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对青年从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经济结构调整是指调整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产业之间的比重,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此产生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就业问题。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就业需求和就业机会三个方面,阐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改变了产业结构,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就业。

随着我国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增加,而传统制造业的比重则下降。

这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将出现在服务业领域,对于大学生来说,要适应这一变化,更多地选择与服务业相关的专业,提升相关技能将有利于就业。

经济结构调整对就业需求产生了影响。

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大学生更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新兴行业的需求也在增加,如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

大学生可以抓住这些机遇,选择与新兴行业相关的专业,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经济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影响需要我们认识到,虽然某些行业的就业机会可能减少,但同时也会出现新的就业机会。

传统制造业的衰退意味着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减少,但在高技术产业的兴起中,新兴的职业岗位也将不断出现。

大学生要有全面的就业观念,不仅要关注传统行业就业机会的变化,也要关注新兴行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学生需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和专业选择,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政府和社会也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培训机会。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变化,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就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展开一番分析。

第一,经济转型对大学生就业的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一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如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

这些产业对高素质大学生的需求逐渐增加,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传统的制造业也在转型升级,对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

这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和发展空间。

新产业的不断涌现也创造了更多的创业机会,许多年轻人通过创业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诱人的选择。

第二,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的挑战。

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一些传统产业的就业机会逐渐减少。

以前一些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地区,面临着大量的下岗工人和就业困难群体。

这使得大学生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

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市场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需要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市场的需求。

教育改革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也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提高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一些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课程中,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接触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他们在创业和就业中的竞争力。

一些高校还与企业合作,将实训基地设立在企业内部,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与企业实践活动,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了他们的就业能力。

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市场的需求,把握新兴产业的机遇,化挑战为机遇。

学校、政府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和关爱,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河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河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河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本文利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就业弹性分析、计量模型分析等几个方法对“八五”时期以来河南省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互动变化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希望能对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标签: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实证研究一、前言在经济发展中,就业结构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是否协调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是否合理的标志。

两者的关系通常是由市场进行调节的,但是市场调节往往具有局限性,政府需要通过产业政策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分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状况对制定合理的产业、就业政策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实证研究,可以理清两者不协调的原因所在,对制定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结构偏离分析结构偏离度是直接反映产业结构效益的量化指标,它是指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不对称程度。

用公式表示为:结构偏离度=(GDP的产业比重/就业的产业比重)-1。

结构偏离度为正,为产业中就业人口份额小于增加值份额时的结构偏差;结构偏离度为负,为产业就业人口份额大于增加值份额时的结构偏差;结构偏离度绝对值越小,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就越平衡。

图1为1991-2007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结构偏离度演变情况。

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为负值,偏离度绝对值呈扩大趋势,从1991年的0.54上升为2007年的0.71,表明第一产业就业结构的转换滞后于增加值结构的转换,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存在着结构性障碍。

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大部分大于1,偏离度由1991年的1.27升为1992年的1.55,然后降到1996年的1.17,又升为2000年的1.59,最后降为2007年的1.14,但偏离度依然较大,第二产业还有很大的吸纳剩余劳动力的空间。

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下降幅度较大,由1991年的1.15下降为2007年的0.27,下降了0.88。

试论中原经济区建设与高职院校就业培养模式的改变

试论中原经济区建设与高职院校就业培养模式的改变

试论中原经济区建设与高职院校就业培养模式的改变摘要: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给更多适龄青年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造成了一方面就业人员学历层次提高了,另一方面却就业更加困难。

河南历来是人口大省,就业问题更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了如今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给高职院校学生带来的就业新机遇。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建设高职就业新思路人才培养新思路1 当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成了众所周知的问题。

据统计,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2011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660万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但仍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

但近两年,与就业难形成冰火两重天的是企业用工荒的怪现象。

一方面是高端岗位人满为患,应届大学生对待遇的期望值一降再降,另一方面是低端岗位招不到人。

也有面临众多的求职者,却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人才的单位。

据报道,2011、2012年的春节前后,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用工荒的问题。

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常年缺工,企业常年频繁招工但应者寥寥。

有的企业主感叹:工资涨了,福利好了,却招不到人。

我们不少人都把就业难归结为高校的扩招,但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要上看,让更多的人享受高等教育,是国民素质提升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应该说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社会的因素、企业因素、劳动力结构问题、个人能力与求职心理的因素、教育机制的因素、以及人求职观念有待转换的因素等。

