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

一、填空2.斯金纳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和消退作用。

27.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 利维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苏格拉底)2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卢梭 )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古德莱德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八年研究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维果茨基 )7.( 斯腾豪斯)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克伯屈)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课程审议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发展性教学论 )是其中之一。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帕克赫斯特)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主动作业)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2、德国的赫尔巴特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人。

3、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更能解释人类的学习行为。

为此他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消退作用。

4、在认知学派中,皮亚杰提出人的学习、心理的发展就是个人的图式不断丰富、建构、提高、发展的过程;布鲁纳主张采用发现法;奥苏伯尔提出有意义学习和“先行组织者”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主张。

5、在帕森斯等人的影响下,杰克逊第一次在他的著作《教育生活》中使用“潜在课程”(hidden curriculum。

)一词。

14、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C)。

A、观察法B、演示法C、实验法D、练习法2、当代小学课程内容应体现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C)A、时代性B、基础性C、创造性D、综合性3、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古典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学者是( D)A、斯腾豪斯B、泰勒C、施瓦布D、利维4、根据博比特的观点,那些儿童需要掌握和形成的能力、态度、习惯、鉴赏和知识的形式就是( D)A、教学目标B、培养目标C、教学目的D、课程目标5、学校教育应该为儿童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是教育领域的永恒话题。

20世纪以来,许多教育家对此问题提出来很多不同主张。

其中,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自然主义流派提出,学校教育内容的应该是( B)A、社会问题为中心B、经验为核心C、“文化要素”D、有理智训练价值的永恒学科6、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不包括( D)A、行为性目标B、普遍性目标C、生成性目标D、习惯性目标7、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D)A、现场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个别教学8、“不陵节而施”就是强调要按(A )组织课程内容。

A、横向B、水平C、直线D、序列9、形式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提出者是( A)A、斯克里文B、泰勒C、布卢姆D、艾斯纳10、20 世纪,独立于教学论的课程论知识体系形成,课程理论成了一门独立的教育学分支学科。

在这个时期,一批专门的课程研究著作出现,其中美国教育家波比特发表的著作是(B )A、《教育过程》B、《课程论》C、《儿童与课程》D、《教学与发展》1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是(D )A、现象·问题和规律B、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C、揭示课程论与教学论规律D、研究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12、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教育家是( D)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康德D、赫尔巴特13、( B)认为,课程就是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第一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2017年秋季《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课程作为学科。

定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3.“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材观。

“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用教材“教”,立足点是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

前者是教书,后者是教人。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根据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

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

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3.如何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答:(1)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

(2)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①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②以生成的随机性(不可预知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③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

(3)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三、材料分析(每题40分,共1题,计40分)阅读“第十名现象”,谈谈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周武是杭州市天长小学多年的班主任。

在一次学生毕业20周年的聚会中,他惊异地发现,一些业绩较为突出的同学,在小学时期大都是学习成绩不够显眼的学生;相反,当年老师们很喜欢的几个尖子生却大都业绩平平。

这种反差让周武陷入了久久的深思:为什么尖子生没有按照当初的预想发展下去,而一些不起眼的学生长大后竟能脱颖而出呢?于是,他开始了一项关于该校小学毕业生成长经历的跟踪调查。

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C)。

A、观察法B、演示法C、实验法D、练习法2、当代小学课程内容应体现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C)A、时代性B、基础性C、创造性D、综合性3、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古典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学者是( D)A、斯腾豪斯B、泰勒C、施瓦布D、利维4、根据博比特的观点,那些儿童需要掌握和形成的能力、态度、习惯、鉴赏和知识的形式就是( D)A、教学目标B、培养目标C、教学目的D、课程目标5、学校教育应该为儿童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是教育领域的永恒话题。

20世纪以来,许多教育家对此问题提出来很多不同主张。

其中,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自然主义流派提出,学校教育内容的应该是( B)A、社会问题为中心B、经验为核心C、“文化要素”D、有理智训练价值的永恒学科6、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不包括( D)A、行为性目标B、普遍性目标C、生成性目标D、习惯性目标7、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D)A、现场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个别教学8、“不陵节而施”就是强调要按(A )组织课程内容。

A、横向B、水平C、直线D、序列9、形式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提出者是( A)A、斯克里文B、泰勒C、布卢姆D、艾斯纳10、20 世纪,独立于教学论的课程论知识体系形成,课程理论成了一门独立的教育学分支学科。

