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1)中队(马豪英)丝绸之路

合集下载

七上14课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PPT课件

七上14课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PPT课件
城市发展水平
丝绸之路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水平,提高了城市的基础设施 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06
现代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影响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促进国家间政治对话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通过合作与交流,加强政治互信,推动国际政治格局的稳定与发展。
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
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通道,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不同文明间的相互 理解与融合。
金融机构
丝绸之路沿线出现了许 多金融机构,如钱庄、 票号等,为贸易提供融 资支持和保险服务。
城市经济的崛起
商业城市
丝绸之路沿线出现了一批商业城市,如长安、洛阳、敦煌 等,这些城市成为了贸易的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城市经济职能
商业城市的经济职能逐渐多样化,除了商业贸易外,还发 展了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增强了城市的综合实力。
七上14课沟通中外文Hale Waihona Puke “丝绸之 路”ppt课件目录
• 引言 • 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 丝绸之路的路线和重要城市 •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 丝绸之路的经济影响 • 现代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影响 • 结论
01
引言
课程背景
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课程与丝绸之路的关联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重要贸 易和文化交流通道,起源于公元前2 世纪,一直持续到14世纪中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 交流的意识。
02
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丝绸之路的起源
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01
随着古代中国经济的繁荣,尤其是丝织业的崛起,丝绸成为重
要的出口商品。
古代西方对丝绸的需求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摘要】本文将介绍关于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引言部分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重要意义和影响等内容。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讨论和互动式教学。

教学过程分为引入、讲解、小组讨论和总结四个环节。

教学手段包括PPT、教材、图片等。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论部分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对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关键词】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手段、课堂互动、学生表现评价、教学反思、教学改进建议、丝绸之路、沟通中外文明1. 引言1.1 教学背景本节课的教学背景主要是介绍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与沟通,重点讲解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对于古代中外文明的交流渠道和方式还不太了解,这节课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世界文明交流的影响。

通过对丝绸之路的讲解,可以让学生理解中国在文化和经济方面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能够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结合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背景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于中国历史和世界文明的认识。

1.2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意义,理解它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对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交流的意义的思考和认识,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3. 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和比较中外文明在交流中的互动关系,培养他们的跨文化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人教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公开课教学

人教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公开课教学
忠于信仰,肩负使命 宗教宽容,文明传承
……………
精品课件
1、汉武帝时两次出使西 域的是( )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安敦
精品课件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 直接目的是( ) A、发展用西域的友好关系
B、了解西域的地理物产情况
C、联络大月氏夹匈奴
D、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
精品课件
3、西域正式归属汉朝中央 政权管辖开始于
——《秦汉,一个民族强盛的起点》
材料三: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
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了汉朝和西
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
重大。
——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精品课件
张骞通西域之路
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 后来汉朝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 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 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 形成贯穿东西的交精品通课件要线。
……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血肉筑城万箭穿 盔甲染血映月光 远方胡笳催断肠 狼嚎骤起震边关
……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次数 一 二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时间
公元前 138年
公元前 119年
目的
成果
联络大月氏, 了解西域的地理环境 夹击匈奴 和风土人情及同汉朝
来往的愿望
全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精品课件
专家点评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
大陆经它济见、证文了化公见、元证社前会2亚世发欧纪展至交之公间流元的1交6世流纪,期尤间其,是亚游欧牧

小学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范本(通用13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范本(通用13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范本(通用13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优秀范本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三、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四、课前准备:挂图,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

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1)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①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②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③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

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④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⑤集体交流(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

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和重要作用;2. 掌握“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意义;3. 理解“丝绸之路”对促进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教师讲解、课外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2. 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展示图片等多种形式来理解丝绸之路的具体情况;3.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示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丝绸之路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自信心,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3. 培养学生的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意识,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交往。

二、教学重难点难点:1. 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地理路线和文明交流历史的理解;2. 学生对丝绸之路作用和影响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段关于丝绸之路的视频介绍,引发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兴趣和好奇心,启发学生对中外文明交流的思考。

2. 学习历史(20分钟)(1)通过教师讲解与课外阅读,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和地理路线,介绍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具体走向,以及各个路段的文明交流情况。

