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推荐》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01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同步练习人教版必修三
人教版必修Ⅲ历史同步测试系列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知识目标】“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主要流派及其代表、历史意义。
孔子的生平及其主要的思想:核心、教育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和荀子及其主要思想。
【过关测试】一、选择题:1. 孔于思想中主X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3.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观点的是A.民贵君轻 B.人应互爱互利C.反对掠夺战争 D.提倡节约反对浪费4.下列关于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①主X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X“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5.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XB.小国寡民的理想C.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辩证法思想6.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X的思想基础7.“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自主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上文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8.在君民关系方面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家是:A.孔子 B.荀子C.韩非子 D.孟子二、材料解析题: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对孔子这段名言,你有什么感想?10.阅读下面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四则言论:材料l: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历史必修三第1课作业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作业一、选择题[基础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的是( )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2.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有矛盾的是( )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学而不思则罔D.知之为知之3.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仁者爱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学派是( )A.法家B.儒家C.墨家D.道家4.春秋战国时期的某学派代表人物认为:万物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该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5.“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这反映的是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 )A.老子B.孟子C.墨子D.荀子6.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
“宽容”具体指( )A.诸子百家争鸣B.商人地位提高C.私田大量开垦D.诸侯重视教育[提高题]7.毛泽东说:“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下,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主义,甚至一个阶级的多个集团中还各有各的主义。
”该话揭示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礼崩乐坏,天子失官B.私学兴起,讲学风气盛行C.周王室衰微,井田制瓦解D.士阶层活跃且受到诸侯重用8.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
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风俗B.贡赋C.秩序D.礼仪9.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 )A.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10.“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为政以德 B.刑、德并用 C.小国寡民 D.无为而治11.“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形成同步测试题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1.1百花怒放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1.此刻我们倡导“以德治国”,而春秋期间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
这说明()A.不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所按照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一定批评地加以继承C.对传统文化一定绝对地予以必定或否认D.“德治”将要代替“法治”2.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一些言论对今日仍旧有着很大影响。
此中,我们从“荣华不可以淫,贫贱不可以移,威严不可以屈”中获得的精神营养是()A.着重时令,健全人品B.人性本善,杀身成仁C.先义后利,关注民生D.博爱友好,以德服人3.在相关惩办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升了,腐败现象自然就没有了。
”乙说:“必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到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动。
”丁说:“要从老百姓百姓中精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
”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与儒家思想相符合的是()A.甲B.乙C.丙D.丁4.《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其含义是()A.怜悯人民疾苦,主张实行“德政”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增强控制C.统治者应安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察5.“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能够治国也。
”持这类看法的学派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6.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对最高统治者有震慑作用的学说是()A.“春秋大一统”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天人感觉”D.“德政”第1页7.法家思想在战国期间之因此能成为“显学”而备受尊崇,是由于它()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切合国家由分裂走向一致的趋向③有益于统治者增强对人民的控制④重申建立君主个人威望以增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在2019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中,数千名演员齐声吟诵“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朝闻道,夕死可矣”等格言,向世界传达了中华文化的深邃思想,这表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思想()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9.以下对先秦儒家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A.“仁”重申个人涵养,规范社会伦理B.拥有民本思想,有益于缓和社会矛盾C.它关注社会和自然,重视人的能力D.它在当时有益于结束分裂,实现一致10.