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水循环教案
初中地理水循环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2)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掌握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利用地图和图表,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2)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和地图。
2. 实验器材(如水盆、杯子、土等)。
3. 相关案例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验演示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的重要性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
2. 讲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如水源补给、河流径流、土壤水分等。
3. 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如城市化、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等。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供一些案例和资料,让学生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负面影响。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水循环的意义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 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总结水循环的概念、地理意义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水循环的实际情况。
2. 开展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水循环的概念、地理意义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水循环》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力分析 生活中都可以接触,心理上有亲切感,只是缺乏现象与
地理原理规律的联系。
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据图
说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地理空间
思维和动手等能力。 教学策略选
2.通过学习水循环,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 择与设计
程和地理意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多媒体教学法;读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人类对水循环各环节的有利或不利的
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科学发展观。
2.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
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从而受
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高一学生已在第二章学习过降水的形成原理、热力
学生学习能 环流等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迁移能力。水在现实
④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起来?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课件展示】水循环示意图,分析水循环发生在哪 些领域?可划分哪几种类型?(陆地、海洋、大气,三 种水循环类型) 3、水循环类型 ①海上内循环: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小循环) 包含哪几个环节?(蒸发、大气降水) ②海陆间循环:陆地与海洋之间(大循环) 包含哪几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 下渗、径流 5 个环节) ③陆地内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小循环) 包含哪几个环节?(蒸发、蒸腾、大气降水) 【过渡】水循环原理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对地 理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水循环原理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人类活动应该 遵循自然规律,利用水循环原理为人类服务。通过对水 课例研究综 循环示意图的分析,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和类 述 型,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 节影响的利弊。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演示了教学内容,
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高中地理教案
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概念,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概念及意义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降水、径流、地下径流、地表径流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气候、水文、生态、地貌等方面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水循环的相关问题。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水循环的动态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水循环的概念及意义,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基本情况。
3. 讲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引导学生掌握各个环节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4. 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对气候、水文、生态、地貌等方面的影响。
5.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探讨水循环在当地的应用和保护措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循环概念、环节及其地理意义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对水循环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全球水循环的分布规律,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水循环的特点。
2. 探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介绍我国水资源状况,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在我国的分布及利用状况。
七、课堂小结2. 强调水循环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八、课后作业1. 绘制水循环过程图,展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2. 写一篇关于水循环在当地应用和保护措施的短文。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2. 针对教学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教学内容:1. 引入水循环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变化。
2. 介绍水循环的概念和意义。
3. 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蒸发、降水、径流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例引入水循环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听讲或阅读教材,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意义。
练习与作业:1.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对水循环的理解。
2. 学生自主查找资料,深入了解水循环的应用和影响。
第二章:蒸发教学目标:1. 理解蒸发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蒸发的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蒸发的概念和过程。
2. 介绍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教学活动:2. 学生听讲或阅读教材,了解蒸发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3. 教师通过图表或动画演示蒸发的影响因素,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
练习与作业:1.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对蒸发的理解。
2.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和记录蒸发过程,培养实践能力。
第三章:降水教学目标:1. 理解降水的概念和类型。
2. 掌握降水形成的过程。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和类型,如雨、雪、雾等。
