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 山水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

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

所以这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教育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启智七年级是有六名学生组成,全部都是男生,年龄在14—19岁之间,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较强。

本班学生可分为两类:A类:朱海龙、车明浩、胡钧豪。

能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且完成效果较好,识字能力强、阅读分析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

B类:宋明富、高铭、任崇彬。

能够完成基本的教育教学任务,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在老师的帮助和提示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看图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

学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难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运用教学分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环境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2桂林山水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2桂林山水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

2、《桂林山水》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抓关键词语来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受河山的壮丽,抒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景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堂设计:
2、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伴奏。

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
用具
幻灯片
教学
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流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性化补充
课前三分钟
背诵第二段
复习旧知识。
赏析课文,体会桂林山的特点
观赏桂林的山
1、自学要求:(1)同桌有感情地互读课文第3自然段。
2、思考:课文中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描写了桂林的山的哪些特点。
3、自学反馈,指名回答并指导朗读。
4、模仿句式练习。
板书
设计
2桂林山水
静奇
漓江清山秀
绿险
教学
反思
2桂林山水(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
重点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
难点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1、在学习完漓江水的段落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桂林山的段落,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自学,培养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2、通过图片,初步感知。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会运用。
4、指导朗读,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总体感受桂林山水
1、过渡:把山和水联系起来观赏,景色更美了!
2、总体感受桂林山水,画出并读感受深的句子,谈体会。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展示课件帮助学生重点理解课文句子。
4、配乐朗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
1、学会抓重点句理解课文。
2、发挥想象。
指导背诵
根据板书,练习背诵。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以及课文的语言美,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习并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和运用对比、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注意修辞手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策略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美的熏陶。

2、图文并茂,学习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注意修辞的妙用。

3、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展开丰富的想象,入情入境的去读,去体会山水的自然之美。

教学准备:1、生字词卡片、不同的课文彩图、影视彩图及资料。

2、朗读录音。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一谈自己都游览过哪些地方?感受如何?(学生各自畅谈)教师评价小结:从各位同学的谈论中得出,我们伟大祖国的风景十分优美。

可是,在我国南方有一个游览者不能不去的地方,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它就是桂林。

(播放录音并放映多媒体课件)2、教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玩一番。

(板书课题:桂林山水)“坐好了,开车出发!”(学生做坐车样子)“各位同学,桂林游览胜地到了,请下车!让我们好好游览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谈感受。

a:看啊,景色真美呀!b:真是山青水秀,优美动人!c:有山有水,山水辉映,千姿百态,美不胜收!4、教师肯定学生评价并引导,“桂林到底有多美,不妨亲身去体会。

”二、指导学文第一自然段。

1、教师指名读第一句。

学生读文: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师引导:“都”说明桂林山水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从这句话中也知道桂林以山水而闻名。

(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学生:“天下第一”。

2、教师:桂林山水真是天下第一吗?让我们乘木舟来欣赏一下。

学生:集体读第一自然段。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设计简案]桂林山水教案第二课时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设计简案]桂林山水教案第二课时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设计简案]桂林山水教案第二课时》摘要:、汇报集信息教师吸收反馈,提出学习建议组合用学习,)、学习成展示引导评价拨
【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充分利用集信息进行创造性练习深入地领悟语言容及其蕴含思想感情
、结合组合作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合作识锻炼语实践能力通促进学生审美情趣发展
【教学重】实践真正体会桂林山水美
【教学难】把课容与集材有机结合起相作用促进学习感悟
【教学流程】、观看录像引入进行尝试背
、汇报集信息教师吸收反馈
3、提出学习建议组合用学习
组学习建议⑴ 选择己喜欢语句练习感情朗
⑵ 结合课和集写简短体会
⑶ 如你是桂林人你怎样介绍己乡?⑷ 哪部分容给你印象深试着说明学生可以根据能力和喜由选
择其或行设计题目
)、学习成展示引导评价拨
5、整体领悟容促进情感升华
.。

