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233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中外医疗IN FOR IGN M DI L TR TM NT 中外医疗2008NO.24C HI NA FORE I GN MEDI C AL T REAT M E NT交流园地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65岁,因胸闷、心慌、出汗、上腹隐痛3h 伴呕吐3次入院。
患者3h 前在睡眠中突感胸闷、心慌、上腹隐痛出汗多、乏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3次,非喷射状,非咖啡渣样,无胸部压榨感,因患者有糖尿病注射过胰岛素,其家属自以为是低血糖反应,给患者服过高渗糖水20mL,上述症状不缓解后由家属于2008年1月22日04:00送入我院救治。
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胆结石、肾结石、陈旧性脑梗死、骨质增生病史。
1.2临床症状入院查体:体温不升,血压测不到,脉搏23次/min,呼吸18次/min 。
神态恍惚,全身大汗,面色苍白,口唇发干,四肢冷,二便失禁,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25次/min,律不齐,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腹软,剑突下压痛阳性,无反跳痛,肠鸣音无减弱或增强,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测微量血糖为15.7mm ol/L,心电图示Ⅱ、Ⅲ、avF 、ST 段弓背向上抬高约0.10~0.20mv,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Ⅰ、a vL 、V 2-V 6、ST 段水平下移约0.10~0.20mv,血常规白细胞16×109/L,中性细胞90%,查肌钙蛋白强阳性,肌酸激酶548.77U/L,a-羟丁酸脱氢酶355.97U/L 。
2诊断与治疗2.1诊断(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Ⅲ度房室传导阻滞、killip 心功能Ⅱ级;(2)急性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李琼(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中医院云南文山663100)【摘要】通过对我院的收治的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Ⅲ度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作一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Ⅲ度房室传导阴滞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08)08(c )-0147-01高血压Ⅲ级,极高危组;(3)乙型糖尿病;(4)陈旧性脑梗死;(5)颈椎、腰椎骨质增生。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塞引起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治病例分析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塞引起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治病例分析【一般资料】男性,70岁,退休工人【主诉】头晕伴黒矇2天【现病史】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同时伴有黒矇,以活动后症状显著,休息后减轻,无胸痛、胸闷、气短,无恶心、呕吐,休息后不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门诊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心律失常”收住我科。
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食纳可,二便调。
【既往史】2型糖尿病病史15年,一直口服二甲双胍片及格列美脲片治疗。
否认高血压、肾炎、甲亢、脑梗塞病史。
【个人史】吸烟40年,平均20支/日,否认其它不良嗜好。
【查体】T:36.3℃,P:33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
神志清,精神可。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界不大,心律33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
双下肢无水肿。
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
双侧巴彬氏征阴性。
【辅助检查】1.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下壁ST-T改变,三度房室传导阻滞;2.肌钙蛋白I:22.3ng/ml;3.心肌酶谱:CK853U/L,CK_MB1041U/L,LDH662U/L;4.肝功、肾功、电解质、血常规、凝血四项均正常。
【初步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心功能I级(Killip分级)2.心律失常三度房室传导阻滞3.2型糖尿病【鉴别诊断】本病需要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相鉴别。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容易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及黒矇等,心电图无明显改变。
不稳定型心绞痛一般会出现胸闷气短,心电图有ST_T改变,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I均正常,可鉴别诊断。
【诊治经过】住院后立即给予完善血生化检查,给予临时起搏器植入术,拜阿司匹林片300mg嚼服,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300mg,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以及扩冠、营养心肌等治疗。
急诊行冠脉造影示:右冠中段近端99%狭窄,左冠前降支7段50狭窄,于右冠中段植入1酶支架,术后患者头晕及黒矇消失,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律70次/分。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23例
急性心 肌梗 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 2 例 , 3 记录经 I P治疗 前后平均动脉压 、 AB 心率和心脏指数 , 分析 IB A P的疗效 。结果 IB A P治疗 4 时后血 流动力学显著改善 。转归 : 小 死亡 5 , 例 自动 出院 4例 , 痊愈 1 4例。结论 心源性休 克的重要手段 , 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 。
14 统计学处理 .
应用 S 1. 软件处理数据 。  ̄S00
计量资料以均数 土 标准差表示 , 治疗前后指标变化
采 用配 对 t 验 。 检
・
1 ・ 6
浙江实用医学 2 1 2月第 1 02年 7卷第 1 Z eagPat a M dc eFbur,02 V 11 , o 期 hj n r i l ein era 2 1, o.7 N 1 i c c i y
下动脉 下 约 1 c 同时 不 影 响 双侧 肾 动 脉血 流 。 —2m, 床 边 盲插 时 置 管 深度 计 算 方 法 为 测 量 患 者胸 骨 角
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 , 手术风险和病死率会显
著增加 。主 动 脉 内球 囊 反 搏 ( B ) 以增 加 冠 状 P可 动脉 灌注 , 善 心 功 能 , 认 为 是 目前 抢 救 心 源性 改 被 休克患者 的有效 辅助手段 。现将 本 院 21 00年 1 ~ 月 21 年 8月应 用 IB 01 A P治疗 A 并 发 心 源性 休 克 患 MI 者 2 例 报告 如 下 。 3
11 一 般资 料 .
