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工业化进程

合集下载

中国工业发展简史

中国工业发展简史

中国工业发展简史

引言

中国工业的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中国工业发展的进程、特点以及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工业起步阶段(1840-1949)

1.中国工业前现代化状态

在1840年前,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工业化程度较低。主要的产业是农业和手工业,其中手工业以纺织业和陶瓷业为主要代表。农业占据了国民经济的绝大部分份额。

2.西方列强的入侵与工业起步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遭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压迫。这些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开放市场和建立工厂。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的工业技术和产品,这为中国工业的起步提供了契机。

3.自主创新与民族工业兴起

在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进行自主的工业创新。包括胡雪岩、章太炎等人在内的一批爱国商人和知识分子,在中国各地兴办了一批工业企业。这些企业主要涉及矿产资源的开采、轻工业以及一些诸如造船、造纸等行业。

工业化进程(1949-1978)

1.新中国成立与计划经济体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工业发展的新篇章。中国采取了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国家的统一计划和调控,推动工业化的进程。农业集体化和国有化也为工业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2.第一、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从1953年到1962年,中国相继实行了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这两个五年计划主要侧重于重工业的发展,包括钢铁、石油、机械等行业。中国通过引进苏联的技术和援助,大力发展重工业。

3.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发展的相互促进

农业集体化的推进为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农产品供应。这为工业提供了廉价的原材料和食品,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同时,工业的发展也为农业提供了农机具和化肥等生产工具,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的经济举步维艰,1929年至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西方各国采用货币、倾销等政策向中国倾销商品,严重影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尤其1931至1934年间,中国工商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银行钱庄挤兑风潮频发,丝织业停产倒闭,制茶行业举步维艰等方面,致使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国民政府面对困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减轻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目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币制的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困境。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终于获得了今天的成果,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艰难历程

2010-04-08 21:47:57| 分类:历史文章|举报|字号订阅

一、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

1、近代工业化起步——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2、初步发展——甲午战后,实业救国的推动

3、短暂的春天(黄金时期)——一战期间

4、凋谢萎缩——一战后至解放前

5、改造——1956基本上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产

阶级退出历史舞台

二、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成就

1、1953-1957一五计划时期:中国现代工业化起步,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开

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庆油田、新兴电子工业、原子能工

业、航天工业

3、1978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乡镇企业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形成

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就举世瞩目

4、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

▲制约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不利因素:

①先天不足:缺少资金、技术和人才

②三座大山的压迫

③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④科技教育落后

▲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

①党的正确领导②稳定的社会环境③重视科技教育④人民群众建设热情高⑤恰当的经济政策等

▲启示:

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发展民族经济

②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保障

③重视科技和教育

④保持稳定的发展环境

⑤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⑥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提出

《资政新篇》:1859年冬,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洪仁玕主张在经济上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19世纪末,中国开始遭受列强的侵略和割据,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开始逐渐接受西方的工业技术和思想,逐步开展了自己的工业生产。

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860年代,当时西方列强开始向中国输入机器、设备和技术。此后,中国开始逐步引进西方的工业技术,并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工业生产。

在20世纪初,中国的工业生产开始迅速发展。在国民政府时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工业政策,促进了工业的发展。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中国的工业发展一直未能跟上西方国家的步伐。

1949年以后,中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在毛泽东时代,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工业化政策,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在此期间,中国的工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政策的限制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国的工业发展一直处于低水平的状态。

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推动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工业生产迅速发展起来。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其工业产值和产量已经超过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

总之,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在不断的实践中,中国逐步吸收和创新了西方的工业技术,创造了自己

的工业生产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工业生产不断壮大,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之一。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2023-10-26

CATALOGUE

目录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概述

近现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国服务业经济的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挑战•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01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概述

1 2 3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和特权,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影响了中国经济的自主发展。列强入侵与经济侵略

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府开展洋务运动,推动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民间也开始兴办民族企业。

洋务运动与民族工业的兴起

列强对华贸易导致传统农村经济开始解体,沿海地区开始出现机器工业和近代农业。

农村经济的变动

03交通和通讯业的发展

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网络逐渐完善,电信业也开始发展。

01民族工业的繁荣

民国时期,政府实行了一系列鼓励工业发展的政策,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02金融业的崛起

上海等大城市开始出现现代化的金融业,银行、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开始兴起。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开始快速发展。

经济结构调整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产业结构开始调整,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全国经济进行统一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

02

近现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

传统农业的延续

晚清时期,中国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导,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土地制度的变革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制度

