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第三课、综合探究五)答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综合探究五 聚焦文化软实力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综合探究五 聚焦文化软实力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

综合探究五聚焦文化软实力一、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重要指标——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由资源力(国土面积、人口等)、__经济力__(经济体制、国民生产总值等)、__科技力__、国防力等“__硬实力__”和政治力、__外交力__、文化教育力等“__软实力__”共同构成。

二、从“汉江奇迹”看文化的力量1.“汉江奇迹”:韩国国土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自然资源贫乏,原油、煤炭等基本依赖进口,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从20世纪60年代起,韩国在短短20年时间里,一跃成为继__日本__之后东亚第二个工业国家,被称为“__汉江奇迹__”。

2.“汉江奇迹”出现的原因:(1)__崇尚教育__。

(2)注重培育和弘扬__民族精神__。

(3)注重弘扬传统文化。

3.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国家的__生命力__、__创造力__和__凝聚力__之中,成为__综合国力__的重要标志。

三、文化软实力1.提出:20世纪80年代。

2.概念:软实力通常是指该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内发挥的凝聚力、动员力、精神动力和对外产生的渗透力、吸引力和说服力,而__教育__是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基础。

3.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__两个一百年__”奋斗目标和__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__的实现;__核心价值观__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_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_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重点知识一、选择题1.到韩国参加第二十二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代表都得到了由组委会赠送的两X光盘,其中一X是《民歌,阿里郎》,收录了在韩国各地流行的不同时期的十三首民歌阿里郎;另一X是《世界歌曲,阿里郎》,收录了十三首世界各国改编的歌曲阿里郎。

这启示我们( A )①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展示自己民族的文化②要重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系统整理③应允许和提倡文化的多样化④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①②符合题意,“其中一X是《民歌,阿里郎》,收录了在韩国各地流行的不同时期的十三首民歌阿里郎”,这启示我们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展示自己民族的文化,也说明要重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系统整理。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精讲精练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精讲精练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精讲精练参考答案第五单元走进社会1、在社会中成长(第一课时)(1)无法脱离社会而生存。

因为宇航员通过地面联络站与地球上的人保持密切联系,而其吃、穿、住、用等都来自地球。

(2)别离开生活水的海洋。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水滴离开了杯中水,很快就会干涸。

其实水滴和杯中水的关系就象个人和社会一样,人离开了社会,就不能像人一样生活,人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社会对人的性格、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说明人生活在社会中,人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5)因为狼孩脱离了社会,所以无法向人一样生活。

只有在社会中,人才能学会吃饭、穿衣、说话以及生活的技能。

社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所以,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活。

(6)社会是一个群体组织,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

(7)社会镜子。

(8)B C2、在社会中成长(第二课时) A3、在社会中成长(第三课时)(1)学生是他们共同的身份,学校是他们共同的场所。

(2):网络的利弊的存在,要求我们提高上网时的自我控制能力,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为学习和生活服务,做到“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3)A C (4)①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一些网吧惟利是图,纵容色情、赌博、不良游戏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为“电子毒品”的集散地,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②由于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明辨是非的能力、自控力不强,很容易沉迷于网络之中,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

(5)①我们要自觉抵制网络中的各种不良诱惑,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②由于我们的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我们要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健康的上网。