在这个时期,一批专门的课程研究著作出现,其中美国教育家波比特发表的著作是(B )A、《教育过程》B、《课程论》C、《儿童与课程》D、《教学与发展》1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是(D )A、现象·问题和规律B、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C、揭示课程论与教学论规律D、研究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12、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教育家是( D)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康德D、赫尔巴特13、( B)认为,课程就是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题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题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题期末复习提纲一、解释概念课程、课程内容、课程计划、隐性课程、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校本课程、教育方针、课程目标、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标、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模式、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发现学习、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开放教学、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质性评价、表现性测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管理二、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潜在课程功能的是()。

A. 激励功能B. 情感愉悦功能C. 个体素质发展功能D.社会价值观的导向功能2. “指向教育的总体方向,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这是指()A.课程与教学目标B.教育目标C.教育目的D.培养目标3.教育目标具有层次结构;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

这三个典型特征是属于()。

A ?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特征B .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的特征C .斯腾豪斯等人的生成性目标的特征D ?传统的普遍性目标的特征4.以下不属于一般教学目标编写的表达方式的是()。

A.行为目标B.发展目标C.表现目标D.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5.行为目标具有的特点是具体性、可操作性和()。

A.普遍性B.精确性C.规范性D.模糊性6.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A. 复习B. 实践C.方法D.拓展7.“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创造的过程,指向于人的解放”,教学设计的这种特征反映的课程实施取向是()。

A.忠实取向B .相互适应取向C.课程创生取向D .实践取向8.()是一种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其主要价值在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技能和技巧。

A. 演示法B. 研究法C. 谈话法D. 练习法9.尝试教学法是我国()提出的教学方法改革。

A.卢仲衡B.魏书生C.黎世法D.邱学华10.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_______、学习活动、_______和其他要素。

2.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_______、学生、_______。

3.教学模式的结构应该包括_______、功能目标、实现条件、_______和评价。

4.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_______模式.5.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性语言、论证性语言、_______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

6.为了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_______。

参考答案:1.课程内容评价2.教师数学内容3.理论基础活动程序4.个别化教学5.叙述说明6.终结性评价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lo分。

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正”或“误’)1.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 )2.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

( )3.板书的艺术特点之一是要具有示范性。

( )4.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

( )5.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 )参考答案:1.错2.对3.对4.对5.错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什么是教学?2.简述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的内涵。

3:什么是螺旋式课程组织?4.简述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

参考答案:1.教学: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

2.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同时得到情感陶冶的一种教学模式。

3.螺旋式课程组织:是指根据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概念结构”.配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课程发展与设计。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1[单选题,0.6分]提出课程开发的“工作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 )A查特斯B.奥利沃C.博比特D.施瓦布参考答案:A2[单选题,0.6分]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教育家是( )A.拉特克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斯太克参考答案:A3[单选题,0.6分]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A.复习•B.呈现•C.拓展•D.方法参考答案:D4[单选题,0.6分]杜威在其1902年出版的著作中曾针对传统教学割裂儿童与学科而使儿童完整的经验被肢解的问题,提出在经验的基础上真正使儿童与学科统一起来。

这本不朽名著是( )•A.《儿童与课程》•B.《民主主义与教育》•C.《我的教育信条》•D.《明日之学校》参考答案:A5[单选题,0.6分]现代课程之父泰勒在20世纪初所创立的课程开发模式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

其课程开发模式被称为( )•A.目标模式•B.过程模式C.表现模式•D.普遍模式参考答案:A6[单选题,0.6分]斯藤豪斯认为,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并提供实施的( )•A.目标原则•B.过程原则•C.评价原则•D.组织原则•参考答案:B7[单选题,0.6分]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最根本的特点是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提出了(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参考答案:C8[单选题,0.6分]“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指的是奥苏贝尔所说的( )•A.好奇心•B.认知驱力•C.附属驱力•D.自我驱力参考答案:B9[单选题,0.6分]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假设理论是( )•A.潜在发展区•B.实际发展区•C.最近发展区•D.现有发展区参考答案:C10[单选题,0.6分]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A.高速度原则•B.高难度原则•C.小步子原则•D.逐渐分化原则•参考答案:D11[单选题,0.6分]“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

语文课程教学论期末试卷

语文课程教学论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以______和______为核心的综合性的应用理论课程。

2. 叶圣陶对语文的解释是口头为______、书面为______。

3. 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而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______的《大教学论》。

4. 教学即学习,包括______和______两种不同途径的学习。

5. 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______。

6. “壬寅—癸卯”学制是清政府颁布的______学制和______学制的合称。

7. 话题作文是一种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向学生开放的作文形式,它用______指明写作范围。

8.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______(主要是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陶冶学生性情的活动方式。