某村有一位德高望尊的老人,他常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后代“施恩图报非君子,以怨报德是小人”“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为人办事不行有贪婪,衣能遮体,食能充饥,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会遇到报应”。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同步练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同步练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构成〝百花怒放〞的局面,是①社会正处于剧变时期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束缚运动③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④各国竞争与政治革新的需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孔子以为教育不分贵贱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历,打破了贵族垄断文明教育的局面,这反映了孔子教育方面的基本思想是A.启示诱导B.墨守成规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3.在治国思想方面,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而荀子那么以为:〝治之经,礼与刑,小人以修百姓宁。
〞资料主要反映了A.荀子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从德治角度完整论述君民关系C.表达以德治国以礼育民的思想D.儒家思想法治空虚礼治的转机4.〝授官爵出利禄不以功,是无当也。
国以功授官与爵,此谓以成智谋,以威勇战,其国无敌。
〞与资料主张出于同一学派的是A.〝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B.〝桀为天子,能制天下,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C.〝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D.〝仁那么荣,不仁那么辱。
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浸而居下也〞5.庄子说:〝夫道,无情有信,有为有形;可传而不可受〔口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庄子意在说明A.〝道〞是万物本原B.〝道〞没有外形C.应当〝有为而治〞D.〝道〞十分奥秘6.某位思想家以为〝天下之人异义〞形成人与人〝交相非〞〝交相害〞,并且这种祸乱局面在他生活的时代已愈演愈烈。
为此,他主张A.法治、集权B.兼爱、尚同C.有为、齐物D.暴政、复礼7.儒学的中心表达是〝仁〞和〝礼〞。
历史上,儒学经常被视为〝周孔之道〞,后者的实质内容即〝仁〞和〝礼〞;〝周〞即周公,其文明层面的历史活动主要与制礼作乐相涉;〝孔〞那么是孔子,其思想与〝仁〞的观念无法分别。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测试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尊崇佛教、兼收并蓄2.“在孔子看来,人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彼此的关系如何。
”为此他提出了( )A.“尚贤尚同”B.“以德治国”C.“君轻民贵”D.“仁者爱人”3.春秋战国作为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流派纷呈的时期。
下列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思想,至今对构建和谐社会仍产生着积极影响的是( )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兼相爱,交相利”④人贵贱有“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4.洪武五年(1372)的一天,朱元璋在读《孟子》,读着读着,朱元璋眉头越皱越紧。
终于,把书一摔,大声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焉?”立刻召见文臣,宣布即日起“罢免孟子配享孔庙”。
朱元璋如此大怒是因为孟子在书中说( )A.克己复礼B.民为贵,君为轻C.仁义、王道D.仁政5.先秦时期,儒家在治国方略上经历了孔子的“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君主的‘德’最重要”等主张。
这反映了此时儒家( )A.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B.追求理想的人治政治C.缺乏治国的明确标准D.渴望人伦秩序的规范6.某班主任得知班上的某同学在校外偷了别人的东西,如果他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这位同学采取的态度是( )A.认为这位同学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他会改正错误B.认为这位同学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这位同学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这位同学的本性是善的,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7.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是( )A.克己复礼,民贵君轻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法不阿贵,以法治国8.《史记·商君列传》中有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的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悟矣。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2.“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以上言论出自()A.《论语》B.《道德经》C.《孟子》D.《韩非子》3.“国弱民强,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4.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中写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
”材料反映的是( )A.孟子的民本思想B.荀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学D.孔子的德治思想5.“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这一言论出自先秦时期的(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6.“他们从旁观察世局,认真思索宇宙的真象,使用着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形态的执着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属于原理性研究的层次是他们的专长。
”这一评价是针对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7.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是东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儒家的“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主要的不同是()A.讨论主题不同B.价值取向不同C.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8.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
他们所述的共同目的是()A.实行民主政治B.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C.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D.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9.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作业:作业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作业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很多成语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如卧薪尝胆、围魏救赵、奇货可居、唇亡齿寒、毛遂自荐、朝秦暮楚等。
这些成语典故反映出当时( )A.经济大发展 B.政治大动荡C.文化大繁荣 D.社会大变革2.《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的剧烈动荡B.“士”这一阶层的出现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3.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受过教育的“士”或进入诸侯大夫的机构,或独立于社会,形成一个不拥有政治地位却拥有文化的知识阶层。
到了汉代,传统知识分子逐渐转变为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