4、社会舞台中的角色(第一课时)(1)满族、中国公民父亲工程师、厂长乘客观众顾客父亲、满族、中国公民厂长、工程师、顾客丈夫、女婿、儿子、家长儿子、满族、中国公民学生、乘客、游客工程师、教师、科学家(2)C5、社会舞台中的角色(第二课时)(1)对待同一事物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争执或隔膜尊重、包容、悦纳平等待人以平等、包容、悦纳的心态对待这种差异;两代人之间应加强沟通、协调,加深理解(2)成人仪式标志着同学们从此走进了人生道路上的新阶段,离未来可能扮演的各种角色的距离更进例如,面临的选择更多了,责任更重了。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综合探究五 认识台湾》高频题集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综合探究五 认识台湾》高频题集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综合探究五认识台湾》高频题集考试总分:88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6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8分)1. 下面关于台湾的叙述错误的是()A.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温暖湿润B.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C.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省相望D.是“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2. 小瑞随父母从台北到北京探亲,恰逢传统节日—中秋节。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小瑞一家可能参加的节日习俗活动是()A.元宵灯会B.清明植树C.赛龙舟D.吃月饼(2)台湾省也有相同习俗,这表明台湾省与祖国大陆共有()A.四季分明的气候B.种类多样的物产C.优美独特的风景D.同根同源的文化3. 丽丽到台湾探亲前查阅台湾的相关资料,你认为符合事实的是( )A.居民多为高山族B.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C.河流短小,水能资源贫乏D.森林覆盖率高,生物资源丰富4. “女王头”是台湾省野柳地质公园的象征,人们在至今已4000多岁的“女王头”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下图为“台湾省简图”、“女王头景观”。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野柳地质公园()A.位于中纬度北温带B.位于高雄市的西北方C.能证明海陆的变迁D.属于人文旅游资源(2)下列关于台湾省的美称及其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方甜岛——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甘蔗的生长B.葡萄之乡——夏季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葡萄生长及糖分积累C.日光之城——地势高,空气稀薄,是我国年平均日照时间最长的地区D.海上米仓——临近黄河,引黄灌溉形成肥沃的良田5. 台湾省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八下 历史与社会 第五单元1~3课选择题

八下 历史与社会 第五单元1~3课选择题

第五单元(一~三课)单选题1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工业文明时代是在A、13世纪B、14世纪C、15世纪D、16世纪2世界上最早由农耕文明时代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地区是A、北美B、东亚C、西欧D、北欧3在中国出现手工工场最早出现在A、明末B、清初C、明末清初D、清朝中后期4手工工场最早出现的时间正好处在我国的A、宋末元初B、明朝C、唐朝D、北宋时期5与小作坊相比,手工工场具有下列特点①生产规模大②采用机器生产③生产效率提高④实行分工合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下列关于工商业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改变了农业社会的面貌②是指工业和商业的兴起③促进跨国贸易的发展④15世纪的英国发展尤其迅速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7“文艺复兴”最早出现于A、14世纪的英国B、14世纪的意大利C、15世纪的法国D、15世纪的德国8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的是A、意大利的达芬奇B、英国的莎士比亚C、法国的巴尔扎克D、意大利的但丁9在文艺复兴时期,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的事件是A、日心说B、地球中心说C、宇宙无限说D、天文望远镜的发明10“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思想()A禁欲主义B、启蒙思想C、人文主义D、蒙昧主义11下列不属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相同内容的是()A都发生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之后B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封建斗争C都要求摆脱宗教束缚D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打碎了精神枷锁12在西欧,最早掀起宗教改革运动的是A、德国B、瑞士C、英国D、法国13从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相继摆脱宗教的束缚,走上独立发展道路。

