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养殖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黑鱼怎么养 黑鱼的养殖技术

黑鱼怎么养 黑鱼的养殖技术

黑鱼怎么养黑鱼的养殖技术【常见问题】黑鱼怎么养?【专家解答】近年来,养殖黑鱼的养殖户越来越多,黑鱼是中国常见的食用鱼,营养价值高,在市场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养殖黑鱼能够达到很好的经济效益,那么,黑鱼怎么养呢?就由本人带你去看看黑鱼的养殖技术。

一、池塘选择养殖黑鱼的池塘不要太大,一般面积以3亩—5亩为好。

池塘水深为1.5米—2.0米,底泥厚15厘米—20厘米,水源充足,排注水方便。

二、鱼种投放投放鱼种的规格是根据市场商品鱼规格而定。

目前,黑鱼个体重0.7公斤—2.0公斤的好销售,因此,放养鱼种的规格应为每尾75克—100克。

放养密度要依据饲料来源、饲养技术等因素确定,一般每亩投放鱼种2000尾—2500尾。

同时可套养花鲢鱼种400尾—500尾,鱼种规格为每尾100克—150克。

三、饲料投喂黑鱼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既吃活食也吃死食,主要以小鲫鱼等野杂鱼为食。

人工饲养时采取定时、定点驯化投喂方法。

每天投喂两次,上午10时、下午3时。

一般鱼种放养5天—7天后就能全部浮到水面抢食。

投喂时要仔细观察食台附近黑鱼吃食情况,如食台附近黑鱼少、抢食不激烈时,表明鱼已吃饱,可以停止投喂。

四、饲养管理黑鱼食性大,排泄物多,很快能使池塘水变肥。

肥水能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起来,很容易造成池塘水中缺氧,因此,要特别注意水中溶氧的变化。

一旦发生缺氧,要及时开增氧机。

若缺氧比较严重时,可以采取部分水面杀灭的方法,即在池塘边2米—3米的水面泼洒敌百虫,浓度为0.5ppm~1.0PPm.黑鱼抗病力强,在人工饲养过程中很少得病。

但秋季后期,如管理不善、饲料不足、水体环境严重不良等,黑鱼也会得病。

因此此阶段一定要小心观察,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

黑鱼怎么养殖

黑鱼怎么养殖

黑鱼怎么养殖黑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营养的淡水鱼类,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它的养殖方法简单,适应性强,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养殖品种。

本文将介绍黑鱼的养殖过程和技术要点。

1. 确定养殖水域黑鱼的养殖水体应选择水质清澈、湿度适宜、水温稳定的水域。

最好选择池塘、湖泊或者深井等养殖水体。

养殖池塘的底泥应清理干净,确保无害物质存在。

2. 准备养殖设施根据养殖的规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养殖设施。

常见的养殖设施有池塘、围栏和水族箱等。

确保水体容积足够,能够满足黑鱼的生长需求。

3. 选购种苗在正规的水产市场或养殖场选购饲养的种苗。

选择种苗时,要求体形匀称、色泽鲜亮、健壮活跃的个体。

检查种苗是否存在明显疾病、伤口或畸形等异常情况。

4. 调整水质在引水入池前,要进行调整水质的工作。

首先检测水质,确保水质符合养殖黑鱼的标准。

水温控制在24-28°C之间,PH值在6.5-8之间,氨氮含量低于0.1mg/L。

5. 合理投放种苗在调整好水质后,将选购的种苗合理投放到养殖水体中。

种苗的投放密度要根据养殖设施的容量和种苗的生长速度来确定。

投放种苗时,要避免造成损伤和惊吓,保证种苗的生长发育。

6. 合理投喂饲料黑鱼的饲料要选择优质的,成分符合黑鱼生长的要求。

一般可选择优质的鱼粉、豆粕、麸皮等作为主要饲料。

在日常投喂时,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控制好饲料的投放量,以免造成浪费和水质污染。

7. 定期清理养殖水体定期清理养殖水体,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定期清除池塘杂草,清理污泥,保持水质清洁,避免黑鱼生长受到影响。

8. 防控疾病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疾病的防控工作。

定期检查黑鱼的身体状况,观察鱼体有无异常症状。

发现疾病或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如调整饲料组成、加强水质处理等。

9. 生长周期观察黑鱼的生长周期通常为6-9个月,养殖过程中要定期观察黑鱼的生长情况。

对于生长较慢或出现异常情况的个体,要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

黑鱼养殖的要点

黑鱼养殖的要点

黑鱼养殖的要点黑鱼正经的来说的就是乌鳗,也叫乌鱼。

它是一种比较凶猛的鱼类,繁殖能力极强,但在我国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用鱼。

它的鱼骨和鱼刺很少,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

食用黑鱼,有利于伤口愈合,而且还有滋补调养的效果。

在我国也有很多大型的黑鱼养殖场,但是黑鱼要怎么养殖呢?今天松鼠哥重点要和大家讲的就是黑鱼的养殖要点,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认真看看哦。