(1)分成小组,让学生针对丝绸之路的起点、途径国家、商品交流、文化交流等方面展开讨论。

(2)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研究该地区在丝绸之路上的作用和贡献,并进行小组展示。

请学生结合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成果,进行总结分享,对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影响进行整体梳理和认识,培养学生对丝绸之路的综合把握能力。

布置或者进行一些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练习,检测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丝绸之路的理解。

6. 课外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写一篇有关丝绸之路重要意义和影响的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思维和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共37张PPT)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共37张PPT)

2、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在马来西亚发掘汉代 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 ,在印度尼西亚出现 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 了汉代钱币和陶器。 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 什么问题?
马来 半岛
印度半岛南 端和斯里 兰卡岛
孟 加 拉 湾
穿过马六甲海峡
马来半岛
马六甲 海峡
现 代 丝 绸 之 路
亚欧大陆桥:
今天的第二亚欧大陆桥东 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
知识模块三 西域都护的设置
自主阅读课本P65内容,完成第4 题。 4.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管理权 限,意义。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
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
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 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 人有事做。
在疏勒 ( 今新疆喀什 ) 一间丝绸店里,老板向
我们炫耀:店里有一种丝绸——古罗马执政官凯
学习目标
1.识记张骞通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 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
2.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
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3.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 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通过学习张骞、班超为 报效祖国勇于冒险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 进取意识。
【学习重点】
目的
成果
公元前 138年
公元前 126年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他(张骞)是一个冒险 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 ,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 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 物也。” ——翦伯赞(历史学家)

《丝绸之路》课文原文

《丝绸之路》课文原文

《丝绸之路》课文原文《丝绸之路》课文原文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

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公元前_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

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 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 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

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

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 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

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国国王陛下致敬! 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

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

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

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

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

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本文由__j_-收集}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

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

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

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

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

将军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4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繁荣以及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历史,认识到丝绸之路对于促进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等方面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繁荣以及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和重要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树立全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繁荣以及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2.难点:丝绸之路对于推动中外文明交流的意义和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场景。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教学课件,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基本路线,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详细讲解丝绸之路的发展和繁荣,重点介绍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引出本课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文化交流和贸易等内容。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
- 解答疑问:及时解答学生关于丝绸之路的疑问。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丝绸之路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测试: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小测试,了解学生对丝绸之路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然后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批改和点评。
2. 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重要反馈方式,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作业评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识读、图片观察、史料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以及对文化交流和互鉴的认同,提高国际视野和全球观念。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可能已经了解了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对一些古代的文明有所了解,例如秦汉时期的历史、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事件等。同时,学生也可能已经学习过地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对历史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 (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 (共37张PPT)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宋代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体会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文化的繁荣;通过了解宋朝传统节庆习俗,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培养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以及传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重点难点】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 (共37张PPT)
西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 (共37张PPT)
第一篇章: 通丝路
•凿空西域第一人•
3、过程
qiān
张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 (共37张PPT)
欧洲 西亚 中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 (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 (共37张PPT)
第二篇章: 探丝路 1、陆上丝绸之路
欧洲

西亚
中亚


河西
走廊



今新疆地区


欧洲
西亚
中亚 今新疆地区 河西走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 (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 (共37张PPT)
第一篇章: 通丝路
张骞通西域之路
4、意义
丝绸之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 (共37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材以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为线索,介绍了这条沟通中外文明的古代交通路线的起源、发展、繁荣及其对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讲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展示了古代中国对外开放和交往的历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丝绸之路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来理解。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繁荣及其对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开放、包容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繁荣及其对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2.难点: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资料自主探究,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知识。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教师通过讲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史学研究能力。

4.互动交流: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促进师生互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2.资料: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故事、图片、地图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丝绸之路的相关图片、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和范围。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名的“丝绸之路”(共27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名的“丝绸之路”(共27张PPT)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西域”指敦煌玉门关、阳关以西,包 括今天的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西 域
玉门关 阳关
西汉初年,匈奴征服西域各国,匈奴贵族向西域各国征 收赋税,榨取财富,把当地人民当作自己的奴隶。匈奴单 于杀死大月氏国王,并把大月氏国王的头颅作为饮酒器。
一、张骞通西域
陛下放心,然匈 奴一日未了,则 国无宁日,臣一 定不辱使命,完 成任务。
匈奴的 强大的匈奴控制着西域 力量 各国 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目的 结果
目的没达到,但使汉 朝了解了西域
材料研读: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 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思考: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 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张骞第 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 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一、张骞通西域

