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然而,由于设计过程的复杂性和各种挑战,常常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探讨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以期为建筑师和设计师提供参考。
一、荷载计算与分析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荷载计算与分析是关键步骤。
常见问题之一是荷载估计不准确,导致设计方案的不稳定或安全性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筑师和设计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数据收集:准确收集建筑物所需的各类荷载数据,如自重荷载、活荷载、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对于正确预测结构行为非常重要。
2. 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用途,选择适合的荷载计算方法。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经验法、试验法和数值模拟法等。
确保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 引入安全系数:在荷载计算和分析过程中,引入适当的安全系数可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构造材料与连接方式构造材料和连接方式的选择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常见问题之一是材料的选择不当,导致结构强度不足或耐久性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筑师和设计师可以考虑以下建议:1. 材料选用合理性: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使用条件,选用合适的构造材料。
确保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2. 考虑连接方式:连接方式对于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如焊接、螺栓连接或搭接连接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连接的强度和可靠性。
3. 考虑材料的相容性:在不同材料的结合处,要考虑材料的相容性,避免由于材料的不相容而引起的结构问题。
三、结构设计与分析结构设计和分析是建筑结构设计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
常见问题之一是设计方案的不稳定或不经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筑师和设计师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 采用先进的分析方法:利用现代计算机软件进行结构设计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快速地得到结构的响应和性能参数。
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如结构设计不合理、承载能力不足、材料选择不当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就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性造成严重影响。
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我们需要及时分析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一、常见问题1. 结构设计不合理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一些设计师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的结构特征,导致结构设计不合理。
比如在布局上没有考虑到结构的承载力,或者结构的变形和挠度没有考虑到,这样的结构设计都会导致结构的不稳定性,增加结构的风险。
2. 承载能力不足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果对于结构承载能力的估计不准确或者计算方式不正确,就会导致结构的承载能力不足。
这样的设计问题很容易造成结构倒塌或者发生严重事故。
3. 材料选择不当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材料的强度、韧性、耐久性等性能参数选择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甚至导致结构的失效。
4. 外力作用估计不准确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外力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参数,如果对外力的估计不准确,就会导致结构的设计不合理,增加结构的风险。
二、解决方案1. 结构设计不合理的解决方案针对结构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我们需要对结构的整体布局和设计进行重新评估和分析,找出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比如对结构的受力特点进行重新分析,对结构的变形和挠度进行合理估计,对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行重新计算等。
2. 承载能力不足的解决方案针对结构的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需要对结构的材料和截面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增加结构的承载能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采取辅助措施,如增加构件截面、增加钢筋混凝土的配筋率等方式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3. 材料选择不当的解决方案针对材料选择不当的问题,我们需要对结构的材料进行重新选择和评估,确保选用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具有良好的性能参数。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建筑物的用途、结构的安全性、费用和环境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及其分析。
1. 质量控制问题
质量控制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在一些情况下,建筑设计师可能会在质量控制方面遇到问题,如使用低质量的材料、忽略一些安全性的考虑因素或者没有正确的测试和检验。
分析:这些问题可能会在设计的早期阶段被解决,并且需要专业的设计团队来保证质量控制。
此外,建筑设计师也应该遵循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标准,以确保设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2. 结构设计问题
结构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核心部分,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建筑物的尺寸、重量、受力和支撑方式。
在一些情况下,结构设计师可能会遇到问题,如结构强度不足、支撑不平衡或者负载不均等。
3.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的问题,需要考虑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如环保、能源效率和碳排放等。
在一些情况下,建筑设计师可能会遇到环境问题,如建筑物的能源效率不高、排放较高的碳等。
分析:这些问题需要在建筑设计的早期阶段解决,需要建筑设计师考虑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使用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并采用节能和减排的方法。
此外,建筑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以确保其长期的可持续性。
4. 安全和土地问题
安全和土地问题也是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在一些情况下,建筑设计师可能会遇到安全和土地问题,如建筑物建在不稳定的土地上、设计不合理容易出现交通事故等。
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
------五洲集团结构设计部
1.竖向设计不够重视
• 重视平面及立面设计 的同时,设计师和工 程师也应重视竖向设 计,处理好建筑、道 路、管线三者的关系
图一 建筑总平图
图二 景观道路竖向图
图三 室外管线图
2.主楼裙房一般不设缝
