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校企深度融合研究
江苏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案例分析——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江苏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案例分析——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朱 波高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但当前一些高校在同企业进行合作、产教融合中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和企业要注意到这些问题,因而研究高校与企业之间产教融和、校企合作很有必要,需要提出一定的对策来促进高校和企业共同发展。
本文首先概述了深化产教融合,然后分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和企业的发展。
引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也要提高人才的质量,使人才在社会上有更好的发展,这也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目的,在旅游管理专业中,高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具有很多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能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了解社会对于旅游管理的需求,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同时也可为当今社会中人才与社会不适应现象提供一定的建议,这也是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满足企业需求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深化产教融合的概述产教融合是高校办学模式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高校与企业之间通过一定的合作来促进高校的发展,并且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产教融合中高校与企业进行合作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但其内涵也是不可忽视的,产教所代表的意义是产业和教育,而融合所代表的意义是高校产业和教育不再是单独发展,而是形成合作的模式,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才和科技的发展,深化的目的是创新高校自身的产业和教育,通过一定的形式而过渡到相关政府,实行双向性的产业模式。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一)缺少相关的政策法规当前,国家下发了一些文件对高校产业融合、校企合作进行一定的规定,但这些是新政策,同时还是宏观的政策,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也未进行明确规定。
另外,各级政府在实行的过程中也未进行配套的政策来实行,对于校企双方的主体、具体应负的责任、义务也没有进行明确规定。
此外,校企合作中的双方也没有合理的资金作为支撑,同时政府的相关政策中也没有一定的优惠政策。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创新研究
talents. How to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model to carry ou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reatively needs attention and active practic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summarizes the main forms of school -
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
基金项目院2016 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互联 网+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智能化创新研 究”,项目编号:2016SJD880065。
作者简介院邵林涛(1975-),女,江苏靖江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 院旅游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旅游 教育;杨婕(1987-),女,江苏无锡人,无锡城市职业技 术学院旅游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会 展策划与管理;郭瑞(1987-),女,河南南阳人,无锡城 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 游管理。
邵林涛 SHAO Lin-tao曰杨婕 YANG Jie曰郭瑞 GUO Rui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无锡 214000)
(Wuxi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Wuxi 214000,China)
摘要院国家高度重视文旅融合,而要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的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是其中的关键。面对文旅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积极改革创新,迎接产业升级对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如何突破传统的模式创造性开展校企合作,需要引起重视
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深化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深化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作者:周晓红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12期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的必然趋势。
高职旅游类专业如何顺应趋势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是当前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分析了旅游类专业深化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并以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为例,阐述了旅游类专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形成的“校企协同、双元育人”的培养模式,然后介绍其在旅游类专业中的实践,并根据实践提出反思,为有效提升高职旅游类人才培养水平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产教融合;必要性;探索與实践;反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文件要求,实现校、企、政资源有效对接,深化高等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相融合,助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进一步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预示着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要加大改革力度,顺应新形式的发展需要。
一、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必要性(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这些都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来适应新经济的发展。
高职院校必须主动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实际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是促进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协调的必然途径。
(二)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不断壮大,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进入“黄金时期”。
高职院校的使命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场所。
旅游管理专业“政校企学”深度合作模式的构建
摘要:“政校企学”深度合作的核心目标是解决高校育人与企业需求之间不匹配的问题。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承担着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但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培养的毕业生多流向其他行业,导致旅游行业专业人才匮乏。
文章在调研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实习方案、实习单位及效果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政府、高校、企业与学生”四位一体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政校企学”深度合作要以学生为中心,由政府搭台、校企共同培养,实现各方优势互补及利益均衡。
关键词:“政校企学”;旅游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1-0068-03收稿日期:2019-03-03作者简介:许庆勇(1982—),男,山东成武人,南昌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旅游企业管理、旅游高等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2017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的专业实践培养模式研究”(JXJG-17-1-63)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普及,办学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应用性本科教育的代表,经过30余年的发展,培养模式还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中。
校企合作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之一,也经历了20余年的探索与发展,国家也给予政策的大力支持,明确提出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校企协同、合作育人,强化政策引导,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2018年第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深化教育改革。
教育部在2017、2018、2019年工作要点也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校企深度合作示范项目”,深化高校教育改革。
各省也相继出台了对应的文件或实施意见。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员交流 , 企业对教学成 果进 行检测 , 企业 向学校提供招生 、
毕业需求信息 ; 联合进行 社会培训 , 时研究 国内外旅 游 及 行业发展 的新 动态 、 新信息等。企业为学校适 当提供资金 上的帮助 , 比如对 校外 实 习实训 基地 进 行 资金 投 入和 建 设, 加强 学生职业技能岗位培训等 。
这种模式 的基本做 法是 , 学历教育 与职 业教育 联姻 , 由学校完成学历教育部 分, 职业培训公 司完成就业前 的实
践技能培训 。学校挑 选有经 验、 实力 、 度好 的职业 培 有 信
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 。
2 校企股份制合作模式 。 .