大月氏

西汉
一、张骞通西域
“(大月氏)地肥饶,少 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 (远离汉朝),殊无报胡 (匈奴)之心” ——《汉书·张骞传》
张骞没能联合大月氏,返回长安
匈 奴
大月氏
西汉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没有达到,是否能就此否定张 骞的这次西域之行呢?
张骞通西域
时间
第一次 前138 第二次 前119 匈奴败于汉朝,西域多 国已摆脱了匈奴的控制 友好访问西域各国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 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
创造 条件
丝绸之路形成,沟通中外文明
结 果
汉朝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理
(设置西域都护)
爱卿,此去西 域凶险异常, 多多保重!
请依据图片和材料,描述当时西域的情况 当时没有人去过西域, 传说西行之路上有寸草不生 的漫漫黄沙,还有烈火熊熊 的火焰山,日落后昆仑山上 还有长着豹尾的食人怪兽。 ——译自《山海经》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 引言1.1 引言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和欧亚大陆之间重要的交通线,连接了东西方的文明。

通过丝绸之路,中外文化得以交流和传播,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和文明交流。

本节课将从丝绸之路展开讲解,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对于中外文明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被传到了西方国家,西方的商品也通过此路传到了中国。

丝绸之路也是文化、宗教、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传播途径、对中外文明交流的影响等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性。

通过讨论和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外文化的美好之处,增进对于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000字】2. 正文2.1 课程背景《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是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通过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丝绸之路对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拓展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本课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相联系,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当今世界的多元文化交流和交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探究和对世界文明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总字数:238】2.2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起源和发展历程,明白丝绸之路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帮助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间的交流和沟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理解其中所带来的文化、经济和科技的交流与创新。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共23张PPT)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共23张PPT)
● 了解西汉是如何对西域进行管辖的
● 了解东汉是如何对西域进行管辖的
合作探究(三) 小组讨论并归纳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汉对西域的管辖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户作为管理西域 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
位于新疆省轮台县,就是乌垒城,汉代西域 都护府的治所,即官邸所在地。
2、东汉对西域的管辖
2、陆上丝绸之路
西域
西域
葡萄 核桃 苜蓿 石榴 天马 乐舞
丝绸之路东西往来大动脉
汉朝
丝绸
漆器 凿井技术 铁器
3、海上丝绸之路
⑴ 从山东沿岸出发穿过黄海到达朝鲜、日本。
⑵ 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
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 沿岸,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自主学习(三) 默读课文第三子目 对西域的管理 回答下列问题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 “丝绸之路”
导入新课
古代的罗马人把中国称为“丝国”。中国的丝绸在 当时的欧洲是珍稀之物,穿丝绸服装成为高贵身份 的象征。中国的丝绸是怎样送到那里的?运送丝绸 的商路又是谁在什么时候开辟的?
自主学习(一) 默读课文第一子目 张骞通西域 回答下列问题
● 西域指的是哪些地区? ● 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 张骞一共去了几次西域? ● 出使西域的意义
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

公元前138年

目 联络大月氏, 的 夹击匈奴
结 了解西域各国的 果 情况及西域各国
想和平往来的愿望
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
访问西域各国, 建立友好关系
促进了汉朝与西 域各国之间的相 互了解与往来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被扣留10余年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和地图,生动地展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以及它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全球视野。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方面,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丝绸之路的初步认识。

同时,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仍有待提高,教师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2.难点:丝绸之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多媒体等手段,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