• 盐城、盱眙、南通等项目都没有设沉降缝,采用 的沉降后浇带。 • 后浇带上下贯通,设置时要考虑施工过程中主体 结构安全性。尤其是嵌固端在首层的情况,确保 施工期间实际情况与计算模型一致。 • 后浇带应避开主体结构竖向构件。 • 如果设缝,主楼要低下去2米以上。 • 沉降后浇带待封顶以后浇,温度后浇带待 施工2个月后浇。
• 图一 主楼与裙房设沉降后浇带
图二 后浇带避开竖向构件,设 置在受力小的位置
图三 如果设缝,主楼要低下去 2米以上
3.积水坑设计壁厚过大问题
图一 《苏 J01-2003》做 法
图二 《11G101-3》 做法
图三 省图集与 国家图集做法对 比
图四 一个水坑 多用10个立方钢 筋混凝土
图五 浙江省的做法和江苏图集相同,浪费很 多
12. 柱底钢筋非连接区旧图集对比
图一 《11G101-1》基础顶面非连接区为1/6处,指 基础顶不作为嵌固端的地下室柱
图二 《11G101-1》非连接区为1/3处,指基础顶作 为嵌固端的情况
图三 《03G101-1》不区分嵌固端位置
13.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 基坑顶尽可能不做排水沟。 • 基坑边使用荷载限值,要注意。比如大理1.5t,5 米范围内不可用。 • 地下室尽可能做筏板基础,避免梁式,成本会省 一些,同时梁下翻和上翻对施工都有较大影响。 • 室外楼梯和连廊尽可能做混凝土结构。 • 影院没做踏步,注意荷载,有的做钢结构夹层, 施工注意预埋,设计注意刚度比。 • 屋顶大跨梁做混凝土结构,保证足够的高度,可 做预应力,也可做密肋梁控制净高。如果梁上翻 注意排水,预埋套管等。
44个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析(干货)
44个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析(干货)1、结构类型如何选择?解释:(1)对于高度不超过150米的多高层项目一般都选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2)对于高度超过150米的高层项目则可能会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类型;(3)对于落后偏远地区的民宅或小工程则可能采用砌体结构类型.2、结构体系如何选择?解释: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房屋高度不超过120米时,一般均为三大常规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1)对于学校、办公楼、会所、医院以及商场等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当房屋高度不超过下表时,一般选择框架结构;当房屋高度超过下表时,一般选择框架-剪力墙结构;(2)对于高层住宅、公寓、酒店等隔墙位置固定且空间较小的建筑项目一般选择剪力墙结构.当高层住宅、公寓、酒店项目底部一层或若干层因建筑功能要求(如大厅或商业)需要大空间时,一般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3)对于高度大于100米的高层写字楼,一般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3、40米高的办公楼采用框架结构合理吗?解释:不合理.7度区框架结构经济适用高度为30米,超过30米较多时应在合适的位置(如楼梯、电梯、辅助用房)布置剪力墙,形成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这样子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力,大大减小框架部分受力,从而可以减小框架柱、框架梁的截面和配筋,使得结构整体更加经济合理.4、框架结构合理柱网及其尺寸?解释:(1)柱网布置应有规律,一般为正交轴网.(2)普通建筑功能的多层框架结构除个别部位外不宜采用单跨框架,学校、医院等乙类设防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3)仅从结构经济性考虑,低烈度区(6度、7度)且风压小(小于0.4)者宜采用用大柱网(9米左右);高烈度区(8度及以上)者宜采用中小柱网(4~6米左右).(4)一般情况下,柱网尺寸不超过12米;当超过12米时可考虑采用钢结构.5、框架结构材料合理选择?解释:(1)混凝土:多层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可取C25、C30,高层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可取C35、C40.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可取C25、C30.(2)钢筋:一般情况下梁、板、柱钢筋采用HRB400,梁纵筋可用HRB500.6、框架结构楼盖形式合理选择?解释:(1)框架结构楼盖可采用单向主次梁、井字梁、十字梁形式.从结构合理角度考虑次梁的布置应使得单向板板跨为3.0米左右,双向板板跨为4.0米左右.(2)从建筑功能考虑,一般来说,学校、商场一般采用井字梁、十字梁较多;办公楼、会所、医院一般采用主次梁较多.7、框架柱截面合理尺寸确定?解释:(1)框架结构柱截面通常由轴压比限值控制,一般情况下,柱计算轴压比=轴压比规范限值-0.1较为合适.(2)除甲方对经济性有特殊要求时,一般情况下,多层框架柱截面尺寸改变不超过2次;高层框架柱截面尺寸改变不超过3次.(3)柱截面形状一般为矩形(长宽比一般不超过1.5),且柱截面长边平行于结构平面短边方向.(4)当层数为10层时,方形柱尺寸700~1000mm;当层数为5层时500~800,大柱网取大值,小柱网取小值.8、梁截面合理尺寸确定?解释:(1)在正常荷载情况下,框架梁截面高度可以按L/13估算,单向次梁截面高度可以按L/15估算,双向井字梁截面高度可以按L/18估算.(2)梁截面宽度可取为梁高的1/3~1/2.(3)最终梁截面尺寸根据计算结果确定,一般情况下应确保绝大多数梁支座配筋率为1.2%~1.6%,不宜超过2.0%,跨中配筋率为0.8%~1.2%.(4)框架梁高度一般为600~800mm,宽度一般为250~350mm;次梁截面高度为500~600mm,宽度一般为200~250mm.9、楼板合理厚度确定?解释:(1)在正常荷载及正常跨度范围内,单向板板厚约取h=L/30,双向板板厚约取h=L/38,悬臂板板厚约取h=L/10,并应使得计算配筋接近构造配筋.(2)实际工程中一般板厚取值为100mm、120mm、150mm较多.10、悬臂结构设计注意事项?解释:悬臂结构属于静定结构,安全度较低,因此设计时应适当加大安全储备(实配钢筋比计算配筋增大约30%).悬臂梁跨度尽量控制在3.5米以内,悬臂板尽量控制在1.2米以内.如超出此范围,应特别注意挠度和裂缝的验算或采用其他结构形式(如设置斜撑等).11、框架结构各构件材料用量大致比例?解释:框架结构由梁板柱构件组成,多层框架结构其材料用量比例大致如下:混凝土量:梁—约30%,板—约55%,柱—约15%;钢筋量:梁—约50%,板—约25%,柱—约25%.因此,设计框架结构时,应注意柱网大小、板厚取值及梁配筋率的控制,确保结构经济合理.12、混凝土容重一定要大于25吗?解释:《荷规》规定钢筋混凝土容重为24~25KN/㎡.工程设计中大多数设计单位和审图机构都要求考虑混凝土构件表面抹灰重量而将混凝土容重相应提高,如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取25.5KN/㎡,剪力墙取26KN/㎡.实际上直接取25KN/㎡也是可以而且是合理的.因为实际梁板、梁柱节点会有一部分重合部分,而软件并未考虑此因素,即梁板及梁柱节点区重复计算了多次重量,这部分重量一般足以抵消构件抹灰重量.13、风荷载信息中结构基本周期考虑填充墙作用而折减吗?解释:此处结构基本周期主要用于计算风振系数,多数设计单位和审图机构在风荷载信息中填的结构基本周期都是未进行折减的,即直接填入计算周期.实际按照相关结构理论和规范要求,此处应该填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因为在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必然处于弹性状态,填充墙肯定没有开裂和破坏,其斜撑作用会使得结构刚度增大,周期减小,因此填入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才是符合实际情况而且是最合理的.但填入未折减的结构自振周期,风振系数是偏大,风荷载也是偏大,对于结构是偏安全的.14、框架结构平均重度大致规律?解释:采用轻质砌块的常规框架结构6、7度区平均重度为12~13KN/㎡,8度区为13~14KN/㎡;当内部隔墙少时取低值,当内部隔墙多时取高值.15、框架结构需要控制哪些整体指标?解释:需要控制层间位移角、位移比、抗侧刚度比及楼层受剪承载力比,不需要控制周期比.剪重比、刚重比很容易满足规范要求的.16、框架结构抗侧刚度比及楼层受剪承载力比不满足规范解释:当底部层高较大时,特别容易造成框架结构抗侧刚度比及楼层受剪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此时,一般可以采用加强层高较大楼层框架柱和框架梁的截面,必要的时候需要改变结构体系,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单独在底部层高较大楼层处设置剪力墙或斜撑的方法在计算结果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使得结构体系较为怪异,底部为框剪结构上部为框架,这其实并不妥当,相当于超限工程.17、水平力夹角和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区别?解释:两个参数不同之处(1)水平了的夹角不仅改变地震作用的方向而且同时还改变风荷载作用的方向;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方向角仅改变地震作用的方向.