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
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相传,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端午节和中秋节
端午节和中秋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两个重要节日,它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两个节日既富有欢乐和欣喜的氛围,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亲情。
在这篇文章中,将会介绍端午节和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及庆祝方式。
一、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重阳节、龙舟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目前已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据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是楚国的国士和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忠于楚国,秉持正义,但却遭到了贵族的排挤与陷害。
最终,他选择投江自尽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无奈。
故事传说在他的投江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纷纷下江参与打捞,并在江畔摆放粽子来防止鱼虾蚂蚁饿到他。
此后,端午节逐渐发展成为纪念屈原的重要节日。
端午节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
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是吃粽子。
粽子是用糯米包裹馅料,并用粽叶捆扎而成的食物。
粽子的馅料因地域而异,有些地方使用枣泥、红豆沙等甜味馅料,有些地方则使用咸味馅料如肉类和豆沙。
吃粽子既能纪念屈原,又有祛病消灾的意义。
此外,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另一项重要活动。
龙舟竞渡起源于人们下江捞屈原的传统,并逐渐演变成一种竞技运动项目。
参赛队伍会划着精美的龙舟在水上奋力竞渡,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营造出热闹非凡的氛围。
此外,人们还会在端午节期间挂艾草和菖蒲,以驱避疾病和邪气,并举行舞狮、舞龙等传统表演。
二、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月下节或团圆节,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周朝。
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其中最为广泛流传的是嫦娥奔月的传说。
据传,古代有十个太阳轮流照射大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有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善射箭,他射下了九个太阳,挽救了世界。
后来,王母娘娘赐给了他仙药不让后羿得道,独自拥有。
后羿的妻子嫦娥得到仙药后,不忍心看到世人生活在黑暗中,便偷偷吃下仙药后飞向了月宫,成为了月亮上的仙女嫦娥。
端午节的介绍及风俗
端午节的介绍及风俗端午,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是初夏时节最富人情味的节日。
那么大家知道中国端午节文化习俗吗年年过端午,但是你知道端午的来历,有哪些习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端午节的介绍及风俗,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端午节的介绍及风俗篇1一、端午节介绍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夏历五月初五,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
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重午、午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之一。
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
端午节又叫“五月端”。
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因此,人们又把五月端午节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祭正式被韩国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获得成功,这对我们中国人本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文化意义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文化意义端午节,又称重五节、五月节、端阳节等,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
端午节既是一个传统的民族节日,也是一个具有浓郁文化内涵的节日。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端午节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受到人们的热爱和尊重。
在这个古老的节日里,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让人为之着迷。
一、粽子——端午节必备的美食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之一。
粽子起源于古代,是为了纪念楚国忠臣屈原而制作的。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包粽子来怀念屈原,并祈求平安健康。
粽子是由糯米和各种馅料裹在芦苇叶或者粽叶中,煮熟后既有香气四溢的米香,又有丰富的口感。
吃粽子不仅仅是一种享受美食的方式,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敬意。
二、龙舟赛——传统的体育竞技活动在端午节这一天,一项让人激动不已的传统体育活动就是龙舟赛。
龙舟赛由操龙船和选手组成,激烈的划桨比拼让人为之疯狂。
龙舟赛起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故事,后来演变成为一种传统的水上体育赛事。
无论是观看比赛还是参与划龙船,都能感受到端午节这天的喜庆气氛和团结精神。
三、艾草和菖蒲——驱邪避灾的符号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就是挂艾草和菖蒲。
人们会将艾草和菖蒲插在门口、窗户或者住宅周围,以驱邪避灾,保佑家人平安。
艾草和菖蒲不仅具有驱蚊驱蝇的功效,还有祛病健身的作用。
在端午节这一天,挂艾草和菖蒲成为了一种习俗,传承了古代的风俗文化。
四、赛龙舟传说——屈原投江的故事端午节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个传说就是屈原投江的故事。
据说屈原是楚国忠臣,因遭受贬谪被逼得孤立无助,最终选择投江殉国,以维护国家利益。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有了端午节的龙舟赛习俗。
龙舟赛成为了缅怀屈原,表达爱国情怀的一种方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节令饮食习尚——养生保健的智慧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时节。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摄入高热量食物,以防暑疾病。
此外,还有吃蒜、食韭菜等习俗,都是为了增强人体免疫力,远离疾病。
端午节 百度百科
端午节百度百科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百度百科作为中国最大的百科全书,对于端午节的传统、来源、习俗、饮食等方面有着详细的介绍。