2.图片、地图和多媒体素材。

3.学生分组名单和讨论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14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经典通用课件资料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14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经典通用课件资料
4、缩放时,按Shift键及鼠标点图片选框的角部,避免变形 5、胶片尽量使用此图库,使公司资料风格统一
常用字列表 Thanks
作图元素
小区、业务平台等的表示图标,上面放终端或产品示意图
作图元素
立体部件化组合
数据库
作图元素
放一些财务数据或者市场份额(国内、国际)、产品归类、组织结构之 类的文字,反白字,加阴影。
一、西汉 1.时间:公元60年 2.措施:设置了安西都护 3.意义:标志着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二、东汉 1.东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2021/10/10
12
张骞通西域有何意义?
材料一: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成果一:张骞第一次开辟了
通往 中原 的道路 西域
材料二: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汉武帝每年派往西域的 使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
成果
了解了西域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
走访 西域诸国建立友好关系
促进了
汉朝与西域各国 相互了解与往来
2021/10/10
10
通丝路 铭英雄壮举
自主学习(对西域的管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5-66页,汉朝是如何对西域进行管理的?
2021/10/10
11
通丝路 铭英雄壮举
下面是小明同学制作的有关汉朝对西域管理的卡片,存在几处错误,请你帮他改正
欧洲 ⑥
西亚 ⑤
中亚 ④
河西走廊
② ③ 今新疆地区
找一找

长 安
汉代丝绸要运往欧洲,途中要经过哪些地区?
2021/10/10
16
海上丝绸之路
东西往来 通商路 探丝路 看文明交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件(共2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件(共2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 外文明 的”丝 绸之路 “ 课件(共2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 外文明 的”丝 绸之路 “ 课件(共2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 外文明 的”丝 绸之路 “ 课件(共29张PPT)
谢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 外文明 的”丝 绸之路 “ 课件(共29张PPT)
随堂训练
(1)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人是 谁?材料一中“自公元前1世纪起,新疆 地区就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用具 体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地图画出丝绸之路的路 线示意图。 (3)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 什么?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 族意识?
时间: 公元前60年
职责: 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 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意义: 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新疆及巴尔
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的领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 外文明 的”丝 绸之路 “ 课件(共2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 外文明 的”丝 绸之路 “ 课件(共29张PPT)
学习目标导航
1
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意义
2
识记丝绸之路的路线和意义
3
理解张骞出使西域对民族交往和
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 外文明 的”丝 绸之路 “ 课件(共2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 外文明 的”丝 绸之路 “ 课件(共2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 外文明 的”丝 绸之路 “ 课件(共29张PPT)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Sī Chóu Zhī Lù
沟通中外文明的 “丝绸之路”
详细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 明分项内容。
XXX 七上第11课
十分感谢您下载我的作品/ 请收藏我的店铺、为您解决PPT后顾之忧
作品链接、免费下载(仅限稻壳会员喔)
/works?userid=417017308(完整课件) /works?userid=192887693(综合类ppt) /works?userid=310126638(教学班会 ,课件)
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 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 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 以称为“凿空”。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时间:公元前119年 任务:联络乌孙国,继续攻击匈奴 结果:未完成 意义:走访了中亚的乌孙、大宛、 康居等国,促进了西汉与西域的了 解与往来。
张骞通西域
导入新课
对西域的管理
时间: 公元前60年 西域都护 职责:颁行汉朝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 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 通,加强了民族团结和经济文化交流,标志着 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 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职责: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置“西域 都护”,为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控制西 域各国。“都”为全部,“护”为带兵监护, “都护”即为“总监护”之意。
班超经营西域
时间:东汉明帝时 目的: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结果:他得到西域各国的信任,长期留守西域。 班超在西域时派部下甘英 出使 大秦 。到达安息后受阻,此行 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他的儿子班勇再次出使西域。
“ 丝 绸 之 路 ”
沟 通 中 外 文 明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我认为丝绸之路就只有三条 因为: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文明向西方传播的重要渠道,是沟通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 : 桥梁。
人们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西汉由张蓦开辟的东起长安、西到罗马的大陆通道,这条 大陆通道有南北两条支线,南道由敦煌出阳关西行,沿昆仑山麓过葱岭,西达大月氏(今新疆 和阿富汗东北一带)、安息(今伊朗)、条氏(今阿拉伯半岛),最后到达罗马帝国。北路由敦 煌出玉门关西行,沿天山南麓过葱岭,经大宛、康居(均在今苏联中亚境内),再向西南行与 南道汇合。这两条线路通称"陆上丝绸之路"。 另外,还有两条丝绸之路却是鲜为人知的。一条是"西南丝绸之路"。它由四川经云南过 伊洛瓦底江,至缅甸北部的孟拱,再渡亲敦江到达印度东北的莫帕尔,然后,沿恒河流域转入 印度西北,至伊朗高原。这条丝绸之路比陆上丝绸之路还要早得多。1986年,考古工作者 在四川广汉市发现了神秘的三星堆遗址,距今约三千多年,遗址出土了一批与西亚和希腊 文化相联系的文物口其中,有长142厘米的金杖,高约4米的"神树"和l大小不等的铜人、铜 头、铜面具等,专家们认为这些文物很可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时传人的O如果这一观点能 够成立,则这条丝绸之路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形成了。 还有一条丝绸之路,是从广州乘船经满刺加(今马六甲)海峡,到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 东非。这条通道人称"海上丝绸之路"。据东非索马里等地出土文物证实,这条"海上丝绸之 路"大约形成于我国宋朝。 "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同世界主要文明古国和文化发源地连接起来,椎动f这些地区的经 济文化交流,被称为"东西方对话之路"。据史料记载,当年马可· 波罗就是经"海上丝绸之路" 来中国的。回国时,也是经此路由福建泉州上船回到家乡威尼斯的。