源性休克患者 2 例 , 3 年龄 4 ~9 岁 ,5 以上 1 6 0 7岁 1 例; 1例, 5 男 8 女 例。伴高血压 1 例 , 6 糖尿病 7 例。 2 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 、 3 动态心电图、 心肌酶谱 、 血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研究
例, 7 4 例好转出院 , 治疗有效率为9 2 . 5 %; 4 0 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经过 治疗死亡2 例, 3 8 例均好转 出院并
且 房 室 传导 阻滞 均 得 到 有 效 地 恢 复 , 治 疗 有 效 率为 9 5 . O %, 其 中临 床 中I 度 房 室传 导 阻 滞 ( 2 3 例、 7 5 %) , Ⅱ 度I 型 房 室传 导 阻 滞
( 5 例, 1 2 . 5 %) , Ⅱ 度Ⅱ 型房室传导阻滞 ( 9 N, 2 2 . 5 %) 、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 3 例, 7 . 5 %) 。 结论 在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 阻滞的治疗 中要严格注意其临床特 征及其变化, 对原发病心肌梗死要积极地治疗, 对并发症房室传导阻滞要慎 重的对待, 可有
效 的提 高 其 预 后 效 果 。
【 关 键 词 】急性下壁心肌 梗 死 ; 治疗; 房 室传导 阻滞 ; 临床 特点
【 中图分类号】R 4 7 3 . 6
【 文献标 识码】A
【 文 章编 号】1 6 7 2 — 5 6 5 4 ( 2 O 1 3 ) O 7 ( a ) 一 0 O 1 6 — 0 2
【 Ab s t r a c t ]0b j e c t i v e E x p l o r e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 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t r e a t me n t a n d p r o g n o s i s o f a c u t e i n f e r i o r wa l l my o c a r d i a l
The di n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o f a c u t e i n f e r i o r wa l l m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c o mp l i c a t e d wi t h a t r ' l o v e n t r i c u l a r b l o c k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分析
本研究 Ⅲ度 A B中以下壁 、 V 下后壁及右室发生最多 (7 5 ) 4.% , 因 9% ~ 2 0 9 %患者房 室结血 供来源 于右冠 状动脉 ( C , R A) 当
R A 阻 塞 导致 下 壁 或 下 后 壁 心 肌 梗 死 时 易 发 生 A B C V 。下 壁 及
3 讨
论
危险征象 , 并发症多 , 病死率高 。本研究也得到同样的结果。
( 收稿 日期 :0 8—1 O ) 20 2一 1
对 A I M 并发 Ⅲ度 A B的正确及 时治疗可 以降低病 死率 。 V
作者单位 : 6 40 山东省招远市人民医院心 电图室 25 0
是病死 率 高 的原 因。本 组 下 壁 、 后 壁 及 右 室 A I并 Ⅲ度 下 M
A B 1 中治愈 l V 9例 5例 , 亡 4例 。前 间壁 、 死 前壁及 前壁 广泛 A 并 Ⅲ度 A B 1 中治愈 1 , MI V 2例 例 死亡 1 例 。 1 对下壁及下壁广泛 A I M 并发 Ⅲ度 A B的治疗 , V 如无 阿 一
选用阿托的经验 : 只要患 者心 率不 低 于 5 .m n Q S波群 非宽 大畸 07/ i , R  ̄
形, 血压偏低 时主要治疗应及 时应用多 巴胺 静脉滴注 , 维持血
22 A I . M 发生Ⅲ度 A B的时间 A I V M 发病后第 1天出现Ⅲ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 ,单独使 用降纤 酶或高 压氧 均可 明显改
・
临 床 诊 疗
・
急 性心 肌梗 死并 发 Ⅲ度 房 室传 导 阻滞 预后 分析
付 娜 , 强 王 【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I 1度房室传导阻滞 ; 1 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伴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置入临时起搏器并行冠心病介入治疗1例的抢救护理体会
[ ] 董桂霞 .玻璃 体切割联 合硅油 填充术后 患者 遵 医行 为 3
调查 分析 [ ] J .中华护理杂志 ,0 4 3 (0 :9 . 20 ,9 1 ) 7 1 [ 收稿 日期 :0 0— 2— 6 编校 : 21 0 2 侯小玲 ]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伴 发 Ⅲ 度 房 室 传 导 阻 滞 置 入 临 时 起 搏 器 并 行 冠 心 病 介 入 治 疗 1例 的 抢 救 护 理 体 会
[ ] 郭 静 伟 , 咏 梅 , 秋 丽 .两 例 视 觉 障 碍 伴 聋 哑 患 者 的 1 王 阎
护理 [] 现代护理 ,0 7 1 ( )4 7 J. 20 ,3 5 :7 .