2. 介绍降水形成的过程,如水蒸气凝结、凝华等。
教学活动:2. 学生听讲或阅读教材,了解降水的类型和形成过程。
3. 教师通过图表或动画演示降水形成的过程,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
练习与作业:1.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对降水的理解。
2. 学生观察天气预报,了解不同降水类型的特征,培养观察能力。
第四章:径流教学目标:1. 理解径流的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径流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径流的的概念和过程。
2. 介绍径流的形成和影响因素,如坡度、土壤类型等。
教学活动:2. 学生听讲或阅读教材,了解径流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3. 教师通过图表或动画演示径流的形成和影响因素,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探讨——以“水圈与水循环”的教学为例
作者简介:胡世凯(1986—),男,云南省昆明市外国语学校。 王俊懿(1990—),男,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 段天熊(1991—),女,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一、地理核心素养概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 化。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具 备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 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突出了地理学的基 本思想(人地协调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等)和方法 (综合方法、区域方法等)。地理核心素养不仅关注“可 见知识”,而且关注“内隐素养”,其由结构化的学科 知识与技能体系构成[1]。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 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它们是 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
2024 年第 3 期(总第 551 期)
教育界 / JIAOYUJIE
课例研究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探讨
—以“水圈与水循环”的教学为例
胡世凯 王俊懿 段天熊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新一轮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地 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然界的水循环是联系地球各圈层的纽带,也是高中自然地理教学 的重要内容。文章以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的教学为例,探讨基于地理核心素养 的教学设计策略。
程,从不同的空间尺度(范围)区别水循环的类型, 从不同的时空维度分析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综合思维目标:从时空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水循环 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运用综合思维给昆明市的城市内 涝防治提出建议。
人地协调观目标: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原理,树 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设计思路 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笔者以云南昆明市的盘龙 江为主线,设计了四个探究活动,即“填一填”“找 一找”“说一说”“议一议”,以期培养学生的地理核 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水循环地理教案.doc
水循环地理教案篇一:地理必修一水循环教案地理必修一水循环教案一、教学目的1.学生认识到地球上的水是由不同形式组成的,并认识其相互的关联性以及水的循环过程和意义。
2.学生进行水资源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二、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三、难点1.以影响水资源失控分布规律的重要工程(e.g.南水北调)为切入点,考查水循环过程中各个环节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结合有关水之源的重要工程、重要政策,以案例的形式考查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四、课时2个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水是生命之源,同时和不断运动变化的自然界一样,大自然的水也是处于运动更新的状态之中。
这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板书:大标题——大自然的水循环衔接:“通过题目我们就可以看出,水是在自然界循环着的,那么何谓水循环呢?” PPT放映:板书:1.水循环定义提问:同学们想一想,水循环包括哪些环节?讨论:学生思考一分钟,相互讨论并举出水循环可能存在的各个环节PPT放映:图片总结:“对照图,我们看到水循环包括了七个大环节,并且在各个环节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相互影响着.板书2.水循环的环节PPT放映:辅助:这是水循环的简化图,你们觉得在大的水循环下还应该包括哪些小循环呢?板书:3.类型1)海陆间循环2)海上内循环3)内陆循环提问:来找一找,这三个循环各自在哪里互动:请同学上来圈出来并给出正确答案衔接:我们已经了解了水循环的基本定义,这都是一些非常理论化的知识,那么水循环在我们的生活中能看到吗?PPT放映:辅助:你们能从中找出哪些水循环的环节呢?我们又能影响哪些环节来使水循环更有利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呢?讨论:同桌互相讨论2分钟六、巩固练习①、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A.滚滚东流的长江水B.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C.柴达木盆地的湖泊水D.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②、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A.海洋水B.冰川C.河流水D.淡水湖泊水篇二:水循环教案篇三:高一地理水循环教案专题四陆地水与海洋水[知识梳理]一、陆地水1、陆地水体类型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按空间分布分类地下水静态水资源:冰川(淡水的主体,占2/3)、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按循环周期分类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河流水(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2、河水(1)河流的补给来源:最主要是雨水补给。
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地理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水循环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概念、意义及主要环节。
2.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水循环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水循环的图像和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视频资料。
2. 水循环流程图和实例图片。
3. 小组讨论问题及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的水景,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存在形式和运动过程,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水循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意义。
3. 课堂讲解:讲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降水、径流等)和地理意义。
结合实例图片和视频资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知识。
4. 实例分析:分析水循环在农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水循环的实际意义。
5. 小组讨论: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水循环的知识,提高运用水循环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水循环平衡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探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如水资源利用、水污染和湿地破坏等。
3. 介绍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水循环管理措施,提高学生的国情认识。
七、课堂互动1. 提问:水循环在自然界中有什么重要作用?2. 提问: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水循环?3. 提问:如何保护水资源,促进水循环的平衡?1. 评价学生对水循环概念和环节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水循环意义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水循环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小明提问)水库对水循环有影响吗?