一、节日传统端午节起源于古代中国,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也有人认为是纪念民间英雄五虎上将。
而屈原和五虎上将成为端午节的两个主要源流,形成了复杂而丰富的多元文化。
二、节日习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赛龙舟、挂菖蒲、吃粽子、佩香囊等。
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文化现象之一,这些习俗早已渗透到了百姓生活的各个领域。
三、节日饮食端午节的饮食文化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粽子是端午节的主食,不同地方的传统口味也有所不同,如南方的甜粽子和北方的咸粽子。
除粽子外,赛龙舟时还需要吃饺子、面粉圆等成为必不可少的食品。
四、节日意义端午节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意义。
不仅呈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之丰富多彩,也是寄托了人民对故乡的深深感情和爱国情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思想智慧。
五、节日现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形态的不断演化,端午节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演绎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互动性,而各大商家也纷纷借此机会推出各种各样的传统产品,促进了文化与商业的交流。
六、结语综上所述,端午节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是国人心中的一样深情史迹。
通过百度百科,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端午节的来龙去脉、传统文化、现状发展等多重层面的内容。
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不断推动和传承端午节的文化之美,也让这一民族传统节日在未来的岁月里更加长盛不衰。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一个既古老又富有文化底蕴的节日。
端午节的起源虽然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它所代表的精神和价值观依然深入人心。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端午节的文化传统,特整理了一些端午节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和饮食文化等内容。
一、历史渊源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据史书记载,端午节最早是源于黄帝在战乱时期,他为了纪念在此前的战争中,死去的一位忠臣屈原,于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向江河中投食饭菜,以安抚其亡灵,并且还舞狮子来祭奠,后来演变成划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习俗。
而屈原则成为了端午节的代表人物。
二、传统习俗1.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是赛龙舟,这是一项古老的民间竞技运动,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
赛龙舟是表达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团结的游戏,也是体现龙文化的一种方式。
2.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它味道独特,口感丰富。
粽子的做法各地有所不同,北方的大粽子以红枣、花生、糯米和猪肉为馅,中部地区的粽子则以咸肉、冬菇和小腊肠等为馅,而南方的粽子则以糯米、咸蛋黄及瘦肉为主,口味清香。
3.插艾叶: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插艾叶,这是为了祛瘟疫,扶阳气,使人们以艾叶驱散邪气,保护身体的一种方式。
此外,还有挂菖蒲、打雄黄、穿五彩丝等习俗。
三、文化价值1.弘扬民族精神:端午节作为中国民间重要节日之一,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
其龙舟文化、艾草文化等,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团结,还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生命意识。
因此,弘扬端午节文化,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促进社会友好:端午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它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一样,已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庆祝这一节日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能够共同参与、合作完成某一个节目,这不仅能够促进情感联系、增进友谊,还能够在舞龙舟、打鼓舞、插艾叶等活动中,提高个人的体力和协调能力,并增长知识和对生命的尊重。
中国传统节日之端午节精美完整版ppt课件
端午节的来历
恶日
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 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
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 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 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 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端午节的来历
纪念屈原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 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 《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 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 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 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 以驱蛟龙。
端午节的来历
纪念屈原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 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 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 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 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 赛。
·
( 宋 欧 阳
渔 家 傲
修
)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 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目录
一、端午节的来历 二、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三、端午节的诗词 四、端午节的当代演化
中国大陆
中20国09大年陆湖南北方省地代区表端中午华节人习民俗共保 存和较国完向善联,合也国较教北科方文地组区织气申氛报浓 厚世,界各文地化纷遗纷产举的办湖各北种秭规归模“的屈赛 龙原舟故活里动端,午家习庭俗也”都,包黄粽石子“全西家 同塞吃神,舟虽会然”不赛一龙定舟代,表湖端南午“节汨本 身罗的江纪畔念端屈午原习的俗意”义,,江很苏多苏人州尤 其祭是伍青子少胥年的都“不苏知州道端它午代习表俗的”含, 义就。是但中这国种大习陆俗长一江直流保域留三着个。省