[] 李 平 . 2 人性化服务在 医院工作 中的应用 [ ] J.护理管
理 杂 志 ,05,( )3 . 2 0 5 4 :4
电图示 : 房室传导 阻滞 , n 、v Ⅲ。 Ⅱ、 laF导联 s T段呈 弓背型 向
上 抬 高 。 急 检 血 清 肌 钙 蛋 白 I 1. gm , 红 蛋 白 59 / l 肌 5 20 8 . m , 常 规 : C2 . l血 WB 0 5×1 L 0/ 。冠 状 动 脉 造 影 术 可 见 部 分 血 管 有 不 同程 度狭 窄 , 中右 冠 中 上 段 完 全 闭 塞 , 中 其 近
A VB患者 , 立即置人 临时起搏 器 , P C 行 T A及 支 架置入 术 , 因
3 术中配合
抢救治疗及时 , 护理方法得 当 , 患者痊愈 出院。现将 抢救护理
体会报告 如下。
1 病 例 介 绍
在安装临时起搏器过程 中, 时准确 的传 递所需 物品 , 及 密
切注意心 电图变化 , 出现室早 、 速及 时通知术 者 , 如 室 调整 电 极位置。起搏 电极到位 后 , 连接 临时起 搏器 , 意 防止短 路 , 注 调整起搏电压 、 频率 , 知灵敏度。 感 妥善固定临时起搏 器 , 该患者临 时起搏器 术后 直接行 C 因此 , A, 必须保证临时起搏 器 的位 置既不 影响 手术 的进 行 , 又很安全牢固 , 以免发生 出血或 电极移位 。术 中注意 观察 , 保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收缩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二尖瓣脱垂及关闭不全。
总发生率可高达50%。
轻者可以恢复;重者见于下壁AMI,乳头肌整体断裂,左心功能衰竭,迅速发生急性肺水肿,在数天内死亡。
(2)心脏破裂:少见,常在起病1周内出现,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造成心包积液引起急性心脏压塞而猝死。
偶有室间隔破裂,可引起心力衰竭和休克而在数日内死亡。
(3)栓塞:发生率1%~6%,见于起病后1~2周,如为左心室附壁血栓脱落所致,则引起脑、肾、脾或四肢等动脉栓塞。
由下肢静脉血栓脱落所致,则产生肺动脉栓塞,大块肺栓塞可导致猝死。
(4)心室壁瘤:简称室壁瘤,主要见于左心室,发生率5%~20%。
较大的室壁瘤体检时可见左侧心界扩大,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室局部有反常搏动,心电图示ST 段持续抬高。
室壁瘤可导致心力衰竭、栓塞和室性心律失常。
(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发生率为10%。
于AMI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组织的过敏反应。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休克、急性左心衰竭、猝死(1)严密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率及心律变化,在AMI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易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在溶栓治疗即刻至溶栓后2小时内应设专人床旁心电监测。
发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或呈非持续性室速,多源性或R on T 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及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时,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等药物,警惕室颤或心脏骤停、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因电解质紊乱或酸碱平衡失调时更容易并发心律失常。
(2)严密监测血压:动态观察病人有无血压下降,是否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少尿、神志迟钝,甚至晕厥。
一旦发现病人有血压下降趋势应及时汇报医生,遵医嘱给予升压、补液等处理。
(3)心衰的观察与护理:AMI病人在起病最初几天,甚至在梗死演变期可发生心力衰竭,特别是急性左心衰竭。
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心电图研究
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心电图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分析心电图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共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全部患者均实施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测,然后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经过我院的细心和严谨的诊断发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例数占了绝大部分,总共为54例,占总例数的77.1%。
结论:动态心电图为诊断心肌梗死患者最为有效的诊断工具,能提高诊断患者的准确率,故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临床医学研究也呈现出快速的进步,人们对待疾病的各项治疗需求日趋增加[1]。
现针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共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特征。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共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31例,女性患者为39例;年龄分布区间为43~79岁,平均年龄为57.2±3.4岁。
经过我院的严格诊断和分析,全部患者均为心肌梗死,同时还合并有心律失常疾病。
都符合我国临床心脏病学规定的标准,同时也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规定的冠心病诊断指标。
通过医务人员的观察发现,70例患者的梗死部位为,13例患者属于前壁梗死,18例患者属于前间壁,7例患者属于高侧壁,14例属于下壁,9例属于下壁+右室,3例属于广泛性前壁,1例属于下+后壁+右室,5例属于下壁+后壁。
为方便研究,我院一致决定,将7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测,然后分析总结心电图的临床特点。
1.2诊断方法70例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都进行两种不同的诊断方式诊断,然后综合临床资料和数据进行计算统计。
为出现错误和误差,全部的心电图诊断和记录均有专业的医务人员小组进行。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
3 讨
论
【 参考文献】
[ ] 韩昀, 1 张喜洋. 利多卡因一氯胺酮合剂静 脉麻醉用 于4 J 斜视 'L
d J ̄ xl 麻醉是麻醉学科 中的一个重要分 支 , 因小 儿各个 系 统与成人有较大 的差异 , 麻醉用药 选择及术 中操 作等各个 在 方面都应个性化对待 。对于A J 麻醉 中的麻 醉药物选择 , ,L 应 兼顾麻醉效果 、 术后恢复 及对 患儿机 体各 系统 的影 响等 , 主 要用药原则为尽可 能使用 较少 的药物 , 到使患 者安静 , 达 无 精神症状及体动 , 稳定 地度 过手术期 , 且无术后不 良反应 j 。
意义 。
2 结 果
所有 数据均 采用 S S 6 0统计 学软件 P S1 .
