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作家审美意识—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之论

合集下载

地域文化差异与作家创作风格

地域文化差异与作家创作风格

地域文化差异与作家创作风格摘要路遥、陈忠实和贾平凹是陕西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们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魅力而受到世人的瞩目。

他们的文学创作受到了家乡地域文化的巨大影响,故乡的自然环境、风土民情、山水草木,不但成为他们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品的重要内容、感情寄托的对象,而且体现出了他们独特的创作风格。

他们把文学艺术之根深扎在生养自己的土地上,汲取了家乡地域文化的充足养分,才成就了文学事业的参天大树。

关键词:地域文化创作风格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陕西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北部的黄土高原、中部的关中平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地,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又形成了陕北黄土高原文化、关中平原文化和陕南山地文化。

“陕北文化属于黄土高原文化,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来自北方的草原文化的影响,具有粗犷、豪放和较为开放的特性。

关中文化是平原地带的文化,是典型的农耕文化。

关中地形较为封闭,而且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农业发达。

受其影响,关中文化具有积极开拓进取精神和保守性。

陕南文化是山地文化,它除具有三秦文化的共同特性外,还兼有巫楚文化的某些特征。

”陕西是中国当代乡土文学的重镇,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构成了陕西文坛三足鼎立的奇特景观,三位作家深受家乡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三种特征明显的艺术创作风格。

韩鲁华指出:“路遥的审美个性风格是粗犷狂放,浪漫抒情,野性原始,质朴淳厚;陈忠实的风格是古朴苍凉,淳厚豪壮,凝重蕴藉,刚毅沉稳;贾平凹的风格是混沌苍茫中透露着灵秀之气,灵动诡秘中蕴含着浑厚苍凉,超然旷达中幻化着浪漫神秘。

”他们的文学创作、艺术风格受到家乡地域文化的巨大影响,故乡的自然环境、风土民情、山水草木不但成为他们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品的重要内容、感情寄托的对象,而且体现出他们独特的创作风格。

一陕北黄土高原文化和路遥的创作陕北黄土高原由于降水稀少和植被的严重破坏,因此造成了千沟万壑、土地贫瘠的自然风貌,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致使陕北人民生活艰难,生存是他们要常常面对的严峻问题。

自然环境和生活经历差异下作家创作心理研究——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为例

自然环境和生活经历差异下作家创作心理研究——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为例

自然环境和生活经历差异下作家创作心理研究——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为例摘要: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是陕西文学的重要作家,也是新时期乡土文学的典型代表。

但同为陕西作家,由于个性、气质、生活经历、成长环境的不同,他们在创作心里上表现出鲜明的差异性。

关键词:自然环境;生活经历;创作心理;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任何作家创作心理的形成,除了家庭教育、环境熏陶以及作家个人禀赋等影响之外,自然生存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陕西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形成了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

路遥、贾平凹、陈忠实的文学创作又鲜明地受到了家乡生存环境和生活经历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创作心理。

一、陕北与路遥的创作陕北高原由于降水量极少和植被的严重破坏,因此造成了千沟万壑、土地贫瘠的环境特征。

“陕北自然生态所具有的这些审美特质,在路遥生命发展历程中,显然是发生了生命情融汇作用,已经融化在路遥的血液中。

这些东西已经成为路遥生命情感中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1]从文学诞生的那一天起,人们就把对自然的歌咏、对生活环境的描幕,表现在自己的作品里。

在路遥的创作中,他丰厚的作品几乎都是以神秘的黄土地作为源泉,以厚实的黄土文明作为背景,他以细腻、生动的笔触,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纯美质朴的黄土高原风景画,增强了作品真实感人的力量。

在《人生》中,那独具特色的西北高原的山川景物、自然风光便色彩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作品中,对黄土、对农民,他灌注的浓烈的情感和深沉的同情,构成他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

这种浓烈的情感色调贯穿在他的几乎全部创作活动之中,是沸腾在他作品中的血液。

”[2]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人生经历,对人的性格、气质,乃至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文化心态要素的生成,起着重要作用。

