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

合集下载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地理必修Ⅰ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地理必修Ⅰ
(答:这五个地理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93阅读材料“生物循环”,出示图1生物循环,
思考以下问题:图中地理环境要素物质怎样迁移,能量怎样交换?生物循环的概念、一般过程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师生互动】下面同学们动手画一幅有太阳光能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学生分组边讨论边画,教师巡视参与,最后教师点评,并出示下图。)
学生读图小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动植物死亡后,遗体被微生物分解,能量又被最终放散到环境中去。
【板书】3、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再读P935.2图,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
(3)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答1:图中的地理环境要素中有大气、水、岩石、生物和土壤。答2:大气降水使土壤、水圈和生物不断获得水分的补给。水面的蒸发、土壤表面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水又以水汽的形式再进入大气。答3:有太阳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下来,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动植物死亡遗体被微生物分解,能量又被最终放散到环境中去。同时太阳能为水循环提供能量。)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现在我们要学习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环境”一词的含义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其周围的境况。那么这两个“环境”的中心事物有什么不同?

(鲁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地理》目录

(鲁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地理》目录

(鲁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必修一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 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 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 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 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 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必修二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 单元活动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 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第三节旅游业与地理环境 单元活动学用电子地图 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一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 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单元活动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运输鲁教版必修三目录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单元活动学会小区域调查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单元活动走进“数字地球”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单元活动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 选修一 第一单元浩瀚的宇宙 第一节宇宙概观 第二节宇宙的起源和恒星演化 第三节探索宇宙 单元活动学会使用星图 第二单元神奇的太阳系 第一节太阳及太阳系 第二节地球的卫星——月球 单元活动学用小型天文望远镜 第三单元永不停息的地球运动 第一节地球的演化 第二节地质构造 第三节全球构造理论 单元活动学用简单的地质图 第四单元多彩多姿的地表形态 第一节主要地貌类型 第二节外力作用 第三节地表形态的演化 单元活动进行野外调查 选修二 第一单元探索海洋的奥秘 第一节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第二节海水性质与海水运动 第三节海岸带与全球海平面变化 单元活动收集海洋资料 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 第一节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及. 第二节海洋矿产资源及其开发 第三节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 单元活动模拟海岸带开发规划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 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第二节海洋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 单元活动调查海洋环境 第四单元维护海洋权益 第一节维护海洋权益 第二节我国的海洋国情 第三节我国的海洋权益 单元活动研究海洋问题 选修三 第一单元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第一节长盛不衰的 "朝阳产业" 第二节旅游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单元活动调查家乡的旅游业 第二单元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 第一节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 第三节旅游活动设计 第四节旅游安全防范 单元活动设计“一日游”活动方案 第三单元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规划 第一节旅游资源评价 第二节旅游规划 单元活动学会评价景区旅游资源 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 单元活动旅游环境保护辩论会 选修五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人类环境- 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第三节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单元活动环保考察活动 第二单元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 第一节资源问题及其表现 第二节生态问题及其表现 第三节资源及生态保护 单元活动环保辩论会 第三单元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环境污染- 第二节工农业污染的防治- 第三节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 单元活动环保综合探究活动 第四单元环境管理与金球行动 第一节环境管理 第二节国际行动 第三节公众参与 单元活动环保小展览 选修六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人类环境- 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第三节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单元活动环保考察活动 第二单元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 第一节资源问题及其表现 第二节生态问题及其表现 第三节资源及生态保护 单元活动环保辩论会 第三单元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环境污染- 第二节工农业污染的防治- 第三节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 单元活动环保综合探究活动 第四单元环境管理与金球行动 第一节环境管理 第二节国际行动 第三节公众参与- 单元活动环保小展览。

人教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必修Ⅰ

人教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必修Ⅰ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Ⅰ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石狮一中学李家远【本章教材分析】本章内容介绍了自然环境的几个要素—大气、水、地貌。

揭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从而构成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是绝对的。

