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动物宝宝和妈妈》
幼儿园小班教案:动物宝宝和妈妈(2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动物宝宝和妈妈◆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动物妈妈和宝宝的生活方式及习性。
2.能说出喜欢的小动物的名称,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3.感受动物之间的亲情。
◆活动准备◎《小动物的妈妈》挂图(见教具盒)。
◎《动物宝宝》游戏卡(见教具盒)◎《找妈妈》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活动与指导☆谈话1.出示《小动物的妈妈》挂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看一看,图上都有谁呀?2.操作《动物宝宝》游戏卡,帮助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妈妈。
师:小猫找不到妈妈了,很着急,你能帮帮它吗?还有一些小动物也着急了,我们帮它们找一找妈妈吧。
☆辨认1.幼儿观察、区分动物幼年和成年时候的不同。
师:小猫和猫妈妈长得一样吗?它们有哪些一样的地方?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小袋鼠和袋鼠妈妈长得一样吗?小鸡和鸡妈妈长得一样吗?鸡妈妈的头上有什么?2.引导幼儿观察、区分青蛙和蝌蚪的不同。
师:青蛙妈妈的宝宝不见了,你们知道青蛙妈妈的宝宝是谁吗?它的宝宝就藏在我们的教室里,我们把它找出来吧。
小蝌蚪和青蛙长得一样吗?☆交流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宝宝和妈妈。
师:你还见过哪些动物宝宝和妈妈?它们和妈妈长得一样吗?☆操作请幼儿帮助《找妈妈》操作单中动物宝宝找到自己的妈妈。
◆活动建议本活动在幼儿对动物有一定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的。
通过辨认一些动物宝宝和妈妈,初步了解他们的不同特点,感受动物宝宝与妈妈之间的亲情。
活动前,教师可通过收集图片、故事如《小蝌蚪找妈妈》等多种方式丰富幼儿的经验。
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区分动物成年与幼年的不同,如个头大小、尾巴长短、皮毛颜色等,并为幼儿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
在进行青蛙与蝌蚪时可借助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说出青蛙的特征。
活动后,可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图片;饲养让小动物,让幼儿萌发爱护动物的情感。
此外,本活动的操作环节,也可利用区域活动时间完成。
还可在美工区提供《蛋宝宝穿新衣》操作单,引导幼儿进行涂画与装饰,完成作品。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宝宝和妈妈》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宝宝和妈妈》课程目标1.认识动物宝宝和动物妈妈,了解宝宝和妈妈之间的关系。
2.练习说出宝宝、妈妈的名称,并掌握宝宝、妈妈的动作词汇。
3.培养学生表达和记述的能力,提高学生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让学生喜欢说话。
教学重点1.学习并熟练掌握宝宝和妈妈的名称,以及宝宝和妈妈的动作。
2.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记述能力,让学生愉快地说话。
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说、看、认技能。
教学步骤一、导入环节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看图片,介绍动物宝宝和动物妈妈的关系。
二、学习环节1.教学宝宝和妈妈的名称老师用图片的形式依次介绍“兔妈妈”、“小兔子”,“鸟妈妈”、“小鸟”,“熊妈妈”、“小熊”,“猫妈妈”、“小猫”,并引导学生模仿发音,将宝宝和妈妈的名称说出来。
2.教学宝宝和妈妈的动作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动手做动物妈妈和宝宝的动作,例如:“小兔子蹦蹦跳跳跑到兔妈妈身边,兔妈妈用鼻子轻轻地蹭了蹭小兔子的头”。
3.游戏环节老师与学生一起玩“宝宝找妈妈”的游戏,让学生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找到妈妈和宝宝的名称并说出动作。
三、总结环节老师回顾本课内容,让学生在回忆中深化学习,激发对语言课程的兴趣。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采取了引导式教学法,通过游戏和图片等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知识,提高了学生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敏捷性。
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表达难度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强口语训练,后续我将增加相关内容的练习。
此外,教学中我还应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多渠道地学习,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和效率。
但在展示图片时,我没有完全保证语音清晰,有一些内容可能对学生理解会造成一定困难,我会在展示时增强语音描述,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综合来看,本次教学收效明显,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动物宝宝找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动物宝宝找妈妈》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动物宝宝和妈妈的特点。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几种常见动物宝宝和妈妈的特点,学会用语言表达。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理解动物宝宝与妈妈之间的亲情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动物宝宝的图片、动物妈妈的图片、动物宝宝找妈妈的场景图。
2.环境准备:布置一个充满童趣的教室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邀请幼儿观看一段动物宝宝找妈妈的视频,引导幼儿关注动物宝宝和妈妈之间的亲情。
2.邀请幼儿谈谈自己观看视频的感受,引出课题。
(二)基本部分1.图片展示(1)教师出示动物宝宝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宝宝的名字。
