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25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25张PPT)

“百家争鸣”思想研究小组成果展示(一)
派别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孔子
1以、待核心自思己想:的“态仁度”。对“待仁者人,,爱和人”谐
,“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
2、政治上,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3、 “克己复礼”。局限性
4、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儒家学派
孟子
1、政治上:“仁政”。
2、民贵君轻
民本思想

B
A.是当时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B.各派相互洁难批驳,彼此水火不容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6.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 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D
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D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4.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 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A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5.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
一、“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经济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发展,为学术文化 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力量在争 斗激烈。
阶级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文化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官学
私学
二、“百家争鸣”产生的内容 研究小组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共37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共37张PPT)
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但是,由于这种职业地位低微,收入 也少,既没有固定的财产和收入,做事时还要仰人鼻息。
所以形成比较柔弱的性格,这就是儒的本意,即 柔,还有他们职业的原初性质,即术士。
9
B、孔子的思想 ①政治思想: a、 “仁者爱人”和“为政以德”
b、“礼”的学说:等级与秩序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而众星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 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 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孟子(约前372---前289)
16
思考1:孟子的主张中继承了孔子的什 么思想?又有何发展?
• “仁政”学说是孟子对孔子“仁”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 封建政治哲学的最重要概念,关注的是人民生存的权力。
• “仁政”的主要内容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轻徭薄赋, 征发徭役不违农时,给农民以土地,有利于劳动人民,有 利于封建统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
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4
“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
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崛起;
5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是作为封建 社会中最基础的贵族,也是最高级的百姓。中国的 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士族阶级。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11.(2007全国文综二)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
德归厚矣” 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
用。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1
2、道家学派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共33张ppt)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共33张ppt)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论语·为政》
1、孔子 (1)孔子的生平 (2)孔子的思想主张
探究1:请你根据下列材料概括 孔子的思想主张,并谈谈对这些 言论的理解。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③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④提出唯物思想:“天行有常,不为尧 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孔子说:“性相近也。” ——《论语·阳货》
孟子说:“人无有不善。” ——《孟子·告子上》
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
思考: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 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 制崩溃,新制度逐渐建立
③社会阶层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 用
④教育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 间”,私学兴起
“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
主要流派
代表人物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
老子、庄子
法家
商鞅、韩非子
墨家
墨子
合作探究: 百家争鸣对中国有何重大历史影响?
1、道家学派——老庄之学
老子 春秋晚期楚国人 创立道家学派 著《道德经》
老子的思想主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①认为万物的本原是“道”,要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②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2、孟子 (1)孟子的生平
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 他曾游历列国,主张不被 采用,晚年退而与弟子著 书立说。著有《孟子》一 书。有“亚圣”之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四.道家、法家和墨家
1. 道家
老子 ⑴地位:春秋晚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道家创始人
⑵主张
哲学思想
①世界本原“是无“为道””指。不强妄调为顺,应不自胡然作,非提为倡,清不静 无为,知为足所寡欲欲为。。客治观理唯天心下主,义要化烦为简, ②认为任不何使事用都权存谋在,对不立过面分,威并逼相百互姓转。化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孔子的思想主张
(1)、哲学思想
① 思想核心是“仁”
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
• 子曰:“仁者爱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3)教育思想
①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 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
②整理文化典籍,儒家六经。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 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为政)
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
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A.一儒观家点出B自.先法秦C家( )
C.墨家 D.道家
2.(2014·四川成都一模·1)有学者认 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
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
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
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 A )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
②……人”性论:性相近 ③ 鬼神观:敬鬼神而远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
单元线索:
➢ 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2.掌握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主张以及儒家思 想的形成及影响。
映,是当时社会—历—史胡条适件《的中国产哲物学。史大纲》
2.士的活跃和私人讲学的兴起
阶级基础:士阶层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 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自由知识分子阶层
思想文化: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 局面,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
诸子:各种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自汉朝“独尊儒术”后,孟子本应和孔子一样倍 受尊崇,但事实并非如此,孟子却好象被忽略了。 原因是孟子的思想: A.批判和否定君主专制 B.提出了“仁政”学说 C.不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 D.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
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 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 “礼”“义”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社会秩序 B.强化中央集权 C.构建平等社会 D.缓和诸侯纷争
——《论语 为政》
周礼,礼乐制度,以分封制宗法制为基础的礼 仪规范。
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
主张“贵贱有序”,强化尊卑等级关系,来 化解现实冲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人。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 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礼治思想,礼法并用

