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练习6 教案2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景阳冈》教学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景阳冈》教学设计(含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景阳冈》的故事内容与主题。
2.掌握生字词:“景阳”,“站台”,“雅致”,“风光”,“拼命”,“装作”,“装扮”等的词义。
3.能够在阅读中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成语、诗句、对话等语言形式。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对语言形式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2.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理解与复述《景阳冈》的故事情节。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与热爱。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学习体会集体的力量与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景阳冈》中出现的重点词汇与句子。
2.理解《景阳冈》的故事情节,并能用自己的话语描述。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诗句,能够正确理解并应用。
2.独立思考故事情节与主题,在小组讨论中能够分享与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5分钟)1.老师简单介绍《景阳冈》的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任务一:识字乐园(15分钟)1.学生通过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进行认读与记忆训练。
2.师生互动,解释生字词的意思,辅助学生掌握。
学习任务二:品读课文(25分钟)1.学生阅读《景阳冈》,老师解释课文中重点句子及成语。
2.学生小组讨论,理解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
学习任务三:展示分享(10分钟)1.学生小组根据学习内容准备展示,分享对《景阳冈》的感悟与理解。
第二课时复习(10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记念。
学习任务四:语言活动(15分钟)1.学生自由发挥,编写《景阳冈》的延伸故事或者加工课文情节。
学习任务五:小组合作(2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景阳冈》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对话演绎。
2.老师指导学生演练,鼓励学生展示创造性表达。
学习任务六:课后反思(10分钟)1.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总结今天课程的收获与不足,为之后的学习积累经验。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6教学设计2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6教学设计2篇一: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习作6教案习作6主备:朱小燕执教:朱小燕教材分析:本次习作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习作提示,第二部分是对习作要求的提示,第三部分是由五幅图组成。
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2.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3.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教学重点:围绕中心,对素材进行取舍,学会选取一两个典型事例反映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通过生动、传神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作文范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猜他是谁?分别出示《西游记》中的三个句段(外貌、语言、动作),猜猜描写的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过许多人:父母、同学、老师??通过书刊、电视等也了解了很多人:革命前辈、英雄模范、时代精英?在这些人中,相信大家一定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他(她)吧。
二、定主角,明中心,选事例1.定主角:现在,老师要你做个小导演,选一选你今天作文的“主角”,选主角的时候可要注意啦!这可是关系到你作文“收视率”的大事,因此,一定要慎重!要选择一个最值得你崇拜的人,请考虑,把他的名字写下来。
2.说理由:大家都选好了,现在说说理由吧!说到这里,老师突然迷糊了。
同学们,我们写崇拜的人,是为了什么呢?3.明中心:是为了赞扬你崇拜的人身上所具有的优良、可贵的品质。
4.选事例: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可能是多面的,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也可能不止一个,你所知道的他的故事也很多。
但是,我们在一篇作文中,不能面面俱到,否则就会写成流水账。
例如:同样是写彭德怀,《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体现的是彭德怀对大黑骡子,对红军战士的深厚感情,同时展现了他为人耿直、做事果断的性格特点;《抗美援朝显英豪》着重表现的是彭德怀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体现了他的英武机智。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语文园地六》的主要内容与特点;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及表达方式;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实际应用;4.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及表达方式;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进行课文的朗读与讨论。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导入在课前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语文园地六》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学习重点知识点1.学习《语文园地六》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生活、环境、美丽等;2.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方式,例如描写、比喻等;3.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他们从中获取信息与启发。
第三部分:语文实践1.设计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2.安排课文内容相关的讨论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
四、教学方式1.探究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2.合作学习: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学习、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题;2.学习重点知识点:学习重点词语与表达方式,进行课文分析;3.语文实践:进行阅读练习、讨论活动与仿写练习;4.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印象。
六、教学反馈1.课堂中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鼓励他们的进步;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课文的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估1.课后布置课文相关的练习,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2.结合课内表现和练习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与阅读能力,让他们在《语文园地六》中收获知识与乐趣。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一、教学目标1.了解《语文园地六》的主要内容和蕴意。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词义。
3.能够流畅、准确地朗读课文。
4.能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
难点1.课文内容的情感理解。
2.生字词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园地六》。
2.教学反思表。
3.黑板、彩色粉笔。
4.单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互动,导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的拼音和词义。
3.分组学习课文内容,讨论理解。
4.听读课文,掌握语音语调。
5.课文朗读演练。
第二课时1.复习词语。
2.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3.分析课文情感表达。
4.作文练习,写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
5.课堂总结,展示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语文园地六》展开教学。
通过生字词学习、课文朗读和情感理解,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下一步需要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六、延伸拓展1.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课文内容的读书笔记。