(2)教师出示动物妈妈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妈妈的名字。
(3)教师出示动物宝宝找妈妈的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场景。
2.小组讨论(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动物宝宝找妈妈的场景图。
(2)引导幼儿在小组内讨论:动物宝宝是如何找到妈妈的?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3.故事分享(1)教师邀请几名幼儿分享自己小组讨论的故事。
4.游戏环节(1)教师设计一个“动物宝宝找妈妈”的游戏,邀请幼儿参与。
(2)游戏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动物宝宝找妈妈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教师鼓励幼儿关爱动物,保护动物。
(三)结束部分1.教师出示一首关于动物宝宝找妈妈的儿歌,邀请幼儿一起演唱。
五、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丰富,贴近幼儿生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2.小组讨论和游戏环节设计合理,促进了幼儿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观察、表达,培养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4.活动结束部分,通过儿歌演唱,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
不足之处:1.活动中,部分幼儿在表达时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
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宝宝找妈妈》
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宝宝找妈妈》本文主要介绍一篇小班语言教案,并结合教学经验进行反思。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听懂简单的动物名称和它们的特征。
2. 了解动物宝宝和它们的妈妈。
3. 学会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动物。
教学内容:1. 学习动物名称。
2. 观看视频《动物宝宝找妈妈》。
3. 学习和练习简单的句子描述动物。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动物,然后教师用英文说出动物名称并让学生跟读。
2. 观看视频:播放视频《动物宝宝找妈妈》,让学生观看并听教师讲述动物宝宝和它们的妈妈。
3. 学习句子:教师呈现图片让学生说出句子,并进行练习,例:此动物是小狗。
此动物的妈妈是大狗。
4. 操练:让学生自由选择图片和句子进行练习,然后和小组分享。
5. 总结:教师总结学习内容,让学生回答问题,例如:“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动物名称?”“你知道这些动物的特点和妈妈是谁吗?”“你能说出相关的句子吗?”教学反思:这篇小班语言教案主要涉及学习动物名称及描述,教学目标简单清晰。
整节课的设计也很精简,步骤简单易懂,适合学生们的口语练习。
首先,在导入部分,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这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学生的方法。
不仅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教师用英文说出动物名称并让学生跟读,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记住动物名称。
其次,在观看视频部分,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素材,让学生通过观看来了解动物宝宝和它们的妈妈。
同时,教师还要讲述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语言较为复杂的动物名称,教师可以考虑使用中文解释或者提供图片进行介绍,这样能避免学生的理解困难。
再次,在学习句子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了简单的句子,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
同时,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和小组分享,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最后,在总结部分,教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宝宝和妈妈》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宝宝和妈妈》教学目标:1. 能听懂并模仿课文所述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叫声。
2. 认识并理解鲸鱼、鸟、蛇、猫等动物以及它们的特点。
3. 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形象。
教学内容:课本第二单元《动物宝宝和妈妈》。
教学准备:课本、PPT、实物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投影PPT,给学生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并简单介绍一下动物的特点。
2. 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题:《动物宝宝和妈妈》。
二、讲解课文(10分钟)1. 用幼儿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鲸鱼、鸟、蛇、猫等动物,并给学生展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同时指导学生学习动物宝宝和妈妈的英文表达。
3. 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一下对动物宝宝和妈妈的理解和感觉。
三、听说练习(15分钟)1. 录制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叫声,让学生听并模仿叫声。
2. 组织学生到操场或室外进行模拟比赛,让学生模仿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叫声,训练孩子们的口音。
四、游戏互动(10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宠物照片,让学生猜测这些宠物是什么,并简单说说它们的特点。
2. 进行动物模仿游戏,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叫声。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为学生分发练习册,让他们通过填空和画图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醒学生,与动物相处时应该注意什么,包括不要打扰动物呼吸、不要随意触摸动物等。