说明战胜宗教迷信最好的武器是A、神权B、封建思想C、神学思想D、科学14德国率先爆发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充分B、德国是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C、德国四分五裂有利于宗教改革展开D、德国皇帝对马丁·路德的支持15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消灭宗教B、使德国摆脱教会剥削C、反对出售赎罪券D、创建适应本阶级需要的教会16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科学家是A、牛顿B、培根C、哥白尼D、布鲁诺17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把科学推向一个新高峰A、达芬奇B、培根C、牛顿D、哥白尼18对英国科学家培根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理解正确的是①代表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念②人类可以借助知识征服自然造福人类③把人凌驾于自然之上④人依附于自然,在自然面前难有作为A①②③B①②C①④D②③④19自然科学在反封建神学的斗争中取得划时代的成就,首先冲破教会禁锢的是A医学B生物学C天文学D物理学20以下就“理性之光——启蒙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兴起于17、18世纪②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③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④为后世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1“天赋人权”思想的提出者是在A、工业革命时期B、文艺复兴时期C、宗教改革时期D、启蒙运动时期22 17、18世纪的西欧先进思想家们发动启蒙运动,是为了发扬A、自然的力量B、人类的力量C、理性的力量D、宗教的力量23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在于A对东方贸易和话黄金的需求B东西方传统商路被阻C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D传播基督教24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曾经到过好望角的船队有①迪亚士船队②哥伦布船队③麦哲伦船队④达伽马船队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5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逐渐转移到A大西洋沿岸B太平洋沿岸C地中海沿岸D印度洋沿岸26 1600年英国在亚洲地区创办的海外贸易公司是A、莫斯科贸易公司B、东方公司C、东印度公司D、勒凡特公司27美国思想家富兰克林说:“我们称他们为野蛮人,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同于我们,我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完美的文化;他们也如此看待他们的生活方式。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目录(全六册)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目录(全六册)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1. 从社区看我家2. 在社区中生活第二课乡村与城市1. 乡村聚落2. 城市聚落3. 往来在区域之间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1. 人类的栖息地2.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第二课自然环境1. 地形多样2. 气象万千3. 众多的河湖4. 风光迥异第三课世界大家庭1. 人口与人种2. 语言与宗教3. 国家和地区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1. 稻作文化的印记2. 用机械种庄稼第二课与山为邻1. 垂直的生计2. 山地之国第三课傍水而居1. 耕海牧鱼2. 水上都市第四课草原人家1. 逐水草而居2. 现代化的牧场第五课干旱的宝地1. 石油宝库2. 沙漠绿洲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第四课汽车城:蔚山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1. 辽阔的疆域2. 行政区划3. 众多的人口4. 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课山川秀美1. 复杂多样的地形2. 季风的影响3. 母亲河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1. 秦岭—淮河分南北2.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3. 交流与互补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1. 红松之乡2.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3. 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第二课南方地区1. 水乡孕育的城镇2. 富庶的四川盆地3.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4.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第三课西北地区1. 丝路明珠2. 草原风情3. 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第四课青藏高原1. 海报最高的牧区2. 高原圣城——拉萨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第一课规则的演变1. 规则之“源”2. 规则之“变”第二课传媒的行程1.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2. 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第三课生活的故事1. 生活的时代印记2. 生活的代际差异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1. 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2. 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1.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2. 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1. 中华文明的曙光2.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1. 古代埃及2. 古代西亚国家3. 古代印度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 早期国家与社会2.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3. 百家争鸣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1. 西方文明的摇篮2. 罗马帝国的兴衰3. 西方文明之源综合探究一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第二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结局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第五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1.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2.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3. 北方的民族融合4. 璀璨的科技与艺术第二课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1. 隋的兴亡2. 唐的盛衰3.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4. 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2.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3. 南宋与金的和战4.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5. 经济重心的南移6. 社会生活与文化7.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1. 明清帝国的兴替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3. 农耕文明的繁盛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3.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1. 皇权膨胀2. 近代前夜的危机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危机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1. “人的发现”2. 科学革命3. 启蒙运动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1. 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2. 美国的诞生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工业革命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1. 德国统一2. 美国南北战争3. 俄国改革4. 明治维新第四课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1. 鸦片战争的烽烟2.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3.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4.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1. 维新变法运动2. 文化教育革新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2.第一次世界大战3.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1.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2.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3.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第三课悄然改变中的社会生活1. 生活中的变化2. 头脑中的变化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1.俄国十月革命2.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2. 印度的觉醒第三课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1. 30年代的大危机2. 罗斯福新政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新文化运动2.“五四”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五课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2.工农武装割据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1.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2.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3. 全民族的抗战4.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1.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 大战的爆发3.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三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1.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战的转折2. 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综合探究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1. 内战的爆发2.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综合探究四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第五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2. 西欧的复兴与联合3.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4. 福利国家的出现第三课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第四课亚非拉地区的发展1.殖民体系的瓦解2.动荡的中东综合探究五聚焦文化软实力第六单元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1. 巩固新生政权2.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3. 失误与挫折第二课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 改革开放的推进第三课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第四课“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第五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综合探究六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第七单元跨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第一课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1.改革开放的新阶段2.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第二课经济全球化第三课世界多极化趋势1.世界多极化与欧洲一体化2.联合国与走向世界的中国第四课当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生活综合探究七如何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第八单元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课不断变化的人口1.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2. 我国的人口警钟须长鸣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1.世界面临的资源问题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第三课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1.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2. 直面我国的环境问题第四课发展的选择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因地制宜谋发展综合探究八让历史告诉未来: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练习题(含解析) 新人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练习题(含解析) 新人

《认识宝岛某某》同步测试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某某省包括某某岛和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岛等众多小岛。

某某岛各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差异很大,在人口、交通、工业等方面的人文环境不同,城乡差异鲜明。

