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治理组织研究:困境与出路——以B村村务治理组织为个案
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一、引言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民主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完善社区自治,提高农村治理水平,我们将就实践中面临的民主管理难点及其解决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
二、村治理工作面临的难点1.制度建设不规范现阶段,一些村庄在制度建设时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具有浓厚的末位思维,往往是在看到上级文件明确要求后,才开始遵循要求,而且由于在制度建设中信息不对称,导致一些细节问题得不到系统解决。
2.村民观念难以转变一些村庄的村民观念落后,习惯性的采取守旧、保守和求稳态度,不太愿意尝试新鲜事物,不愿接受新的方式方法去处理管理事务,对于村治理的要求意愿不够强烈,为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3.干部能力不足一些从业干部的政策法规意识不足,对民主管理的理解程度有限,特别是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广能力不足,容易造成任务时间延误,在任务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而导致很多细节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和处理。
4.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不足社区治理需要广泛而一致的参与感,要建立起网络化解决方案。
网络化思维带来了方便,但也需要思考如何促进信息共享,以及如何使各利益相关者在更广泛和更多元的观点中达成共识。
三、解决方法在面临民主管理难点时,我们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1.深入推进基层制度建设针对制度建设不规范的问题,需要深入推进基层制度建设,进而相应提高村庄的管理水平,同时还应该在制度建设中注重专业化和效能,倡导村庄自治的基本理念。
2.创新宣传方式为积极提高村民观念,应创新宣传方式,多探索针对性的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宣传渠道和宣传手段,让村民更好地认识到村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自己的权利。
3.加强干部培训对于干部能力不足问题,应注重培训和带教,加强学习、锤炼业务,强化能力训练和实战训练,为基层工作加强组织指导,维护稳定。
4.推进互联网+共治理最后,面对信息共享不足的问题,应该不断推进互联网+社区治理,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促进社区自治,进而实现治理水平的提高。
农村基层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基层治理的问题与对策一、现状分析农村基层治理是指在农村社区和农村组织中展开的一系列管理和决策活动。
然而,目前农村基层治理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由于农村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利,信息不畅通,导致基层治理难以有效开展。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在农村基层治理中未能真正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导致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佳。
再者,农村社区内部协同性不强,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机制,导致基层治理效果较差。
二、问题分析1.基层治理的能力不足:农村基层治理中,往往缺乏专业、技能和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导致基层组织无法有效运作。
2.信息传递不畅:农村地区缺乏信息化设施和专业的运营团队,使得信息无法快速传递到基层,影响农村居民参与决策的积极性。
3.治理结构不完善:农村社区的治理结构分散,职责不明,缺乏统一的领导和协调机制,导致基层治理措施的执行效果不佳。
4.农村治理中的腐败问题:由于基层治理薄弱,农村基层工作容易受到腐败因素的侵蚀,导致治理效果下降。
三、对策建议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优秀人才到农村基层工作,提高基层治理的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农村干部的培训和选拔机制,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
2.推广信息技术:加大对农村地区信息化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培训,鼓励他们利用互联网参与决策和社区管理。
3.优化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沟通与协调,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
4.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廉洁教育,加大监督力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打造廉洁农村基层治理环境。
四、推动因素1.政策引导:提出并落实相关政策,给予农村基层治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2.社会参与: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决策和社区管理,发挥群众的力量,共同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的改善。
3.科技支撑:加大科技投入,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农村基层治理的效能。
五、创新机制1.建立农村基层治理补充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基层治理补充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区治理,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的新模式。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随着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社会治理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村务管理不规范、基层社会组织薄弱、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等。
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出发,探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村务管理不规范在很多农村地区,村务管理仍然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
村干部的选拔任用程序不够透明,村民代表大会的决策执行不到位,导致了村务管理的混乱和不公平。
一些村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甚至腐败成风。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2. 基层社会组织薄弱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建设依然较为薄弱。
缺乏有效的社会组织,导致了农村社会治理的难度增加。
在很多村庄,缺乏协调和服务能力的社会组织,无法有效地维护村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3.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在农村地区,由于信息不畅通、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了很多社会治理难题。
