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复习教案
教案 人教版 地理 七年级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教学实录知识与技能要求:1、知道日本的地理位置,记住日本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首都。
知道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的特点。
学会运用地图描述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
2、知道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
学会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明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3、知道日本多火山、地震,并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其原因。
4、知道日本经济的特点,了解日本工业布局,知道日本主要的工业区。
结合实例,说明日本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
5、了解日本人口、民族状况。
收集资料说明日本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防震减灾的教育。
2、认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认识文化兼容对国家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方法与课前准备:1、课堂教学以模拟旅游的方式进行,学生充当旅游者和调查者的角色,教师充当领队角色。
以轻松活泼的气氛进行学习。
2、课前提供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地图册、收集资料完成预习。
教师综合学生的资料和图片制作课件。
3、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地图册、收集的资料、多媒体演示的地图信息进行探究和学习,必要时才能使用课本。
4、课时设计:3课时。
分别是日本之旅的准备阶段、旅行阶段和旅游感悟。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日本之旅(准备)(轻松导入)师:同学们,由今天开始,让老师来充当导游,带大家去周游世界列国。
首先,我们的第一站是——日本东京,出游之前,想想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学生普遍知道应该先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带上地图、钱、衣服等物品。
)师:现在,就让我们借助地图和资料,先了解一下日本的基本情况。
(多媒体演示日本美丽的风景,激发学生旅游的欲望。
)(转折)师:想想,我们泡着温泉,望着远处的富士山,欣赏着身旁美丽的樱花,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可是,在享受的同时,我们也有要注意的事情,就是:小心地震。
-学七级下册地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教案人教版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讲授法:在课堂上,我将使用讲授法来传授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相互关系等基础知识。
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保持板书的简洁性,避免过多冗余信息。
-设计有趣的知识点问答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这一课,感觉整体效果还行,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觉得导入部分还是挺成功的,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好奇心。但在导入时,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导致课堂气氛有些紧张,下次我会在导入环节增加一些轻松的元素,比如引入一些有趣的地理小故事,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板书设计
①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地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主要国家:俄罗斯、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
-主要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
②地理位置的特点
-接壤国家最多
-海岸线漫长
-地形复杂多样
-气候类型丰富
③邻近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作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1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1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第一节《日本》。
教材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日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日本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增进对日本这个邻近国家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可能只知道一些表面的信息,如樱花、和服等,对于日本的地形、气候、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了解日本。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邻近国家的了解,培养学生尊重、包容、合作的世界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了解日本,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相关信息。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
4.互动交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分享学习心得和成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2.课件:日本的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
3.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的任务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3尤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3尤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东亚地区的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
教材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东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内容。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东亚地区的国家了解不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对东亚地区国家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内容;能识别东亚地区的国家,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材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情感;培养学生尊重、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亚地区的国家及特点。
2.难点:东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地图、图片、文字等教学材料。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PPT。
4.学习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亚洲地区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东亚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东亚地区的国家。
接着,依次介绍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五个国家,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章复习》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地理人教七年级下册】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要在地图上指出东南亚和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概括东南亚和印度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如地形地貌特点。
3.结合两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4.说出东南亚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优势。
5.结合资料说说印度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在地图上指出东南亚和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概括东南亚和印度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结合两国内情对比分析两国的农业与工业发展状况。
【教学难点】结合两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对比分析两国的农业发展状况。
三、教学策略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第二单元章复习第二课时,主要包含东南亚和印度的内容。
本章共四个内容,这里挑选东南亚和印度放在一起,虽打乱书本排版顺序,但这两个国家的农业有较多的可比性,也是经常被放在一起考量的知识点,所以本节内容以分开复习两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后,重点将两国的农业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复习,起到强化记忆和探索不同资源条件下的农业发展方向区别。
