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到了依靠创新驱动的阶段
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引言高新技术产业是指以高科技为基础,依靠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产业。
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回顾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第一阶段:引进和消化吸收阶段(1978年-1990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在这一阶段,我国采取了引进和消化吸收的策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培养人才,并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我国建立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突破。
例如,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一批研究所,如计算机科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等,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第二阶段:逐步自主创新阶段(1990年-2000年)1990年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了逐步自主创新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我国逐渐独立自主地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
在这一阶段,我国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如华为、中兴等。
同时,我国加强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支持,推动了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第三阶段:创新驱动阶段(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了创新驱动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
我国成为世界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在这一阶段,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加大了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了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合作,推动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与此同时,我国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面临的挑战和展望虽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核心技术领域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和支持力度。
试论新发展阶段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再升级
试论新发展阶段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再升级作者:吴路珂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09期十九屆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这为我们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和有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遵循。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三大“局势”,当前我国正在展现新发展阶段下创新驱动发展所蕴含的战略新高度、战略新机制和战略新部署,是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再升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
其中,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在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不同于其他单个领域或某个环节的具体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有专门安排,同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思维和战略部署穿透各个方面,贯彻《建议》始终。
我国当前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视和坚持可见一斑,呈现一种蓄势待发、惠及长远的强大态势,是在以往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和创新经验基础上进行新的强化和升级。
一、战略新高度: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必须从核心技术创新着手,以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为提升为钥匙,加快构建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和科技自主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杠杆。
为了加快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为我们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和有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遵循。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基于多方面战略思考:一是近年来我国从发达国家获取战略先进技术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我国非公经济的发展历程
我国非公经济的发展历程1. 介绍我国的非公经济是指除了国有经济以外的各种形式的私营经济,包括个体户、私营企业、合伙企业、股份制企业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不同阶段来探讨我国非公经济的发展历程。
2. 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2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非公经济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在这个阶段,政府鼓励个体经济的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支持非公经济的发展。
1978年,农村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允许农民自主经营承包土地,这为农村非公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政府还鼓励城市居民自主创业,成立个体户,从事小规模的商业和服务业。
3. 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2002年)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国开始推行市场经济,加快了非公经济的发展。
1992年,我国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环境。
同时,政府还积极引进外资,鼓励外资企业在我国设立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
这些措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流入,促进了我国非公经济的发展。
4. 加入WTO后(2002年-2012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非公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加入WTO后,我国进一步开放了市场,降低了对外贸易的限制,为非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非公经济的支持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非公经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这些措施促进了非公经济的快速增长,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5. 创新驱动发展(2012年至今)当前,我国非公经济正朝着创新驱动发展的方向迈进。
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非公经济的金融支持,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和优惠政策。
这些措施进一步推动了非公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6. 总结总的来说,我国非公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快速增长的过程。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新时代我国的技术战略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新时代我国的技术战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各国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科技创新水平也备受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出,我国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从我国的科技创新现状、技术发展路径和未来战略规划三个方面,探讨如何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一、科技创新现状我国的科技创新实力一直是世界瞩目的焦点。
去年,我国在全球专利申请量方面已经超过了欧洲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同时,我国还有一批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我国长期以来对创新的重视和投入。
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研发经费的投入方面,我国尚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二是在关键技术方面,我国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国内企业虽然大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领域,仍然受制于人。
二、技术发展路径从历史上的发展经验来看,技术创新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的关键。
我国的技术发展路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跟随阶段、自主创新阶段和国际领先阶段。
跟随阶段主要是靠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进行自身发展,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我国科技发展的起点。
之后,我国逐渐进入了自主创新阶段,国内企业开始依靠自身的研发能力进行科技创新。
最近几年,我国已经开始进入国际领先阶段,不断在一些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三、未来战略规划未来,我国的技术创新应当朝着更高层次和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研发经费投入,力争超越现有发达国家,使我国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具有更大竞争优势。
二是建设完善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同时加强技术转移和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深度应用,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联合各国科研机构、企业和学术部门,加速技术的全球创新和流通,为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三个转变 解读
三个转变解读
(原创版)