因为家境贫穷,路遥在7岁时被父亲过继给了伯父,这给他心灵上造成了终生难以愈合的创伤。

其后,在求学的道路上,他同样忍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同学的羞辱。

正是这种远离亲生父母、贫穷与饥饿的精神创伤使路遥产生了深切的自卑感,同时又显得很自恋,路遥形成了既自卑又自强、既自尊又敏感的心理特征。

真的探寻——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文学创作审美价值论之一

真的探寻——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文学创作审美价值论之一

个最 为基本 的也是 本质 的审美追 求 。路遥 坚定 的
现实 主义 文学创 作 思 想 , 求 他 在 进行 文 学艺 术创 要 作 中, 必须 重视 真的审美 价值 。
收稿 日期 :0 90 -9 20 -5 0
基 金项 目 : 陕西 省 社 会 科 学基 金 项 目(60 7 ) 0 J0 Z
中 图分 类号 : 0 . I 67 2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02 3 ( 0 9 0 -160 10 —7 1 2 0 )60 2 -5
当然 , 体 到作 家 的文学创 作实 际 , 于文学 的 具 对 审美 价值及其 建 构理 解 和 表现 是存 在着 差 异性 的。 路遥、 陈忠实 、 平 凹作 为 当代 中 国文学 创作 整 贾
体格局 中举足 轻重 的作 家 , 们 以 自己严 肃 而 富有 他
由于作 家艺术 个性 , 在进行 文学艺 术 审美 建构 时 , 于真实追 求 对
的侧 重点 也是各 不相 同的 。
艺术探 索精神 的创 作 , 为中 国当代文 学艺术 宝库 , 奉 献 出了无 愧于我们 这个 时代 的极 富审美 价值 与个性 的文学作 品 。从他 们 的 创作 实 际来 看 , 仅具 有 着 不 自己的艺术 追求 , 自己的艺 术观念 , 更有着 自己的审 美 价值 内涵建 构 。他 们 的文 学 创作 , 守着 纯 正 文 坚 学艺术 的立场 , 表现 出坚守社 会 良知的艺术 姿态 , 确 信 自己的艺术 知觉 与 审美感 受 , 实 地叙 写 自己真 如 实 的生命 情感体 验 。 因此 , 于真 善美 的追 求 和审 对 美 艺术建 构 , 他们 文 学创 作 上 的共 同追 求。虽 然 是 他们 文学创 作上对 于真善 美 的审美 建 构 , 能还 未 可 达 到完美无缺 的境 界 , 但是 , 我们 必 须 承认 , 们 在 他 尽 自己最大 的努 力 向着 真善美 审美 艺术建 构 的完 美 境界逼 近 。所 以 , 们 的文 学 创作 蕴 含 了 丰富 的 审 他 美价值 内涵 。

地域文化与作家审美意识—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之论

地域文化与作家审美意识—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之论

地域文化与作家审美意识—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之论地域文化与作家审美意识—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之论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这三位陕西作家在自身的审美意识生成过程中,均受他们所处地域文化的深厚影响,并形成了各自审美意识的个性特征。

不论是与三位作家的直接接触,抑或就他们的个人自白,当然还有他们的艺术创作,我们都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突出的地域文化特征。

他们的审美意识从形成伊始,就已打上了不同地域文化的深刻烙印。

谈到地域及其文化对于这三位作家文学创作中审美意识的影响,首先应当是他们所处地域环境对他们的作用。

陕西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差异性很大。

路遥所在的陕北,是典型的黄土高原,长年干旱少雨,生活环境苦焦。

交通受高原、沟壑等因素的制约,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也比较困难。

这样的地理环境对路遥形成了极大的影响。

这使他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抗争意识和忍耐意识,在性情上粗犷奔放。

而南靠终南山,北对渭河平原,秦川平原深厚的黄土地,清澈却不汹涌的灞河,则形成了陈忠实沉稳刚毅、倔强凝重的精神心理气质,在他的审美意识中,更多地表现出皇天后土意识。