11 一般资料 .
包 进 行 处 理 , 据 采 用 x 验 , ≤0 0 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数 检 P .5表
梗死并发心律失常 患者 9 2例 , 均经临床症状 、 心电图及心肌 酶检查确诊为心肌梗死 。其 中男 6 , 2 9例 女 3例。年龄 4 9~
= .7 P <0O ) 74 , .1 。 3 讨 论
动过速等快速型心律失常较 易发生在前壁心肌 梗死 的早期 。
快速型心律失 常不仅导 致心排血量减 少 , 为重要 的是也 加 更
重 了心 肌 梗 死 患 者 的 心 肌 缺 血 。 而且 , 速 型 心 律 失 常 时 室 快
心 律 失 常 是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最 为 常 见 的 并 发 症 , 是 也 导 致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死 亡 的 主 要 原 因之 一 。 其 发 生 主 要 是 由
本文主要分析氯胺 酮在 AJ手 术麻 醉 中维 持血压 的效 ,L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0房室传导阻滞治疗一例报道
参考文 献
[ 1 】 王少华 , 杜冠华 , 心血管病合理用 药 【 M ]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 0 0 4 : 5 . [ 2 2 ] 毕 文波 , 赵淑 民, 马秀玲 . 急性心肌梗死 合并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5 8 例 临床分析 『 J ] . 2 0 0 0( 1 ) .
常, 心力衰竭 、 休克 等 ] 。在 大 医院 , 由于能 及时进行介 入等再
灌注 治疗 , 治愈 率很 高 , 在基 层 医院 , 限于条件 只能 给予溶栓 、 抗凝 、 抗血小板等保守治疗 口 0 1 。但如治疗及时 , 护理 到位 , 患者 的生存 率也很 高 。但 心肌梗 死 的患者常 易合并 心律失 常。种 心律失常往往 更易造成严重 后果。特别是下壁 心梗 , 易合 并传
药杂志 , 2 0 0 5 , ( 3) : 3 6 7 .