训公司 , 将本校毕业班的学生送到公 司去 培训 。学 校参 与 培训 内容 的制 订 , 培训合格后 , 由培训公司推荐介绍工作 。 校方 的责任是保证选送 的学生学历 的真实性 , 并保 证学生 简历 中所述 内容 的真实性 。与 学生直接 到培训公 司接 受 培训相 比 , 学生得到的好处是 : 培训费大幅度降低 , 高质量
大对高 职教育 的宣传 力度 , 大对高 职教育 的资金投 入 , 加 以推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顺畅进行。
2 合 作 机 制 尚不 健 全 。 .
教 师实践 , 鼓励加大对高 职教育 的投 入 , 立健 全政 府 主 建 导、 行业指导 、 企业参 与的办学 机制 , 使之 能够 自觉 、 自愿
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
( 镇 江高等 专科 学校 旅游 系, 江苏 镇 江 2 1 2 0 0 3 )
摘
要: 我 国高职旅 游管理专业校企深度合作 出现瓶颈。旅 游管理专业校 企深度合作 需要建 立健全相应的法律 法
规, 构建校企合作的制度保 障 ; 积极构建畅通的校企合作 运行机制 ; 校 企双方应主 动寻找彼 此利益共 同点 , 建立常
式, 而后两种模式是需要高校与企业相互合作、 共同
推动 的 。
以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对 口的技术人才 , 降低人力培 训成本 , 增 进企业 效 益 。
校企 合作 有 如 下 几 种 模 式 : 1 )“ 企 业 冠 名省是 我 国高等职业 教育 实践 与研究 的发 源 地, 3 0年来 , 其 高 等职 业 教 育 规模 与 水 平 一 直 居 于 全 国领先 地位 。截 至 2 0 1 2年 4月 , 我省 已开设 旅 游 相关 专业 的高 职 院校 7 1 所 。因此 , 选择 江 苏省高 职
份, 收 回问卷 8 6 4份 , 其 中有 效 问卷 8 5 1份 。调查 结
基金项 目: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课题( 2 0 1 2 0 7 0 6 0 6 ) 作者简介 :王 琳( 1 9 7 9 一) , 女, 江苏镇江人 , 讲 师, 硕士 , 主要从事旅游管理研究 。
・
40 ・
相结合 , 运用学校和企业的不同资源环境 , 将课堂讲 解与 岗位专业知识学习交替进行 , 使学生理解和掌 握所 学知 识 , 从 而培 养具有 专业 知识 、 职业 能力 和职
业 素养 的学 生 。3 )校 企 互 动模 式 。 由企 业 为学 校 提供 合适 的实 习场 所 , 为 学 校 的教 学 计 划 制定 提 出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模式进行探究与创新,对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探究了乡村振兴与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关系,以及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模式创新的具体途径,并总结了产教融合模式创新对乡村振兴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乡村振兴;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模式;人才培养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实施,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旅游管理专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培养乡村振兴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应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乡村振兴助力。
一、乡村振兴与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关系(一)旅游业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当地经济环境,也能带来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业、手工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可以激发当地居民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和重视,进而推动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的开展;旅游业能够带动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也能够让乡村居民更好地了解城市的发展,推动城乡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支撑,如交通、餐饮、住宿等,因此,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地区的发展水平。
(二)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契合点乡村振兴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支持,通过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可以将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更好地与旅游业的需求对接,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1];旅游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旅游管理专业可以提供旅游服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可以将学生培养成服务质量高、服务态度好的旅游服务人员,提升当地旅游业的服务水平,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振兴需要创新创业精神的支持,而旅游管理专业可以提供相关的创新和创业知识,通过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可以将学生培养成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旅游创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论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
1 校企 合作是 实现双赢的最佳选择
1 1 校企 合 作有 利于 专业 建设 和课 程开 发 .
专业建设是 学校教 学 改革 成败 的关 键 , 有得 到 企 只
业 的认 同才能确保人才 培养 的针对性 与应 用性 。 目前 在 我国高校旅游管 理 专业建 设 中 , 程设 置 总 体上 是 面面 课
业 中去顶 岗实习 , 为学生提供 了真 实的职业 环境 , 利于 有 学生实践 能力 、 动手 能力 的提高 ; 在旅 游企业 精神 与校 园 文化 的熏 陶下 , 利 于学员 综合 素 质的 提高 。在 实 习 中 有 表现好 、 力强 的学生 , 业优先 留用 , 能 企 直接解 决 了就业
俱到 , 公共 课 、 有 专业基础 课 以及 饭店 、 旅行 社 、 景点景 区
13 校 企合 作有 利于 学生 的培养 和就 业 .