比如以前,由于户口、学历等因素限制,我国大量劳动力在农村。

现在,人口总数量不断增加、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使得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进城市、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教育,大量适龄青年走入大学校园,每年毕业生也大量增加,就业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地摆到了我们每个人的面前。

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发展对河南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发展对河南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化工 、 汽车及零部件 、 装备制造 、 纺 织 服 装 等 着 力 培 育 打 造 的

产 业 结 构 发 展 与 就业 的关 系
六大优势行业均有不 同程度的增长,对经济 区工业增 长的贡
献显著 ; 第一 、 三产业发展较快 , 区 域 内部 产 业 结 构 得 到 了 进

产 业 结构 与 就 业 结 构 的 关 系协 调 与 否 是衡 量 一个 地 区 国
才培养提 出挑战 ( 一) 中原经济 区产业结构发展新增 巨大就业潜力 。中原 经济 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调整 , 科 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 力。 获得 源源不断 的高新技术人才 ,才能有力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快 速 发展 , 各类企业急需大量具有高素质专业人才。 中原经济区 现 代化产业建设势必会兴起 大量 的新兴产业和 发展模式 , 新
亿元, 之 后 逐 年递 增 , 但 是 第一 产 业 增 加 值 在 宏 观 经 济 总量 中 的 比 例 却 由 曾经 的 6 2 . 2 %下 降 到 了 2 0 0 9年 的 1 4 . 2 % 。河南 统 计 局 的 数据 显 示 , 在“ 十一五” 时期, 全 省 三 次 产 业 结构 已经 由 2 0 0 5年 的 1 7 . 9 : 5 2 . 1 : 3 0 . 0演 变 为 2 0 0 9年 的 1 4 . 2 : 5 6 . 5 : 2 9 . 3 , 到 2 0 1 0年 上 半 年 进 一 步 演 变 为 1 2 . 6 : 5 8 . 8 : 2 8 . 6 , 第二 、 第 三 产 业 增加值 占 G D P的 比重 已经 达 到 8 7 . 4 %, 二 三 产 业 就 业 比重 在 2 0 0 9年 已超 过 5 0 %。 三、 中原 经济 区产 业 结 构 发 展 新 增 巨 大 就 业 潜 力 , 也 向人

郑州市产业结构评价研究

郑州市产业结构评价研究

郑州市产业结构评价研究一、引言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是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郑州市的产业结构一直是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之一。

通过对郑州市产业结构进行评价研究,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郑州市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郑州市的产业结构进行评价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郑州市产业结构的现状1. 第一产业郑州市的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生产,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在农业方面,郑州市以小麦、玉米、棉花、水稻为主要种植作物,畜牧业以猪、牛、羊为主。

渔业主要以河鲜、淡水鱼类为主要生产对象。

第一产业在郑州市的经济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郑州市的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生产,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

制造业是郑州市的主导产业之一,主要以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为主要产业。

随着郑州市工业的不断发展,第二产业在郑州市的地位也不断提升。

郑州市的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

随着郑州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在郑州市的经济中起着日益重要的地位,成为郑州市经济的新增长点。

通过对郑州市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发现主要产业结构的比例合理。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分别为20%、45%和35%,这种产业结构的比例相对平衡,有利于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 产业结构特点郑州市的产业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产业集聚效应显著、产业关联度高等方面。

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特点为郑州市的产业结构带来了良好的支撑。

尽管郑州市的产业结构存在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发展水平低,农业发展不平衡,第二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不均衡,第三产业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郑州市产业发展,限制了郑州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郑州市应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结构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水平。

产业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0

产业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0

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大学生的就业影响摘要: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关系这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虽渐趋合理,但仍存在着大量问题:农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大”而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就业!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早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今劳动力供给在持续增加,劳动力需求却相对下降。

