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人生价值观:测量工具修订与理论建构
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之研究

12级德育课课题研讨论文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之研究班级:姓名:2012年12月30日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之研究摘要:价值观在人生的前进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人生的理想、信念和追求方向有着直接的影响,价值观不同,人生的目标就不同。
中国人的价值观是因他们所在的环境,文化内涵的不同所影响。
关键词:信念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其中包括人、事、物等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
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
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
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
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
其中价值观对人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和价值观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人们行为的动机受价值观的支配和制约,价值观对动机模式有重要影响,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相同,动机的目的方向受价值观的支配,只有那些经过价值判断被认为是可取的,才能转换为行为的动机,并以此为目标引导人们的行为。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行为结果的评价和看法,因而,它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反映了人的主观认知世界。
而一个国家中社会能否健康的发展,其中人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关键是他或她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也因此对于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之研究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
转型时期的中国,人们迫切需要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进行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
心理学毕业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方向如下〔1〕、变态心理学〔2〕、学校心理辅导〔3〕、安康心理学〔4〕、心理学史〔5〕、生理心理学〔6〕、脑与认知〔7〕、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8〕、心理咨询〔9〕、心理学根本理论〔10〕、人格心理学〔11〕、认知与实验心理学〔12〕、开展与教育心理学〔13〕、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研究〔14〕、社会心理学局部心理学根本理论局部现代生命科学对心理学的影响(选取一个领域如行为遗传学、进化论、神经科学等) 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和动机研究〔如成就、归因等〕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和情绪研究心理学中的意识理论和研究心理学中的智力理论与研究心理与语言心理与文化心理与社会〔家庭关系、同伴关系、社区、传媒、网络等〕进化心理学述评论心理研究的生态化取向心理学的外乡化运动述评女性心理学思潮述评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潮述评后现代心理学思潮述评超个人心理学思潮述评*一心理学大师的人格与学术奉献述评用质的方法〔如心理传记法、叙事法、访谈法等)研究一个心理问题或一种心理现象中国思想史上的人性论对心理学的价值人格心理学局部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及有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及有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人本主义人格理论及有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人格的特质理论及有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生物学取向的人格理论及有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认知取向的人格理论及有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自我概念的心理学研究自尊的心理学研究自我效能的心理学研究自我同一性的心理学研究潜意识的心理学研究攻击性的心理学研究性别差异的心理学研究国民性〔中国人〕的心理学研究幸福感〔爱情、友谊、亲密、孤独、创造、智慧、天才、嫉妒、焦虑、冲突、恐惧、抑郁、无助、乐观主义、完美主义、利他主义、亲和动机、权力动机、个人奋斗、生活目标、当前关注、A型性格、外控、感觉寻求等〕主题及其*些主题之间的关系(如完美主义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研究积极心理学述评人格中的动机研究取向述评依恋理论对人格研究的影响隐人格理论述评创造性人格研究(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实验心理学与心理学研究方法局部视听觉模式识别的计算理论言语理解的机制机器翻译的理论及应用注意选择性的神经机制空间注意和客体注意的机制隐记忆研究语义记忆研究记忆的组织工作记忆与问题解决的重要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专家系统的开发隐社会认知新式—IAT道德认知的理论及实验研究幸福