目录
一、引言
二、解读“三个转变”
1.从“重视发展”到“重视可持续发展”
2.从“规模化生产”到“精细化生产”
3.从“资源消耗型经济”到“创新驱动型经济”
三、三个转变的意义和影响
四、结论
正文
【引言】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对“三个转变”的理解和解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可持续发展、精细化生产和创新驱动三个方面,详细解读这三个转变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解读“三个转变”】
1.从“重视发展”到“重视可持续发展”
过去,我国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忽视了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导致一系列问题。
现在,我国已经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把保护环境和资源放在了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
2.从“规模化生产”到“精细化生产”
过去,我国主要依靠规模经济来提高生产效率,但在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上并不高。
现在,我国正逐步转向精细化生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3.从“资源消耗型经济”到“创新驱动型经济”
过去,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资源消耗,但在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已无法持续。
现在,我国正努力转向创新驱动型经济,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质量。
【三个转变的意义和影响】
“三个转变”的实现,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
总的来说,“三个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新常态
新常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一系列重大变化,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用老眼光看待新变化,更不能用旧套路处理新问题,正确的路径应该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就要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让企业和老百姓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
当然,有效的市场需要有为的政府。
政府应加快转变职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加强市场活动监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共同富裕。
着力调整经济结构。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居民消费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
随着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逐渐被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所取代,各级政府应在加大社会保障、改善消费预期、优化消费环境、引导人们健康消费等方面有更大作为。
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
各地应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政策环境,重点引导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别是优先发展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规范发展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商贸、流通、社区等生活性服务业。
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我国经济发展已到了需要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阶段。
应认识到,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
政府应引导建立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创新型企业特别是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发展。
应激发企业家的创新冲动,鼓励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应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竞争、改善金融支持、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
同时,引导社会形成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
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
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作者:舒心来源:《湖北政协》 2019年第5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国家确定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
这说明我国在发展的新时代,创新驱动将是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性的战略问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深远。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自力更生,以自主创新为主体,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回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驱动力,一个时期以来,主要是三个驱动:一是依靠人口红利、自然资源等要素驱动,二是依靠大量投资扩大产出数量的投资驱动,三是依靠低附加值的外贸出口的外贸驱动。
随着美国反全球化、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我国要素驱动难以为继、投资驱动日显艰难、外贸出口阻力重重,寻求新的发展突破口,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而创新驱动正是形成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和高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我国发展长期动力的重要战略。
我认为,创新驱动发展应该“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协同为抓手,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落脚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一、广泛收集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协同攻关。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对市场需求有天然的敏感。
政府要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整个行业或领域的整体核心竞争力出发,以经济、行政等工具,凝聚包括科研院所等在内的创新元素,协同攻关,力争突破,取得成果。
二、支持有实力的民企承担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许多民企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它们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科研成果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政府可以像支持专业科研机构一样,出资依托主干优势企业,并组织相关企业、机构共同进行前瞻性、突破性研究,首先突破国际上已有的尖端技术,进而创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独有科技成果。
浅析创新驱动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浅析创新驱动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激发创新活力和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创新驱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新驱动可以提升数字经济的竞争力。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通过创新驱动,我们可以不断推出新的数字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可以大幅提升我国数字经济的竞争力。
创新驱动可以推动数字经济的升级转型。
在数字经济的初级阶段,我国主要依靠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发展数字经济。
而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进行转型升级,构建起新的数字经济体系。
而创新驱动可以激发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我国数字经济由规模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
创新驱动可以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实体经济需要依托数字技术实现升级。
而创新驱动可以推动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引导实体经济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
创新驱动可以推动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推动,只有不断地创新和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创新驱动可以培育创新文化和创新人才,构建起创新生态系统,为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在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是创新体系不够完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是人才短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支撑,但现实中供给不足。
为了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驱动。
一方面,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构建起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原因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
我们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措施一是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二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三是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四是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五是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3、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标准表述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二五》,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与动力,以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首先我们要确认创新发展的核心是科技创新。
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我们已经进入了创新驱动阶段。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科技创新即创新驱动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较低。