(2)侧向水平力沿整体正交坐标方向作用与沿某夹角方向作用的计算结果应该取其最不利组合来进行构件的设计,但软件中“水平力夹角”参数不能自动取其最不利组合,必须由工程师对计算结果一一比较包络设计.而“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参数是可以自动考虑最不利组合,直接完成构件截面设计.18、屋顶构架是否必须满足扭转位移比的要求?解释:从工程实际分析,对于屋顶构架或高出屋面较多的构筑物,应参与结构整体分析计算,但可适当放宽其扭转位移比限值的要求.19、框架柱轴压比超限怎么办?解释:方法有二:(1)加大柱截面;(2)提高柱混凝土强度等级.20、框架柱计算纵筋较大怎么办?解释:(1)框架柱一般情况下为构造配筋,若少数框架柱或顶层框架柱可能出现计算配筋(即计算纵筋大于最小配筋率),可调整柱截面形状(X向配筋较大则将柱Y向加长,Y向配筋较大则将柱X向加长).(2)如很多框架柱都出现计算配筋,则应考虑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剪力墙成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减小框架部分受力.21、梁抗弯超筋怎么办?解释:当建筑允许时优先加大梁高;建筑不允许时加大梁宽;梁截面尺寸无法改变时应调整楼盖梁布置,改变梁的受力状态.22、梁抗剪超筋怎么办?解释:如果梁较短且是高烈度区,有效方法是将梁高做小,梁宽做大.23、梁剪扭超筋怎么办?解释:一般是由于垂直于该梁的次梁弯矩引起的,有效方法是将该次梁点铰接.24、框架梁柱节点抗剪不足如何解决?解释:对于高烈度区(8度及其以上地区)框架结构经常容易出现节点抗剪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异形柱结构.解决节点抗剪不足有效的方法有两种:(1)把框架梁做宽或者框架梁在节点处水平加腋;(2)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剪力墙成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减小框架部分的内力.25、框架柱纵筋上层比下层大合理吗?解释:框架柱是压弯构件,上部(尤其是顶层)框架柱一般都是轴压力比较小,弯矩比较大,这是属于大偏心受压状态.大偏心受压状态下轴压力是有利的,即轴压力越大配筋越小,轴压力越小配筋越大.因此在高烈度区或大柱网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框架柱越到上部楼层柱纵筋越大的现象.26、梁挠度超限怎么办?解释: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应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计算,即不考虑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一般情况下仅考虑1.0恒+0.5活.(1)当计算的长期挠度不大于规范限值的1.20倍时,可以用指定施工预起拱值的办法解决,一般施工预起拱值为L/400.(2)当计算的长期挠度大于规范限值的1.20倍时,应加大梁高.27、梁计算裂缝超限怎么办?解释: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计算应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计算,即不考虑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一般情况下仅考虑1.0恒+0.5活.容易出现梁计算裂缝超限的情况是:(1)跨度大于6.0米的简支梁或跨度超过9米的连续梁;(2)低烈度区跨度大于9.0米且支座配筋率超过2.0%的框架梁;当计算裂缝不大于规范限值的1.1倍时,可以小直径纵筋减小计算裂缝宽度;当计算裂缝大于规范限值的1.1倍时,应优先考虑加大梁高.28、什么是楼板大开洞?解释:当楼板开洞尺寸大于1个柱网尺寸且洞口尺寸超过对应边长的30%时,一般就可以认为是大开洞.29、楼板大开洞应采取什么加强措施?解释:(1)加厚洞口附近(楼板削弱的那个部分)楼板(一般为相邻楼板厚度的1.25倍),配筋率双层双向0.25%;(2)在洞口周边设置边梁,当不能设置明梁是可以设置暗梁,边梁及暗梁的配筋应加强.边梁的纵筋要放大1.25倍,腰筋应为抗扭腰筋;暗梁宽度可板厚的2~3倍,纵向钢筋配筋率为1.0~1.5%.(3)计算分析时应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定义为“弹性膜”.30、柱纵向钢筋有哪些要求?解释:(1)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抗规》6.3.7条的规定值;柱的纵向钢筋的配置,需满足《抗规》6.3.8条要求;(2)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纵向钢筋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且不大于300mm,圆柱中纵向钢筋根数不宜少于8根,不宜少于6根,且沿周边均与布置.31、柱箍筋有哪些要求?解释:(1)柱箍筋的配置,需满足《抗规》6.3.9条要求;尤其注意柱端箍筋加密区箍筋的最小体积配箍率要求.(2)梁柱节点核心区箍筋大于柱端加密区箍筋时,需单独指定节点核心区箍筋.柱配筋时,需先判断柱子是否是短柱,如果剪跨比小于等于2,柱箍筋需全高加密.(3)柱箍筋肢数按下列图形确定:(4)纵筋根数超过上图中箍筋肢数时,允许纵筋隔一拉一,不需要再增加箍筋肢数,以免核心区箍筋太多影响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浇捣而影响质量.32、板的受力钢筋有哪些要求?解释:(1)板的最小配筋率需满足《砼规》8.5.1条要求;(2)板钢筋的直径通常用的最多是右上方的Φ8和Φ6,一般板面用Φ8,板底钢筋用Φ8或Φ6.钢筋的间距需满足《砼规》9.1.3条要求.常用的受力钢筋的直径从考虑施工方便的角度看,通长采用100、125、150、175、200mm,如果需控制经济性,则根据计算结果选取对应的面积最接近的间距,如板支座处计算结果308mm2,可直接选用Φ8@160.钢筋混凝土板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0%,《砼规》5.4.3条.(3)板的受力钢筋的长度需满足《砼规》9.1.4条要求;普通楼板:负筋采用分离式配筋方式,当跨度≥4.5m 时负筋拉通50%;屋面板:双层双向拉通,支座处可搭配附加短筋,附加短筋长度可取净跨1/5.33、等高井字梁的交点是否设置附加箍筋或吊筋?解释:江湖中绝大多数设计单位做法是在等高井字梁交点的四边每侧构造设置3根附加箍筋.其实如果两向跨度、截面、受力、配筋均相同时,则两方向井字梁从受力上讲没有主次之分,共同受力,此时可以不设置附加箍筋.即使考虑到活荷载不利布置及实际活荷载分布的差异性导致次梁内力存在差异,可以在井字梁每侧附加一道箍筋即可.34、关于伸缩缝最大间距问题?解释:(1)当采用有效措施下,一般常规项目伸缩缝最大间距可比规范要求放宽2倍左右.温差叫小地区更是可以放宽.(2)减小温度应力措施:1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对于剪力墙结构,这些部位的最小构造配筋率为0.25%,实际工程一般在0.3%以上;2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3现浇结构两端楼板中配置温度筋,配置直径(8)较小、间距较密(150mm)的温度筋,能起到良好的作用.(3)减小混凝土收缩应力措施:1每30~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45d后浇灌;2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35、隔墙下不布梁如何处理?解释:楼板上砌有固定隔墙且墙下不设梁时,可采用等效均布荷载作为恒载考虑.双向板可用该墙的线荷载除以与板垂直的跨度进行等效.单向板可用该墙的线荷载除以短跨进行等效.36、当塔楼建筑组合平面长度较大时,应如何处理?解释:高层住宅小区中经常会出现组合建筑平面的情况,当建筑组合平面长度较大时,在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和立面的前提下,一般应通过抗震缝将其分分隔成几个长度较小、平面较规则的结构单元.这样不仅使得结构受力简单,而且会较大幅度地降低结构造价.37、剪力墙布置原则有哪些?解释:(1)缝凸角必布墙,楼梯、电梯必布墙,墙墙宜对直联合.(2)剪力墙间距:6度、7度宜6~8米,8度宜3~5米.(3)剪力墙形状宜双向且简单,优先L形、T形,其次用一字形、C形,偶尔用工形、Z形;(4)凡是约束边缘构件不能做成高规图7.2.15样式的墙肢都应该尽量少用.(5)多用普通剪力墙,少用甚至不用短肢剪力墙.38、剪力墙混凝土等级的经验取值是多少?解释:(1)对于6、7度设防地区,一般来说结构底部剪力墙混凝土等级为40层C60,30层C50,20层C40.(2)对于8度设防地区或基本风压大于0.8的地区,,一般来说结构底部剪力墙混凝土等级为40层C50,30层C40,20层C35.39、剪力墙厚度和长度的经验取值是多少?解释:(1)剪力墙厚度h与楼层数n关系:6度为h=8n,7度为h=10n,8度为h=12~15n,且h≥200mm.(2)剪力墙长度L:不超过30层的建筑,6、7度剪力墙长度较短,一般为8.5~12h;8度区剪力墙长度较长,一般为12~20h.40、是否所有的剪力墙墙段长度都不能大于8米?解释:(1)一般来说,在一个结构平面中,剪力墙的长度不宜相差过大,通常要求最长剪力墙与多数剪力墙长度相比不应大于2.5.单片剪力墙长度一般不宜大于8米,否则其将吸收过大的地震力,在地震时将首先破坏,对抗震是十分不利的.(2)当剪力墙围合成筒体时,各片之间互相作用形成一个空间整体,其抗侧刚度和抗侧能力均大幅度提高,因此筒体墙段长度可以大于8米.41、上下楼层剪力墙长度可以变化吗?解释:(1)一般情况下,上下楼层改变剪力墙厚度,保持剪力墙长度不变.