认知的理论实验研究心理学数量化方法的优缺点评估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比拟研究心理实验的逻辑在心理学方法中的作用多元统计分析与心理学研究论心理研究的生态化取向论心理学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教育与心理实验研究的科学化评估教育与心理实验研究的科学化评估人格测验科学性之争大五人格特质的界定与争论认知心理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知觉恒常性开展的实验研究影响错觉量的因素的研究背风光对文字识别的影响动作协调性的检测方法研究颜色喜好研究汽车驾驶员的心理素质评估方案研究职业价值现调查职业决策心理机制研究职业心理素质的诊断与评估职业培训中心理学问题职业指导课程设计的初步设想中学生的意志力训练方案个性与智力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中学生职业分流的心态调查职业兴趣测验的SDS的修订心理测量工具在心理辅导中的正确使用心理研究中的现象学与实证主义方法论认知心理学局部双语问题的研究言语识别问题的研究自转体记忆研究语言对记忆加工过程的影响视觉搜索问题的研究语言和选择性注意关系的研究语言和人格判断关系的研究语言和人际交往关系的研究语言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关系的研究语言和情绪关系的研究语言和思维关系的研究心理表象的研究概念形成过程的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开展与教育心理学局部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调查中小学生零花钱状况调查中小学生中"擂肥〞现象的调查大、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研究大、中、小学生生活满意感调查大、中、小学生电子游戏行为的特点研究大、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研究大、中学生价值观调查大、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调查中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研究中小学生中课外补习班现象调查大学生寝室交往的人际动力研究当前青年择业倾向调查城市〔或农村〕人口生活满意感调查大学生家庭观念研究大学生亲子关系调查校园暴力事件调查家庭暴力事件调查生活价值观的代际比拟论青年身体发育特点与心理开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论智力高而成就低的原因论青年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开展的作用开发青年智力为什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论青年是创造性思维开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应如何开展青年的创造力. 论青年情绪情感的和特点与心理卫生论青年的焦虑及其调节青年的自我评价成熟与自我教育之间的关系论青年自尊心的特点论青年自我概念及其对个性开展的影响论青年的白我教育与白我完善论友谊在青年期的特殊意义论当前我国青年友谊、爱情观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论我国当代青年道德开展的特点论我当代青年道德开展的特点论我国当代青年人生观的特点影响青年人生观形成的心理因素论形成青年犯罪心理的主客观因素论犯罪青年在个性意识的倾向性方面的特点论青春期性心理特点与性教育对当代大学生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的调查对当代大学生自杀动机和原因的调查对当代大学生自杀的干预策略研究对当代大学生生逃课现状、因以及干预策略的研究当代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形成过程如何形成良好的大学生生宿舍文化当代大、中、小学生的自尊开展特点当代大、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开展特点儿童〔青少年〕阅读兴趣调查儿童青少年对亲子关系的认知研究儿童青少年对亲子关系的满意度研究中学生常见"流行语〞调查中学生对友谊的认知研究中学生的学习态度研究中学生中欺负行为的个案调查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调查大学生的时间管理现状研究大学生网络行为个案调查大学生的尊重观念研究青年对新兴职业的认知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研究局部论心理学的文化根底心理测验对中国人有效吗论深谈法及其应用中国人心理研究浅谈文化对中国心理学的影响中国人的理想人格中国人的公平心理中国人的集体与集体主义中国人的"福气〞中国青少年对于"家〞的理解中国社会中"家长〞的角色考察中国父子关系心理分析中国人的禁忌行为分析中国人的"孝〞中国婆媳关系的社会心理考察中国人祭祖行为的心理透视中国人的乡土情结中国人对"人〞的理解中国人的自我中国人的"知己〞与"知彼〞中国人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中国人的性别刻板印象中国人结婚礼仪的心理分析中国婚姻中"媒人〞的心理功能中国人的生育动机从"征婚启示〞看中国人的择偶心理中国人抽烟的社会心理研究从"酒语言〞看中国的人际交往策略中国人的"名字〞:心理期望中国人饮食行为的心理分析中国人关系网的心理分析中国人的关系知觉影响中国人人际关系的因素探讨中国人的师生关系中国人的教师观与学生观调查中国人的"朋友〞之心理指标中国人的人情:概念与行为汉字的文化心理分析中国人的人际苦恼中国人的脸面心理中国人的"典范〞:确立与作用中国人的回报行为中国人的"缘份〞:概念及其机制中国人的迷信心理研究"鬼〞的社会心理表征:中国人的理解中国人的情感表达中国人的忍:动机和水平中国人"笑〞的社会心理研究"懂事〞:中国人的理解中国青少年网络语言的社会心理分析中国人的英雄崇拜中国人社会心理压力中国人的苦恼及其水平焦虑事件的调查研究心理安康的调查研究自杀的社会心理研究"知足〞的心理分析中国民间传说的心理分析中国人的合群心理研究从民歌分析中国人的社会心理中国人称呼的社会心理分析中国人的地域性格中国人对*一国家或民族的态度调查中国人对于"中国人〞的评价中国人的同情心"麻将〞的社会心理分析中国人的社会心理偏好〔数字偏好、颜色偏好等〕*一中国历史名人〔如孔子〕的个性分析中国人的国家观念中国人的名利观中国人助人行为的研究中国人的情感焦虑中国人的批判心理中国人"代沟〞的心理研究中国单身者心态考察中国人的爱情观调查中国人的社会责任感从早期教育看中国人性格的成因中国父母对"犯错孩