四、教学流程1:东南亚位于( )A.太平洋与南极洲之间B.亚欧大陆与大洋洲之间C.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D.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2:关于马六甲海峡,说法正确的是( )A.介于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B.介于马来半岛与爪哇岛之间C.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D.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3: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夏季高温多雨B.气候温和,降水丰沛C.炎热少雨D.全年高温多雨4、东南亚成为世界著名的稻米产区和最大的热带作物产地的自然原因( )A.有湿热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B.山地多,土壤肥沃C. 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高D.太阳能丰富,昼夜温差大5:中南半岛上的各国首都大多分布在()A.山麓地带B.沿海地区C.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D.河流中上游地带6: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是( )A.平原丘陵相间分布B.高原为主,地形崎岖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D.地形复杂,中部高四周低7:泰国首都曼谷,水上市场繁荣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其形成的自然因素是( )A.终年高温,河网密布B.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C.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D.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8:“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咖喱、肉骨茶、印尼九层塔, oco.i.eappleMango(椰子,菠萝,芒果) ,沙巴、芭堤雅、阳光热辣……”伴随欢快的歌曲,让我们一起走进东南亚地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主要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非六个地区以及俄罗斯、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地理特征。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邻近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地理知识体系搭建、地理思维能力和区域分析能力方面仍有待提高。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非六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状况;了解俄罗斯、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资料搜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邻近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非六个地区的地理特征;俄罗斯、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地理特征。
2.难点:地理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国家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引导学生通过地图了解各地区和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
2.资料查询:引导学生利用图书、网络等资源,搜集各地区和国家的相关资料。
3.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分析其地理特征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5.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2东南亚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2东南亚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介绍东南亚地区,包括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及其特色等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课时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东南亚的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东南亚的一些特色文化、美食、旅游资源等方面较感兴趣,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经济发展等内容,能识别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及其特色。
2.难点:东南亚地区的地理分布、国家划分以及特色文化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东南亚的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东南亚的主要国家为例,分析其特色和优势,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东南亚地区。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看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东南亚地图、图片、文字材料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3.作业布置:提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东南亚的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东南亚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经济发展等内容,让学生对东南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复习学案设计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1.位置:位于亚洲的___部,东临A______洋,西临B______海南北狭长,主要位于____带。
2.领土:C________岛D________岛E________岛F_______岛3.地形:以__________为主,最高峰G_______山4.气候:属于___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_____气候5.多火山、地震: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对地震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
6.工业:(1)不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对外依赖严重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特点:进口____________,出口______________(3)城市及工业区:a_______b______(京滨工业区),c_______(名古屋工业区),d______e________(阪神工业区),H________工业区,f________(北九州工业区)(4)工业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工业发展面临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措施:依靠_____、______等优势,利用世界各地的_________、_________等建立海外生产销售基地。
海外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化特点:_____方兼容,民族构成单一,主要为______民族。
传统服装_______。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复习教案新人教版《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一、本章内容: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
二、复习目标1.理解日本的资源条件和发展出口加工贸易经济之间的关系。
2.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理解东南亚、印度的气候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4.理解俄罗斯的工业特点和资源条件之间的关系。
三、学法指导1.抓住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地理知识、形成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节课四个复习目标都侧重抓住地理事物间的联系,意在理解,摒弃机械记忆。
2.读图理解是关键。
读图和表格贵在透过表象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思考和探究。
3.学会利用表格表达地理事物间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1.读图7.19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在图上找到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苏门答腊岛、日本本州岛、红海、地中海、欧洲、非洲。
(2)大致标出东南亚的范围。
(3)看出东南亚处在怎样的“十字路口”位置。
(4)结合课文说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5)同桌互相看图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理解日本资源条件与发展加工贸易间的联系。
(1)读图7.13说说日本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2)读图7.10说明其表示的问题。
(3)把以上问题中潜存的知识联系用箭头表示出来。
沿海分布← 便于进口和出口← 地域狭小资源贫乏3.理解东南亚、印度气候与农业生产间的关系。
(1)说出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说出以上两种气候的特点。
(3)说出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4)把以上问题用表格形式表达出来。