体系完备 、 运行 良好的实训基 地 , 培养 人才 的基 础 是 和保证 。在进行 实 训基地 建设 的过程 中 , 仅靠 学 校单 方 面的力量难 以达到 预期 效果 。学校 通过 与旅游 企业 的合 作, 加快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 将旅 游企业 定点为 种形 式的校 企合作方式 , 探 建立相应 的配套 制度 , 证校企合 作 的正 常运 保
作, 为旅 游企业培养高素质人 才。
关键词 旅游 管理 专业 校 企合 作 职业教 育 中图分类号 :52— F9 4 文献标识 码 : A
校企合作 是高等 职业 教育 与生产劳 动相结 合 的拓展 和延伸 , 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 型人才 的必 由之路 , 是保 也 证特色 与质 量的重要方法 。校 企合作 绝不仅 仅是 实践环 节 的内容 , 应 当贯穿从 专业 建设 、 它 培养 目标 、 教学 计划 到 教学 内容 、 教学 方法 、 毕业 实 习等人 才 培养 的全过 程。 怎样实施校 企合 作?如何才能 办 出旅 游专 业校企 合作 的 特色 ?这是 我们应该重点思考 的问题 。
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文化性融入教学研究
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文化性融入教学研究1. 引言1.1 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文化性融入教学研究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的文化性融入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旅游管理教育所重视的管理和服务技能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对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旅游管理专业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旅游学等,而文化因素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化性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播当地文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跨文化经营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文旅融合的理论基础文旅融合的理论基础是指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所依据的理论支撑。
文旅融合理论认为文化和旅游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文化是旅游产品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播的载体。
在现代社会,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不仅仅是一种产业发展模式,更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趋势。
文化作为旅游的核心元素,可以为旅游增添独特的魅力和情感体验,同时也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旅游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融合。
文旅融合的理论基础是基于文化与旅游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关系,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实现双方共赢的发展模式。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需要重视文化因素的融入,以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2.2 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在于其跨学科性和综合性。
文旅融合的概念要求旅游管理专业不仅需要具备旅游业相关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文化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这意味着学生需要了解文化、历史、艺术等领域的知识,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旅游的文化内涵。
文旅融合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具有跨学科性,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理论相互结合,形成一种综合的研究和实践模式。
政行校企联合打造旅游管理类人才培养平台实践研究——以青岛恒星
政行校企联合打造旅游管理类人才培养平台实践研究——以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为例作者:孔祥丽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第3期孔祥丽政行校企对接联合打造育人平台,是现代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现已形成了“行校对接、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实岗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成功为社会输送了6000余名高质量的旅游管理类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背景介绍(一)国家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要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发展目标。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可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学校概况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坚持“以专业兴产业,以产业促专业,把专业做强、把产业做大”的发展策略,实行“行校对接、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实岗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被誉为“就业率、就业质量双高院校”。
二、联合育人平台构建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适销对路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即开设一个专业,依托(举办)一个企业,对接一个行业,建设一批校企合作基地,参加(举办)一类技能竞赛,探索出了独特的育人平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产教融合的恒星育人模式旅游管理专业是校级重点专业,通过实施“行校对接,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实岗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培养旅行社方向和酒店方向的高级技术人才及初中级管理人才。
1、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校内实践优势自2003年设立旅游管理专业以来,学校先后建成语音室、餐饮实训室、客房实训室、调酒实训室、形体房、茶艺实训室、花艺实训室、咖啡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
浅议旅游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意义和模式
浅议旅游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意义和模式【摘要】旅游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意义重大。
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合作等。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校企合作对学生就业起着关键作用。
教育实践中,校企合作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升其综合素质。
学校企合作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就业,实现教育与行业需求的对接。