子〞的处理中国教师对"违纪学生〞的教育策略探析中国儿童"好孩子〞定向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代表作的心理学分析中国当代影视代表作的心理学分析从"红楼梦"看中国人的人际策略从"西游记"看中国人的计谋行为中国神话的心理构造广告对中国人消费行为的影响企业职工对岗位角色的认知中国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成功情境下的归因模型"自己犯错〞与"他人犯错〞:归因的研究中国人的嫉妒心理分析中国人的社会智商中国书法的社会心理分析中国人的宽恕心理与行为"增广贤文"与中国人的人际法则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一个当代"典型中国人〞的个案研究社会心理学局部关于影响人们对他人作判断的主要因素的研究关于归因的偏误的文化特征研究关于归因的两难推理的研究关于社会偏见的研究性别岐视的现状及成因的相关研究自我预期与社会期望的相关研究自我概念及其成因的相关研究自我表现的社会心理技能技巧的研究自我监控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应对压力的社会心理策略研究人际交往的年龄特点研究人际交往的性别特点研究伴侣关系的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的异同婚姻承诺增强的决定因素婚姻关系恶化的决定因素控制错觉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减少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方式竞争行为与合作行为的相关研究关于态度改变模式的时代特征的研究社会压力的种类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从众行为的时代特点研究服从行为的时代特征研究团体效率与个人表现的相关研究团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的效率研究树立权威的决定因素人际互动的日常应激研究社会适应性的决定因素与心理机制的研究现代助人行为的发生与"雷峰精神〞的相关研究关于影响人们对他人作判断的主要因素的研究变态心理学局部论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社会文化与心理变态之我见心理过程障碍的访谈研究人格障碍案例分析性禁锢、性放纵、性教育神经症的特征与研究进展成瘾行为的病理机制研究犯罪访谈研究自杀整合干预综述论儿童品行障碍的早期预防迷信行为的社会调查研究论心身障碍的交互作用机制重性精神病的社会康复变态人格评估研究论心理变态的预防模式学校心理辅导局部学生心理安康现状调查团体辅导实验研究辅导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研究学校心理辅导研究进展综述对学生心理安康标准的思考论学校心理辅导的工作模式谈学校心理辅导人员的素质学校心理辅导方法的比拟研究学校心理辅导评估技术探讨学生学习辅导的假设干问题研究〔学习动机、策略、考试焦虑、学习困难等〕校园生活辅导的假设干问题研究〔情绪、休闲、消费、人际、性、危机干预、网络使用等〕择业与生涯辅导的假设干问题研究教师心理安康调查研究中外学校心理辅导比拟研究安康心理学局部论安康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安康心理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心理压力问卷调查应对方式实验研究论安康心理的自我调节家庭安康心理研究〔亲子关系、教养方式、离异家庭、空巢家庭、留守子女等〕学校安康环境研究〔环境、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组织气氛等〕职场安康心理研究〔职业性格、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压力、职业自我效能感〕谈中国饮食文化与心理安康论安康休闲方式与休闲教育睡眠与保健机制研究运动与心理安康关系研究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关系社会时尚与人的心理安康调查研究安康心理学研究专题〔情绪、药物、暴力、性问题、自杀行为、疼痛等〕心理学史局部十七世纪以来的五种无意识假说评价十七—十九世纪英国联想心理学述评十九世纪现象学实验研究对心理科学的奉献康德时空观引出的心理学课题十九世纪三大伪科学评介现代心理学中科学主义的困境简论特的历史奉献比拟Freud与Jung的自我理论比拟新旧行为主义比拟欧美机能主义论芝加哥与哥伦比亚学派的异同论桑代克连结主义理论的三个主要来源霍妮对弗洛伊德的批判与继承比拟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论"自我实现说〞的思想渊源发生认知构造主义述评人本主义的理论与方法述评生理心理学局部&nbs;瑜伽形体训练对身心安康的影响亚安康状况人群的身心状况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安康状况分析高龄产妇心理状况分析成瘾性行为的生理机制研究〔吸烟、赌博、酗酒、网络〕男性心理学应激的生理心理形式脑认知局部认知神经科学述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进展心身关系透视睡眠机制研究进展睡眠疾病探讨记忆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睡眠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肤觉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智力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自动信息加工研究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局部绩效评估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知识型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决定因素员工工作满意度研究述评大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中学教师职业承诺及工作满意度的关系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倦怠、离职意愿的研究员工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与应用管理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胜任特征研究进展组织承诺的研