分布地区气候特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5)印度西南季风的变化是形成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在表格中填写西南季风的变化情况水灾旱灾西南风的变化(6)请把印度水稻、小麦的分布与降水量、地形的分布关系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粮食作物降水量地形水稻小麦用同样的方法复习俄罗斯的工业特点与资源条件的关系。
五、其他知识点练习设计1.日本的地形以()和()为主,因此()资源丰富。
七年级地理下册7.1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复习课教案
第七单元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 2 课时)
复
1.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习
2.热带气候与农业;
目
3.地形特点与城市分布;
标
4、华人华侨对东南亚国家的贡献。
重
东南亚的位置、气候、地形与农业、城市等的关系。
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难
热带气候与农业;
点
地形特点与城市分布。
复
1、 自主复习教材,熟悉基础知识;
拓 A.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
展 B.位于中南半岛与加里曼丹岛之间
提 C.是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海上通道
高 D.是连接印度洋与大西洋的海上通道
练习
训
《新课程同步学习与探究》
练习
练
巩
固
小 预习:
结
第七单元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与
——印度
作
业
教
后
反
思
达标测评题(时间约 5 分钟)
一、选择题 《新课程同步学习与探究》第 32 页第 4、5 题。
习
2、 分小组学习并知识梳理;
思
3、 教师引导学生要点突破,解决难点;
路
4、巩固练习,达标提高。
复习 过程
知
教师活动
《新课程同步学习与探究》 “基础梳理” 根据学生情况,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学范
围、时间、学习方法等要求。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位置
2、范围
3、重要性
学生活动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要求自主 完成,交流自主学习情况。
新加坡
越南
西南季风与水旱灾害有何关系?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4俄罗斯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4俄罗斯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情况、人口分布和经济状况等方面。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对邻近国家和地区的兴趣和热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俄罗斯这个国家,可能了解不够全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情况、人口分布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地图、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邻近国家和地区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情况、人口分布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俄罗斯的地形、气候和资源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的问题。
3.准备好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俄罗斯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情况、人口分布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俄罗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俄罗斯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俄罗斯的地形、气候和资源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俄罗斯的地形或资源分布特点,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俄罗斯知识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讨论中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7.1日本 (1)第1课时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1)第2课时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4)7.2东南亚 (6)第1课时“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6)第2课时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 (8)7.3印度 (11)第1课时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1)第2课时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13)7.4俄罗斯 (16)第1课时横跨亚欧大陆北部 (16)第2课时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发达的交通 (19)7.1日本第1课时多火山、地震的岛国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能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
2.知道日本的地形、气候和海岸线曲折的特点。
3.知道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4.学会评价某区域自然环境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掌握分析各国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
2.运用地图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日本,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
2.使学生认识到各自然地理特征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从而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及气候的特征。
难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形成。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悼念有关地震的资料及图片,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出示图片及问题,引入学习的课题:(1)在我国的邻国中,经济最为发达并且人口过亿的国家是哪一个?(2)我国的邻国中,人口过亿且主要由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是哪一个?(3)我国的邻国中,以富士山作为国家的象征,以樱花作为国花的国家是哪一个?[回答]以上问题的答案都是指同一个国家——日本。
二、讲授新课第一节——日本一、自然环境[师]课件展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同时出示问题:请同学们读图观察并描述日本的海陆位置状况。
[生]濒临的海洋:太平洋、日本海。
隔海相望的国家: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教案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单元主题备课内容简析:本章主要是通过对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学习研究区域地里的方法。
本单元共四部分: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
第一节日本1、自然地理特征2、经济特征3、民族与文化特征第二节东南亚1、“十字路口”的位臵2、热带气候与物产3、地形与城市分布4、华人华侨集中地第三节印度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2、地形和气候3、发展中的工业4、工业城市及工业中心的分布第四节俄罗斯1、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2、地形特征3、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4、主要的河流和湖泊5、自然资源丰富6、以铁路为主的交通7、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8、主要的城市和港口教学目标:1、日本的地理位臵。
2、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以及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3、印度的工业与农业。
4、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征、经济特征、主要城市和港口。
重点、难点:1、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说明某地区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并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特征。
课时安排:第一节日本2课时第二节东南亚2课时第三节印度2课时第四节俄罗斯2课时第一节日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臵、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了解日本的岛国,多优良港湾、多火山地震等地形特点。
2.知道日本的首都——东京,知道日本发达的经济特点:以加工贸易型为主的经济结构,以及发展特点:进行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知道日本工业区沿海分布的特点。
3.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能力目标1.能利用地图分析日本的地形特点。
2.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能结合日本的国情及相关资料,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及向外发展生产与销售基地的特点。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防灾、避险意识。