的瓦解,土地制度开始发生变革,

中国工科的发展历史

中国工科的发展历史

中国工科的发展历史:

一、古代技术传承

中国作为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自古以来就拥有丰富的技术传承。在古代,中国的工程师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将各种技术发扬光大,如冶铁技术、制瓷技术、纺织技术等。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中国古代的工业和手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二、近现代工业化起步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开始接触并引进西方的工业生产方式。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近代工业,包括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这个阶段的技术引进为中国近现代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三、20世纪后的大发展

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开始大力发展工科教育,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工科的发展,建立了大量的工科院校,培养了大批工科人才。这个阶段的技术引进和创新为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改革开放后的高技术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进入高技术发展的快车道。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高技术的投入和支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工科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材料科学等学科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

五、现代工科的多学科交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工科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学科领域,而是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中国的工科教育也开始注重跨学科的培养和发展,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以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六、创新驱动与智能制造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工科发展也开始注重创新和智能制造。中国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始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大数据等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和发展。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1840~1895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要在经济领域

①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

②经济上: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③阶级关系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思想文化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派人出国留学。

⑤军事领域: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⑥外交领域: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外交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资产阶级,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

①政治上: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想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一是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思想文化上:维新思想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的产生等,民主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几乎陷入绝境。但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

然而,19世纪末,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和现代化努力。康有为、梁

启超等人提出了一系列革新方案,试图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清政府也

实施了一些措施,如自强运动和戊戌变法,试图恢复和加强国家力量。这

些变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整体上对工业化进程的推动有限。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可以划分为不同阶段。首先是1860年至1911年的

近代中国初期的工业化进程。这个时期,中国的工商业开始兴起,诸如纺织、造纸、铁路和采矿等行业得到了发展。外国投资也进入了中国,加速

了一些工业化进程。

第二个阶段是1912年至1949年的民国时期。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

政治分裂和战乱,工业化进程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尽管如此,一些建立在

近代中国初期的工业基础上的企业得到了发展,如上海的纺织和钢铁工业。然而,由于国内外的政治和经济不稳定,工业化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然而,社会主义时期的工业化进程也面临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在文化

大革命期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几乎停滞不前,工厂和企业被关闭,生产

中断。在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进行一系列经济,开放市场经济,推动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些和开放政策为中国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新的发展

机遇。

其次,工业化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农民纷纷离开农村,进入城市

工厂就业。这导致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和人口迁移,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

了劳动力和市场需求。同时,城市化也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

失业、住房问题和社会不平等。

最后,工业化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随着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和出口大国。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提升,并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近代的工业化进程

中国近代的工业化进程

中国近代的工业化进程

中国近代的工业化进程是指在近代时期,中国逐步实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的历程。这一历程标志着中国经济从传统农耕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型。本文将探讨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主要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其带来的变革。

一、背景介绍

经历了鸦片战争和丧失了一系列领土后,中国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农耕经济无法满足国家需要。同时,西方列强的工业化进程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中国政府开始着手推动国内的工业化进程,以实现经济独立和国家强盛。

二、特点分析

2.1 以传统工艺为基础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特点之一是以传统工艺为基础。传统的手工业和家庭作坊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这些手工业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工艺传统和技术优势。在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利用这些传统工艺为基础,逐渐引入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2 以国家为主导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以国家为主导,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例如,官方设立了许多工业企业,提供财政支

持和技术指导。同时,政府还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2.3 集中在沿海地区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便于与外商进行贸易往来,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市场。同时,这些地区也容易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资本,推动工业的发展。

三、影响因素

3.1 外来影响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受到了外来文化和经济的影响。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贸易使中国大开眼界,认识到了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的重要性。中国开始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积极吸收外来经验,推动自身的工业化进程。

近现代中国的工业化

近现代中国的工业化

中国近现代的工业化问题

1.近代企业:

(1)外商企业;鸦片战后出现;甲午战后发展(《马关条约》把办厂条约化、合法化)。对中国民族企业起着阻碍和客观促进的双重作用。

(2)洋务企业:六十年代开始;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其破产。是中国自己最早的近代企业,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工业革命。其军事企业是封建性企业;民用企业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3)民族企业:①旧中国: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发展的春天。②过渡时期(1949~1956年):合理调整工商业;银元之战、米棉之战、“五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获得新生。

(4)官僚资本:以四大家族为代表,产生发展于蒋介石统治时期;建国初没收。控制国家经济命脉;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3.新中国的工业化:

