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背背默默知识点
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小科背背1.化学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如:颜色变化、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有时这些现象会同时发生。
2.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1)几天后,没有水的铁钉不生锈,被水完全浸没的铁钉也几乎不生锈,一半被水浸没的铁钉生锈最严重。
(2)铁在水和空气共同作用下才会生锈。
3.并非所有颜色变化、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电灯发光发热、泥水沉淀、烧开水产生气泡、红墨水在水中扩散颜色变淡等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4.阻止钢铁与水和空气接触能防止钢铁生锈,如:在钢铁上刷一层油漆。
(适合默写的知识点,答案见小科背背)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1.化学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如:颜色变化、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有时这些现象会同时发生。
2.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1)几天后,没有水的铁钉不生锈,被水完全浸没的铁钉也几乎不生锈,一半被水浸没的铁钉生锈最严重。
(2)铁在水和空气共同作用下才会生锈。
3.并非所有颜色变化、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电灯发光发热、泥水沉淀、烧开水产生气泡、红墨水在水中扩散颜色变淡等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4.阻止钢铁与水和空气接触能防止钢铁生锈,如:在钢铁上刷一层油漆。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知识在当今社会知识就是财富就是能量,愿在知识的海洋里你我成为良书益友,结伴同行,共同迈向美好生活,迈向未来。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伴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常常会伴随一系列的现象。
这些现象可以通过不同的观察方法来观察和记录,其中一些现象是明显可见的,而另一些则需要使用仪器或者进行实验分析才能观察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 颜色变化颜色变化是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
在许多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颜色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这是因为化学反应导致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物质的吸收和散射光线的能力。
例如,在铁的生锈过程中,铁的表面会逐渐变成红褐色,这是由于铁和氧气反应产生了红褐色的氧化铁。
2. 气体产生化学反应常常会产生气体。
气体的产生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进行观察。
一种常见的观察方法是使用气体收集装置收集产生的气体。
例如,在酸和碱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可以通过实验装置收集起来,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此外,在一些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气体会产生气泡,这也是一种观察气体产生的方法。
3. 温度变化化学反应常常会伴随着温度的变化。
一些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吸收了周围的热量,从而导致周围温度下降。
反之,一些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释放出热量,从而导致周围温度升高。
这种温度变化可以通过温度计等仪器进行准确的测量。
4. 发光现象一些化学反应会产生发光的现象,这被称为化学发光反应。
化学发光反应是指在某些化学反应中,化学能量转化为光能量,产生明亮的发光现象。
这种现象在生物体内也很常见,如昆虫的萤光等。
化学发光反应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荧光染料和发光材料等领域。
5. 沉淀形成化学反应中,一些溶液中的物质可以发生沉淀反应,产生可见的固体颗粒。
这是由于化学反应导致了溶液中物质的溶解度的改变。
当某个物质的溶解度超过溶液的饱和度时,这个物质会以固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形成沉淀。
沉淀的形成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这是化学反应中另一个重要的现象。
6. 音量变化在一些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体积发生变化。
6.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6.所以我们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直接触摸硫酸铜溶液。除了硫酸铜溶液外,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图:这个环节旨在告诉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正确的操作意识和能力。】
7.铁钉大家都非常熟悉,请大家来猜一猜,如果把铁钉放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会怎么样?(出示铁钉并做放入的动作)根据我们以往的知识和经验,一会儿,小组内讨论后,把你们的猜想写在实验报告中。
8.你们的实验材料中,有两根铁钉,想一想这个实验中,这两个铁钉怎样来用?(用一个铁钉放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一个放在空气中,进行比较)。
6、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产生许多气泡,热开水杯子上方冒出大量的热气。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7、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中冒出气体,这时发生了化学反应。()
8、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直接用手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9、硫酸铜溶液在没有放入铁钉之前是无色的,放入铁钉之后,它会变成透明的蓝色。()
二、选择题
1、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可以看到()
小结:我们都能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转化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假设,非常好。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里,学生首先通过对实验材料两根铁钉的如何使用而设计对比实验,接着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边操作边记录,最后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亲身经历了“假设----检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现象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现在,老师这里有几个难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愿意吗?