究现状人格与工作匹配理论的研究与应用虚拟团队的信任研究虚拟团队理论研究及其开展趋势变革型领导与领导有效性的关系企业转型中的魅力型领导领导者信任理论述评西方领导理论演变综述领导行为与团队有效性的关系领导_成员交换理论的研究及开展趋势支持型领导行为在工作压力模型中的作用机制魅力型领导理论研究进展交易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研究家族式企业的领导行为研究组织承诺与工作投入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研究进展组织信任的研究进展和展望目标承诺研究进展管理者人际沟通能力构造的研究工作压力研究综述高校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初步研究上级反应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组织行为与员工心理契约管理心理契约研究述评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管理组织中心理契约违背理论的研究企业组织气氛与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的关系绩效反应研究的回忆与展望职业生涯高原研究述评组织不公正及其效果研究述评共享心智模型研究现状组织气氛与员工参与的关系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员工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企业员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影响因素员工招聘与培训的相关研究企业员工协助方案的研究-工作倦怠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工作倦怠的构造研究进展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绩效反应研究的回忆与展望绩效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业绩效和关系绩效工作价值观的研究现状团体决策研究进展员工角色模糊与工作绩效的关系角色投入研究进展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调查高校社团管理现状调查校园文化对社团管理的影响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影响作用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
中国文化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内蒙古民族大学

中国文化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一章测试1.来自()的佛学,经过与中同本土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形成中国化的佛教和吸收佛学成果的新儒学。
答案:印度2.世界上古代原生文化中,()文化则是罕见的古今绵延的文化类型。
答案:中国3.在东亚形成了一个以()为中心的“汉字文化圈”。
答案:中国4.中国的( )以其公平性、开放性和流动性,影响了近代西方的考试制度和文官制度。
答案:科举制度5.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答案:人工大理石;故宫;骨针6.下列属于文明出现标志的是()。
答案:城市的出现;文字使用;青铜器使用7.中国文化大体植根于()经济生活土壤之中。
答案:农耕经济;游牧经济8.下列属于中国文化特质的是()。
答案:尊君重民;人文传统;中庸协和;伦理中心9.中国社会组织的特色,与宗法制延绵不绝、紧密相连的,是专制政体的长期持续。
()答案:对10.文化史,顾名思义,是以“文化”的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的历史科学,是专门史的一个门类。
()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20世纪初叶以来,西方学者如()等,从“文化及人种单源说”出发,指认中国人种外来说。
然而,大量考古发现一再有力驳斥了这类论断。
答案:安特生2.从体质人类学考察,世界上的人类属于黄种人的是()。
答案:蒙古人种3.中国传说中“钻木燧取火,教民熟食”的是()。
答案:燧人氏4.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领袖的选拔方式是()。
答案:禅让5.下列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的是()。
答案:使用磨制石器;养畜业;陶器制作6.下列属于初民精神世界中自然崇拜的是()。
答案:太阳崇拜;月亮崇拜;山神崇拜7.从原始社会直至汉民族形成之前,中华大地上生活着的三个主要部落族团是()。
答案:苗蛮集团;东夷集团;华夏集团8.下列属于新石器文化遗址的是()。
答案: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9.“旧石器”和“新石器”的区分,主要在于先民使用的石器工具制作的精细程度。
价值观量表综述

价值观量表综述价值观是多种人文、社会学科关注的一个问题,哲学、经济学、伦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都在这一领域进行过不同角度的探索(李德顺,1996)。
其中,哲学关注价值观所反映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伦理学关注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规范性;人类学关注价值观表达的文化特征;教育学关注影响价值观形成和改变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及其教育干预;经济学关注人类经济行为的深层心理原因和类型;社会学关注社会结构及社会变迁对价值观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则关注价值观的心理结构、过程、功能及其测量。
这些研究相互补充和拓展,使价值观的研究不断深入。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价值观既是个体的选择倾向,又是个体态度、观念的深层结构,它主宰了个体对外在世界感知和反应的倾向,因此是重要的个体社会心理过程和特征;与此同时,价值观还是群体认同的重要根据——共享的符号系统,因此又是重要的群体社会心理现象。