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谁才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谁才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其中,端午节、中秋节和元宵节被视为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
这三个节日各具特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们的情感寄托。
那么,在众多的节日之中,端午节、中秋节和元宵节又分别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与发展呢?本文将从历史沿革、相关习俗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探究,以及对于这三个节日的重要性的思考。
一、历史起源与沿革1.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或重午节,被确定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它起源于古代中国,据传,最早的端午节和古代中国人的避邪行为和庆祝夏季到来的节庆活动有关。
后来,端午节逐渐与屈原的传说相结合,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于战国时期投江自尽以示对国家的忠诚,引发了民间的怀念和哀悼。
因此,端午节也被视为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
2. 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或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古代的秋季祭月活动。
中秋节最初源自中国古代人对于月亮的崇拜,认为月亮代表着团圆和希望。
而后,这一节日逐渐与月宫仙子嫦娥和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相结合,形成了今天的中秋节。
中秋节有着重要的农历意义,也被视为中国家庭团聚和祈福的时刻。
3. 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或灯节,是中国传统的佳节之一。
起初,元宵节是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庆祝的,用以祭祀祖先和迎接新年的到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逐渐与汉族传统的灯笼游行和猜灯谜活动相结合,形成了一个集游玩、祈福和庆祝于一体的节日。
元宵节也象征着迎接新年的到来,人们会燃放烟花爆竹、舞龙灯狮,以表达欢乐和祝福。
二、相关习俗与活动1. 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的习俗与屈原的传说及避邪祈福有关。
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插艾草、挂菖蒲、佩香囊等。
其中,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运动项目,人们以竞赛的方式划龙舟,旨在纪念救长江百姓的屈原。
此外,端午节还有独特的饮食习俗,如食用粽子、艾草饺等。
端午节,千百年来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佳节
端午节,千百年来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被誉为“诗人节”、“粽子节”。
它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同时也是中国千百年来最受重视的传统佳节之一。
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的楚国文学家、政治家屈原,因对事业的不满和国家的衰败感到沮丧,于公元前278年端午节这一天投江自尽。
屈原的忠诚和爱国精神深深打动了后人,为了怀念他的杰出才华和忠诚,此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便成为了中国人纪念屈原的日子。
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仪式、讲究礼仪的节日。
每当这一天,人们会在门前挂上一串五彩缤纷的艾草、菖蒲和香囊,并以它们来辟邪驱鬼。
而最重要的传统食品无疑是粽子,粽子是一种由糯米、猪肉、豆沙等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的食物。
它的形状有方、锥、双和长等多种,寓意各不相同。
在端午节当天,人们会亲手包制粽子,互赠亲友以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思念。
除了品尝美食,端午节还有许多民间的传统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赛龙舟。
龙舟竞渡起源于屈原投江后当地居民跟随船只寻找屈原的艰辛历程,中国各地流传着各种形式的龙舟竞渡活动,有的地方还会请专业的龙舟队参加比赛。
同时,在节日期间,还有民间表演舞狮、舞龙、击鼓传花等活动,各地形式各异,但都能够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端午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它不仅表达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还展现了中国人民勇敢、坚韧、团结的精神。
正因为历经千百年的沉淀和传承,端午节才能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当代社会,虽然生活方式不同,但中国人对于端午节的重视依然存在。
无论是居住在城市还是农村的人们,都会积极参与各种庆祝活动,亲手包制粽子、观赛龙舟、举办文艺演出等等。
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融入了现代人们的生活,端午节也成为了加深家人和亲友情感的好机会。
总而言之,端午节是中国千百年来最受重视的传统佳节之一。
它既是纪念屈原这位伟大诗人的日子,也是展现中国人民的团结、勇敢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的日子。
端午节节日简介
端午节节日简介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汉族、壮族、瑶族、布依族等族群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还是一个重要的传统饮食节日,是中国习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端午节的起源和由来端午节起源于古代中国,据说最早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屈原是楚国的大臣,他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忠心耿耿、不屈不挠,但最终还是被陷害,投江而死。
为了纪念屈原,后人将他的忌日定为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划龙舟、吃粽子,以示纪念和怀念。
二、端午节的习俗和活动1. 龙舟比赛:端午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赛龙舟。
赛龙舟起源于纪念屈原,后来演变为一种民俗活动,人们划着装饰华丽的龙舟,在江河湖泊上相互较量,比赛的队伍吸引了众多围观的市民,场面热闹非凡。
2. 吃粽子:在端午节这天,人们还会包粽子。
粽子是一种用粽叶包裹糯米、豆子、蛋黄等食材制成的传统食品,既有民间的习俗传承,又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赏菖蒲:端午节另一个常见的习俗就是赏菖蒲了。
人们会到江边湖畔赏菖蒲,这也是古时民间的一种风俗,据说菖蒲有驱邪辟邪的功效,因此在端午节这天更显得别有风味。
三、端午节的意义和价值端午节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历史底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端午节这种形式,人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文明历史,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情怀,增进家庭、亲友间的感情交流,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种富有传统文化和历史意义的节日,不仅是一种庆祝传统的方式,更是一种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载体。