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3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30张PPT)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 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被后人尊称为 “至圣”。
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其身世 对他的思想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贵 族的身份决定了他希望恢复周朝的 “礼”;家族的“没落”,地位的下 降,则促使他希望以“仁”作为处理 社会人际关系的原则。
1、孟子的思想
① “仁政”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②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 人性论: “性本善”
“亚圣”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
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 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的简介
•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 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自 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一生以 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诸侯国 。晚年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 理成《孟子》一书。冯友兰认为 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整理编订“六经” 编订整理出《诗》、《书》、《礼》、《易》、《乐》、 《春秋》等“六经”。 (四)孔子的地位
1、“万世师表”——教育家 2、“至圣”—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3、世界文化名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发展: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 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孔 庙 杏 坛
——
孔庙
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南北 长1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三殿、一 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前 后共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8张PPT)

近年来,随着“儒学热”的掀起,各大学纷纷开设国学院, 部分中小学将国学引进课堂,民间创办的国学私塾也日益增多。
1988年1月,全球诺贝尔奖学金获得者在法国 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言,其中说道:
“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
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
“孔子பைடு நூலகம்国”
2004年11月21日, 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 院在韩国首尔成立。
曲阜
孔子的主要思想:
核心: “仁”的学说 政治思想:以德治民
保守部分:维护周礼,主张“克己复礼”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
孔 庙 杏 坛
孔庙: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
全庙南北长1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 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 门坊,前后共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1、经济上: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二、“百家争鸣”的代表
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一)、儒家学派
1、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仁政 仁义
民贵君 轻
性善论
君舟民 水
性恶论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形象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确切出生地不详, 但史记记载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 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 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到了唐朝 武宗时期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 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认 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老子与后世的庄 子并称老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0张PPT)

孔府 位于孔庙
东侧,有“天下第 一家”之称,是孔 子嫡系长期居住的 府第,也是中国封 建社会官衙与内宅 合一的典型建筑。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2.战国时期: 孟子、荀子
简介: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曾受业于 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 正宗。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 诸侯国。
2 .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 3 .人性论: 性本恶 4 .主张礼法并用 5 .哲学观: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同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创立儒家学派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 整,成为蔚然大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 1课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目录
一 “中百央家集争权鸣的”发局展面的形成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三三 道家和法家
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含义: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 时期,社会上形成一批 以…、…为宗旨的学者和思 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 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 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 墨家、道家、法家等。
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的思想 : ⑴政治思想
①孔子的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共26张PPT)

材料三:制天命而用之!
──荀况《荀子·大略》
朴素的唯物主义
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孔子
孟子
荀子
时 期 春秋
仁的
同 思想
爱人
民本 以德治民
思想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奠定
基础
战国 仁政
战国 仁义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恶论
蔚然大宗。
史书载,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交界 处困饿七日,动荡的年代,他的“仁”的思想也处处 碰壁,不被采纳。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为 什么不被统治者采纳呢?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 教育、职业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 爱和平、反对战争
• 庄子的天与人“不相胜”——人与自 然要和谐相处
1.战国时期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 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 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做法与下列思 想相关的是( ) A.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D.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 则举之
•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 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
• “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 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
2、“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土地制度 --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
晋卻至与周争田。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诸晋。
社会 大变革
政治制度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2.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 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的永恒。 强调以内心体验为中心,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 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该思想流派应是(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优质课件2: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优质课件2: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探究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的思想主张? 2.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探究三 道家、法家和墨家 1.老子、庄子的思想主张? 2.韩非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3.墨子的思想主张?
“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有关心 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们应 该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
因此,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要有思想、要有信仰、要有精神。中 国古代两千年的思想、信仰、精神是来自于先秦时期的传统思想。而我 国古代传统思想又是怎样形成的?对今天的中国及全世界又有什么样的 影响?
探究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百花齐放春满园
1.“百家争鸣”的含义:
【说文解字】何谓“百家争鸣”? •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孟轲《孟子·告子上》
孟子思想:仁政、民主、性善
材料四: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 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 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
──荀况《荀子·王制》 材料五: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 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2)世界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以中国为 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主体就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儒家思想至今在日本、韩国、 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特别是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从中汲取了丰富营养,合理地 处理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建立的“东方工业模式”“儒家资本主义”证明了儒家 思想的现代价值。
位。”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不耻下问
D.当仁不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9张ppt)