9.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是使学生正确认识______,了解语文在中小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明确语文教育的目的任务。

10.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具有______性和______性相统一的特点。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项不属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A. 语文课程性质B. 语文课程标准C. 语文教育文化D. 语文教育经费2. 以下哪位学者认为“教学”即学习?()A. 叶圣陶B. 王国维C. 胡适D. 陈独秀3. 以下哪本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A. 《学记》B. 《大教学论》C. 《礼记》D. 《论语》4. 以下哪种课程流派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A. 学科中心课程论B. 人本主义课程论C. 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D. 综合课程论5. 以下哪项不属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质?()A. 课程性质B. 教学性质C. 培养性质D. 实践性质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 语文课程2. 语文课程标准3. 话题作文4. 讲授法5. 壬寅—癸卯学制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练习题(一)1.第1题“三要素说”认为,教学系统由下面三个要素构成的A.教师、学生、课程B.教师、学生、教材C.教师、教材、教学手段D.教师、学生、环境答案:A2.第2题课程与教学论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分为A.萌芽期、建立期和繁荣期B.古代、近代和现代C.原始、古代和现代D.原始、封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答案:A3.第3题教学过程的“新三中心”是A.教师、课本、课堂B.学生、经验、活动C.教师、学生、课程D.教师、教材、教学手段答案:B4.第4题在课程研制模式中大力倡导目标模式的美国学者是A.泰勒B.司腾浩斯C.沃克D.施瓦布答案:A5.第5题学科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赫尔巴特C.施瓦布D.夸美纽斯答案:C6.第6题下列课程设计模式中,属于问题中心课程设计模式的是A.学科设计B.生活领域设计C.科目设计D.学习者中心设计答案:B7.第7题在某一教学思想和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就是A.教学内容B.教学模式C.教学形式D.教学方法答案:B8.第15题在学完某门课程或某个重要部分之后进行的旨在评价学生是否已经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概括水平较高的测试和成绩评定是A.终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答案:A9.第16题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现场教学B.个别教学C.分组教学D.班级授课答案:D10.第17题17世纪,《大教学论》,这本被认为是历史上专门而系统研究和阐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著作问世,一般人将这本专著的发表看作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

这本著作的作者是A.昆体良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答案:B11.第18题认为课程与教学必须重视学科结构、直觉思维和发现学习的学者是A.杜威B.赫尔巴特C.布鲁纳D.罗杰斯答案:C12.第19题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萌芽时期,产生了一批论述课程与教学问题的专著,其中,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课程与教学论专著是A.《理想国》B.《论语》C.《学记》D.《雄辩术原理》答案:C13.第27题在课程研制中以价值判断和选择为核心的、对理论指导、目标、内容或经验、组织与结构、活动样式或策略、评价等多种可能性和方案进行选择、确定和应用的过程被称为A.课程决策B.课程开发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答案:A14.第28题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预定一个客观的或者理想的标准,并运用这个固定的标准去评价每个评价对象的评价类型是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他评价D.元评价答案:A15.第29题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B.个别教学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答案:C16.第30题“四要素说”认为,构成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是A.教师、学生、课程和物质条件B.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C.教师、教材、教学手段和目的D.教师、学生、环境和反馈答案:A17.第8题关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问题,西方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二元循环联系模式等四种不同主张。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思维活动的作用,多方面展开()等思维活动,从而在有效思考和理解的基础下接受知识。

①分析②对比③归纳④概括⑤抽象⑥质疑⑦猜想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⑦2.“现代教学论”是以()谁的教学论为代表的。

A.赫尔巴特 B.斯金纳 C.布鲁纳 D.杜威3.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体系完整,有鲜明的学科建设意图,影响巨大,学术界常把()作为教育学和教育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

A.《教育学》 B.《大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4.课程就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的安排。

A.学科B.进程C.科目D.知识5.教学内容是课程的()组成部分。

A.基本B.主要C.重要D次要6.课程标准就是指()课程标准。

A.学科B.科目C.教学D.知识7.学科强调的是()。

A.分科的形式B.知识的内容C. 知识的分类D.分科的内容8.世界上最早的课程()A隐性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和能力课程 D.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9我国古代学校课程()A七艺 B.四经五书 C.三百千千 D.三千千千10、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需求和-----是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

()A人的发展B学科的发展 C教材的编制D课程标准的要求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优化教学2.教学手段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2、优化教学的一般标准?3、教学模式的结构?4、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 D D D B C A B D C B二、名词解释题1.优化教学是指通过改革创新而达到的教学的最佳状态。