2.课外阅读:推荐相关书目,拓展学生阅读范围。
3.口头作业:背诵本单元词语。
通过《语文园地六》的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增长知识,提高自信心。
实验集体备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部编版《语文园地六》教案(第2课时)

实验集体备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部编版《语文园地六》教案(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以《语文园地六》课文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的情节,把握文章主题。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主题。
难点:理解篇章结构,掌握作者用词语言之美。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案、相关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内容。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出话题(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步:学习课文(20分钟)1.首先,教师呈现课文,并对重点词语、句子进行讲解。
2.学生跟读课文,着重理解文章内容,可以进行段落式朗读。
3.教师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导读,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三步:分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某一段进行思考和讨论。
2.每个小组分享讨论结果,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
第四步:答疑解惑(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提升对文章的理解。
第五步:提炼主题(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出文章的主题。
2.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并展示提炼后的主题。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
四、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相关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2.提醒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中学生的表现积极,但在提炼主题部分需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请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年级语文下练习6-26课教案

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课题练习6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长征,激发学生对长征故事的兴趣。
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历史文化知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第__1__课时教学过程环节初案设计意图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创举,它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激动人心、可歌可泣的故事。
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篇这样的诗文,今天我们继续关注长征。
(2)播放《四渡赤水出奇兵》,要求对照题中的歌词来听。
(3)简介《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故事背景。
(4)学生认真看歌词,了解大意。
质疑、点拨。
(5)学生细读这段话,同学之间交流。
(6)布置学生课后找相关故事读读。
2、教学第二部分(1)学生读题并带着问题再次读歌词,说说两个“重”字在歌词中的不同读音和意思。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师生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再次听录音,边听边体会其中的感情。
激发学生多读故事书的欲望。
引导、培养学生细读的习惯(2)引导体会歌词特点:写得雄壮,音韵很和谐。
(3)在弄懂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诵读。
(4)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诵读。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1、诵读并背诵《清平乐六盘山》。
(1)指名试读(2)教师范读。
(3)集体练读,同座练背。
(4)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拓展。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毛泽东的这首词意境雄浑,满怀着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革命必然胜利的信心”。
(2)学生自由讨论自己读后的感受。
(3)学生讲讲这首词中的故事,师生评议。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三、布置作业1、背诵并抄写《清平乐六盘山》。
2、布置学生课后找长征故事读读。
板书设计练习6四渡赤水出奇兵重清平乐六盘山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课题练习6教学目标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评说影视剧。
3、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评说影视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全册复习教案:上册(共8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全册复习教案:上册(共8套)部编版五年级语文全册复习教案:上册(共8套)教案1:《草原》复习一、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草原景色的变化,体会作者对草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草原的景色和特点。
2. 熟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 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5. 朗读练习: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六、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家长签字。
2. 完成生字词练习。
教案2:《开国大典》复习一、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祖国的伟大。
二、教学重点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
2.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历史资料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开国大典的盛况。
2. 熟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 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如新中国的成立等。
5. 朗读练习: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六、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家长签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第2课时教
案(集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语文园地六》。
2.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的意思。
3.能运用所学词汇和短语进行简单的句子拼接和阅读。
4.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个人的想法和意见。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运用所学词汇进行句子拼接和表达个人意见。
三、教学准备
1.课文《语文园地六》的教材。
2.教师制作的备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让学生回想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出本次的话题。
2. 学习课文
•让学生跟读课文,评价朗读情况,指出需要改进之处。
•解释生词和重点短语,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分段阅读课文,帮助学生掌握细节。
3. 练习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词语搭配和句子拼接练习,加深记忆。
•提问学生个人看法,引导他们表达观点。
4. 拓展
•使用扩展材料或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总结
•总结本课教学要点,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复习。
五、作业布置
1.默写课文关键词汇。
2.进行一个小故事创作,内容要求包含课文中的某个情节。