本章的理论性较强,教学时用多媒体,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内涵和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规律,使学生建立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学好本节的关键。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之后,又从三个方面诠释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不能把地理要素彼此割裂开来,而应充分认识到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统筹考虑,避免不合理的利用给生态带来不良的后果。

【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学习已经对地理环境要素有初步的认识,对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还缺乏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事例(如流域的综合治理)来帮助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3使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的观点,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理要素的关系,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分析讨论法。

2探究活动,地理环境整体性。

3利用景观图片和多媒体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统筹考虑。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目录(必修一).doc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目录(必修一).doc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资料。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稿件来源:《试教通讯》(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韦志榕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高中地理课程逐步从恢复走向了正常的发展道路。

地理教材也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

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地理课程和教材的重建,确立了在地理教材中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讲授人与地理环境的内容;第二次是90年代中后期,编写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高中地理教材。

教材的主旨不变,只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强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

进入新世纪,我们又在进行新一轮的高中地理课程和教材改革。

作为对现代公民素质培养有重要意义的基础课程,地理课程讲述人地关系的主旨没有变,素质教育的方向性没有变,但是我们的脚步不能仅停留于此,而是要加深与扩大其内涵和外延,以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地理教材有继承、发展和创新的需求和过程。

目前,人教版《地理1》《地理2》和《地理3》等3本必修教材和《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等2本选修教材已经通过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初审。

回过头来,我们从教材的知识维度、思想文化内涵维度、教学维度,以及教材特色维度,对新教材作一次“盘点”,将有利于在编者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一、教材的知识维度1.教材内容要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课标》)的要求相符合。

《高中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编写要全面体现《高中课标》的要求。

分析本套教材与《高中课标》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教材与《高中课标》是相符合的。

当然,教材在有些内容上做了适当的扩展,以为实现《高中课标》的要求做知识上的铺垫。

2.教材内容要反映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

地理作为高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现代公民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成为《高中课标》的一条基本理念。

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首先是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基本地理观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1湘教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1湘教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Ⅰ湘教版)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组织分析《地理I》由前言以及第一、二、三、四章组成,本册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理论基础,以介绍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为主。

这些内容对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有理论价值的。

基本原理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天气系统的特点,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等。

基本规律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等。

基本过程包括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等。

《地理I》的前言——走进地理学是高中地理的开篇。

呼应初中地理“让我们走进地理”,从“说理”的角度,告诉学生,“地理学是什么”;“地理学做什么”,指导学生,“地理学怎么做”,明确指出地理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和乐趣的科学,学好地理将使你终身受益。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是引导学生从大的方面来认识人类所处的生存环境即地球的宇宙环境。

通过天体系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地球的运动与结构等知识的介绍,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地表过程。

通过介绍了地壳的物质组成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形态、大气环境和水环境,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的特征。

通过对自然地理的要素变化和环境变迁分析,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地形条件、气候变化、自然资源以及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聚落、交通等)的影响分析,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辨证关系。

以前必修课自然地理部分将大气、水、地质、地貌、生物、土壤各要素一一剖析,而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I》则突出地表过程(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分析和自然环境特征(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认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

建立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doc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doc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点击目录链接相应扫描版)• • A • n X t R R «地理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必修目录版权页第一章行星地球 (1)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2)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8)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3)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23)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 (26)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9)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30)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36)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44)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49)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 (55)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57)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58)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61)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66)问题研究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 (7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73)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74)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79)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83)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89)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91)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92)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98)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 (103)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105)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2)必修目录版权页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2)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8)第二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12)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15)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17)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8)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25)第三节城市化 (31)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 (39)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41)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42)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47)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51)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 (55)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57)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58)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62)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65)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74)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77)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 (78)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82)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 (87)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89)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90)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99)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 (105)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107)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3)版权页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7)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15)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7)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一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8)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 (31)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4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45)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一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46)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55)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6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65)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一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66)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76)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 (86)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87)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88)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94)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 (101)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103)图例 (104)■・—■些虞n练实害与防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5)版权页编写人员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01)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02)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07)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9)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24)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25)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 (31)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 (38)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 (46)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害・ (56)第三章防灾与减灾 (62)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63)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求援与求助 (72)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79)本书相关8环境保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6)版权页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01)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 (02)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04)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11)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15)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16)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22)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27)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34)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35)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42)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54)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 (61)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 (62)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66)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69)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 (75)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79)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83)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 (84)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90)第三节公众参与 (93)本书相关网站 (97)。