如农村借贷风险大,因为没有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很多农民难以获得贷款,导致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受限。
为了解决村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应当完善村务管理机制。
一方面,需要建立村干部选拔任用的纪律和规范,提高选拔任用的公开透明度。
要完善村民代表大会的法定职责和议事程序,保障村民代表大会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为了强化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需要加强基层社会组织建设。
政府可以从财政资金上给予适当支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组织的建设,培育和壮大基层社会组织。
通过社会组织的建设,可以让社会治理更加有序,基层民众的诉求得到更好的解决。
为了降低农村借贷风险,需要完善农村社会信用体系。
可以通过建立村民信用记录、农户信用档案等形式,完善农村社会信用体系。
政府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农村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应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信用支持。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但是通过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村务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村务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金正帅(中共衢州市委党校,浙江衢州324002)摘要:实行村民自治20多年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民主选举取得长足进展、走向制度化的同时,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发展却十分缓慢。
要以选举为起点促进村务的民主管理;以程序为重点影响村务民主管理结果;完善相关制度,保证民主管理的制度供应;培育农村民主文化,提高村民决策能力。
关键词: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图分类号D6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4-09-03实行村民自治20多年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农村经济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农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农民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社会和谐稳定。
但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绩仅仅是初步的,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
回顾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践历程,不难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在民主选举取得长足进展、走向制度化的同时,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发展却十分缓慢。
“四民主”的非均衡发展,致使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在一定程序上陷入困境。
1村务民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管理制度需要一定的途径来实现,同样也需要组织的保障和经济支撑。
分析村务民主管理现状不难发现以下问题:1.1乡镇政府对村务民主管理存在越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虽然明确规定了乡镇与村委会的职能与关系,乡镇政府不再是领导关系而是指导、协助关系,乡镇政府不得干涉村委会人选的产生和村委会的具体运作。
而法律层面上的规定过于笼统,实践中又缺乏可操作性的指导和示范性的引导,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乡镇政府管理上的越位,从而造成对村务民主管理的缺位现象。
一方面,在政府权力已从经济领域收缩的情况下,如果村干部完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不受任何外来的非民选因素的干预,那么可以预见,这些民选村干部会将村民的利益、偏好置于其他之上,他们和村民将会抵制乡镇政府自行出台的一些政策,影响了乡镇政府的权力和收益。
浅析我国农村基层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五篇)
浅析我国农村基层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五篇)第一篇:浅析我国农村基层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我国农村基层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村基层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由国家法律认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行的一项重要基层政治制度,是中国农村实行经济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村实现自我解放、自我发展的理性选择,符合农村的最大利益,在保证国家对农村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方面有重大价值。
但是农村基层在自治的过程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找到解决途径。
关键词:农村;基层自治;问题;对策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是现在广大农村地区普遍推行的制度,也是国家大力支持和推广的治理模式,也是一场亿万群众参与的“草根民主运动”,有学者称之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的逻辑起点和现实基点。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开展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民主选举实践,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村务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一、农村自治的含义和特点1.农村自治的含义(一)农村村民自治的政治意义。
在基层实行村民自治,由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这样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层面上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村民自治是更具广泛性,在社会实践中更具有深远意义的直接民主。
因此,应当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是我国全社会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群众自治和基层直接民主运动。
(二)农村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
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关键,是实现自治的首要问题。
如果民主选举不落实,其他三个民主推进就缺乏基础。