二、学习新课
三、知识拓展
回忆
说说淀粉与碘酒之间是什么变化,伴随着什么现象出现?
学生讨论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化学变化时伴随的一些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发光等,并能够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化学变化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化学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描述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时,可能还缺乏准确的词汇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掌握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并能够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变化时伴随的一些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发光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教学难点:用科学语言描述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魔术实验,引发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发现化学变化时伴随的一些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发光等。
3.总结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并能够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
4.应用拓展:出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并描述伴随的现象。
5.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1.颜色变化八.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2.学生能够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
3.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化学变化的奥秘。
九.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科学概念:【教学目标】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和方法: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教学准备】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做了很多有关物质变化的实验。
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曾经做过的实验,出现了什么现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新知探索,(一)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1、介绍硫酸铜溶液。
观察特征。
2、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
3、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
4、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
5、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
(二)结论: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三、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1、观察37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方法。
2、回顾整理:随着这节课的实验结束,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那些现象?列举填表。
四、总结拓延无论哪一种化学反应,在反应的同时都会有一些现象伴随发生,这也是我们进行判断的方法。
课外续填表格: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化学变化?现象或判断理由是什么?。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的例子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的例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两种不同的现象。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组成、性质和结构上发生的变化,涉及到原子和分子的重新组合。
而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组成上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在形态、状态或物理性质上发生了改变。
下面我将列举一些以化学变化为主体,但伴随着物理变化的例子。
1. 燃烧: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它涉及到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热能和光能。
在燃烧过程中,物质的形态和状态会发生变化,例如固体燃料燃烧时会变为液体和气体。
2.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在这个过程中,酸和碱的性质会发生变化,产生的盐和水也会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3. 腐蚀:腐蚀是金属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在腐蚀过程中,金属表面会发生物理变化,例如产生锈蚀、变色等现象。
4. 酸雨的形成:酸雨是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形成的。
酸雨会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影响植物的生长。
5. 铁与氧气的反应: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这是一种化学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铁的颜色会发生变化,由金属光泽变为铁锈色。
6. 酵母发酵:酵母发酵是一种生物化学反应,酵母菌通过代谢糖类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在发酵过程中,液体会产生气泡,体积会增大,这是一种物理变化。
7. 水的沸腾:水的沸腾是水分子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变化。
当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液体水会变为水蒸气,发生相变。
8. 非金属与氧气反应:非金属元素如硫、氮、磷等与氧气反应时,会发生化学变化。
这些非金属元素会与氧气形成氧化物,它们的物理性质与原来的非金属元素有所不同。
9. 酒精的蒸发:酒精是一种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当酒精暴露在空气中时,会发生蒸发,由液体变为气体。
10. 食物消化:食物在人体消化系统中发生化学变化。
食物在胃中被酸性环境分解,形成消化物,然后进入肠道进行吸收。
这个过程伴随着物理变化,如食物的颜色、形状和质地的改变。
以上是化学变化伴随物理变化的一些例子。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验,探究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发光等。
教材内容还包括了学生自主实验和小组合作交流的部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物质的变化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以及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
此外,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记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分享意识。
4.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难点: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讨论法: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思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各小组准备实验所需的物质和仪器。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和物质变化现象。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伴随现象的兴趣。
例如,教师展示一个颜色变化的实验,询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实验中发生了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接着,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发光等。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教科版科学六下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的一些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产生气体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判断化学变化的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关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对化学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学会观察和判断化学变化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2.难点:对化学变化现象的观察和判断。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并通过讨论,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试剂等。
2.课件:相关化学变化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如烧碱与醋的反应,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学习。
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各种化学变化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产生气体等。
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化学变化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分享对化学变化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判断。
拓展(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022新版)16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022新版)16一. 教材分析《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现象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一些细微的变化不够敏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这些现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细微的变化的观察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管、试剂等。
2.实验材料:酚酞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几种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等,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些现象。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观察和记录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现象。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现象伴随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如何进行观察和验证?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现象,加深学生的记忆。
(六年级科学)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研讨
回顾一下: 我们学习过的化学变化都有哪些? 能不能将他们列举出来吗?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米饭和碘酒
铁钉生锈
白醋和小苏打
蜡烛燃烧
加热白糖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物质的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 白糖加热 淀粉与碘酒
小苏打和白醋 铁钉生锈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伴随的主要现象 发光发热 颜色变化 颜色变化 产生气体 颜色变化 产生沉淀 颜色变化
我所观察到的现象 硫酸铜溶液
铁钉 注意:不要直接用手接触硫酸铜溶液!