地球运动一般规律

地球运动一般规律
地球运动一般规律
观察: 地球是怎样绕太阳公转的?太阳直射点
的如何变化?产生什么影响?
地球运动一般规律
地球运动一般规律
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一轴两面三角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 基本稳定不变 归线之间作回归运动
地球运动一般规律
地球运动一般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A
6.22夏至
3.21春分
(3)南北两极点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零
地球运动一般规律
二、地球的公转
观察:地轴指向、轨道、方向、周期及直射点的变化
地球运动一般规律
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
轨道:椭圆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 时公转速度较慢
远日点
(7月初)
S 地球公转到近日点
时公转速度较快
近日点
(1月初)
地球公转的周期为365日6时9分10秒,叫一个恒星年。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 • 第1册 地球运动一般规律
【预备知识】:——经纬网(纬线和经 线、纬度和经度)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形状、大小地球运、动一般方规律 向、划分
纬线与纬度
地球运动一般规律
赤道0° 南北极点90°
书写方法: 北京:北纬40°
(或40°N)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次年3.21春分
B
பைடு நூலகம்
D
9.23秋分
C
12.22冬分
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2、直射点平均每个月移动约7度49分
地球运动一般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移动示意图
直射南半球 直射北半球 直射南半球
23°26′N 9月23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剖析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剖析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稿件来源:《试教通讯》(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韦志榕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高中地理课程逐步从恢复走向了正常的发展道路。

地理教材也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

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地理课程和教材的重建,确立了在地理教材中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讲授人与地理环境的内容;第二次是90年代中后期,编写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高中地理教材。

教材的主旨不变,只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强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

进入新世纪,我们又在进行新一轮的高中地理课程和教材改革。

作为对现代公民素质培养有重要意义的基础课程,地理课程讲述人地关系的主旨没有变,素质教育的方向性没有变,但是我们的脚步不能仅停留于此,而是要加深与扩大其内涵和外延,以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地理教材有继承、发展和创新的需求和过程。

目前,人教版《地理1》《地理2》和《地理3》等3本必修教材和《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等2本选修教材已经通过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初审。

回过头来,我们从教材的知识维度、思想文化内涵维度、教学维度,以及教材特色维度,对新教材作一次“盘点”,将有利于在编者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一、教材的知识维度1.教材内容要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课标》)的要求相符合。

《高中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编写要全面体现《高中课标》的要求。

分析本套教材与《高中课标》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教材与《高中课标》是相符合的。

当然,教材在有些内容上做了适当的扩展,以为实现《高中课标》的要求做知识上的铺垫。

2.教材内容要反映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

地理作为高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现代公民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成为《高中课标》的一条基本理念。

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首先是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基本地理观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泉港二中陈晓一、课标要求及解读1、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课标解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却是绝对的。

一方面,不可能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只有相似的区域;另一方面,再小的区域,其内部仍然存在着差异。

所以区域才可以逐级划分下去。

由于各要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们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地理环境在地域分异上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本条“标准”旨在通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首先,应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其次,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再次,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指地带性分布规律。

而自然带的界线是对地理环境客观现实的反映,同时又是人为主观划分的,各自然带之间的界线,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现实中总是由一种自然带的典型景观逐渐过渡到另一种自然带的典型景观。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的认识本节教材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1的最后一节课,从它的位置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通。

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的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

而且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二是陆地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

教材从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入手,分三个方面重点讲述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拔影响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

