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考点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考点精练四+Word版含解析 - 副本.doc

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考点精练四+Word版含解析 - 副本.doc

考点精练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实词、虚词和句式考点)一、关键实词译到位(一)基础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衡善机巧,尤致思..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节选自《张衡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致思:用心思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文雅C.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特地征召D.衡不慕.当世慕:趋附答案 B解析雅:素常。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再.迁为太史令再:再次B.遂乃研核.阴阳核:考验C.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居:担任D.自去.史职去:离开答案 A解析再:两次。

参考译文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思。

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两次迁升后担任太史令。

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验阴阳之学,精妙地研究透了测天仪器的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经过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

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个职位上。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罗玘,字景鸣,博学,好古文,务为奇奥。

年四十困诸生..,输.粟入国学。

丘浚为祭酒,议南人不得留北监。

玘固.请不已,浚骂之曰:“若识几字,倔强乃尔!”玘仰对曰:“惟中秘书未读耳。

”浚姑留之,他日试以文,乃大惊异。

尤尚.节义。

台谏救刘逊尽下狱,玘言当优容以全国体..。

中官李广死,遗一籍,具识.大臣贿交者。

帝怒,命言官指名劾奏。

玘上言曰:“大臣表正百僚,今若此,固宜置重典..。

然天下及四裔皆仰望之,一旦指名暴其恶,启远人慢朝廷心。

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古诗文阅读+古诗鉴赏+考点精练一+Word版含解析 - 副本.doc

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古诗文阅读+古诗鉴赏+考点精练一+Word版含解析 - 副本.doc

考点精练一鉴赏古诗的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济州道中寄叶勋秀才晁补之晓路入西郊,新霜着鬓毛。

贫交借羸马,慈母授征袍。

野静狐狸出,天寒雁鹄高。

艰难忆亲旧,清泪渍平皋。

注绍圣元年,宋王朝政局大变,新党复起,乃尽逐元祐相臣,晁补之亦受累离开京师,出知济州(今山东济南)。

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描绘了一幅凄寒、悲凉的秋晨郊野出行图。

“晓路入西郊”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晓”突出了作者出行之早;“新霜着鬓毛”中的“新霜”突出天气之凄寒,烘托出作者悲凉的心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晁补之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

余霞散绮,向烟波路。

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

几点渔灯小,迷近坞。

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

觉阮途穷,归心阻。

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

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

猿鸟一时啼,惊岛屿。

烛暗不成眠,听津鼓。

词的上片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上片描绘了青山渐暗、红日西沉、余霞满天、江水东流、烟波浩渺、渔火迷坞的壮丽而又迷离的景象,勾勒了一幅日暮黄昏江景图。

词人借助景物描写外化了贬谪的郁闷情怀、羁旅的迷茫心绪,为下片的抒情做了铺垫。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宋中[注]耿日暮黄云合,年深白骨稀。

旧村乔木在,秋草远人归。

废井莓苔厚,荒田路径微。

唯馀近山色,相对似依依。

注宋中:地名,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在此与叛军进行过殊死搏斗,杀敌万人,但最后二人战败被杀。

诗歌首联的意境和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古代文言文阅读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一)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课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古代文言文阅读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一)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译文:__我__只__知__道__我__的__君__王__可__以__在__中__国__称__帝__而__已__,__如__果__另__立__异__姓__,__我__将__为__此__而__死__。___________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译文:金__人__虽__然__没__有__点_名___要_我__,__我__却__应__该__与__太__子__同__去__,__求__见__两__名__首__领__当__面__指__责__他__们__,_或__许__有__成__功__的__可__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考情把脉] 考点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范围 史传类、散文类、小说类文言文。
①120 个实词的含义;②18 个虚词的词性及意义; ③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 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和用法(词类活 要点 用);④文言语句翻译及断句;⑤分析综合(归纳内 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 点态度)。 题型 选择题,翻译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解析 封建时代只有“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才能称为“太子”,而君主的“其他儿子”则不能称为 “太子”。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文言基本知识的系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文言基本知识的系