水资源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我国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为了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人们通过兴修水库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
受季风影响,我国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人们通过开挖渠道、运河等工程,改变水的流向,这种称之为跨流域调水,例如我国南水北调工程。
另外,植被能够增加雨水的下渗量,从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城市化和农业等活动破坏森林,导致雨水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更多的转化为地表径流。
三、课堂练习
水循环中水汽量最大的环节是:。
能够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的是:。
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
本节环的过程,使课文浅显易懂,但还需要留足学生做笔记的时间。
水循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区域认知:运用顺循环示意图,识别水循环主要及类型。
2.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人地协调观:以典型区域为例,认识区域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培养珍惜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4.地理实践力:通过模拟水循环过程,掌握水循环的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水循环的类型、过程、影响因素。
(情境2:海陆间循环动画展示)
(教师讲解)最大的循环,也就是海陆间循环,因为他将陆地与海洋的水连接了起来,因此我们也叫大循环。同样是先蒸发,不同的是海面上的水汽会经历水汽输送的过程来到陆地,那到了大陆的上空,符合降水条件的时候,在适当的条件下,那它是不是就会产生降水。到了地表上的水有一部分到了比如说水库,河流这种直接沿着地表由高处向低处流,还有一些在土壤中下渗,那下渗之后进入到地下了,地下的就叫做地表径流了,径流最终又会汇聚到海洋里去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3.1 水循环教学设计(2)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教学设计本节课是《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课时,是开篇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了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学生在前边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水循环提供了能量;并且了解了关于水圈的知识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但关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这部分内容比较宏观,学生很难通过自身的体验来得到感性的认识,因此这部分内容要详细分析。
1.人地协调观:学生根据示意图简单分析水循环基本原理,了解三个环节之间的动态联系,能简单画出水循环的过程图解释等相关自然现象,并结合现实生活了解人类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综合思维:把握水循环的原理,理解其地理意义,综合分析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区域认知;结合实际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的水循环差异。
4.地理实践力:会自己绘制水循环示意图,会在生产、生活中充分利用水循环原理解决具体问题。
1.重点: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2.难点: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多媒体自制教具(一)引入课题利用李白的诗《将进酒》中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入,思考“黄河之水天上来”天上是什么意思?“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入海真的不复回么?江河奔流不息,最终注入大海,为什么大海的水没有增多?过渡: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水循环学起。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请同学看书P46,P47,了解什么是水循环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水循环的概念。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的分类:按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与海上内循环。
(板书)1.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板书)教师结合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在三种水循环中以海陆间大循环为主学生通过读图来思考:要完成一个水循环,需要哪几个环节呢?通过让学生回答:老师必须经过四个环节才能完成一个水循环。
即: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和径流(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
《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将能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掌握水循环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一、导入
1. 请同砚们回想一下上一节课学到的内容,谈谈你们对水资源的看法以及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通过观看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水资源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二、进修内容
1. 进修水循环的观点和原理,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下水的流动等。
2. 探讨水循环受到的影响因素,如气候、地形、植被等对水循环的影响。
3. 分析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讨论如何珍爱和勤俭水资源。
三、进修方法
1.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2. 通过小组讨论或实地考察的方式,了解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3. 通过教室练习和思考题,稳固对水循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寻找更多关于水资源珍爱和利用的信息,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2. 组织参观当地水资源珍爱设施或活动,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珍爱的认识和行动认识。
