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至三单元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政治制度夏朝开始:王位世袭制(世卿世禄制)
西
周
分
封
制
背景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以镐京为中心建立西周,控制地区辽阔
目的
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拱卫王室
2、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
的需求,为了进行有效统治最根本: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统治性质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实施
者
武王开始,周公旦大规模分封。分封的大多数是同姓子弟
内容
1、分封诸侯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2、被封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3、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4、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士以下不再分
封。卿大夫和士也要承担义务(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带有家族统治色彩
积极
性
前期加强了王权,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统治范围,发展了交通,促进了边疆开发,使
周成为强国
局限
性
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为以后埋下割据混战根源
破坏
瓦解
西周后期,诸侯势力强大,王权衰弱,血缘关系疏远,分封制开始受到破坏。春秋时
开始瓦解,战国末年,分封制完全瓦解(根源:生产力发展)
西
周
宗
法
制
目的
根本:巩固分封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稳定
直接:解决贵族间权力、土地和财产的争夺的矛盾
内容
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周王嫡长
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权,为大宗,次子、庶子为小宗;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
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诸侯和大夫以此类推。大宗与小
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小宗须服从大宗
性质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特点按照父系血统关系的亲疏来维系(也是实质)
瓦解随着分封制的破坏、瓦解而破坏、瓦解。战国时宗法制完全瓦解
作用1、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深远
影响
利: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重视修家谱,建宗祠,寻根问祖,互相帮助)有益于社会安定和民族的凝聚力的形成。也对中国现在的民间继承方法
有较大的影响
弊:导致特权思想严重,等级制森严,崇尚权威,家(族)长制盛行,缺乏反抗精神,重男轻女现象严重,任人唯亲,裙带作风(走后门)盛行,缺乏理性,宗族势力
较强,妨碍了近现代民主、法制的发展
秦朝中央背景公元前221秦王赢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中国(原因、影响)措施
中
央
确立皇帝
制度
由来“三皇五帝”
目的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神化自己的君权,巩固统治
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皇位世袭(家天下)
集权制度的形成
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建立中央
官制三公
九卿制
丞相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下设九卿
御史
大夫
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但没任命
地
方
全面推行
郡县制,
建立地方
官制
1、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长)分别是郡和县的最高
地方长官,他们都由朝廷任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郡守职责:上承中央命令,下督责下属各县,考察县令(长)
3、
县令(长)职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4、县以下是乡、里基层行政机构
特点权力高度集中
1、以皇权为中心,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
制 2、家天下。地方集权于中央,中央集权于皇帝
本质君主专制
作用
影响
秦
利
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
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弊
1、专制权威导致暴政与权臣乱政,人民处境恶劣,阶级矛盾激化,使秦迅
速灭亡 2、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后
世
它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什么异同
分封制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
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最主要的
不同),并拥有封地
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
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郡县制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
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
划分的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
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吏只有俸
禄没有封地
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受制
于中央,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
强和国家的统一
相同都是地方一级机构、都是为巩固统治而设立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统治
汉
至
元政治制度演变演
变
过
程
中
央
政
治
制
度
皇帝制度:历代都沿用
西汉削弱相权
原因:汉初宰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
措施:武帝时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参与军国大事期形成“中朝”
(“内朝”)决策机构,制约了相权
作用: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魏晋分散相权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唐分散相权
措施: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掌审议;尚
书省负责执行,下辖六部)
作用:相权一分为三并相互监督与牵制,保证君权独尊
影响: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后世沿袭
宋初分割相权
措施: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掌宰相职权,后来又增
设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计相),分割宰相的军权、行
政权和财权(中书门下与枢密院称“二府”)
作用:削弱了相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