五、编写体例
•仍然沿用现行高中地理传统的章、节、目的体例, 章下设节,节下设目 •不同的是,本套教科书每章后面设有“问题研究”栏目 目下除了正文之外,还设有案例、读图思考、活动、 阅读等栏目。
六、内容表述
•分为叙述性性课文和活动性课文 •叙述性课文由正文、案例和阅读三部分组成 正文展开阐述相关的知识点,给出基本的地理概念、
对地理教材的影响: 注重人地相互作用分析、体现人地相互协调的观点 注重自然、人文地理的动态过程剖析 增加应用地理学的内容、体现地理学的应用价值 增加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内容
2、教育观念更新
建构主义思潮的兴起: 认为人原有的经验很重要,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在
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过程。教学应该引导学生 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去积极观察、思考和探索,以获得 感性知识和实践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经过批判、修正、 理解、记忆,与理性知识和书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建立符合自己特点的、有利于未来发展的、稳定的知识 结构。
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存在生命的行星
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 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 和公转。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与时差 地球公转与季节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 地球的内部圈层
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球的外部圈层
全球气候 变化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 过程和主要环节。
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相互联系的水体 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 布规律。
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例,说明 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
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

(人教课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

(人教课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

(人教课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人教课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高中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问题研究月球基地该是什么样子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研究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高中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城市化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问题研究北京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高中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问题研究河流上改不改建大坝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高中选修一第一章宇宙第一节天体和星空第二节探索宇宙第三节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第二节月球和地月系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附录:活动星图高中选修二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第三章海洋水体第一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第五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节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第四节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第二节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第三节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高中选修三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第一节现代旅游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一节旅游规则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高中选修四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三节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第二节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第三节城乡规划中的主要布局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第一节城乡人居环境第二节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第三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高中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害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求援与求助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高中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四节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三节公众参与高中选修七第一章数字时代与地理信息技术第一节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二章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图第一节地图和地图投影第二节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第三章人眼的延伸——遥感(RS)第一节什么是遥感第二节遥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第三节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及其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第四章精确定位的现代工具——全球定位系统(GPS)第一节什么是GPS第二节GPS的应用与发展第五章数字时代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一节什么是GIS第二节GIS的基本功能第三节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第四节GIS的发展第六章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中国数字地球建社第一节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第二节中国数字地球的建设。

《宇宙中的地球》完整版人教

《宇宙中的地球》完整版人教
1.00 0.15 1 316.00 745.00 65.20 57.10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87.9天 224.7天
1年 1.9年 11.8年 29.5年 84.0年 164.8年
58.6天 逆243天 23小时56分 24小时37分 9小时50分 10小时14分 逆23小时54分 17小时48分
从表中可以看出,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公转运动特征方面 没有特殊的地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在结构特征方 面,质量和体积既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也无特殊的地 方。因此说,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2.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 与人物 、人物 与环境 之间相 互关系 的具体 事件构 成。

3.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 体感知 小说的 起点。 命题者 在为小 说命题 时,也必 定以情 节为出 发点,从整体 上设置 理解小 说内容 的试题 。通常 从情节 梳理、 情节作 用两方 面设题 考查。

4.根据结构来梳理。按照情节的开端 、发展 、高潮 和结局 来划分 文章层 次,进而 梳理情 节。

Hale Waihona Puke 5.根据场景来梳理。一般一个场景可 以梳理 为一个 情节。 小说中 的场景 就是不 同时间 人物活 动的场 所。

6.根据线索来梳理。抓住线索是把握 小说故 事发展 的关键 。线索 有单线 和双线 两种。 双线一 般分明 线和暗 线。高 考考查 的小说 往往较 简单,线 索也一 般是单 线式。
③一闪即逝的彗星
④轮廓模糊的流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针对训练 2】1 月 31 日晚间,2018 年第一场天文大戏如约登场,“超级月亮”“血月”“蓝月亮”三合

热力环流教案(优质课比赛)

