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率监控警体格斗实战训练负荷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体育教学中心率对运动负荷的监控应用之研究

体育教学中心率对运动负荷的监控应用之研究

体育教学中心率对运动负荷的监控应用之研究作者:倪道明来源:《体育时空》2015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3-000-01摘要心率作为反应人机体状况的指标之一,对体育教学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具有重要的作用。

心率指标的测定,是体育教学中评定学生机能状况和运动负荷的重要的手段之一。

本文通过心率对运动负荷的监控应用的研究,由此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效率,为体育教学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率运动负荷随着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及不断深入,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但是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遇到了新的难题,运动负荷的评定问题。

运动负荷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那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控适宜的运动负荷,已成为了当前体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新的挑战。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心率能较灵敏的反应出体育课堂中运动负荷的大小,为体育教学工作者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总之,心率对监控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体育教学课程中,评定一堂体育课质量的高低,适宜的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课程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了一些问题,运动量与运动强度过大或过小,如果体育课程运动量与运动强度过大,会导致学生的机体疲劳、运动损伤,从而产生厌倦、抵触体育教学课程,不能够使学生积极、快乐的从事体育锻炼与学习。

如果体育课程运动量与运动强度过小,则会达不到体育课锻炼活动的效果,从而导致学生产生轻视体育的心理。

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学工作者如何把握适宜的运动量与运动强度,是当前体育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那么通过心率对运动负荷监控的应用,为体育教学工作者把控适宜的运动负荷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依据,促进体育教学课程的科学与合理化。

二、心率与运动负荷的关系随着运动负荷的递增,心率也因此呈递增现象。

运用心率监控警体格斗实战训练负荷的应用研究

运用心率监控警体格斗实战训练负荷的应用研究
用心 率监 控 警 体 格 斗 实 战训 练 负荷 的 方 法 ,无 疑 对提 高 警 体 教 学训 练 的质 量 有 重 要 意 义 。
[ 键 词 】 格斗 实战训练 ;负荷监控 ;心 率 关
[ 中图分类号] D 3 6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9 9 (0 9 3— 0 6 4 62— 30 2 0 )0 0 7 —0


前 言
脉 、颞浅部 动脉 及 左 心前 区。起 床前 进 行 晨 脉测
试 ,可 以保证 测 量 的连 贯性 和 一致 性 ,测 量 方法
警体格斗训 练 区别 于 一般 性 体 育 教学 训 练 和 警 务技能训 练 ,其 对抗 程 度更 为 剧烈 ,因而 在 训
包括 :1 、1 0 5次 心 跳计 时法 、1 、1 s 数测 量 0 5计 法 、运 动 中心率 、最 大 心率 和 安 静 时心 率 等 。由
练中实战 负 荷 的监 控 是 教学 与 教 学训 练 中,较 为常 见 的 现象是教官 在格 斗教 学 中不敢 上 强 度 ,或者 在 对 抗性练 习中不好 把握 训练 强 度 ,缺 乏 与 警务 实 战 相似场景 的格斗 训 练 ,使 得警 体 教学 停 留于技 能 学 习的模 式 ,而不 能从 根 本上 提 高学 员 现 实对 抗
动员 3名。
( )研 究 方 法 二
心率是监控运 动 负荷 的 有效 指 标 ,不 仅 期监 控 效果好 ,而 且 获 取 途径 比较 简 单 且 十分 灵 敏 ,
在 警务实 战训 练 中也 常被用 来 控制 实 战训 练 的负
荷强度 。测量 心率 的最佳 位 量是 在 桡 动 脉 、颈 动
三 、研 究 结 果 ( ) 警体 格 斗 实战 训 练 负荷 的 特 征 一

心率表在跆拳道无氧耐力专项训练强度监控中的应用

心率表在跆拳道无氧耐力专项训练强度监控中的应用
Oc .2 0 t 06
心 率 表在 跆 拳 道 无 氧 耐 力专 项 训 练 强 度 监 控 中 的应 用

飚 刘 宝成 b
( 西安体 育 学院 ,a .生理 生化教研 室 ;b .重 竞技教 研 室 ,陕西 西 安 7 0 6 ) 1 0 8 摘 要 目的:探究控制跆拳道训练强度的方法。方法:在跆拳道无氧耐力专项练习中,分别使用心率
YUAN a Bio LI Ba —he U o c ng
(. eat n f i hmi r ; .D pr n f o e p r , a D pr me t o e s y b e at t w r ot oB c t me o P S s Xi nIs tt o hs a E uain i n7 0 6 ,C ia ’ ntue f yi l d ct ,X ’ 10 8 hn ) a i P c o a A src: jci : ek gf to s fodcnrlnKi b xn riig bt tOb t e sei r a e v n o mehd a o t c o i t nn .Meh s uigteK cbxn ol oi k g a to :D r h i o ig d n k t in r neo ie drnea it,w u ev e er rt( rn gf arbc n ua c bly espri dhat ae HR)ic d riigad r h f rt ii , a i oa i s , l e t nn n i t t r nn n ud a g ae a g tru hh r rt mo i r F r emoe we n l e h aa f mbn a o lx l t( L . eut hog e t ae nt . ut r r, a zdte t o c ie t t f ( 1 ci B A) R sl: a o h a y d HR o d h b ̄ c a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作者:李红娣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20年第03期摘; 要:拳击项目是以有氧为主,有氧、无氧、混氧为辅供能的对抗竞技项目,我国拳击曾获奥运金牌,但整体实力与世界强国有差距,有训练观念更新慢、身体素质参差不齐、竞技能力和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心率、血乳酸对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监控,找到适合的训练手段,进一步提高拳击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教练员在实战后继续监控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增加生化指标监控,以掌握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情况,这样更有助于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关键词:血乳酸; 拳击; 实战; 监控中图分类号:G8;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c)-0019-021; 心率在拳击训练的应用现状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波动的次数,运动中心率随机体代谢的增加而增强,因此心率可以反映运动员训练强度和身体代谢水平,运动科研团队常用心率作为监控有氧强度和间歇训练的间歇时间,评定训练课的生理负荷、运动员强度、身体机能状态及心肺功能等。

训练强度达到最大摄氧量时,一般心率也达到了最高水平。

短时间的大强度训练,运动后即刻心率比最大心率低,这时心率不能准确反映训练负荷,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共同评价才更具备参考价值。

拳击项目常用心率和血乳酸共同监测。

1.1 血乳酸在拳击训练中的应用现状北京奥运会前,我国拳击训练模式处于大强度负荷,缺乏个体针对性,讲究结果,轻视训练过程,这一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长时间大强度负荷容易造成运动员疲劳甚至损伤,很多优秀运动员由于长期备受伤病困扰,不得不提前结束自己的训练生涯,然而还有教练员执一种“不受伤就不是刻苦训练的运动员”的错误观念。

自张传良指导国家队男子拳击项目后,提出“练的苦不如练的对”“练得对不如练得好”的训练理念,转变了陈旧的错误理念,并培养出蝉联2届奥运冠军的邹市明,拳击项目的训练理念才开始更新,训练理念的更新避免了运动员伤病缠身,延长了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同时采取生理生化手段监控训练。