民主监督,是指村民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及村干部的行为实施的监督,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应向村民公开。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随着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制约了农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完善和创新。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社会组织欠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着社会组织的欠缺。
由于农村社会组织发展不足,导致农村社会的自治和服务功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缺乏有效的社会组织支持,导致农村社会治理能力不足,社会矛盾难以得到有效化解。
2.村民自治意识淡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着村民自治意识淡薄的现象。
一些农村居民对自己的自治权利和责任意识不够强烈,缺乏对村务事项的积极参与和监督,导致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难以形成有效的自治机制。
3.村民自治能力不足农村居民自治能力不足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另一个问题。
一些农村居民在村务事务方面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导致他们在参与村务管理和决策方面力不从心,难以发挥自己的自治作用,影响了村民自治的有效性。
4.村级干部素质不高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着村级干部素质不高的问题。
一些村级干部在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他们在村务管理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5.农村社会矛盾多发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着农村社会矛盾多发的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资源环境的变化,农村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影响了农村社会治理的稳定和秩序。
二、建议1.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针对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社会组织欠缺问题,可以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鼓励发展各类农村社会组织,提升其服务和自治功能。
可以通过政策支持、培训指导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参与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2.加强村民自治意识建设针对村民自治意识淡薄的问题,可以加强村民自治意识建设,普及相关知识,提高村民的自治意识和参与意识。
当前农村村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村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农村村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农村村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政策和资金投入,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城镇化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推进,农民的生产、生活、住房条件等得到了很大改善。
同时,也暴露出村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及待解决的问题,应当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一、产生的问题及危害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对土地、森林、牧场、水面、矿产、房屋等资源的征用、拆迁方面;在水、电、路、网、学、医、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资方面;在“三公”经费,卫生环境整治,集体资金使用方面;在精准扶贫中对马、牛、羊,猪、鸡、鸭等养殖业建设,对水田、旱地等基本农田建设,对农村五保、低保、医保、大病救助等政府托底资金,对农业支柱产业发展,农村土地、林地、草原、水面、矿产等资源流转,困难家庭学生救助,异地扶贫搬迁方面;在老年、妇女、儿童的管理,私人印章、银行卡、医保卡、身份证的管理等方面;红白喜事,社会治安,经济发展,这些上致天文地理、下致鸡毛蒜皮的事情,群众表现出高度的关注,就是拍摄一张风光照片老百姓都要问是否要征收土地。
在一些村形成了群众实名联名上访,有的演变为缠访、闹访,影响了社会稳定。
有的村干部前腐后继,由“地头蛇”变为嗡嗡乱飞的“苍蝇”,“窝案”和“绳贪”时有发生。
小小的“苍蝇”,与群众发生着经常而广泛的联系,对党的形象的损害不亚于“老虎”。
这些问题,有的反映了基层干部不敢担当、不愿作为、不会作为。
有的反映了基层干部顶风违纪,在民生资金、“三资”管理、土地征收和惠农等领域搞优亲厚友、截留克扣、吃拿卡要、强占掠夺、贪污挪用等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
严重影响了“村两委”和村干部的公信力。
严重影响了依法行政、绿色发展、精准扶贫工作以及自然资源保护。
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从制度机制、履职尽责角度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如下:一是有关单位和部门履职尽责不到位。
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社区治理是指通过合理的组织安排和制度安排,对社区内部的事务进行管理和调控,以实现社区成员的共同利益和社会和谐。
然而,现实中的社区治理往往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阻碍其达到良好的运行状态。
本文将详细探讨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权力过于集中问题社区治理中的权力过于集中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部分社区存在由一小部分人掌握社区事务决策权和资源分配权的现象,导致其他社区成员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护和满足。
同时,由于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和腐败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建立一种民主的决策机制,使得社区成员能够参与决策,表达意见和对决策结果进行监督。
可以通过设立居民代表大会、选举社区领导、建立社区议事规则等方式来实现。
此外,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透明度,建立健全的问责机制,确保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二、利益分配不公问题社区治理中的利益分配不公问题也是一个常见的挑战。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资源稀缺,社区内部的利益分配往往滞后于需求,导致部分社区成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加剧社会不公平现象。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公平的资源分配机制,使得社区内的资源能够公平、合理地分配给各个利益相关方。
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资源管理机构,明确资源分配原则和标准,制定公正的分配规则来实现。