热力环流教案(优质课比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2、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获得热力环流的感性认识;2、通过读图分析,自主归纳变化规律;3、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2、使学生养成求真、XX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图示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指导: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伴随最近几次降温过程,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冬天的到来,不禁开始怀念阳光肆无忌惮照射的夏天,夏天人们喜欢去海边避暑,就像大家在视频里看到的,吹着海风,走在海边,水清凉、风清爽,炎热的夏天置身这样的地方真的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那么,清爽的风和清凉的海水有没有关系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热力环流就去尝试解释这个问题。

其实,不止是风,阴晴雨雪,所有的天气活动都是由大气运动导致的,而热力环流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在开始我们的探究学习之前,先来了解一个相关概念:气压。

气压:单位面积上空气柱所产生的压强;当地面受热均匀时,海拔相同,气压相等。

探究活动一:热空气的运动(孔明灯的视频)(时间一分钟)1、观察孔明灯是如何运动的?2、思考孔明灯为何这样运动?(学生展示)(板书总结)假设A地受热,空气膨胀,密度变小,浮力大于重力,空气上升。

探究活动二:冷空气的运动【模拟实验】材料: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cm左右,宽30cm左右,高40cm左右)、胶合板或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实验步骤:(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2)用平整的胶合板将玻璃缸上部的开口盖严;(3)在胶合板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同学们,本节已经讲完了。大家 同学们,本节已经讲完了。 是否理解本节的内容呢? 是否理解本节的内容呢?现在我 们来做一些练习来巩固一下吧。 们来做一些练习来巩固一下吧。
一、概念题: 概念题: 1、地球存在生命的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什么? 地球存在生命的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什么? 2、行星绕日公转的三个性质是什么? 行星绕日公转的三个性质是什么? 3、根据行星的质量、体积以及距日远近,可以把8大行星分 根据行星的质量、体积以及距日远近,可以把8 成哪3种类型的行星? 成哪3种类型的行星? 答案:1、距日适中、质量体积适中、有水; 答案: 距日适中、质量体积适中、有水; 2、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的主要原因是: 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的主要原因是: A、受到一些宇宙天体的撞击;B、月球没有大气层的保护; 受到一些宇宙天体的撞击; 月球没有大气层的保护; C、月球本来就是这样的; 月球本来就是这样的; D、地球的引力作用 3、太阳系里面质量和体积均最大的行星是: 太阳系里面质量和体积均最大的行星是: A、土星 B、木星 C、地球 D、海王星 4、地球距离太阳适中所带来的好处是: 地球距离太阳适中所带来的好处是: A、地表温度不会太高; 地表温度不会太高; B、地表水不容易快速蒸发; 地表水不容易快速蒸发; C、避免了与太阳的碰撞; D、减少了对地球的一些不良反应。 避免了与太阳的碰撞; 减少了对地球的一些不良反应。 答案: B;2、AB;3、B;4、ABD。 答案:1、B;2、AB;3、B;4、ABD。
可想而知,缺少3个条件的其中之一, 地球上是不可能存在生命的。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doc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doc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地球的自转》属于普通高屮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笫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节教材包含两部分内容,即地球自转的特点及地理意义。

地球的自转对自然坏境屮的物质运动和能最交换、蕖体性和芳异性及人类活动都有重要影响,是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由于地球运动难以感知,不少学生在学习时存在一定障碍,但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空间智能有较大促进作用。

二、教学策略及设计思路运用多媒体教学,把教材视为学材,适当运用课外教学资源。

教学过穆遵循学生认识规律;课堂教学要体现知识的自动生成;多创设问题情累,多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情境一设疑一探究一图式建构的学习模式,通过实验、演示、呦图等创设问题情景,使抽象的地球运动具体化、生动化;学生进行质疑、探究、交流、归纳和图式建构,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已冇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确定教学li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的规律及自转的地理意义。