克林霉 素抗菌谱广 , 抗菌效 力强 , 无 须皮试 , 临床应 用越来
越广泛 , 与此 同时 , 其不 良反应 日益受 到人们 的关 注 , 临床应 用 时应 根据 给 药途径 、 用药 剂量 及 患者体 质 等 因素做 到合 理 用 药, 尤 其在 静脉滴 注克林 霉 素时应 密切观察 不 良反应 的发生 。
0 引 言
急性 心肌梗死是冠 心病的一种严 重类型 , 常伴严重 心律失
宜转 院。故立 即给予 阿托品 l mg , 临时静点 , 8小时 1 次 。连用
2日后 , 患者心 电图 Ⅲ。 房 室传导 阻滞转 为 Ⅱ。I型房室传导 阻
常, 心力衰竭 、 休克 等。在大医 院 , 由于能及 时进行介入 等再灌
肌梗死合并 Ⅲ 。 房室传导 阻滞报告如 下 :
2 讨 论
急性心肌梗 死是冠心病 的一种严重类 型 , 常伴严 重心律失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护理经验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护理经验作者:黄德燕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本文探讨了一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历经休克、呼吸困难、焦虑等的诊疗和护理过程。
采用罗氏应答模式对患者进行评估,采用观察、交谈、评估等方式,对患者存在的心肺组织灌流障碍、气体交换障碍和焦虑等问题一一进行个性化的护理。
患者最终症状得到缓解,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康复较快。
此护理模式值得我们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肌梗塞;房室传导阻滞;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08-02下壁心肌梗塞往往合并右心室功能缺损,增加心率不整、休克及死亡的机率,一旦并发房室阻断情形,其死亡率由原来的14.6%激增为46.8%[1]。
在此类患者急诊就医的黄金时期,迅速提供生命征象完整的评估与维持,尽速接受心导管治疗,得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2]。
在如此急迫的护理环境下,除了协助患者维持生命征象稳定外,更需运用护理专业缓解患者心理层面的焦虑,提供完整的身心照顾。
2012年12月我科收治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高血压病史十年,糖尿病八年,规则口服用药,每日抽烟1/2包,持续抽50余年。
患者入院前日始感头晕、恶吐、冒冷汗,次日清晨由家人发现送入我院急诊,血压80/53 mmHg,心率27-32次/分,呼吸速率22-24次/分,血糖17.1mmol/L,给予阿托品 1mg,多巴胺2μg/kg/min,留置导尿管,行心电图检查后诊断为三度房室阻滞。
用药后观察测量血压91/50 mmHg,心跳37次/分,呼吸速率24次/分,血氧浓度90%,再行心电图检查发现Ⅱ、Ⅲ、aVF 导联ST段抬高合并三度房室阻断,患者主诉头晕、无力、喘、气短且神情紧张、表情痛苦、眼神焦躁,身体扭曲翻动。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溶栓治疗前后心电图分析
下 降 至 电位 线 , 察 再 通 指 标 明 确 , 规 使 用 肝 观 常 素 继 续 治 疗 。 患者 住 院 4天 后 无 明显 诱 因 突 感 胸 闷、 气 、 憋 口唇 发 绀 、 颤抖 , 脏 骤 停 。死 亡 原 心 因考虑为严重心 律失常 、 颤所致 。 室
讨 论
通 指 标 较 明 确 。 经 积 极 临 床 治 疗 , 者 病 情 较 患
脉再通 的时间 。现结 合我 院典 型病 例 , A I 对 M
合 并 Ⅲ度 AVB进 行 溶 栓 治 疗 前 后 心 电 图 分 析
如下 。
临 床 资 料
I 静 脉 溶 栓 , 速 为 (0~6 ) / , 小 时 后 u 滴 3 0滴 分 半
患 者 症状 缓 解 。 常 规 使 用 肝 素 继 续 治 疗 , C E G
ST Ⅱ I I
、
弓背 向上 抬 高 0 0 5 . 7 mV~0 1 m\ 、 ~ . 5 V,
,、_ 弓 背 抬 高 0 2 mV ~0 4 mV, R 、K , 5 .0
V q 呈 R。 临 床 诊 断 : 性 广 泛 性 前 壁 心 肌 梗 急
死 。经 确 诊 后 立 即 给 予 尿 激 酶 10万 I 静 脉 2 U
室 束 缺 血 损 伤 所 致 。 急性 下 壁 心 肌 梗 死 伴 发 Ⅲ 度 房 室 传 导 阻 滞 , 因右 冠 状 动 脉 阻 塞 所 致 , 多 其 阻 滞 部 位 较 高 , = 室束 以 上 , 上 房 室 结 动 位 F房 加 脉 交 通支 丰 富 , : 一 艾血 管 闭 塞 可 很 快 通 过 侧 支