六、教学反思:本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并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激发他们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同时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语言、认知、情感等多方面的教学目标。
课堂氛围活跃,小组讨论互动效果不错,但还需要更加细致地指导学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和运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幼儿园小班教案《动物宝宝要回家》
幼儿园小班教案《动物宝宝要回家》教案名称:《动物宝宝要回家》适用年龄:3-4岁幼儿教学目标:1. 学习与巩固动物名称和相应的叫声。
2. 培养幼儿对动物和自然的兴趣。
3. 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教学内容:1. 动物宝宝的运动和叫声。
2. 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
3. 动物宝宝与妈妈的团聚。
教学准备:1. 《动物宝宝要回家》绘本。
2. 彩色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动物。
3. 幼儿游戏道具。
4. 音乐播放器。
教学过程:活动1:介绍动物宝宝1. 教师出示彩色图片或卡片,引导幼儿认识不同动物。
2. 请幼儿说出每种动物的特点和叫声。
3. 正确回答后,教师给予表扬并鼓励幼儿模仿动物叫声并一起叫。
活动2:欣赏《动物宝宝要回家》1. 教师向幼儿介绍故事《动物宝宝要回家》的情节和人物。
2. 教师逐页阅读故事,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的动物宝宝和它们的妈妈。
3. 鼓励幼儿参与讲故事的过程,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并预测故事的发展。
4.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带动幼儿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叫声。
活动3:动物宝宝与妈妈的团聚1. 教师准备一张大型游戏地图,上面标记了不同动物的家和动物宝宝们在寻找妈妈的路线。
2.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位幼儿扮演动物妈妈,其余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动物宝宝。
3. 由教师向幼儿解释游戏规则:动物宝宝们要从自己的家出发,按照地图上的线路找到自己的妈妈。
4. 教师放音乐,指挥幼儿按照地图上的线路移动直到找到妈妈。
5. 当幼儿们找到妈妈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一起进行合唱或跳舞,庆祝团聚。
活动4:制作动物叫声音乐盒1.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并从模板中选取相应的动物图案。
2. 教师帮助幼儿将选好的动物图案剪下并粘贴在音乐盒上。
3. 教师示范如何用彩色纸制作出动物叫声的图案,让幼儿进行剪切和粘贴。
4. 教师将制作好的音乐盒进行装饰,让幼儿体验制作的乐趣。
教学反思:通过动物宝宝要回家故事的讲述和不同活动的设置,幼儿能够在情节中掌握不同动物的名称、特点以及叫声。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动物宝宝找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动物宝宝找妈妈》含反思教案主题:动物宝宝找妈妈年龄范围:幼儿园小班(3-4岁)教学时长:45分钟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和使用本课的新词汇和短语。
2.能够通过听故事,复述故事的大致内容。
3.能够通过游戏,巩固和练习动物的名称和外貌特征的描述。
4.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找到动物宝宝的妈妈,并用合适的语言表达。
5.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资源:1.《动物宝宝找妈妈》故事书2.动物卡片(包括不同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图片)3.绳子和小袋子4.合适的背景音乐教学准备:1.事先熟悉故事内容,并且准备好讲解和复述故事的道具。
2.准备好故事书和相关的动物卡片。
3.准备好游戏所需要的道具和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1.歌曲引入(5分钟)播放一首与动物有关的儿歌,引导幼儿进入课程主题。
2.词汇学习(10分钟)出示相关的动物图片,带领幼儿认识和模仿动物叫声,并教授相关的动物名称,如lion, elephant, giraffe, bird, monkey等。
3.故事讲解(15分钟)展示《动物宝宝找妈妈》故事书,以简单直观明了的语言向幼儿讲述故事的情节和大致内容。
同时,用动物卡片演示和复述故事,引导幼儿跟着动物的动作和声音一起参与。
4.活动游戏(15分钟)a. 寻找妈妈游戏: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张动物宝宝的卡片,其他的动物卡片被混合放在教室里。
幼儿要找到属于自己小组动物宝宝的妈妈,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例如:“I found my elephant's mommy!”(我找到了我的大象妈妈!)b.动物行走游戏:幼儿将准备好的绳子摆成一个圆形,代表大象的圈中间。
幼儿围成一个圈,每个幼儿持有代表不同动物的卡片。
背景音乐响起,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跳进圈内表演动物的动作和叫声。
5.反思(5分钟)引导幼儿回顾课堂的活动和学习内容,提问:a.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动物的名字?b.你记得动物宝宝找到妈妈的过程吗?c.在游戏中你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教学延伸:1.结合绘本《动物宝宝找妈妈》,引导幼儿进行相关绘画和手工制作,如画动物的母子图、剪纸制作动物妈妈与宝宝、做动物面具等。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动物宝宝和妈妈》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动物宝宝和妈妈》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和它们的宝宝,了解它们之间的亲子关系。
2.培养幼儿倾听故事、讲述故事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兴趣。
