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语文S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想做好事的尤拉》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做好事的尤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其只会写“做、妹、哥、玩、抓、话、听、并”8个字。

认识偏旁“卩”。

2、阅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读出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什么是做好事。

【教学重点】:认识、写字,学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难点】:懂得什么是做好事。

【教学用具】:图画《胖科科的小手》、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1.云云画了一张画,画的是自己的一双小手。

妈妈拿起画说:“啊!这胖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呢!”爸爸拿起画说:“嘿!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呢!”姥姥拿起画眯起眼睛说:“嗬!这胖乎乎的小手还帮我挠过痒痒呢!”这可真是一幅好画!让每个人都记起了一个乖孩子云云的故事。

2.(出示云云的画)你在家里会做哪些事情?和“乖孩子云云”比比看,(生自由说)
3.小结引出课题:看来我们那是挺能干的孩子,会做很多事(板书:做),而且都是好事呢!(板书:做好事的孩子)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想做好事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尤拉”,他是一位小哥哥(相机板书“哥哥”,学“哥”字)。

小尤拉为什么想做好事?他做了好事没有呢?我们来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自读课文。

2.轮读课文,师生评议。

3.小组“开火车”读课文,相互评议。

4.交流收获,引导学生寻找认字方法。

相机出示15张生字卡片,趣味记忆,如:
姓王的和姓元的两位小朋友一起“玩”。

动作演示用手抓,“扌”旁,右边是“爪子”的“爪”,不能写成“瓜”。

讲话要用舌头,所以“话”的右边是“舌”字。

妹妹是女的,有“女”字旁,右边“未”字。

5.写字。

(1)边读边观察生字卡上的生字,说出难写难记的字。

(2)师范写,生评议。

(3)学生描红、临写、自评,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优秀写字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有感情地读。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良好品质必须从小事做起。

3.懂得想具备良好品质必须从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学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难点:懂得什么是好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初了课文,想做好事的孩子是谁?他是怎样想的?我人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文。

1.听老师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小尤拉坐下来后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在书上画上记号)
2.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请看这几句话。

(多媒体出示)。

请同学们细细地读一读,抓住加点的词,看看三句有什么特点?
3.学习用“如果”说话。

教师范说,学生说一说。

4.那你认为他这样做,好吗?为什么?(展开讨论)
5.如果是你,会怎样做?想好后,补充下列句子。

如果妹妹病了,我就去看护她。

如果妹妹想玩,那我就--------------------------。

如果小狗掉进井里,我就--------------------------------。

如果汪狗口渴,我就-----------------------------------------。

6.小尤拉这么想做好事,可是做了吗?于是他去问妈妈做什么好事,妈妈怎么回答的?
三、总结。

1.学完课文后,你认为我们今后该怎么做?
2.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已见,老师正确引导。

语文(S)教学设

教材:语文(S)四年级
下册课文:1 种子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

同时结合文本特点,借助其语言形式,关注情感,重视感悟,注重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槐、掺、涩、兜、俊”等 5 个生字,会写“略、涩、裤、惭、愧、掠、唯、恐”等 8 个字,掌握“羞涩、惭愧、掠一下、唯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从小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3.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儿交树种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体会小女孩的心情。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小女孩交的树种少,“我”却很感动?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 生词卡
片2.实物
投影3.多
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三)展示学生作业,师生共评。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板题,读题。

(二)复习生词。

(三)自由朗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边听边画出描写
种子的语句。

(展示课件第三屏)
(1)交流。

(2)再读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习第2—8 自然段。

1.默读,边读边画出描写小女孩交的树种句子。

(1)指名说。

(展示课件第四屏)
(2)再读句子,与大家交来的种子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展示课件第五屏)
2.小女孩交来的树种粒粒饱满,显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那她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交来的呢?请大家再读课文 2—8 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小女孩交树种时的动作(展示课件第六屏)、神态(展示课件第七屏)、语言(展示课件第八屏)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心情,并简单写写批注。

3.汇报交流,重点:从小女孩儿的外貌、神情和动作中体会出她有些不好意思,感到愧疚,甚至因为采得不如同学多而深深自责。

4.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
感情地朗读。

5.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通过对比文中两处描写种
子的语句,学生自然产生对小女
孩儿的初步评价。

通过再读课文、体会心情、简写批注这些环节,小女孩儿纯朴、诚实的形象就在
学生心中逐渐丰满、生动起来。

在此基础上,“为什么小女孩
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这
一重点顺势解决。

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统一的说法,只要学生有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点拨引导,努力做到把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布置收集树种的活动,既 丰富学生生活,又为学生提供一次好的练笔机会。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题目与 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之间的联系,既是一种阅读训练, 也是写作方法的指导。

同时培养
学生思维的深入性,增强其
思维品质。

饱满
掺杂 诚 实
认 真 (三)学习最后一段。

1. 有感情地朗读。

2. 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
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总结延伸
(一)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本文以“种子”为题?
(二)布置一次收集树种的活动,让学生把采集树种的经过写下来,适当运用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推荐阅读
《语文同步读本》(四年级下册)中的《红玫瑰》和《小铁球》。

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