希望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能够怀着传统节日的感恩之心,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端午节这个古老的节日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传统四大节日
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中国传统四大节日,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重要节庆活动。
这些节日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也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向往。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大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
一、春节春节,也叫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它是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开始庆祝,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春节的由来与中国的农耕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是中国人民向来年祈求丰收、祭祖、团圆的重要时刻。
在庆祝春节时,中国人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习俗,如贴年画、挂春联、撞钟敲鼓、舞龙舞狮等。
此外,全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享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一方面,这象征着亲情的团圆和祖先的保佑;另一方面,这也是人们表达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祭祀节日,也是中国重要的法定节假日。
它在农历四月初四或初五这天,人们通常会祭扫祖先和烈士墓地,悼念逝去的亲人。
清明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是人们感念祖先,忠诚敬畏先人精神的表达。
在清明节,人们会去墓地扫墓,烧纸钱、烧香祭祀,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庇佑。
同时,也是人们欣赏春景、踏青赏花的好时机。
清明节的传统食品是青团、清明果等,它们是独特的风味,代表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三、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庆祝日期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古时候,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他是中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和政治家。
在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是赛龙舟和吃粽子。
赛龙舟是一项古老而有趣的竞技运动,人们组成队伍划龙舟,以纪念屈原。
另外,人们还会品尝粽子,这是一种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制成的传统美食。
端午节也是人们欣赏艾草、挂艾叶、佩香囊等传统民俗活动的时候。
四、中秋节中秋节,也称为月亮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庆祝日期在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的起源与古代的农耕文化和崇拜月亮有关。
人们在这一天通常会聚集在一起,赏月、吃月饼、赏桂花,共度团圆时光。
端午节基本资料
端午节基本资料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国家法定假日。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吃粽子、赛龙舟等。
以下是关于端午节的一些基本资料。
一、起源和传说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40年左右的战国时期。
相传,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因政治失意,抱石投江,以自己的生命谋求救国的愿望。
为了保护屈原的躯体不被鱼虾吃掉,百姓们在江边撒下了粽子,并划船打鱼,同时敲击鼓乐声音以驱赶鱼虾。
这一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后来就成为了端午节。
二、庆祝习俗1.吃粽子:端午节的主要食品是粽子,粽子是由糯米、红枣、花生、肉类等食材包裹而成的。
不同地区的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做法和口味,如北方的咸肉粽和江浙地区的甜粽。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以及驱邪避疫。
2.赛龙舟:端午节期间,各地都会举行龙舟比赛。
龙舟是一种长条形的木船,航速快,造型独特。
参赛者坐在船上,全力划动长长的桨,争夺冠军。
龙舟比赛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景点。
3.悬挂菖蒲和艾草:传统习俗还包括悬挂菖蒲和艾草,这是为了驱除恶鬼和疫病。
菖蒲和艾草有清凉驱邪的作用,人们相信这样做能够保佑自己平安健康。
4.传统舞蹈和表演:在一些地方,人们会举行传统的舞狮、舞龙等表演。
这些表演充满了活力和祝福,能够带来喜庆和吉祥的气氛。
三、地方特色各地对端午节的庆祝方式和习俗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知名的端午节活动:1.乌镇赛龙舟:乌镇是中国著名的水乡古镇之一,每年的端午节,乌镇都会举行大型的赛龙舟比赛。
游客可以欣赏到精彩的龙舟竞赛,感受浓厚的节日气氛。
2.嘉兴嘉峪关大赛龙舟:嘉峪关是古代重要的关隘之一,端午节期间,嘉峪关会举行龙舟比赛。
比赛的舞龙、舞狮等表演形式多样,给游客带来了很多的欢乐。
3.广州恒大龙舟文化节:广州恒大龙舟文化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龙舟赛事之一,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赛。
除了龙舟比赛,节日期间还有灯光秀、音乐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四、国际影响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深受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喜爱和关注。
中国传统节日全介绍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中秋节的意义
团圆: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象征着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赏月:中秋节是赏月的最佳时机,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吃月饼:中秋节吃月饼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象征着人们对团圆和幸福的期盼。 传承文化: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中秋节的庆祝方式
春节的意义
传承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 化,弘扬民族精神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家庭团聚: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增进亲情