3.教育幼儿关爱动物,学会与同伴分享、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动物和它们的宝宝,理解故事内容,讲述故事。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关注动物之间的亲子关系,培养他们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具:动物和它们的宝宝的图片、头饰。
2.教学环境:布置教室,营造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氛围。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知道的动物和它们的宝宝。
2.故事讲述教师讲述故事《动物宝宝和妈妈》,注意语气、表情的生动形象。
讲述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动物宝宝和妈妈之间的互动,感受它们之间的亲情。
3.故事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故事内容。
问题如: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和它们的宝宝?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你最喜欢哪个角色?4.情境体验教师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境体验。
分组进行,每组扮演一个动物家庭,进行互动表演。
5.活动延伸教师出示动物头饰,邀请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动物宝宝和妈妈。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妈妈”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动物之间的亲子关系。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为下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五、作业与拓展1.作业: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讲述故事《动物宝宝和妈妈》。
2.拓展: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关于动物的主题活动,如参观动物园、制作动物手工作品等。
六、教学反思1.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倾听、讲述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教师在活动中,注重与幼儿的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动物和它们的宝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情境体验中,感受到了动物之间的亲子关系,培养了关爱动物的情感。
同时,他们在讲述故事、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动物宝宝找妈妈》小班教案
《动物宝宝找妈妈》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几种常见的小动物以及它们的特点。
2. 能够正确地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教育幼儿爱护动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知几种常见的小动物以及它们的特点。
难点:能够正确地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三、教学准备1. 小动物的手偶或图片。
2. 小动物的叫声录音。
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小动物手偶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动物的名字。
2. 认识小动物:教师分别展示几种常见的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3. 模仿小动物:教师播放小动物的叫声录音,引导幼儿模仿它们的叫声和动作。
4. 游戏:动物宝宝找妈妈。
教师扮演小动物,让幼儿找到对应的妈妈。
5. 绘画活动: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家长协助幼儿在家里观察一种小动物,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并记录下来。
2. 评价:教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价幼儿对小动物的认识和喜爱程度。
六、教学内容拓展1.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动物宝宝找妈妈》的故事,引导幼儿感受母爱的伟大。
2. 知识拓展:教师介绍更多关于小动物的知识,如生活环境、食物等。
七、教学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
2. 社会实践: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近距离观察小动物,培养幼儿的爱心。
八、教学策略1. 直观演示: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播放录音等直观方式,让幼儿更好地认识小动物。
2. 游戏教学:教师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 情境教学: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九、教学反思2. 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3. 鼓励家长在家继续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
十、教学评价1. 幼儿对小动物的认识程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小动物的认识。
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宝宝找妈妈》
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宝宝找妈妈》一、教学背景学生年龄:3-4岁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动物宝宝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特征。
教学内容:《动物宝宝找妈妈》二、教学活动设计1. Warm-up(热身)在教学前,我们可以通过唱脑筋急转弯、欢快的儿歌、诗歌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后面的教学打好基础。