校企合作在旅游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发展趋势也将更加紧密,为学生就业和行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利益。
【关键词】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意义、模式、案例分析、教育实践、学生就业、重要性、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也是各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
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相比,旅游人才的培养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
2. 正文2.1 校企合作的意义校企合作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职场。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企业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更好地培养符合自身需求的专业人才,减少岗位空缺和人才招聘成本。
校企合作还可以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校企合作在旅游职业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将为学生、学校和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2.2 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的合作关系,目的是为了促进双方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提升。
在旅游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 实习实训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通过实践操作提升自己的技能和专业知识。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以厦门华厦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校企合作 、 工学交替 , 既 有 利 于 院校 充 分 利 用企 的背景下展开的。根据我院旅游 管理专业定位 的旅
第2 9卷 第 2期
Vo 1 . 2 9
No. 2
兰州教 育 学院 学报
J OURN AL O F L ANZ HOU I N S T I T UT E OF E DUC AT I ON
2 0 1 3年 2月
Fe b.201 3
高 职 旅 游 管 理 专 业 校 企 合作 的 内涵建 设
旅游 接 待 量 持续 增 长 , 旅游 产 业 不 断 发 展壮 大 , 厦 门 师资 力量 、 教学设 施 、 招生 就业 等 方 面深 度合 作 , 以期
旅游 人才 缺乏 现 象 日益 严 重 , 旅 游 企 业 普 遍 出现 “ 用 提高 人 才 培 养质 量 , 促进学生就业, 解 决酒 店 的人 才 工荒 、 招工 难 ” 现 象 。在 此 形 势 下 , 一方 面 , 旅 游 企业 需求 。
互协 作 、 相互 配合 、 优势 互补 , 共 同培 养 出适 应 产 业 发 的人 才需 求不 同于 酒店业 可 以大 批量 接 收 学生 实 习 、
展, 满足企业需求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就业 的特 点 , 我们采取了“ 联合订单 、 联合培养 、 分 散
厦 门华厦 职 业 学 院 旅 游 管 理 专业 经 过 多 年 的 探 实 习 、 分散 就业 ” 的旅行 社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也 就 是 我
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探讨目前,我国高职旅游教化存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独立设置的高职旅游院校,另一种是各类高职院校下设的旅游管理专业。
但无论哪种教化形式,为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育,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须要加强实践教学,不仅仅满意于验证理论教学的成果,更注意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专业技能的培育和实践、创新实力的提高,从而为将来的职业发展供应坚实的基础。
一、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现状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旅游企业的支持,目前,各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在办学过程中都纷纷与企业联合,实行校企合作,借助企业的资源开展实践教学。
现在大多高职学校的旅游专业在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常见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
校内实训在详细操作的时候主要又通过两种形式进行,一是在教室内,老师通过分析一些从网络上、教学资料上搜集的案例,以案例分析和互动探讨的教学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加强对学生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力的培育,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并驾驭所学理论学问。
这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简单造成学生对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学问理解了也驾驭了,但是不会详细的实操应用,或是从案例中了解的实操技能过于陈旧,无法满意实际工作的须要。
另一种校内实训开展方式主要是,由老师领着学生或是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的在校内的实训场所里进行实训。
这种实践教学方式虽然对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详细实操实力效果较好,但大多学校受资金和实训场馆的限制,校内实训场所普遍规模较小,而且大多都缺乏详细真实的实训场景和器材,比如没有可供应服务的真实的旅游者、相关合作单位及办公所需的各种器材等,再加上大多老师实践阅历缺乏,仅仅是依照课本内容知道学生实训,这就简单造成实训效果不志向,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虽然知道详细工作的操作程序,但是操作不娴熟或是错误百出。
校外实习主要就是学校负责联系旅游企业,支配学生进入企业定岗实习,企业和学校分别支配各自的职工作为学生的校外和校内指导老师。
浅谈职业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
2 “ 校企合作” 对发展旅游管理专业的 作 用
1 业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 中的 职 矛盾
1 师资 队伍 建设与 旅游企 业人 才需求 的矛盾 _ 1
21校企 合作促 进师 资队伍的建 设 .
质量 的关键是师资。培养具有扎实 的理论
知 识和 较 强 的 实践 能力 的 学生 ,必 须 有 高 水 平 职 业 院校 的教 师 队伍 不仅 要 能够讲 授 一 的教 师。职业教育 需要 的是既懂理论 又会实践 般专 业理论知识 ,而且要能够指导学生进行专 的 “ 师型”教 师。由于 受到过去 “ 双 重理论 、
矛 盾
中引进 一些专业基础扎 实、有 丰富经验 的旅游 职业教育带有鲜 明的职业 岗位性 ,必须具 管理人 员来 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 习教师 ,从 有个 性教育 ,也就是要加 强实践性环节教育 , 而优化师资队伍 的整体结构 。 ] 加 强职业能力 的培养 ,使之适 应生产、建设、 22校企合作促进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 . 管理 、服务 一线的需要。加强实践环节 ,必须 教 学 专 业 化 要 求 旅 游 院校 要 突破 传 统 的决
力,培养基本功过硬 ,能灵活运用知识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 ,具有较 强操作技能和技巧,并具备一定创新能力,能适应生产、管理的应用
技 能型 电工 人才 ,关键 是 要 抓好 实 习教 学。 词 职校 ; 电工 实 习;教 学模 式
浅谈电工实习
■ 吴 涛
传 统的教 学模 式 已经不适应 当今社会 需求 , 学 实 习 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和经验, 下面进行 简单 总结。 生今后走上 工作 岗 , 位 需要 自己 动手进行产 品 生产和 1激 发 兴趣