但在当前的形势下,国际上,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以创新驱动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关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关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一、引言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这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的发展是其全面实力的体现,更是国家繁荣和人民福祉的基石。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不得不面对加快发展的现实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了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
本文通过论述从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和发展格局三个维度来总结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二、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指我国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阶段。
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增长的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创新能力不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国决定转变发展方式,进入到新发展阶段。
在这个新阶段,我国将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主线,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逐步转向依靠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
在这个阶段,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力尤为重要,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绿色低碳产业等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三、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指在新发展阶段下,我国提出的一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经济发展的理念。
它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
1. 创新: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 协调:注重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处理好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
3. 绿色: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4. 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合作,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5. 共享: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建设,实现共同富裕。
四、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备知识梳理总结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备知识梳理总结(部编版)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1.我们怎样正确理解创新?①生活处处有创新。
②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③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④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⑤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为什么我国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什么说创新是引擎?如何理解创新的作用?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①从人类文明史来看: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②从时代发展来看: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③从国家命运来看: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④从改革开放事业来看: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⑤从人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来看: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3.目前我国科技发展的状况是怎样的?目前,虽然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4.我国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①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②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③必须加强有利于创新的制度保障和环境支持。
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转换分析与研究
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转换分析与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当经济总量和规模到达一定程度时,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就成为了当前我国经济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探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转换,就需要将重心转移到创新上,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顺利完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的转换。
因此,本文通过相关阐述,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多借鉴和参考。
标签: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转换;创新在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过去高速增长的经济情况已经不适合时代需求,经济发展必须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转变。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创新驱动,推动产业结构现代化和供给侧机构改革,转变过去的劳动力资源密集型和依靠资本投资的发展方式,同时还应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实现我国的经济结构升级,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转换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动力需求历史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是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是客观的发展规律,我们必须顺应这一时代规律,将经济发展转变为重质量、重创新、重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模式。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动力需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创新需求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动力需求,符合推动技术进步的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理论。
传统的投资驱动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而创新不仅能够缓解结构性矛盾,还能推动产业革命,提升生产率。
同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能提升我国企业的自主研发力和竞争力,实现中国智造,推动我国的产品走出去,对于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二)人力资本需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数量锐减,同时伴随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
人力资本是经济动力转换的重要需求之一,此时我们必须重点关注提高劳动力素质水平和教育质量,发展高素质人才,以此减少劳动力数量下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实行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关键及战略措施-发展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我国实行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关键及战略措施-发展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创新驱动增强新动力及其相关话题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已摆在我国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所作出的重大抉择。
学习贯彻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就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自主创新,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国实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意义创新驱动发展就是依靠科技的力量,达到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在我国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
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在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
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可以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
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变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我国实行创新驱动发展的特殊背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激发科技组织创新活力为国家复兴提供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魏全忠2014年11月20日13:5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6月份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中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同时指出我国经济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他提到:“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