2.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三、简答题1、答: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参观法2、答:(一)最优化不是片面的(二)最优化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三)最优化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四)最优化要实现最佳的结果3、答: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组合、操作程序等五个因素互相联系,构成完整的教学模式。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库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库

课程资源——是指已经开发出来并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承载教育内容的课程文本及其辅助物。

课程目标——是课程规划者希望学生在完成某一特定课程计划后达到的结果。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1“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体现的是(D )。

A.“经验论”思想B.“兴趣论”思想C.“文化论”思想D.“泛智论”思想2 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经典模式的是(B )。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3 在泰勒看来,课程开发的起点是(A )。

A.确定教育目标B.选择教育经验C.组织教育经验D.评价教育计划4“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C )。

A.巴班斯基B.布卢姆C.帕克赫斯特D.瓦根舍因5“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提出者是(A )。

A.斯宾塞B.吉鲁C.阿普尔D.威利斯6“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对师生关系的正确理解是(D )。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7 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C )。

A.先知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8 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D )。

A.普遍主义B.唯科学主义C.实践理性D.解放理性9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的旷世教育名著是(A )。

A.《爱弥儿》B.《爱的教育》C.《教育漫话》D.《理想国》10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其渊源可以上溯到杜威“教育即生长”的命题以及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的( B )。

A 目标模式B 过程模式C 实践模式D 解放模式11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C )。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12 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B )。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作业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作业

期末作业考核《课程与教学论》满分100分一、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普瑞恩特(print)阐述了五种课程取向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这五种取向分别是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认知过程取向、人本主义取向、社会重建主义取向、技术学取向,在理论上我们可以这样清晰地划分课程设计取向,在实际中这样的划分也是存在的。

答:是错的2、由于课程取向是人们对课程设计总的看法和认识,是人们对课程在哲学层面上的认识,所以往往只有理论工作者有自己的课程取向。

答:是对的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

答:1、台湾学者黄政杰综合各种课程定义的主张,将其归结为几种类型:课程即学科、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标、课程即计划。

2、认为“课程是计划”的学者有:麦唐钠、斯腾豪斯、薛勒、布拉特。

3、课程与教学关系的类型有:独立模式、循环模式、包含模式几种类型。

4、在西方英语世界中,“课程”最早出现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5、英国学者劳顿(Lawton)认为课程是社会文化选择的结果。

6、古德莱德提出五种不同水平的课程。

7、布鲁纳认为“教学说到底是一种帮助或促进人的成长的努力”。

8、五段教学法”属于赫尔巴特学派。

9、关于古特莱德等人提出五种不同水平课程的有:(1)理想课程(2)文件课程(3)实施课程(4)理解课程(5)经验课程2、简述赫尔巴特教学阶段论。

答:赫尔巴特根据其统觉思想,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3、我们从国外的课程改革中取得了哪些启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

(3)--《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

河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试卷(A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在课程教学方面,总结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之大成,提出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教育教学原则的教育专著是(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2、教师中心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罗杰斯 B.论语 C.赫尔巴特 D.杜威3、经典的课程开发模式是( )A.过程模式 B.目标模式 C.情景模式 D.惠勒模式4、中国古代的六艺属于( )A.经验课程B.综合学科课程C.科目本位课程D.学术中心课程5、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A.八年研究B.活动分析C.解放兴趣D.科学主义6、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教育家是( )A.巴班斯基B.维果茨基C.凯洛夫D.列昂节夫7、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8、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是( )A. 内在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9、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10、 文纳特卡制的创立者是( )A.巴班斯基 B.布鲁姆 C.华虚朋 D.瓦根舍因11、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卢梭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12、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体现教育价值的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13、以学习小组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去达成小组共同目标,并以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为教学评价主要指标的教学策略是()A.合作学习策略 B.活动性策略 C.生活性策略 D.教学互动策略14、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

具有这种课程取向的课程类型称为(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经验课程 D.学科课程15、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理念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1、课程组织包括两个层面,即课程内容的组织与 的组织。

《课程与教学论》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____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课程设计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一为____层面上的课程设计,一为具体____层面上的课程设计。

3.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____、____和____原则。

4.CIPP模式中的____评价,即要____、解释和____课程方案的成绩,并协助决策者决定课程方案是否应该终止、修正或继续。

5.新课程改革要注重学生发展,贴近____实际,让学习成为学生喜欢的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生活方式。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分组教学制中对学生的分组主要有( )、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形式。

A.能力分组、作业分组 B.年级分组、能力分组
C.作业分组、年级分组 D.能力分组、差异分组
2.“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这是哪一种课程取向?( )
A.人本主义取向
B.学术理性主义取向C.认知发展取向
D.社会重建取向
3.将课程的实施看作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来认识和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调适,使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