心率监测在体能训练监控中的应用进展及问题

心率监测在体能训练监控中的应用进展及问题

第38卷第3期军事体育学报Vol.38㊀No.3㊀2019年7月JournalofMilitaryPhysicalEducationandSportsJul.2019㊀收稿日期:2019-03-10作者简介:王大磊(1982-)ꎬ男ꎬ山东博兴人ꎬ副教授ꎬ博士ꎮ研究方向:运动生理学ꎮ心率监测在体能训练监控中的应用进展及问题王大磊ꎬ申玉波ꎬ欧阳海宁(国防科技大学体育系ꎬ湖南长沙410072)摘㊀要:军事体能训练过程中ꎬ由于针对大规模群体的合理训练监控手段的缺失ꎬ导致我军目前军事体能训练普遍存在训练效率较低ꎬ训练伤病高发的现象ꎮ采用文献资料法ꎬ对心率监测研究进展及其在大规模群体军事体能训练监控中的潜在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ꎮ目的旨在为开发设计出能够广泛应用于我军的军事体能训练监控系统提供借鉴ꎬ进而为提高我军军事体能训练科学化水平提供支撑ꎮ关键词:心率监测ꎻ训练监控ꎻ应用ꎻ问题中图分类号:G807 03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1300(2019)03-0120-05㊀㊀军事体能训练是集体能需求分析㊁体能训练㊁训练过程(或效果)监控及伤病预防(或康复)于一体的综合系统[1]ꎮ在竞技体育领域ꎬ训练监控的手段和方法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应用ꎬ然而在军事体能训练领域ꎬ由于士兵数量较多ꎬ并且训练常分散于营区的各个角落ꎬ在许多情况下ꎬ有时需要士兵单独执行任务或进行训练ꎬ复杂㊁恶劣㊁紧张的作战环境ꎬ加之仪器设备及分析测试人员的缺失ꎬ使很多生理㊁生化指标的采集及分析往往很难展开ꎮ由于以上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存在ꎬ军事体能训练过程中ꎬ训练监控往往是缺失的ꎬ这成为导致军事体能训练效率较低㊁科学化水平不高且训练伤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ꎮ遴选一个操作简单㊁易于获取㊁成本较低且容易在大规模群体中开展的体能训练监控指标ꎬ已成为全世界军事体能训练领域广泛关注的问题ꎮ心率监测与其它监控指标相比具有无创㊁易于监测㊁易于分析等良好特征ꎬ且该指标一定条件下能够较好反映运动强度㊁疲劳程度等信息ꎬ长期以来一直是教练员或运动员简单评估运动强度等信息的重要指标ꎮ近年来ꎬ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子技术的飞速进步ꎬ心率监测所反应的信息越来越丰富ꎬ成本越来越低ꎬ在大规模群体中实现心率采集网络化㊁数字化的技术难度越来越小ꎮ基于以上情况ꎬ本文对心率监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ꎬ并对心率监测在大规模群体军事体能训练监控中的潜在应用情况进行探讨ꎮ1㊀心率监测技术手段的发展过程几个世纪里ꎬ心率监测数据曾经主要依靠将耳朵置于病人胸部来获取ꎬ直到200多年以前法国医师雷奈克(ReneLaennec)发明了听诊器ꎬ人们对心率的更加精确测量才得以实现ꎮ20世纪初期ꎬ荷兰生理学家威廉 艾因特霍芬(WillemEinthoven)发明了心电描记仪ꎬ并利用该设备发现了心脏的电特征进而被誉为 心电图之父 ꎬ并于1924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ꎮ从此ꎬ人们除了能够准确获得心率数据之外ꎬ对发生在心脏内部电活动变化的精确描述也成为了可能ꎮ在心电描记仪发明后的不久ꎬ便携式霍尔特动态心电监护仪(Holter-monitor)又被发明出来ꎬ利用该设备可实现个体心电的24h不间断记录ꎮ然而ꎬ由于霍尔特动态心电监护仪的体积相对较大且线路较多ꎬ该设备不适用于对运动过程中心率及心电的监测ꎮ20世纪80年代ꎬ第一台无线心率监测设备被发明ꎬ它由一个发射装置及一个接收装置构成ꎬ发射装置贴于胸部ꎬ接收装置则像手表一样佩带于手腕ꎮ该无线设备发明之后ꎬ将心率监测应用于运动员训练监控的实例逐渐增多[2ꎬ3]ꎮ在此后的几十年里ꎬ无021㊀第38卷王大磊等:心率监测在体能训练监控中的应用进度及问题第3期㊀线心率监测设备逐渐向着更大存储容量㊁更小体积㊁更加精确㊁更强可穿戴性发展ꎬ尤其是近年来ꎬ基于手机平台的心率监测装备㊁心率腕表㊁心率手环等装备大量涌现ꎮ在功能方面ꎬ能量代谢特征分析㊁最大摄氧量评估㊁基于GPS的运动量统计㊁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ꎬHRV)检测等功能也逐渐配置到了某些无线心率监测设备之中[4ꎬ5]ꎮ以上心率监测技术的发展ꎬ使心率监测设备在训练监控中有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ꎮ2㊀心率监测在体能训练监控中的应用进展2 1㊀心率监测与运动强度评估所有的训练计划都至少应该包括三个关键要素ꎬ分别为训练频率㊁持续时间及训练强度ꎮ训练计划的目的都是使受训人员产生好的适应及更好的运动表现ꎬ然而ꎬ过度的训练则会使受训者运动表现下降ꎬ并最终导致过度训练综合症(overtrainingsyndrome)的出现[6]ꎮ因此ꎬ实现对训练计划三个要素的监控对教练员及运动员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ꎮ相对来讲ꎬ训练持续时间及训练频率的数据更容易获取一些ꎬ而训练强度的监测要更加复杂ꎮ训练强度通常被定义为执行训练任务过程中每分钟消耗的能量[7]ꎬ在选择训练强度监控指标时ꎬ人们必须在监控指标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ꎮ目前来讲ꎬ在非实验环境下实现能量消耗直接测定的方法非常有限ꎬ因此ꎬ人们通常选择一个间接指标来反映运动强度的大小ꎮ在一些运动项目中ꎬ人们可以使用速度(speed)来反映运动强度ꎬ如游泳㊁跑步等项目ꎬ速度与运动强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ꎬ然而在某些运动项目中ꎬ比如在自行车㊁滑雪等运动项目中ꎬ速度会受到地形㊁周围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8]ꎬ因此ꎬ速度作为反映训练强度的指标不具备很好的普适性ꎮ后来人们发现ꎬ心率与最大摄氧量(VO2)在次最大强度(submaximalintensities)运动时ꎬ两者之间有着较广泛的线性关系ꎬ而VO2又是指示能量消耗的重要指标[9]ꎮ通过对个体心率与最大摄氧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检测ꎬ随后通过心率监测即可推算出所进行的运动消耗的能量ꎬ即运动强度ꎮ后来美国运动医学会提出了无须检测两者线性关系ꎬ直接利用心率储备百分比(%HRreserve)或最大心率百分比(%HRmax)来对运动强度进行直接估算的方法[10](如表1所示ꎬ心率储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ꎻ最大心率估算=220-年龄)ꎮ由于心率非常容易监测ꎬ在运动过程中心率监测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快速响应性ꎬ心率逐渐成为运动强度监控最通用的指标之一ꎮ表1㊀心率储备百分比或最大心率百分比与运动强度对应表强度心率储备(%)最大心率(%)非常轻<20<35轻20-3935-54中等40-5955-69重60-8470-89非常重ȡ85ȡ90最大1001002 2㊀心率监测与过度训练评估运动员的过度训练症状通常是由长期应激压力或长期训练-恢复失衡导致的[11]ꎮ运动员过度训练会导致运动表现的下降ꎬ并伴随早期疲劳㊁情绪状态改变㊁肌肉酸痛㊁睡眠紊乱等一系列病症ꎮ1958年ꎬIsrael[12]根据过度训练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ꎬ将其划分为交感神经过度训练(sympatheticovertraining)和副交感神经过度训练(parasympa ̄theticovertraining)两类ꎮ实践中副交感神经过度训练所占的比例可能更大ꎬ由于该过度训练需要的恢复时间较长ꎬ表现为副交感神经过度训练症状的运动员其运动成绩往往很难取得较好的表现[13]ꎮ由于过度训练对运动表现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ꎬ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如何能够早期诊断并避免过度训练的出现对提高训练效率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ꎮ由于心率与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ꎬ过度训练引起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变化是否能够体现在心率变化上ꎬ这一点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ꎮ2 2 1㊀心率与过度训练在过去的研究报道里ꎬ有研究结果显示ꎬ在清醒的安静状态下ꎬ正常运动员与过度训练运动员安静心率无显著差异[14]ꎮ也有研究结果显示ꎬ在睡眠状态下ꎬ过度训练运动员的心率显著增加[15]ꎬ由于睡眠状态下心率受到的来自其它变量的影响较少ꎬ该状态下心率升高可以提示过度训练的结论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ꎮ目前ꎬ在训练实践中人们121㊀第38卷军事体育学报第3期㊀常通过连续测量晨脉来简单评估过度训练ꎬ在无病理状态下当心率超过以往均值8次/分钟时ꎬ即可提示过度训练的出现[16]ꎮ除了安静状态下心率的改变可以提示过度训练ꎬCostill等[17]研究结果显示ꎬ12名男性游泳运动员经过10天强化训练后ꎬ在最大强度运动时受试者最大心率平均值从175ʃ3次/分钟显著下降为169ʃ3次/分钟ꎮJeukendrup等[6]的研究也报道了相似的结果ꎬ然而ꎬ在次最大强度运动中ꎬ受试者最大心率变化不明显ꎮ以上结果提示ꎬ睡眠心率的显著升高及最大强度运动时最大心率的显著下降ꎬ都可作为信号提示过度训练状态的出现ꎮ2 2 2㊀心率变异性与过度训练心率变异性是近年来心率监测在训练监控应用中的研究热点ꎮ通常来讲ꎬ仪器设备记录到的心脏电活动由P波ꎬQRS波及T波三部分组成ꎬ尽管心率相对来讲是非常稳定的ꎬ然而两个相邻电活动的R-R时间间隔却有着非常大的差异ꎬ该时间间隔的变异性即被称为心率变异性ꎮ心率变异性的结果处理ꎬ可按时域(time-domain)或频域(fre ̄quencydomain)来进行ꎮR-R时间间隔的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oftheR-RintervalsꎬSDNN)ꎬ即方差的平方根ꎬ可反映R-R时间间隔的离散程度ꎮ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ootmeansquaresucces ̄sivedifferenceꎬr-MSSD)ꎬ是对相邻R-R时间间隔的差值求均方平方根ꎬ该指标是反映迷走神经控制的有效指标ꎮ50ms以上的相邻R-R时间间隔差值占全部统计时间间隔差值的百分比(percentageofallintervalsoverthecollectionperiodꎬpNN50)ꎬ也是经常被统计的指标ꎮ以上指标都属于时域指标的范畴ꎮ在进行频域指标分析时ꎬ首先将连续正常的R-R时间间隔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或进行基于自回归AR模型的现代谱估计ꎬ以获得其功率谱密度ꎬ进而可对极低频段(0 0033-0 04Hz)㊁低频段(0 04-0 15Hz)和高频段(0 15-0 4Hz)的功率进行统计ꎬ也可对信号总功率(所有频段的功率合)进行计算ꎮ大量临床资料已经证实ꎬ较大的心率变异性提示较好的心血管功能ꎬ而较低的心率变异性则提示多种疾病ꎬ特别是某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18]ꎮ近年来ꎬ对心率变异性与过度训练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越来越多ꎬ研究结果显示ꎬ高强度耐力训练后心率变异性首先降低ꎬ随后在恢复期会逐渐恢复ꎬ且恢复后心率变异性高于训练前水平ꎬ提示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升[19ꎬ20]ꎮ在分析指标的选择上ꎬBuchhe ̄it[21]对大量文献进行综述后发现ꎬ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分析指标r-MSSD是受试者安静状态心率变异性分析的最有价值指标ꎬ该指标只需对被测试者清晨醒来时进行5分钟的仰卧位监测即可获得ꎬ该指标的优点主要体现在:(1)非常容易快速获取ꎻ(2)测试时间较短不会影响受试者的恢复ꎻ(3)较之频域指标该指标受呼吸模式的影响较小ꎮPlews等[22]研究发现ꎬr-MSSD对数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ꎬCV)随着疲劳状态的出现而降低ꎬ作者也认为r-MSSD是最可靠的且最容易操作的每日监控指标ꎮLaurentSchmitt[23]则认为ꎬ仅凭借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不能充分反映机体状态的真实情况ꎬ时域指标结合频域指标的分析才能够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ꎮKiviniemi等[24]利用PolarS810i心率监测设备ꎬ每日清晨对运动员的高频段功率变化进行观察ꎬ并用于训练强度安排的指导(高频段功率下降降低当日训练强度ꎬ反之则提高当时训练强度)ꎬ为期4周的训练结束后ꎬ与每日既定强度的训练组相比ꎬ以心率变异性指导运动强度安排的运动员最大摄氧量显著提高ꎬ结果提示ꎬ心率变异性监测在指导训练计划安排ꎬ避免过度训练出现等方面可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ꎮ2 3㊀心率监测与无氧阈评估20世纪60年代ꎬWasserman等首次提出无氧阈的概念(anaerobicthreshold)ꎬ概念提出之后ꎬ许多生理学家都对此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ꎬ结果发现无氧阈强度作为提高有氧耐力的最适宜强度ꎬ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ꎬ并且已在中长跑㊁游泳等很多项目的训练实践中得到了逐步应用ꎮ目前ꎬ无氧阈强度的测定通常需要通过血乳酸的检测来实现ꎬ不仅带有一定创伤而且往往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ꎬ如何利用心率监测来实现无氧阈强度评估引起了生理学家的广泛关注ꎮ2 3 1㊀心率与无氧阈早在1982年ꎬ意大利田径和自行车教练Con ̄coni等[25]研究发现ꎬ在次最大强度运动时ꎬ心率与运动速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ꎬ然而随着运动速度的持续增加ꎬ心率则会达到一个平台ꎬ心率平台出现拐点所对应的运动强度即为无氧阈强度ꎬ这一研究结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ꎮ然而ꎬJeukendrup等[26]对Conconi的方案设计进行认真分析后发现ꎬ221㊀第38卷王大磊等:心率监测在体能训练监控中的应用进度及问题第3期㊀由于采用的是既定距离的递增负荷运动方案ꎬ随着运动速度(即强度)的递增ꎬ完成相同运动距离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ꎬ到了运动方案的后期ꎬ由于运动时间变得非常短ꎬ心率对既定运动速度的变化反应可能会滞后进而导致心率递增平台的出现ꎮ随后人们对运动方案进行了修订[27]ꎬ每一级负荷由既定距离改为既定时间(30s)ꎬ心率递增平台则很难再观察到ꎬ提示心率平台拐点的出现更多是由运动方案引起的而不是一种生理现象ꎮ2 3 2㊀心率变异性与无氧阈近年来ꎬ采用心率变异性来预测无氧阈强度的研究越来越多ꎬAnosov等[28]研究结果显示ꎬ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ꎬ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中高频成分会出现瞬时显著改变ꎬ此时所对应的运动强度即为无氧阈强度ꎮKarapetian等[29]研究结果显示ꎬ受试者在递增负荷运动至疲劳的过程中ꎬR-R时间间隔的时域指标在无氧阈附近出现一个明显的偏离点ꎬ该偏离点被称为心率变异性阈值ꎬ此刻所对应的运动强度即为无氧阈强度ꎮMichele等的研究结果显示ꎬ心率变异性可以用于游泳运动过程中无氧阈运动强度的判断ꎬ提示心率变异性作为一个无创的㊁能够监测无氧阈运动强度的有效指标ꎬ将来可能在运动监控中有着广阔的应用ꎮ3㊀心率监测在大规模群体军事体能训练监控中的潜在应用㊀㊀近年来ꎬ随着心率与运动强度㊁疲劳程度及无氧阈之间相关性研究的不断深入ꎬ加之大数据技术和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ꎬ心率监测与血压监测㊁核心温度监测㊁汗液成分监测㊁运动参数监测的结合ꎬ使人们针对大规模群体军事体能训练进行的监控变得更加高效㊁精确ꎮ然而ꎬ就我们所知ꎬ到目前为止真正能够针对大规模群体实现军事体能训练监控的系统尚未见到报道ꎬ该领域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技术瓶颈亟需攻关突破ꎮ一是数据的保密和安全传输问题ꎮ目前市场上比较成熟的可穿戴设备在运动速度㊁运动轨迹等数据的采集上一般是基于GPS系统设计的ꎬ其信息的传输也往往是通过手机通信网络或无线区域网络来完成ꎬ如何避免包括位置㊁轨迹㊁生理参数在内大量涉密信息的泄漏ꎬ对数据传输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ꎮ二是可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问题ꎮ可穿戴设备在设计上一般体积较小ꎬ以降低其重量增加设备的便携性ꎬ因此ꎬ在有限体积内电池的续航能力仍然是影响设备能否持久工作的重要因素ꎮ尤其在战地环境下ꎬ设备可能经常面临很长时间都无法补充能源的情况ꎬ更加高效的新能源材料的使用ꎬ是提升设备持续工作能力的根本ꎮ此外ꎬ可穿戴设备的成本控制问题ꎬ能否抵抗高温㊁严寒㊁潮湿等恶劣环境的问题等ꎬ都是影响军事体能训练监控系统在我军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ꎮ4㊀小结训练强度和身体疲劳状态是体能训练监控的重要指标ꎬ近年来ꎬ随着心率与运动强度㊁疲劳程度及无氧阈之间相关性研究的不断深入ꎬ心率所反应的信息越来越丰富ꎬ加上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子技术的飞速进步ꎬ在大规模群体中实现军事体能训练监控信息化㊁数字化的技术难度越来越小ꎮ然而ꎬ要想实现该技术的广泛应用ꎬ数据的保密和安全传输问题ꎬ可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ꎮ心率监测与生理参数及运动参数监测的结合ꎬ对提高军事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必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ꎮ参考文献:[1]冯连世ꎬ冯美云ꎬ冯炜权.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ꎬ2006.[2]LaukkanenRMTꎬVirtanenPK.Heartratemonitors:stateoftheart[J].JournalofSportsSciencesꎬ1998ꎬ16(sup1):3-7. [3]GoodieJLꎬLarkinKTꎬSchaussS.ValidationofPolarheartratemo ̄nitorforassessingheartrateduringphysicalandmentalstress[J].JournalofPsychophysiologyꎬ2000ꎬ14(3):159-164. [4]MukhopadhyaySC.Wearablesensorsforhumanactivitymonitoring:Areview[J].SensorsJournalꎬIEEEꎬ2015ꎬ15(3):1321-1330.[5]KingstonJKꎬSoppetGMꎬRogersCWꎬetal.Useofaglobalpositio ̄ningandheartratemonitoringsystemtoassesstrainingloadinagroupofthoroughbredracehorses[J].EquineVeterinaryJournalꎬ2006ꎬ38(S36):106-109.