(2)当为了保证上下楼层建筑空间净尺寸相同,也可以保持剪力墙厚度不变,改变剪力墙长度.(3)一般不采用既改变剪力墙厚度又改变剪力墙长度的做法.42、采用跨高比大于5的框架梁联系剪力墙结构?解释:大部分由跨高比大于5的框架梁联系的剪力墙结构其受力性能类似与框架结构,对抗震性能较差.因此对于层数不多的6、7度设防地区是可以采用的,对于高烈度区则应尽量避免采用.43、一方向剪力墙长而多,另一方向少而短是否合理?解释:(1)在长方形平面的酒店、公寓等项目由于建筑要求经常会出现这种结构.这种结构一个方向受力性能解决纯剪力墙,另一个方向呈框剪受力状态,抗震性能不好,宜在墙短而少的方向尽可能布置多剪力墙,宜尽量避免类似结构的出现.(2)当不可避免时,应注意采取措施提高剪力墙少而短方向的抗震性能,如提高该方向剪力墙及框架梁的抗震等级.44、剪力墙住宅结构剪重比规律?解释:层数超过20层的剪力墙住宅结构计算剪重比有如下规律:(1)6度区计算剪重比通常小于规范要求,但不宜小于规范要求的90%,否则应加强结构抗侧刚度;(2)7度区计算剪重比宜接近规范要求;(3)8度区计算剪重比一般为规范要求的1.5~2倍.。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然而,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1. 强度不足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强度不足是一个常见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材料质量不达标、施工工艺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
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确保选用的混凝土原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其次要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浇筑和养护等施工工艺的监督,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 裂缝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裂缝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高温季节。
裂缝不仅会影响结构的美观,还可能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包括加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
3. 钢筋锈蚀钢筋锈蚀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另一个常见问题。
钢筋锈蚀会导致钢筋的截面减小,从而降低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为解决钢筋锈蚀的问题,可以通过选用耐蚀性能好的钢筋材料、在混凝土中添加防腐剂等方式来进行防治。
4. 基础失稳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基础失稳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基础失稳会导致房屋倾斜甚至倒塌,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为防止基础失稳,需要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合理设计基础尺寸和加强基础施工质量管理等措施。
5. 抗震性不足在地震频繁的地区,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中忽略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可能导致结构在地震中倒塌。
为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通过增加结构的墙柱节点刚度、加固节点连接等方式来加强结构的整体抗震性。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有很多,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就能够有效地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希望设计师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时刻关注这些问题,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作为建筑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结构设计在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工程实施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建筑结构设计的挑战。
一、基础设计问题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是尤为重要的一环。
常见的基础设计问题包括地基不坚实、沉降过大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遵循以下几点:1.合理选择基础类型: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的结果,合理选择适应地质条件的基础类型,比如扩展基础、桩基础等。
2.增加基础的承载能力:可以通过增加基础的面积、减小基础的应力等方式,来增加基础的承载力。
3.进行地基处理:通过改良地基的方式,如振动加固、土体填充等,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二、梁柱设计问题梁柱作为承载整个结构的重要构件,其设计问题可能导致结构的不稳定和失效。
以下是常见的梁柱设计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案:1.梁柱配筋不合理:在梁柱的配筋设计中,要注意合理控制受力区域的应变和应力分布,以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梁柱尺寸设计不当:在设计梁柱的尺寸时,应综合考虑结构的受力特点、结构的审美要求等因素,以保证结构的正常工作和安全性。
3.纵横向承载力的设计:要根据具体结构的要求和使用环境的要求,合理考虑梁柱的纵向与横向承载力,以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楼层结构设计问题楼层结构是建筑物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其设计问题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以下是常见的楼层结构设计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案:1.楼板设计不合理:楼板设计应满足预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挠度要求。
通过合理选择楼板材料、增加楼板厚度等方式,可以解决楼板设计中的问题。
2.楼层高度设计问题:根据楼层用途和设计要求,合理控制楼层高度,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楼梯与走廊设计:楼梯和走廊在楼层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安全性、通行便利性等因素。
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效益。
在实际的设计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就会给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带来严重的隐患。
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做一些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一、常见问题分析1. 材料选用不当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选择的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者不符合设计要求,就会对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严重的影响。
有时候,设计师可能会盲目追求成本低廉,选择质量较差的材料,或者没有考虑到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条件,导致建筑结构设计中出现严重的问题。
2. 结构设计不合理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果设计师没有考虑到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可能会导致结构设计不合理。
某些地方可能会出现结构孱弱、受力不均匀或者不稳定的情况,从而影响建筑的使用和安全性。
3. 抗震设计不足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地震频发的地区。