读某某省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8题1.钓鱼岛位于台北市的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2.某某山脉位于某某岛的A.中西部B.中北部C.中东部D.中南部3.某某省海拔最高的地点在A.浊水溪B.火烧寮 C玉山 D.日月潭4.某某岛的地形以A平原为主 B.丘陵为主 C.高原为主 D.山地丘陵为主【解析】从地图中获取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生活能力。

课标1-4-1 认识地图三要素,……,运用地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1~4题命题的意图,让学生静下心来读图,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读图的基本方法。

第1、2题判断地理事物的位置和相对位置,第3题通过图中的图例和注记找到该地的最高点,第4题图通过判断图某某脉图例分布的X围和大致比例得出正确结论。

答案:5.某某岛的河流比较短促,浊水溪的流向是A.西向东 B北向南 C南向北 D东向西【解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应该了解这个辩证关系,水从地势高的流向地势低的。

浊水溪发源于中东部某某山脉流向西部平原,注入某某海峡。

答案:6.某某岛西部的大城市明显多于东部,这主要是受下列哪个自然要素影响A.气候B.河流C.地形D.湖泊【解析】课标1-1-2 ……,列举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实例。

.某某岛中东部是崎岖不平的高山和丘陵,不利于人类活动和大城市建设;西部则是台西平原,适合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因此人口密集,多大城市。

答案:7.被称为某某科技起飞的发动机,以高新科技开发而闻名的城市是图中的台北 B.新竹 C.台南 D. 高雄8.到某某旅游,如果想看阿美人的“丰年祭”,应该去A. 火烧寮B. 日月潭C. 台东D. 彰化【解析】1-2-8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八年级下)参考答案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1.意大利小作坊工厂2。

A3.B4.填表:生产方式规模大小产量高低是否分工合作业主是否参加劳动是否雇佣工人小作坊小低否是否手工工场大高是否是5.手工工场生产效率更高,手工工场中出现了不同于封建社会的新生产关系。

6.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如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下令取消关卡,接纳有技术的外国工匠,在政府中重用商人,让他们直接参与财政政策的制订等。

7.贸易8.D 9.②③①④10.连线:工匠手工场主资产阶级贵族商人农民雇佣工人无产阶级11.连线:贵族有钱没地位开始经营工商业商人没钱有特权地位步步提高农民没钱没地位勉强维持生活雇佣工人12.(1)哥伦布赞美金子,莎士比亚批判金子,一褒一贬。

(?)金子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金子不仅能提高人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而且金子是动力,促使人们努力工作,发展生产力。

比如开辟新航路、促进对外贸易等。

另一方面,许多人把追求金子作为自己的人生最大目标,使那个社会出现了许多丑恶的拜金现象。

(?)略。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1.14 意大利思想新兴资产阶级宗教愚昧2.德国3.马丁路德新教德国罗马教会4.理性启蒙运动5.B 6.B 7.A8.A9.文艺复兴前,人们畏惧大自然,在自然现象面前,人类难以有什么作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自然是认识也发生了变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认为只要认识自然,掌握自然的规律,就能够征服自然,让自然界为人类造福。

10.(1)面对事实,追求真理,永远向前,不断进取。

(2)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指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因为宇宙是无限的。

11.C 12。

D 13。

C14.领域人物国别贡献文学艺术达?芬奇意大利《蒙娜丽莎》莎士比亚英国《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自然科学哥白尼波兰“日心说”牛顿英国万有引力定律社会科学伏尔泰法国天赋人权卢梭法国人民主权思想15.艺术:米开朗琪罗—意大利—《大卫》文学:但丁—意大利—《神曲》自然科学:布鲁诺—意大利—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社会科学:狄德罗—法国—百科全书派的代表16.略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1.新航路的开辟2.C 3.D4.航海家到达地区开辟航线哥伦布好望角欧——亚达?伽马美洲大陆欧——美迪亚士印度欧-美-亚-非-欧麦哲伦船队麦哲伦海峡、菲律宾欧——非5.能制造适合远航的大船,航海知识增加;中国的指南针的传入;人们开始接受地圆学说;一些国王为寻金对远航有支持;涌现五指出色的航海家等等。

《综合探究五_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综合探究五_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综合探究五_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学习乾隆盛世的历史背景和危机因素,理解历史发展规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一、导入我们都知道,乾隆时期是中国清朝的鼎盛时期,被称为乾隆盛世。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危机因素也逐渐暴露出来。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所在。