五、教室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和重要性,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和珍爱的必要性。
希望同砚们能够关注身边的水资源问题,积极参与珍爱和勤俭水资源的行动中。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和导学安排,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掌握水循环的原理和影响因素,为未来的环境珍爱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祝大家进修愉快!。
水循环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章节名称水循环授课年级高一学科地理章节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设计者XXX 所属学校XXX课程标准1、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依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地理学的学科体系以及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来让学生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
3、培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这三个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系列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材分析水循环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由“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两部分组成,是高中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第三章的开头,介绍了水的根本性质和水运动的基本原理,开辟了后续知识点,同时为学生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第一章已经讲述了地球的圈层结构。
本节在教材结构体系中承接了地球的外部圈层,对水圈进行拓展研究和深入学习,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明白水体分类和地表水资源的总体利用状况,了解水循环的环节、类型和地理意义,加深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洋流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做铺垫。
学情分析1、从班级风气角度看:这个班级的班风与学风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配合老师。
因此,上课时对于学生纪律无需担忧。
2、从学习特点角度看:在学习水循环之前,高一学生已经学习了物理和化学,同时还拥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对水循环具有一定的感性认知,但对于水循环的具体过程,还缺乏更为具体的理性认识。
因此,为了使他们对水循环这节课不产生厌倦感,本节课将通过动画演示等方式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对水循环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利用学生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加上课堂知识讲解,以达到学生理解并掌握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3、从学生学习兴趣看:在前两章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上课时比较积极,踊跃发言。
有小部分学生对地理这门课程兴趣不大,因此我设计了动画,吸引学生,从而增强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以“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为例
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基于新课程标准,本课的地理
核心素养目标设置如表 1:
表 1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地理核心 素养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教学目标
结合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区域的水循环类型。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多角度分析水循环主要环节与人类
活动的关系。
人地协调 能够根据水循环原理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主要环节的 观 影响,建立合理利用水资源思想和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水循环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把“培养未来公民
必备的核心素养”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地
理学科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含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 调观和地理实践力四个要素 [1]。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
是近年广大一线教师研讨的重大课题。地理课堂是培育核心素养的
重要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因此,基于地
理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设计是否精准与科学,直接关系到核心素养是
否落地。鉴于此,笔者以“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的学习为例,深
入分析基于“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目标的特征,尝试探究以学科核
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目标设计路径。
1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水循环这一节课对应的 2017 版课程标准要求为:“运用示意图,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版) [M]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王利荣 .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研 究 [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 年
图 1 水循环教学目标设计分析图
2019 年第 18 期
水循环教学设计(多篇)