同时,要加强对资源分配过程的监督,确保分配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三、管理效能低下问题管理效能低下是社区治理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管理机构的能力和效率不足,导致社区内部事务处理不及时、不规范,甚至出现延误和矛盾的现象。
此外,缺乏对社区发展的规划和协调也是管理效能低下的表现。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管理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可以通过培训和培养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来实现。
同时,要加强对社区发展的规划和协调,制定发展目标和措施,实现社区治理的有序进行。
四、社区参与度不高问题社区治理中的社区参与度不高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基层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给政府管理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建立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1. 信息不对称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信息不对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政府管理部门缺乏对社会情况的全面了解,而社会民众对政府政策、措施和决策缺乏透明度和了解度。
这种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政府的措施难以得到社会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也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2. 基层社会管理精细化不足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许多地方的管理精细化不足,政府管理部门对社会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不够严格,导致了一些违法乱纪的现象屡禁不止。
这种精细化不足的管理方式容易导致基层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不稳定。
3. 基层社会组织发展不足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不足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尤其是一些村民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管理运作不够规范,导致基层社会治理的效果不佳。
同时,这些基层社会组织的参与度和影响力也较低,难以有效发挥社会治理的作用。
4. 基层干部素质不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一些基层干部的素质不高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这些基层干部在处理社会事务时缺乏公平公正的原则,容易出现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等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公平性和效率性,也影响了政府管理部门的形象和声誉。
5. 社会信任度不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社会信任度不高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和社会现实的影响,社会民众对政府管理部门的信任度不高,导致了政府管理部门难以有效发挥社会治理的作用。
这种缺乏信任度的现象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阻碍了基层社会治理的顺利进行。
二、基层社会治理存在问题的对策1. 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及时向社会民众公布政府政策、措施和决策。
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
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基层治理是指在我国政府组织体系中,乡镇、社区、村庄等直接面向社会群众进行管理和服务的层级。
然而,基层治理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不对称、权力任性、参与度不高等。
本文旨在探究基层治理问题的根源,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
一、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 信息不对称问题:基层政府在信息传递中存在自由掌握信息、不对外公开的倾向。
信息不对称导致部分决策是由少数人或者权力者单方面决定,很难反映广大居民的意见和需求,影响了基层治理的公平性。
2. 权力任性问题:在基层治理中,权力滥用和不作为是常见问题。
一些基层干部在决策过程中存在私心和贪婪的倾向,以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为重而忽视了整体利益,影响了基层治理的效能。
3. 参与度不高问题:基层治理的参与度普遍较低,居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意愿不高。
这一方面是因为居民缺乏意识和动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基层政府缺乏有效的参与机制和激励手段。
缺乏社会参与导致了基层治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不足。
二、基层治理存在问题的根源1. 制度设计不完善:我国基层治理体系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制度缺乏约束力和明确性,导致基层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容易滥用。
另一方面,一些制度规定并不贴近实际需要,不利于基层治理的有机运行。
2. 经济利益驱动:由于基层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基层干部更注重短期利益而非长远发展。
这种经济利益驱动导致了基层治理中的一些问题,如权力滥用和资源浪费。
3. 素质不足:基层干部的素质问题也是基层治理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在一些地方,基层干部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导致基层治理效能低下。
三、改进基层治理的对策1. 完善信息公开机制:政府应加强信息公开,提高政府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加强与居民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使决策更加公开、公平、公正。
2. 强化权力监督:建立权力监督机制,对基层干部的权力行使进行规范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我国乡村社会治理面临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XIANGCUN KEJI
我国乡村社会治理面临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赵 霞
(张掖市甘州区委党校,甘肃 张掖 734099) [摘 要] 乡村社会治理直接关系到国家基础社会关系,还影响着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乡村社 会治理在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实现乡村振兴,要不断加强与优化乡村社会治理,为农村 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目前我国乡村社会治理面临一系列困境,主要体现在治理理念、治理 机制及治理组织等方面。对此,需要树立共治理念,促进乡村社会治理融合发展;完善治理机制,为乡村社会 治理提供动力;消除组织惰性,增强乡村社会治理组织活力,促进社会治理服务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关键词] 乡村社会治理;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治理组织 [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1)35-28-3