1、鱼塘管理黑鱼养殖的鱼塘要选择向阳的地方,同时鱼塘中水位一般是一米到一米五深即可。

在鱼塘周围要适当的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在鱼塘较低的位置,需要用网围住。

在放养之前,我们要将鱼塘进行彻底的消毒,然后再适当的撒入一些基肥培养水体。

后期我们也要不定期的进行清塘,保证养殖的环境。

2、鱼苗放养黑鱼苗我们一般都是要从正规的、没有疫病的区域进行采购。

购买回来的育苗还需要先用食盐水进行消毒,一般五分钟左右即可。

放养时的密度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鱼苗放养的密度主要和鱼苗的规格有关,一般鱼苗为三到五厘米左右,那么每亩可放养八千到九千条,而规格在十到十五厘米左右,每亩则只能放养五千条左右,最后就是二十厘米左右的鱼苗,每亩最多只能放养两千条。

还有就是在后期的饲养中,也要不断的进行分群饲养,这样才能保证黑鱼的产量和质量。

3、饲料投喂饲料要选用物美价廉的正规单位生产的,不能贪图便宜,选用劣质产品。

其中饲料的主要有粗蛋白、粗纤维、鱼粉、骨粉、大豆、而粉以及其他的营养物质。

在用饲料喂养的同时,也需要辅助性的投喂一些河蚌肉、小鱼等之类的饵料,这样才能保证黑鱼的营养均衡。

同时饵料的投喂我们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一般最佳的投喂时间是每天的八点到九点,和下午四点到五点。

正常情况下是每天投喂两次,如果天气不好,那么一天基本上只需要投喂一次。

4、日常管理日常管理也是黑鱼养殖技术中的一个要点。

在饲料投喂之后,我们要及时的将剩余的食物残渣打捞出来,并且不定期的进行池塘消毒,一般半个月左右一次。

同时要检查鱼塘中的水质,不定期的进行换水,还有就是要时刻注意天气的变化,以及观察黑鱼每日的运动、摄食等情况,及时的预防疾病。

黑鱼的养殖技术

黑鱼的养殖技术

黑鱼的养殖技术黑鱼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名贵鱼类,有“鱼中珍品”之称,其营养十分丰富,含大量蛋白质,比鸡肉和牛肉所含蛋白质都高。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黑鱼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帮到你。

黑鱼的养殖技术(1)鱼种放养:①鱼种规格:选用10厘米以上(最好14-20厘米,60克-100克)当年鱼种,鱼种要规格一致,无伤无病。

②鱼种来源:最好选择当地生产的鱼种。

③放养时间:当年最好在9月至10月上旬为好,可摄食恢复体质,提高越冬成活率。

年后放养在3-4月。

④消毒:下塘前必须严格消毒,一般采用5%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或10ppm孔雀石绿溶液浸泡10分钟。

⑤放养密度:深在1.2-1.5米,50-60克左右鱼种每亩投放8000-9000尾,80-100克鱼种每亩投放5000-6000尾,若平均水深降低则放养量相应降低。

(2)饲养管理:投饵要坚持“四定”。

在投喂前以击拍声为“信号”形成“感官”反应,把黑鱼集合到食场周围,容易形成抱食局面,提高摄食量,减少饵料浪费。

饵料种类以鲜动物为主,主要是海淡水小杂鱼、虾为主。

淡水中有餐条、麦穗、沙里爬、幼鱼白、小鲫、小马非、鱼旁鱼皮、青稍、小青虾等,海水的有沙丁、青(黄)鱼古等各种小杂鱼。

吃食旺食,鱼饵量大约为鱼重的8%左右,高者可达10%以上。

吃食淡季为3-4%。

投饵方式采用“慢、快、慢”投喂效果好,饲料浪费少,大部分鱼吃饱后跑掉即可停喂。

天气的好坏、气压高低、水质孬好,鱼的摄食量是大不一样的。

(3)日常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①巡塘:观察鱼的摄食、活动、水质变化,有无浮头预兆,有无病鱼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②换水:黑鱼每天摄入高蛋白饵料,池水中氨的浓度较高,特别夏季水温高,水体很容易变坏。

为此需要及时更换水体,一般每周换去1/3,半个月换去4/5,具体看水质的变化灵活掌握,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保持微流水养殖,养殖期间水温以不高于30℃为好。

③防逃:黑鱼种放养初期,鱼种尚小,跳跃能力较差。

介绍几种黑鱼成鱼的养殖方法

介绍几种黑鱼成鱼的养殖方法

介绍几种黑鱼成鱼的养殖方法
1.养殖黑鱼的传统方法:使用水泥池或塑料池,控制水质,每天喂食鱼饵,定期更换鱼缸水。

这种方法成本低,适合小规模养殖。

2. 铁丝网箱养殖黑鱼:使用铁丝网箱,将黑鱼放入箱中,控制好水质,定期换水,喂食适量鱼饵。

这种方法适合中小规模养殖,成本较低。

3. 水循环养殖黑鱼:利用水循环系统,将黑鱼养在大型水缸或水池中,通过过滤、曝气等设备控制水质,自动喂食。

这种方法适合大规模养殖,但成本较高。

4. 水草养殖黑鱼:在水缸中种植适量的水草,黑鱼可以在水草中寻找食物,同时水草也能净化水质。

这种方法适合小规模养殖,成本较低。

5. 光合作用养殖黑鱼:使用光合作用设备,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氧气,净化水质,同时提供光照促进黑鱼生长,适合大规模养殖,但成本较高。