孕育了贾平凹的商洛山地,出门见山远行过河,青山绿水对他的精神心理气质的形成产生了巨大作用。

在他的审美意识中,山之神秘与通灵、水之清越与灵秀深深地扎下了根。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交界地带,黄土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交汇,陕北有史以来就成为胡汉杂居之地,先后有20个部落、民族在这里错落杂居。

如此,陕北便汇合为一种多民族文化共生状态。

这些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碰撞、磨合和融汇,相互交流、渗合、互补,再塑出一个包容了多民族文化特点、魅力无穷的地域文化形态。

这种地域文化形态,也综合反映在了祖祖辈辈生存于陕北土地上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以及由此所建构起来的伦理道德、民风习俗上。

加之恶劣的自然生存生态环境和苦焦的生活条件,使得陕北地域文化审美意识,表现出顽强的生命抗争意识、承受生活现实的苦难意识、面对自然环境和人生境遇的悲壮苍凉意识以及审视生命本体特有的豪放浪漫意识。

善之追求——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文学创作审美价值论之二

善之追求——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文学创作审美价值论之二
o e u y fb a t .
Ke r s et ei a u s ywo d :a sh tcv l e ;Tr t u h,Vit ea d Be u y;LuYa ru n a t o;C e h n h ;Ji n wa h nZ o gs i Pi g a
p a y wrt r or r ie s who a e t ia fl c llt r t r ha nx ,t a r a g st tLu Ya o t u t r yp c lo o a ie a u e ofS a i he p pe r ue ha o c ns r c s t or a ue a c d ng t h rncpl fs i llf he c e v l c or i o t e p i i e o oca ie;Che on hit nkst a t c s t e sgn f— n Zh gs hi h te his i h i ii

为 基 本 的 审 美 价 值 , 其 是 对 于 善 的 审 美 艺 术 价 值 的追 求 , 论 是 作 家 抑 或 批 评 家 , 将 其 视 为 衡 量 文 学 艺 尤 不 均
术 首 要 的价 值 尺 度 。就 陕 西 当 代 文 学 创 作 最 具 代 表 性 的 三 位 作 家 而 言 , 遥 是 以 社 会 人 生 之 “ ” 核 心 的 路 道 为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 1 2 2 1 ) 2 0 5 — 8 0 87 9 ( 0 1 0 — 0 30
The Pu s i fVi t e r u to r u
On t e a s he i s v l e oft e lt r t r h e t tc a u h ie a u e by LU o, Ya

论贾平凹的小说的地域色彩

论贾平凹的小说的地域色彩

论贾平凹的小说的地域色彩地域色彩是文学作品中不可避免的元素,它反映着作家所在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

在贾平凹的小说中,地域色彩的展现十分明显,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北方乡村文化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描绘。

贾平凹的小说大多世界观狭窄,呈现出一种较为封闭的农村社会状态。

在他的小说中,农村的地域色彩十分突出,这主要体现在小说所涉及的地方、风土人情、交通、社会生活和文化等方面。

首先,贾平凹的小说中涉及的地方都是中国北方的小城镇和农村。

他笔下的小城镇或者农村都是那种发展缓慢、经济艰苦、交通不便的地方,这种地方风土人情保留完整,人们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比较传统。

例如,小说《废都》中的城市和村庄,就是不发达、贫瘠的地方,住着很多老百姓。

然而,在这种经济困苦的环境中,许多人坚持朴实和真诚的生活方式,强调传统的价值观,这也是作者希望读者能够看到的。

其次,贾平凹的小说也展现了北方农村的风土人情,如农忙时节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景象、各种地方传统的节日和年俗、乡村社会中的各种爱情婚姻和家庭关系的呈现,以及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

这些地方特色的描写充分反映出贾平凹对北方农村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此外,在贾平凹的小说中,交通状况也是体现地域色彩的重要方面。

他笔下的小镇和农村交通不便,人们往来于城市乡村的路途都十分艰辛,也许正因为这种交通状况造就了人们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执着的信仰。

小说《狂人日记》中,主人公因为路途艰辛最终疯狂,在这个节奏缓慢、不发达的农村中,人们容易受到一些心灵的较大冲击,这种受伤的精神性反而影响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由。