[6]JeukendrupAEꎬHesselinkMKꎬSnyderACꎬetal.Physiologicalchangesinmalecompetitivecyclistsaftertwoweeksofintensifiedtraining[J].InternationalJournalofSportsMedicineꎬ1992ꎬ13(7):534-541.[7]JeukendrupAꎬDiemenAV.Heartratemonitoringduringtrainingandcompetitionincyclists[J].JournalofSportsSciencesꎬ1998ꎬ16(sup1):91-99.321㊀第38卷军事体育学报第3期㊀[8]AchtenJꎬJeukendrupAE.Heartratemonitoring[J].SportsMedi ̄cineꎬ2003ꎬ33(7):517-538.[9]AstrandPꎬRodahlK.Textbookofworkphysiology[M].NewYork:McGrawHillꎬ1986.[10]StandAP.Therecommendedquantityandqualityofexercisefordevelopingandmaintainingcardiorespiratoryandmuscularfitnessinhealthyadults[J].MedicineandScienceinSportsandExer ̄ciseꎬ1990ꎬ22(5):265-274.[11]HedelinRꎬKentt?GꎬWiklundUꎬetal.Short-termovertrai ̄ning:effectsonperformanceꎬcirculatoryresponsesꎬandheartratevariability[J].MedicineandScienceinSportsandExerciseꎬ2000ꎬ32(8):1480-1484.[12]IsraelS.Dieerscheinungsformendesübertrainings[J].Sport ̄medizinꎬ1958ꎬ9:207-209.[13]UrhausenAꎬGabrielHHWꎬWeilerBꎬetal.Ergometricandpsy ̄chologicalfindingsduringovertraining:along-termfollow-upstudyinenduranceathlet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SportsMedicineꎬ1998ꎬ19(2):114-120.[14]SnyderACꎬKuipersHꎬChengBꎬetal.Overtrainingfollowingin ̄tensifiedtrainingwithnormalmuscleglycogen[J].MedicineandScienceinSportsandExerciseꎬ1995ꎬ27(7):1063-1070. [15]Stray-GundersenJꎬVidemanTꎬSnellPG.Changesinselectedobjectiveparametersduringovertraining[J].MedicineandSci ̄enceinSportsandExerciseꎬ1986ꎬ18(2):S54-S55. [16]WaldeckMRꎬLambertMI.Heartrateduringsleep:implicationsformonitoringtrainingstatus[J].JournalofSportsScienceandMedicineꎬ2003ꎬ2(4):133-138.[17]CostillDLꎬFlynnMGꎬKirwanJPꎬetal.Effectsofrepeateddaysofintensifiedtrainingonmuscleglycogenandswimmingperform ̄ance[J].MedicineandScienceinSportsandExerciseꎬ1988ꎬ20(3):249-254.[18]CarneyRMꎬSaundersRDꎬFreedlandKEꎬetal.Associationofde ̄pressionwitkreducedheartratevariabilityincoronaryarterydisease[J].TheAmericanJournalofCardiologyꎬ1995ꎬ76(8):562-564.[19]PichotVꎬRocheFꎬGaspozJMꎬetal.Relationbetweenheartratevariabilityandtrainingloadinmiddle-distancerunners[J].MedicineandScienceinSportsandExerciseꎬ2000ꎬ32(10):1729-1736.[20]GaretMꎬTournaireNꎬRocheFꎬetal.IndividualinterdependencebetweennocturnalANSactivityandperformanceinswimmers[J].MedicineandScienceinSportsandExerciseꎬ2004ꎬ36(12):2112-2118.[21]BuchheitM.MonitoringtrainingstatuswithHRmeasures:doallroadsleadtoRome?[J].FrontiersinPhysiologyꎬ2014ꎬ5(73):1-19.[22]PlewsDJꎬLaursenPBꎬKildingAEꎬetal.Evaluatingtrainingadap ̄tationwithheart-ratemeasures:amethodologicalcomparis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SportsPhysiologyandPerformanceꎬ2013ꎬ8(6):688-691.[23]SchmittLꎬRegnardJꎬMilletGP.MonitoringfatiguestatuswithHRVmeasuresineliteathletes:anavenuebeyondRMSSD?[J].Frontiersinphysiologyꎬ2015ꎬ6(343):1-3.[24]KiviniemiAMꎬHautalaAJꎬKinnunenHꎬetal.Endurancetrain ̄ingguidedindividuallybydailyheartratevariabilitymeasurements[J].EuropeanJournalofAppliedPhysiologyꎬ2007ꎬ101(6):743-751.[25]ConconiFꎬFerrariMꎬZiglioPGꎬetal.Determinationoftheanae ̄robicthresholdbyanoninvasivefieldtestinrunners[J].JournalofAppliedPhysiologyꎬ1982ꎬ52(4):869-873.[26]JeukendrupAEꎬHesselinkMKꎬKuipersHꎬetal.TheConconitest[J].InternationalJournalofSportsMedicineꎬ1997ꎬ18(5):393-396.[27]VachonJAꎬBassettDRꎬClarkeS.Validityoftheheartratedeflec ̄tionpointasapredictoroflactatethresholdduringrunning[J].JournalofAppliedPhysiologyꎬ1999ꎬ87(1):452-459. [28]AnosovOꎬPatzakAꎬKononovichYꎬetal.High-frequencyoscil ̄lationsoftheheartrateduringramploadreflectthehumananaero ̄bicthreshold[J].EuropeanJournalofAppliedPhysiologyꎬ2000ꎬ83(4-5):388-394.[29]KarapetianGKꎬEngelsHJꎬGretebeckRJ.Useofheartratevaria ̄bilitytoestimateLTandVT[J].InternationalJournalofSportsMedicineꎬ2008ꎬ29(8):652-657.TheApplicationMilitaryandProblemsofHeartRateMonitoringTechniqueinMonitoringofPhysicalFitnessTrainingWANGDa ̄leiꎬSHENYu ̄boꎬOUYANGHai ̄ning(NationalUniversityofDefenseTechnologyꎬUndergraduateSchoolꎬChangsha410072ꎬChina)Abstract:Becauseofthelackoftheproperphysicalfitnesstrainingmethodsduringthemilitaryphysicalfitnesstrainingꎬtheloweffi ̄ciencyofphysicalfitnesstrainingandhighinjuryrateisverypopularinourArmy.Inthispaperꎬwereviewedtheresearchdevelop ̄mentofheartratemonitoringtechniqueanditspotentialapplicationinmonitoringofmilitaryphysicalfitnesstrainingforlargescalesol ̄diers.ThepurposeofthepaperistoprovidereferencesfordesigningphysicalfitnesstrainingmorningsystemthatcanbewidelyusedinourArmyꎬandthus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ourscientificphysicalfitnesstraininglevels.Keywords:heartratemonitoringꎻmonitoringofphysicalfitnesstrainingꎻapplicationꎻproblem.421。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
拳击运动是一种高强度的有氧有力量的运动,对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有较高的要求。