2. Lead-in(导入)老师可以分类出示多个动物的图片,然后依据图片提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这些动物的看法,并让学生说出该动物的名字。
3. Presentation(呈现)老师播放《动物宝宝找妈妈》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观看,了解动物宝宝和妈妈之间的亲密关系,了解不同的动物特点和习性,对于词汇较难的单词,老师也需在教学中加以讲解。
4. Practice(练习)老师可通过游戏和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并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
游戏一:对话连连看将图片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宝宝图片,另一部分是妈妈图片,然后让学生根据宝宝图片和妈妈图片的特征、颜色、形状等内容进行搭配,能够完成关卡即可。
游戏二:扮演角色老师将两个同学配成一对宝宝和妈妈,让他们进行互动,即使头饰、耳朵等的道具来诠释宝宝和妈妈,并让学生自由发挥,了解动物之间的关系。
5. Summary(总结)教师可采用与本节课内容相适应的图片或词语,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及重点短语和单词的掌握。
6. Homework(作业)老师布置相应的动物肖像的拼图活动,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内容,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动物特征和生理特性。
三、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我在许多方面都有所收获。
首先,我认为课堂趣味性的重要性,通过游戏、唱歌、欢快的声音等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对于我们的授课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即课程之外也能够继续对于游戏的内容进行沉淀和思考。
同时,我们也能够通过游戏等形式来加强孩子们对于某些单词和形容词的体验和运用能力。
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
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教学目标1.学习认识和描述母鸡和小鸡的外貌特征以及生活习性。
2.学习主动观察、发现、探究,养成初步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探究意识。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享意愿。
教学准备1.《鸡妈妈和鸡宝宝》的图片故事书及其它鸡相关的图片资料。
2.包含鸡的玩具、鸡蛋、饲料等生活用品。
3.课程计划、教案、教具清单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母鸡和小鸡1.活动前准备:当幼儿进入教室时,让他们看到一只笼子或者一个小假山。
启发幼儿自己想象一下假山或者笼子里面有什么,然后揭开笼子或假山让幼儿看到里面的东西。
将其中的一只玩具鸡带到幼儿面前,询问幼儿看到这是什么动物。
先记下幼儿的回答,促进他们自由表达,然后教师进行一些补充描述。
2.玩具鸡自由翱翔:将玩具鸡放到室内的某一角落,引导幼儿根据老师的提示去找它,让幼儿自由趴在地上,在跑步场和其他区域寻找玩具鸡。
引导幼儿找到玩具鸡后,将玩具鸡放到一个较大的空地上,观察幼儿对其行为的反应。
3.观察图片解释鸡的生活习性:通过呈现图片,展示鸡的生活习性。
然后幼儿家长(或教师)根据所提供的的提问进行讲解解释。
第二课时:从鸡蛋到小鸡1.上课前准备:提前向农民或者运市场询问能否提供一些稳定供应的鸡蛋,并为鸡蛋专门配备容器等。
2.鸡蛋观察:让幼儿挑选接收到的鸡蛋,观察鸡蛋的形态和颜色,询问幼儿砰开鸡蛋的方法,然后分配工具(如农村婆婆用的茶匙)让他们一起砰开鸡蛋。
3.孵化小鸡:将砰好的鸡蛋放入孵化器中,让幼儿能够观察到从鸡蛋到小鸡的全过程。
老师可以询问幼儿“如果你成为小鸡,你会做些什么?” 引导幼儿理解小鸡的生活习性和行为。
课后活动1.制作鸡模型:告诉幼儿要在家里制作一个自己的小鸡模型,幼儿在家里可以利用纸张和其他材料制作。
在下一节课时,幼儿带着自己制作的鸡模型来到教室,与其他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作品。
2.观察小鸡:上一节课中的小鸡在本节课上已经孵出,学校可以安排其中一些科学班级到养鸡场进行参观。
年幼儿园小班游戏优秀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
年幼儿园小班游戏优秀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认识鸡妈妈和鸡宝宝,学会描述它们的特征。
2.帮助幼儿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3.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鸡妈妈和鸡宝宝剪影或玩具、故事卡片。
2.学生准备:坐垫、玩耍场地。
三、教学过程
1. 游戏规则介绍
•教师向幼儿们介绍今天的游戏主题是鸡妈妈和鸡宝宝,每个幼儿将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
•分别安排一部分幼儿扮演鸡妈妈,一部分扮演鸡宝宝,鸡妈妈负责保护鸡宝宝,鸡宝宝则要听从鸡妈妈的指挥行动。
2. 游戏开始
•鸡妈妈和鸡宝宝在游戏场地中进行行动,鸡宝宝需在鸡妈妈的带领下完成一系列任务,如找食物、躲避危险等。
3. 学习互动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谈论鸡妈妈和鸡宝宝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并引导幼儿之间互相合作和沟通。
4. 游戏总结
•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收获,加深对鸡妈妈和鸡宝宝的印象。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不仅在娱乐中学习了鸡妈妈和鸡宝宝的特征,也锻炼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了爱护动物的情感。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更多有趣的游戏教案,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五、延伸阅读
对于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设计,了解每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兴趣点非常重要,想了解更多优秀游戏教案设计,可以参考幼儿园游戏教学专业书籍或咨询相关专业教师。
这里分享的《鸡妈妈和鸡宝宝》游戏教案,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促进对于幼儿游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小班语言教案《动物宝宝和妈妈》含反思