- 1 -。

养殖黑鱼要解决的四技术

养殖黑鱼要解决的四技术
养殖黑鱼需要精心解决四个关键技术问题。首先是池塘的选择,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3-5亩为宜,水深应保持在1-2米,底泥厚度在15-20厘米,同时需要确保水源充足,注水排水方便。其次是鱼种的投放,投放的鱼种规格应根据市场商品鱼的规格来确定,通常每亩投放2000-5000尾。在饲养管理方面,由于黑鱼的食性大,排泄物多,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观察食台附近黑鱼的吃食情况,当黑鱼抢食不激烈时,表明鱼已吃饱,可以停止投喂。同时,要密切关注水中溶氧的变化,一旦发生缺氧,要及时开启增氧机,若缺氧比较严重时,可以采取部分水面杀灭的方法。最后,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等,黑鱼也会得病,因此此阶段一定要小心观察,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

黑鱼饲养技术

黑鱼饲养技术

黑鱼饲养技术
黑鱼是一种淡水观赏鱼,其饲养技术如下:
1. 水质管理:黑鱼对水质要求较高,建议使用过滤装置和定时换水,以确保水质清澈透明且含氧充足。

2. 温度控制:黑鱼适合在水温25℃左右生长,需要使用恒温
器来控制水温,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鱼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3. 饲料选择:黑鱼可食用多种饲料,包括鱼饲料、冷冻虫类和鲜活小鱼等。

应根据黑鱼的大小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保证其吃饱吃好。

4. 饲养环境:黑鱼喜欢在环境温暖、水流缓慢的地方生活,饲养时可以提供适合其生活的石头、水草等装饰物,为其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5. 防疾病:定期检查黑鱼的身体状况,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异常行为和外观症状。

如发现疾病,及时进行治疗,可以使用适合黑鱼的鱼药进行治疗。

6. 定期清洁:定期清洁鱼缸和过滤装置,保持水质清洁,避免细菌和污染物的滋生。

7. 合理的鱼群:黑鱼是独居鱼类,不适合与其他鱼类养在一起,以防止相互之间的争斗和捕食。

总之,合理的饲养技术可以为黑鱼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保持其健康和活力。

黑鱼如何养殖养殖方法介绍

黑鱼如何养殖养殖方法介绍

黑鱼如何养殖养殖方法介绍一、黑鱼池塘建造鱼池面积以10亩为宜,水深2米左右,塘埂高出水面50公分,池塘四周用竹竹篱笆或网片作为防逃墙,防止黑鱼趁雨季地面湿滑时逃逸。

水源要充足,水质要清新,池水溶解氧含量5毫克/升以上,透明度30公分以上。

选择东西走向、长方形池塘,池塘底部为泥土,池深2~2.5米,水深1.5~2米,进排水需设防逃设施,在养殖前15天施生石灰100~150千克/亩彻底消毒。

二、黑鱼鱼种放养1.池塘消毒:鱼种放养前半个月,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间隔3天后注入新水,水深1.0米,待毒性消失后即可试水放入鱼种。

2.鱼种放养:鱼种放养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做好放养方案,以获得**的养殖效果。

黑鱼放养时间在7月初放养。

配套家鱼池主养成鱼,其中草鳊鱼种放养量按草鳊鱼单产能达175千克模式放养。

乌鳢养殖池鱼种放养情况见下(面积:3.5亩)。

(1)第二周期①7月18日放养乌鳢:规格为13~15克/尾,总放养21000尾,重276.15千克,单位面积放养量为6000尾/亩,78.9千克/亩。

②7月25日放养鳙鱼:规格为250克/尾,总放养140尾,重35千克,单位面积放养量为40尾/亩,10千克/亩。

两种模式的总放养尾数为21140,总重量为311.15,单位面积总放养量6040尾/亩,88.9千克/亩。

(2)**周期①7月20日放养乌鳢:规格为5克/尾,总放养13000尾,重65千克,单位面积放养量为3714尾/亩,18.57千克/亩;规格为10克/尾,总放养7000尾,重70千克,单位面积放养量为2000尾/亩,20千克/亩。

②7月25日放养鲢鱼:规格为100克/尾,总放养250尾,重25千克,单位面积放养量为71尾/亩,7.14千克/亩。

③7月25日放养鳙鱼:规格为150克/尾,总放养105尾,重15.75千克,单位面积放养量为30尾/亩,4.5千克/亩。

以上的总放养尾数为20355尾,总重量为175.75千克,单位面积总放养量1815尾/亩,50.21千克/亩。

黑鱼的正确养殖方法

黑鱼的正确养殖方法

黑鱼的正确养殖方法黑鱼的正确养殖方法乌鱼,又名黑鱼、生鱼、鳢鱼、才鱼等,属鲈形目,鳢科。

在我国,鳢科鱼类有两属:鳢属和月鳢属。

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黑鱼的养殖方法,希望对你们有用。

黑鱼的养殖技术一、池塘条件池塘应选择采光良好、通风,进、排水方便,池水pH值宜中性或弱碱性,透明度为30厘米左右,水深1.5~2米,进、排水口须设防逃网,池底部为泥质,面积2~4亩塘。