受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就业萎缩,中国就业市场也受到冲击!面对严峻的国内国外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成为时下大学生最为关心的话题!大学生就业范围广泛,分布于不同产业之中,产业发展也离不开人才,二者相互影响,针对就业而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关键字:产业结构大学生影响因素解决对策1我国的产业结构状况1.1 产业结构的含义产业结构,也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主要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

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之间的关系,从行也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关系。

决定和影响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因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需求结构,包括中间需求与最终需求的比例,社会消费水平、结构等等。

(2)资源供给结构,有劳动力和资本的拥有状况和它们之间的相对价格,一个国家的资源状况等等(3)科学技术因素,包括科技水平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速度,创新方向等等。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产业结构理解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三者的关系。

1.2 我国的产业结构现状1.2.1 农业:李彦, 贾曦, 黄红等(2007)认为我国的农业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基数大农民素质相对低下。

我国现有人口接近14亿,并且每年以1300-1400万的速度递增这使只占世界耕地7%的中国农业显得压了太大 ,每年新增国民收入的1/4将被新增人口所消耗,新增的粮食在很多年份还满足不了新增人口的需要。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建功中原经济区发展——浅谈当下大学生就业问题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建功中原经济区发展——浅谈当下大学生就业问题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建功中原经济区发展——浅谈当下大学生就业问题作者:周亚辉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能否顺利实现就业,找到合适的工作,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社会条件下也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面临就业难问题,一些专业知识过硬,动手能力强的大学生却是炙手可热的。

目前我省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原经济区,这对河南省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因为全国人才的流动性,虽然河南的机遇增多,但是对于外省的大学生来说,机遇是平等的,每一个大学生都有参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机会,这意味着河南的大学生的挑战仍然没有减轻。

就业难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就业难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就业难问题。

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但作为大学生自身的改变相对来说容易一些,所以大学生应当从自身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关于就业难问题我个人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要求自己才能破解。

第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认识来源于实践,正确的的就业观来源于自己的人生阅历。

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社会实践中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所在,而不能坐、等、看,冷暖自知,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机遇,但是自己究竟要从什么样的工作,朝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自己需要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才能最充分的把握。

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实践是树立人生目标的动力。

没有对当前形势的充分把握,就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所以大学生要充分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才能更好的包装自己,使自己适应社会。

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虽然是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并不意味着每一位大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目标应当在实践中确立,梦想在奋斗中实现,只有从自己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把握了中原经济区的现状和自身的现状,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从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中原经济区建设助推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中原经济区建设助推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中原经济区建设助推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作者:邱晶晶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6年第8期◎文/邱晶晶一、引言中原经济区指的是以郑汴洛都市区为核心的经济区域,是我国第一个内陆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区域,是我国新一轮改革的重要标志,范围包括河南全省在内以及周边地区,地理位置重要,交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处于中国的中心地带,发展潜力巨大。

对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能够促进全省范围内实现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资源整合和产业集聚,对于优化环境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在资源配置方面,尤其是对于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可谓一大发展机遇,政府应该把握这一机遇,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

此外,对于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来讲,人才因素极为重要。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对地方经济建设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高校,应该把握这一机遇,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实现创新,争取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作为高校毕业生,更应该把握这一重要机遇,加强学习,努力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经济建设者。

二、中原经济区建设助推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一)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助推大学生就业1.构建宽松的外部就业环境。

政府方面不仅要加大有关就业与创业相关制度的改革力度,也要不断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加强毕业生和人才市场等机构之间的交流,针对大学毕业生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专场招聘会,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管力度,使高校毕业生能够享受宽松的外部环境。

此外,新闻媒体要更多宣传有关加强大学生就业的报道,提升用人单位的责任感,同时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要本着实际需求的原则,注重毕业生自身能力的高低,而不是一味限制毕业生的学校。

2.增加就业市场的容纳量。

政府要积极促进产业调整,实现对社会资源的重新优化与组合,以此来扩大产业规模,增加就业岗位,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大学生就业水平。