二、历史背景1. 乾隆盛世:乾隆时期是清朝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国力强盛,社会稳定,文化繁荣。

乾隆帝在位时,推行儒家思想,实行儒学统治,推行摄政政策,社会秩序井然。

2. 危机因素:封建制度的僵化、贵族势力的膨胀、贪官污吏的横行、经济压力的加重等因素,都在这个时期逐渐显现出来,并最终对乾隆盛世造成了危机。

三、危机因素分析1. 封建制度的僵化:乾隆时期,封建制度已经相对固化,世袭官职、贵族特权等问题日益严重,导致社会阶级固化,社会发展受阻。

2. 贵族势力的膨胀:在乾隆时期,贵族势力逐渐膨胀,与皇权发生冲突,导致政治局势不稳定,国家治理受到影响。

3. 贪官污吏的横行:在乾隆盛世,贪官污吏的现象比较严重,吏治败坏,社会道德风气败坏,社会秩序岌岌可危。

4. 经济压力的加重:乾隆时期,农民负担沉重,地主阶级剥削加剧,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频发,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四、思考问题1. 为什么说乾隆时期是中国清朝的鼎盛时期?2. 封建制度的僵化如何影响乾隆盛世的发展?3. 贵族势力膨胀如何加剧了乾隆盛世的危机?4. 贪官污吏的横行在乾隆盛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5. 如何应对乾隆盛世中出现的经济压力?五、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深入了解了乾隆盛世的历史背景和危机因素,认识到历史发展中的规律性和复杂性,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深入学习,探讨历史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通过学习乾隆盛世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经济状况以及政治风貌,深入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理解历史发展中的兴衰循环。

2022-2022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危机

2022-2022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危机

2022-2022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危机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一、单选题1.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轮宁波。

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材料反映清朝实行的政策是()A.重农抑商B.对外开放C.闭关锁国D.重文轻武2.乾隆时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

如或再来,必押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材料反映了清朝()A.闭关锁国政策有所放松B.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C.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D.限制工商业的发展3.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包括()①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②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④外来的侵略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4.嘉庆时有一个民谚:“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这反映了当时()A.军备废弛B.土地集中C.贪污成风D.经济衰退5.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造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主要原因有()①西方国家不断的侵华行为②清政府政治统治腐败黑暗③推行闭关政策导致国家闭塞④文化专制束缚人们的思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A.君主专制B.重本抑末C.闭关锁国D.对外开放贸易7.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

其主要表现有()①乾隆中期,中国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②当时中国的GDP占世界总份额的近1/3③乾隆时期人口持续增长,达到3亿左右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四书五经》编纂完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

八下《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教材问题答案

八下《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教材问题答案

八下《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书本答案P3想一想,为什么明末农民起义能够迅速发展,并得到农民的支持?因为起义军的做法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粮食的需求。

P6你认为长城发挥了什么历史作用?修筑长城的主观因素是军事防御,其客观效果却是为边民提供了交往的场所,使双方能够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互通有无,在民族交融和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P11说说清朝前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清朝前期的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顺差(出超),经济实力居于世界前列。

归纳一下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繁盛体现在哪些方面?农业的兴盛、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经济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发达等P14为什么?八股取士毒害的是所有力争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读书人,而秦始皇“坑儒”事件,所害的只有400多人。

结合科举制度的演变,说说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顾炎武这种批评不合理”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因为顾炎武批判八股取士,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反对科举制度。

但是,观点l肯定科举制历史贡献的观点是正确的。

观点2正确。

P15明清之际,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受到了怎样的挑战?人们对商业和商人的评价出现新动向。

如徽州,人们认为经商是谋生的最佳手段,走仕途反而不如经商。

如黄宗羲认为商业和农业一样重要。

如王夫之充分肯定商人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

分析导致这种观念变化的原因?原因:(1)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和商业的地位日益提高。

(2)晚明以后,四民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

(3)明清人口增加迅速,但是科举名额并没有增加,走科举之路的机会降低。

(4)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转变,特别是商人阶层自我意识的觉醒。

P23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1.决策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2.助长官场唯上是从之风,贪污腐化之风盛行;3.深远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P231、清朝统治者对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有哪些担忧?(1)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还与农业争劳力;(2)工商业发展易助长奢华风气;(3)跨州县招募工人,给社会管理带来隐患。