祈福纳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吉祥如意
春节的庆祝方式
贴春联: 家家户户 在门上贴 上春联, 表达对新 年的祝福 和期盼
放鞭炮:在 除夕夜和春 节期间,人 们会放鞭炮 来驱赶邪灵 和迎接新年
春节的起源:源于上古时期 的祭祀活动
春节的习俗:贴春联、放鞭 炮、拜年、吃团圆饭等
传统习俗
贴春联:表 达对新年的 美好祝愿
放鞭炮:驱 邪避害,祈 求平安
拜年:亲朋好 友相互祝福, 表达敬意
吃团圆饭: 家人团聚, 共享美食
守岁:熬夜 迎接新年的 到来
压岁钱:长辈 给晚辈的礼物, 寓意平安健康
辞旧迎新:告别过去一年的辛苦和 收获,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赏菊饮酒:重阳 节有赏菊饮酒的 习俗,寓意着人 们对生活的热爱 和乐观的态度。
重阳节的庆祝方式
登高:重阳节有 登高望远的习俗, 寓意步步高升, 健康长寿。
赏菊:重阳节是 菊花盛开的季节, 赏菊、饮菊花酒 也是重阳节的传 统活动之一。
吃重阳糕:重阳 糕是一种传统的 重阳节食品,寓 意步步高升,健 康长寿。
传统习俗
赏菊:欣赏菊花的美丽,寓 意长寿
饮菊花酒:寓意健康长寿
中国传统节日全介绍-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元宵节
• 在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晚上, 人们有观灯、吃元宵的习俗, 故把这一天称为元宵节。元宵 节吃元宵是相沿已久的习俗。 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元宵这种 食品,原先叫“汤元子”,后 改为元宵,象征家人团圆、和 睦、吉利。元宵节也是民间花 会,即各种民间技艺、舞蹈荟 萃、竞相表演比赛的节日。
清明节
•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也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 清明节至今已流传了2000多年。 届时风和日丽,春意盎然,人们 有放纸鸢(风筝)、荡秋千、踏 青、游春、栽柳、斗鸥和拔河等 活动。自唐代以来,把清明节与 寒食节(冬至后的第105天)混 同起来,统称清明节。祭祖扫墓、 禁火寒食便成为清明节的主要内 容。
(唐)张建封
春节
春节是中国以阴历(农历)为纪年的每年最大、 最热闹、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中国,许多民族 与地区都有过春节的习俗,其本意在于除旧布新, 送往迎来。大年三十之前,人们置办年货,清扫 卫生。三十那天,贴门神、春联,挂年画、红灯, 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大年三十夜晚叫“除 夕”,即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一般人家都要围 在一起吃上一顿“年夜饭”,称“团年”。午夜 时,还要燃放爆竹春节时吃饺子,是中国北方的 民间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也就是新旧交 替从子时开始。在中国南方,春节时多吃年糕, 取“年年高”之意。
重阳节
•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古 人认为九为阳数,两九相重 为重九,两阳相重为重阳, 所以九月初九既称“重九”, 又叫“重阳”。重阳节始于 战国,盛行于唐宋。重阳节 的主要习俗是赏菊、登高、 插朱萸、饮菊花酒等,现在 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
后记
每一个传统,每一个节日,每一段风俗,都不是 凭空而来的,它们都是传承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而来的, 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 着整个民族的憧憬。作为龙的传人,我们不能抛弃传 统! 因为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
端午节与中国传统农事知识
端午节与中国传统农事知识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节日之一。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与中国传统农事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以及与中国传统农事知识的关联。
一、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忠于国家,为国家的繁荣奋斗了一生。
然而,他却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最终选择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二、端午节的习俗1. 龙舟竞渡:在端午节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龙舟竞渡的活动。
人们划着装饰精美的龙舟,在河流或湖泊中竞渡。
这一传统源于人们希望通过划龙舟来驱除瘟疫,以保佑平安健康。
2.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
粽子是用糯米加入各种馅料,用粽叶包裹而成。
它可分为甜味和咸味两类,受不同地区习俗的影响,馅料有所差异。
人们相信吃粽子可以驱邪,保佑平安。
3. 悬挂艾草和菖蒲: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在家门口或室内悬挂艾草和菖蒲。
艾草和菖蒲都是传统的农事植物,人们相信它们有驱邪、辟疫的作用,可以保护家人平安健康。
三、端午节与中国传统农事知识的关联端午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与中国传统农事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
农历五月是中国的农忙季节,正值农田里的作物生长迅速,急需人们的耕作和管理。
而正因为如此,端午节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农事节日。
在中国传统的农事知识中,人们往往会以自然的变化作为农事的参考依据。
端午节正好处于农历五月,这个时候天气已经进入夏季,阳光充足、气温升高,对于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特别重视农事活动,比如田间的除草、灌溉、施肥等。
另外,端午节的习俗也与农事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龙舟竞渡活动,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对农田灾害的一种预防措施。
人们相信通过划龙舟可以驱逐瘟疫,保护庄稼的正常生长。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中国历史上的五大节日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国家,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节日,其中有五个节日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节日,它们分别是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和重阳节。
这五个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习俗和价值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五个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的新年,通常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庆祝。
春节的庆祝活动从除旧布新开始,持续到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人们会在春节前打扫房屋,贴春联,并准备年夜饭,家人团聚,共度除夕之夜。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会点亮烟花爆竹,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春节期间,人们还穿上新衣服,亲戚朋友互相拜年,交换礼物。
此外,中国还有一项传统的活动,“舞狮”和“舞龙”,寓意着吉祥、祥瑞与丰收。