桂林山水教案第二课时【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案第二课时【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案第二课时【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
计】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自由朗读课文,写出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A、作者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乘船去观赏桂林山水。

B、写漓江的水有三个特点:静、清、绿。

C、写桂林的山有三个特点:奇、秀、险。

D、作者由衷地赞美桂林山水美如画。

三、读了本课,同学们可能被文中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
深深感染。

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先让学生酝酿一下,然后集体交流,教师要及时给以鼓励,肯定。


四、检查背诵课文情况。

五、布置作业:
1、继续背诵课文。

2、把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抄到积累本上。

3、小练笔:选一处风景,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然后写一段话。

可以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

感谢您的阅读!。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点。

2.背诵全文。

3.检查生字、新词。

4.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1.读文,看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点画下来。

特点:奇(拔地而起,形态万千)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2.结合课文解释: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渐高上去,而是仿佛从地面上突然高出来的似的。

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连: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连绵起伏,接连不断。

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奇峰罗列:罗列:排列。

奇形怪状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

有的像,有的像……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

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挡着这一带。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耸立着。

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练习朗读(可小组中互相读)读出桂林山的特点和喜爱之情。

4.小结:作者在观察桂林山时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时又用了什么方法?观察:抓特点。

观察时[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注意了山的形与色并进行了丰富的想象。

描写: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读起朗朗上口,富有诗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朗读第四自然段。

想象一下:“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说一说。

(三)检查生字预习。

漓lí澜lán注意门里是“柬”瑕xiá注意与“假”和“段”对比。

(凡韵母为“ia”的字右上应是;凡韵母为“an”的字右上应是翡fěi上下结构峦luán注意上半部“亦”不带钩。

障翘舌音字,不要误读为平舌音。

筏fá注意右下不丢撇。

绵与“棉”音同形近偏旁不同。

2、桂林山水(第二课时)

2、桂林山水(第二课时)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
2、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3、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的?
4、我新认识的排比句
5、我最喜欢课文的哪一分内容?为什么?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在相关语段批注;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2、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情,重在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
(二)展示
交流
我愿意把我的探究展示交流,在展示时,我会把内容说清楚;别的同学展示时,我会认真倾听,并能补充和质疑。
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拨。
练习反馈
一、总结归纳:
我在学习本文时的方法是什么?
二、巩固练习:
一、近义词
观赏—— 仿佛—— 形态万千——
导学案设计
课 题:
2、桂林山水(第二课时)
课 型
新 授 课
年级
四 年
执教
学习目标:
1、品味桂林山水的奇秀之美。
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能力。学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
二、反义词
流动—— 前进—— 波澜壮阔——
三、选择正确的读音
(1)我们乘(chén shēng)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2)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shì sì)火的香山。
(3)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juàn quàn)。
(4)我看见过波(bō pō)澜壮阔的大海。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阅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 理解重点句段,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指导学生仿照重点句段进行随文微写。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理解和表达能力。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1. 重点: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 难点: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教法学法】谈话法、阅读法、自主阅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综合运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认读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大意及第一段内容,回忆课文脉络并板书过渡: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下文就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了具体描绘。

唐代韩愈有诗赞道:“水作轻罗带,山如碧玉簪”;清朝袁枚描绘桂林山水“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顶上行”。

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领略桂林山水绝代风姿。

二、细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山水之美,学习课文表达方法(一)品味漓江的水的特点,进行随文微写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读课文,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划出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句子。

用“。

”标出最能体现漓江水特点的字。

2•想一想,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漓江水的特点?3•小组交流画出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4.汇报交流,相机引导品读课文,图文印证,概括桂林山、水各自的特点,体会课文表达方法。

预设:品读句子①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通过“读一一议一一读”的过程,引导学生读句子体会作者抓住漓江水的特点,用排比、比喻等方法形象地描绘了漓江水之美,再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语言美!《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吧!《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2、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点拨提升:1、通过朗读课题,预习课文,我们知道作者要写的是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那通过预习,你认为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江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