如果在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抗震问题,就会导致建筑在地震发生时发生严重的损坏甚至倒塌,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4. 不考虑施工工艺和实际施工情况有时候,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师可能没有考虑到施工工艺和实际施工情况,导致设计图纸与实际施工存在矛盾,给施工带来困难和风险。
以上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建筑结构设计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对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解决方案分析1. 严格控制材料质量为了避免因为材料选用不当导致建筑结构设计问题,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类建筑材料的性能和特性,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具有合格证书的优质建材,并随时保持与材料供应商的沟通,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全面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合理设计结构的受力结构、稳定形式和抗震结构。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物建造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它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适用性等多方面指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实践中,建筑结构设计却常常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在设计前、中、后各个环节出现严重的质量事故和经济损失。
接下来,本文将挑选几个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分别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结构设计存在思维定势建筑结构设计存在思维定势的表现主要表现为:缺乏创新意识,设计的方案不够多样化,容易重复使用老套的设计思路,导致结构设计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
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对策是,建筑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关注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并且在设计中尝试不同的设计思路,建筑师应该注重研究不同的技术方案,更好地解决结构难题,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具有创新性。
问题二:建筑结构设计存在难易程度不均衡建筑结构设计存在难易程度不均衡的表现主要表现为:有些建筑结构设计不够复杂,而有些设计难度很大,设计师很难在预算、施工等多个方面考虑到,从而影响整个建筑结构、最终效果。
这种现象需要我们均衡考虑建筑结构在难度和实用性方面的表现,对于设计相对简单的建筑结构,应该注重细节,并加强对设计一些常见问题的概率。
对于设计难度较大的建筑结构,则需要设计师深入研究,并多与施工方等协商,确定设计的可行性,并在设计过程中加强施工方的协调与配合,保持设计的顺畅进行。
建筑结构设计存在人为失误的表现主要表现为:设计师错误计算负载、误用设计规范以及设计方案的图纸不确定。
这将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结构过于脆弱,不足以承受负载,导致整体建筑物倒塌等。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知识透彻性、会议复查和图纸确定三个角度进行解决。
建筑师必须对所学的知识充分掌握,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切记复查,并采用常规设计规范,尽可能避免现在规范未涵盖的规格和转化。
建筑结构设计存在预算问题的表现主要表现为:一些设计方案可能超出预算,导致建筑开放预算开销过大。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析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析一.结构计算问题1.结构设计中出现计算控制性结果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应该在符合规范规定的限制条件后进行下道工序。
2.结构电算不可能一次成功。
周期,角度,性能设计,调整等。
一般计算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步考虑刚性楼板计算位移和位移比;第二步根据楼板实际情况考虑是否采用弹性楼板计算配筋。
3.扭转周期与平动周期比值应符合规范要求。
不应该出现第一周期为扭转周期的情况。
一般应在第三周期及以后出现扭转周期。
(实际要求与理论分析有一定的出入)4.结构两个方向刚度相差不宜过大,需注意控制两个主轴方向第一振动周期的比值,一般可按周期比不小于0.8控制。
位移比超限未计算双向地震。
不规则,特别不规则,严重不规则:位移比大于1.2为扭转为不规则,应计算双向地震。
考虑扭转藕联、按照双向地震计算时位移比不应超过1.5。
如超过1.5,应重新调整结构布置。
5.扭转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的假设下计算。
配筋计算应考虑实际刚度情况。
6.长宽比控制:进行结构计算时,各系数应合理取值。
⑴周期折减系数应根据不同的结构体系、填充墙品种(考虑到有可能变化)和填充墙数量综合确定,不应为了配筋方便不顾实际情况少折减或不折减。
高规第3.3.17条:填充墙为砖墙时,框架结构可取0.6~0.7,框剪结构0.7~0.8,剪力墙结构0.9~1.0(应注意短肢剪力墙结构)⑵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应保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连梁不致开裂。
必要时应进行二次计算,以避免正常使用情况下连梁开裂。
7.某些构件不宜进行折减计算机计算时,软件对所有构件的扭矩都按照输入的扭矩折减系数进行了折减。
这会使得存在扭矩的折梁或曲梁扭矩也进行了折减,结构存在安全隐患。
这些构件扭矩不应进行折减。
角窗的连梁(折梁)应充分考虑到结构软件无法完全按照荷载规范第4.1.2条的要求进行折减。
对软件折减幅度大的构件,应手算复核。
此外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可参考《建筑结构》2006年第7期随刊赠阅本第11页。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300问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300问近几年地下室上浮破坏、钢结构屋面塌陷、自建房私改倒塌、装修拆除剪力墙等结构事故不断,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与此同时全国加快取消施工图审查步伐,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和设计终身负责制,住建部陆续发布实施全文强条的通用规范,再次强化建筑安全“底线”意识,这些都对结构设计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帮助一线的结构设计师提高设计质量,规避事故风险,“不踩坑、不背锅、不抗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下属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教育创新中心,与50+位结构设计各领域一线专家一起,收集整理500+近期的结构师们关注的设计及图审常见问题,全面涵盖地基基础、地下室、人防工程、混凝土结构、减震、隔震、装配式、加固改造、超限结构、多高层钢结构、门刚、钢厂房、大跨空间、钢-混组合结构等常见设计内容,用专业课程,为结构师们答疑解惑,同时解决你遇到的各种图审疑难问题。
壹钢结构设计常见问题01 门式刚架&钢厂房设计常见问题1、《工程结构通用规范》对主体结构荷载风荷载有何影响?2、《工程结构通用规范》对围护结构荷载风荷载有何影响?3、如何利用软件考虑雪荷载的不均匀布置对刚架及檩条的影响?4、门式刚架屋面梁面外计算长度如何取值?怎么考虑隅撑的约束作用?5、门式刚架结构隅撑应该怎么布置?如何考虑隅撑对屋面梁的约束作用?是否可以考虑隅撑对檩条的支撑作用?6、屋面檩条与墙面檩条设计时如何考虑屋面板及拉条的作用??7、计算桁架结构时,节点采用铰接还是刚接?支座如何处理比较合理?8、厂房结构梁柱高厚比、宽厚比超限如何处理?如何考虑厂房结构的“高延性,低承载力”或“低延性,高承载力”?02 多高层钢结构设计常见问题1.一阶弹性分析法、二阶P-Δ弹性分析法、直接分析设计法,分别在什么条件下采用?2.钢柱到底有没有轴压比的限值?3.钢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应该如何取值?4.钢结构“强节点弱构件”到底如何计算?5.钢梁与钢柱连接,腹板螺栓如何计算?6.1994年美国加州北岭地震,梁、柱均遭受破坏;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仅梁破坏。