探究活动观察现象
研讨
思考一下: 这是化学变化吗? 你都找到哪些证据来说明这个问题?
探究活动分析结果
证据1:有新的物质产生
• 可能已经不是硫酸铜溶液 • 硫酸铜的含量可能减少
探究活动分析结果
证据2:有新的物质产生
红褐色物质
• 红色物质可能是溶液 中析出来产生的沉淀
本质特征 产生新的物质
Hale Waihona Puke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颜色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发光发热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产生气体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产生沉淀
总结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这些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可以 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如果确定是否是化学变化,仍然需要在实验观察中寻 找证据,确定产生了新物质,才能下正确的结论。
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置换反应
因为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 所以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后,会 把单质铜置换出来,附着在铁钉上, 同时一部分铁溶解到溶液中,生成 硫酸亚铁。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产生了新物质,这个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总结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执教者:绍兴县陶堰镇中心校朱菊英教学内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选自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时。
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物质的变化”中“化学变化”的范畴。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两部分。
主要通过总结化学变化的一些现象帮助学生从现象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然后通过寻找证据,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最后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能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准备:学生(每个小组):1支烧杯(内装有1/2的硫酸铜溶液)、一把镊子、一根细铁丝(表面用砂纸打磨洁净,一端卷成小团,小团直径小于试管内直径,另一端长度超过试管的长度)、小苏打、玻璃棒教师:硫酸铜溶液、淀粉、碘酒、蜡烛、火柴、小苏打、白醋、硫酸铜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做了很多有关物质变化的实验。
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做过的实验出现了的现象和发生的变化?2、谁来说一说淀粉与碘酒之间是什么变化,伴随着什么现象出现?(淀粉与碘酒之间发生了化学变化,出现的现象是颜色改变了。
)蓝色物质是什么呢?(不是淀粉,也不是碘酒,产生的新物质。
)3、铁生锈了是什么变化?出现什么现象?(化学变化,颜色改变)4、谁再来说说蜡烛燃烧是什么变化?出现了什么现象?(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同时出现的现象是发光发热、产生新的物质。
)5、谁能象他一样,来完整的说一说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是什么变化,出现什么现象?(小苏打和白醋之间发生了化学变化,出现的现象是产生气体、产生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
配置一杯硫酸铜溶液,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其一部分 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有什么现象产生吗?
• 3、产生气体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 4、产生沉淀物
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里,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的那部 分上有红色的铜,硫酸铜液 体的颜色变浅,有沉淀物产生。 这个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 改变颜色和产生沉淀物。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物质变化的形式 01 物理变化
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
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 物质
02
化学变以帮助我们判 断物质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 化。
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着哪些现象呢?