(1)七届二中全会:1949,最早提出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2)土地改革:1950,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一五计划:1953,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4)中共八大:1956,总任务: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基本建成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

一.新中国成立前后工业化的提出

1、1949年3月,在河北省今平山县西柏坡村,中共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

①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由城市领导乡村时期;②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下面是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的主要阶段:

1.西方殖民时期(1840年-1949年):在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列强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

压迫。西方国家通过推动工业革命将中国变成原材料的供应地和市场,使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被遏制。

2.新政运动(1912年-1927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推动工业

化进程。此时期建立了许多国有企业和工业园区,并引入外国资本和技术。

3.抗日战争与内战时期(1937年-1949年):抗日战争与内战期间,由于战争的破坏和经

济崩溃,工业化进程受到了巨大挑战。然而,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全国性的计划经济体制,为后来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4.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1949年-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实行了一

系列的计划经济政策,通过集中资源和国家投资来推动工业化。这个时期建立了大量的重工业基地、冶金企业、石油化工企业等。

5.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采取了市场经济的方

式推动工业化进程,并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特别是在1980年代后期和1990年代,中国加快了对高新技术产业、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发展。此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也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总体来说,中国近代工业化经历了从西方殖民时期到新政运动、抗战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最终转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和出口大国,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的大规模工业化发展始于20世纪。以下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关键历程和参考内容。

1. 20世纪初的工业起步阶段:

- 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的工业技术,工业规模仍然较小。

- 中国在此时期主要依赖传统工业生产和手工业,如农业和纺织业。

- 1927年至1949年间,由于内战和外部干扰,中国的工业发展进程被中断。

2. 1949年至1978年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策略。

- 1953年,中国启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 在这个阶段,中国建立了很多国有企业,如钢铁、化工、冶金、机械等领域。

- 大规模的农村集体化和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也为工业化提供了基础。

3. 1978年至1992年的改革开放与工业现代化:

- 1978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政策,迈入了工业现代化的阶段。

- 市场经济机制逐渐引入,外商投资和与外国企业的合作加

速了工业化进程。

- 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和技术转让成为促进工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 这个阶段,中国的工业结构逐渐转向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技术、汽车和航空等领域。

4. 1992年至今的工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 1992年,中国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加强市场调节作用。

- 工业智能化和信息化成为推动工业升级的重点政策。

- 进一步与世界经济接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促进了工业的国际化发展。

-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如电子、汽车、航空航天、新能源等。

中国近现代工业化进程概览

中国近现代工业化进程概览

a b D G

!5)p q r s t u

工业化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近代

以来,中国历史有两大主题:民族独立和近代化。近代化在

经济上的表现就是工业化。工业化是指传统农业社会向现

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国人民为了国强民富对工业化

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地主阶级在“自强”“求富”的口号

下掀起了封建性质的洋务运动,中国的工业化开始起步;民

族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的口号下,发展民族工商业,民族

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得到一定程度发展;无产阶级提出由农

业国变为工业国,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建设逐步加速,取得巨

大成就。下面就从这三个部分介绍中国近现代工业化的

进程。

一、中国近代工业化起步:“自强”“求富”———地主阶级

的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解决内忧外患,清政府于19世纪

60—90年代掀起了引进西方技术、维护统治的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工业化概况

时期企业作用

前期(19世纪60—70年代)口号:“自强”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后期(19世纪70—90年代)口号:“求富”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开

平煤矿、湖北织

布局、汉阳铁

厂等

1.中国工业化开始起步,中

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

工业、交通运输业发展起来。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产生。

3.积累经验,培养技术力量。

4.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

一定的抵制作用。

(二)洋务运动在工业化方面的特点

1.领导阶级:地主阶级。

2.依靠力量:主要是政府投资。

3.企业特点:

军事工业:封建性的近代企业,主要由政府出资,官吏经营,衙门式管理,不考虑经济效益。近代化特征:机器生产。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与原因分析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与原因分析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与原因分析

自19世纪末工业化从欧洲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经历了多次尝试

和失败,但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中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工业化进程逐步加速。本文将对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原因进行分析。

一、近代中国工业化的概述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工业化进程逐渐传入中国。但是,在清末时期,中国的经济体系由封建经济向半殖民地化转变,中西方文化出现严重冲突,加上外国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使得中国工业化进程始终无法得到顺利发展。

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的出台,

工业化进程逐步加速。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煤炭、石油、钢铁、电力等为主的重点工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工业化进程遭到了挫折,但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再次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二、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原因