部编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练习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练习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练习及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A.塔里木河B.黄河C.黑龙江D.长江2.下列河流与其特征的组合,正确的是:()①塔里木河一我国最长的内流河;①长江—我国流量最大,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①京杭运河—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A.①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3.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和海拔最高的高原分别是A.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B.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C.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D.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4.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的省级单位是A.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海南省、广东省、台湾省B.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C.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广东省D.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台湾省5.造成西北地区东西向植被有草原到荒漠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B.地形因素C.气温D.降水6.关于我国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领土的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最南端在海南省上面B.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太平洋的东侧C.我国所跨纬度较广,地处寒、温、热三带D.我国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7.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A.壮族B.苗族C.汉族D.蒙古族8.目前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最高的地区是()A.长江三角洲地区B.珠江三角洲地区C.京津唐地区D.东北三省9.一位外国民俗学家想去我国各民族自治区考察,他应该去图______中所示的阴影标注区()A.B.C.D.10.我国跨纬度最广的省区是()A.新疆B.海南C.内蒙古D.黑龙江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1.图中字母所在的地形区为塔里木盆地的是()A.A B.B C.C D.D12.图中字母所在的地形区夏季气温最低的是()A.A B.B C.C D.D13.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领土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B.我国位于亚欧大陆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多国接壤C.我国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D.我国领土辽阔,有漫长的海岸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14.环翠区、经区、高区、文登市、荣成市、乳山市属于()A.省级行政区B.县级行政区C.乡级行政区D.镇级行政区15.下列图片序号与对应的省区名称、简称的连线,正确的是A.①----黑龙江省----黑B.①----湖北省----鄂C.①----云南省----琼16.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A.流水B.冰川C.风力D.生物二、非选择题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综合探究五_认识台湾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综合探究五_认识台湾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综合探究五_认识台湾》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案《综合探究五_认识台湾》导学目标:1. 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口构成;2. 掌握台湾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3. 理解台湾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4. 能够比较中国大陆和台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异同点。

导学内容:一、地理位置:1. 台湾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邻东海,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接壤;2. 台湾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交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四季分明;3. 台湾是一个多山的岛屿,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如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等。

二、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1. 台湾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600年前就有了较为完善的社会组织;2. 台湾曾经是荷兰、西班牙、日本等国的殖民地,1945年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接收,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3. 台湾文化融合了中国、日本、欧美等多种文化元素,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

三、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1. 台湾实行“中华民国宪法”,为多党制,国家元首为总统,政治体制与中国大陆不同;2. 台湾经济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出口贸易发达,有“台湾奇迹”之称;3. 台湾社会福利完善,教育水平高,医疗保障健全,居民生活水平较高。

四、与中国大陆的异同点比较:1. 政治上,台湾实行“中华民国宪法”,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2. 经济上,台湾属于发达地区,经济高度市场化,中国大陆则属于发展中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 文化上,台湾文化受多种文化影响,中国大陆文化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

导学活动:1. 地图定位练习: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台湾的位置,与中国大陆进行比对;2. 观看视频资料:观看介绍台湾地理、历史和文化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台湾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进行讨论,比较与中国大陆的异同点;4. 课堂展示:鼓励学生以PPT、海报等形式展示台湾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色;5. 组织实地考察:如条件允许,带领学生去台湾领事馆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台湾。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综合探究五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比较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综合探究五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比较课件 新人教版

问题解答
• 4、(1)、反映郑和下西洋气势宏大,所到之处受到各地欢迎 的情景。(2)、郑和下西洋带去了丰富的物品,带去了友谊,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当地人们以他的名字作地 名及为他建庙宇纪念他。(3)、学习他吃苦耐劳的精神,英勇 无畏的气概,以及他为人谦和,良好的外交能力等优秀品质。