基础落实二文言实词的理解与积累——文言文阅读的所有秘诀均在实词的落实一、实词五大必备知识落实(一)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

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一般说来,词的意义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对于常见常用的多义词,要了解多义词的意义衍变分化的规律和特点,它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

1.本义在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总有一个是最原始、最具体的意义,称之为本义。

如“兵”的本义是“兵器”,“道”的本义是“道路”,“向”的本义是“朝北的窗户”,“走”的本义是“跑”等。

2.引申义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和基本意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者相关联的关系。

词的引申方式有两种:(1)辐射式: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展开,各引申义之间的联系紧密度相同。

例如:(2)连锁式: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步步延伸开去,因此各引申义与本义之间的联系有密有疏。

例如:3.比喻义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它使用比喻的手法,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

如:〖即练即悟〗1.解释下列句子和成语中加点字的含义。

(3)除(4)夺(5)伐.④金伐.鼓下榆关《燕歌行并序》⑤口诛笔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天保初,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闻业(孟业)名行.,复召为法曹。

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而不言。

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

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咸以为政化所感。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拜⎩⎪⎨⎪⎧①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 )②拜.送书于庭( )③上堂拜.阿母( )行⎩⎪⎨⎪⎧①闻业名行.(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 )③赵王畏秦,欲毋行.( )寻⎩⎪⎨⎪⎧①后寻.业断决之处( )②寻.迁东郡守( )③既窈窕以寻.壑( )过⎩⎪⎨⎪⎧①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古诗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4+Word版含解析 - 副本.doc

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古诗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4+Word版含解析 - 副本.doc

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拜为上卿..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

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

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

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

2.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3.召有司..案图有司:官吏的通称。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4.臣请就汤镬..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镬,古代的一种大锅。

5.为刎颈之交....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

古人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多种称法。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不同。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6.《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马续等合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7.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

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8.单于..出猎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

意为广大之貌。

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七文言文阅读

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七文言文阅读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见学生用书P70)一、(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

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

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高考语文大一轮考点考法复习PPT课件专题文言文阅读

高考语文大一轮考点考法复习PPT课件专题文言文阅读
“徒”等词放在人称代词后表多数。
2. (1)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 指 (2)远指代词:彼、夫、其。 示 (3)旁指代词:他。 代 (4)虚指代词:或、某。 词 (5)无定指代词:莫、无。
3.
疑 问 代 词
(1)代人:谁、孰。 (2)代事物:何、胡、奚、曷。 (3)代处所:安、恶、焉。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
专题1 链接
600分基础 考点&考 法应试基础必备
应试必备清单
高考真题 解法实例
700分综合 考法解析
➢综合考法1 ➢综合考法2 ➢综合考法3 ➢综合考法4 ➢综合考法5 ➢综合考法6 ➢综合考法7 ➢综合考法8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推断方法 筛选信息的答题技巧 文言文断句的答题技巧 古代文化常识题的解题技巧 归纳概括的答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答题技巧 史传类文言文文本的阅读方法
(二)副词
1. 程 (1)轻微度:少、稍、略。 度 (2)加深度:愈、益、弥、更。 副 (3)极高度:最、极、甚、殊、太、至、绝、 词 特等。
2. (1)表总括:俱、毕、凡、皆、咸、举、悉、 范 尽、率。 围 (2)表仅限:但、唯、止、仅、独、徒、特、 副 第、直。 词 (3)表共同:共、同、并、相。
(3)对话中省略。
2.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
(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 (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 (3)共喻省略,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 是什么。
3.省略宾语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
4.省略兼语:
“使、命、令”之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 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被称作兼语。现代汉语 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文中的兼语却往往被省 略,所省多为代词“之”。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古诗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古诗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

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晋侯.、秦伯.围郑侯、伯: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敢以烦执事..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

本文指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4.《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12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5.至易水..上,既祖.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

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

后人常用“易水”指代“荆轲”或“易水歌”。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变徵、羽:古时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7.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8.乃朝服,设九宾..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9.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陛下:陛下的“陛”指殿前的台阶。