导致这一变化的文化因素是( )A.优先兴办教育B.科举制度的僵化C.背离传统礼制D.儒家思想的限制4.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因关心环保议题,开拍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记录地球生态所将面临的浩劫,从而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
面对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你认为中国古代哪一思想学派最适合回应此项议题( )A.道家B.墨家C.儒家 D.法家5.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
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
这位思想家秉承的理念是( )A.克己复礼B.仁者爱人C.无为而治D.为政以德6.“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7.钱穆先生在《孔子与论语》中说,儒家论人生,主张节欲寡欲以至于无欲;但绝不许人寡情、绝情乃至于无情。
这表明儒家思想( )A.主张建立礼乐制度B.深受宗法制的影响C.认同情感的积极性D.提倡人文理性精神8.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同步训练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基础巩固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
“宽容”具体指()A.诸子百家争鸣B.商人地位提高C.私田的大量开垦D.诸侯重视教育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3.蔡元培赞扬孟子时说:“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
”下列史实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苛政猛于虎”4.古代某思想家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5.有学者评论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代表人物“殆(几乎)仅知有政治,而不知有文化。
仅知有国家,而不知有人生。
仅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众”。
该学派代表人物应是() A.孔子B.墨子C.韩非子D.老子6.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称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的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8.下图孔子的言论反映了他的()A.哲学思想B.民本思想C.教育思想D.经济思想9.《史记·商君列传》中有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的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悟矣。
”“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A.法家、道家、儒家B.道家、儒家、法家C.墨家、法家、道家D.儒家、法家、墨家10.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理想C.唯物主义思想D.辩证法思想二、能力提升11.春秋战国是一个学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
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它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这主要表现在()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④ 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A . ①②③④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②③2. 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评价正确的是①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②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④儒、墨、道、法等学派既相互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3. 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的先秦思想家是A. 墨子B. 孔子C. 荀子D. 孟子4. 孔子在晚年潜心办学和著述,他整理出六种教本,后人称为“六经”,其中不包括A. 《诗》B. 《易》C. 《乐》D. 《论语》5. 春秋时期,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资格的是A. 墨子B. 老子C. 孔子D. 孟子6.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这种思想①包含了孔子对百姓的爱护②包含了民本思想③是孔子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④在当时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7. 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主要表现在他提出了A. 系统的“仁政”思想B. “民贵君轻”的思想C. “人性本善”的思想D. 轻摇薄赋的思想8. 荀子对儒学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A. 最早提出了“仁政”和“王道”的思想B. 主张“以德服人”C. 结合法家、道家思想改造儒学,使之更适应社会需要D. 主张“性恶论”9. 在对人性本质的基本观点上,孟子和荀子(________ )A.观点相同,说法各异____________________ B.观点不同,目的相同C.观点不同,目标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 D.互相借鉴,互相补充10. “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 满足了大国争霸的政治需要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11.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 ①②B. 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12. 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与下图无关的是A. 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B.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诘难、批驳,同时吸收、融合C. 当时的学派只有这五、六家,号称“百家”D. “学在民间”促成这种现象的出现13.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A .政治运动B .启蒙运动C .思想文化运动D .思想解放运动14. 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孔子的同学设计台词。
《作业推荐》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题: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02
《作业推荐》02——“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单选题(共90 分)1.下表列举了四位先秦思想家的一些主张。
其共同点是A.反对征收赋税B.关注民众生活C.发展社会生产D.重视强国富国【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材料中老子主张的大意是:人民的饥饿,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这是造成饥荒(的原因)。
孔子主张的大意是:百姓富足,君主不会不富足。
荀子主张的大意是:实行王道的国家,富的是人民;实行霸道的国家,富的是人才;勉强存在的国家,富的是权臣;即将灭亡的国家,富的是箱子、国库。
管仲的主张的大意是:对人民征收有度,耗费又有节制的,国家虽然小也一定安宁;对人民征收无度,耗费又没有节制的,国家虽然大也一定灭亡。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四个人的主张都是围绕民富国强展开,体现了关注民众生活的共同特征。
故答案为B项。
A项,四位思想家反对的是过度征税,不是反对征税,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发展社会生产的信息,排除;D项,荀子的思想体现出富国强兵的思想,但不能全面涵盖材料信息,排除。
【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
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2.维持人伦关系是“礼”的重要功能之一,孔子云:“君使臣以义,臣事君以忠”,孟子云:“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说明“礼”A.以“尊君”为核心B.蕴涵有一定的人文精神C.强调“君”的责任D.鼓励臣民反抗暴君统治【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尊君”是“礼”的基本要求,但这并非本题材料所要表达的思想,A项排除;从道理上讲,你对我好,我便对你好,这是人之常情,简单的说这叫“人心换人心”。