过一会儿,取出 铁钉, 我们又观察到了 什么现象?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改变颜色 在米饭上滴碘酒, 发生了化学变化, 产生了蓝色的新物 质。所以伴随的现 象是改变颜色。
在米饭上滴碘酒
• 2、发光发热
蜡烛燃烧,发生了 化学变化,伴随的 现象是发光发热。
蜡烛燃烧
铁生锈,发生了化学变 化,产生了红褐色的新 物质铁锈。伴随的现象 是 改变颜色。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进行反应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2.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 (共24张PPT)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比较一下
改变颜色
改变颜色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比较一下
发光发热
发光发热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比较一下
产生气体
产生气体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比较一下
产生沉淀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那些现象?列举填表。
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物理变化
1. 碘酒与米饭
补充实验:向石灰水中吹气
先让学生观察石灰水的颜色特征,并做好记录(观察记录表附后) 然后让学生猜测吹气之后会不会发生化学变化? 如果是化学变化,必须要找到什么证据? 接着让学生操作观察并描述记录。 最后请学生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并发现沉淀现象。 (提示学生注意,不要将石灰水洒到试管外,吹气时注意不要太用力,
23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 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那些现象?列举填表。
物质的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
淀粉与碘酒 铁钉生锈
小苏打与白醋 向石灰水中吹气
硫酸铜和铁钉
伴随的主要现象 发光发热 改变颜色 改变颜色 产生气体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颜色改变
本质特征
产生了 新物质
改变颜色
2.滴加红墨水
3.蜡烛燃烧
发光发热 4.点亮白炽灯
5.小苏打与白醋
产生气体 6.水的沸腾
7.硫酸铜和小苏打
产生沉淀 ……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产生了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质
小结
一、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 1.改变颜色 2.发光发热 3.产生气体 4.产生沉淀
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产生了新的物质
《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PPT课件
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现象发生。 2.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可以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来判别它们。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2.能够根据物质变化的现象判断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尊重证据。当多人观察、实验出现不一样的结论时,乐于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 做出判断。 2.能坚持长时认真细致观察铁钉生锈的现象,发展探究铁钉生锈的兴趣。
改变颜色
生成沉淀 发光、发热
产生气体
下面这些变化,可以观察到哪些现象?
蜡烛燃烧
小苏打和 白醋混合
加热白砂糖
将牛奶和可乐两种饮料混合,观察发生的现象。
这两种液体混合前的特点? 这两种液体混合后的现象?
生 成 沉 淀
蜡烛燃烧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加热白砂糖 可乐和牛奶混合
产生的现象
举例子
发光、发热
改变颜色
产生气体
生成沉淀
备注:在你认为是化学变化的例子后面打“√”
铁钉生锈过程 第一天
第五天
铁生锈的过程实验记录表
铁生锈的原因是什措施? 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
产生的现象 发光、发热
改变颜色 产生气体
举例子
生成沉淀
备注:在你认为是化学变化的例子后面打“√”
下面这些变化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 化?说说你的理由。
化学教案: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化学教案: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沉淀形成等。
3. 学会观察和记录化学变化的现象。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1.1 化学变化的定义1.2 化学变化的特征1.3 化学变化的类型第二章: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2.1 颜色变化2.2 气体产生2.3 沉淀形成2.4 热量变化2.5 其他现象第三章:观察和记录化学变化现象3.1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3.2 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3.3 记录化学变化现象的技巧第四章: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4.1 实验操作的基本技巧4.2 观察能力的培养第五章:化学变化现象的应用5.1 化学反应的判断5.2 化学变化现象的解释5.3 化学变化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和伴随的现象。
2. 实验法: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化学变化的现象。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化学变化现象的应用和解释。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的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化学变化现象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学生对化学变化现象的理解。
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化学试剂:酸碱指示剂、碳酸钠、硫酸等。
3. 实验指导书:提供实验操作步骤和化学变化现象的描述。
教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3课时3. 第三章:2课时4. 第四章:2课时5. 第五章:3课时教学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并能够观察和记录化学变化的现象。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也将得到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六章:化学变化的速率和条件6.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6.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6.3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6.4 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际应用第七章:化学平衡7.1 化学平衡的定义7.2 勒夏特列原理7.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7.4 化学平衡的实际应用第八章:化学变化的能量变化8.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概念8.2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8.3 能量变化与化学平衡8.4 化学能量的实际应用第九章:化学变化与生活9.1 生活中的化学变化现象9.2 化学变化与健康的关系9.3 化学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9.4 安全知识与化学变化第十章:化学变化的探索与创新10.1 化学研究的方法与步骤10.2 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10.3 化学创新的意义与挑战10.4 化学变化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教学方法与评估、教学资源、教学安排、教学总结(请参照前五章的格式进行编写)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化学变化速率和平衡的基本概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产生气体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并能够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化学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析化学现象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并能够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难点:分析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的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2.实验药品: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等。
3.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腐蚀等,引导学生关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一些常见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产生气体等,使学生能够对这些现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巩固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道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对于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学生还是比较难判断,因为他们很难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实验现象并判断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2.通过交流讨论,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四种最常见现象,并认识到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3.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经历“提问—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实验准备和课堂教学中改进措施;(4)亮点特色
环节三: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指向目标2)
学生活动4
1.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化学变化有哪些?