好望角

麦哲伦海峡
首航时间 船只数量 船只大小
携带货物 最远到达
郑和下西洋(七次) 1405年(7月11日) 最多200多艘
大宝船长125.65米,宽 50.9米
丝织品、瓷器、茶叶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随行人员
多达27800人左右
哥伦布航海(四次) 1492年 3—17艘
长24.5米,宽6米
西洋人开辟了新航路,航海 事业进一步发展起来,引起了 “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是同时也给拉美人民造成了 巨大的灾难。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 1405-2005
江苏太仓航海节(刘家港) 洋》
舟山“绿眉毛”号 拍摄《郑和下西
凤凰号重走“郑和路”
印尼郑和清真寺新落成
• 19、(1)、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B、启蒙运动 时期。C、宗教改革时期。D、文艺复兴时期。(2)、 4、3、1、2。(3)、A、率议会军队作战取得胜利, 打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B、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提出 “人民主权”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C、向罗马教会 挑战,进行宗教改革。D、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 剧作家,创作了数十部反映人文精神的剧本和诗歌。
牲畜、农具、种子、粮食
美洲
1000多人
郑 和
哥 伦 布
从两者的对比中,你得到了怎样的信息?

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精讲精练七下练习答案(2)

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精讲精练七下练习答案(2)

《历史与社会》部分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一、基础巩固1.亚欧大陆,太平洋,印度洋,海陆兼备。

2.⑴农业;海上往来和发展海洋事业。

⑵亚欧大陆,中亚,西亚,欧洲。

⑶生存发展,自然资源,物质基础。

3.960万,欧洲,俄罗斯,加拿大,三。

4.黑龙江—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新疆的帕米尔高原;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5.300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

东海。

台湾岛,海南岛。

6.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二、拓展提升1.C2.D3.A4.B5.A6.B7.C8. ⑴A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B俄罗斯;C哈萨克斯坦;D印度。

⑵我国南北跨纬度大。

⑶E渤海、F黄海、G东海、H南海,I台湾。

⑷海陆兼备。

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与各国海上往来和发展海洋事业;海域辽阔,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东部濒临海洋,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发展。

第二节行政区划一、基础巩固1.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特别行政区。

2.34,23,5,4,2。

北京,香港,澳门,一国两制,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二、拓展提升1.C2.B3.B4.C5.C6.B7.D8.⑴A蒙古,B印度,C朝鲜。

⑵D新疆,E黑龙江,F广西,N四川。

⑶略。

⑷黄海,南海。

⑸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

⑹新疆,内蒙古自治区,海南。

⑺略。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第三节众多的人口和多民族的大家庭一、基础巩固1.中国,13.7。

2.黑河——腾冲一线,人口稠密。

黑河——腾冲一线,人口稀疏。

3.56,汉,91.5%,8.5%,少数民族。

4.大杂居、小聚居。

东部和中部。

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

5.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宗教信仰。

6.壮族;回族;云南省;畲族。

二、拓展提升1.A2.D3.B4.D5.B6.C7.D8.⑴黑河,腾冲。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乾隆盛世2.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真正目的是()A.为乾隆帝祝寿B.带战船攻打中国C.扩大英国的海外市场D.与中国进行平等贸易3.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

其主要表现有()①乾隆中期,中国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②当时中国的GDP在世界总份额中占到将近1/3③乾隆时期人口急剧增长,达到3亿左右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四书五经》编纂完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乾隆帝观看英国“皇家号”军舰模型后,对沿海地区高级官员说:“英国的海船只能在大洋中行驶,无法进入内地。

如果海岸防守严密,他们也无计可施。

”他的认识说明了()A.对英国的海军认识很透彻B.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C.清朝统治者很有远见D.感谢英国送厚重寿礼5.下列是马戛尔尼来华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①是19世纪中期由英王派遣来华的②来华的目的是为乾隆皇帝祝寿③提出了开放通商口岸、割让岛屿的要求④深刻认识到当时中国隐藏的危机A.①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6.马戛尔尼说:“广东一处地近海洋,洋人到中国者必在此间登岸,中国为防御洋人起见,特设重兵镇之……此辈宽衣大袖之兵队,既未受过军事教育,而所用军器又不过刀、枪、弓、矢之属,一旦不幸,洋兵长驱而来,此辈果能抵抗与否?”马戛尔尼认为中国军队不能抵抗入侵的洋兵,其主要依据有()①中国军队战斗力弱②中国军队所用的军器落后③中国政府没有派重兵镇守广东④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②7.在近代世博会上,中国的丝绸、茶叶、景泰蓝等农耕文明的经典之作,在蒸汽机、电灯、电话机等工业文明的杰作面前,犹如“明日黄花”。