心梗 合 并 Ⅲ度 AV 的 原 因 主 要 是 房 室 结 或 房 B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分析
3 讨 论
使 心 肌 各 部 位 缺 血 和 复极 不 均 匀 性 加 重 , T 、 T d延 长 。 O dO c
QT d分 区域 性 心 肌 细 胞 复极 不 均 匀 所 致 , 因 为 心 肌 缺 原 血 , 状 动 脉 越 严 重 , 肌 缺 血越 明 显 , T 冠 心 O d亦 越 长 。本 组 资 料 显 示 ,冠 心 病 组 在 S T段 最 大 下 移 及 运 动 结 束 后 2ri n的 a QT d及 O c T d均 较运 动起 始 和对 照组 显 著延 长 ,对 照 组 及 运
2 结果
符 合 以 下条 件 : 具有 发 作性 心 前 区或 胸 骨 后 闷 痛 , 动 中发 作 运 症 状 持 续 ≤5ri; 息心 电 图无 典 型 缺 血 性 S n静 a T下 移 或 抬 高 ; 活动平 板运动 试验 S T段 最 大 下 移 >01 1 . mV。 对 照 组 共 8 0
维普资讯
・
26 2・ 5
实 用医 技 杂 志 2 0 0 8年 7月 第 1 第 2 5卷 O期 J MT ,Jl 2 0 P uy. 0 8,Vo . 5, 1 1 No. 0 2
冠 心 病 ( AD) 者 Q C 患 T离 散 并 ( T ) 明 显 增 大 , 动 Q d多 运 试 验 后 进 一 步 增 加 , 文 旨在 观 察 运 动 试验 中 Q d及 其 心 率 本 T 校正值 ( c) QT d 的临 床 意 义 。
由此 说 明 在 负 荷 状 态 下 的 冠 心 病 比 正 常 者 的 Q T离 散 度
对 交 感 神 经 兴 奋 , 率 加 快 和 心 肌缺 血 更 加 敏 感 。 临床 意 义 心 其 还需进一步探讨。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并发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及结局
前导联 T波仍然 倒置 , 一般 认为无 临床 意义。然 而, 一种少见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发育
不 良( R C D) A V / 的心 电 图特 征 之一 就 是 V .以远 的 心前 导联 , 至 V 、 导 联 T波 倒 置 。这一 特 征诊 甚 V 断AV/ R C D的敏感 性 达 8 % 。如 果 一 位 年青 人 出 7
导 阻滞的发 生率 、 预测 因素及 结 局 [ ]Me eT 英 / i J n
…
存在联系 , 但不能说 A B就是使死 亡率上升 的原 V 因。正如人们预料 的那样 , 梗死范围大小是死亡的 危险因素。梗死范围大也使 A B危险上升。因此 , V A B使死亡率上升很可能是因为梗死 范围大所致 , V 至少这是死亡
O 4 溶栓治 疗急 性心肌梗 死 时并发 Ⅱ 一Ⅲ度房 室传 o
并 发 A B的独立 预测 因 素 包括 女性 、 龄偏 大 、 V 年 糖 尿病 、 高血 压 、 烟 、 ii 吸 Klp分级 较 高 、 例在 美 国 注 l 病 册 、 壁 M 等 。应 当指 出 , 然 A B与死亡 率之 间 下 I 虽 V
维普资讯
・
12 ・ 2
国际内科 学杂志 2 0 07年 2月第 3 4卷第 2期
2624; 壁 MI 发 A B者 3 、 月 、 死 . 、. 前 并 V 0d6个 1年 亡率 O R分别 为 30、. 、. 。 . 353 3
讨论 本文结果证实 ,M 并发 A B发生率接 A I V 近 7 死亡率高。A I %, M 并发 A B后其 3 及 1 V 0d 年 死亡率是未并 发 A B者 的 32倍 及 15倍 。A I V . . M
素。
急性心肌梗死与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分析
见 表 1 。
表 1 AVB 类 型与 AMI 位 的 关 系 部
失 常
3 讨 论
急性心 肌缺 血可 产生 传导 系统包括房 室结和 结
下结 构 的一系 列 异 常 , AMI 生 AV 发 B者 多见 于 下
例、 二度 Ⅱ型 4例 、 三度 1 4例 ; 中安装 临 时起搏 器 其
2例 。
作 者 单 位 :3 0 0 广 西 百 色 市人 民 医 院心 电 图室 53 RNAL OF PRACTI CAL EL ECTROCARDI OLOGY S 2 0 ) 1 1 . J ( 0 7 V0. 6 No 2
零 达 红
【 要 】 目的 摘
探 讨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 MI部 位 与 合 并 房 室传 导 阻 滞 ( B 的 相 关 性 及 临床 意 义 。方 法 对 A ) AV ) AMI 并 AVB者 下/ 壁 组发 生率 合 后
2 8 Q 波型 AMI 人 中合 并 AV 的 3 4例 病 B 6例 进 行 临床 及 心 电图 分析 。结 果
二 度 Ⅱ型 上 。
1 1 对象 .