2.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复习课说课稿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复习课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是对该章四个国家和地区的一节复习课,总结巩固并升华知识点、提升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
2、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3、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能说出这四个国家和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概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学生的组内合作、队间竞争、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学会欣赏他人,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的审美能力。
4、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能说出这四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课堂乐于表现,好胜心强;但同时也存在几点问题,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弱,学生学习具有盲目性,条理性不清等。
在学习完亚洲和我们邻近的3个国家及东南亚地区后,学生已经了解了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基础知识,并基本上掌握了如何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改变以往复习课的传统模式,我将当前家喻户晓的全新益智答题类节目“一站到底”及手机平板电脑中的热门游戏“一战到底”融合到一起,引入课堂,以小组答题竞赛形式完成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地区的。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周边的地区和国家,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非等地区,内容丰富,知识点广泛。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周边国家的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对邻近国家和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国家的基本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邻近国家和地区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国家的基本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情况。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以及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地理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引出本章的主题。
2.教学新课:分别介绍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非等地区的国家和国家的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情况。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复习教案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 理解日本的资源条件和发展出口加工贸易经济之间的关系。
2 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 理解东南亚、印度的气候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4理解俄罗斯的工业特点和资源条件之间的关系。
复习重点、难点:1、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理解日本的资源条件和发展出口加工贸易经济之间的关系。
复习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本章主要内容:一、第一节日本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复习教案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课题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认识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及气候特征,能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东南亚地区气候的分布与特点,掌握气候给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3.了解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及世界农业大国,学会分析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及其影响。
4.认识俄罗斯是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以及俄罗斯地形、气候、资源的地理特征和分布特征。
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自然灾害及成因;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难点:自然地理要素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与意义。
教学过程一、考点梳理(一)日本1.位置:属于东亚,东面临b—太平洋,c—濑户内海2.组成:由 A—北海道、B—本州岛、C—九州岛、D—四国岛等四个大岛组成。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3.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富士山是日本最著名的火山。
4、气候: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的特征,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均匀。
5、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被称为“地震国”6.经济类型: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
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对外依赖严重,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
7.工业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如图C,D分布在沿海原因:①海运便利,方便进口和出口②城市和人口集中,消费市场广阔(二)东南亚1、位置: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地处X亚洲与Y大洋洲、D太平洋与E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2、组成:包括A中南半岛和B马来群岛两大部分.3、马六甲海峡:位于a马来半岛和b苏门答腊岛之间(ab之间),是连接E印度洋与D太平洋的重要海上Y 通道,是西亚、非洲石油运输到东亚的重要通道,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4、气候: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B马来群岛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A中南半岛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5、农业:(1)主要粮食作物:水稻(2)湿热的气候条件,也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七章《世界地理》之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复习学案设计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知识梳理:一、日本【描图填图】·描出北回归线。
·填注:(1)太平洋、日本海、濑户内海。
(2)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
·填注:①东京、②横滨、③大阪、④神户的序号1.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
位于___洲东部,_____洋西北部的岛国,西临日本海。
(2)领土组成:由_______岛、_____岛、_____岛、_____岛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面积最大的是_____岛,纬度最高的是_______岛。
(3)地形:___________广布,沿海平原狭小。
最高山峰是_______,是一座活火山。
(4)气候:大部分属于_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___气候。
(5)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位于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
2.经济:(1)经济特点:高度发达,对外依赖十分严重。
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大量出口___________。
(2)工业发展条件:有利条件: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_________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不利条件:地域狭小;_____贫乏;国内市场狭小(3)工业分布: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沿岸地区。
(4)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欧洲、美国、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3.民族与文化:(1)主要民族:_____民族。
(2)文化特点:___________的文化。
【微点拨】日本工业的分布:日本的工业大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而日本海沿岸很少有工业分布,此处容易误认为日本的沿海地区工业分布都很集中。
二、东南亚【描图填图】·描出北回归线和赤道。
·标注:中南半岛、马来群岛和马六甲海峡。
1.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___带。
(2)海陆位置:地处亚洲和_____洲,_____洋与_____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2.组成:包括_____半岛和_____群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 理解日本的资源条件和发展出口加工贸易经济之间的关系。