小班语言教案《动物宝宝和妈妈》含反思教案标题: 动物宝宝和妈妈教学内容: 关于动物和它们和妈妈的紧密关系的课程教学目标:1.同学能够通过描述动物妈妈和宝宝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母爱和亲情的理解。
2.同学能够通过察看和描绘动物的外貌特征,加添对动物的了解。
3.同学能够通过交流和共享,提高口头表达和交际本领。
教学步骤:Step1. 自我介绍(10分钟):老师首先按次序依次介绍本身的姓名,班级,有关爱的话题的爱心理念,为以后的课程打下基础。
Step2. 察看图片(20分钟):老师出示一系列动物母子的图片,并让同学察看、分析和描述动物妈妈和宝宝之间的关系和相像之处。
在察看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同学发觉动物母子之间的紧密关系和母爱,例如,母熊一旦发觉本身的宝宝正在不安全中,就会迎着不安全保护它。
Step3. 绘画(15分钟):让同学选出爱好的一组母子动物图片,并在作业本上绘画,涂色等。
Step4. 共享(20分钟):老师要求同学上台共享本身绘画的特点和感悟。
同学可以叙述本身对动物妈妈和宝宝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也能够共享本身发觉的动物的外貌特征。
Step5. 歌曲学习(15分钟):老师播放和唱《小妈妈》的视频。
该歌曲呼吁孩子们珍惜和珍惜母亲,加深同学对母爱和亲情的认得和理解。
Step6. 布置作业(5分钟):激励同学在家里和家长一起察看并描述本身所爱好的动物母子之间的关系和相像之处,不少于100字的小作文。
反思:本课虽然时长较短,但从动物母子之间的紧密关系引入,渐渐打开对母爱和亲情的思考。
同学们通过察看,绘画和共享,深入理解了这些动物妈妈、宝宝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了对母爱和亲情的认得。
但本课程也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同学可能缺乏本身生成的思维,缺乏自动性和制造性。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通过更多激发同学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本领,更系统地建立和培育同学的自主性和制造力。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教学《动物宝宝找妈妈》
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及其宝宝,了解动物宝宝和妈妈之间的亲情。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增强他们的家庭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及其宝宝,如小猫、小狗、小鸟等。
2. 学习动物宝宝找妈妈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图片,如小猫、小狗、小鸟等。
2. 准备一些关于动物宝宝找妈妈的视频或故事。
3. 准备一些玩具动物,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几种常见的动物及其宝宝,引导幼儿观察和认识。
2. 讲解:讲解动物宝宝找妈妈的方法,如观察外貌、听声音等。
3. 实践: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尝试用学到的方法找到自己的“妈妈”。
4. 总结:通过讨论,让幼儿总结找到妈妈的方法,并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五、作业设计:1. 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人或朋友,尝试用学到的方法找到他们的“妈妈”。
2. 请家长协助,让幼儿拍摄一段关于找到“妈妈”的视频,分享到班级群。
3. 让幼儿画一幅关于动物宝宝找妈妈的画,并在班级进行展示。
1. 观察幼儿在实践环节的角色扮演中,是否能运用所学方法找到“妈妈”。
2. 关注幼儿在回家后的作业中,是否能主动观察并用所学方法找到家人或朋友的“妈妈”。
3. 评价幼儿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带领幼儿去动物园或宠物店,观察不同动物及其宝宝,加深对动物的认识。
2. 邀请动物专家来园进行讲座,让幼儿更深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亲情关系。
3. 开展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动物宝宝找妈妈的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 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小班教案小班语言《妈妈和宝宝》
小班教案小班语言《妈妈和宝宝》一、教学目标1.学习词汇:妈妈、宝宝、喜欢、笑、玩具、抱。
2.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喜欢、笑、玩具、抱等感受。
3.学会用肢体语言与儿童互动。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板书工具、儿童玩具等。
2.确认教学环境的安全与设施是否完备。
3.确认儿童出生证明和健康状况表。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抱着玩具宝宝进入教室,和孩子们打招呼,说:“宝宝呀,今天来上课了,你们都喜欢宝宝吗?”教师过程中注重肢体语言,与孩子们眼神交流,营造愉快、温馨的教学氛围。
2. 帮助孩子们认识新词汇教师将玩具宝宝递给孩子,让他们抱抱宝宝、摸摸宝宝,接着教师手里玩具宝宝把宝宝传给下一个孩子,让他看看宝宝可爱不,大家一起说:“宝宝”。
然后教师问:“宝宝喜欢什么?”请孩子回答:“宝宝喜欢玩具”,教师示范“喜欢”的动作,帮助孩子们认识新词汇“喜欢”。
3. 让孩子们理解“笑”的含义教师说:“宝宝有笑容吗?”孩子们一定会回答:“有!”教师让孩子们表现出“笑”的动作。
假如有孩子不会笑,教师可以示范一下,让孩子们模仿,直到所有的孩子都会“笑”的动作为止。
4. 向孩子介绍“玩具”宝宝手里拿一只玩具,教师问:“宝宝喜欢什么?”请孩子回答:“宝宝喜欢玩具”,教师可以把玩具递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观察和感受。
5. 让孩子们理解“抱”的动作教师示范“抱”的动作,并请孩子模仿,让孩子们感受到“抱”的动作,使孩子们在实践中更好的理解“抱”的含义。
6. 帮助孩子们练习肢体语言教师引导孩子们做出简单的肢体语言动作,比如做个鬼脸,舞蹈动作等等,鼓励孩子们在肢体语言上开展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7. 反馈与提问教师与孩子们进行反馈和提问,让孩子们回顾今天上课所学习的内容,巩固词汇与语言表达。
四、成果评价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孩子们应该能够掌握词汇:妈妈、宝宝、喜欢、笑、玩具、抱;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喜欢、笑、玩具、抱等感受;也能够通过肢体语言活动与儿童进行良好的互动。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宝宝找妈妈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宝宝找妈妈》一、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名称;2.了解不同动物宝宝和妈妈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小动物图片卡片、动物宝宝找妈妈的绘本;2.教学环境:教室黑板、小动物标志牌、幼儿座椅。