在实战训练中,运动员需要经历长时间的高强度活动,因此心率和血乳酸水平是评估运动员训练状态和身体适应程度的重要指标。

本文通过综述相关研究,探讨心率与血乳酸监控在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中的作用。

拳击运动员在实战训练中需要保持较高的心率水平,以适应比赛中的高强度活动。

研究表明,拳击运动员训练时的平均心率可以达到他们的最大心率的80-90%。

心率在拳击训练中的变化可以提供运动员的身体适应程度和训练强度的参考。

对于心率监测,可以使用心率带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也可以利用心率变异性分析来评估运动员的心脏功能。

一些研究发现,心率监测可以帮助拳击运动员控制训练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和受伤。

血乳酸水平是反映运动员乳酸代谢能力和肌肉耐力的重要指标。

研究表明,拳击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其血乳酸水平可以达到最大耐量的70-90%。

通过监测血乳酸水平,可以评估运动员的训练状态和恢复能力。

一些研究发现,血乳酸监测可以帮助运动员调整训练计划,避免过度训练和肌肉疲劳。

心率和血乳酸监控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监测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

心率和血乳酸水平仅反映了部分运动生理指标,对于其他方面的评估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心率和血乳酸监控只是评估运动状态和训练效果的工具,还需要结合训练计划和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心率与血乳酸监控在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中的作用及应用。

首先分析了拳击训练对心率的影响,指出训练强度与心率呈正相关关系。

其次探讨了拳击训练对血乳酸水平的影响,强调训练后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反映了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随后阐述了心率与血乳酸监控在拳击实战训练中的应用,强调监控可以有效指导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和调整。

对影响监控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监控技术的不断进步。

最后得出结论,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有助于提高拳击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提出未来研究应关注监控技术的完善和运动员个体差异的影响。

本文为拳击运动员的实战训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心率、血乳酸、监控、拳击、实战训练、运动员、研究综述、影响因素、技术进展、指导、未来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拳击是一项需要高强度训练和精湛技巧的体育项目,对运动员的心率和血乳酸水平要求较高。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技术的应用在拳击运动训练中变得越发重要。

通过监测运动员的心率和血乳酸水平,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和训练效果,从而指导训练内容和强度的调整。

在过去的研究中,心率与血乳酸水平监控在拳击运动员训练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对于不同水平和年龄段的拳击运动员,在实战训练中的心率和血乳酸水平监控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有必要对心率与血乳酸监控在拳击实战训练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更好地指导拳击运动员的训练和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系统地总结拳击训练对心率和血乳酸水平的影响以及监控在实战训练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影响因素并探讨监控技术的进展。

通过这一研究,旨在为拳击教练和运动员提供更科学的训练指导和监控方法,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本文还将探讨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心率监测对训练过程中的作用与研究

心率监测对训练过程中的作用与研究

心率监测对训练过程中的作用与研究摘要心率指标的测定,不需复杂仪器设备(一块心率表即可),亦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它能简单、直观、可靠地反映出运动负荷及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机能状态。

关键词心率监测手段训练过程进行研究。

心脏对运动中机体代谢活动的细微变化能很快做出反应,因此,心率被称为评定和预测身体状况的晴雨表。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

它作为血液循环机能的重要生理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可反映运动的强度、机体的代谢水平等。

而心率指标的测定,则不需复杂仪器设备(一块心率表即可),亦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它能简单、直观、可靠地反映出运动负荷及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机能状态。

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本文以我校中长跑运动员张晓东研究对象。

张晓东,男,1500米成绩4:02.10;800米成绩2:05.58,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利用图书馆期刊部、电子阅览室、Internet等工具,检索并搜集了近10年期刊中关于心率监测法运用和中长跑训练的相关研究论文,共检索有35篇,引用15篇。

实验法本文试验分为运动场测试和实验室测试两部分。

(1)运动场测试每位受试者在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地按照教练安排的耐力跑、间歇跑等内容进行测试,在训练过程中,全程佩戴Polar 遥测心率表,进行跟踪测试。

心率采用芬兰的polar 610i遥测心率表测定,设置为每隔5秒记录一次心率,监测整个训练过程。

采用Polar Precision Performance SW 4.0心率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实验室测试采用高速跑台,在体质监测中心完成最大摄氧量测试,严格按照实验室最大摄氧量测试的要求和程序进行。

在测试过程中全程佩戴遥测心率表,测试运动员的即刻心率。

测试设计采用递增负荷方案,起始速度设定为10公里/小时,每间隔2分钟速度增加1公里/小时,至运动员力竭为止。

通过测试可以了解运动员的无氧阈心率和无氧阈速度。

结果与分析心脏活动与呼吸活动的整合作用发生在脑干的血管和呼吸的控制区。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摘要:拳击是一项高强度、高耗能的运动项目,运动员的心率和血乳酸水平在训练和比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心率与血乳酸监控在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其在训练调控、恢复监测和竞技表现等方面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心率、血乳酸、拳击、实战训练1. 引言拳击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具备出色的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

在拳击运动中,运动员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和爆发力,因此对于心率和血乳酸水平的监控尤为重要。

通过监控运动员的心率和血乳酸水平,可以更好地指导训练,提高竞技表现,减少受伤风险。

本文将对心率与血乳酸监控在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2. 心率与血乳酸在实战训练中的重要性2.1 心率在实战训练中的作用心率是衡量运动员身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监测心率可以了解运动员在运动中的代谢状况、耐力水平和身体适应能力。

在拳击比赛中,运动员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心理紧张状态,这时心率往往会处于较高的水平。

通过监控运动员在实战训练中的心率变化,可以更好地指导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和恢复情况,提高训练效果和竞技水平。

3.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在拳击训练中的应用3.1 训练调控在拳击实战训练中,通过监控运动员的心率和血乳酸水平,可以根据其个体差异和训练需求,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

根据不同训练阶段的要求,合理控制训练强度和时长,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3.2 恢复监测在拳击训练中,运动员经常需要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容易产生长时间的恢复需求。

通过监测运动员的心率和血乳酸水平,可以及时了解其身体的恢复情况,合理安排训练和休息,避免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

3.3 竞技表现在拳击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进行爆发性运动,这就要求他们具备出色的心脏耐力和快速恢复能力。

通过监测运动员的心率和血乳酸水平,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比赛中的身体状况,指导比赛策略和调控比赛节奏,提高竞技表现和取得更好的成绩。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
心率是反映人体运动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研究发现,拳击运动的强度与运动员的心率呈正相关关系。

高强度的拳击动作会显著增加运动员的心率。

通过监测心率可以对拳击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和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运动员在实战训练中的心率监测可以帮助教练和运动员控制训练强度,避免过度训练或训练不足的情况发生。

心率监测还可以帮助教练评估运动员的心血管负荷,判断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性。

血乳酸是反映人体有氧和无氧代谢的指标之一。

研究表明,拳击比赛中高强度的运动会导致运动员的血乳酸水平升高。

血乳酸监测可以帮助教练评估运动员的乳酸阈值和耐乳酸能力。

乳酸阈值是指人体运动时产生乳酸的临界点,超过这个点,乳酸堆积的速度远大于乳酸消除的速度,会导致运动员的疲劳和力量下降。

通过监测血乳酸水平,教练可以根据运动员的乳酸阈值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提高运动员的耐乳酸能力。

心率和血乳酸监测的结合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运动员的训练效果。

研究发现,心率和血乳酸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

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心率的升高会导致血乳酸水平的上升。

通过监测心率和血乳酸的变化,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和训练效果。

心率和血乳酸监控在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监测心率和血乳酸水平,可以评估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心血管适应性和乳酸耐受能力,帮助教练设计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在拳击运动员的实战训练中,心率和血乳酸监控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竞技水平。