2.归纳整理:将所有学过的化学变化和它们伴随的现象列举出来并填写在表格中。
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本质特征
蜡烛燃烧
发光发热
3.交流讨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伴随的几种常见现象。
4.阅读教科书第43页的资料,了解上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并和小组组员说一说。
环节五:课末练习(指向目标1,2,3)
1.填一填:
(1)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2)化学变化往往会伴随、、、等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连一连
煤气燃烧 化学变化
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
烧水过程中冒泡 物理变化
面粉放入水中变浑浊
教师活动6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4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发光等,并能够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验方案,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和合作交流,探索物质变化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描述变化中的现象时,学生往往缺乏科学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视角去观察和描述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培养学生用科学语言描述变化中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2.难点:用科学语言描述变化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自主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经历物质变化的过程,增强感性认识。
2.引导法: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视角去观察和描述现象,培养科学思维。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分享实验结果,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各种化学试剂、实验仪器等。
2.教学课件: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图片等。
3.实验报告单:用于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和现象描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验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发光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操作步骤和现象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物质变化中的现象。
同时,教师用科学语言描述现象,为学生做好示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中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相互交流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_《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精品教案
教科版六下第二单元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课题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三学习目标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3.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4.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及时记录的习惯。
5.认识到人们认识化学变化是不断进步的。
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产生一些现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有很多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这哪些现象呢?学生交流、回答。
产生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讲授新课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
实验材料:无水硫酸铜或者五水硫酸铜、水、玻璃怀(2个)、玻璃棒、铁钉、镊子。
实验步骤:(1)将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或者五水硫酸铜(又叫胆矾,蓝色晶体)溶解于水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完全溶解后从颜色、透明度、状态等方学生思考,实验,交流实验结果。
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面观察硫酸铜溶液。
(2)观察浸入前铁钉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3)将一部分硫酸铜溶液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空杯子中,以便和与铁钉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比较。
(4)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并将其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5)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约2分钟后,拿出铁钉,观察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变化。
实验现象:与硫酸铜溶液接触的铁钉表面会出现红色物质,溶液颜色变浅,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红褐色。
实验记录:铁钉硫酸铜溶液变化前灰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蓝色透明的液体变化后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没有与硫酸铜溶液接触的铁钉没有变色溶液本身的颜色变浅实验分析:与硫酸铜溶液接触的铁钉表面会出现红色物质,而没有浸入硫酸铜溶液的铁钉没有附着红色物质,说明这种红色物质来自硫酸铜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下面说法对不对。
•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发光、发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发光、 热的现象。 热的现象。 •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生成了新的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 物质。 物质。 • 生成气体的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 • 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 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现象
蜡烛燃烧 淀粉与碘酒 铁钉生锈 小苏打和白醋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本质特征
发光发热 颜色变化 颜色变化 产生气体
产生沉淀 颜色变化
产生 新的 物质
考考你!
• 蜡烛燃烧与电灯亮了,它们都在发光发热, 蜡烛燃烧与电灯亮了,它们都在发光发热, 它们都是化学变化吗? 它们都是化学变化吗? • 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产生许多气泡 热开水杯 子上方冒出大量的热气。 子上方冒出大量的热气。 这两个图片中都 有气体产生,它们都是化学变化吗? 有气体产生,它们都是化学变化吗?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
有很多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不是 发生了化学变化。 发生了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一般都伴 随着哪些现象呢? 随着哪些现象呢?
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铁钉
不要用手接 触硫酸铜溶液 + 硫酸铜
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 物质附着。 物质附着。
这红色物质是什么呢? 这个变化是化许多的化学变化在进行 着。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 种现象,尽管现象各不相同, 种现象,尽管现象各不相同,但是归纳起 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改变颜色 、 2、发光发热 、 3、产生气体 、 4、产生沉淀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