从理性的角度看,材料体现了“权力”与“义务”的对等,要臣民尽“尊君”的义务,就得给人民基本的“权力”,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这都体现了对“人性”的尊崇,体现了人文精神,所以,B项正确;从材料来看,确实是说在处理君臣关系上,君负有责任,但把它说成“礼”的特征,显然不合适,C项排除;D项与孔、孟的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身份与基本主张明显矛盾,排除。
历史: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人教版必修三)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随堂巩固】一、选择题:1.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④使学术开始下移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2.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A.知之为知之B.有教无类C.学而不思则惘D.因材施教3. 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B. 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D. 道家最受欢迎二、非选择题4. 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立德而尚贤。
……自贵且智者为政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夫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为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以上皆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1)以上四则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而叙述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所体现的核心主张。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3)上述四则材料中的主张,哪一种对当时的社会影响最大?说明其原因。
(4)上述四则材料中的主张,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为什么?【课后提高】一、选择题1.促进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是()A.社会大变革B.经济的发展C.政治剧变D.统治阶级的提倡2.对于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③他们彼此对立攻击互不相融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 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0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这种“争”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B.“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C.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D.教育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答案】C2.战国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
这种局面带来的效果是A.维护了社会新秩序,倡导了个性解放B.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C.各派势均力敌,社会得以安定D.实行法治,建立起理性社会【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
战国时期仍然处于古代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更谈不上“维护”,A项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战国时期……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可知“文化下移”现象扩大了文化传播的社会层面,促进了“士”阶层的兴起,为“百家争鸣”的出现提供了人才基础,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B项正确;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得以安定”的表述不符合史实,C项排除;实行法治是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与材料中的“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不符,D项排除。
3.儒学的核心体现是“仁”和“礼”。
历史上,儒学常常被视为“周孔之道”,后者的实质内容即“仁”和“礼”;“周”即周公,其文化层面的历史活动主要与制礼作乐相涉;“孔”则是孔子,其思想与“仁”的观念无法分离。
这表明“周孔之道”A.是历史传统文化与春秋现实相结合的产物B.开创者强调用礼维护周朝秩序C.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期不为统治阶级所重视D.就是对周公思想的完全的继承【答案】A4.《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3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目:在春秋战国时期,以下哪位思想家主张“无为而治”?A. 孔子B. 道家创始人老子C. 墨子D. 法家代表韩非子2、题目:以下关于儒家思想的形成,叙述错误的是?A. 儒家思想的形成受到了周代礼乐文化的影响B. 孔子主张“仁政”,提倡“礼治”C. 孟子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性善论”D. 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礼乐教化来改造3、下列哪位思想家主张“兼爱”与“非攻”,认为战争会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庄子4、在“百家争鸣”时期,哪一种学说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主张“无为而治”?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5、以下关于孔子教育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提倡因材施教。
B.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君子”。
C. 孔子强调道德修养,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D. 孔子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传授知识技能。
6、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体现了哪种思想?A. 法家思想B. 儒家思想C. 道家思想D. 墨家思想7、题干:以下哪位思想家被后世称为“亚圣”,其主张“仁政”和“民贵君轻”?A. 孟子B. 孔子C. 荀子D. 韩非8、题干:以下哪项不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A. 兼爱B. 非攻C. 尊师重道D. 节用9、【题目】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仁者爱人”,这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A. 礼乐教化B. 君为臣纲C. 仁爱之道D. 君主专制 10、【题目】以下哪位思想家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和侵略,体现了墨家思想的特点?A. 墨子B. 孟子C. 庄子D. 韩非11、《孟子》中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这一观点体现了哪种思想?A. 法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儒家思想D. 墨家思想12、在“百家争鸣”时期,以下哪位思想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墨子13、《孟子》中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这一观点主要体现了以下哪一学派的思想?A. 道家B. 儒家C. 法家D. 墨家14、在“百家争鸣”时期,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对后世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A. 庄子B. 韩非子C. 荀子D. 孔子15、下列关于孔子思想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强调“仁爱”和“礼治”B. 主张“克己复礼”C. 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D. 认为教育是“礼乐”之教16、下列关于孟子思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强调“仁政”和“王道”C. 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 提出“性善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高三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