2 8例 的诊 断均 符合 WHO 的标 准 , 4 男
生 于下壁 , 二度 Ⅱ型多 发 生 于前 壁 或 广泛 前壁 心 肌
梗死 。下/ 后壁 合 并 AVB发 生率 明显 高 于前 壁 和
广泛 前 壁组 ( <O 0 ) P .1。
性 16 、 性 6 8例 女 2例 , 龄 4 ~ 8 年 2 3岁 。部 位 分 布 为: 下壁 9 6例 , 壁加 后 壁 1 下 6例 , 间 壁 3 前 O例 , 前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并发症的观察
】OURNAL OF PRACⅡCAL EU CIROCARD10L0CY IS(2002)VOL11.NO3
231
急性心 肌梗 死溶 栓 后 并发症 的观察
周彩琴 武海珍
近年来 急性 心肌梗 死 (AⅪ )的治疗 的发生率较高 ,在 心 电图上可表 现为 抗凝治疗 。
可 通过 改变体 位 自行恢复 。严重者 应停
RA是指心肌缺血后冠 脉再 通 ,恢 复心肌 3.2 1 颅 内出血 是 最严 重 的并 发症 之 止用药 ,采 用静 脉输液 或用 阿托 品 即可
灌注 所致心 律失常 .可 能是再 灌注造 成 一 . 可发 生在溶栓 治疗的 开初 1~2d内 , 纠正 。
能控制 时 .可考虑用 同步直 流电转 复窦 5mla 15~20滴 左 右 。
成功 4l倒 ,有 并 发症 者 37例 .再 灌 性心律或用人工心脏起搏 器做超 速抑 制 3.3 4 低血 压和心动 过缓 ,目前认 为这
注心律 失常 32倒 ,出血 3例 ,低 血压 1 治疗 。
是 由于右 冠 状 动 脉供 应 左 室下 壁 和 后
有 较大 的进展 ,其 中溶桂疗 法为 主要进 段移位 。因此 ,动态 心 电图观察 段 , 3.2.4 穿刺部 位出 血应 延长压迫 时 间 ,
展之一 。溶栓疗法是 AM]发病 3~6h,使 对估计 复发性 缺血 ,尤其 是再次 梗死 有 必要时 加 压包 扎 ,若 出 现 瘀 斑 ,切 勿 揉
疗 ,4—62min,必要时行气管插管等 。
林 300 ,连 服 3d,体重在 60~7okg者 给 3.1 4 室上性 快 速 心肇 失常 系 临床 紧 3.3.3 维持血 压 .园 心排血 量 降 低 .故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护理经验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护理经验【摘要】本文探讨了一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历经休克、呼吸困难、焦虑等的诊疗和护理过程。
采用罗氏应答模式对患者进行评估,采用观察、交谈、评估等方式,对患者存在的心肺组织灌流障碍、气体交换障碍和焦虑等问题一一进行个性化的护理。
患者最终症状得到缓解,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康复较快。
此护理模式值得我们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肌梗塞;房室传导阻滞;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08-02下壁心肌梗塞往往合并右心室功能缺损,增加心率不整、休克及死亡的机率,一旦并发房室阻断情形,其死亡率由原来的14.6%激增为46.8%[1]。
在此类患者急诊就医的黄金时期,迅速提供生命征象完整的评估与维持,尽速接受心导管治疗,得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2]。
在如此急迫的护理环境下,除了协助患者维持生命征象稳定外,更需运用护理专业缓解患者心理层面的焦虑,提供完整的身心照顾。
2012年12月我科收治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高血压病史十年,糖尿病八年,规则口服用药,每日抽烟1/2包,持续抽50余年。
患者入院前日始感头晕、恶吐、冒冷汗,次日清晨由家人发现送入我院急诊,血压80/53 mmhg,心率27-32次/分,呼吸速率22-24次/分,血糖17.1mmol/l,给予阿托品 1mg,多巴胺 2μg/kg/min,留置导尿管,行心电图检查后诊断为三度房室阻滞。
用药后观察测量血压91/50 mmhg,心跳37次/分,呼吸速率24次/分,血氧浓度90%,再行心电图检查发现ⅱ、ⅲ、avf 导联st段抬高合并三度房室阻断,患者主诉头晕、无力、喘、气短且神情紧张、表情痛苦、眼神焦躁,身体扭曲翻动。
协助采绝对半坐卧休息,鼻导管氧气。
使用体外临时心脏起搏器,70mma 模式下,并给与阿托品1mg静推,多巴胺10μg/kg/min静脉滴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煤 炭工业 援学杂志 20 年 3月第 5 02 卷第 3 趔
文章 蝈号 i0 — 5 42 0 3 0 1 — 2 0 7 9 6 [ 2 0 — 2 7 0 0 J
2l 7
动 态观察急 性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 导阻 滞 2 3例 3
壁3 7倒(3 3 , 1 %) 广泛前壁加 高侧 壁 2 6例( . %) 67 。