能及时弥补相关机制缺陷,将难以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 平与能力。
1.2.1 人员流动机制失衡。长期以来,城乡存在二 元结构,城乡区域在工作收入、基础设施及发展空间等 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种背景使农村人口单向流入城市, 而农村人口密度过疏会使社会联结逐步解体。加之乡村 人口分布较散,基层组织社会治理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并 引发更多矛盾与问题。
1 我国乡村社会治理面临的困境
1.1 治理理念有待更新 虽然 1998 年我国政府就已提出社会治理理念,并同步 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社会管理逐渐转向社会治理。但在此 过程中,因为长期受到惯性思维和传统观念影响,乡村社会 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的过程更加漫长,并体现出以下3大问题。 一是过度看重权力意志而忽视群众观念。在乡村社会治理 中,部分基层干部更加看重权力运用,以期通过权力行使对 农村社会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加以解决,但忽视了群众参与 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影响了整体治理效能。二是过于看重 行为管理而缺乏服务意识。目前,部分地区的乡村社会治 理工作仍沿用族群方式、宗族方式、家庭方式等传统方式, 部分基层干部还非常看重上级领导与相关部门的看法,比 较追求外在“面子”而忽视“里子”建设,缺乏强烈的群众 服务意识,尚未建立起“寓服务于治理”相关理念,直接影 响治理作用的发挥。三是存在强烈的规程意识而缺乏创新 意识[1]。部分基层干部自身业务水平偏低,平时不够关注 学习,对新知识、新事物接受速度慢,理解程度浅,实际工 作中习惯使用老办法面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出现上述 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基层干部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力,阻碍乡村社会治理水平提升。 1.2 治理机制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乡村社会治理机制还存在诸多不足,若不
村务监督委员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村务监督委员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村务监督委员会是当今乡村治理的重要组织,主要负责监督、检
查乡村治理机构的执行情况及管理水平,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
问题,影响着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发挥作用。
首先,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其资源管理方
面存在着滞后性,犹如盲人摸象,浪费时间不让效益。
穷乡僻壤中,
当地政府机构存在零散、脱稳及以及停滞不前等状况。
当今社会激烈
变化日新月异,要想及时跟上社会变化的脚步,村务监督委员会也必
须对机构的自身监督能力有所提高。
此外,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成员一般都由村民自发组成,一般也不
会有专业精英,因而其在调研、分析、沟通等方法上也大多面临资源
的缺乏。
村民的水平及素质的不高,可能会成为组织有效运作的瓶颈,村务监督委员会需要对组织成员从专业能力、素质上做全面提升。
为此,村务监督委员会还要加强对政府机构的管理,及时发现其
执行情况及管理水平,当发现与规定不符甚至出现腐败问题时,要积
极提出整改意见,做到以人为本、以质取胜。
此外,政府也可以加大
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资源支持,对其财政投入等,促进其能力的提升,从而完善乡村的治理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总之,村务监督委员会在当前乡村治理中承担着责任重大的角色,各方都应投入更多资源,加强专业能力、健全机制、巩固组织,从而
有效提升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功能与效能。
当前村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浅谈村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规范村务管理工作,是发展基层民主,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构建和谐农村社会,推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村集体、村干部、村民根本利益,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发生的根本途径。
当前,村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有序开展。
对此,本文就当前村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一些初浅的分析探讨。
一、存在问题1、村级财务制度的执行存在“三不严”。
一是限额审批制度不严。
超权限审批、支出发票无经办人签字证明、支出事项、金额的不真实等现象较为突出,而且笔数不少,金额不小。
二是财务结算制度不严。
按要求,村级财务一年至少要结算四次。
但据了解到的数据表明,未按要求进行结算的村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甚至还有个别村存在未登帐的现象。
三是现金管理制度不严。
主要表现在“三个突出”,即非出纳人员经手现金现象突出、公款私存现象突出、坐支现金现象突出。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村干部贪污、挪用、私分、私存公款和出纳短款等违法违纪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2、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存在“三不到位”。
一是村民自治不到位。
当前农村普遍存在村主干治理代替村民自治的现象。
一些本应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才有效的事项,却由村两委会决定代替执行了。
二是村财监管不到位。
乡(镇、街道)领导对村财监管工作重视不够、基层组织、纪检、经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未有效发挥,造成了村务管理缺乏经常性监督,村干部个人或集体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村务监督小组运作不到位。
相当一部份村务监督人员或不熟悉财会知识、不知如何理财,或对村务监督作用认识不足, 不是与村两委“对着干”,就是走过场、不监督,造成农村财务疏于监督,村务监督小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村财支出呈现“三高”。
一是村干部工资支出数额高。
虽然相关部门对村主干的工资、福利已经作了明确的规定,但仍有个别村存在擅自提高村主干和村两委干部的工资标准及乱发放奖金等问题,如一些村干部在村领取固定工资补贴后,又领林改、护林、计生等误工补贴等。
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层治理成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在基层治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基层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从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1. 资源不足问题基层政府作为基本单位,需要承担许多重要的职责,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安全等。