规模 迅 速 扩 大 ,尽 管 我 国对 教 育投 入 的 总量 不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是高职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现实要求。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必须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本文结合目前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机制。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关键是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
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培养适应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具备很强的操作技能。
要做到这一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是高职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现实要求。
(一)实施校企合作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更是要达40%,这也是人才培养水平工作评估中的指标要求。
但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设备有限、资金缺乏、师资薄弱、实习环境不够逼真等问题。
校企合作由于将企业的资源引入,故而能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首先旅游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训练所需的现场设备、师资或其他条件,并为学生提供就业前企业实际工作的全方位预演,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而且提高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其次,校企合作还能促进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员工培训,以及指导学生校外实习,不仅能促使教师深入了解旅游企业,而且还能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
这样就有助于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调整内容,知道“教什么”以及“如何教”;最后,在校企合作中,将企业专家请进学校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日常教学,开办讲座等,都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案例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案例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案例导语:旅游业是全球经济最快速增长的行业之一,也是许多国家重要的收入来源。
为适应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旅游管理专业的培训成为许多高校的关注点。
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无法满足行业的实际需求。
为此,校企合作成为了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案例,以及这种合作对学生的价值和潜力。
一、XX高校与XX旅游集团的合作模式优化1. 问题提出:XX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低,原因主要是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和行业状况的了解。
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和XX旅游集团开始了校企合作项目。
2. 合作内容:学校与XX旅游集团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学校将派遣教师赴集团进行实地观察和了解,并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
学校还邀请集团的专业人员来校进行讲座和指导,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旅游业的最新动态。
3. 合作成果:根据合作的结果,XX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有了显著提高。
学生在与集团的合作中,通过接触真实的行业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他们也获得了实践经验和行业认可,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二、XX高校与XX酒店集团的合作方式创新1. 问题提出:由于旅游行业的高度竞争,XX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学生。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与XX酒店集团合作创新方式。
2. 合作内容:学校与酒店集团合作开设创业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团队参与酒店业务模式的研究和开发。
学生团队将面对实际的酒店经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点子。
学校将安排学生实习在酒店集团的各个部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合作成果:通过与酒店集团的合作,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了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学生。
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了酒店经营的关键要素,并提出了一些受欢迎的创新点子和业务模式。
这些学生不仅在就业市场上受到欢迎,还有一些成为了创业者,开办了自己的旅游相关公司。
共生视角下的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产教融合探索及实践
KE CHENG YU JIAO XUE共生视角下的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产教融合探索及实践蒙 涓(广西师范大学 漓江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 541006)一、问题的提出产教融合作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们在产教融合的研究上,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
国内学者研究内容主要聚焦在融合与合作模式研究(徐国庆,2011;王丹中,2014)、机制体制构建(宋向东等,2017;王志年,2015;毛文学,2015)、政策法规制定(罗汝珍,2016),以及产教融合内涵延伸及拓展方面(杜俊文,2016;邹德军,2016)。
国外在产教融合开展上也取得不少成功经验,诸如:德国双元制、美国CBE合作教育模式、英国三明治教育模式等,均值得应用型大学借鉴。
上述研究为推动产教融合发展提供了经验,也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旅游管理类专业作为产教融合的重心和典型。
面对产业升级,还需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本文以共生理论为视角,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将该理论应用到旅游管理类专业产教融合探索与实践中,为产教融合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参考。
二、产教融合的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协同育人共生机理(一)共生理论阐述“共生”概念最早出现在生物学领域,该概念强调生物系统的和谐共生、利益共存。
随着人类社会迈入“多元共生”时代,“共生”概念也拓展到社会科学范畴,互利、互补、和谐、合作成为共生理论的核心。
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构成共生关系的基本要素,奠定了共生系统的形成和演化路径,形成共生理论的分析框架。
1.共生单元共生单元是共生关系中基本的能量产生、交换单位,也是构成共生关系的基础。