水循环教学设计(多篇)篇:《水循环》设计《水循环》教学设计高一地理组田东东课标解读1、能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2、能说出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会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学习目标1、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理解水循环是地理环境中最基本的一种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形式之一这一地理意义重、难点1、重点: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难点: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学法指导以示意图的形式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教学过程环节一学生自主预习(投影)水循环示意图,理解水循环形成过程及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概念在自然界中,水通过和、、和(、)等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进行着,这种称为水循环。
水循环的分类水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时时刻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主要包括、和。
水循环的成因1、内因:2、外因:水循环的意义1、2、3、思考①②③④⑤⑥⑦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哪个环节?哪些环节构成海陆间水循环?(序号)三类水循环环节有何相同之处?环节二学生展示1、水循环的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水循环的成因内因:水的三态变化(常温常压下)。
外因:太阳辐射---提供能量;水的重力---动力条件。
3、水循环的意义(1)联系四大圈层,促使物质和能量的输送和转换。
(2)使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并能持续利用。
(3)塑造地表形态。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地表径流、降水、蒸发。
其中,影响最大的环节——地表径流。
积极: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等。
消极:乱砍乱伐,过度开采水资源,围湖造田等。
自主探究(要求: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探究一:能够运用简单图示的形式画出水循环的示意图(包括三种类型),并能够思考出三种水循环的区域有何差异?探究二:你觉得李白《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错误吗?为什么?当堂检测读“水循环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水循环地理教案
水循环地理教案教案标题:水循环地理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环境意识。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水循环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理解水循环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图表解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影响因素;2. 理解水循环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1. 分析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运用地理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2. 水循环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实例;3.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描绘水循环过程的图表,引发学生对水循环的思考,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水循环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Step 2:知识讲解与探究(15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水循环的过程和影响因素,讲解相关地理概念和术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水循环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Step 3:小组合作学习(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实际案例,要求学生分析该案例中水循环的过程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鼓励学生合作讨论,收集数据,并运用地理思维解决问题。
Step 4:展示和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和解决方案。
全班共同讨论不同案例中的共性和差异,加深对水循环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解。
Step 5:概念总结(10分钟)通过简要总结,强调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Step 6:拓展活动(10分钟)鼓励学生在家庭或社区环境中观察和记录水循环的现象,并将观察结果分享给全班。
关于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范本
关于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范本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自然界的水循环,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1.1.2 帮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1.1.3 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2 教学方法1.2.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奥秘。
1.2.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水循环的过程。
1.2.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水循环的概念2.1.1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断运动和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环节。
2.1.2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最为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对于维持全球水量平衡和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1.3 水循环的过程受气候、地形、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
2.2 水循环的环节2.2.1 蒸发:指水体表面的水分转化为水蒸气进入大气的过程。