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2.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要是因为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实际问题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化为有为C.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3.孔子主张“克已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A.和谐的人际关系B.以礼待人C.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D.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4.下面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内容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治”③“兼爱”④“克己复礼”A.①②④B.①③C.①④D.①②5.今天我们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它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6.《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
这说明孔子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B.偏爱某些学生C.有教无类D.因材施教7.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与它不断吸收各派学说分不开。
儒家思想吸收其他学说开始于A.战国时期百家争鸣B.西汉时期宣扬大一统C.隋唐时期提出三教合一D.宋元时期创立理学8.子曰:“君子(道德修养高的人)和(讲求和谐)而不同(同流合污),小人(道德修养低的人)同而不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孔子认为君子、小人都是人B.孔子认为君子好交往,小人坏事多C.孔子指出了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处事原则D.孔子认为君子、小人是不同的等级,要按不同等级方式与外界打交道9.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10.《论语》有云:“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它反映了儒家的A.鄙视富贵B.重义轻利C.取利有道D.见利忘义11.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在此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12.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1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荀子:14.《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作业推荐》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01
”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01一、单选题(共90 分)1. 研究公元前11 世纪到公元前 3 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
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A. 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体现的是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①正确。
分封制和宗法制体现的是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②正确。
孔子、孟子、荀子等体现的是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③正确,①②③正确,A选项排除,C选项符合题意。
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的说法与材料无关,④错误,BD选项排除。
2.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有一个学派,班固称它“留意于仁义”,韩愈说它“合乎人与义”。
该学派是B. 墨家C. 道家D. 法家【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班固的“留意于仁义”。
仁者,人也;义者,宜也,人应该怎样为人才符合情理;韩愈的“合乎人与义”也是强调人做事要适宜,这些与儒家的“义”是一致的,A项正确;墨家的仁体现出一种普遍的、无等级差别的爱,墨子的义更加趋向于公正和平衡,这与材料中的仁义思想体现的是有等级差别的不一致, B 项错误;道家的处事更强调随意,顺其自然,而不强调适宜,C项错误;儒家讲“仁义”,要求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法家弃绝仁义道德,主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D 项错误。
【点睛】克己复礼为仁。
这句话讲的是实现和谐的方法:德和礼。
德指的是道德克制,礼有两个含义:礼仪和社会规范,这里主要指社会规范,这句话连起来的意思是:只要人人都能自觉地运用道德约束自己,并且遵守社会规范,就能实现社会和谐。
3.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题
[基础达标]1.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制天命而用之『答案』B『解析』关键信息: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
A项是墨家思想;B、C、D项都是儒家思想,但C项是儒家的三纲五常思想,D项是荀子的思想主张,不属于为人处世方面,B项正确。
2.这是一位生活于公元前4世纪前后的伟大的思想家,后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学宗师。
他的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A.克己复礼B.仁者无敌C.天人感应D.格物致知『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理解能力。
儒家思想内容主要是仁和礼,公元前4世纪是中国的战国时期,这位思想家是孟子。
故选B。
3.儒家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
以下言论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天理人欲,不容并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答案』C『解析』“民为贵”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浓重的等级观念,A项显然不合题意;“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就是要“存天理,灭人欲”,B项不合题意;D项反映了心学的“致良知”思想,也是不合题意。
4.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其思想是顺其自然,放弃一切差别观念进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应属道家思想。
5.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因关心环保议题,开拍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记录地球生态所将面临的浩劫,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