共生单元在重新配置内部之间各资源要素中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共同进化,最终达到共生单元的功能和结构的优化,实现共赢[1]。
2.共生模式共生模式也称共生关系,是共生单元间能量、信息、资源等的交换机制。
不仅反映出共生单元间相互依存、融合发展的共生形式,也体现其共生的程度和质量[2]。
旅游管理专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构建对策探讨
1 校企 合 作模 式 内 涵界 定 校 企 合作 模 式是 学 校 与企 业双 方 以生 存 和 发展 的 共 同愿 望 为基 础 , 以人 才 、技 术 、效 应 为结 合 点 ,利用 学 校和 企 业 两种 不 同 的教 育环 境 与 资源 优 势 ,采 取课 堂 教 学 与学生 参 加 实训 工 作有 机 结 合的 方 式 ,培 养理 论 与 实 践 、专 业 知 识 与 职 业技 能并 重 的企 业 一线 所 需人 才 的 教 育模 式口 1 .校 企合 作 的 基 本 内涵 是 产 学 合 作 , 双 向参 与 ;实 施途 径 和 方法 是 产学 结 合 ,定 岗实践 ; 实现 目标 是加 强 企业 与 学校 科 研 、教 学 的联 系 ,增 强 学校 办 学 活 力 ,提 升学 生 综 合素 质 , 以培 养适 应 市场 经济 需 要 的应 用 型专 门技 术 人 才 1 . 可 见 ,校 企 合作 模 式 以科 技 开发 、 人才 培 养 、资 源 互补 以及 生 产 经 营互 动 为结 合 点 ,通过 互 享 资源 发挥 学 校 与企 业 两大 参 与者 的 优势 和 潜 能 ,既 可 以使 企业 把 行业 最 新要 求 和信 息 反 馈 到学 校 ,学 校有 针 对 性地 设 置课 程体 系 , 为企 业 培养 所 需人 才 , 又 能使 学生 深入 酒 店 、旅 行 社 、旅 游 景 区等 企业 一 线 顶 岗训练 以提 升理 论 知 识 与 实践 能 力 ,有 助于 学 生获 得 旅游 管 理 行业 实 际经 验 ,有 效 提 高实 务操 作 能 力和 环 境适 应 能 力 ,实 现 学生 的就 业和 旅 游企 业 用工 的J i t l e r ] 对 接 ,是 一种 互 惠双 赢 的 合作 模 式 ,值得 推 广 . 2 旅游 管 理 专科 专业 校 企 合作 面 临的 困境 2 1 学校 层 面机 构 设置 中,缺 少独 立 的校企 合作 管理 机构 设 置专 门机 构对 于 高校 旅 游 管理 专科 专 业 开展 校 企 合作 是 非常 有 必要 的 , 负责 校企 合 作事 项 的 机构 要 想在 合作 过 程 中发 挥 积极 作 用 ,首 先要 有 明确 的 目标 ;其 次要 积 极地 实 践 ,学 校 领 导必 须 带头 参加 , 以身作 则 ; 第 三要 优 化 组织 要 素和 结 构 ,根 据工 作 发 展 需要 设立 专 门机 构 ,构建 校 企合 作 的 组织 网络 ,配备 专 职 人 员 ,形成 校 企合 作工 作 的 基 本 队伍 ,保 证 校 企 合作 有 人 、有 权 、有 责 l 3 1 . 但 目前 多 数旅 游 院校 尚未 组建 学 校层 面 的校 企 合作 专 门 联络 与 管理 机 构及 安 排相 关 人 员管 理校 企 合 作 ,校 企 合作 领 导机 构 往往 设 在 某一 个 二级 机 构 下面 , 或 是 临时 成立 一 个 小组 主 持工 作 , 没有 专 人专 职 , 导致 旅游 管 理专 科 专业 校 企 合作 以系 部、 专业 教 研 室主 任 和专 任教 师 负 责对 外 联络 , 寻找 合作 企 业和 合 作 项 目,校 级 领 导参 与相 对 较少 ,校 企合 作成 效 不佳 .
高职旅游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应用与实践——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为例
关键词 : 旅游类专业 ; 校 企合 作 ; 人 才培养模 式
中 图分 类 号 : G 7 1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1 7 9 4 ( 2 0 1 3 ) O l 一 0 1 0 5 — 0 4
以安 徽 工 商 职业 学 院旅 游管理 系为 例
储 根 华
摘
要: 国内外 开展 高职教 育的实践 经验证 明 , 开展校 企合作教 育是 保障 高职教 育质量和 特 色的关键 。安徽 X - 商职 业学
院旅 游管理 系成立 以来 , 旅 游管理 系以科 学发展 观 为指导 , 全 面贯彻 学院相 关事业规 划 , 依 靠示 范院校 和质量 工程 的建 设, 以质量为核心 、 以特 色为重点 、 以提升 内涵为 目标 , 着眼 于旅 游产 业的转型 升级 , 着 力建设旅 游专业群 , 加快 建设校 企
作者简介 : 储 根华 , 安徽 工商职业学院讲师 , 研 究方向为职业教 育教 学( 合肥 2 3 3 0 0 0 ) 。
基金项 目: 2 0 1 2年度安徽省 高等 学校省 级 质量 工程项 目: 校 企合 作 实践教 育基地 项 目( 旅 游与餐 饮 开放 实践教 育基 地) ( 2 0 1 2 s j j d 0 8 9 ) ; 2 0 1 1 年度安徽 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 目: 酒店管理特 色专业( 2 0 1 1 1 7 5 ) 。
三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机制用人需求向服务区域经济整体需求发展职业教育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已经被副部长鲁昕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中说的那样职业教育要紧紧跟上产业发展步伐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才培养基地安徽省旅游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联盟坚持实行校企作发展近年来旅游管理系校企合作不断能大赛合作训导班互派教师制度校企培训包管理发展到双方共建合作机构共建合作实体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共合作基金或奖励基金等多种模式从而使企业与职业学校的关系更加紧密
旅游管理专业“政校企学”深度合作模式的构建
旅游管理专业“政校企学”深度合作模式的构建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为了迎合市场需要,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各高校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政校企学深度合作模式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政校企学深度合作模式是指以政府、高校、企业和实际工作场所为主要合作方,共同合作促进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在旅游管理专业中,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高校作为教学和科研中心,企业作为旅游服务的主体和经济支柱,实际工作场所作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场所,彼此合作,建立多方利益共赢的合作模式,将有助于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首先,政府与高校合作,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为高校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为高校提供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优越学习环境,以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
比如,国家发改委近年来推出“旅游+”行动计划,积极落实旅游业发展战略,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政策支持。
其次,高校与企业合作,可以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贴近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
比如,高校可以邀请有丰富旅游服务经验的企业人员担任讲师,授课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需求;高校也可以与相关企业联合开展实践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再次,高校与实际工作场所合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旅游服务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高校可以与相关旅游景区、旅游酒店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接触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如何改善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政府、高校、企业和实际工作场所之间的紧密合作,还有助于推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政府通过提供政策、引导市场等方式,推动旅游业升级,为旅游专业人才提供更加充足的就业机会;高校积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为旅游企业提供青年人才,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深度融合研究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知识经济引领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大众化高等教育在20世纪末应运而生。