2、通过活动和探究,让学生感受地球白转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意义,增强地理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模拟地球自转、昼夜更替,通过演示、观察、uni图、探究,能够正确说出自转的方向2、解释仔夜更替,绘制示意图进行表达和交流,增强空间智能,并学以致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演示、画图、析图,应用空间思维、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发现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2、突破恒星口与太阳LI知识难点,进行地方时、区时和口期换算,实现图式建构,享受成功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异同;时间的换算。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高一大多数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白主学习能力较欠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重视典型案例剖析
•地球表层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巨系统 •进行着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 •发生各种自然地理现象、形成各种自然地理规律 •不可能将所有这些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剖析 •借助典型的案例剖析、展示最基础、核心的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展示宇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选择“洋流”展示海水的运动过程 •选择“山岳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剖析外应力地貌 •选择喜马拉雅山讲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等。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 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 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源及其分布 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活 合理利用水资源 动的影响。
水资源的 合理利用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 内力作用 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外力作用 结合实例,说明岩石圈的物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质循环。
4.注意引导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
•20世纪,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 •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为研究重点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列为地理学发展的核心观念, •要求在各级地理教育中加强该观念的教育 •《课标》将可持续发展观念列为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 •教材的编写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 •地理Ⅰ(必修)适时引导学生关注“地对人的影响” •让学生理性思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对地理教材的影响: 注重学生的经验、体验 强化地理学习的实践环节
多元智力理论的流行: 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来。认为人 的智力构成是多元的,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外,还有空 间视觉能力、音乐节奏能力、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自我反省能力、自然观察能力和存在智力。智力是不容 测定的,如果一定要测定这种智力,那就应当侧重于该 智力所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不仅仅 是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 对地理教材的影响: 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培养,注意学生智力的综 合评价——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与评价。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必修(1)
讲解人:杨爱玲 人教社编辑
一、教材编写背景
1、地理科学发展
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高度综合: 面临着来自自然、社会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演变为全球问题 全球问题的解决需要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互融合 自然地理过程纳入人类活动因素的驱动力研究 人文地理研究将资源环境作为决策目标的有机组成 注重地球表层四大圈层的相互作用研究 关注人类与环境发展问题
选择依据:内容标准以内容要求的形式给出了教材必须
涵盖的知识点 ,它们是选择教材内容的主要依据。
选择方法:逐条梳理内容标准所包含的知识点,
确定教材的章、节、目
第一章 行星地球
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 确定的与之对应的目 对应的节 宇宙中的 地球 太阳对地 球的影 响 地球的运 动 地球的圈 层 结构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存在生命的行星 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注重微观过程研究: 静态、类型和结构研究转变为动态、过程、机理研究 自然地理侧重生物、化学、物理过程研究 人文地理侧重经济、文化、社会过程研究 加强应用地理学研究: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环境整治与保护 灾害预防 RS、GIS、GPS应用的产业化
研究方法与技术的现代化: 定性文字描述演变为定量研究 数学分析方法由线性规划演变为系统分析、 模糊预测、灰色描述、模拟实验等多种方法 RS、GIS、GPS技术的广泛应用 当代地理科学由经验科学走向实验科学 对地理教材的影响: 注重人地相互作用分析、体现人地相互协调的观点 注重自然、人文地理的动态过程剖析 增加应用地理学的内容、体现地理学的应用价值 增加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内容
二、编写原则
确定编写原则的依据:课程标准的编写要求、 地理教学的发展现状、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
1、关注自然地理基本过程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空间范围是地球表层 •它是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共同作用的界面 •大气环流过程、水循环过程、地貌演化过程、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和生物过程 •物质得到迁移和更新、能量得到转换和分配 •四大圈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很多自然现象、自然灾害的发生与这些自然地理过程 •认识这些过程有助于认识自然现象与灾害的发生和发展 •最后受教育机会,对生活的自然环境有动态认识