这是:( )
A.课程实施的忠实观
B.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C.课程实施的参与观
D.课程实施的生成观
4.引导一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____——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高。

( )。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部分Decide whether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or false. Write a T in the brackets if it is true or an F if it is false. (15 points. 1 point for each other)1.Interaction and experimenting with the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are very important factors for language development. T2.We should not be tolerant to our L2 learners’ errors when they are trying tocommunicate. F3.Children should start learning English as early as possible even if they are not ingood circumstances. F4.Different personalities have different aptitude for 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F5.Motivation and interest in learning are fundamental to ensure success in learning aforeign language for children. T6.Faced with the new curriculum, English teachers are expected to change theirviews about language which is not a means for communication but a system of linguistic knowledge. F7.The new English curriculum is designed to promote the students’overall quality. T8.In order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continuing development, more attentionshould be given to the students’language skills, knowledge, affects, strategies and culture awareness. T9. A primary English teacher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use both formative andsummative assessment to evaluate children’s lea rning. T10.Remembering all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s can automaticallyguarantee good pronunciation. F11.Children learn best when they are involved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T12.Students need to be given detailed grammar rules if they are to learn a foreignlanguage successfully. F13.Different seating arrangements allow not only different classroom interactions butalso different learner-teacher relationship. T14.As for classroom language, an English teacher should use half Chinese and halfEnglish to make himself or herself understood by the children. F15.A teacher should always speak in a normal voice in English class, for the noisierthe teacher is, the noisier the children will become. F16.A teacher should raise his\her voice above the noise in order to get quiet in theclassroom. F17.A class that is in control is not always quiet and a quiet class with a teacher doingall the talking is not necessarily a good learning environment. T18.Putting summative and formative assessment together, we will be able to form asound basis for checking students’learning and teachers’ teaching. T19.Formative assessment is mainly based on formal testing, which is done mostly atthe end of a learning period or at the end of a school year. F20.By constantly reflecting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teacher can move towardsprofessional competence. T21.The method, known as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means that children respond toteachers’ instructions by using gestures, body language or by speaking loudly. F 22.Children’s attention spa n is very short, thus many long activities are used insteadof short and simple ones. F23.There is no point in explaining complicated grammar rules to children, for theyare not good at analyzing language rules. T24.Children like to do things with difficult learning targets because they want to feelsure that it is not something beyond their ability. F25.One language form may express a number of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and onecommunicative function cannot be expressed by a variety of language forms. F municative competence entails knowing not only the language code or theform of the language but also knowing how to use the language appropriately in social situations. T27.The English teaching objectives are to develop students overall language abilitieswhich are composed of language knowledge, language skills, affect, learning strategies as well a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for relevant levels. T28.It is believed that poor pronunciation may cause problems for the learning of otherskills. T29.Children do not need to learn grammar rules when they acquire their firstlanguage, so they do not need them either whe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F 30.Teaching and learning grammar should focus on practice rather than the study ofgrammar itself. Tnguages consist of “words” with equivalents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F32.English-English explanations are the best way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F33.Reading is a silent activity. Reading aloud does not help much withcomprehension. T34.When we read, our eyes should constantly move from letter to letter, word to wordand sentence to sentence. F35.It is helpful to use a dictionary to check and note down the meaning of all the newwords while reading. F36.Possessing a large amount of vocabulary is the key f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F37.It is not necessary to pre-plan the instruction or support the instruction by pictures,demonstrations, or examples. F38.We should expect our students to produce accurate language every time theyspeak. F39.Asking the students to predict or guess the meaning of a word in certain contextbefore explaining it to them is one way to consolidate new words. F40.The main advantage of task-based teaching is that language is used for a genuinepurpose that real communication should take place. T41.Making errors will lead to bad habit formation, so we should correct themwhenever they occur. F42.As a learner of English, you will be forgiven for errors of inappropriateness if youcan speak good English. F43.The English curriculum at the primary phase is designed into 2 levels. Level 1covers Grade 4, Level 2 covers Grade 6. FMultiple choice .Choose