心率和血乳酸对拳击专项强度训练的监控

心率和血乳酸对拳击专项强度训练的监控

收稿日期:2011O 11O 29作者简介:李卫平(1974O ),男,安徽安庆人,广东省重竞技体育训练中心,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心率和血乳酸对拳击专项强度训练的监控李卫平(广东省重竞技体育训练中心,广东广州510500)摘 要 通过对广东省拳击队8名优秀运动员在赛前训练期间4种专项强度训练的心率和血乳酸的监控分析,旨在为拳击专项强度训练监控和训练安排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拳击;专项强度;心率;血乳酸;监控中图分类号:G80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O 1300(2012)01O 0123O 03Heart Rate and Blood Lactate Using in the Control ofthe Intensity to Boxing Specific TrainingLI Wei O ping(Guangdong Province Heav y Athletics Sports T raining Center Guangzhou 510500,China)Abstract:T hroug h monitoring the heart rate and t he blood lactate for eight box ers of Guangdong province box ing team after four box ing specific training ,the paper aims to pro vides th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control and plan to box ing train.Key words:box ing ;intensity of specific tr aining;heart rate;blood lactate;control拳击,从能量供应特点上看,属于无氧供能为主,有氧与无氧混合供能为辅的运动项目[1]。

2023年度运动训练中运用心率监控训练负荷的研究

2023年度运动训练中运用心率监控训练负荷的研究

2023年度运动训练中运用心率监控训练负荷的研究随着健身和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运动负荷和健康状况。

而心率监控作为一种有效的运动监测方法,被广泛运用于运动训练和健康管理中。

本文旨在探讨2023年度运动训练中运用心率监控训练负荷的研究。

一、心率监测在运动训练中的意义运动训练是指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让身体得到锻炼,从而增强身体素质的一种方法。

而心率是评价身体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心率监测能够及时反馈运动时的心率变化情况,帮助运动者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和训练效果,更好地控制和调整运动强度,避免运动过度,减少运动损伤。

二、运用心率监测训练负荷的优点1. 提高运动效果心率监测能够帮助运动者了解运动时的心率变化情况,掌握自己的身体状态和训练效果,从而更好地调整训练强度和时间,达到更好的运动效果。

2. 避免过度训练运动过度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容易引发各种体力、耐力不足等问题。

而心率监测能够及时反馈心率变化情况,帮助运动者掌握自己的身体状态,及时调整训练强度和时间,避免运动过度。

3. 预防心血管疾病健康的心血管系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心率监测能够帮助运动者控制自己的运动强度,减少自己受到的身体负荷,降低自身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三、2023年度心率监测训练负荷的研究方向1. 心率监测训练对于职业运动员的影响职业运动员是运动训练中最需要精准应对的人群之一。

他们需要面对高强度、高均匀性、高频率的训练强度,而心率监测训练是否可以在提高竞争力的同时保护职业运动员的健康,值得进一步探寻。

2. 心率监测训练对于普通人的影响与职业运动员相比,普通人通常面临的是工作、家庭、社交等方面的多重压力。

而心率监测训练对于普通人如何保障健康,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实践探索和研究。

3. 心率监测训练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适用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机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心率监测训练是否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有不同的效果,也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运动训练中运用心率监控训练负荷的研究

运动训练中运用心率监控训练负荷的研究

运动训练中运用心率监控训练负荷的研究导读:简易心率表法:用心率表测量,事先将程序输好,系好心率发射带。

心率对运动刺激的反应比较敏感,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身体负荷的不同变化,概念上比较简单,理解难度较小且不易产生歧义,能够在实验室进行,尤其便于现场测定和实时测定,易于对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与评价,易于应用于运动训练实践。

关键词:心率,心率监测,运动训练运动训练目的是充分挖掘人体机能的最大潜力,不断超越已有的生理负荷平衡, “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训练,没有恢复的训练是耗损训练” [1]但无论是疲劳还是恢复,都要有科学的评判标准。

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通过取血样和尿样选取生理生化指标:评价运动量的常用指标有血红蛋白( Hb)、血尿素氮(BUN)、血睾酮( T)、血皮质醇(C)等;评价运动强度的常用指标有血乳酸(BLa) 、血清肌酸激酶(CK)、尿蛋白等 [2,3,4,5,6]。

训练负荷是关系到运动训练质量的关键因素,在长期的训练实践中运动负荷的监控是长期困扰训练的问题。

对一次训练课可选择指标血尿素氮评价训练量的大小,血乳酸和尿蛋白评价运动强度的大小。

免费论文参考网。

对一周训练运动量的评价可选择血红蛋白和血尿素氮,运动强度的评价可选择血清肌酸激酶, 评价机体的免疫、机能状态选择血红蛋白、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酸激酶,全血分析尤其是白细胞数量及其分类[7,8,9]。

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为运动训练负荷的监控提供了一些科学的方法,大多指标在运用中面临具体的困难,设备昂贵、取血、操作复杂、结果反馈时间长等,如何在运动训练中用无创伤、高效、快速生理指标进行运动负荷监控成为长期的关注点。

在实践层面,运用心率在运动训练中被广泛采用。

1心率测量的主要方法[18]1.1脉搏触摸法:用手直接切运动员手腕动脉。

1.2简易心率表法:用心率表测量,事先将程序输好,系好心率发射带。

可比较准确地记录安静时、运动中和运动后心率。

目前心率遥测系统较多,使用时按不同系统的要求. 将电极贴在相应的部位,一般放在颈部(颈动脉),太阳穴(颞浅部动脉)及左心前区(胸前左侧第5肋间心尖部),打开接受器即可。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关键词:拳击运动员;心率;血乳酸;实战训练1. 引言拳击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发挥出极限的爆发力和耐力,对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和肌肉耐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在实战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率和血乳酸水平是评价其训练效果和身体状态的重要指标。

对拳击运动员在实战训练中心率和血乳酸水平的监控至关重要。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关于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中心率与血乳酸监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拳击运动员的实战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2. 拳击运动员心率的特点拳击运动是一项高强度的爆发性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负荷较大。

研究表明,拳击运动员在实战训练过程中的心率表现有着明显的特点,主要包括:① 心率峰值较高:在实战训练中,拳击运动员的心率峰值通常会超过200次/分钟;② 快速变化:由于拳击运动的快速节奏性,运动员的心率呈现急剧上升和下降的规律,体现出较大的变异性;③ 恢复迅速:与普通人群相比,拳击运动员的心率恢复速度较快,这一特点与其良好的心脏适应能力密切相关。

4. 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中心率与血乳酸监控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中心率与血乳酸的监控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4.1 实战训练中心率与血乳酸的关系研究一些研究表明,在拳击实战训练中,运动员的心率与血乳酸水平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具体而言,运动员的心率峰值与血乳酸峰值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呈现出线性增加的趋势。

这一研究成果为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中心率与血乳酸的联合监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4.2 实战训练中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技术的应用研究为提高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监控水平,一些研究人员尝试利用先进的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技术,如心率监测手表、血乳酸监测仪等,对拳击运动员的实战训练进行监控与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地获取运动员的心率和血乳酸数据,为训练教练和运动员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运动训练中运用心率监控训练负荷的研究

运动训练中运用心率监控训练负荷的研究

70作者简介:刘雪莲(1976.11-),女,蒙古族(内蒙古兴安盟扎旗),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

运动训练中运用心率监控训练负荷的研究刘雪莲 内蒙古医科大学体育教学部摘要:在运动训练中心率所反映的是体内代谢灵敏的生理指标,心率的特点是及时、易测量、无创伤等,它们被广泛运用在运动训练上,这些特点综合反映了人在运动时身体内部的生理状况以及比赛训练时的运动强度,本文将心率监控在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心率;心率监控;运动运动训练是为了将人体机能的最大潜力挖掘出来,以不断超越现有的生理负荷为目的,训练必须是建立在疲劳——恢复的良性循环上开展。

因此,疲劳和恢复都必须要根据科学的依据来设定标准。

在实验室完备的条件下,对生理样本进行血液与尿液样本采集并选取生理生化评判指标,通过一些常用的评价运动量的指标如血红蛋白(Hb)、血睾酮(T)、血皮质醇(C)、血尿素氮(BUN)等,还有评价运动强度的一些常用指标血清肌酸激酶(CK)、血乳酸(BLa)、尿蛋白等。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训练负荷,如何监控在训练中的运动负荷是比较关键的问题。