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大学生的机遇

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大学生的机遇

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大学生的机遇摘要:中原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实现中部崛起、河南振兴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通过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中部地区将形成一个新的、大的经济增长板块。

而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这就为河南及周边省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新的良好的契机,使得经济区建设和大学生才干的发挥的呈现双赢的可喜局面。

2011年十一国庆前夕,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建设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原地处中国的心脏腹地、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

中原经济区地理位置重要,经济总量大,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中原经济区是指以河南省为主体,包含山东、山西、湖北、安徽省部分地区的综合性经济区。

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横轴和京广通道纵轴的交会处,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是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基地,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区之后,于2010年由豫鲁苏皖冀晋鄂7省28市组成的经济区域,该区域定位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中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集区,使之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

中原经济区的空间布局是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形成放射状、网络化空间开发格局。

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青年就业与产业结构调整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青年就业与产业结构调整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青年就业与产业结构调整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国正面临着就业形势严峻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挑战。

青年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产业结构调整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然而,这两个问题并非互相对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让青年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相得益彰,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呢?一、青年就业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紧密关系青年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对青年就业的影响非常大。

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的衰退和新兴产业的兴起,使得青年人的就业机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产业的淘汰和减少,导致了一部分青年人的失业或就业困难。

而新兴产业的出现,则为青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发展机会。

其次,青年就业对产业结构调整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青年人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他们更加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当他们参与到产业结构调整中,不仅可以为传统产业带来新的思路和活力,还可以在新兴产业中发现新的机会和市场。

二、寻找新的发展机遇1. 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了促进青年就业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良性互动,政府应加大创业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创新平台。

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和孵化器,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办公场地、资金支持、法律咨询等全方位的创业服务。

同时,加强对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扶持,激发青年人的创新活力。

2. 加强技能培训和教育引导青年人是国家未来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对于产业结构调整至关重要。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青年人的技能培训和教育引导力度。

建立职业教育体系,开展职业培训课程,提高青年人的职业技能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才支持。

3. 拓宽就业渠道和岗位需求为了给青年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和岗位需求。

鼓励和支持青年人参与到创新型和高技术产业中,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发展机会。

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研究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岗位和新职业,为青年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遇。

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分析作者:栗洪伟来源:《商业时代》2012年第25期内容摘要:近年来,中原经济区经济高速增长,生产总值不断提升。

但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在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长期以来形成的技术水平低下,过于依赖能源、原材料行业的产业结构发展状况,难以支撑中原崛起的重任。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对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加速中原崛起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

产业结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原经济区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在高速发展中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以高投入、高消耗为主导的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性改变。

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继影响依然存在,宏观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的形式下,推进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成为紧要任务。

基于此,本文对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整体优化状态进行研究,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加速中原崛起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产业结构合理化分析目前我国理论界在论证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方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文根据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内涵,并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选取“Hamming贴近度”,“就业-产值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三个指标作为评价标准。

(一)Hamming贴近度Hamming贴近度是指以中原经济区三次产业结构与钱纳里“国际标准结构模式”进行比较,通过计算与“国际标准模式”的贴近程度来判断产业结构合理性的一种判断方法。

经济系统中的产业结构贴近度越大说明产业结构系统与标准的产业结构系统越接近,即产业结构越趋于合理。

计算公式为:式中,T为产业结构的贴近度,sid和sit(i=1,2,3)分别代表区域产业结构中各产业的产值比例与钱纳里三次产业结构模式中各产业的产值比例。

中原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

中原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

中原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摘要:近年来,国家十分注重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区域经济总体的战略布局。

而国务院于今日出台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则把中原经济区发展作为重要战略,从话题的正式提出,到上升为国家战略,前后仅两年时间。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战略意义。

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势在必行。

本文侧重分析中原经济区发展和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大学生群体、农业基础地位、区域协调发展、指导意见正文:一、中原经济区的区域范围概念和战略定位(一)区域范围和概念:中原经济区是2010年提出的,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支撑中部,东承长三角,西连大关中,北依京津冀,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经济相连、使命相近、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