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汇编及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汇编及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在建筑项目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着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使用性。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和解决。
下面就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一些汇编及分析。
1. 承重墙设计不合理
承重墙在建筑结构中起着承担垂直荷载、抗水平力和分隔空间的作用。
一些设计中,可能出现承重墙不合理的设计,导致建筑结构不稳定、建筑载荷分布不均等问题。
这时可以通过重新考虑承重墙的布局,增加梁柱的布置等方式来优化设计。
2. 梁的开裂
3. 柱的设计问题
建筑柱是支撑整个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柱的设计不合理,将会影响整个建筑的稳定性。
柱的设计问题可能表现为柱的尺寸过大或过小、柱的强度不足等。
这可以通过重新设计柱的尺寸、增加柱的钢筋等方式来解决。
建筑的基础是将建筑结构传递到地基的重要部分,如果基础设计不合理,将会导致建筑的倾斜、沉陷等问题。
基础设计问题可能是基础尺寸不准确、基础材料不合理等。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重新设计基础尺寸、选择合适的基础材料等方式来解决。
预应力结构设计是一种通过施加预应力来改变结构构件的内应力状态的设计方法。
在实际设计中,预应力设计可能面临应力计算不准确、锚固系统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重新考虑预应力设计中的应力计算方法、优化锚固系统设计等方式来解决。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包括承重墙设计不合理、梁的开裂、柱的设计问题、基础设计问题以及预应力设计问题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法和优化方案来解决。
常见结构设计与其他专业协调问题探讨
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是各个专业人员协同工作的共同成果,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至关重要,也是不容忽视的。
结构设计人员在绘制结构施工图时,往往只注意结构各项参数尧配筋等本专业的问题,忽略各专业之间的相互校核,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又由于各专业之间沟通及校核不到位,这样就会导致出现各种问题,从而影响建筑的质量,下面举几个案例与大家共同探讨。
1 建筑标高与结构标高有出入在同一套施工图中,建筑专业一般只标注建筑标高,如果直接拿建筑标高当结构标高使用,就会产生误差。
比如按普通楼面做法(25mm厚1∶2.5水泥砂浆抹面压光),建筑完成面应比结构楼板面高0.025m,所以很多结构设计者就把所有楼层的建筑标高减去0.025m作为结构标高。
但是到了屋面,一般会增加隔热保温层尧防水层和找坡层等,结构标高与建筑标高的关系就需要认真核算。
以下为某工程有种植覆土的屋面做法(自下而上):(1)钢筋混凝土屋面板,表面清扫干净;(2)20mm厚(最薄处)加气混凝土碎块2%找坡;(3)20mm厚1颐2.5水泥砂浆找平层,收浆压光;(4)刷基层处理剂1遍;(5)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或APP卷材);(6)30mm厚改性酚醛隔热保温板;(7)满铺0.5mm 厚聚乙烯薄膜隔离层1层;(8)40mm厚C30(掺UEA)补偿收缩混凝土防水层,表面收浆压光(混凝土内配s4@150双向,置于上部,保护层厚10mm,分格缝处断开)。
约6m设分格缝(板支座处),缝宽20mm,聚氨酯密封膏嵌缝,缝顶粘贴250mm宽SBS防水卷材;(9)40mm厚聚氯乙烯泡沫塑料1层(蓄水层);(10)50mm厚直径20~30mm的陶粒或卵石排水层(小粒径铺上面);(11)聚酯针刺土工布过滤层;(12)200~300mm厚种植介质,种花草浅根植物。
本工程按最薄处计算,则有404.5mm,建筑完成面比结构楼板面要高0.405m,相差非常大,此时若不注意调整,则会产生较多问题。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美观性。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可能会给建筑结构带来严重的隐患。
分析和解决这些常见问题对于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荷载计算不准确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荷载计算是十分关键的一环。
荷载不仅包括建筑物自身的重量,还包括外部作用力和荷载。
如果荷载计算不准确,可能导致结构设计的安全系数不足,甚至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要严谨的进行荷载计算,确保其准确性。
二、材料选择和使用不当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材料选择和使用不当。
不同的建筑结构需要使用不同的材料,如果在设计过程中选择了不合适的材料或者材料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出现问题。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使用,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结构设计方案不合理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有时候在设计过程中会出现结构设计方案不合理的情况,比如设计方案过于复杂、结构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不足,甚至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施工质量不达标在建筑结构设计完成之后,还需要经过施工才能最终形成建筑物。
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质量不达标的问题,比如施工工艺不合格、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出现问题,甚至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在建筑结构设计完成之后,必须要加强对施工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五、环境影响因素未考虑充分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环境影响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比如地质条件、气候条件、自然灾害等都会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及midas的解决方案
PKPM My -106.6 153.6 -211.1
ETABS My -123.68 159.1 -181.86
目 录
一. 材料和截面
二. 荷载问题
三. 层设置问题 四. 构件问题 五. 分析问题 六. 设计问题
建筑结构整体解决方案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
1. 恒荷载转换为质量时的问题
midas两个软件考虑竖向构件自重沿竖向的分布,柱顶和柱底的轴力不同 但恒荷载转换为质量时,竖向构件的质量放置位置,两个软件会不同
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
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 分,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需要人工指定) – 抗规6.1.14-1,嵌固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 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 宜小于0.25%(自动校审功能,绘图师中施工图)
建筑结构整体解决方案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
1.楼板类型
• • • • midas Building:刚性板、弹性板、弹性模、内刚外弹 刚性板:面内无限刚、面外无刚度 弹性板:面内和面外刚度按真实计算(弹性板6) 弹性膜:面内刚度按真实计算,平面外刚度为0 内刚外弹:面内无限刚,面外刚度按真实计算(弹性板 3)
规范:框架承担的倾覆弯矩的比例以底层数据为准! 结构力学方法框架负担比例相对较高!
建筑结构整体解决方案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
1. 倾覆弯矩的计算方法问题
无论层剪力方法还是结构力学方法都存在的问题: 1. 规定的水平力怎么算(总倾覆弯矩怎么算)?
2. 框架部分的承担的倾覆弯矩怎么算?