2.2.2 降水:指水蒸气在大气中凝结为水滴或冰晶,并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2.2.3 地表径流:指降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包括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形成。
2.2.4 地下径流:指降水渗入地下,流动成为地下水的过程。
2.3 水循环的意义2.3.1 水循环是维持地球水资源平衡的重要途径,对于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3.2 水循环参与全球气候调节,影响气温、降水等气象因素。
2.3.3 水循环促进地表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土壤形成和植被分布。
三、教学内容3.1 水循环的基本概念3.1.1 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定义和意义。
3.1.2 讲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3.1.3 分析水循环在全球范围内的作用和影响。
3.2 水循环的环节及其过程3.2.1 蒸发:解释蒸发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影响蒸发的因素。
3.2.2 降水:介绍降水的类型和形成机制,分析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2.3 地表径流:讲解地表径流的形成过程,探讨其对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影响。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学分析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也是生命之源。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是中学生自然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进修这一部份内容,学生可以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珍爱水资源的认识。
本文将对《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这一教材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起首,教材内容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
教材起首介绍了水的来源,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中的水汽。
然后讲述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等。
最后,教材还介绍了水资源的利用与珍爱,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水资源,珍惜每一滴水。
整个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按部就班,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其次,教材内容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中应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实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同时,教材还设置了一些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来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提高进修效果。
再次,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教材中介绍的水循环过程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存在于我们平时生活中。
通过教材的进修,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生活行为与水资源的干系,从而更加珍惜水资源,勤俭用水,珍爱水环境。
这种切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进修兴趣,增强学生的进修动力。
最后,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多样,能够满足不同砚生的进修需求。
教材中设置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案例分析、讨论等,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进修优势,提高进修效果。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提高进修成绩。
综上所述,《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是一份设计合理、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的教材,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珍爱水资源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水的循环过程,从而更好地珍爱水资源,建设美丽故里。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水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水循环教学设计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中的水循环是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水循环教学设计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特点,掌握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方法。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二、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介绍水循环的定义,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过程。
2.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讲解气候、地形、植被等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
3. 水循环与人类活动,探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如水污染、水资源利用和生态平衡等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云的形成、雨水的收集等实地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水循环过程。
2. 实验法,设计水循环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水循环的特点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入水循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系统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水循环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