第一节知识结构及重点
在宇宙中位置
不同级别天体系统
地球在不同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与其它行星运动特征比较 宇宙中地球 太阳系普通行星
与其它行星结构特征比较
与太阳距离适中 存在生命的行星
适中体积质量、吸引大气 大气适宜生物呼吸 地球上有水
第二节知识结构及重点 第二节知识结构及重难点
太 阳 对 地 球 的 影 响 提供能量 直接提供光热 满足人类能源需要
2、反映自然地理基本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和分异与地球内外环境有关 •太阳辐射、公转、自转运动决定了温度带的分异, 四季、昼夜、决定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降水的季节变化,洋流的季节移动,并最终决定了 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 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流体圈层和固体圈层周期性变形, 并最终决定了海水周期性地涨落。 •地表很多现象与要素或环境的变化规律有关,如气候潮汐 •反映规律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规律性认识
常见天气 系统
全球气候 变化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 相互联系的水体 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 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 布规律。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自然界的 水循环
大规模的 海水运动
6.注意呈现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高一属于初中教育向高中教育的过度阶段 •兴趣稳定,学习动机较成熟,思维逻辑性和系统性加强 •带有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思维还较为感性 •知识组织:建立合理的自然地理知识体系 •叙述由浅入深,讲求梯度,适度增强语言的专业性 •活动的设计梯度大小适当
三、教材内容的选择
2、教育观念更新
建构主义思潮的兴起: 认为人原有的经验很重要,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在 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过程。教学应该引导学生 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去积极观察、思考和探索,以获得 感性知识和实践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经过批判、修正、 理解、记忆,与理性知识和书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建立符合自己特点的、有利于未来发展的、稳定的知识 结构。
5.重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及写作能力培养
•设置地理Ⅰ(必修)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自然过程和规律, 学会分析和推测自然现象或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为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科学地预防自然灾害献计献策。 •课文需要设计情境,让学生在某些开放性问题的探讨过程中, 或运用自然地理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 解决问题能力 •书面语言表达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广泛时空传递信息 它是学生发展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 •培养书面表达能力也是学科教育的重要任务,地理教育也不例外 •高中地理教育需要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图像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丰富的地理信息 直观地 展示给学生,对于解释空间位置、 标识空间规律、展示空间过程、 解释空间因果关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叙述性课文中的图像是配合文字出现的, 用以解释文字或阐述相关知识点; •活动性课文中的图像是配合问题出现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图像的基本技能
七、各章节知识结构、删减内容及重点
自然地理 环境的 整体性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规律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域分异规律。 规律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 环境的 差异性
四、各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
•第一章是本书的总起,介绍了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的运动特征、地球的结构特征, 展示了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的背景 •第二章至第四章是本书的分论部分, 分别介绍了气候、水、地貌、地质等基本自然地理要素 •第五章是本书的总结,介绍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特征。
五、编写体例
•仍然沿用现行高中地理传统的章、节、目的体例, 章下设节,节下设目 •不同的是,本套教科书每章后面设有“问题研究”栏目 目下除了正文之外,还设有案例、读图思考、活动、 阅读等栏目。
六、内容表述
•分为叙述性性课文和活动性课文 •叙述性课文由正文、案例和阅读三部分组成 正文展开阐述相关的知识点,给出基本的地理概念、 地理原理、地理过程和地理规律。 案例借助典型个案,对正文涉及的概念、 原理、过程或规律进行例证说明 阅读材料补充正文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部分课程标准规定的、但从逻辑关系上 无法落实到正文中的知识点,也在阅读栏目中 得到落实。
提供自然物质运动力
间接提供化石燃料
活动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 光球黑子活动 色球耀斑活动 影响:通信、罗盘工作 造成:极光、(可能)自然灾害
第三节知识结构及重点
自转方向、周期和速度 一般特点 地 球 的 运 动 公转方向、周期、轨道和速度
自转与时差
昼夜交替
地方时、时区、区时、日界线
黄赤交角 公转与季节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太阳辐射能变化导致四季变化
•活动性课文由读图思考、活动和问题研究组成。 •读图思考配合正文中重要图像的出现 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图,发展基本技能,深入认识和 理解相关地理现象、地理过程、地理原理或地理规律 •活动栏目出现在部分正文的后面,内容涵盖分析资料、 演示实验、推理推测、归纳总结等多个方面。 它用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问题研究”栏目出现在每章的后面, 它将一些与本章内容密切相关的自然地理问题 以资料研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迁移 应用前面学到的知识,认识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