这里可分为两类,分别为对一次训练课和对一周训练运动量的评价。

前者的评价可以选择血乳酸和尿蛋白来评价本次训练的运动强度以及选择血尿素氮评价训练量的多少;而后者的评价可以选择血红蛋白和血尿素氮评价本周的训练运动量,选择血清肌酸激酶评价运动强度以及在评价机体生理的免疫、状态祖安泽血红蛋白、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氮,全血分析特别是白细胞的状态数量与分类。

这些指标的分析研究可以为运动训练中负荷的监控提供科学的依据,但是这些指标在具体应用时往往面临较多的困难,比如测试代价高、等待结果时间较长等等问题。

因此,运用心率区监控训练负荷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被广泛采用。

一、心率测量的具体方法这里主要介绍三种测试方法。

第一,心率表法。

使用心率表测量心率,将心率表所需的程序提前设置好,安放好心率表进行测试,这种方法的准确性较好,能够很好的记录运动前后的心率变化。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心率与血乳酸是拳击运动训练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指标。

本文将就心率与血乳酸两方面,对拳击实战训练的研究进行综述。

1. 心率监测在拳击训练中的应用心率是衡量身体运动负荷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拳手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标志。

在拳击训练中,心率监测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1 制定训练计划拳击比赛的运动强度非常大,需要拳手有强大的心血管功能才能够对抗对手,因此训练过程中要对拳手的心率进行监测和记录。

通过分析不同阶段的心率数据,可以帮助拳击教练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1.2 监测训练强度在拳击训练中,训练强度往往较大,如果拳手的心率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训练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心率监测来掌握拳手的运动强度,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和强度,以避免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的发生。

1.3 评估训练效果通过对拳击运动员训练期间心率变化情况的监测、分析和总结,可以更好的评估训练效果,了解每次训练后拳手的身体适应性和恢复能力,以便更好地制定下一步的训练计划。

1.4 检测竞赛状态在拳击比赛中,心率变化情况也是评估选手状态的一项关键指标。

通过检测拳手在比赛中的心率,可以研究选手战斗时的代谢状态、应激反应,并分析不同阶段的战术策略和应对措施。

在拳击比赛中,血乳酸的浓度变化可以反映出拳手的代谢水平、肌肉疲劳程度和状态。

通过检测比赛中拳手的血乳酸,可以为制定合理的战术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增强拳手的比赛能力和竞技实力。

综上所述,心率和血乳酸的监测对于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两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不仅可以更好地制定训练计划、监测训练强度和评估训练效果,而且可以检测竞赛状态,为拳击比赛的取胜提供科学依据。

拳击训练中的心率控制与训练强度

拳击训练中的心率控制与训练强度

拳击训练中的心率控制与训练强度拳击是一项需要高度耐力和爆发力的搏击运动,而心率控制和训练强度在拳击训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掌握如何合理地控制心率,并根据心率调整训练强度,是拳击选手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讨论拳击训练中的心率控制与训练强度调节的方法和意义。

一、心率控制的重要性心率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是衡量身体运动强度和疲劳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拳击训练中,合理控制心率可以有效调整训练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1.1 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心率与运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当运动强度增加时,心率也会相应增加。

通过控制心率,可以调整训练强度,避免身体处于过度负荷状态,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1.2 心率与燃脂效果的关系心率还与脂肪燃烧效果密切相关。

在适中的心率范围内进行训练,可以促进脂肪的燃烧,帮助拳击选手控制体重、塑造体型。

二、心率控制方法在拳击训练中,有多种方法可以控制心率,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2.1 最大心率计算法最大心率(Maximum Heart Rate, MHR)是指一个人在最大运动强度下所能达到的最高心率。

常用的最大心率计算公式为:最大心率=220-年龄。

通过计算最大心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合理调整训练强度,避免身体过度负荷。

2.2 有氧心率训练区域根据最大心率的计算结果,可以将训练强度划分为不同的心率区域。

一般分为恢复区(RHR),低强度有氧区(LHR),中高强度有氧区(MHR),乳酸耐受区(THR)和最大心率区(MHR)。

通过控制心率在不同区域内的停留时间,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转换,可以实现有针对性的训练效果。

2.3 使用心率监测设备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心率监测设备广泛应用于运动训练中。

心率带、手环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心率数据,并显示在训练设备、智能手机或其他终端上。

通过使用心率监测设备,拳击选手可以实时了解自己的心率,根据情况调整训练强度。

三、训练强度调节的意义合理调节训练强度对于拳击选手的身体适应性和竞技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率监测在高职体育训练和比赛中的应用价值

心率监测在高职体育训练和比赛中的应用价值

心率监测在高职体育训练和比赛中的应用价值摘要院在体育训练及比赛中,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特性不同,使得制定的训练计划强度很难与学生的心理承受极限相符,结果很难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心率监测可以对学生的心率变化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的数据制定训练计划和运动方案。

本文论证了心率监测在高职体育训练及比赛中的重要性。

Abstract: In physical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tudent is different, which makes it hard to makethe training plan and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limits consistent. As a result, the desired training effect is difficult to be achieved. Thechange of students' heart rate can be tested by the heart rate monitor and according to the test data, training plan and movement scheme aremade.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heart rate monitor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sports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关键词院心率监测;体育训练;比赛;应用价值Key words: heart rate monitoring;physical training;competition;application value中图分类号院TP317.1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3-0233-020 引言在体育训练和比赛中,心率是一项重要的生理监测考核指标,通过对学生心率变化数据的分析有助于教练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率变化,进而根据学生的生理素质制定具体的运动方案,同时心率监测还可以用于界定运动员的疲劳程度、疲劳修复状况等。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拳击是一项体力、技巧、反应及勇气等多方面要求的运动。

为了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拳击运动员需要进行系统而充分的实战训练。

在这个过程中,心率与血乳酸浓度是两个重要的生理指标,因为它们能够反映运动员的身体状态、运动强度和耐力水平等信息。

因此,本文将探讨心率与血乳酸监控在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中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一、心率监测在拳击训练中的应用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是反映心肺功能是否正常、身体代谢状态是否适应运动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拳击实战训练中,心率监测可以用来判断运动员的运动强度和耐力水平,为训练调整和预测竞技状态提供有效依据。

(一)心率监测的方法目前常用的心率监测方法包括手动计数法、心率计测量法和心电图测量法。

手动计数法是通过手动触摸或听诊等方式计算每分钟心跳次数,虽然简单易行,但存在误差大、操作麻烦的缺点。

心率计测量法是通过佩戴心率计或手环等设备,自动检测心率,具有准确、简单、方便的特点。

心电图测量法则是通过电极贴附于身体表面,记录心电图信号,并得出相应的心率值。

虽然准确度最高,但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和设备依赖性强,因此在实际训练中应用不广泛。

1.评估训练强度和效果心率可以反映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程度,通过监测运动时的心率变化可以评估训练强度和效果。