二、鱼种选择黑鱼养殖应投放大规格优质鱼种,规格在10-15厘米左右,每亩投放2000~2500尾,并可套养200~300尾大规格花白鲢鱼种。

三、投饵技术1.鲜饵料:黑鱼为肉食性鱼类,以小杂鱼为主,淡水和海水小杂鱼都可以。

养殖初期,对于规格较大的野杂鱼经切碎后投喂,日投喂量一般为鱼体总重量的5%左右。

2.人工配合饲料:黑鱼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其配方为:绞碎的杂鱼虾糜70%、豆粉20%、酵母粉5%,余下的为多维素矿物盐、促生长剂和抗菌素。

投饵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日投饵2次,即上午、下午各一次,摄食旺盛时,傍晚可再投喂一次。

四、日常管理1.巡池:每天早晚要巡池,细心观察黑鱼摄食和活动情况,注意水质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换水:一旦发现剩饵过多或水质老化,可注入新水,排放老水,保持池水清新,促进黑鱼的正常生长。

五、病害防治1.鱼种入塘前10~15天进行清塘消毒。

干法清塘消毒时,一般每亩用生石灰60~75千克;带水清塘消毒时,一般水深1米每亩用生石灰120-150千克。

2.鱼种消毒,如在集市上购买鱼种,下塘前必须消毒,可用2.5%~3%的食盐水浸洗鱼体15~20分钟。

3.定期对食台进行消毒,可使用漂白粉溶液进行泼洒。

4.黑鱼虽然抗病力较强,但在高密度养殖后,也容易发生疾病,主要是出血病、腐皮病、疥疮病等,治疗以内服与外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每半月每亩用二氧化氯100克对水全池泼洒,内服恩诺沙星等。

黑鱼的分布范围分布于热带的非洲及亚洲等的淡水流域。

黑鱼饲养方法

黑鱼饲养方法

黑鱼饲养方法
黑鱼饲养方法
一、饲养环境
黑鱼是高水温鱼类,它们最适合的饲养温度在25℃-30℃之间,在这个温度范围里,他们能够获得最佳的生存环境,如果温度不正确,会影响黑鱼的生长。

二、饲养期限
黑鱼的饲养期限一般为6-8个月,如果您要饲养更长时间的黑鱼,需要更好的环境维护。

在水质和温度等方面,都要加以重视,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水质,以便获得更长的饲养期限。

三、改水
黑鱼喜欢清澈的环境,因此要定期更换水,每一次更换水量最好大于50%,更换水的时候要将水温调整为与原水温相近。

四、饲料
黑鱼最喜欢吃的是细菌、小藻类和虾米,它们也可以摄取营养来自于调味品和饲料,但是应注意不要喂食过多,以免造成水质受污染。

五、护理
黑鱼的皮肤是非常脆弱的,要定期对鱼缸进行清洁,除去死的鱼和营养物质,以防止鱼缸变黑,同时也要保持鱼缸里的水质清澈。

黑鱼的养殖技术

黑鱼的养殖技术

黑鱼的养殖技术黑鱼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某个湖泊或池塘里的其他所有鱼类。

黑鱼还能在陆地上滑行,迁移到其他水域寻找食物,可以离水生活3天之久。

下面,店铺为大家提供黑鱼的养殖技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黑鱼的鱼病防治黑鱼疾病的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在整个养殖期间,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

鱼种下塘1月后消毒1次,以后每隔半月消毒1次。

消毒药物有:二溴海因、二氧化氯、生石灰、漂白*等,用量根据水质情况及药物使用说明而定。

定期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大蒜素、三黄散等,有利于增强黑鱼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在养殖期间要多注意观察,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人工繁殖催产孵化设备其设施是利用四大家鱼繁殖用的设备,产卵池为圆形,直径8m,深1.5m鱼苗孵化设备是抛水式孵化缸,每只缸盛水500kg左右,滤水缸罩为60目;鱼巢是棕片和蚌壳。

亲鱼的选择及培育亲鱼选购于本场附近的河沟、湖泊中的天然捕获物,从3月1~10日选购运回亲鱼61kg,2冬龄以上,规格为80g/尾左右,体形正常,无病无伤。

购回的亲鱼放在池塘中培育,水温15℃以上时,投喂少量的小鱼虾、螺蚬肉、豆饼等,并经常巡塘观察,适当加注新水。

亲鱼的雌雄鉴别、配比及催产孵化雌雄鉴别:雌鱼个体明显小于雄鱼;雌鱼具有图形的泌尿孔和杏仁形的生殖孔,成熟时腹部膨大而柔软,生殖孔微红外翻;雄鱼只有一个泄殖孔。

雄雄配比及催产:亲鱼的雄雄比例为1:1.2配组。

池塘自然产卵没有注射催产药物,在4月上旬水温达18℃,发现沙塘鳢在池边水体上层游转时,即在池边布设棕片和吊挂大的蚌壳若干,并注水使池水呈微流以刺激亲鱼发情,让其在棕片和蚌壳中自然产卵。