4. 讨论,以小组讨论或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考查学生对水循环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
2. 通过实验报告、讨论记录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观察学生在实地观察和实验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和操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水循环教学设计应当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影响因素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选择具体的地理学习内容时,还应注意联系 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现象和问题[1]”。而湘教版教材以 一幅水循环示意图、一篇黄河输沙的阅读短文和两组活 动的问题链为依托,案例选择大众化,未能有效联系哈
尔滨高一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现象。同理,笔者在南方 城市芜湖的教学案例同样不适用于哈尔滨的学生。
课标是制定教学设计的根本依据,决定了教学的 方向、深度和广度。2017年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内容 要求”中涉及“水循环”一课的有:
1.《必修地理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 程及其地理意义”;
2.《选择性必修1》:“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 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依据课标要求,学生应达到会读(示意图)、会 说(过程及意义)和会画(示意图)三个层次。本节教 学内容主要是“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是一种 对原理的认知;而“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选 择性必修范围,是地理环境整体性在陆地水体要素上的 落实,知识更加具体,这两个课标的内容要求之间缺少 一个大背景——地理环境整体性下,各种水体之间本身 也是相互联系的,陆地水体之间关系仅是水体之间联系 的一部分。因此在本节教学广度上适当延伸至“水体之 间是相互联系”的基本认知,既是对本节水循环知识理 解的提升,也是为未来选择性必修学习铺设台阶。
ஜ᧙ ᔩ࣯ ʶӉ ʶၪ
控制变量:改变地面坡度、疏松程度和“降
雨量”。
实验过程(见表2、图2):
ᛪڙʿՎþڠ᭦ÿʼχප
ʿՎþڠ᭦ÿ Ӊᜈᄣ᭦
Վڸऎ Ӊᜈᄣ᭦ʼᩓᮿࣇጭ
Վڠ
ࣰڠں᭦ னڠڸ᭦
ප᧙ᄥὈ ࠃᰍဗ៵ଠᤗ
థफ़ึ
థफ़ึ
థफ़ึ
फ़ึѢဗᤌ
फ़ึѢဗ
౼Ԫ᧙
ࠃᰍဗ៵ଠᤗ
(2)设计意图
“地理实践是支持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 重要手段[3]”,动手实验为学习活动提供场景,为理解
知识搭建阶梯。在坡度和水量相同时,“硬化地面” 出现径流,“松软地面”未出现径流,这揭示了两个问
ฟ֖ᬅࡆ˓ˏڠऎፋප९ဖՏnj
ڎॕֽफ़ึࠃᰍḚࡘᇧាࠃेڎḛ
课后实验: ① 学生自主设计新的变量条件,完成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见表3);
② 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③ 对实验结果进行理性思考,体验科学探究过
程,训练多种素养。
ᛪࠃᰍፆ౦े
ࠃᰍဗ៵ ഴࠃᰍ
ࠃᰍʶὙ ࠃᰍ̃Ὑ
ࣱኃయ
ᰳ˖ူڠ
束的总结埋下伏笔。
ҮࠃᰍଡᑞҦ
(1)实验设计 主题:比较不同地面状况对径流的影响。 目标:认识到坡度及松软地面影响地表径流。 实验器材(见表1):
ᛪࠃᰍ٧
ࠃᰍ٧ Վኍܷ࠴ᄉӉᜈᄣ
ᮿࣇጭ ᆇප
̼ᛪ̂ྫྷ ᆵӐڠ᭦ ౚᣃڠ᭦
ප᧙
㹼ࣘ
ᡁᇎ傼ǃᡁՊ⭫ǃᡁ䇑㇇ǃᡁᶕ
⭏ᡀ
ᔪᶴ≤ᗚ⧟䗷〻৺ަൠ⨶ѹⲴ⸕䇶㖁㔌
ᓄ⭘
Ѫ᭩ழቄ┘ᐲ≤ᗚ⧟䰞仈ᨀࠪࡋᣕ
ڎஓߥХͳึርڎ
三、教学设计
ளា࠭Йलጲጉ
(1)教学设计 情境:教师在谷歌地球上展示哈尔滨六中和安徽 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地理位置。 行动:学生认知两中学的地理位置。 (2)设计意图 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在谷歌地球上展示哈尔滨 六中和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地理位置,让学生观看地 图及两中学的地理位置。由于任课教师是异地上课,师 生之间比较陌生,通过介绍两所学校,拉近师生之间的 距离。谷歌地球位置直观,信息丰富。通过对南北两所 学校的介绍,哈尔滨六中常见大雪,而安师大附中很少 见到大雪,既为课堂以雪为明线定下基调,又为课堂结
题:一是雨水通过下渗进入土壤,当降水强度小于下渗 强度时,不容易出现径流;二是硬化地面阻止下渗,导 致地面径流增加。这也是近些年来部分城市夏季出现 “看海”的原因之一,同时也在为课堂结束的总结作铺 垫——人类应自我约束,与水共生,共建美好家园。
在地面和雨量相同时,坡度大则径流多且径流出 现早,坡度小则径流少且径流出现迟。这组实验的目的 是为课堂后续环节“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作铺垫—— 弘扬包含人类智慧的梯田如何趋利避害地利用水循环, 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大会召开时,哈尔滨刚下了雪。为使学生学习新知 时不因教学情境产生障碍,教学设计以这次降雪的消融 为情境,以雪水的流动为线索,尽可能“贴近学生知识 水平、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2]。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䰞仈
䴚Ӿଚݯᶕ˛ሩᡁԜᴹӰѸᖡ૽˛ྲօо˄䴚˅≤ޡᆈ˛
ᛵຳ
䱽体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属于 演示;课后实验的设计,没有列出具体实验器材和实验 过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意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ഴڰౡԓူ
(1)模块一 ——水循环类型 ①教学设计
ஓ࣍าҮ
ߥၶาҮ
᫇ ᮤ Ὑ ᚷ ᭂ ᛠҮὙԟˀþੇ͗ႆÿဖᓫὋፊ҃ᚷᭂึር ࠱ԜגЇ ၶὙ๑ᬅᫍප९ဖᇧڎԓူ ৰܑὙࡘᇧ ःၸὙNjᝌ᧕ࡐԓǑܸ᫇ǒþˋึʿຼὋߩᅻФ ֺ࠶ໜН˖ ÿNjൔᠵՖʿ᭻þ̇ච᜴ᛠὋ̇̇ཨпܭ ಢچᭂnj ʿᣟපˋึὋܳʿ͓njږ᥊˶njÿNj̯๑
ᰳ˖ူڠ
ࣱኃయ
۲̅ူڠನॶገШᄉþප९ဖÿஓߥ
षጙи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安徽 芜湖 241001)
᜵Ḭ㥩⤲ᵤᓯ㉌ڧ喏᭛ȧᮚ䕆倄͙⤲䄪弋ᴳ۲喋Ꭰ❴喌Ȩ⮰ദ᱘㺭ⅮȠ᱘᪳БĄⅠᓖ⣛ąͦҷ喏 ఠ㐁Ϧڟ㈧喏ϺĄⅠᓖ⣛ᄥϦㆧ⤲⣛ද喋ఇ๓ఴᅮ喌⮰ᒝ৹ąসĄϦㆧ≧ߔᄥⅠᓖ⣛⮰ᒝ৹ą͖͐㻾Ꮢ喏Ӊᢚ䬚 ䷄喏䔵᠕৴ᅀ␔ᑿᗱද喏ᑁᄨ႒⩋ᕉ㔯喏Ჰᐦⴑ䃲ѿ㈧喏ᎢᏀ⩔≧⩋ݜ䌡͙Ƞ䕆䓳Ą䬚䷄ᗱද㵸ߔ⩋Ꮐ ⩔ą䓳弋喏⣜⤲ᵤᓯ㉌ڧഥⰚ⮰ڧᴳȠ
С᪃ជḬ⤲ᵤᓯ㉌ڧ喞倄͙⤲䄪ᴳ喞Ⅰᓖ⣛
2018年12月27-30日,全国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综 合学术年会在哈尔滨举行,大会主题是“落实地理核心 素养,深化地理教育改革”。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 在大会上做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主题报 告,笔者有幸受邀展示了一节“水循环”示范课。
一、课标“内容要求”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