中秋节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的传统节日,也是团圆的象征。
这一天,人们会和家人和朋友一起赏月、吃月饼,并分享快乐和祝福。
中秋节还有一个著名的传说故事,即嫦娥奔月,讲述了一个美丽而感人的故事。
中秋节的另一个重要的活动是赏月,人们会在户外聚集一起,观赏圆月,同时也会进行一些与月亮有关的民俗活动。
端午节是中国农历五月初五庆祝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龙舟节”。
这个节日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屈原投江”,在纪念屈原的同时,也表达了人们怀念和纪念爱国英雄的情感。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并戴上香囊,以驱邪辟邪。
此外,人们还会在门口悬挂艾草和菖蒲,用以驱赶瘟疫。
这些活动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也有助于传承中华文化。
清明节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公历4月4日前后庆祝。
清明节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也被称为“寒食节”。
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墓地祭祀逝去的亲人,瞻仰坟墓,并在墓前燃放纸钱。
此外,人们还会野餐踏青,赏花赏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端午节
持个船居当的前他烈比活端
挂 了 传 救 民 时 灵 进 们 的 赛 动 午
数统屈,汨感。多鼓的是节 个也原在罗是这彩声队龙最
艾 世 一 , 江 江 来 项 的 中 伍 舟 重 叶 纪 直 而 中 畔 自 活 龙 划 在 竞 要
。保这划的于动舟着热赛的 ,
端午节诗词作品欣赏
沅未何屈
湘泯尝氏
五
碧生奈已 潭前谗沉 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
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 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 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 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但有例外,东吴一带的端午节历来不 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 地区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 秋很久。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 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 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 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 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 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 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 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 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午
得江闻午 文 直空为自 秀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这一天,各地有不同的风俗习俗,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主要的端午节风俗。
1. 北方吃粽子:在北方地区,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吃粽子。
粽子是一种用粳米、糯米、红豆、豆沙等包裹在竹叶或者芦苇叶中煮熟的食物,外形像长方体。
人们相信吃粽子可以驱邪、避恶、增加福气。
因此,北方人在端午节期间会互相赠送粽子,祝福对方平安幸福。
2. 南方赛龙舟:在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地区,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举行龙舟竞赛。
龙舟是一种长约10余米的木船,前端雕有龙头,尾部装有彩旗。
比赛时,一群人划着龙舟,响亮地鼓声和欢呼声穿梭在水上,非常壮观。
这项民间运动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方式,带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意义。
3. 悬挂艾草和艾叶: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地方还会悬挂艾草和艾叶,以驱除瘟疫和鬼神。
人们相信艾草可以驱邪、清除病气。
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人还会用艾叶拍打自己的身体,以驱散疾病。
4. 挂菖蒲:挂菖蒲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在门前或者房间内挂上菖蒲,以驱邪避灾。
传说菖蒲有辟邪的功效,可以保护家人平安。
5. 穿五彩线:在一些地方,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穿上五颜六色的绳子,代表幸运和吉祥。
这些绳子通常会系在手腕上,有些人甚至会互相交换绳子作为友谊的象征。
6. 玩艾草香囊: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人会制作艾草香囊并佩戴在身上。
香囊里通常装有艾草和一些香料,散发出清香的味道。
人们相信佩戴艾草香囊可以辟邪、驱鬼、保平安。
7. 登高望远: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人们会攀登高山,以迎接节日的到来。
登高的同时,人们还会远眺,展望美好的未来。
8. 端午节民俗表演:在一些地方,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传统民俗表演活动,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
这些表演形式独特,富有地方特色,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这些风俗习俗展示了中国不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
它们不仅是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民间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所在。
端午节的讲解
端午节的讲解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称为“端阳节”、“龙舟节”等,日期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
人们在这一天会在家族中联谊、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等活动。
以下将对端午节进行讲解。
一、端午节的来历据传说,端午节的起源与一个叫屈原的人物有关。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诗人和政治家,跟随楚国王子,为国事卖力。
然而,由于楚国政治腐败,屈原遭到了排挤,经历了一番沉浮后难以自持,最终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入江中自尽。
为了缅怀他的贤德之行,人们开始在五月五日这一天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这就形成了端午节。
二、端午节的民俗1. 赛龙舟龙舟赛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发源于中国南方的水上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赛龙舟是一项颇具竞技和观赏性的运动,通常由团队合作完成,包括舵手、击鼓手、划船手等。