造成这一差距的政治体制方面的原因是()A.自然经济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B.专制皇权严格控制着人们的思想C.盲目自大的心态使国家闭关自守D.商品经济大大促进了商业的发展8.某中学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清朝时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说明并不是真正闭关锁国B.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盲目自大、不思进取C.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D.闭关锁国虽然妨碍了自身发展,但同时也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二、非选择题9.当西方社会跃上世界文明进程制高点的时候,中国却在封建社会的迟暮中步履蹒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与社会七(下)每周一练
第五单元第三课、综合探究五
一、单项选择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训,揭示的道理是(B )A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规矩
B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C画圆而无规,会因笔走龙蛇而画不圆
D制方而无矩,会因角不正、张不直而制不出方来
2.下列规矩中不以成文规则的形式存在的是(C )A法律B校规C风俗习惯D交通规则
3.由国家制定的、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是(B )A市民公约B法律C校规D考试规则
4.九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被依法审判,这一事实说明(D )A法律不是规则B规则靠公民自觉遵守
C法律只对犯罪分子有效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下列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是(A )A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公民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B所有的规则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
C规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D在我国人人都可以直接参与规则的制定
6.根据《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的规定,我们知道(D )A所有车费价格都由政府制定,价格具有随意性
B不仅车费价格由政府制定,所有商品的价格都由政府制定
C我们虽没有决定权,但有参与讨论权
D这种价格的制定是国家民主的一种体现
7.近年来,国际足联不断的修改足球比赛规则,这说明(B )A规则存在错误B规则可以根据情况变化和需要而修改
C人人都必须遵守规则D足球比赛规则是由国际足联随意改动的
8.在我国,重要的规则或法律都要由审议通过(B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D国务院
9.“没有规则,不成方圆”这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
(C )A没有圆规和尺子是画不出方和圆的
B生活处处有规矩
C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D规则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0.下列有关规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规则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矛盾
B规则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C规则源自生活,但规则是一成不变的
D人类社会的历程是无数旧规则被废弃、新规则产生的历程
11.“先举手,后发言”“不许打扰他人”,这些属于人们应遵守的(C )A家庭生活规则B交通规则
C学校生活规则D厂矿规则
12.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因贪污罪、渎职罪背叛有期徒刑16年。

这一案例说明了(B )
A公民都平等的享受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
B任何公民违法犯罪都平等的收到法律制裁
C任何公民都平等的收到法律保护和约束
D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13.我们要遵守学生守则,以下各项中属于制定学生守则的目的的是(C )
①维护集体的利益②统一大家的行动③保证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
④限制、束缚学生的思想、行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二、填空题
1.规则作为人们生活的规范和准则,它存在于生活的时时处处,影响着人们生活的
方方面面。

2.在现代社会,许多规则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如校规、社区公约、法律等;社会
生活中还存在一类规则,它们往往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流传下来。

3.生活中的规则标明了生活的规范,建立了生活的秩序,提高了生活的效率。

4. 尊崇法律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公平和公正的殿堂是法庭。

三、问答题
1.在下列情境中,请说一说你的想法、做法及相应的理由。

(1)上学快迟到了的“我”,急匆匆的赶到十字路口,却遇到了红灯,这时“我”会:
停下来,等绿灯亮了再走。

理由:遵守交通规则,是与他人共享道路,也是珍惜自己与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表现。

(2)“我”是一个集邮迷,有一天“我”在传达室发现一封信上有“我”梦寐以求的一
枚邮票,此时,“我”会:
与同学协商,邮票再好,也不是“我”的。

(3)下午放学后,肚子饿得难受,走进食堂一看,只见买饭的人黑压压的一片,队伍仍在不断的延伸,而“我”的好朋友已经快排到窗口了。

此时,“我”会:
默默地排在队尾。

理由:排队买饭,不插队是讲文明的表现。

2.我们都可以试试。

(1)在当地的众多社会问题中,你最关心的是什么社会问题?
(2)请制定出自己行使监督权的行动计划。

按“实地调查→分析、研究→提出建议→撰写报告→合理反映”的程序进行。

(3)我们在搞社会调查时,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为什么?
分析论证、归纳整理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理由:对调查中获取的资料(第一手资料、第二手资料)加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和合理的建议。

(4)要写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除了要做以上的尝试之外,还要注意写的格式。

你认为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应该具备哪些内容?
有调查时间、地点、方法,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建议与设想、小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