”习总书记讲话把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我国当前科技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可见,推动科技进步、坚持创新驱动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指依靠自主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无论从国家层面来讲,还是科技组织层面来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义深远。
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首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现今国际竞争呈现出越来越激烈的态势,中国必须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才能从容应对国际社会的变化和挑战,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它们有如下共同特征: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
而我国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9%,对外技术依存度>40%,与创新型国家存在明显差距。
虽然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距世界最主要创新型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除此之外,世界各国纷纷强化创新战略部署——美国出台《创新战略》,从国家发展战略上重视创新,从国家发展路径上强化创新;欧盟通过《欧洲2020战略》,致力于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国家联合体;日本2009年就出台《数字日本创新计划》,逐步进入科学技术立国与战略调整阶段;韩国在2000年制定科技发展长远规划《2025年构想》,提出2015年成为亚太地区主要研究中心的目标。
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研究
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研究在当今世界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不断推出科技创新政策,以促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
本文将从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我国创新政策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创新驱动发展是指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全民创新能力、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和新科技革命的冲击下,各国都在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的力度,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之一,在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一直走在全球前列。
特别是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多元参与”的理念,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铺平了道路。
二、我国创新政策的现状1、国家科技创新政策我国创新政策体系以国家科技创新政策为核心。
为鼓励科技创新,我国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例如加大科技经费投入、以及通过重大专项、科技创新示范区等多重途径来推动科技创新。
另外,我国政府还积极引导民间力量,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特别是“双创”行动,在鼓励企业创新上做出了巨大努力。
2、高新技术领域政策为了推动高新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例如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纲要来引导和支持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
除此之外,还出台了一些税收政策、融资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3、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我国政府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完善相关政策、加强人才培养、扶持科技创新人才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进科技创新。
重点推行人才新政策、引进人才、支持人才等多方面的政策,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三、未来的发展前景1、加强科技创新大数据体系建设我国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大数据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产学研联盟机制,探索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库,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成果转化率。
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以创新驱动发展,以改革驱动创新
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以创新驱动发展,以改革驱动创新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7年第11期10月20日,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体采访,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创新的事情要主要依靠科技人员做,按市场机制做。
政府应该紧紧依靠科技人员,主动服务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营造一个好的法律、政策、文化、社会的创新生态、创新环境。
他总结了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以及国家为推动科技创新实施的一些举措。
在谈到科技在海洋领域的部署时,他说,建设海洋强国是我们的国家战略,实现这个战略,科技的支撑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叮嘱科技人员既要有对科研的追求,又要有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
为创新主体营造更好的环境王志刚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和社会生产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同时,这个自主创新并不是封闭的,而是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
他还说,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位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
去年5月30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提出三步走的战略安排。
围绕这样一个三步曲,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一系列安排,形成了从思想到战略到行动的完整体系。
首先,科技发展要坚持三个面向:一是科技创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二是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三是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他说:“总之,我们的工作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围绕民生改善,围绕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升,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为科技人员、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营造更好的环境,使大家在创新中得到价值提升,得到有些科学家所讲到的‘快乐’。
关于创新驱动和创新型经济的几个重要概念
关于创新驱动和创新型经济的几个重要概念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创新型经济是近年来江苏等地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主题词。
为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经济的转型升级,有必要对与创新相关的一些概念,结合创新的实际作出科学的界定。
经济增长方式:创新驱动最早使用创新驱动概念并把它作为一个发展阶段提出来的是波特,他把经济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要素驱动阶段,第二阶段是投资驱动阶段,第三阶段是创新驱动阶段,第四阶段是财富驱动阶段。
这里使用的驱动概念指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就创新驱动阶段来说,不是说创新驱动就不需要要素和投资,而是说要素和投资由创新来带动。
我国长期依靠物质要素投入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属于由投资带动的要素驱动阶段。
这种增长方式不可避免而且正在遇到资源和环境不可持续供给的极限。
转向创新驱动就是利用知识、技术、企业组织制度和商业模式等创新要素对现有的资本、劳动力、物质资源等有形要素进行新组合,以创新的知识和技术改造物质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学管理。
各种物质要素经过新知识和新发明的介入和组合提高了创新能力,就形成内生性增长。
显然,创新驱动可以在减少物质资源投入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
这样,可以准确理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由物质资源投入推动转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内涵。
现在流行的提法是由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向集约型增长方式。
尽管集约型增长方式包含了技术进步的作用,但没有摆脱物质要素推动经济增长的架构。
创新驱动的增长方式不只是解决效率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依靠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激励创新制度等无形要素实现要素的新组合,是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和商业上的应用和扩散,是创造新的增长要素。
因此,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是比集约型增长方式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增长方式。
各地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实践证明,经济增长由物质资源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可以相对节省物质资源、环境资源之类的物质投入,但不能节省资金投入。
创新驱动本身需要足够的投入来驱动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解读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解读在当今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简而言之,就是将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它不仅仅是科技领域的创新,还涵盖了制度、管理、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创新。
这一战略的实施,旨在改变过去依赖资源、劳动力等传统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实现依靠创新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从国际形势来看,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
各国都在争相加大创新投入,力求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占据发展的制高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若要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前沿科技领域有所建树。