据统计,截至20XX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超过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高等教育的外部制度环境不完善,政府部门普遍存在越位和缺位现象,大学内部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不均衡、课堂教学质量的总体状况不足以令社会满意、毕业生就业与用工荒同时存在等问题,都影响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呼唤着高等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同时,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XX 7号)》《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XX 95号)》等文件的下发,为推动高校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为地区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提供了建设思路,高等学校的应用型转型,深化校企校企合作、实施产教融合,既是推动高等教育向应用型转变、深化综合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服务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又是高校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发展、主动服务地方需求、增强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征,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旅游管理专业只有通过转型发展,才能真正增强为经济社会和旅游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旅游行业创新发展提供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促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高质量,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旅游管理专业供给侧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解决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问题“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中央一系列“优化组合”的政策,推动不同类型高校的旅游相关专业在各自的定位中改革创新,有效避免高校办学定位不明确、资源配置不合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衔接的现象。
(二)解决旅游专业教育的实操脱节问题在德国,60%^上的学生选择双轨制职业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育投入;在日本,“工匠达人”是很多人毕生追求的目标。
国内院校可以借鉴德国和日本的经验,采用政府主导、行业通过融资的方式,改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致力于突出“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创设,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应用能力。
(三)解决旅游行业供需不对等的问题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调查数据显示:20XX年毕业生人数超过749万, 仅次于20XX年,成为就业压力的第二个高点。
然而,社会又存在大量的“用工荒”现象。
20XX年7月,浙江省总需求人数为万人,而同期的求职人数只有万人,用工缺口达到25万人。
就旅游行业而言,20XX-20XX年中国旅游行业总收入复合增速达%同期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复合增速达%年均增速高于行业总体增速约15个百分点。
随着中国在线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在线旅游市场整体交易规模的增长趋于平缓,但在线市场渗透率目前较低、上升趋势明显,本文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在线旅游市场仍将保持高于行业总体增长的增速运行。
基于国家旅游局的预测(2020年国内旅游收入10万亿元、入境旅游收入800亿美元),中国旅游行业总收入20XX-2020年复合增长预计约%由此可见,在线旅游市场2020年以前将至少保持在20鸠上的增长,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前景无限宽广。
然而,受到旅游行业“低门槛、宽口径”这一特征的影响,许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没有在行业内就业,而很多外专业学生选择了旅游行业就业,造成了旅游教育的相对“产能过剩”问题。
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应充分遵循和利用好国家建设一批应用型专业的政策,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主动服务地方经济,贴近行业;以服务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为突破口,培养一批具备鲜明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解决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为目标,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设置、调整、建设学科和专业,破解人才培养的供需对接问题。
(四)解决旅游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问题笔者认为,教法不当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不高的真正原因,集中体现在旅游管理专业办学模式类似、缺乏亮点、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设置缺乏弹性等方面。
旅游高等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把重点放在教学上,正所谓“改到深处是教学,改到难处是教学,改到痛处是教学”。
三、旅游管理专业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式为了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能力,旅游管理专业应在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问题上更好地与行业对接,实践教学的本质和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模拟实际工作情境提升学生的业务素质和职业胜任能力,从而使其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为此,当前国内各高校都在不约而同地开展各类校企实践教学活动,教育部也着重强调高等院校在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要承担起更为重要的责任。
然而,纵观当前国内各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举措,还有很多院校与专业都停滞在模拟操练阶段,造成国内本科院校在大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培养方面距的实际要求有很大差距,大学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体系、目标要求与运营的现实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深化旅游教育供给侧改革,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专业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式与机制已经迫在眉睫。