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其预防措施0.引言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结构设计至关重要,与建筑工程居住舒适度以及整体安全性密切相关。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结构的功能以及类型越来越复杂,对于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全面把握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难点,并应用先进的设计方式,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质量。
因此,亟须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其预防措施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结构设计常见问题预防措施1.结构设计中常见的设计问题1.1基础设计问题在整个建筑结构当中,地基基础设计是最基本的部分,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建筑物最终的安全和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基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基础设计时,要更多、更详细的进行现场勘查,尽可能掌握相关报告,了解当地的水文、地质。
但实际情况是,很少有设计部门对这些报告加以搜罗,更不要说进行现场的亲自勘察,他们都是参考附近建筑物或者凭借业主方给他们提供的一些口头资料便开始设计,不具备科学性,建筑结构设计也就没有安全性可言了。
面对不良地基,设计单位需要设计一些方法加以处理,例如设计换层等措施,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经验理所当然做出决定,因此,在后期的施工中难免出现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安全。
1.2抗震设计问题我国受地震危害比较严重,因此,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很有必要的,建筑结构设计作为整个工程的基础与发起端,其抗震设计直接影响着建筑的抗震性能。
但是,目前仍有一部分建筑设计单位轻视建筑物抗震的重要性,在一定层面上也影响了结构设计人员的抗震意识和抗震设计工作,导致建筑缺乏抗震能力。
并且因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地貌复杂,建筑人员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经常不考虑当地具体情况便以偏概全,照搬其他地域的设计规范,严重降低了建筑的安全稳定性。
1.3结构设计不合理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经验、理论方面存在欠缺,意识上没有从传统建筑过度到现代建筑的结构设计,致使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出现不符合安全性要求的情况。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有很多。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强度问题
建筑结构的强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不强固的结构很容易出现问题。
如果结构强度不足,常常会导致建筑物倒塌、损坏等严重后果。
这个问题通常需要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专家以及先进的计算方法来解决。
2. 抗震问题
地震是一种极其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如果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不好,地震发生时很容易导致建筑物崩塌。
因此,建筑结构必须能够承受或吸收地震引起的力量,从而确保建筑的安全性能。
3. 稳定性问题
建筑结构在其生命周期内,必须始终保持稳定性。
如果一些关键部分缺乏稳定性,整个建筑物就会陷入危险中。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工程师需要进行逐步计算和模拟,以确定最佳设计方案。
4. 材料问题
不同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不同,这也反映在建筑结构设计中。
例如,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强度和可靠性,而且在不同气候和温度下,也会发生这种变化。
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成本问题
建筑结构设计需要同时考虑成本和性能。
在设计过程中,工程师必须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确保项目具有最高的可行性。
这意味着工程师必须能够精确预测成本,并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选取材料和构造工艺。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以上问题都非常重要,需要综合考虑和解决。
因此,建筑结构设计师需要在工程和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具有足够的经验和技能来处理这些问题。
钢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钢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一、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 计算不准确在钢结构设计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计算不准确。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工况和荷载的估计不准确,或者在设计过程中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对策措施:在钢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对工程的荷载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计算,确保设计的准确性。
还需要充分考虑工程的各种工况,避免因为忽略某些情况导致设计不准确。
2. 结构设计不合理在钢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有时候会出现设计不合理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能表现为结构节点设计不合理、钢材使用不合理等。
对策措施:在钢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对结构的整体设计进行综合考虑,确保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对结构节点和钢材的使用进行合理规划,使得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二、材料选择中存在的问题1. 材料质量不合格在钢结构设计中,由于材料的质量问题,可能会出现材料质量不合格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结构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对策措施:在材料选择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质量标准,确保选择的材料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杜绝材料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控制,确保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符合要求。
2. 材料腐蚀在钢结构设计中,除了材料质量问题外,材料的腐蚀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钢结构可能会发生腐蚀,导致结构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对策措施:为了预防材料的腐蚀问题,需要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环境条件进行充分的考虑,选择防腐蚀性能较好的材料,同时采取合适的防腐蚀措施,延长钢结构的使用寿命。
1. 施工工艺不当对策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工艺进行严格的管控,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并严格遵循相关的施工规范和标准,确保施工工艺的合理性。
2. 施工监管不到位在钢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监管不到位也是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这可能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隐患。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乎到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建筑物的质量问题甚至安全隐患。
及时分析和解决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一、承重结构设计不合理承重结构是建筑物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承担着建筑物自身重量和外部荷载的作用。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很容易出现承重结构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常见的问题包括梁柱结构的尺寸计算不当、扭转强度考虑不足、梁端部局部抗弯能力不足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建筑物在受到荷载作用时出现变形或破坏,严重时甚至发生倒塌事故。
针对这一问题,建筑结构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荷载特性和结构形式,合理选取结构材料和断面尺寸,确保承重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需要进行充分的结构计算和分析,对结构设计方案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承重结构设计合理可靠。
二、地基基础设计不足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承重支撑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建筑结构设计中常常出现地基基础设计不足的问题。
这一问题主要包括地基承载力计算不足、基础形式选择不当、地基处理不到位等。
在地基承载力计算方面,设计师往往忽视了地基土层的承载能力,导致地基设计承载能力不足;在基础形式选择方面,设计师未充分考虑地基土质的特性,可能选择了不适合的基础形式,无法满足建筑物的承载需求;在地基处理方面,设计师未对地基土进行充分的处理或改良,导致地基基础的安全性受到影响。
针对地基基础设计不足的问题,建筑结构设计师需要首先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和地基土层试验分析,了解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
在基础形式选择上需要充分考虑地基土的特性和建筑物的荷载特性,选择适合的基础形式。
在地基处理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地基土进行合理的处理或改良,确保地基基础的安全稳定。
三、抗震设计不足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地震频繁的地区。