“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

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10.诸郎中..执兵郎中:宫廷的侍卫。

11.《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考点7 理解并翻译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考点7 理解并翻译

(2)宾语前置句 要注意 4 类宾语前置句的特点,翻译时,要根据语境,调整为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此外,还要注意语句通顺。 (3)定语后置句 要根据定语后置句的类型特点,结合语境,灵活进行翻译。要特别注意定语要放在 主语或宾语前,保证句意通顺。
(4)状语后置句 先找出介宾短语的构成特点,无论是以介词“于”构成的介宾短语,还是以介词“以” 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都要确保回归至谓语动词前。 (5)主谓倒装句 这类句式虽在翻译时出现较少,但也要引起特别注意。对于语序的调整,要符合现 代汉语的习惯。
(2)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 “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
解析:(1)句式:“辄辞以疾”为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调整句序为“辄以 疾辞”;“弗之罪也”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调整句序为“弗罪 之也”。(2)句式:“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为无标志词的被动句;“请贞为让 表”为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写成“请求谢贞为他撰写辞让官职的奏章”;“卿表自制 邪?”“臣表谢贞所作”均为无标志词的判断句。
第二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翻译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知识点多,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 要手段,属必考题。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代文化 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以及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 点。
解析:(1)“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方;“高”,意动用法,“以……为高”。 (2)“目”,名词作动词,看作。
答案:(1)郑遨不予考虑,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 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认为他的德行高尚。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选择题)(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选择题)(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选择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三项很多时候是结合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区分开来。

三项内容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

在试卷中,表现为一道综合分析判断题。

这是考查考生全面把握文言阅读材料内容与主旨的“压轴题”,每年必考。

这类题常常以选出错误选项的形式来设置,因而探究命题人错项陷阱设置的类型,进而掌握应对方法,对提高考生的辨别能力,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文意理解的正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从“5个角度”比对、“10个设误点”判断命题“3大特点”“5个角度”比对、“10个设误点”判断①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用现代汉语表述,且内容属于文章主要部分。

按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②由过去的“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改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偏向于转述原文中人物的观点、看法,改变了过去先“概括”后“分析”的语言模式。

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错一点,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

故在比对时可重点关注分析印证的部分文字。

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参照下面5个比对角度和10个常设误点,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角度一:比对人物张冠李戴误解形象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时序颠倒空间错位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曲解文意归纳不全角度四:比对内容无中生有以偏概全角度五:比对关系改变因果事件杂糅角度一比对人物,避免张冠李戴命题设误张冠李戴在选项中将原文某人物的事、说的话“移花接木”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导致对象错位。

误解形象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比对方法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产生的不同结果,防止张冠李戴、颠倒事实。

辨析时应重点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文言文阅读(文意概括简答题)(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文言文阅读(文意概括简答题)(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文意概括简答题在文言文阅读中,设置简答题,意在引导学生注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归纳以及对内容的概括分析。

该题型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导向教学,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备考中“文”的重视,进一步破除文言文学习就是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的弊端,而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上,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文化继承的核心素养能力考查。

因此,对这种新增题型要予以充分重视。

(一)考查类型1.概括内容要点这类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整合成新的语句,体现新的思维成果。

对于史传类文言文而言,作者往往围绕一个主要人物来展开事件叙述,并作简要的观点阐发。

因而能否分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命题者检验考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途径。

2.概括人物特点分析人物形象也是文言阅读的一个重要命题点,一般有两个命题角度,一是概括人物在某方面的主要事迹,二是概括人物的性情品质特点。

此类试题的答案往往分散在全文中,需要阅读全文进行筛选/提取/整合。

概括人物事迹需要针对题目的具体指向确定答题区间,然后分出层次,再逐层概括。

概括人物的性情品质特点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①直接摘取文中有人物特点的词语②从文中所写事件中概括③从他人或者作者的评价中概括3.探寻事件原因原因与结果是无法割裂开的,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原因。

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情发生的条件。

就文言文中某一现象或结果要求考生结合文本追溯原因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文言文,应引起重视。