一、价值观的分析层面个体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以上价值观定义的出发点或前提是将价值观看成个体的心理现象和个体的社会心理现象,而社会学家Parsons 则把价值观视为社会成员共享的符号系统(sharedsymbolic system,1951),文化人类学家更是将价值观作为某一文化类型的特征加以研究。
1.个体价值观。
个体价值观是指上面谈到的“价值体系”。
杨中芳(1994)认为该体系包括:(1)对人及其与宇宙、自然、超自然等关系的构想,对社会及与其成员关系的构想(简称世界观);(2 )它也包括从文化所属的具体社会中,为了维系它的存在而必须具有的价值理念(简称社会观);及其(3 )成员个人所必须具有的价值理念(简称个人观)。
这套价值体系给文化社会成员一个有意义的生活目标,以确保社会制度稳定及正常运作,并给予其成员一套行为准则。
2.社会价值观。
个体价值体系中关于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或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架构,通常也被称作“社会价值观”(social values),但它主要是指价值体系中有关“社会性”的部分,如个体在小群体中与他人的合作、竞争等策略,而不是指社会层面的价值观(Beggan &Allison,1994)。
施瓦茨价值观量表测试

施瓦茨价值观量表测试(最新版)目录1.施瓦茨价值观量表测试简介2.施瓦茨价值观量表测试的内容3.施瓦茨价值观量表测试的应用4.施瓦茨价值观量表测试的优缺点5.总结正文1.施瓦茨价值观量表测试简介施瓦茨价值观量表测试是一种评估个体价值观的工具,由瑞士心理学家斯维亚托斯拉夫·施瓦茨(Shalom H.Schwartz)于 1992 年首次提出。
该量表主要通过一系列陈述,来衡量个体在不同价值观维度上的倾向,从而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并为个人成长、职业规划等方面提供指导。
2.施瓦茨价值观量表测试的内容施瓦茨价值观量表测试共包含 10 个维度,分别是:1) 权力/地位:对社会地位、权力和声望的追求。
2) 成就/成功:对成就、成功和竞争的渴望。
3) 博爱/关怀:对他人的关爱、理解和同情心。
4) 自由/自主:对独立、自由和创新的追求。
5) 安全/稳定性:对安全、稳定和和谐的渴望。
6) 社交/家庭:对友谊、家庭和归属感的需求。
7) 智慧/自我充实:对知识、自我提升和思考的兴趣。
8) 精神成长/自我超越:对心灵成长、自我完善和超越的追求。
9) 保护/关怀:对自然、环境和弱势群体的保护意识。
10) 平等/公正:对平等、公正和道德的追求。
3.施瓦茨价值观量表测试的应用施瓦茨价值观量表测试广泛应用于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规划等领域。
通过对个体价值观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指导个人成长,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团队协作,以及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
4.施瓦茨价值观量表测试的优缺点优点:a) 施瓦茨价值观量表测试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个体的价值观倾向。
b) 该量表包含 10 个维度,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估个体的价值观。
c) 施瓦茨价值观量表测试操作简便,适用于大规模的调查和研究。
缺点:a) 施瓦茨价值观量表测试的维度可能无法涵盖所有的价值观。
b)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施瓦茨价值观量表测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优课联盟_积极心理学测试答案 (1)

2-4 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1、具备生命意义的消极取向的人具有两种生存倾向:________和向外的社会倾向。
(填空题)我的答案:第一空:向内的消极倾向2、心理学和宗教的差异之一在于,所有宗教都试图回答“生与死”的终极问题,尤其是“死”的归宿问题。
心理学关注生死之间________的问题。
(填空题)我的答案:第一空:“人如何更好活着”3、意大利画家安格尔的代表作_______用裸体少女和泉水暗示着人类的生殖本能,是歌颂人类生殖本能的不朽之作。
(填空题)我的答案:第一空:《泉》4、调查发现,世界上的长寿者都具备四个明显的特征:合理饮食、______、平和心态、生活环境。
(填空题)我的答案:第一空:科学运动5、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阶段称为“自我同一性”阶段,此阶段是对生命意义困惑的最初阶段。
(单选题)A、幼儿园到小学B、小学到初中C、初中到高中D、高中到大学我的答案:C6、西方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生命意义的积极取向称之为()。
(单选题)A、生的本能B、爱的本能C、性的本能D、建设的本能我的答案:B7、健康是指()。
(单选题)A、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B、没有病痛。
C、没有心理疾病。
D、身心舒适。
我的答案:A8、顺境时觉得生命美好;蹉跎时觉得生命多难,逆境时觉得生命枉然,这说明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受制于:()。
(单选题)A、人的认识发展进程B、人的追求目标C、人的现实社会境遇D、人的生命周期规律我的答案:C9、下列不属于生命意义的社会取向的是:()。
(单选题)A、注重自我价值的社会实现B、将自己完全融入社会C、将社会价值作为终极目标D、以生活质量提高为目标我的答案:D10、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消极、向外的社会倾向的是()(单选题)A、侵犯行为B、自杀C、虐待D、斗殴我的答案:B3-4 幸福与你同行幸福与你同行1、幸福感的特点是_________。
(多选题)A、主观的B、自评的C、他评的D、哲学范畴的我的答案:AB2、提倡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向内修身养性,形成仁、义、礼、智、信的良好道德品质是_________价值观。
中国人社会心态的经验结构及量表编制

中国人社会心态的经验结构及量表编制对当今中国社会心态的研究,因缺乏标准化的测量工具而难以深入。