简要分析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简要分析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一、超长结构设缝在结构设计中,为了解决结构强度问题,对于超长结构的缝隙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砼规范》第8.1.1条规定,砼框架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55m;在砼结构中,伸缩缝间距必须在此范围之内,不能超过此范围。
如果超过此范围,将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2、而第8.1.3条规定采取措施后可适当增大间距。
要想增加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必须在采取了相应的加强措施之后才能进行,否则,单纯增加结构伸缩缝间距是不允许的。
3、建议55-70设后浇带;后浇带的设置,是提高结构强度的关键,对提高结构强度和满足结构设计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合理设置后浇带是结构设计的关键。
4、70m以上设缝。
基于对建筑结构的了解,在超长结构中,即使采取了相应措施,也必须在70m左右合理设置浇筑缝,提高结构缝的合理性。
二、关于桩筏基础中筏板取值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桩筏基础中的筏板取值是关系到结构强度的关键,要想提高设计质量,就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筏板厚度常按楼层数*50mm估算;在结构设计中,筏板的厚度计算十分重要。
只有提高筏板厚度计算的准确性,才能满足结构强度需要,最终提高建筑结构的合理性。
根据筏板厚度计算要求,通常筏板的厚度应按照楼层的数值乘以50mm计算。
2、分别验算角桩,边柱与群桩冲切。
除了筏板厚度要保证准确之外,在结构设计中还要做好角桩的验算,以及边柱与群桩的冲切计算,提高结构设计的整体质量,满足结构设计的实际需要。
因此,在具体结构设计中,应分别验算角桩,边柱与群桩冲切。
三、关于板面设置温度应力筋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的实际需要,根据板面需要合理设置温度应力筋是十分必要的。
具体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砼规范》第9.1.8条规定,温度缩应力较大的区域内防裂构造筋且不小于0.1%;为了提高温度应力筋设置的合理性,发挥应力筋的作用,应在应力筋设计中,对其区域防裂构造筋的尺寸做出明确规定,合理划定防裂构造筋的尺寸范围,提高构造筋的设计质量,满足构造筋的使用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
2008-02-23 12:12:36来源:
RSS 打印复制链接| 大中小
简介:结构设计中相当部分构件的设置,规范仅给出了最低限值或建议取值,实际设计过程中各人的理解不同可能对整个设计带来相当大的区别。
还有部分是属于概念设计的范畴,尤其值得我们一起探讨。
关键字: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
结构设计中相当部分构件的设置,规范仅给出了最低限值或建议取值,实际设计过程中各人的理解不同可能对整个设计带来相当大的区别。
还有部分是属于概念设计的范畴,尤其值得我们一起探讨。
一.关于超长结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1.1条中规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55m,而7.1.2条则规定当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或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且有充分依据的,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增大。
这两条使我们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较难把握。
工程实例中超过55m 就设置伸缩缝,这显然是很难保证的,但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后究竟应控制房屋长度多少而不至于产生裂缝等不良现象呢?笔者认为这取决于各地区的温差及混凝土不同的收缩应力。
按照苏州地区的经验,单层房屋超过55m在70m以内时,采取设置施工后浇带及相应的构造加强措施后,不设置伸缩缝是可行的,这在笔者长期的工程实践中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多个工程均未产生严重的裂缝。
但在结构设计中必须对梁柱配筋进行概念上的调整。
首先是长向板钢筋应双层设置,并适当加强中部区域的梁板配筋,笔者认为中部区域作为一个中点必然受较大应力,而两侧梁柱,特别是边跨的柱配筋必须加强以抵抗温度应力带来的推力,而超长结构在角部容易产生的扭转效应也须我们在设计中对角部结构进行加强。
当框架结构超过70m时,笔者认为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才能不设置伸缩缝,譬如说采用预加应力,掺入抗裂外加剂等等,而且作为超过70m 的结构,必须对温度及收缩裂缝采取定量的分析,并相应施加预应力,这在许多工程实例中应用的效果也是众目共睹的。
如果对超长结构,不能有效的分析清楚受力情况,笔者建议还是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毕竟建筑上缝只要处理得当还是不影响观瞻的。
二.关于桩筏基础中筏板取值:
桩筏基础设计中对于筏板厚度的取值,一般是先按建筑层数估算筏板厚度,常规是按层数x50mm来估算。
譬如说一幢十八层的小高层住宅,我们则先按18x50mm=900mm设定筏板厚,然后再根据排桩情况,分别验算角桩冲切,边桩冲切及墙冲切,群桩冲切。
一般情况均为角桩冲切来控制板厚,但笔者在这里主要强调一个短肢剪力墙结构下的群桩冲切,短肢剪力墙结构由于墙体不封闭,故取值群桩冲切边界时有相当大的困难,而群桩冲切由于桩群重叠面积较大,应是一种不利状态。
笔者一般是取值几个大层间近似作为冲切边界,所围区域内短肢墙体内力则作为抗力抵消,虽不完全准确,但区域放大后,边界的开口效应有所削弱,是可行的。
三.关于板面设置温度应力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1.9条规定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末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
对于这一条设计人员的理解又会产生出入。
什么区域属于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区域?笔者认为对于规则较短的建筑物我们可以在各楼面边跨及屋面层设置相应的温度应力钢筋,而对于超长结构,则建议在超长结构的长向均应设置双层钢筋。
其余部位则可因人而异,功能重要的区域设置,有条件的建设子项设置,而不必过于强调。
另外有一点,当地下室筏板厚度大于1200mm时,笔者建议在筏板中间配置温度收缩应力钢筋以抵抗大体积混凝土所产生的收缩及温度应力,配筋量笔者建议取1/2筏板厚的0.1%,且不小于φ12@200。
四.关于梁上起柱是否设置附加钢筋:
笔者曾遇到某些工程梁上起柱及次梁上面都在梁中附加横向钢筋,有的同志甚至在弹性梁基础中柱下梁内亦附加钢筋,这完全没有必要。
虽然这是偏于安全的一种做法,但如果计算不需要则就是浪费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2.13条规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箍筋,吊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宜采用箍筋。
因此次梁放在主梁上面及梁上起柱,主梁是不必设置附加横向钢筋的。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就是如此的。
但还是有相当多的设计人员认为梁上起柱应设置横向钢筋,其理由是柱的轴力(集中荷载)会通过柱中的纵向钢筋传到梁截面。
这就不对了,柱轴力是由柱截面的混凝土传到梁的上表面,而不是由柱内钢筋传递的,否则独立基础内岂不是也要设置吊筋了?这一类问题我觉得搞清楚了在工程实践中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五.关于梁筏基础板筋位置:
弹性梁筏基础,由于考虑水浮力下底板所受向上的反向力,设计人员会要求筏板面筋能置于地梁主筋以下,而地梁配筋有时较多甚至配置双排筋,再加上梁箍筋则施工中引起板筋的弯折相当困难,遇到人防工程则更难施工。
笔者认为从受力传递过程来说,板筋设置必须准确,但考虑施工困难及相应板保护层的损失,建议可以作适当放松,我院地下工程说明中规定底板面筋应有一半钢筋经斜折后放置在支承基础梁主筋下面,伸入梁内不小于15d,这是合理的。
六.关于地下室墙迎水面保护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2.1条规定,墙在二a类环境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第4.1.6条规定防水混凝土结构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故常规设计中我们取外墙保护层厚度50mm,且根据GB50010-2002第9.2.4条要求在保护层内加配φ6@150单层双向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保护层厚度为20mm。
笔者认为在计算墙板裂缝时墙板的计算保护层至少可以按30mm来折算,以考虑钢筋网片的有利作用,这对于节省墙体配筋效果明显。
也有设计人员保护层厚度取20mm即可,笔者也持赞同态度。
七.关于强柱弱梁的设计理念:
强柱弱梁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而提出的。
柱破坏了建筑物整个都会倾覆,而梁破坏则仅是某个区域失效,因此柱较之梁破坏的损害更大,当前我们的经济已高速发展,我们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一定要将这一概念设计贯彻下去。
其一必须严格控制柱轴压比,我们目前的计算均是基于小震下进行的,如果小震下柱子轴压比过高,则大震下地震力将对边柱产生一个巨大的附加轴力(有文章研究表明约增加30%),则柱子根本不可能有这点安全储备,在大震即会破坏,那又何谈大震不倒呢?笔者认为轴压比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宜超过0.9%,且我们对柱断面及配筋设置时应分部位处理,建议边柱,角柱应适当加强,特别是角柱,建议应全柱加密箍筋,且配筋率不宜小于1%。
所有框架柱,不包括小截面柱,笔者建议纵筋均应大于20,且柱筋品种不宜过多,矩形截面柱尽可能对称配筋。
而对梁配筋笔者则建议应配足梁中部筋,而支座筋则可通过调幅让其适当降低,以使地震作用下能形成梁铰机制,防止柱先于梁屈服,使梁端能首先产生塑性铰,保证柱端的实际受弯承载力大于梁端的实际受弯承载力。
八.关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几个问题:
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处理不当经常会成为薄弱点,这也是抗震审查中经常发现的问题。
其一是对普通长墙的界定,高规JGJ3-2002第7.1.2条中规定一般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的剪力墙,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
这就给我们带来一个困惑,高厚比为7.9倍及8.1倍的两种墙受力特性截然不同,由此而引起的配筋亦相差甚远(对四级剪力墙而言,短肢剪力墙在一般部位的配筋率要求大于 1.0%,而普通墙则仅要求边缘构件配筋率0.4%,墙身部分配筋率仅为0.2%。
)因此笔者在布置长墙时建议控制高厚比大于9,这样就与短肢剪力墙有所区分而不会混淆。
其二是关于小墙肢JGJ3-2002第7.2.5条规定矩形截面独立墙肢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截面厚度的5倍,因为当墙肢高厚比较小时受力特性是脆性破坏,属抗震不利构件。
因此笔者认为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应尽量避免次类构件的出现,特别是高厚比小于3的小墙肢应不出现,如出现建议一种是按构造柱考虑,不作为抗侧力构件,否则应按框架柱设计,尽量降低轴压比,加强配筋。
以上是笔者对设计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的理解,难免有片面性。
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应以规范为依据,不断总结,使我们的设计更经济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