from the given choices the correct one and write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in the answer sheet. ( 15points, 1 point for each choice )D 1. Activities can usually “stir ” a class and can also “settle ” i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is a “stirrer”?A. Ask the whole class to copy a list of food words onto a piece of paper from the board.B. Children open the book and practice the dialogue and ready for an acting out.C. Stick a list of flashcards on the board with number given to each card. Ask thepupils to listen and write down the number of the picture they hear.D. The teacher puts the cards together and takes away one of them and asks thepupils to guess what she has got on her flashcards by saying to the children “guess what I have got on my flashcards”.D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are best done for individual work?A. Story-tellingB. guessing gamesC. information-gap activityD. reading silentlyA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are best done with group work.A. drama performanceB. reading aloudC. writing a letter or e-mailD. presenting new languageC 4. Below is a classroom extract. Which error-correction method is used?A. direct teacher correctionB. whole class correctionC. self-correctionD. peer correctionC 5. The following are things that teachers often do in a language classroom. Decide what role the teacher is playing.A. controllerB. assessorC. prompterD. resource-providerB 6. The following are what teachers often do in a language classroom. Decide what role the teacher is playing.The teacher asks students to produce conversations (either orally or in writing) by using particular patterns or expressions they have just learned.A. assessorB. controllerC. prompterD. participantD 7. The following are what teachers often do in a language classroom. Decide what role the teacher is playing.While doing a writing task either individually or in groups, the students need to use a particular word they don’t know. So they ask the teacher.A. assessorB. prompterC. organiserD. resource-providerA 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is best for whole class work ?A. summarizing learningB. performing an information-gap taskC. writing a letter or e-mailD. reading silentlyB 9. Which measure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for the teacher to take if the class seem to be getting out of control, or if discipline occurs due to inappropriacy of the activity?A. stopping the classB. changing the activityC. shouting loudlyD. dealing with it immediatelyD 1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ays to solve disciplines problems have proved not useful or effective except ______?A. using threats and shouting loudlyB. giving written homeworkC. putting them in the corridorD. creating a code of behaviorC 11. To develop the skill of listening for gis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y should not be included?A. deciding upon a titleB. sequencing the main pointsC. filling in some blanks with the words in the textD. writing a brief summaryB 12. Many proponents of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advocate the use of ______material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A. classicB. authenticC. modernD. oralD 13. Single out the statement that can not be classified into the category of thelanguage skills.A. Automatic decoding skillsB. Sufficient amount of vocabularyC. Adequate knowledge of grammarD. Relevant backgroundB 14. Please identify the follow ing students’ reading approach.The reading approach used by Tom is _____.A. top-down approachB. the bottom-up approachC. the interactive approachD. the elective approachC 15. For the production stage in teaching, there is _____.A. no information gap activitiesB .no role play activitiesC. an emphasis on fluency and useD. an emphasis on correctnessA 16. According to the PPP model, which speaking activity in the following wouldmost probably appear at the production stage of the oral class teaching?A. DiscussionB. RepetitionC. Gapped dialogueD. Reading and actingA 1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haracteristic of children in learning a foreignlanguage?A. They pay more attention to meaning than to formB. They have a clear purpose i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C. They can monitor their own learning.D. They can concentrate for a long time in classA 1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are best done with pair work?A. Information gapB. Guessing gameC. Watching videosD. Role-playD 1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helps assess language performances?A. Asking students to reflect on what activities attract them most.B. Asking students about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a certain game.C. Asking students to draw pictures according to description.D. Asking students to do a quiz at the end of the lesson.C 2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suitable for speaking?A. TPR actionsB. Recognizing picturesC. Information gap D .Matching pictures with descriptionsC 21 In which stage of the presentation – practice - production approach will studentshave the chance to use the new language freely and incorporate it into their existing language?A. Presentation stageB. Practice stageC. Production stageD.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stageC 22. What role does a teacher take to create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learning can take place ?A. InstructorB. PrompterC. ManagerD. AssessorC 23.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except ______ are used for designing activities used in the primary classroom.A. Children learn best when feeling happy and secure.B. Children learn best when they are involved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C. Children don’t need plenty of opportunities to use similar language again andagain.D. Children learn the whole language rather than through analyzing languagerules.D 24. Mentally-engaged activities require children to think hard while doing them.Which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belongs to it?A. Reading aloudB. Coping or colouringC. Repeating the sentenceD. Guessing gamesA 25. What is the teacher doing by saying "Now you are going to do this in pairs."