在产卵池中催产的亲鱼,注射促排卵素2号(LRH—A)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分2次注射,注射部位为胸绍基部,每年4月6日水温19℃时第一次注射LRH—A,间隔12小时第二次注射LRH—A与HCG的混合药物,注射后放人产卵池中,用微流水刺激亲鱼发情,并布设棕片和大的蚌壳,让其自然产卵。

黑鱼养殖技术

黑鱼养殖技术

黑鱼养殖技术黑鱼的环境适应能力强,对池塘水质要求较低,可以高密度养殖,每亩池塘可放养鱼种8000~10000尾,产量可达4000~5000千克,黑鱼生长速度快,早春鱼苗当年即可养成商品鱼,黑鱼发病少,成活率高,成鱼运输简单,便于远距离销售。

黑鱼人工繁殖1、亲鱼选择:每年的5月中旬是黑鱼的繁殖季节,应选择成熟、健壮的雌雄性黑鱼以1∶1的比例做为亲鱼。

雌雄分辨的方法是,雌性黑鱼腹部膨大且松软,呈黑白色,卵巢轮廓明显,中央出现凹沟,生殖孔外突,呈粉红色;雄性黑鱼体色呈紫红色,背鳍上有自下而上、排列整齐的透明白色小圆斑,腹部发暗,生殖孔稍有扩大,微凹,呈三角形,淡粉红色。

催产前将雌雄鱼分别放入网箱中静养一天,不要投喂饲料,这样更有利于产卵。

2、亲鱼催产:雌鱼分两次注射,第一针为全剂量的1/3,相隔18~26小时,剩余剂量一次注入,雄鱼剂量为雌鱼一半,在雌鱼第二针时注入。

鱼体大多采用胸腔注射,与鱼体呈45°注射,进针的深度约为1厘米,常用的激素种类有鲤、鲫脑垂体,剂量为雌鱼4~8个/千克,雄性减半;或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鱼为16000~24000国际单位/千克,雄鱼减半。

3、鱼卵孵化①人工模拟自然环境孵化:注射催产剂后,雌雄按1∶1比例放入池中,让其自然产卵、受精、孵化。

鱼苗孵出后,利用黑鱼的护仔习性让其自由照管。

此方法省工、省时,缺点是鱼苗成活率低,生长发育不一致。

②人工网箱孵化:注射催产后,雌雄按1∶1比例,放入4~6米2网箱产卵、受精,后将亲鱼捞出,放入大塘。

将鱼卵投放40目网箱中,每箱投放1万粒受精卵,采用微流水方式孵化,孵化率高低取决于受精率和水质。

22~27℃,需32~48小时,经常检查,及时去除未受精卵。

4、苗种培育:出膜至2厘米以前,应放入用40目网布制成的1米×0.5米×0.5米规格的网箱饲养,密度2000尾/米2,出膜4~5天后,投喂轮虫或枝角类、桡足类等,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每隔4小时一次,持续3~4天;以后投喂数量增加,次数减少,逐步过渡到1天2次。

黑鱼放养方法及日常管理要点

黑鱼放养方法及日常管理要点

黑鱼放养方法及日常管理要点黑鱼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乌鳢,也是我们平时吃的财鱼、火头鱼的名字,具有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等疗效,味道鲜美,口感爽滑。

下面就简单学习黑鱼的放养方法和日常管理要点。

一、放养方法1.品种筛选必须要恰当地选择黑鱼鱼种,做好规格的有效确定,这将会直接关系到之后的养殖质量和效果。

选用的必须是当年的鱼种,体长在10cm 以上。

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选择的鱼种必须在规格上保证统一性和一致性,鱼种本身没有存在身体损伤或者是疾病,这样才能够从源头上保障养殖的质量。

2.放养时间要合理选定鱼种放养的时间。

在一年当中9—10月是最佳的放养时间,因为在这一时间段有助于鱼种摄食,可以快速的恢复体质,而且在越冬养殖的过程当中才能够保障成活率。

如果要选择在年后放养的话应该将时间选在3—4月份,温度和生长条件都十分的适宜。

3.消毒工作在正式的下塘之前需要做好全方位的消毒工作,一般情况下采用的方法是在含量是5%的食盐水当中浸泡大约10分钟。

4.放养密度最后必须要做好放养密度的有效控制。

并不是鱼种放养的数量越多越好和越密越好,密度过大会导致黑鱼无法正常的生长发育,而密度过小,又不能够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取得良好的养殖效益。

因此最佳方法就是要结合水深来合理的确定放养量。

二、日常管理1.首先是要做好巡塘工作,早晨以及夜间各1次,在实际巡塘过程当中要注重对于以及水质进行有效的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来确定是否要进行,并根据观察结果来确定是否要进行干预。