庄子
2、庄子— 战国时期
思想主张: 1、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2、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 得精神上的自由
14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
(1)结合法、术、势,以法治国:
法商鞅:处理政事的基本原则 术申不害:控御群臣的办法工具 势慎到:以权威震慑臣民
(2)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
◆儒家思想孕育了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 器。 其思想精髓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初步发展
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
⑴创立:
孔子删定“六经”:《诗经》《尚书》 《礼记》《易经》《乐经》《春秋》,有记 录言论的《论语》
诸子百家中,你最喜欢哪一家?
学习准备15分钟,个人汇报,时间1分钟
交纸观质点署名结稿合,学未派交内总分用减词准10确分,学
明确 容主张
科术语
10分 分析说明
20分
20分
感情充沛 启迪思想
40分
时间

1分钟 分
10分
姓名
同学1 同学2
得分(给每名 同学赋分)
97
86
前5(只在前5姓名 对应处标注)
2
学生分享反馈
第1课 “百家争鸣”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百家争鸣” 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社会 大动荡 大变革
1.经济:铁器牛耕,井田制崩溃; 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

孔子有哪些主要思想?如何评价孔子的思想? 材料一:樊远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子曰: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学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 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 论 语 · 颜 渊 》 材料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材料三: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 论 语 · 颜 渊 》 材料四:子曰:有教无类。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 卫灵公》

是什么
仁者爱人
怎么做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统治者:以德治民 百姓:克己复礼
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 年),名轲,邹国人(今山 东省邹城市),战国时期伟 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 家,后世尊称为亚圣。
荀子(约前313-前238), 名况,赵国猗氏人(今山西 运城),战国末期著名思想 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 尊称“荀卿”。
1.孔子的思想
(1)哲学思想: ① “仁”的学说 (核心) 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 ② 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其目 (2)政治思想: 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①以德治民。(进步) 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制度。(保守) (3)教育思想、贡献: ①有教无类 ②兴办私学,编纂六经。
阶级关系
思想文化空前发展
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背景
(1)经济: 土地私有和铁犁牛耕的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
(2)政治: 分封制崩溃,宗法制遭破坏,诸侯争霸与兼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32张PPT)

爱人 克己复礼
2.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又有怎样的 教育主张?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2)“士”阶层的崛起、活跃 (3)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
学在官府——学在民间
孔子讲学图
“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 七十二人。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家庭出身的限制, 扩大了教育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 战国时代,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改
造和总结,并博采众家之长使儒学体系更 加完整。 • 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 然大宗。
孔丘(前551年~前479 年)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前286),名周,字 子休。战国时期著名
名言录:
思想家,文学家。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思想主张:继承发展老子的思想,把世间万物都
看做相对的
老子的思想
(1)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道”
(静道2无)生为强、一调知顺,足应寡一自欲生然,二提,倡清二生 (三3),政三治主生张万: 物无为。而”治,(道:
第 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
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 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 “百家争鸣”的含义: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及各流 派的出现局面。
•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道家、墨家、 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赋予新的内容,并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精讲阐释:孟子的“仁政”思想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
而是有明显的区别:

孔子的“仁”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宣扬奴隶主的“爱人”,
目 链
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孟子的“仁政”思想 接
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主张爱惜民力,正确认识君民关系,建立和谐
的封建统治秩序,更好地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目 链 接
(2)孟子
①政治:实行“__仁__政__”,提出“____民__贵__君__”轻思想。
②伦理:主张“性本善”,实行仁政来回复善性。
(3)荀子
①政治:施政礼法并施;提出“君舟民水”思想。
②伦理:主张“__性__恶___论_”,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七分。
2.道家学派。
1.百家争鸣的含义:春秋战国时期学者和不同思想学派 围绕自然、社会和人生等问题互相诘难、批驳的局面。
2.时代背景:________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1)政治经济变动:春分秋封战制国、井田制瓦解。
栏 目
(2)社会基础:________阶层的活跃并受到诸侯国的重用。
链 接
(3)文化基础:出现________,平民百姓开始接受教育,教育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七分。
目标
分解 1.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意义、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主
张。
2.掌握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联系现实评
价儒家思想。
栏 目 链 接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七分。
栏 目 链 接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五十七分。
一、“百家争鸣”的含义及出现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拓展 :从这一原因的分析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文化是当时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的反映
3. “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
主要流派: 儒、道、 法、墨、 名、阴阳、 纵横、杂、 农、小说 (除去小 说家,则 称“九 流”)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的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因父母曾为生子 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鲁国人,出身于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是中 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 家学派创始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 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 3岁丧父,17岁丧母,从小虚心好学。 30岁开始私人讲学。 50多岁又从政,担任司寇。55岁仕途失意。 晚年率弟子周游列国14年,到处碰壁。 68岁返鲁,晚年潜心办学和整理文献。 享年73岁。后被尊为“至圣”。
主张法治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法家 韩非子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 节俭
孔子说: 我仁; 荀子说: 我义;
老子说: 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 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 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 战场上见高低!
代表的阶级属性不同:
老子、庄子、孔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 墨家 ;
韩非子,是 中国古代著 名的哲学家、 思想家、政 论家和散文 家,法家思 想的集大成 者。
墨子(公元前468 — 公元前376),名翟 (dí),汉族,,是战 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科学家、军 事家,墨家学派的创 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1)哲学思想 ——“道”是世界的本原; “无为”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 (2)辨证法思想 ,不为所欲为。治理天下,要化烦为 —— 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 简,不使用权谋,不过分威逼百姓。
同 民本思想
异 人性论
爱人 以德治民 性相近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王道 民水君舟 性恶论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老子(约公元前 571年—公元前471 年),字伯阳,谥 号聃,又称李耳, 是中国最伟大的哲 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被道教尊为教祖, 世界文化名人
庄子,名周,字 子休。道家学说 的主要 创始人 之一。战国著名 哲学家、思想家、 文学家
合作探究二 材料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之。 ──《论语•为政》 材料二: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 材料三:子曰:有教无类。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孔子思想:
以德治民,有教无类
孔子的政治思想
思想核心:

荀子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主 要 ★政治:“仁义”和“王道”、 “君舟民水” 思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想
★伦理观:主张“性本恶”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 用之”等 思想
荀子
早期儒家思想
孔子 时 期 春秋 仁的思想 孟子 战国中期 荀子 战国末期
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其中法是公开的,是约束公 众的;术是统治者个人掌握的,要深藏不露;势是法 和术的基础,是最重要的,只有掌握了实权,有了巨 大的权势,才可以推行法治,使用权术。
道、法、墨等学派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道家
老子
庄子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继承老子的学说,放弃差别观念
根本目的:
协调人际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
“为政以德” 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维护西周的奴隶制统治秩序

代表奴隶主利益
主要思想:
仁政: “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民本: 提出“民贵君轻”
伦理观: 主张“性本善”
影响:
孟子 正宗 “亚圣”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 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 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合作探究二 材料一:樊远问仁,子曰:源自爱人”。──《论语· 颜渊》
材料二:子曰: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 学而》 材料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 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颜渊》 孔子思想: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人。
流派的涌现及不同学派争相发表见解、互相论 战的局面。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
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 作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合作探究一
2、形成原因
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政治: 社 会 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物质基础 大 阶级关系: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变 革 思想文化: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术者藏于胸中,以遇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韩非的思想主张
1.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 的中央集权国家。 所谓“法”,就是法律、法令。所谓“术”就是指统 2.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治的权术。所谓“势”就是指权力、势力。这三者是
(3)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
影响: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
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 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 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德经》中的名句: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 1 课
单 元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解 第 2 课 读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3、 4 课
第 1课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 多个思想流派 1、含义: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各种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