨大型
• 是系统性硬化疾病的表现

速采用半定量法
1、线流:血流快、呈光滑的索条状、毫无颗粒感,形如 塑料带(正常) 2 、线粒流:血流快,呈光滑的索条状,稍有颗粒感,形 如绸带(正常) 3 、粒线流:血流较快,连续成线,有明显颗粒感,形如 布带(轻度异常) 4 、粒流:血流较慢,轴流、缘流混杂,如泥沙流,形如 麻布(中度异常) 5 、粒缓流:血流呈泥沙状,连续缓慢流动。(中、重度 异常) 6 、粒摆流:血流呈泥沙状,前后摆动仍能向前流动。 (重度异常) 7 、停滞:血流停滞不前。
正常型
交叉形
发夹型
管袢短小:
管袢短小说明末梢供血不 良,外周循环不良,皮肤 退行性病变,萎缩,与动 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 缺、冠心病、末 梢供血不足、缺血性疾病、糖尿病后期、 老年动脉硬化症有关。
紧张型血管:
血管输入枝变细,输出枝变粗,比例变大,表 明动脉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血管痉挛,静脉血液回 流不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头痛时常见。
微循环观察对象和部位
• 微循环的主要观察对象是人和动物的活体组织或 器官。 • 人:甲皱、眼球结膜、舌尖、唇、牙龈等,其中, 最常用的主要是甲襞、眼球结膜两个部位,其中 甲襞是观察人体微循环的最好窗口。 • 动物:肠系膜、软脑膜、球结膜、舌、阴囊睾丸、 夹膜及肾、肝、脑等器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