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缓慢的原因很多,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政治原因

在清朝末期,中国政治体制深陷腐败和内外侵略的泥淖中,无法为工业化进程

提供必要的政治和经济环境。直到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工业化进程才逐渐得到了政治保障和对内稳定。

2.经济原因

中国在受到外国列强军事和经济打压之后,无法拥有相应的技术和资本积累,

在没有足够内生经济体系的情况下,很难开展规模化的工业化进程。直到20世纪

中期,新经济政策的出台,才让工业化进程得到了资本和技术的支持。

3.文化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化提出了重重隘路,限制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例如,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1840~1895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要在经济领域

①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

②经济上: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③阶级关系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思想文化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派人出国留学。

⑤军事领域: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⑥外交领域: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外交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资产阶级,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

①政治上: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想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一是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思想文化上:维新思想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的产生等,民主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几乎陷入绝境。但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从18世纪中期的手工业生产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中国工业化的每一个阶段都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18世纪中期,中国开始了工业化的尝试。当时,中国的手工

业生产比较发达,特别是纺织业和钢铁业。然而,由于缺乏现代化的工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的工业化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与此同时,西方国家正在经历工业革命,他们的工业技术和生产力迅速提高,中国逐渐被西方列强所侵占。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包括

太平天国运动和白莲教起义。这些事件破坏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对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0世纪初,中国开始了新的工业化进程。在辛亥革命后,中

国建立了共和国,开始了现代化的尝试。然而,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一方面,中国缺乏现代化的工业技术和设备,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国的工人阶级相对较弱,缺乏组织和斗争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受到了外国资本的控制和侵占。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工业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政府开始实施计划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积极鼓励工业的发展。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许多新的工业部门被建立起来,国内的工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中国的工业经济体系逐渐形成,国家的工

业化水平大大提高。

然而,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主要依赖国家的计划和政府的支持,市场经济的决策机制和竞争环境相对较弱。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工人阶级相对较弱,工人权益保护不足,劳动力的剥削现象普遍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艰难历程

(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提出

《资政新篇》:1859年冬,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洪仁玕主张在经济上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二)洋务企业: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
(1)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
?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设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
(2)近代民用工业的创办
?
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
(三)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归宿
?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1)条件: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方面摧残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截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
(2)标志: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于近代企业,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如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都是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
?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1912—1919年)
?
(1)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辛亥革命使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有了提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他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③民国初年出现各种实业团体,形成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新热潮。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这在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⑤辛

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⑥“抵制外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的口号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要求。
?
(2)表现: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
(3)特征: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取得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主要表现为:①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②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帝国主义的控制下,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③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这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业投资的同时,并不放弃土地和其他封建剥削。
?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挫折
?
(1)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民族资本受到官僚资本的挤压和摧残。
?
(2)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形成独占地位,这对中国的民族资本是个毁灭性的打击。
?
5.中国民族资本的归宿
?
新中国建立后,合理调整工商业,使民族资本又获得一次大发展。1953~1956年,我国完成了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本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
二、新中国工业化进程及经济建设成就
???
1.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最早提出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
2.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
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一五计划(1953—1957年):1953年? “一化三改造”; 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且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放在东北地区 ;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完成三大改造(1953-1956年),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
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使南北铁路贯通,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无缝钢管厂等一大批工业企业建成。
???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年)
???
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正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提出总任务(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

的工业国)
???
1960年冬,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主要成就: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被发现并开采,包兰、兰新铁路建成,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世界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
5.“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
“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
???
十年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就:如兴建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南京长江大桥、湘黔铁路、成昆铁路等? 取得成就的原因: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纠正极左错误,广大干部群众抵制“左”的错误,排除干扰,辛勤劳动的结果。
???
6.改革开放以来1976—现在):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决定重心转移、改革开放。中共“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1987)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致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十四大(1992年)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成就:粮棉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建成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京九铁路等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
?
三、新的起点──新型工业化道路
?
(1)含义
?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即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
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来看,它是综合科学技术应用的资源合理利用及环境得以保护,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它适应世界科技进步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2)特点(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比,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下面几点)
?
① 是充分这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动力),“新”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和科学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
②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基本要求),“新”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子。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和统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③ 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特色)
?
“新”在工业化过程

中,尽力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而不是造成大量劳动者失业。既不改变工业化以重工业为主导的资金密集型,又强调发展劳动密集型转移农村劳动力。
?
④ 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生产力的工业化(目的)
?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途径
?
(1)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
?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还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合理处理好工业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