通常情况下,人体在低强度运动时心率较低,而高强度运动时心率升高。

因此,心率监测可以反映不同运动强度下的心血管耐力水平,为合理制定训练计划提供重要指标。

2.调整训练强度和节奏通过心率监测可以调整每次训练的强度和节奏,以保证训练效果。

在拳击实战中,不同的比赛和对手强度会有所不同,运动员需要在不同的竞技环境中保持一定的心率水平,以确保充分的体力和耐力。

3.评估心理压力和抗压水平心率还可以反映运动员的心理状态。

在面对高压力和紧张的比赛环境时,运动员的心率会升高。

如果心率持续高位,则会对运动员的战斗力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心率监测可以帮助运动员评估自己的心理压力和抗压水平,对于保持最佳竞技状态有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递增负荷训练下的运动员心率恢复情 况回归分析表
回归 模型
1
运动心率指标 常数项
非标准化系数 标准化系数
T值
显著性 水平
B Std1E rror B eta
B Std1Erro r
- 2165 0174
- 3157 0100
运动后即刻心率 0123 0103
0156 7109 0100
2
常数项
三 、研究结果 (一 ) 警体格斗实战训练负荷的特征 警体格斗实战负荷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特 征 。学员在对抗性实战训练中所承担的实战负荷 来自个体运动所需承担的负荷 , 其负荷强度不易 控制 , 个体要根据对手在实战中的表现 , 根据其 体力消耗和战法特长结合自身的特点合理分配体 力 , 采用战术予以防守与攻击 。因此 , 警体格斗 的实战负荷训练明显区别与一般性体育活动和警 务技能训练 。具有较强的战术性特征 , 即对抗主 体为寻求制敌而主动地降低承担负荷或增加承担 负荷的特点 。降低承担的负荷是为下一步防守和 攻击做准备 , 主动增加承担的负荷是为 “趁胜追 击 ”, 力求快速制敌 。这也决定着在格斗训练过程 中学员与教官均难以准确把握学员所承担的负荷 状况 , 训练中学员往往凭感受确定自己承担的负 荷状况 , 而教官则凭经验确定 。因此 , 科学合理 地监控实战训练中的负荷状况十分必要 。 (二 ) 递增负荷情况下的运动员心率恢复特 征 为设计递增负荷 , 研究中让参与试验的运动 员完成的负荷量与强度分别为 1 分钟 30 次 、1分 钟 40次 、2分钟 60 次 、2 分钟 80 次四种形式的 深蹲训练负荷 (设计中曾考虑设计 1分 60次和 2 分 120次负荷 , 但预试验中 2 分钟 120 次负荷超 出了运动员承担的最大负荷范围 , 予以放弃 ) , 将 上述四种运动负荷认定为递增负荷 。32名运动员
注 : a30 为运动后 30 秒心率 ; jkxl为运动后即刻 心率 ; zbxl为准备期心率
(三 ) 跆拳道运动队实战训练负荷的心率监 控分析
表 2为 10名跆拳道运动员训练过程心率监控 平均心率变化 。十名队员晨脉为 54154 ±7134次 / 分钟 、训练前脉搏为 77158 ±13124、准备期脉搏 为 128196 ±19162、最 大 强 度 脉 搏 为 167174 ± 21151、训练后脉搏为 101129 ±17122。个体脉搏 波动范围大 (标准差较大 ) 说明个体机能状况不 稳定或者承担的负荷状况差异较大 。
T值
显著性 水平
1
(Constant) 109131 10114
10178 0100
准备期脉搏
0149 0108
0155 6144 0100
2Hale Waihona Puke ( Con stan t)
89141 11139
7185 0100
准备期脉搏
0143 0108
0148 5165 0100
训练后脉搏
0128 0109
0128 3129 0100
A djusted R Square (调整 R方 ) = 0136
9 64100 ±2158 89178 ±7142 133126 ±14104 175167 ±22144 102131 ±11194
10 60111 ±3132 85122 ±9131 143126 ±19101 175189 ±14106 112100 ±13174
Total 54154 ±7134 77158 ±13124 128196 ±19162 167174 ±21151 101129 ±17122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 研究对象 抽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拳击队和跆拳道队 42 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运动员 39名 , 女运 动员 3名 。 (二 ) 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共分两次展开 , 其一研究递增负荷 设计情况下的心率恢复特征 , 其二对跆拳道队运
① [基金项目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级科研基金立项课题 《运用心率评价警体格斗实战训练负荷研究 》系列论 文 。项目编号 : 06SK22
78
表 3为最大强度脉搏与训练过程晨脉 、训练 前脉搏 、准备期脉搏 、最大强度脉搏和训练后脉 搏回归分析表 。回归分析表明 : 准备期脉搏和训 练后脉搏进入回归模型 ( P < 0105) 。
表 3、最大强度脉搏与训练过程其它时期脉 搏回归分析表
回归 模型
运动心率指标
非标准化系数 标准化系数 B 值 Std1E rror B eta
表 2、跆拳道队运动员训练心率表 (单位 : 次 / 分钟 )
队员 代码
晨脉
m
sd
训练前脉搏
m
sd
准备期脉搏 最大强度脉搏 训练后脉搏
m
sd
m
sd
m
sd
1 58163 ±3177 76174 ±9176 116120 ±14188 156159 ±28119 92177 ±16164
2 56132 ±2185 75168 ±10182 122190 ±17111 162190 ±19190 88133 ±10171
[摘 要 ] 警体格斗实战训练负荷明显区别与一般性体育活动和警务技能训练 , 具有较强的战术性特征 , 即 对抗主体为寻求制敌而主动降低承担负荷或增加承担负荷的特点 。这也决定着在格斗训练过程中 学员与教官均难以准确把握学员所承担的负荷状况 , 训练中学员往往凭感受确定自己承担的负荷 状况 , 而教官则凭经验确定 。因此 , 科学合理地监控格斗实战训练中的负荷状况十分重要 , 而运 用心率监控警体格斗实战训练负荷的方法 , 无疑对提高警体教学训练的质量有重要意义 。
心率是监控运动负荷的有效指标 , 不仅期监 控效果好 , 而且获取途径比较简单且十分灵敏 , 在警务实战训练中也常被用来控制实战训练的负 荷强度 。测量心率的最佳位量是在桡动脉 、颈动
脉 、颞浅部动脉及左心前区 。起床前进行晨脉测 试 , 可以保证测量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 测量方法 包括 : 10、 15 次心跳计时法 、 10、 15 s计数测量 法 、运动中心率 、最大心率和安静时心率等 。由 于这些方法的测量时机和测量作用的不同 , 要按 照其不同的需要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
2009年第 3期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9 No. 3
总第 86期 Journal of W uhan Public Security Cadre’sCollege Ser. No. 86
警务战术研究
① 运用心率监控警体格斗实战训练 负荷的应用研究
章小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北京 100038)
[关 键 词 ] 格斗实战训练 ; 负荷监控 ; 心率 [中图分类号 ] D63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 - 9390 (2009) 03 - 0076 - 04
一 、前言 警体格斗训练区别于一般性体育教学训练和
警务技能训练 , 其对抗程度更为剧烈 , 因而在训 练中实战负荷的监控是教学与训练的难点问题 。 在公安院校的警体格斗教学训练中 , 较为常见的 现象是教官在格斗教学中不敢上强度 , 或者在对 抗性练习中不好把握训练强度 , 缺乏与警务实战 相似场景的格斗训练 , 使得警体教学停留于技能 学习的模式 , 而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员现实对抗 性格斗的真正能力水平 。
- 3148 0179
- 4137 0100
运动后即刻心率 0117 0104
0141 4112 0100
运动后 60秒心率 0113 0105
0125 2153 0101
3
常数项
- 1155 0185
- 1181 0107
运动后即刻心率 0115 0104
0136 3198 0100
运动后 60秒心率 0125 0105
从聚类分析树型图中可以看出 , 准备期心率 和恢复期各阶段心率指标间的距离 。从总体上 , 指标分成两类 , 即运动后即刻心率和运动后 30秒
77
心率 ( a30) 聚合为一类 ; 其它心率指标聚合成一 类 。结合回归分析的结果 , 可以观察到在每一聚 合群体中均有指标进入回归模型 。
图 1、递增负荷训练下的运动员恢复期心率 指标聚类分析树型图
[收稿日期 ] 2009 - 03 - 31 [作者简介 ] 章小辉 , 男 , 1971年 3月出生 , 江西南昌人 , 教育学硕士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训部副研究员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警务战术训练和军事教育训练教学工作 。
76
动员备战全国大学生跆拳道比赛的训练过程进行 心率监控研究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 、 试验法 、统计分析法 。在递增负荷设计中 , 试验 对象选取 32名拳击队员 , 让运动员分别承担深蹲 运动 , 完成的负荷量与强度分别为 1 分钟 30 次 、 1分钟 40次 、2分钟 60次 、2分钟 80次 , 分别采 集运动员的准备心率 (运动实施前 3分钟心率 ) 、 运动后各时间段心率 (即刻 、 30 秒 、 60 秒 、 90 秒 、120秒 、 150 秒 、 180 秒 、 210 秒和 240 秒心 率 ) 。心率采集以十秒手摸腕脉搏的方式获取 。对 跆拳道运动员心率监控试验研究由教练员采集 10 名备战全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训练中的运动员 阶段心率指标 , 包括 : 晨脉 、训练前脉搏 、准备 活动完成后的脉搏 、最大强度脉搏 、训练结束的 脉博 。训练方式以跆拳道实战对抗为主 , 辅助进 行专业身体素质练习 。
3 53116 ±2152 84100 ±11126 143120 ±21186 169153 ±15155 105117 ±15169
4 44130 ±5159 55170 ±5181 112176 ±10134 165124 ±21187 102115 ±251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