2 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 理解东南亚、印度的气候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4理解俄罗斯的工业特点和资源条件之间的关系。
复习重点、难点:1、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理解日本的资源条件和发展出口加工贸易经济之间的关系。
复习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本章主要内容:一、第一节日本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第二节东南亚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边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为什么 以水稻为主:水稻是一种主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进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进制宜的必然条件。
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状况:泰国、越南、缅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3、东南亚的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努江)、河流特点:南北纵列、山河相间,河流上洲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洲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4、为什么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的重庆,武江,上海。
第三节印度1、印度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他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西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源,南部为德干高原。
2、印度的人口总数己经超过了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在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三倍,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
印度由于人口过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
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3、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
雨季(6——9月)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西南风),旱季(10月——次年5月)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东北风)。
季风使得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如是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的时候,形成水灾,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的时候就形成了旱灾。
4、印度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于推行了“绿色革命”。
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
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5、印度的工业,英国统治时主要发展纺织工业和采矿业,这是由于英国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印度工业严格控制,印度当时科技水平相当落后,独立后,印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主要有: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第四节俄罗斯1、俄罗斯自然概况:①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为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平原、东西伯利亚同地。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1万平方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②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各地差异较大,北部有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和温带草原性气候,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
俄罗期的气候牲: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③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水力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全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 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雨季播种,旱季收获加河,富水能,封冻期长。
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的湖泊;④自然资源丰富。
种类多,储量大,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
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产地主要有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秋明油田。
2、四大工业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里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波罗的海沿岸。
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天业十分发达。
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乌拉尔工业区,在乌拉尔山区,位于亚欧分界线上。
这里主要生产石油、钢铁和机械等产品;以库兹巴斯为中心的西伯利亚工业区:这里主要生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重工业产品和军事工业产品。
3、亚伯利亚大铁路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次俄罗斯北部地区由于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且安全系数较低。
管道运输是将线路和运具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
交通运输的两种主要方式:公路和铁路;货运的两种主要方式:管道和铁路。
总结:学习本章内容应注意理解气候与地形的关系,以及各国家及地区经济特点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条件的关系。
课堂练习:1.日本多火山、地震主要是由于该国位于哪两个板块的交界处A.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C.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2.关于日本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近年来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带污染严重,地面下沉,用地用水紧张B.日本的森林覆盖率居世界前列,也是世界上出口木材最多的国家之一C.日本是渔业大国,捕鱼量居世界首位,是使世界渔业资源走向枯竭的主要国家之一D.日本已加快扩大海外投资,将一些工业包括污染较多的工业移往海外3.下列属于日本进口的商品是( )A.照相机、摩托车B.船舶、车床C.铁矿石、棉花D.轿车、合成纤维4.有关中南半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B.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C.人口稀疏,农业落后D.多火山、地震5.泰国是下列哪种物产的世界最大生产国( )A.椰子B.橡胶C.蕉麻D.棕油6.流经越南的河流是( )A.红河B.萨尔温江C.湄公河D.伊洛瓦底江7.东南亚有许多名胜古迹,著名的吴哥窑位于( )A.缅甸B.泰国C.柬埔寨D.马来西亚8.“泰国黑米、香米……”这些稻米相信大家都尝过,它们以其优良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不仅泰国,而且越南、缅甸也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原因之一:这里有适宜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A、高温多雨的气候B、炎热干燥的气候C、温和多雨的气候D、寒冷干燥的气候:9.右图是印度的一处名胜古迹,它是( )A.泰姬陵B.金字塔C.布达拉宫D.巴特农神庙10.南亚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A.印度B.巴基斯坦C.孟加拉国D.尼泊尔11.印度大部分地区以哪种气候为主(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12广泛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西部和印度半岛西部沿海地区的农作物是( )A.小麦B.水稻C.黄麻D.棉花13.对印度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季风是()A B C D14.位于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港口是()A、摩尔曼斯克B、符拉迪沃斯托克C、圣彼得堡D、苏维埃港15、被俄罗斯人誉为“母亲伏尔加”,又是欧洲第一长河的伏尔加河,最后流入()A.黑海B.波罗的海C.里海D.北冰洋16.俄罗斯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产业是()A.核工业、宇航工业 B.农业C.消费品工业D.纺织和食品工业17、国际上将俄罗斯划为欧洲国家,原因是()A大部分领土分布在欧洲B.居民都是白种人C.欧洲部分经济发达D.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大部分城市在欧洲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