最后,贾平凹的小说中反映出的文化和传统也是体现地域色彩的重要方面。

他在小说中表现出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这种意境和文化传统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深深根植在心中的。

在小说中,作者充分展现了农村文化和传统,以及一些民俗及信仰方面的元素。

比如,小说《白浪荡子》中的宗教信仰让人犹如在心灵上获得了安寂之感,这种转化、升华及达成崇高的存在感已经成为贾平凹小说的一大特征。

地域对作家创作风格的影响

地域对作家创作风格的影响

文化是作家创作的底蕴,是作品的精神和灵魂,是根脉。

有什么样的文化,便会生长出什么样的文学艺术作品:高尚纯正的文化,会带来大善大美的文学艺术,而低下媚俗的文化,会给人类社会和时代带来污染。

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台阁体作家的诗文创作呈现出一种趋同的特征,即雍容典雅的风格。

然而,台阁体作家诗文风格的形成与也其所接受的地域文学有关。

时代的阁臣和翰林官员主要从科举出身,而明初江西科举之盛一直居全国之首,台阁后期作家邱浚说:“皇朝文献盛于江西。

……永乐以来,文物之盛,一时馆阁儒绅多吉郡人。

”钱谦益称:“国初馆阁,莫盛于江右,故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之语。

”明初的阁臣和翰林官员以江西人最多,台阁体的主要作家如杨士奇、解缙、胡广、胡俨、金幼孜、周叙、王直等皆为江西人。

因此,他们在文学创作上就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江西地域文学的影响。

又如陕西地理风貌的差异,形成了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陕南山地三大地理板块。

地域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促成了陕西三种不同的地域文化,而陕西作家的创作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较大,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

关于陕西三地的文学艺术特点,贾平凹有着深刻的见地:“陕北,原为黄土堆积,大块结构,起伏连绵,给人以粗犷、古拙之感觉,这一点,单从山川河流所致而产生的风土人情、又以此折射反映出的山曲民歌来看,陕北民歌的旋律起伏不大而舒缓悠远。

相反,陕南山岭拔地而起,弯弯有奇崖,崖崖有清流,春夏秋冬之分明,朝夕阴晴之变化,使其山歌忽起忽落,委婉幻变。

而关中,一马平川,褐黄凝重,地间划一的渭河,亘于天边的地平线,其产生的秦腔必是慷慨激昂之律了。

于是,便产生了以路遥为代表的陕北作家特色,以陈忠实为代表的关中作家特色,以王蓬为代表的陕南作家特色。

”路遥小说的宏阔大气、粗犷奔放的创作风格和热情、浪漫、极富感染力的审美效果,彰显了其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背景。

而独特的地域文化影响着陈忠实的创作风格,他不似路遥那么热烈、直率,而是含蓄蕴藉、内敛深沉,能够极有分寸地以理性驾驭自己的感情,叙述风格客观沉稳,不动声色。

浅析路遥、陈忠实作品中的民间文化立场

浅析路遥、陈忠实作品中的民间文化立场

浅析路遥、陈忠实作品中的民间文化立场路遥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他的写作素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农村生活。

他内心深处始终牢牢纠缠着浓浓的故乡情绪,所以他的文字与陈忠实相比之下有着更多的沉重感,陕北大地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路遥,使得他把黄土地作为永恒的诗意象征,并且使由此升华而来的民间文化立场和人文关怀成为其作品最大的闪光点,也是最值得研究的地方。

与路遥相同的是陈忠实也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他凭借深厚的民间立场和人文关怀,写出了精妙绝伦的民族文化巨著,使得他的关中民间文化与路遥的陕北民间文化一样多彩。

一、路遥:民间传统、民间道德交相辉映路遥是成长于城乡交叉地带,具有独立思维和艺术品格的“农裔城籍”的作家,他的作品飘扬着典型的“黄土风”。

由于路遥深受黄土地浓郁的儒家思想文化影响,使得他和笔下的人物把仁义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作为入世准则,其中《平凡的世界》最能体现这种精神。