面对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你认为中国哪一思想学派最能回应此议题()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 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 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 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2.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 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A. 重义轻利B. 民贵君轻C. 天人感应D. 正心诚意4.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5. 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6. 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A. 进步史观B. 天命史观C. 循环史观D. 英雄史观7. 《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 兼爱尚贤B. 主权在民C. 以民为本D. 道法自然8.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体现的是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①正确。分封制和宗法制体现的是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②正确。孔子、孟子、荀子等体现的是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③正确,①②③正确,A选项排除,C选项符合题意。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的说法与材料无关,④错误,BD选项排除。
【点睛】
孔子的思想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期思想,所以应该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期政治、经济、阶级以及思想回答。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有整体史观。该题通过“小国寡民”这一切入点考察中西方的古代文明。
9.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从材料“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孔子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孔子深受传统礼乐传统的影响,提出了礼的主张;于此同时,孔子时期思想活跃,也是孔子提出礼的主张的背景。
(2)从材料“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可以看出孔子主张重建礼制社会;从材料“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可以看出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从材料“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可以看出积极入仕,以礼治国;从材料“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人人都践行周礼。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
【答案】(1)背景:礼乐传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思想活跃。
(2)主张:重建礼制社会;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积极入仕,以礼治国;人人都践行周礼。
【点睛】
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讲的是实现和谐的方法:德和礼。德指的是道德克制,礼有两个含义:礼仪和社会规范,这里主要指社会规范,这句话连起来的意思是:只要人人都能自觉地运用道德约束自己,并且遵守社会规范,就能实现社会和谐。
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借古代帝王的贤明来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儒者的这种做法目的就是以此希望君主贤明,社会安定和谐,因此C选项正确。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现实政治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儒者主张复古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因此D选项错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商周历史文化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论语》是为阐发孔子思想而作的,“五经”指的是《诗经》、《礼记》、《易经》、《尚书》、《春秋》,这些著作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故A项错误;汉代董仲舒新儒学是以早期儒学为基础的,故B项错误;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故D项不符合史实;汉代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这说明儒学根植于比孔子还久远的商周文化,故C项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转化材料信息,材料可转化为:汉代尊奉孔子之前的“五经”为儒学经典。由此进行判断得出答案。
5.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案】C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
因为①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②屈原的“美政”理想是要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③罗马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与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不同。罗马以蕞尔小邦征服意大利,最后建立了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在此基础上,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④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它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由此判断②③与题意无关。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答案】B
【解析】
同时强调“礼(等级秩序)、义(仁义)、信(诚信)”的只能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即是“仁”,ACD三项都不能明确而直接地体现这一核心。
【考点定位】必修三·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
8.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点睛:对古代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查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楚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重经验、重实用”的特点。本题中的D项容易误选,应结合墨家代表的阶级利益考虑。
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者的政治诉求
6.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择B项;A错在“全部”;C、D中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
7.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2.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有一个学派,班固称它“留意于仁义”,韩愈说它“合乎人与义”。该学派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材料班固的“留意于仁义”。仁者,人也;义者,宜也,人应该怎样为人才符合情理;韩愈的“合乎人与义”也是强调人做事要适宜,这些与儒家的“义”是一致的,A项正确;墨家的仁体现出一种普遍的、无等级差别的爱,墨子的义更加趋向于公正和平衡,这与材料中的仁义思想体现的是有等级差别的不一致,B项错误;道家的处事更强调随意,顺其自然,而不强调适宜,C项错误;儒家讲“仁义”,要求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法家弃绝仁义道德,主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D项错误。
《作业推荐》0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单选题(共90分)
1.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
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10.材料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孟子“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材料体现不出个人独特的性格,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反对礼教的束缚,主张反抗专制制度,故C项和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孟子
二、材料分析题(共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