区域范围主要包括河南全部和鲁西南、皖西北、晋东南、冀南等周边地区。

大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题,还包括安徽淮北、宿州、阜阳、亳州,山东菏泽、聊城,河北邯郸、邢台,山西的晋城、长治、运城等周边省份约12个地级市。

建设大中原经济区以郑州、邯郸为核心和龙头,以郑州、洛阳、开封为骨干,以中原城市群为依托,沿三线(陇海线、京广线、京九线)、两河(黄河、淮河)和高速路网推进。

依托中原经济区把郑州建设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把商丘、安阳、南阳分别建设为辐射豫鲁苏皖、豫冀晋、结合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及重要战略支点。

(二)战略定位:《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概括下来即为:成为中国重要的粮农基地、中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中国重要经济增长极和战略支点交通枢纽物流中心。

二、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意义中原经济区总人口约1.5亿,粮食产量占全国的七分之一,经济总量占全国的八分之一。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河南省与中部其他省份的比较研究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河南省与中部其他省份的比较研究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河南省与中部其他省份的比较研究作者:乔雅君来源:《商业经济》 2010年第14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河南省与中部其他省份的比较研究乔雅君(河南财经学院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要] 根据2000-2008年的样本数据,分别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偏离度的角度,对河南省与其他中部省份进行比较研究,其结果表明,与其他中部省份相比,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其增加值比重较低、第三产业就业率低、整体就业结构偏离度较高。

充分说明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对于增加就业具有重要带动作用。

[关键词] 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结构偏离度[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B一、文献综述在经济学中,揭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化以及相应的就业转移趋势的经典学说是“配第——克拉克定理”。

早在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就明确指出:工业往往比农业、商业往往比工业的利润多得多,因此劳动力必然由农业转向工业,而后再由工业转向商业。

到了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配第的研究成果之上,运用计量方法,在搜集和整理若干国家的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国际比较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证实: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

关于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近年来也有很多研究成果。

韩汉君,黄复兴(2007)从就业弹性和结构偏离度的角度,分析长三角地区江浙沪两省一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就业增长效应,特别是研究如何在第三产业的相对生产率不变或者提高的前提下,保持就业增长的问题,并区分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蒲艳萍(2005)借助就业弹性和不同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国际比较和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非一致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趋缓,发展水平不高;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缓慢,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偏低。

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河南省就业状况动态

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河南省就业状况动态

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河南省就业状况动态分析□王冰【摘要】就业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能否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直接涉及到经济社会可持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改善。

本文立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通过分析河南省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以及失业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对河南省的就业状况展开动态分析,认为河南省就业增长滞缓、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业问题呈现出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交织并存;失业所引发的矛盾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最终探索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就业状况;经济增长;产业活动;劳动力素质【基金项目】本文为乔瑞主持的2011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河南省就业结构动态研究》(编号:112400450453)成果。

【作者简介】王冰(1982.2 ),女,河南南阳人;南阳理工学院讲师,河南大学国民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学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

就业问题既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同时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特别是2011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使得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建设项目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一战略的实施,需要做方方面面的工作,其中就业问题至关重要。

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人口数量已超过1亿,近年来就业增长滞缓,压力加大,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凸显。

如何解决就业增长滞缓,缓解就业压力,成为河南省面临的严峻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河南省就业增长滞缓、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采用统分统配的就业体制。

这种传统的就业体制由于过于倚重经济结构使得就业吸纳能力严重不足,而就业压力又日益增加,使得传统体制下统分统配的就业制度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属欧盟和美国,其次是日本,再次是巴西等发展中国家。

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度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度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徐杰
方差奇异的多传感器分布式估计融合研究
3
2015.1-2017.1
2014QK03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杨喜美
锥规划的宽邻域内点算法研究
3
2015.1-2017.1
2014QK04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裴永刚
约束优化问题信赖域过滤方法研究
3
2015.1-2017.1
2014QK05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陈光周
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度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度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览表(共59项)
序号
所在学院
课题负责人姓名
课题名称
资助金额(万元)
起止时间
备注
2014QK01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王雅宁
近Kenmotsu流形上几类孤立子的研究
3
2015.1-2017.1
2014QK02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3
2015.1-2017.1
3
2015.1-2017.1
2014QK09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王金凤
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3
2015.1-2017.1
2014QK10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宋孝辉
新型介孔/平面双层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传输机理研究
3
2015.1-2017.1
2014QK11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张文晋
铷532nm拉曼增益超窄带量子滤光器
正交表的构造及其应用
3
2015.1-2017.1
2014QK06
数学与信息科Βιβλιοθήκη 学院崔鲁宾非负张量谱性质的研究