?A. Setting up tasks.B. Controlling discipline.C. Demonstrating.D. Getting feedback.A 26. Which role does the teacher play in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When the students are doing a group-work task, the teacher joins one or two groups for a short period of time.C.participant B. assessorC. source of helpD. controllerB 27. In the process of the PPP model teaching, the amount of the teacher’s controlis expected to ______ as the activities progress from accuracy-focused tofluency-focused.A. increaseB. decreaseC. remainD. loseD 28. What strategy does the following activity help to train reading?Locating the specific information.A. skimmingB. inferringC. word-guessingD. scanningC 29. Which reading skill is the teacher using in reading?The teacher asks the students to try to guess information or ideas that go beyond the literal meaning of the text.B.recogniz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ext B. predictingC. inferring or 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D. scanningA 30. To memorize vocabulary by reading and repeating aloud is______ than to memorize them in context.A. less effectiveB. more effectiveC. much easierD. much quickerC 3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train listening?A. Sequencing the pictures.B. Writing captions for pictures.C. 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D. Matching titles with different paragraphs.B 32.The reading approach used by Tom is ______ .A. a bottom-up approachB. a top-down approachC. an eclectic approachD. an interactive approachD 33. What approach is based on the study of text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which has to be explained in the mother tongue and then translated?A.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B. the humanistic approachC. the functional-notional approachD. 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C 34. When we read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specialized articles, teaching materials, dictionaries, what kind of purpose are we having for reading?A. Reading for survivalB. Reading for entertainmentC. Reading for learning and informationD. Reading for pleasureC 35. What role does the teacher play in the deductive presentation of grammar?A. ParticipantB. PrompterC. InstructorD. AssessorD 3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grammar instruction is inductive?A. Explain the structure and usage of passive voice to the students.B. Ask students to read grammar books and tell the rules of passive voice in class.C. Let students practice applying the rule to produce sentences with given prompts.D.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and find out the rules for passive voice.A 37. In the classroom, we should try to design authentic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except ______ are all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A. drilling exercisesB. information gap activitiesC. role-play activitiesD. mini-research and questionnairesCase analysisThe Lead-in skills of English teaching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results. Please examine the problem with the following Lead-in part and help the teacher to find the problem, then improve it.Teaching contents: HobbiesJane: What are your hobbies, Lily?Lily: Well, I like music and painting. What about you?Jane: I like music, too. And I also like collecting stamps.Lily: How interesting! Jim likes collecting coins. Do you know that?Jane: Really?Lily: Yes, we can collect a lot of other things.Lead in:1.Sing the song “We are happy bees.”2.Free talkT: Are you happy now, boys and girls?Ss: (学生一时不知怎么回答,有的说Y es, 有的说No,教师尴尬地笑了笑) T: I’ve got some presents for you. They’re in the box. Can you guess what’s in the box?S1: Perhaps it’s a cake.Ss: Biscuits/ Sweets? Flowers… . (学生七嘴八舌、漫无边际地猜想)T: (打开盒子) Look, some chocolate. I’ll give you some chocolate after class.T: Hello, do you like playing basketball?Ss: (学生又是一愣)Y es.(接着老师便呈现新课)Case analysis2.Please examine the problem with the following speaking instructions and help the teacher to find the problem, then improve the instructions.In an oral class, a teacher asks students to answer questions. To ensure smooth progress of his lesson, he always asks the excellent students to answer questions.Case analysis3.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and techniques for correcting errors. The following is an example that a teacher is trying to correct the students’errors. Are you in favour of the way? Please give your opinions.T: Can you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your father, Tom?S: My father is 40 years old. He is very high. He is a doctor. He works in our City Hospital.T: Oh, good. V ery good, Tom. Y ou said your father is very high? What word can we use instead of High?S: Y es, Tall. He is tall.T: Wonderful, Tom.Case analysis4. Teaching objective is one of the basic components that a lesson should have. Please examine the problem with the following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help the teacher to find the problem, then improve them.Teaching contents: The first period of Unit 2 Public Signs from Oxford Primary English. The text is about learning some public signs such as “Keep quiet!” , “Keep off the grass!”, “Danger” etc.Teaching objectives:1.To learn the new words: always, must, away, should, cage, noise ….2.To 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1) It means we ….2) Y ou must/ should/ shouldn’t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2专业:教育管理(本) / 课程与教学论人气指数:185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小学教育等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