史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 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即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 将相 或乘牛车”①。也就是说西汉初期国力不济,国库空虚,货缺财乏,一片荒凉残 破的景象 , 皇帝想要配齐四匹一色的马来拉车,都办不到,而将军和丞相有的只能乘 坐牛车;百姓家中 更是 毫无积蓄。北方的匈奴则是以畜牧业为主,“逐水草,习射猎 ,忘君臣,略婚宦,驰突无垣 ” ②。到了公元二世纪,匈奴的势力范围很大,东至 辽河,西至葱岭,南临长城,北至贝加 尔 湖。匈奴自称有控弦之士三十万人随时可以 征战,匈奴多次深入到中原地区,肆意抢掠人畜 ,劫夺财物,严重地威胁着西汉初期的 政权。公元前200年,匈奴南下,汉高祖刘邦亲率三 十万大军,决心以武力解除北方的 边患。但是,刘邦一到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就被匈 奴四十万人马围困在白登七天 七夜,后因贿赂冒顿阏氏才得以脱险,史称白登之围。因此, 怎样解除匈奴为祸的边患 ,成了西汉政权急待解决的问题。建信侯刘敬提出和亲的妥协政策 ,他主张与匈奴和亲 以换取边境上的安宁,刘邦无奈只得接受了这一建议。汉初对待匈奴以 和亲的方式,赠 送大量财物求得暂时的相宁,但却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匈奴仍然不断南下入 侵,掠夺和 破坏。 经过文景之治休养生息等一系列政策,西汉政府国库日益充实,到了汉武 帝时“太仓之 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③。国家强大起来,汉 武帝刘彻为打击匈 奴 ,计划策动西域诸国与汉朝联合,于是派遣张骞前往此前被冒顿 单于逐出故土的大月氏。公 元前139年张骞带一百多随从由长安出发,日夜兼程西行。 张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俘虏,遭 到长达十余年的软禁。他们逃脱后历尽艰辛又继续西行 ,先后到达大宛国(今乌兹别克斯坦 共和国东部)、大月氏、大夏(今阿富汗)。在身 毒(今印度次大陆)的市场上,张骞蓦然 看到了大月氏的毛毡、大秦(古罗马)国的海 西布,尤其是四川的竹杖和蜀布另他瞠目,由 此他推断从蜀地一定有路可通身毒。公元 前126年张骞几经周折返回长安,出发时的一百多 人仅剩张骞和堂邑父。司马迁称张骞 的首次西行为凿空即空前的探险。公元前119年,张骞 任中郎将第二次出使西域,历经 四年时间他和他的副使先后到达乌孙国、大宛、康居、大月 氏、大夏、安息(今伊朗) 、身毒(今印度次大陆)等国。张骞通西域,让西汉政府对西域 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 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汉武帝也从开始的联合大月氏以扼制匈奴,进而 向广地万里,重九 泽发展,威德遍于四海。 为了促进西域与西汉的联系,汉武帝招募了大量商人, 利用政府配给的货物,到西域各 国经商。这些商人出西域后大部分成为富商巨贾,从而