对这种据果索因的概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理解题干中表示结果的词语的含义,有些“果”是直接从原文中摘用的,本身就是一个文言词语,如不准确理解,几乎无法找到原因。

(2)表示原因的词句有时集中在一段中,这时只要提取即可;有时分散在全文中,需要认真、全面、仔细地筛选。

(3)据果索因,其“因”肯定不止一个,有主观、客观原因,有主要、次要原因,等等,注意多方面、多角度思考,筛选排查,找足找全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假字备考必记仓储常见通假字A案:通“按”,审察,察看。

如:“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罢:通“疲”,疲劳。

如:“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颁:通“斑”,头发花白。

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通“版”,字版。

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通“曝”,晒。

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暴:通“曝”,暴露,显露。

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忠义暴于朝廷。

”倍:通“背”,背叛,违背。

如:“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通“披”,覆盖在肩背上。

如:“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看。

如:“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

如:“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

如:“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

如:“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

如:“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宾:通“傧”,迎接客人的人。

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通“否”,不。

如:“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在用肯定、否定式表示选择的句子里,表示否定的一方面。

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C材:通“才”,才能。

如:“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

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通“彩”,颜色,彩色。

如:“须臾成五采。

”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仓:通“苍”,黑色。

如:“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通“脏”,脏腑。

如:“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唱:通“倡”,倡导。

如:“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钞:通“抄”,抄写。

如:“道中手自钞录。

”绌:通“黜”,罢免官职。

如:“屈平既绌。

”从:通“纵”,合纵,联合抗秦。

如:“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厝:通“措”,放置。

如:“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D当:通“挡”,抵挡。

如:“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党:通“倘”,倘若,偶然。

如:“党同文、昭之德,岂不大哉?”“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道:通“导”,引导。

如:“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与之争。

”得:通“德”,恩惠。

如:“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丁宁:通“叮咛”,嘱咐。

如:“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读:通“逗”,文中需要停顿的地方。

如:“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度:通“渡”,渡过,越过。

如:“一夜飞度镜湖月。

”队:通“坠”,坠落。

如:“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堕:通“隳”,毁弃。

如:“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E而:通“尔”,你,你的。

如:“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尔:通“耳”,罢了。

如:“无他,但手熟尔。

”“非死则徙尔。

”F蕃:通“繁”,多。

如:“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反:通“返”,返回。

如:“人穷则反本。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奉:通“俸”,俸禄,薪俸。

如:“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

”奉:通“捧”,两手托着。

如:“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父:通“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如:“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G盖:通“盍”,何不,为什么。

如:“盖亦反其本矣。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干:通“岸”,河岸。

如:“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估:通“贾”,商人。

如:“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灌:通“盥”,浇水洗手,泛指洗。

如:“媵人持汤沃灌。

”H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如:“困于心,衡于虑。

”华:通“花”,花,开花。

如:“彼采其华,我收其实。

”“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

”还:通“环”,绕。

如:“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旋”,回转,掉转。

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皇:通“凰”,凤凰。

如:“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麾:通“挥”,指挥。

如:“麾众拥豪民马前。

”惠:通“慧”,聪明。

如:“甚矣,汝之不惠。

”惛:通“昏”,昏乱糊涂。

如:“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J机:通“几”,预兆。

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疾:通“嫉”,嫉妒,憎恨。

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籍:通“藉”,铺垫。

如:“使薄敛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

”纪:通“记”,记载。

如:“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

”贾:通“价”,钱。

如:“如有营,予佐尔贾。

”简:通“拣”,挑选,选拔。

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见:通“现”,暴露,露出来。

如:“图穷而匕首见。

”景:通“影”,影子。

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鸠:通“纠”,纠集。

如:“豪民子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

”沮:通“阻”,阻止,阻挡。

如:“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

”具: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

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距:通“拒”,把守。

如:“距关,毋内诸侯。

”决:通“诀”,诀别,离别。

如:“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掘:通“倔”,顽强,固执。

如:“惟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

”L雷:通“擂”,敲击。

如:“官家出游雷大鼓,细乘犊车开后户。

”离:通“罹”,遭遇。

如:“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如:“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陵:通“凌”,凌驾,凌侮。