但由于基层政府所拥有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资源都十分有限,因此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组织管理不规范问题由于土地规划缺乏科学和规范,在建设过程中,不少基层组织和企业涉嫌侵占农民耕地和宅基地,导致农民产生恶劣情绪。
3. 沟通渠道不畅通问题沟通渠道的不畅通导致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阻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对民众的了解程度,给治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4. 思想观念不足问题由于基层治理涉及到的面较广,存在一些由于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习惯而导致的治理难题,如基层干部的工作态度和服务质量等。
二、基层治理的对策1. 增加投入由于资源的缺乏和投入不足是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加大对基层治理的财政投入,包括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医疗设施、教育设施等的资金投入,为基层治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2. 规范管理政府需要加强对于土地规划、建设工程等的管理,包括加强对基层组织的监察和管理,加强项目审批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减少黑匣子工程、工程质量问题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
3. 推行信息化政府需加强与民众的沟通渠道,通过推行信息化手段,如建设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及时了解民情民意,在工作中及时回应民众要求,增加公众满意度。
4. 培育人才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与管理,推动基层干部对于治理工作的更深入、系统化的理解,并不断提升其工作水平、能力和舆情应对能力,进而提高基层治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结论总之,基层治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稳定器,包括增加投入、规范管理、推行信息化和培育人才等,都是解决基层治理问题的关键。
村级治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村级治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村级治理建设在中国农村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建议:存在的问题:1.领导层建设不足:一些村级组织的领导层可能缺乏管理经验和领导能力,导致治理效果不佳。
2.信息不畅通:在一些农村,信息传递和共享渠道不够畅通,导致村民对于村级事务的了解不足。
3.财务管理不透明:部分村级组织的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缺乏透明度,容易导致财务不当使用或滥用。
4.农村基础设施不足:一些农村缺乏基础设施支持,影响了村级治理的顺利进行。
5.农村公共服务不均衡:公共服务在农村的分配可能不够均衡,一些偏远地区的村民难以享受到足够的服务。
6.法治观念不足:部分农村缺乏法治观念,导致治理过程中法制建设滞后,法规执行不力。
建议:1.领导力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村干部的领导力和管理水平,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组织和领导村级事务。
2.建立信息平台:建立村级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现代化手段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让村民更好地了解村级事务。
3.财务透明度:强化财务管理,建立透明的财务制度,定期公布村级财务报表,接受村民监督。
4.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为村级治理提供支持。
5.公共服务均衡: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确保各地区的农民能够平等享受到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6.法制建设:强化法治观念,加强对村民和村干部的法制教育,推动法治在农村治理中的应用。
7.村民参与:鼓励村民更多地参与到村级事务中,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提高村民对于治理的参与感。
8.科技支持:利用科技手段,如互联网,提升村级治理的效率,包括信息管理、投票选举等方面的应用。
这些建议旨在通过提升村级领导层素质、加强信息共享、完善财务管理、优化公共服务、加强法治建设等方面的措施,提高村级治理的水平,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基层治理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基层治理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基层治理问题日益凸显。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基层治理面临诸多困境,包括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配备不足、权责不清等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农村基层治理的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以便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农村基层治理的困境1.机构设置不合理。
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着各种杂乱无序的组织形式,缺乏统一的组织结构。
一些村委会只是形式上的存在,实际上并没有发挥其法定职能,导致基层治理力量的浪费和分散。
2.人员配备不足。
在乡村基层治理中,基层干部普遍面临着工作压力大、待遇低、发展前景不明朗等问题。
很多有能力的人才都不愿意到农村任职,导致农村基层治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不足。
3.权责不清。
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往往存在着各级政府对基层进行直接干预的情况。
基层干部也面临着职责不明确、权力分散等问题,导致基层治理的效果和效率不高。
二、农村基层治理的优化路径1.加强机构建设。
建立健全村级组织,明确各级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的权责边界,提高基层治理的效能和效率。
加强对乡村干部的培训,提高其素质和能力。
2.优化人员配置。
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到农村从事基层治理工作。
改善基层治理人员的待遇和发展机会,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3.强化法治建设。
加强对农村基层治理的法治建设,明确各级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的职责和权力范围。
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治理监督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保障基层治理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4.推进信息化建设。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便利性。