12 方法 持续 心 电监 测 A 后 出现 A—V MI B丑 其 动态变 化。A 的诊断 : 典型的 AMI MI ① 症状 ; 典型 的 AMI 0 心电图 图形. 动 态观 察 符合 AMI心 电 图演变 规 律 ; 血清 酶 学 并 ⑦ ( O 1 H. P G G T.. C K, OT: P D G T>1 改变并符合 AMI ) 动态变化 规律。凡符 台上 述诊 断 条 件 中之 2条 或 2条 以 上, 诊 为 确 A 后 出现 A—V 均进行持 续心 电监 测. MI B. 直至 A—V B不再 有动态变化为止。 2 结果 A—V 一度 l B 5例 ( %) 二 度 1 8倒 (4 9 . 64 , 2 5 . %) 三度 9 o例( 97 。A—V 3 , %) B发 生 时 间 3 h~3 . 中. 4 1 d其 <2 h1 1 倒(6 7 .4 1倒( 6 7 .8 2 l例( 6 7 4 %)2 ~h6 2 . %)4 ~7 h6 2 %) A—v B消失时间, 失最快者<2 h3 消 4 0例. 4 ~1 d8倒. 2 h 5 其 条 均为 3 1 。A—V ~1 d B改善至消失( 三度一 二度一一度一完
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 AMT并发房室传导阻滞( ) A—vs )
2 3例. 3 在心 电监护 下, 察其 动态变 化, 观 旨在 了解 AMI 发 时 生 A—v B的变化规律, 为临床治疗 及估 计预后提供 参考。现
报告 如 下。
鲆维和 心肌 细胞 周围。近 年来 有研究 表明, 心室肌 有迷 走神
经分布. 并对心室肌的 电生理 活动 产生 影响 1 9 - 20 93 0 0年 2月住院患者 2 3例 . 1 7 3 男 6 其次, 发病 来势四猛 . 当日或 3 于 d内即发生二度或 二度以上 的 A一\B rc
本组 出 现 A—VB者 , 3 3 9 . %呈 二 度 以 上 的 A —V 且 10 B、 0%
后, A—VB具有 可复性, 预后 较好 本 组 除个 别者 因 — 其 V B的 出现而发生心脏骤停或成 为不可逆性 A一Ⅵ{ 绝太 外, 多数(3 3 于 A—V 9 . %) B发生后半月之内可完全消失。 对于 室率 过慢者 . 心脏 每分搏 出量是 硪少 的。其 次由于 A—V B的原 因. 房室顺 序性 收缩 的丧生, 可减少 左心室 的 充 盈量 . 也会 造成 心排血 量 的娥步 J 由于上述 原因 的共同 作 。 用. 对于 已经缺血的心肌及心 电的不稳定性 . 将会带来更大的 威胁并 可 由此而增加心肌 应激性 的不均匀 性, 故也 易诱 发 室 旱, 室逮及室 颤。因此 . 对于邵些可致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过缓 性心律失常, 应及时治疗”j 。首选简便 易行药物疗 法, 如给予 阿托品. 异丙 基肾上腺索 等. 可望改善房室传导 、 提高心室率。 但对冕 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 不应无 限制 的任意加 大剂量. 而应及时的进行临时起搏, 以免使梗 死范围扩 大或发 生各种 心律先常。但不必过早 的埋植永 久性心脏 起搏器 . 特别是 那 些 O S综 合渡不宽 R 阻滞 部位 较高 的. 因其绝 大部 分 的 A— V B是 可复 的 。NIOD。指 出. C 【 急性 下 壁 心肌梗 死并 发完 全 性 A—V B患者住院期 间( 短期 ) 死率甚高. 病 而存活 出院者 ( 长期) 预后颊佳。
4 参考文献
l] O o e . oM . auaH. ta 1 nd r S h Odk r S 】Ato etl ]r 0k i a i r vnr u c n ca
a l e n e ir cn i f r my c r i l nfr t Ko y — To — J n a o o a d a i a c i on ku u k n,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例. 年龄 3 -7 5 9岁. 6 女 6例 , 年龄 4 ~8 9 l岁。梗死 部位 : 单 纯下壁 13倒(6 7 . 4 6 . %) 下壁加 右室 3 7例 ( 3 3 , 1 %) 单纯 前
在 A 后 的 7 h之 内发 生, MI 2 与有 关 资料“ 报 道 相 符 最 ’
030 河北 省唐 山市工人 医院 60 0
中国 分 类 号 R 4 522 2 文献标识码 B
王 志祥
施 继 红 吗绍儒 马福 来
除交界区因缺 血造成 局部 心肌及传导纤维的膜 电位改变使传
导功髓降低 外. 还可以 因缺血使 心脏 的局部 植物 神经产 生功 能性或器质 性改 变. 而使 传导 功 能发 生不 同程 度的 障 碍。 从 支配心脏 的交感和迷 走神经纤维分别 经心外膜下行走 0 。并 象冠状动脉 血管那样 深入 肌层, 布在 窦房错 、 分 房室 结、 传导
全消失)5 1 o例( 47 . 6 %)骤然正常 4 5侧( 97 。 1 %)
3 讨论 A 并 发 A—V MI B多 见于下 壁 l 。奉组 贽料 中. 数见 多
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下壁或下壁同时有右室梗死, 占 8 %。其机制是 房室交 可 0
界区缺血、 缺氧, 使静息膜电位降低. 动作 电位振幅变小, 零位 相除概减慢及 传导功能 降低。有 报道 】 房室 结动 脉是 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