(板书:静、清、绿)一起欣赏一下漓江的水的图片:3、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鱼化镇人和小学黄生富教学目标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享受审美的乐趣。

1、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2、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

一、激趣导入1、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的山川美景,大好河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

(课件出示桂林山水图)2、这些图片美不美?(美)想知道这是在哪吗?没错,这就是桂林的山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桂林的山山水水。

(板书课题)二、在读中感悟美1、我们一起来聆听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课件:声音图片相结合配乐朗诵)2、听了有什么感受(美),所以人们都说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3、桂林的山水这么美,你们是不是也想读读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品味水的特点。

1、文中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山和水呢?(2、3自然段)2、我们先来聚焦到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再自己读第二自然段,并试着概括出水的特点。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3、我们一起来感受水的美。

(课件:图文结合静、清、绿)指名读,全班齐读。

4、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生合作朗读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把桂林的水写得这么奇丽?(排比比喻)我也来试一试:A、公园的花真香啊,香得()B、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5、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思考:文章写的是桂林的水,开头为什么提到大海和西湖呢?是不是显得多余了呢?(对比,更加突出漓江水的美和独特)四、自学品味山的特点看完了水,接下来该去看山了。

其实作者写山和写水的手法是一样的,老师希望同学们自学,然后把你学到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桂林山水教案两课时

桂林山水教案两课时

桂林山水教案两课时【篇一:《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柏树小学魏秀荣教学目标: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

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教学难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用具:图片、小黑板、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趣入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后,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总分总甲天下。

引入新课。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学习课文的第二和第三自然段同学们就会找到答案。

)二、深读感悟。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1、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用横线画出来。

作者怎样具体描写漓江水,用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边读边看图,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漓江与大海、西湖相比,有什么不同?(自学,小组交流,汇报。

)2.学生汇报教师启发想象漓江水“静、清、绿”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①假如我们荡舟漓江,能听到“哗哗”或者“叮咚”的流水声吗?能看到漓江水在流动吗?所以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怎么样?“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的不流动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用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你能读出这种静的感受吗?(指名读,评价)把“真”换成“多、太、很”行吗?为什么?②假如我们往江底看,可以看见什么?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江水很浅吗?这样写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③抬起头,向远处看,漓江的水多绿啊,绿得----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从中你读懂了什么?(“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1、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3、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特点之一‚奇‛。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资料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

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

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二、山和水相遇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

‚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2)观看图像片断,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掌握漓江水的特点。

2、学习段中描写漓江水特点的方法,并学会运用。

3、进行人文价值教育。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1、(静思)播放音乐《山水音诗》,请同学朗诵诗歌《桂林山水》。

2、请同学谈感受。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听课文录音,思考:
(1)、课文写了桂林山水,用那一句话来概括桂林山水的美?(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2)、课文每一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小组合作学习。

2、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已经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吗?
生:桂林山水。

师:那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吗?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课文写了什么?
生齐读。

师:这一段中有一句是真实的写出了作者游览桂林山水后的感受,它是:
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碧波”指的是什么?
生:漓江
师:这个词说明了漓江的什么特点?
师指读。

生认真倾听并作出评价。

师:这一段为我们描写了漓江的水,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漓江水的句子,并大声朗读,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生画句子并朗读。

师:好,同学们已经找到了这些句子了。

现在,我们请同学先来读一读。

(指读,轮读,接力读)(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师:我们已经读通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来找出漓江水的特点。

生:清
师: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这句话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生:视觉。

师:很好。

你知道漓江的水为什么这么清吗?(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热爱自然的教育。

)生思考并作出回答。

师:漓江的水还有那些特点?
生回答:静、绿
师: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生:感觉、比喻
师随机板书.
再次读课文,体会漓江的美。

三总结:
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感受漓江的美,这份美,让人陶醉。

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从中的美的感受。

四、作业:
仿照作者的写法,描写一条小河。

五:板书:
静感觉
桂林山水清视觉
绿比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