每年端午节,全国各地会举行龙舟比赛,人们涌向江边河岸看龙舟比赛,分享节日气氛。
2.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必备食品之一,主要材料为糯米和各种馅料,经过包裹、煮熟即可食用。
粽子的形制有圆锥形、方形等多种,各地粽子的口味也不尽相同,如咸肉粽、豆沙粽、蛋黄肉粽等。
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亲手包粽子,或是购买粽子,一起享受美味佳肴。
3. 插艾叶端午节还有一个小小的习俗,就是插艾叶。
人们认为艾叶有祛病驱邪的功效,故会在端午节这一天用艾叶摆放家中或戴在身上。
有些地方的习俗,还有在门框、马槽、牛棚等地方挂艾叶以祈福的习惯,以保家安宁、人身康健。
三、端午节的文化遗产1. 龙舟运动龙舟运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勇敢、坚韧和团结协作。
不少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展龙舟比赛和龙舟文化节活动,将这一运动推向世界同时,也进一步传承了中华文化。
2. 端午节祭屈原活动端午节祭屈原活动是端午节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以向先贤颂扬崇高品德为目的。
许多地方都有举行庙会、祭祀屈原等传统形式。
这种活动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并增强民族凝聚力。
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搜狗百科
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搜狗百科
展开全文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
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上记载着:“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
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
出嫁女亦各归宁。
因呼为女儿节。
”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
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
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采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 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 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 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 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 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 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又如湖北监利于端 午“采百草”,亦采药草之俗。采药是因 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 日形成此俗。
•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 此俗流传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 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 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 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 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 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 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 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这些活动, 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 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 也颇有益。
•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 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 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 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 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 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 烟子、吃十二红等。
端午节的来源
• 端午节的来源有多种多样,但 最被人们接受的是端午节是用来纪 念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据说,屈 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 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 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端 午节包粽子的习俗由此而来。
•
到了唐代,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 的必备食品。唐人姚合“渚闹渔歌响, 风和角粽香”的诗句,反映了当时食 粽之普遍。宋代时,出现了用“艾叶 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子”。元代的 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 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出现用芦 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 猪肉、松子仁、枣子、核桃,品种更 加丰富多彩。今天流行的“火腿粽子” 则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
端午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 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 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在先秦时代,普 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 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从那以后,此 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 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 避疫 。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在端午节 早上买或采来菖蒲、艾叶扎成束摆 放在门 前或窗前用来辟邪以求平安。
•
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 戴礼》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 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 可煎水沐浴。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 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 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 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 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 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 皮肤病、去邪气。