尤其是天气变化明显的时间,更是要做好观察工作,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避免出现养殖损失。

2.其次是要做好换水的日常管理。

一般情况下每一周换去1/3,大约15天换去4/5,但是这也并不是肯定的,还是需要根据水质情况进行灵活的掌握。

3.最后,要做好防逃的日常管理,无论是进排水口还是池塘的四周都需要安装好防逃网。

以上就是有关黑鱼放养和日常管理注意事项的全部内容,如果你觉得对你有所帮助,请多多分享!关于黑鱼养殖技术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

黑鱼成鱼养殖技术

黑鱼成鱼养殖技术

黑鱼成鱼养殖技术1.鱼种放养:①鱼种规格:选用10厘米以上(最好10-14厘米,60克-100克)当年鱼种,鱼种要规格一致,无伤无病。

②鱼种来源:最好选择当地生产的鱼种。

③放养时间:当年最好在9月至10月上旬为好,可摄食恢复体质,提高越冬成活率。

年后放养应在3-4月。

④消毒:下塘前必须严格消毒,一般采用5%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或10PPM 孔雀石绿溶液浸泡10分钟。

⑤放养密度:水深在1.2-1.5米,50-60克左右鱼种每亩投放8000-9000尾,80-100克鱼种每亩投放5000-6000尾,若平均水深降低则放养量相应降低。

2.饲养管理:投饵要坚持“四定”,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

在投喂前以击拍声为“信号”形成“感官”反应,把黑鱼集合到食场周围,容易形成抢食局面,提高摄食量,减少饵料浪费。

饵料种类以鲜动物饵为主,主要是海淡水小杂鱼、虾为主。

淡水中有餐条、麦穗、沙里爬、幼鱼白、小鲫、小马非、鱼旁鱼皮、青稍、小青虾等,海水的有沙丁、青(黄)鱼古等各种小杂鱼。

在吃食旺季,鱼饵量大约为鱼重的8%左右,高者可达10%以上。

吃食淡季为3-4%。

投饵方式采用“慢、快、慢”投喂效果好,饲料浪费少,大部分鱼吃饱后跑掉即可停喂。

天气的好坏、气压高低、水质孬好,鱼的摄食量是大不一样的。

3.日常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①巡塘。

观察鱼的摄食、活动、水质变化,有无浮头预兆,有无病鱼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②换水。

一般每周换去1/3,半个月换去4/5,具体看水质的变化灵活掌握,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保持微流水养殖,养殖期间水温以不高于30℃为好。