三、教学过程1.导入(约10分钟)–利用小动物图片卡片,先放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和猜测动物的名称;–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养的宠物,它是什么动物的宝宝。
2.探究(约15分钟)–利用绘本《动物宝宝找妈妈》,让学生观察图片,并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宝宝和妈妈之间的特征;–跟学生一起猜测宝宝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将对应的小动物标志牌贴在绘本上。
3.实践(约20分钟)–老师发放小动物标志牌给每位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配对活动,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妈妈”;–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动物之间的差异,例如大小、颜色、形状等,进行简单的描述。
4.总结(约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复习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名称;–询问学生宝宝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卡片、绘本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参与度高,能够积极实践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导入环节,我让学生观察图片进行猜测,调动了他们的思维和注意力。
但是由于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限制,有些学生无法正确说出动物的名称,需要我进行提示和指导。
在探究环节,学生通过观察绘本中的图片,能够辨认出宝宝和妈妈之间的关系,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它们之间的特征。
但是在配对活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在找出自己的“妈妈”时出现困难,需要我及时帮助和指导。
在实践环节,学生通过互相配对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进一步加深了对动物宝宝和妈妈之间关系的理解。
通过对比不同动物之间的差异,学生能够简单地描述它们的特征。
在总结环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回顾,并与学生一起进行了简单的复习。
通过询问学生宝宝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幼儿园:《宝宝和妈妈》
小班下主题《宝宝和妈妈》
(1)主题内核(核心价值):
“宝宝和妈妈〃是一个充满温情的主题活动。
宝宝将在和妈妈彼此关爱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爱、欣喜地发现爱、积极地回应爱、学习着付出爱......在主题活动中,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
即《宝宝和妈妈》这一主题下幼儿可以
1.通过感知妈妈的外貌特征,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爱,并在一系列家园互动活动中,幼儿将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妈妈密不可分;
2.通过调查、实践等多种方式感受来自妈妈的爱,不断感受和妈妈在一起的温馨和甜蜜;
3.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同时借助艺术活动充分表达对妈妈的爱,并能积极回应妈妈的爱。
(2)主题目标
1.认知:知道自己是妈妈最爱的宝宝,发现日常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的悉心关爱。
4.技能:通过收集、调查、记录等途径初步感知妈妈的辛苦,在一系列操作表现活动中,发现并感受宝宝和妈妈在一起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
5.情感:以节气日、三八妇女节等多元活动为契机,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回应妈妈的爱,感受和妈妈在一起的快乐。
(3)可利用资源:
园本资源:三八妇女节
绘本资源:《大大的、小小的》,《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抱抱》等社区资源:儿童公园
家长资源:教育合伙人卷入式参与幼儿园活动
(4)实践活动:
1.三八妇女节一一活动以“送给妈妈的礼物”为核心,通过简单的制作步骤,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完成一份心意满满的礼物,表达对妈妈深深的爱与感谢。
2.春日研学一一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不同的春日主题活动,如小班亲子春游日。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动物宝宝找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动物宝宝找妈妈》含反思《小班语言教案《动物宝宝找妈妈》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语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语言教案《动物宝宝找妈妈》含反思!活动目标1. 通过阅读,了解动物的出生,知道动物会长大。
2. 喜欢读书,培养阅读的兴趣。
3.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 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1. 《跟动物做朋友》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2 - 13页。
2. 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
3. 动物妈妈和宝宝图卡(见材料制作)。
活动过程1. 向幼儿提问:乐乐去看过什么动物。
2. 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讲故事《乐乐去看小花猫》:有一天,爸爸跟乐乐说:“我今天带你去一个神秘的地方。
”原来爸爸要带乐乐去一个朋友的家,那个人的家里养着几只猫,有的是灰黑色的,有的是黄色的。
有一只大猫刚刚做了妈妈,它生了5只小猫咪。