为此,该研究在参考已有研究基础上,确定了生活满意感、社会压力感、政府信任感、社会公平感、社会安全感和社会问题感六个方面的测量指标,选取较大样本经过预测和正式施测,并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量表结构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且结构与数据拟合较好,可以作为对中国人社会心态进行量化研究的测量工具。
标签:社会心态;社会压力感;政府信任感;社会问题感1.研究背景中国的快速发展所引起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深刻变化,令世人瞩目。
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生结构性转型的同时,中国人的价值观、社会态度和行为,已经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周晓虹,2009)。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心态与社会现实交互作用,是社会现实的产物。
社会现实作用于人,便形成了社会心态,社会心态又反过来作用于社会现实;同时,社会心态具有社会性和弥漫性,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心理资源,是了解社情民意、社会热点和社会情绪的重要方面(李友发,2009)。
因此,关注和研究社会心态,以帮助政府科学决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研究者对当今中国社会心态问题的关注,非常热切。
在中国期刊网中以“社会心态”进行题名检索,论文多达数百篇,可谓研究者众多,学科门类庞杂,涉及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文学、人类文化学、历史学等,但社会心态的研究绝大多数仅限于理论思辨或质性研究,较少实证研究,且为数不多的调查报告并没有充分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去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
究其原因,与缺乏有效的社会心态测量工具有很大关系。
因此,迫切需要编制社会心态量表,以便为今后深入开展该领域的量化研究有所帮助。
文献研读中发现,研究者论述社会心态的论域和侧重点各不相同,既涉及某一特定群体的特殊心理,也泛指大众的社会心理;既分析社会心态现状,也关注社会心态建设;既有针对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心态,也有针对某一特殊区域民众的社会心态。
物质主义价值观研究的理论、方法与缓解干预策略

物质主义价值观研究的理论、方法与缓解干预策略王静;张心怡;任凤芹;霍涌泉【摘要】Materialistic values refer to a lifestyle and idea where people focus too much on the material but ignore the spiritual needs.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rise of consumerism has witnessed that the materialism has developed to a new level in the human experience.Though the materialism is only a basic facet of human values, the essential conflict between the materialism and the happiness-oriented or spirit-oriented goals drives it away from the mainstream research. To study the materialistic values has an important academic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ntern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material wealth and social and the spiritual life and constructing positive and rational scientific value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learn how to enhance their own positiv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learn appropriate coping strategies.%物质主义价值观是聚焦于拥有物质财富的重要性,过多追求物质需求,关注物质利益的一种观念和生活方式.心理学范畴的物质主义价值观研究,将物质主义价值观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生存智慧,对于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对物质主义价值观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无论在理论探讨和实证方法方面都有创新.但是,在如何克服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消极影响,树立理性的物质主义与精神超越相结合的价值观,显然是心理学价值观研究中必须关注的问题.【期刊名称】《心理学探新》【年(卷),期】2019(039)001【总页数】6页(P3-8)【关键词】物质主义价值观;研究视域;后物质主义;缓解策略【作者】王静;张心怡;任凤芹;霍涌泉【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陕西省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62;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陕西省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62;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教育学院, 西安 710128;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陕西省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09物质主义价值观主要是指聚焦于拥有物质财富为基础的一种生活方式、观点或倾向(Roberts & Clement,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