③防逃。

池埂离水面高度一般应大于50厘米,进排水口要安装结实的防逃网,池四周安装防逃网或防逃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雌雄亲鱼鉴别
黑鱼雌雄个体无明显的第二性征差异,在外形上有时难于鉴别。在生殖季节:雌鱼腹部膨大、松软,生殖孔微红稍突出,腹部为灰白色;雄鱼腹部较小,不如雌鱼松软,生殖孔略凹。
(三)人工催产
亲鱼按1:1比例配对,将亲鱼直接放到产卵池中等待自然产卵,也可以进行人工催产。产卵池面积以0.1-3亩为适宜,最好池底深浅两部分深1米,浅0.3米,池内栽草或投草,透明度较大瘦水为好。也可在亲鱼培育池中产卵。人工催产要选择性腺到Ⅳ期末发育程度,水温在25-28℃,大体时间在5月下旬-6月中旬。人工催产药物,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鲤鱼脑垂体效果较好。脑垂体4-6个/公斤,绒毛膜性腺激素1600-2400国际单位,♂减半。成熟差的可注射两次,时间间隔24小时。注射部位为体腔注射。在23-30℃经18-25个小时,亲鱼可自动产卵受精。
(四)人工孵化
亲鱼在产卵池产卵受精后,即可用鱼盘小捞网将其捞出,集中放入孵化池或其它容器中孵化。一般面盆放500粒,塑料大盆5000-8000粒,小网箱1-2万粒/平方米。一般2-3天后即可孵化出鱼苗,形似小蝌蚪,身体灰白色,以本身卵黄为营养。4-5天后卵黄吸收完毕,要立即投喂活水蚤。水蚤的投放量依鱼苗吃食量为准,以少量多次为宜。喂养5-6天鱼体变黄,全长1.5厘米左右。即可移到小池塘中培育。 孵化应注意的问题: 1、随时拣出死卵,控制水霉感染。10小时后发现呈白色卵即未受精卵,拣出。 2、孵化器放卵前用0.1ppm孔雀石绿池水消毒。待24小时后使用。 3、保持水质清洁,注意换水。每天一次,防止缺氧。 4、刚孵出后不宜过多换水,以防止温度变化过大。卵出的当天,换水量占总水量的60-70%,第二到第五天换水量占80%,水温变化温度不宜超过2℃。孵化水温最好控制在24-30℃,25-28的静水中孵化约33-38个小时出膜,23-25℃约36小时。
(一)生活习性
黑鱼为营底栖生活的鱼类,栖息环境极其广泛。所以说,凡蛙、泥鳅、鲫及各种水生昆虫群栖的场所都是黑鱼喜栖的地方。黑鱼多潜伏在水深1米的浅水处。 黑鱼的生存温度为0-41℃,最适温16-30℃,春季水温回升到8℃以上时,黑鱼开始活动,由深水处游至浅水区觅食。水温20℃以上时生长较快。夏季天闷热降雨时,往往会跃出水外匍匐于岸边的湿地上。秋季当水温降到12℃时,停止摄食;降到6℃下,转到深水处活动。冬季水温过低时,埋于淤泥中越冬,只要冰下有水就能完全越冬。 黑鱼能耐低氧。在浑浊缺氧的水体中亦能生存。当水中缺氧时,鱼体可将头露出水面,借鳃上器官,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 pH值:黑鱼一般均能在酸性和碱性的水域中生活。 黑鱼善跃:其跳跃能力很强,跳的也较高。在有流水冲击和降雨时更易刺激黑鱼跳跃而逃跑,并常随水流逆行而上。
(二)养殖技术
1、鱼种放养:(1)鱼种规格,选用10厘米以上(最好14-20厘米,60克-100克)当年鱼种,鱼种要规格一致,无伤无病。(2)鱼种来源最好选择当地生产的鱼种。(3)放养时间,当年最好在9月至10月上旬为好,可摄食恢复体质,提高越冬成活率。年后放养在3-4月。(4)消毒:下塘前必须严格消毒,一般采用5%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或10ppm孔雀石绿溶液浸泡10分钟。(5)放养密度:深在1.2-1.5米,50-60克左右鱼种每亩投放8000-9000尾,80-100克鱼种每亩投放5000-6000尾,若平均水深降低则放养量相应降低。
3、粘孢子虫病。防治方法,用0.2-0.5ppm浓度的90%晶体敌百虫治疗。
(二)鱼苗培育(体长3-4厘米)
1、水泥池: (1)长、方、圆型均可,一般长方型为好。以4-8平方米为宜,水深0.6米。 (2)消毒注水。 (3)放养密度,每平方米400-800尾。 (4)饵料:仍以浮游动物为食,需投喂轮虫、水蚤,使其饱食,天然饵料不足时,应加投人工饵料,经2周后饲养苗稍长大、食量加倍,此时可投喂大型甲壳类和切碎的丝蚯蚓,每天早晚各一次,第20天后可用剁碎的低质杂鱼肉投喂。 (5)饲养管理:a、调节水质,正常溶氧量3.2毫升以上/立方米,低于2.4毫升/立方米时,鱼苗出现死亡;b、及时分养。饲养3个星期后一般达到3-4厘米,及时过筛分养。但最迟不能超过5-6厘米之前。5-6厘米开始捕食小鱼虾,缺饵时大吃小。
(四)生殖
(1)性成熟年龄。长江流域一般2冬龄,本地一般第三年开始成熟产卵。 (2)怀卵量:一般个体怀卵量为1-3万粒,最大者5-6万粒。不同年龄与不同大小的个体及不同水体的黑鱼其怀卵量不同。
三、黑鱼人工繁殖
(一)亲鱼选择
亲鱼的质量是人工繁殖的关键因素。黑鱼选择的年龄在2龄以上,体重为500克-1500克的个体较适合。应当选择已达到性成熟的,身体无病无伤,个体大而生长性能好的亲鱼。
(二)食性
黑鱼为凶猛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型鱼类、虾类、蛙与蝌蚪、水生昆虫及其它水生动物为食。随鱼体大小、季节和水体环境的不同,所摄取的食物的具体种类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不会改变其肉食性营养类毫米,体重50克左右。2龄鱼体长加速生长阶段,生长旺盛。2龄后,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递减趋势。水温在20-25℃时,生长较快。