中原经济区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原经济区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原经济区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选题背景与意义】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由单纯依靠外贸或产业加工转型为更为复杂和多元化的模式,城市群的移动化,精细化和产业协调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新要求和新趋势。

中原地区处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位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中原地区的制造业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于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研究目的和目标】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原经济区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优势和问题,尝试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中原经济区的产业协调发展与经济繁荣做出贡献。

【研究内容】1. 中原经济区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评估。

2. 中原经济区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现状、机制和优势分析。

3. 中原经济区制造业产业运营效率与成本控制状况的分析。

4. 中原经济区制造业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分析。

5. 中原经济区制造业产业集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6. 中原经济区制造业产业集聚的推进战略与措施分析。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统计分析等方法。

根据调研数据和相关理论进行分析,逐步构建中原经济区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

【研究创新点和预期成果】本研究主要的创新点在于针对中原经济区的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特点和优势,提出符合其实际的发展对策和推进措施,以便在保障其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中原地区的产业协调发展,提高其整体竞争实力。

预期成果为提出中原经济区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和重点任务,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一步促进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和现代产业的结构升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盾 的原 因在于 根 深 蒂 固的观 念 。受 到 国家 政策 的影
州) 有限公司的销售收入首次突破 1 0 0 0亿元, 提供
就业 岗位 3 0万 。围绕航 空 核 心 产业 圈 层 ( 环绕 机 场 半径 5公里 内 ) , 主要 布局航空物 流 、 快递 、 保税 、 分 拨及飞 机制造 、飞机 维修 、 飞 机租 赁等 航空 产业 链 ;
新的要求 ,同时也对青年从业结构也有新要求 , 合
理 的产业 结构将 有利 于提 高青 年就 业 率 ,优 化从 业
结构 。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耿明斋教授接受《 第

财 经 日报》 采 访 时指 出 :“ 河 南 是 人 口第 一 大 省 ,

( 一) 产业结构优化, 需要大量人 才从事第三产
资源的严重浪费。 河南省作为人 口大省 , 并不是人 才强 省 。产业结 构 的不协 调 发 展 , 造 成 大量 人 员从
业和高端制造业, 都将对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有所

1 0 4・
洛 阳师范学 院学报 2 0 1 4年第 1 期
提高 。 2 0 1 2年航 空 港 区 内企业 鸿 富锦 精 密 电 子 ( 郑
河 南省 的 三 次 产 业 比 例 为 1 4 . 3 : 5 6 . 6 : 2 9 . 1
最 大 的问题还 是 就业 。” 耿 明斋 指 出 ,“ 十二五” 期
间, 河南应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脚步 。 在提升传
统 能源 、 原 材料加 工产 业 的技 术 含量 的基 础上 ,大 力 发展制 造业 , 包 括 劳动 密 集型 的 、 有 一 定技 术 含 量 的制造业 和 高新技 术产业 。其 战略 要求 充 分考 虑
兴产 业 的发 展 。

南作为农业大省的地位 , 提高农业现代化、 农业产
业 化水平 , 并 使 劳 动人 才 向第 二 、三 产业 转 移 。其
原有的人才从业结构主要集 中在第一 、 二产业 , 第
三 产业 比重 较 小 。另 外 ,河 南 作 为 劳 务 输 出 大 省 , 鉴 于薪酬 福 利待遇 等 因 素 ,大 量从 第 一 、 二 产 业 分 离 出来 的青 年劳动 力在 沿海 等发 达 地 区务 工 , 也 造 成 了地 区性 人才 的供需 矛盾 。 ( 二) 航 空 港 经 济 的发 展 要 求 更 多有 专 业 的技
济 区的主体 ,是 闻名 内外 的农 业 大 省 、人 口大省 , 但 从 事第一 产业 的人 口数量 占近一半 ,造 成劳 动 力
航空港区是“ 一个载体、 三个体系” 的产业集聚
区, 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 , 不管是发展相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还是为航 空港 区提供 服务 的现代 物 流业 、现代 服 务
术人 才