2.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它包括——和————。

3.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或设备。

4.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三种类型。

5.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理论基础、——、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等五个要素。

6.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一一——、手势、面部表情、——和体态等来表达。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正”或“误”)1.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 ) 2.杜威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

( )3.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法国。

( )4.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认识的过程。

( )5.教学评价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什么是隐性课程?2.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与内容是什么?3.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4.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试举例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2.试述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试卷代号:1155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小学教育等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08年1月一、填空题(共6小题,共lo分)1.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2.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3.工具媒体4.对抗5.功能目标6.副语言眼神二、判断题(共5小题,共10分)1.错2.错3.对4.错5.错三、简答题(共4小题,共40分)1.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也叫隐蔽课程、无形课程等,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汁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与内容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眼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心理准备阶段;感知知识阶段;理解知识阶段;巩固知识阶段;运用知识阶段;检查与评价学习效果阶段。

4.教学艺术的特征(1)教学艺术的创造性。

(2)教学艺术的形象性。

(3)教学艺术的情感性。

(4)教学艺术的审美性。

四、论述题(共2小题,40分)1.试举例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随着人们对课程的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因此深入研究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十分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

(1)改革本身的因素。

包括:①地方,学校和教师对改革的需要。

地方、学校和教师对改革的需要,会影响人们实施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实施者对改革的清晰程度。

③改革本身的复杂性。

改革的内容越复杂,实施起米会越困难。

④改革方案的质量和实用性。

(2)学校内部的因素。

同一个改革方案可能在—个地区、一所学校成功,而在另一个地区或另一所学校不成功,这与学校内部诸多因素有密切的联系。

①校长。

校长在改革中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原因。

②教师。

教师个人的特征和教师集体的因素对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观念的改变、教学方式的改革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的进程。

(3)学校外部的因素。

学校教育活动不只是学校内部的问题,政府等权力机构对课程改革的理解与支持,对课程实施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①社区与家长的影响。

②政府部门的影响。

③社会团体的影响。

以上这些因素在不同水平上不同程度地影响课程的实施。

因而,对课程实施的考察,一方面要了解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念与措施的实施程度以及课程方案中所规定的各项内容的实施情况;另—方面要了解课程实施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课程实施的。

[举例适当,计5分]2.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依据:(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作为课程编制过程中最首要的组成部分,对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起着指导作用。

(2)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

课程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需要是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是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

(3)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的发展总是于社会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

(4)课程与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包括内容的重要性、实用性、正确性等。

[能联系实例分析,加3分]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3专业:教育管理(本) / 课程与教学论人气指数:60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辛德等在1992年归纳了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它们是——、互动调适观和——。

2.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或设备。

3.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的需要,又要顾及———。

4.课程设计,指按照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5.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的一——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每题2分,共10分)1.“互动理论”认为,学校或课堂是一个由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社会环境。

( ) 2.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 )3.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 )4.除研究法外,讨论法也是一种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 )5.口语化是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之一。

(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什么是教学?2.什么是螺旋式课程组织?3.简述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

4.简述教学过程的原则。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比较中央集权型与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

2.结合实践分析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试卷代号:1155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08年7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忠实观生成观2.工具媒体3.内容学生的特点4.结构要素5.学生自学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对2.错3.错4.对5.对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教学: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

2.螺旋式课程组织:是指根据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概念结构”,配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课程发展与设计。

3.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美国著名课程学者泰勒在其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在规划课程时,必须回答如下四个问题:学校应该追求那些教育目标?我们要提供那些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目标?这些教育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组织?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即学习者、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和学科内容。

4.教学过程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比较中央集权型与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

(一)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分析。

(1)优点。

第一,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实行统一的教育标准,保证基础教育质量。

第二,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一种相对的教育平等。

第三,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有益于保证文化的统一,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第四,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便于国家对各地区的教育进行管理控制。

(2)弊端。

第一,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上的悬殊差异。

第二,过分集中不利于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

第三,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不利于教育民主化、科学化的进程。

第四,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模式要求过度统一性,削弱了教育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

(二)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分析。

(1)优点。

第一,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充分考虑了地区、经济、文化差异,有力实现了教育的服务功能。

第二,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发挥地方与学校的创造性。

第三,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有利于达到局部最优化。

第四,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体现了教育民主化、科学化。

第五,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能够保证教育实际上的平等。

(2)弊端。

第一,由于它采用分权管理,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固而在全国范围内的最基本的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第二,由于是分权管理,管理主体多元化,不利于国家对教育的宏观上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第三,由于中央很少控制,大多是地方和学校自由自主进行课程实践,容易形成无政府状态,进而造成教育上的混乱,不利于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

2.结合实践分析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当前,在国内外的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中,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突出以下几个重点:(1)缩小班级规模。

心理学研究证明,过大的班级规模,限制了师生交往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了课堂教学的个别化,有可能导致较多的纪律问题,从而间接地影响学习成绩。

小班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

(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与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传统的传习形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目前发达国家教学组织形式的新特点。

(3)座位排列多样化,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

座位编排方式和学生座位位置的不同制约着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范围和人际互动,直接影响着教学信息交流的方式和交流的范围。

(4)探索现代化个别化教学。

[能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计。

一10分]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5专业:教育管理(本) / 课程与教学论人气指数:205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它包括———和———.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学习活动、———和其他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