3、日常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巡塘。观察鱼的摄食、活动、水质变化,有无浮头预兆,有无病鱼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2)换水。黑鱼每天摄入高蛋白饵料,池水中氨的浓度较高,特别夏季水温高,水体很容易变坏。为此需要及时更换水体,一般每周换去1/3,半个月换去4/5,具体看水质的变化灵活掌握,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保持微流水养殖,养殖期间水温以不高于30℃为好。(3)防逃。黑鱼种放养初期,鱼种尚小,跳跃能力较差。当逐渐增长,跳跃能力增强较大,尤其是在雨天换水时或清晨跳跃十分活跃,因此池埂离水面高度一般应大于50厘米,进排水口要安装结实的防逃网,池四周安装防逃网或防逃墙。
五、黑鱼成鱼养殖
黑鱼成鱼养殖,是指在池塘、湾塘、水池、网箱等小水体中将各种规格的鱼种养成食用鱼的生产过程。人工养殖黑鱼,有粗放式混养和集约化单养两各。粗放式混养是指在鱼塘中与四大家鱼等一起混养;集约化单养则是利用水源丰富、饵料充足和条件进行高密度单养。分网箱单养和池塘单养。我市近几年主要采取池塘高密度单养为主。现简述如下,仅供参考。
2、饲养管理:投饵要坚持“四定”。在投喂前以击拍声为“信号”形成“感官”反应,把黑鱼集合到食场周围,容易形成抱食局面,提高摄食量,减少饵料浪费。饵料种类以鲜动物为主,主要是海淡水小杂鱼、虾为主。淡水中有餐条、麦穗、沙里爬、幼鱼白、小鲫、小马非、鱼旁鱼皮、青稍、小青虾等,海水的有沙丁、青(黄)鱼古等各种小杂鱼。吃食旺食,鱼饵量大约为鱼重的8%左右,高者可达10%以上。吃食淡季为3-4%。投饵方式采用“慢、快、慢”投喂效果好,饲料浪费少,大部分鱼吃饱后跑掉即可停喂。天气的好坏、气压高低、水质孬好,鱼的摄食量是大不一样的。
一、黑鱼的经济价值
黑鱼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名贵鱼类,有“鱼中珍品”之称。其营养十分丰富,含大量蛋白质,比鸡肉和牛肉所含蛋白质都高。从营养学角度分析,黑鱼是一种营养全面,肉味鲜美的高级保健食品。黑鱼畅销国内外,售价昂贵,为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在国内市场也是一种紧俏价高食品。
二、黑鱼的生活习性与食性、生长、生殖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鱼种池的基本条件,大体和鱼苗池相同,一般采用大的土池塘培育,池面积多为0.5-1亩,水深0.5-1.5米,寸片入池前,池塘应进行清整消毒、施肥培水等一系列工作。
2、鱼种放养 待池中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时,将过筛后规格大小一致的寸片鱼种(3-4厘米)按每亩2-5万尾放养入池。
(三)常风鱼病与防治
1、水霉病。防治方法,在拉网运输和放养等操作时要尽量仔细,防止鱼体受伤;用0.1ppm的孔雀石绿或0.5ppm的甲基蓝进行全池消毒,鱼种发病时,可采用10ppm的孔雀石绿或3-5%浓度的食盐水溶液浸洗。
2、肠炎病。防治方法,在100公斤饵料中拌入34克呋喃唑酮(痢特灵)日投喂二次,连续3天。
4、育苗期鱼苗死亡原因: (1)缺少足够的可口饵料。鱼苗培育初期,因放养密度大,鱼苗缺乏所需要的适口饵料生物,如枝角类、桡足类、轮虫、水蚤等,常引起大量死亡。中后期,因动物性饵料投喂不足,导致鱼苗生长不一引起互相残杀,一天比一天少。 (2)缺氧气。因培育鱼苗水体小,密度大,溶氧不足,阴天气压低,造成较长时间浮头而导致死亡。 (3)天气突变。盛夏水温高达30℃以上,下暴雨时池水温差变化大,最易造成大量死亡。
四、苗种培育
群众普遍认为“黑鱼孵化容易培苗难”,鱼苗成活率高的70-80%,低的20%左右甚至全军覆没。培育方法有两种:一是将鱼苗种一次育成;二是分鱼苗、鱼种两个阶段培育。
(一)仔鱼驯养
刚孵化出的鱼苗3.8-4.3毫米,以自身的卵黄囊为营养浮于水面。比家鱼苗身体要娇嫩的多,管理较难。因此应先在塑料盆中、小水泥池中、塑料薄膜的“土池”或原孵化器内驯养几天,待能成群游泳和跑食浮游动物时,再移入鱼苗培育池。 驯养时,一般池深60厘米左右的水泥池,每平方米放仔鱼1.3万尾。3-5天后,卵黄囊消失,开始摄食饵料,应立即投食。起初投蛋黄液(蛋黄重量加水1倍搅匀)3毫升,每天三次。也可投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幼体(用每平方厘米32-40目筛绢过滤)以小型者投喂。 经驯养4-5天(即孵出后第9-10天)苗体呈黄色,能自由游泳(能下沉并能游到水面)和集群摄食时,应将鱼苗陆续移入较大的培育池或网箱中进行鱼苗培育。
(三)鱼种饲养 鱼苗长到3-4厘米后,食性开始转换,需要更多的食物和更大的活动空间,如仍留在原池中养下去,密度过高,将影响鱼体生长。因此,一般需要经过鱼种饲养阶段,将分塘过筛后的寸片继续饲养到当年冬天,养成十厘米左右或更大的鱼种,然后再放入各类混养塘或单养成食用鱼。但也有地方直接用小池将乌仔培育成10厘米左右的鱼种。
3、投喂 夏花入池后,仍需追肥,培育水质,繁殖浮游动物,供鱼取食,随着鱼体逐渐长大,食性转换,仅靠池中的浮游动物已不能满足其摄食需要。因此,必须投喂充足的饲料,并逐步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数量,每天应投喂切碎的小杂鱼、小虾或新鲜水蚤,投喂量一般每万尾每天3-4公斤。也可逐渐在动物饲料中将杂鱼内脏、骨头等砸碎后,与麦粉等混合搅拌后投喂。投喂切碎的小鱼小虾为最佳。一般到九月以后,鱼种可长到10厘米以上。翌年可进行成鱼养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