通过搭建农村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农村基层治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优化农村基层治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需要加强机构建设,优化人员配置,强化法治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等,以提高农村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缺乏有效的参与机制和渠道,农村社区居民对治理事务 的参与度普遍较低,使得治理主体无法有效发挥多元化作用 。
治理能力不足
人才短缺
农村社区治理人才队伍普遍不足,缺乏专业化、高素质的治理人才,导致治理 能力和水平受到限制。
缺乏创新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思维模式的影响,农村社区治理方式和方法相对单一,缺乏 创新和突破,无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在农村社区开 展服务,加强社会组织与政府、企 业的合作,形成多元化的社区治理 格局。
提高农民参与意识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 们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鼓励农 民积极参与农村社区治理,发挥他 们的主体作用。
创新治理模式
探索新型治理模式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需要,探索 适合的治理模式,如村民自治、 社区理事会等,实现农村社区的
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农村社区治理现状及问题 • 农村社区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农村社区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 农村社区治理的实践案例 • 结论与展望
01
农村社区治理现状及问 题
治理主体单一
缺乏多元化主体
在当前的农村社区治理中,政府往往是最主要的治理主体, 而社区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度较低,导致治理主体 相对单一。
多元化治理。
加强法治建设
加强农村社区的法治建设,完善 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农村社区治
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强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利用 信息技术提高治理效率和服务质 量,推动农村社区治理的现代化
。
04
协同治理视域下乡村基层治理困境与对策研究
协同治理视域下乡村基层治理困境与对策研究摘 要:乡村基层治理效能的有效发挥需要多元主体间的共同协作。
当前,我国乡村基层治理面临协同治理目标尚未形成共识、协同治理协作机制不够完善、协同治理所需要素资源亟待转化与补充的3个方面困境。
研究认为,从协同治理视角出发,凝练整体性协作共治的目标、健全协同治理的协作机制,以及转化、补充协同治理所需要素资源是破除乡村基层治理困境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协同治理;乡村基层治理;现实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当前,我国已摒弃了传统的线性治理模式,社会治理作用的发挥更依靠行为者之间发生的互动(范如国,2014)。
有学者认为,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任务是推进乡村基层治理体系与乡村基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并亟须激活乡村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翁鸣,2023)。
乡村治理场域下,多元主体间的共同协作有助于基层治理效能的有效发挥,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从协同治理视角出发,探讨乡村基层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建构相应的现实路径,对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诠释(一)协同治理的基本意涵协同学是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创立的。
协同治理理论正是发轫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协同论与治理理论的交叉融合,进而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理论框架。
该理论包含了合作治理内涵,但更强调治理的协调性。
进一步而言,协同治理是指多元主体间构成的相互依存、共担风险的治理结构。
协同治理理论的内涵主要包含多元性、有序性、协商性、动态性4个方面。
第一,多元性。
有学者认为,协同治理的主体一般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组织(布莱森等,2006)。
在社会系统中,组织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与价值判断,这使得不同组织的关系常伴随着竞争与合作。
当各组织间存在共同的目标追求,便会充分整合资源,相互配合,进而达成行动一致性。
第二,有序性。
在治理主体多元性的基础上,为避免治理体系构建发生资源损耗,进而造成协同低效,不同治理主体间必须处于有序的状态下。
农村基层民主治理的成就、问题与对策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
二、农村基层民主治理的发展历程
封建专制时期
2.唐宋时期
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在邑居者为坊,在田 野者为村。村坊邻里,迭相督察。
--------《旧唐书•食货志》 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
--------《大唐令》唐代里正的四项职责 县令对乡村一一审定,务须得实。仍令太守仔细案覆,本道使察访, 如有不当者,本里正、村正先决一百,配入军团。
不折支。
----宋仁宗《巡检县尉俸给见钱诏》
县尉但主草市以里,其乡村盗贼悉委巡检。
----司马光
二、农村基层民主治理的发展历程
封建专制时期
3.明清时期
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入。作息之道,互相知晓。 -----明太祖朱元璋
一切臣民,朝出暮入,务必从容验丁。百姓外出有路引,凡百里之
外,无官府发放之路引者概可擒拿送官,告发、擒拿者有奖,纵容
二、农村基层民主治理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时期
2.改革开放至今 1982 年底,在总结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经验的基础上, 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农村村民委 员会定位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并且规定了村委会作为 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拉开了农村基层民 主自治的序幕。
二、农村基层民主治理的发展历程
农村基层治理中的民主参与问题分析
农村基层治理中的民主参与问题分析一、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在农村基层治理中,民主参与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地域广阔、信息闭塞等因素的限制,农村居民的民主参与程度相对较低,导致基层治理效果不佳。
因此,分析农村基层治理中的民主参与问题,对于完善农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村居民的权益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二、治理结构中的民主参与问题农村基层治理主要由村委会和居民代表大会构成,但现实中存在民主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首先,村委会成员的选拔和任命不够透明公正,导致一些村干部权力过大,民众参与的机会不够。