六、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为之后的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这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第2课时的教案,通过集体备课,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练习6 总课时:2教时本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长征。
随班生读课文
技能:能分析“重”的不同读音和不同意思。
能力:让学生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历史文化知识。
情意:激发学生对长征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长征,激发学生对长征故事的兴趣。
对策:搜集课外资料,给同学们讲长征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谈话导入:同学们,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创举,它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激动人心、可歌可泣的故事。
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篇这样的诗文,今天我们继续关注长征。
(1)教师播放《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录音,要求学生对照题中的歌词来听。
(2)教师简介《四渡赤水出奇兵》的背景。
(3)学生再认真读歌词,了解大意。
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相互点拨、讲解。
(4)学生再细读这段话,同学之间交流。
随班生读课文
“横断山,路难行。
天如水来水似银。
”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环境。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这句写沿途人民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境。
”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
“战士们双脚走天下,……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⑹教师布置同学课后找“四渡赤水”的故事读一读。
2、教学第二部分
⑴学生读题并带着问题再次读诗歌,重点看看两个“重”字在歌词中的不同读音和意思。
(引导、培养学生细读的习惯)
“敌重兵,压黔境”中的“重”读zhòng,是兵力雄厚的意思。
“乌江天险重飞渡”中的“重”读chóng,是又一次,再一次的意思。
⑵学生根据意思,再次读好这两句话。
3、教学第三部分。
⑴学生再次听录音,边听边体会其中的感情。
随班生读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首歌词的特点:写得很雄壮,音云很和谐。
(2)教师在学生弄懂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诵读。
(3)指名学生诵读。
(看谁读得有感情,最能打动人。
)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并背诵《清平乐六盘山》
①指名读题,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②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同学或老师。
③教师范读。
并简单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
1935年10月,毛主席率领红军,在六盘山前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人。
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当天下午就一鼓作气翻过了六盘山,这首词就写于此时。
作者站在象征长征胜利的六盘山顶,站在中国工农红军从战略转移走向抗日战争的转折点上,抒发了乐观而积极向上的壮志豪情。
④学生讨论文中的几个难理解的词的含义。
⑤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重点讲解以下句子的含义。
上阕是对长征胜利的总结。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燕”作者以秋景点出时间,表露对北上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念,对南方革命根据地的深切怀念。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这既是写给自己的,更是鼓动同志们的,抒发了红军开赴抗日前线,保卫国家的坚定决心和急切心情。
下阕是对未来前景的展望。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以“红旗”象征胜利,可见胜利者的欢腾、放松、快乐……都在“漫卷”中飘扬着,散发着。
⑥学生根据理解,先各自读背,然后集体练读,同桌练背。
⑦指名背诵,集体齐背。
3.拓展
①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小结。
②根据得出的结论,学生自由讨论自己读后的感受。
③学生将这首词的故事。
拓展。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毛泽东的这首词意境雄浑,满怀着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革命必然胜利的信心”这个结论。
(2)学生自由讨论自己读后的感受。
(3)学生讲讲这首词中的故事,师生评议。
三、布置作业
①背诵《四渡赤水出奇兵》和《清平乐六盘山》。
②搜集长征途中的其他感人的事故,讲给同学、老师或家长听。
板书设计:
练习6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燕。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课题:练习6 总课时:2教时本课时: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技能:学写毛笔字。
能力: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评说影视剧。
情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及留心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评说影视剧。
对策:先分组练说再上台交流。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①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②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是选自《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③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④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教师重点指导“彭德怀和、大黑骡子、辛苦、塞”等字的书写和布局。
2、练习
①学生练习描红。
(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②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③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2、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①学生自读题目的要求,回忆出一部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影视剧。
②教师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评评剧中的人物,说说剧情和故事,模仿剧中人的精彩台词;留心别的同学的发言。
2、指导
①让学生认真思考:印象最深刻的那部影视剧究竟是什么使你感兴趣?
②出示范文:
我最喜欢的影视剧是体现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儿童故事片《亲亲鳄鱼》。
《亲亲鳄鱼》讲述一个叫小乐的城里男孩到乡下爷爷家过暑假,偶尔发现了一些鳄鱼蛋,就拿回来孵化,结果真的孵出了小鳄鱼。
爷爷的父亲早年也养过鳄鱼,但被他们咬死,所以,爷爷坚决反对小乐养鳄鱼。
但村民阿荣和城里走私动物的嫌犯勾结,也想捕获鳄鱼,从中谋利。
爷爷知道以后,就指导小乐和他的小伙伴如何与走私嫌犯斗争,如何繁殖幼鳄,如何保护被捕获的母鳄。
孩子们与走私犯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紧张而又妙趣横生的争斗。
电影不但情节紧张,扣人心弦,有很强的吸引力。
而且还有史前动物扬子鳄和“古银杏林”等自然生态景观,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③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评人物,说剧情,模仿台词)
④同学之间互提意见。
⑤分组练说。
3、练习
①每组指派代表上台评说(教师以鼓励为主)
②师生评议。
4、反馈小结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写的字是:青、盖
2、指导
①学生细心观察这两个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位置。
②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青:上下结构,上半部分三横一竖,上面两横要写得稍微短些,竖要写在竖中线上,长横要写得舒展些,下半部分“月”要写得略扁一些,顶端靠在横中线上,与上边的部分要留有适当的空间。
盖:上下结构,上半部分三横一竖,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下半部“皿”要写得扁一些,长横要写得长而舒展,上下两部分要留有适当的空间。
③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①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②练写这两个字(注意在米字格里的位置)
4、反馈
①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②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板书设计:
练习6
口语交际
评评剧中的人物
说说剧情和故事
模仿剧中人的精彩台词
留心别的同学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