其他基本习俗
• 【佩饰】 健人,旧时江浙一带端五时妇女的一种饰 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 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 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 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 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 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 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 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 保佑安宁。
粽子的制作步骤:
粽子成品
• 2.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 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 病魔都远走”。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 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 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 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 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 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 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 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 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 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 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 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 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 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 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龙舟 竞赛。
龙舟赛
•
今天的端午节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 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2008年起为国 家法定节假日放一天假。国家非常重视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 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九月三十日 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 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之
端 午 节
•
• • • • •
端
午
(唐) 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龙历五月初五,又 称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午日节、 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 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 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 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
今天的饮食
今天的粽子已是多种多样, 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 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 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 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 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 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
•
今天的特殊意义
玉树地震,西南干旱,广州洪涝, 牵挂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现在我们 可以自己主动设计参与一些节日活动, 比如包粽子、做香袋、赛龙舟,为灾 区的同胞送去些许节日的问候,哪怕 只是一只清香四溢的粽子, 一次 真情的邀请、一句亲切的 问候, 它都能使你的端午节过 得特别 有意义。
艾草
菖蒲
草家 以户 求户 平挂 安艾
菖
蒲家
端午节习俗
1.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 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 儿黄。”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 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 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 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 一样。
•
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 时主要有两种粽子用菰叶(茭白叶) 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 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到晋代,端午食粽子成为全国性风 俗,“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这 是西晋周处所作《风土记》一书中 的明确记载。当时包粽子的原 料除米外,还添加 中药材益智仁, 称“益智粽”。
•
采茶、制凉茶。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 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 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 有好处。 • 挂花草。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来 源亦久。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这是由于艾为 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 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所以功效最好,人们 也就争相采艾了。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将艾扎作 虎形,称为艾虎。与采药、采艾蒲等相联系的有 蹋百草、斗百草等游戏,是古人往野外游艺之遗 俗。后来发展成为插花等装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