其次,居民代表大会在议题的确定和决策上缺乏积极参与,往往只是形式化的“傀儡机构”,无力代表真正的民意。
三、信息传递和公开度问题民主参与与信息传递和公开度密切相关。
农村信息传递渠道有限,往往由村委会掌握着决策权,不同意见的民众无法及时获得相关信息,难以积极参与。
同时,基层治理中信息公开度不高,决策过程缺乏公开透明,影响了居民对决策的理解和认同。
四、农村居民参与意识的薄弱农村居民参与意识的薄弱也制约了民主参与的发展。
长期以来,农村居民习惯于“等靠要”,缺乏对权益保障的主动意识,对决策的参与兴趣不高。
同时,农村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对民主参与的意义和方式也缺乏了解,限制了他们积极参与的能力。
五、负责人素质与服务能力的不足农村基层治理中,一些负责人的素质和服务能力也是制约民主参与的因素之一。
一方面,一些村干部缺乏法律法规意识和管理能力,不善于倾听居民需求,难以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商达成共识;另一方面,部分村干部缺乏服务意识,无法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导致居民对村委会的不信任感。
六、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薄弱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薄弱也是影响民主参与的因素之一。
目前,一些村委会的运行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自治体系,缺乏对居民的广泛参与和监督。
这就使得村民的权益保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影响了他们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动力。
七、建设多元化参与平台为解决农村基层治理中的民主参与问题,可以建设多元化的参与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 民代表 。之所 以规定 5 至1 5 户, 是 因为考 虑到各小 组 的总户数不一定 刚好被 5 或1 5 整除 , 而且 规定村 民 代表 总数必须为奇数 。虽然没有规定小组长 必须是村 民代表 , 但实践 中他必然是村民代表。
究
困
境
、
共性 问题 。
一
出 村党组织 。村党组织是农 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
的领 导核心 。B 村设有一个党 的总支部委员会 , 4 个党 支部 委员会 , 共有党员 4 4 人。总支部委员会设有党 总 支 书记 1 人、 副书记 1 人 。村 党总支书记 、 村 民委员会 主任 、 村 民监督委员会主任简称为村“ 三委班 子” 领导 , B村 的党总支 书记兼任 村 民委员 会 主任 。一般 而言 , 村 民委员会副主任 、 宣传委员等均为本 村村 民 , 但党 总 支书记 、 副 书记则可 以是 同乡镇 的其它村村 民。 村 自治组织 。根据 《 村 民 自治组 织法》 , B村设有 村 民委员会 主任 1 人、 村 民监督委员会 主任 1 人、 副 主 任1 人、 宣传员 1 人 。B村共有 1 2 个村 民小 组 , 每个小 组设 小组 长 1 人 。以小 组为单 位 , 相邻 的 5 至1 5 户人 家推 荐并举手表 决产生 1 位村 民代 表 , 全村共有 3 9 位
收稿 日期 : 2 0 1 5 — 0 2 — 2 5
作者简介:  ̄ ( 1 9 8 3 一 ) , 女, 山 ( 1 9 8 0 一 ) , 男, 云南大理 人 ,
… 一
: 斤 人,
;… … … … …
_ . . _. . 一 -
姆 世
i
审 题 研 究
( 二) 村委 会缺位 、 失位 、 错位现 象存在 村 委会作 为村 民 自治组 织 , 其组 织和人 员情况 直
织存在村党组织弱化 , 村委会缺位 、 失住、 错位 , 村务监督委 员会 流于形式 , 组织结构不合理等 问题。基 于此 , 本文从村 党组织 , 村 自治组织及 两者组织结构关 系的角度 , 探讨村务治理组织建设的方式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 : D6
பைடு நூலகம்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0 4 7 5 ( 2 0 1 5 ) 0 4 — 0 0 8 2 — 0 3
接影 响村 民 自治的实现程度 。一是村委会存在 缺位现 象 。按《 村 民委员会 组织法 》 的规定 , 村 民代 表会议 每 季度 召开一 次。但 实际上 , 一般是一年 召开两次 , 主要 内容是村 民委员会 向村 民代表会议报告 工作 。村 民代 表会 议 的主要 内容也大 多是一些 程序性 的东西 , 形 式 大 于 内容 。二是 村委会存 在失位 现象 , 表现为在 村务 治理 中重贯彻 , 轻 民意 。村 民委 员会 、 村 民监督委员会 的工作经 费和个 人津贴 都来 自于上级政 府 , 他们 的工 作 成效也 是 由上级政府来 考核 , 能否连 任也 主要 取决 于是否得 到上级 党委政 府 的认 可 。因此 , 在工 作 中主 要 是负 责贯彻 落实上级 的安排 , 而不是 认真反 映和实 现村 民的意愿 。在 召集村 民小组 群众会议推选村 民小 组 长 的过程 中 , 上级部 门也希 望执行力 强或是 能摆平 事的人 当选 , 而不是 得到村 民支持 , 反映村 民意见 的人 当选 。三是村 委会存 在错位现 象 , 主要 表现 为有村干 部不作 为或乱 作为 。村 民办事 找不 到人 , 或者 村 民办 事盖章须先送酒 、 送 物等。
二、 村务治理组织存在的问题
( 一) 村 党组 织 弱 化
着 眼点 和方式等方面存在 巨大差异。村务治理是指 在 农村 范围内 , 多元 主体通过对公共权力的配置和运作 , 协 同管理农村公共 事务 , 以达到农村善 治的活动与 过 程 。作为村务 治理的组织机 构 , 村党组织 与村 自治组 织 的发展情况对于村务治理的发展具有基础作用 。本 文 以我 国某村 的村务治理组 织为个案 , 见微 知著分 析
与 村务治理组织情况
路
在 推进村务治理 的过程 中 , 必须充 分发挥农村 基 层 党组织 的领导 核心作用 , 这是农村基 层党组织 的地 位 和作用决定 的。党的 十五届 三 中全会 《 决定》 指出: “ 党的农村基层 组织是党在农 村全部工 作和战斗力 的 基础, 是 农村 各种组 织和各 项工作 的领 导核 心 。 ” 目 前, B 村党组织在工作 中存 在着以下问题 , 而这些 问题 也 将影 响村 务治理 的发 展 。一是村 党员 的代 表性 不 强 。B 村共 有党员 4 4 人, 部分 党员外 出务工 。调查 发 现, 部分 党员 的先 进性 和纯 洁性并不 为村 民所 认 同。 有村 民表示 : “ 有 的党员根本谈 不上有先进 性 , 代 表不 了村 民” , 村 民不想让其代表 自己。二是村 党组织凝 聚 力下 降。一方面 , 村党支部 内民主意识不 强 , 党员 “ 角 色意识 ” 较弱 、 服务群众 意识 不强 , 群众 公认度低 。在 调研 中 , 村党 总支书记明确表示 , “ 说村 级党组织软 弱 涣散并不 为过” 。另一方面 , 村 民入党 动机不强 。B 村 的1 2 位村 民小组 长 , 只有 4 位是党员 , 村民并不以加入
治 理 组 织 “ 治理 ” 源 于英 文 g o v e r n a n c e 一词 , 从 政治 学意 义 上讲是指公共权威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研 和管理 过程 。 ” …。 ‘ 治理 ” 相对 “ 统 治” 而言, 在 主体 、
关 键词 : 村务治理 ; 村 党组 织 ; 村 自治 组 织 ; 基 层 民主
能力 不高 ; 村级 党组织 中的腐 败行为也 损害 了党组织 的凝聚力 。此外 , 在村务工作 中, 党员需要 发挥带 头作 用, 诸如党员必须带头执行 , 甚至须负责说 服亲属执行 计 划生育政 策 。B 村 民仍 以多 子多孙 为福 , 养 儿 防老 的观念 没有转变 , 村 民缺乏入 党动机 。三是村党支 部 组 织 力下 降 。党 员 活 动次 数少 , 党 支部 组织 能 力 不 强 。B 村 党员 大会一般 在年底 或年初 召开 , 或是有 群 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重大政治任务时召开。党员集 中活动 时间少 , 集 中活动 中程序性内容居多 。
审题 研 究
3 z o 0 ∞Q~ 匝∞
以B村村务治理组织为个案
( 中共 中央党校 研 究生院 , 北京 1 0 0 0 9 1 ) 村 务 摘要 : 村务治理组织是我 国实现基层 民主的基础与平台。在对我 国B村村务治理组 织的深入调研 中, 笔者发现村务 治理组
李
彦, 韩 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