目的: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 ,共同夹击匈奴。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 经过:公元前 138年,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11年 。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 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身边只有在西域娶的胡妻和一位随从,向汉武 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张骞第二次出使 西域: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于是张骞率领使团, 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 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曰趋频繁。 西域都护的设立: 西域各国纷 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 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班超经营西 域: 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 被东汉任命为西域都护,他在西域经营30年,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班 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波斯湾。166年,大秦使臣来到洛阳,这是欧 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 • • • • • •
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 路。 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汉代开辟) 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汉代开辟) 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唐代开辟) 以下为丝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称(括号内为古地名)。 东段 东段各线路的选择,多考虑翻越六盘山以及渡黄河的安全性与 便捷性。三线均长安或者洛阳出发,到武威(凉州)、张掖( 甘州)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北线:从泾川、固原、靖远至武威,路线最短,但沿途缺水、 补给不易。 南线:从凤翔、天水、陇西、临夏、乐都、西宁至张掖,但路 途漫长。 中线:从泾川转往平凉、会宁、兰州至武威,距离和补给均属 适中。 公元10世纪时期北宋政府为绕开西夏的领土,开辟了从天水经 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成为宋以后一条新的商路。 2010年,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在清理和保护洛阳唐代安国相王 李旦孺人唐氏、崔氏壁画墓时,发现了两幅骆驼驮丝绸壁画, 这是洛阳地区首次发现此类题材的壁画,证明洛阳是丝绸之路 的东段起点。:一条走“古牦牛道(零关道),从成都出发,经双流、新津 、玒崃、名山、雅安、荣经、汉源(窄都)、越西、喜德、冕宁、西昌、到达会理以后,折向西南 行,经攀枝花,渡金沙江至云南大姚,最后到达大理。另一途从成都出发,经彭山,沿岷江而下, 经乐山、宜宾,再沿秦代开凿的“五尺道”南行,经高县、筠连、向西折入横江河谷,经豆沙关、 大关、昭通、曲靖、昆明,最后到达大理。两条路在大理会合后,经保山、腾冲、盈江到达缅甸境 内的八莫,从八莫出发又有水陆二途到印度。从印度又可通中亚、欧洲。通过“古西南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绸、蜀布、筇竹杖、工艺品、铁器等源源不断的输出,国外的琉璃、宝石、翡翠、光珠 等又输入。到了唐代,这条丝道更加兴旺发达,经久不衰。它是中印两个文明古国最早的联系纽带 ,对中外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后来由于又发现和开辟了新的道路,这条古 道才逐渐人稀。 斗转星移,日月交替,古西南丝路的绝大部分道路,已淹没在时间的风雨之中 ,但一些雄关险道,骡马蹄印,诗联题刻,至今仍留下深深的历史印痕。最典型的如保山的兰津古 渡,霁虹桥遗址及附近的摩崖诗、词、题刻。保山的水寨、官庄等路段,都是当年用人工凿岩开山 而成的路基,至今仍保存完好。水寨一段自澜沧江边至长湾长约10余公里,原设平坡铺、山达铺、 水寨铺等邮驿站点,现尚存平坡铺的小街宽3米,长50米,两端有街门等遗迹。由平坡西上罗阳山 至水寨,山腰大石坎长三、四公里的路段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而成的。路径曲折陡峭,有500余级 台阶犹如天梯,史称“梯云路”。石阶上犹存骡马攀踏的累累蹄印,最深者达13厘米,可见当年要 攀越这段路途是多么艰难啊!
• 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 海上通道,起点是福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 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 老的海上航线。 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它主要 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动脉。 自汉朝开始,中国与马来半岛就已有接触,尤其是唐代之后,来往更 加密切,作为往来的途径,最方便的当然是航海,而中西贸易也利用 此航道作交易之道,这就是我们称为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通道在隋 唐时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是丝绸,所以大家都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 道叫作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瓷器的出口渐渐成为主要货物 ,因此,人们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时,还由于输入的商 品历来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称作“海上香料之路”。

• • •

• • •
(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嘉 峪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 西域。汉武帝以前,那里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 小国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目的:汉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 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渴望为国 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 经过:公元前138年,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 ,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十二年。他不忘使命 ,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 ,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 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 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 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 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曰趋频繁。 (4)西域都护的设立: 1、 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 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 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班超经营西域: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 ,他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任 命为西域都护,他在西域经营30年,加强了西域与 内地的联系。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波斯 湾。166年,大秦使臣来到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 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