从国内发展需求来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过去那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依靠创新来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创新也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通过创新,可以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改善民生福祉。
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需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培养顶尖科研人才,建设一流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只有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才能为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同时,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让科研成果能够迅速应用于实际生产,推动产业发展。
制度创新也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知识产权是创新者的智慧成果,如果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创新者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从而影响创新的热情。
此外,还要优化创新政策环境,加大对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
管理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企业要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如数字化管理、精益管理等。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目录一.战略背景二.战略要求三.战略目标四.战略部署五.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这是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国家力量的核心支撑是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强则国运昌,创新弱则国运殆。
我国近代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是与历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导致科技弱、国力弱。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真正用好科学技术这个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和有力杠杆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军事变革加速演进,以智能、绿色、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将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
惟有勇立世界科技创新潮头,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创新驱动是世界大势所趋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发展动力不断减弱,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开辟我国发展的新空间,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创新驱动是发展形势所迫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的要求,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的优先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以高效率的创新体系支撑高水平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根本转换 基本原则坚持问题导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明确我国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在关键领域尽快实现突破,力争形成更多竞争优势 坚持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同步发力,强化科技与经济对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规律,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构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落实以人为本,尊重创新创造的价值,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汇聚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力争成为若干重要领域的引领者和重要规则制定的参与者1、紧扣发展2、深化改革3、强化激励4、扩大开放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2 3 4 创新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
坚持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2023年,我国经济在创新驱动的推动下不断转型升级,不少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
中国的科技创新水平已跃居全球在、5G、工业互联网等核心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的变革,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坚持创新驱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人才培养、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坚持创新驱动的背景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发展依靠的主要是劳动力和资本投入,这种发展模式已经难以维持,亟需进行改革。
二十一世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推进,这为中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创新驱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坚持创新驱动,不仅可以提升经济质量、促进效率提升,更可以推动科学技术、冲破核心技术瓶颈,夯实国家经济竞争力。
二、科技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果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重大突破,而且在应用技术领域的创新也十分活跃。
:我国在领域已经领先于许多发达国家,成为引领全球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处理、音频处理、和物联网等方面,我国技术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和优势。
5G技术:2019年我国率先启动5G商用,5G技术在移动通信、车联网、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5G的安全性和速度都是之前的技术无法比拟。
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撑和推动力。
我国制造业渐渐意识到了同行业相比差距的弥补,并积极参与到工业互联网的行动中,使得我国的工业互联网技术发展非常迅速。
三、创新驱动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坚持创新驱动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深远。
它不仅可以提升经济质量、促进效率提升,更可以推动科学技术、冲破核心技术瓶颈,夯实国家经济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方面,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投入,发展方式粗放。目前,不仅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也开始出现劳动力特别是技能劳动力短缺约束。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低迷,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减弱,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显得更加紧迫。这就要求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怎样实现集约型增长?农业生产靠精耕细作,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工业生产靠改进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的集约方式依然需要,但已经不够了。集约型增长,越来越要靠科技创新驱动。
我国发展到了依靠创新驱动的阶段
改革开放前,在我国长期处于短缺经济的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创新动力不足。许多产品几十年一贯制,不求改进创新。这是因为,在严重供不应求的条件下,“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商品销售不需要经历马克思所讲的“惊险的一跳”。同时,由于西方的敌视与封锁,我国也难以引进先进技术。
另一方面,我们正面临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在大的国际经济危机之后,一般会出现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酝酿突破。历史经验表明,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就能实现赶超跨越,成为世界强国;如果错失机遇,拉开科技差距,就会拉开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就会落后。我国错失了前几次科技革命的机遇,面对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不能再错失良机。讲重要战略机遇期,不能忽视这一重大战略机遇。
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靠什么?关键靠创新,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卖方的竞争加剧,竞争的压力促使企业通过科技创新,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力;同时,对外开放也使我们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科技创新可以带动或有利于许多问题的解决。比如,“农业基础薄弱”与我国农业生产力落后、科技水平低有关,“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也要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来缓解。
通过科技创新发展生产力可分为几种情况:一是由于自己的科技水平低,主要依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二是引进后消化、吸收、改进;三是由于国过技术扩散提高落后地区、行业和企业的科技水平。四是加强自主创新、原始创新。随着我国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着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货币追求商品转变为商品追求货币。商品供应充足了、花色品种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是短缺经济的传统看法被打破了。这是好事,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买方市场的出现意味着市场需求饱和,某些商品甚至积压滞销。同时,长期高速增长积累了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诸如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了瓶颈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