(一)明确“协同育人”路径,解决主体要素的定位问题1.明确“协同育人”路径1971年,德国学者Heken首次提出了“协同”的一词,用以指系统中各子系统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联合产生的“ 1+1>2”的效应。
自此之后,协同的理念被经济、管理、科技、教育作等领域广泛应用。
协同育人系基于协同理论提出,是指各育人主体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突破主体间的壁垒问题,实现深度合作,通过协同体的整体最优化,实现各自的最优发展。
协同育人体现了高等教育的系统性特征,核心是育人,路径是协同,即通过政府、学校、行业、等“协同育人”主体要素的协同,达到人才培养和使用的目的。
“协同育人”想取得成功,不仅要找到各要素之间的利益共同点,更要形成以法律法规为保障的长效机制,形成校园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联动互通。
作为应用型极强的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的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是符合其专业自身发展规律的育人模式,即在政府政策引领下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参与、学校推进”的协同运行机制,有效配置各方资源,合理构架各方利益,切实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政府主导是指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进行宏观指导;行业指导是指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标准;参与是指通过自身文化和人才建设,主动通过投融资与高校形成共同开发建设专业、共同开发建设课程、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及共享人才资源和共同开展技术服务;学校推进是指统筹规划产学研合作,依托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与行业、开展“协同育人”。
2.明确“协同育人”各主体要素的定位①政府的定位:要将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工作落到实处,需要政府在立法、财政等方面的支持,做好校企合作的推动者、利益关系的协调者、培养过程的监督者和培养成果的评估者的角色。
②学校的定位:学校要主动了解行业、需求,根据需求方要求及时调整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与行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把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纳入课程体系,与共同建设课程、协作开展教学任务、协同开展岗位实习实训,满足学校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学校教师要主动向“双师型”身份转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参与生产、管理、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等环节,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③行业的定位:行业协会在政府和高校之间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
第一,要协助政府从整体上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情况。
第二,要通过发布人才、技术需求信息,制定职业标准,为提供发展范式,为高校提供人才培养的指引。
第三,要参与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制订,引导高校办学贴近行业、的实际需求,实现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的对接。
④的定位:要转变对人才储备工作的认识,主动融入高校教学,全面参与高校的教学活动,开展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建设课程、提供兼职教师、接收专业教师到参与实践等工作,服务高校人才培养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积极为自身的产品研发、工艺改进和职工培训搭建平台。
3.明确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情况及旅游业发展现状,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现代旅游管理理论素养、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验实践能力、职业胜任技能、创新创业能力和一定国际视野,能在旅游相关行政管理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经营管理、规划、策划、服务、教学与培训等工作的旅游管理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体现了专业的应用性特征,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在培养目标定位中强调学生通过对旅游管理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训练,形成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从事旅游业及其相关行业实际工作能力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因此,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开放式”“定制化”培养,紧密与旅游行业接轨,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发挥“协同育人”的优势,解决“职教疲软”问题解决“职教疲软”的问题,除了构建严谨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外,最关键的是理清实践教学体系的脉络。
对此,旅游管理专业应采用“行业调研,明确需求――理清思路,明晰脉络一一构建体系,监督反馈”的逆向思路,构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解决“职教疲软”的问题。
1.深度融合,解决“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以促进校企共赢发展为动力,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为途径,通过校企深层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搭建专业实践能力的多功能培养平台,培养适应文化创意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学科及专业基础扎实、思想素质好、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国际型、应用型人才;实现高位就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全面接轨,解决生产力转化问题首先,课程设置适应社会生活,满足行业需求,坚持理论技能性和行业实操性的融合。
其次,授课内容能紧随旅游产业发展的变化,根据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达到动态匹配状态。
第三,由行业主管来校授课,结合顶岗实习实践,开展具体案例讲解和实战,让学生有机会在学期间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行业和的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提高理论实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拓展学生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第四,在教学评价方面,构建由学生、教师、校内外专家、校友、相关行业人士等不同群体组成的五维课程评估体系,以课程评估机制引导课程内涵建设,加强课程质量监控,主动、有效地解决实际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学反思,提高教师水平和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