Hale Waihona Puke 中原经济 区的产业布局 对青 年从 业
的影响
“ 十二 五 ” 时期是 建设 中原经 济 区 、 加 快 中原崛
起 和河 南振 兴 的关 键 时期 , 是 深 化 改 革 开 放 、加 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 人力资源事业面临 新 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 。 河南作为中原经
作者简 介:张晓 田( 1 9 8 7一) , 女 ,河南许 昌人 , 郑州大 学马克 思主义 学院硕士研 究生。
中原 经 济 区上 升为 国家 战略对该 区产业结 构有
事第一 、二 产 业 ,阻 碍 了经 济 发 展 和 就 业 率 的提 高 。目前 ,中原经 济 区上 升 为 国家 战 略 , 对 该 区产 业 结构有 新 的要求 ,同时 也要 调整 从 事不 同产业 的 人 员 比重 、人员 素质 以及 人员 流动 。
市、 基 层 单 位 和 中小 企 业 。
关键词 :中原经济 区; 产 业结构 ;青年从业结构;就 业率
中 图分 类号 :F 2 4 1 . 4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6—1 6 基金项 目: 河 南 省 社 科 联 研 究 项 目( Q S N Y J 2 0 1 3 0 0 7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9— 4 9 7 0 ( 2 0 1 4 ) 0 1 —0 1 0 3— 0 3
一是文化素质较低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4632012年每万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在校生数为227其中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数为144二是人力资源素质城乡差异较大河南省高校数量偏少质量也不高加上许多民工二代不断辍学高考人数已由2008的近100万减少到2013年的759排除独生子女等因素高等教育群体中城市人口比重普遍提但因农村高考学生比例下降速度较快相应的职业技术教育也显不足这也是低端就业人群失业率高的原因之一
中原 经济 区产业结构对青年从业结构 的影 响研究
张 晓 田
( 郑州 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 院,河南 郑州 4 5 0 0 0 0 )
摘 要 : 就 目前全 国和 中原经济 区产业结构 的现状来看 ,其不协调性影 响 了青年从业 结构 的持续发 展。
“ 史 上最难就 业年” 的 出现,使青年就业 问题备 受政 府、社 会 以及 青年和 家长 的关注。中原经 济 区产 业布局 对青年从业产生 了重大的影响 :一是经济形势不好 ,大学扩招造 成供 大于求现象 ;二是就 业观 念 落后 ,结构
性失业加剧 ;三是 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职业技术教 育不足 ;四是农村 富余 劳动力转移压力 大,青年群体 失 业严重。依据 中原经济 区发展状况 ,要提 升青年从 业率应 当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在加快 中原经济 区经济发展
中促进就业增长 ; 优化产 业结构 .充分发 挥第三产 业吸纳人 才的潜力 ; 加 强工 学结合 、校企合 作 , 扩 大人才 培养 的市场需求 , 提升人才 素质 ,为 中原经济 区建设提供 人才和 智力支持 ;因势利 导就 业潮流 ,转战 二线城
2 0 1 4年 1 月
洛 阳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L u o y a n g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J a n ., 2 01 4
Vo 1 . 3 3 N o . 1
第3 3卷 第 1 期
( 2 0 0 9年) , 在这三种产业 中, 第三产业 比重低于全 国平均水 平 1 3 . 5个 百 分 点 , 在 全 国排 名 倒 数 第 一 。
其从 业结 构 也极其 不 合理 。优 化产 业 结 构 , 强 化 河
了河南作为 中原经济 区的主体 出现 的青年 就业问 题 ,同时也要求 大批 拥有 专业 技术 的人才 以适 应 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