乐乐看见3只小猫咪正在吃猫他*的奶,有两只小猫咪吃饱了正在睡觉。
乐乐问爸爸:“我可以把小猫咪带回家吗?”爸爸说:“小猫咪刚出生,它们都需要猫他*的照顾。
你能当猫妈妈吗?”乐乐摇摇头,爸爸还说:“如果小猫离开了猫妈妈,猫妈妈和小猫都会很伤心的。
”乐乐又问:“爸爸,你可以再带我来看小猫咪吗?”爸爸说:“可以啊,你可以看着小猫咪长大。
小猫咪像你一样,会慢慢长大的。
”3. 向幼儿提出问题:你知道小猫是怎样出生、长大的吗?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
4. 并将自己找到的信息与小朋友分享。
5. 与幼儿一起阅读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帮助幼儿了解:狗和猫的宝宝会先在他*的肚子生长发育,然后才会出生。
6. 出示动物妈妈和宝宝图卡,请幼儿把“妈妈”和“宝宝”正确地配对。
活动评价能知道动物会长大。
喜欢阅读图书。
活动建议本活动的几个过程可以分几个环节进行,如:过程 1、2 可以利用过渡环节,提出问题;过程 3 请家长配合在家进行;过程 4、5、6 可以在班级通过教学活动的形式开展。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动物宝宝找妈妈》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动物宝宝找妈妈》实验名称:动物宝宝找妈妈实验目的:1. 培养幼儿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2. 帮助幼儿认识不同动物宝宝与妈妈之间的相似和不同点。
3. 提高幼儿对于动物的关注和兴趣,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实验材料:1. 动物卡片:包括不同种类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图片(可以用卡片或者手绘)。
2. 宝宝卡片:黑白打印宝宝的图片。
3. 玩具动物:猫、狗、鸟等。
4. 环境素材:树木、花朵、草坪等。
实验过程:第一步:引入和导入1. 教师出示动物卡片,让幼儿观察图片,引导幼儿列举出他们知道的动物。
2. 引导幼儿讨论动物宝宝与妈妈之间的相似和不同点,例如:猫宝宝是papa猫和mama猫的孩子;小鸟是鸟妈妈的孩子等。
第二步:实验操作1. 准备工作:a. 教师将动物卡片随机分发给每个幼儿,每个幼儿至少分发两张不同种类的动物卡片。
b. 教师将宝宝卡片和玩具动物放在袋子里备用。
2. 实验操作:a. 教师示范,让幼儿和他们的小组成员通过比较和观察动物卡片上的图片,找出哪些是动物宝宝,哪些是妈妈,并放在桌面上做分类。
b. 鼓励幼儿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例如:这个小鸟和这个大鸟长得一样,应该是妈妈和宝宝;这个小狗和这个大狗的颜色不一样,应该是不同的。
第三步:讨论和总结1.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他们观察到了哪些动物宝宝和妈妈,并鼓励幼儿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得出结论。
2. 教师总结幼儿的观察和比较结果,强调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宝宝和妈妈,并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宝宝和妈妈会长得相似。
第四步:延伸拓展1. 教师将玩具动物和环境素材放在桌子上,并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摆放动物和素材来模拟场景,例如:小鸟宝宝在树上找到了鸟妈妈。
2. 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动物宝宝找妈妈的场景,鼓励他们自己发挥和创造。
第五步:总结回顾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整个实验过程,让幼儿们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感受。
2. 教师提醒幼儿动物的宝宝和妈妈需要相互依赖和保护,帮助幼儿形成保护动物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妈妈》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
◆活动与指导
☆谈话
1.出示《小动物的妈妈》挂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看一看,图上都有谁呀?
2.操作《动物宝宝》游戏卡,帮助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妈妈。
师:小猫找不到妈妈了,很着急,你能帮帮它吗?
还有一些小动物也着急了,我们帮它们找一找妈妈吧。
◆活的基础上开展的。通过辨认一些动物宝宝和妈妈,初步了解他们的不同特点,感受动物宝宝与妈妈之间的亲情。
活动前,教师可通过收集图片、故事如《小蝌蚪找妈妈》等多种方式丰富幼儿的经验。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区分动物成年与幼年的不同,如个头大小、尾巴长短、皮毛颜色等,并为幼儿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在进行青蛙与蝌蚪时可借助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说出青蛙的特征。活动后,可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图片;饲养让小动物,让幼儿萌发爱护动物的情感。
☆辨认
1.幼儿观察、区分动物幼年和成年时候的不同。
师:小猫和猫妈妈长得一样吗?(教案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它们有哪些一样的地方?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小袋鼠和袋鼠妈妈长得一样吗?
小鸡和鸡妈妈长得一样吗?鸡妈妈的头上有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区分青蛙和蝌蚪的不同。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动物宝宝和妈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妈妈和宝宝的生活方式及习性。
2.能说出喜欢的小动物的名称,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3.感受动物之间的亲情。
◆活动准备
◎《小动物的妈妈》挂图(见教具盒)。
◎《动物宝宝》游戏卡(见教具盒)
此外,本活动的操作环节,也可利用区域活动时间完成。还可在美工区提供《蛋宝宝穿新衣》操作单,引导幼儿进行涂画与装饰,完成作品。19205
师:青蛙妈妈的宝宝不见了,你们知道青蛙妈妈的宝宝是谁吗?
它的宝宝就藏在我们的教室里,我们把它找出来吧。
小蝌蚪和青蛙长得一样吗?
☆交流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宝宝和妈妈。
师:你还见过哪些动物宝宝和妈妈?
它们和妈妈长得一样吗?
☆操作请幼儿帮助《找妈妈》操作单中动物宝宝找到自己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