如:“楚强,陵江汉间小国。

”“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陇:通“垄”,高地。

如:“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录:通“碌”,平凡,平庸。

如:“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戮:通“勠”,并力,尽力。

如:“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M甿:通“氓”,耕田的人。

如:“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

”莫:通“暮”,日落的时候,引申为晚、末。

如:“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莫春者,春服既成。

”N内:通“纳”,接纳,接受,放入。

如:“距关,毋内诸侯。

”“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

”女:通“汝”,人称代词。

如:“子曰:由!诲女知之乎?”O殴:通“驱”,驱逐。

如:“今殴民而归之农。

”P畔:通“叛”,背叛,离开。

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Q契:通“锲”,用刀刻。

如:“斯契船而求剑,守株而伺兔也。

”禽:通“擒”,捕捉。

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诎:通“屈”,屈曲。

如:“诎右臂支船。

”取:通“娶”,婚娶,迎娶。

如:“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阙:通“缺”,缺点。

如:“必能裨补阙漏。

”S善:通“缮”,修治,拭擦。

如:“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杓:通“勺”,酒器。

如:“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沈:通“沉”,程度深。

如:“沈醉不知归路。

”生:通“性”,资质,禀赋。

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受:通“授”,给,与。

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孰:通“熟”,煮熟。

如:“宰夫胹熊蟠不孰,杀之。

”孰:通“熟”,仔细。

如:“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属:通“嘱”,嘱托,托付。

如:“属予作文以记之。

”说:通“悦”,高兴,愉快。

如:“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T太:通“大”,大部分。

如:“死者太半。

”庭:通“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如:“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涂:通“途”,道路。

如:“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涂者。

”W亡:通“无”,没有。

如:“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 “河曲智叟亡以应。

”无:通“毋”,不要。

如:“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X销:通“消”,消散。

如:“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希:通“稀”,稀疏,稀少,罕见。

如:“鼓瑟希,铿尔。

”县:通“悬”,挂。

如:“县明太祖御容于明伦堂,率众拜且哭。

”乡:通“向”,对着,朝着。

如:“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邪:通“耶”,呢,吗。

如:“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羞:通“馐”,食物。

如:“玉盘珍羞直万钱。

”虚:通“墟”,集市。

如:“之虚所卖之。

”畜:通“蓄”,积聚,储藏。

如:“故其畜积足恃。

”Y燕:通“宴”,安逸,安闲。

如:“燕坐于华堂之上。

”燕:通“宴”,饮宴。

如:“集宾友酣燕。

”邀:通“要”,要挟。

如:“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要:通“邀”,约定。

如:“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要:通“邀”,邀请。

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已:通“以”,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如:“从此已去,勿复如是!”已:通“矣”,了。

如:“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以:通“已”,止。

如:“无以,则王乎?”佚:通“逸”,安逸,安闲。

如:“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益:通“溢”,涨水。

如:“澭水暴益。

”有:通“又”,更。

如:“殆有甚焉。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如:“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再一次。

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员:通“圆”,圆形。

如:“以精铜铸成,员经八尺。

”原:通“源”,源泉。

如:“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芸:通“耘”,锄草。

如:“植其杖而芸。

”Z蚤:通“早”,时间在先的,还没到时候。

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责:通“债”,欠别人的钱财。

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曾:通“增”,增加。

如:“曾益其所不能。

”振:通“震”,震动。

如:“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振:通“赈”,救济。

如:“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支:通“肢”,肢体。

如:“四支犹温,一目未瞑。

”知:通“智”,智慧。

如:“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直:通“值”,价钱,代价,价值。

如:“系向牛头充炭直。

”“昂其直,居为奇货。

”指:通“旨”,旨趣。

如:“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质:通“贽”,见面礼。

如:“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质:通“锧”,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

如:“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椎:通“锤”,①兵器;②锤击。

如:“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濯:通“浊”,肮脏,水不清。

如:“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卒:通“猝”,仓促。

如:“五万兵难卒合。

”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坐:通“座”,座位。

如:“直上载公子上坐。

”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