孙少安、孙少平是小说最核心的人物,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绕他们的生活构建的。

他们是黄土高原土生土长的儿子,血液中流淌着以孝悌为重的观念,这种思想根深蒂固,贯穿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可见,路遥的作品不仅有着陕西民间文化的色彩,也体现了传统儒家农本文化意识。

儒家思想中积极入世的观念在以孙少安等为代表的人物形象中较明显地体现出来,他们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都不气馁,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些许的盲目性,但是这种精神是值得赞美与歌颂的。

如果细分的话,路遥把孙氏兄弟的建功立业的成长过程归结为两种类型:哥哥是在家乡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智慧,通过刨地,建砖瓦厂,成为引领大家致富的带头羊和不折不扣的栋梁之才。

而弟弟则是凭着一股子凌然正气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走出农村,走向新世界,抓住机遇,成就了一番事业。

他们的成才之道充满了艰辛,跌宕起伏,虽然走的不是同—条道路,但是积极入世的态度是一致的。

除了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之外,陕北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对路遥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英雄传说的影子,因为路遥笔下的主要人物都有着鲜明的牺牲精神,是典型的英雄形象,但仔细探究下来,他们是属于当代的新型英雄,是平民化的英雄,不同于神话中的帝王明君,是在逆境下求生存的强者形象,例如高加林、卢若琴、孙少平等。

论贾平凹早期中短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审美取向

论贾平凹早期中短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审美取向

论贾平凹早期中短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审美取向牧牛老叟白艸霜内 容 摘 要摘要:贾平凹是中国当代创作数量丰富、影响较大的作家。

其早期小说紧贴地方生活特色,女性形象塑造鲜明生动,透露着作家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人物内心真善美的追求,同时表达了作家对这一片土地上的人们生存状态的思考。

本文从贾平凹20世纪90年代前所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切入,结合作家生活地域文化、创作风格、文学理想追求等方面论述其作家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审美取向上的特点与贡献。

关键词:贾平凹中短篇小说女性形象塑造审美取向贾平凹,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作家,1952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的一个农民家庭。

自小生活在农村,为期19年。

1972年到西北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

西北大学求学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第一篇文字《深深的脚印》在公开发行刊物《西安日报》上发表,此后40余年间,创作了大量小说、散文、游记、诗歌等文学作品,有中、短篇小说《腊月·正月》、《天狗》、《人极》、《黑氏》、《古堡》、《废都》、《鸡窝洼人家》、《王满堂》、《满月儿》,小说体散文《商州初录》、长篇小说《浮躁》、《商州》、《废都》、《怀念狼》、《土门》《秦腔》等,另有散文、文论若干,其作品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并多次获奖。

是中国当代作家著作成果较丰硕者之一。

综观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即20世纪90年代前期、20世纪末期以及新世纪以来至今。

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受孙犁影响较大,特别在早期阶段;也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吸取养分。

在散文以及大部分小说中,形成了以清新诗意、唯美、但朴实细腻的手法来表现本土生活的风格与特点。

早期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女性形象尤甚引人注目,这些形象的塑造渗透了作家对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家的思考与批判。

本文试图从贾平凹早期(即20世纪90年代前)小说中,分析其中女性形象在塑造以及审美取向等方面的特点,总结贾平凹在此时期内创作的小说一些规律以及对文学创作方面的贡献与借鉴。

三足鼎立的陕西文坛——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地域文化比较解读

三足鼎立的陕西文坛——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地域文化比较解读

三足鼎立的陕西文坛——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地域文化比较解读(二00七年二月二十三日在省图书馆的讲座稿)陕西作家及其文学创作,以其特殊的地域文化与精神结构,创作出了有别于其他地域的文学作品,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建构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四十年代起,柯仲平的诗歌、马健翎的戏剧,柳青的《创业史》、杜鹏程的《保卫延安》、王汶石的短篇小说创作、李若冰的散文等,以及胡采的文学评论等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那个文学时代的风采。

进入新时期文学时代,路遥、贾平凹、陈忠实、邹志安、京夫、高建群、叶广芩、杨争光、程海等等,共同创造着陕西文学新的辉煌,使陕西文学在当代中国的文学版图上,占据着诺大一块版图。

新世纪以六十年代生为主力的红柯、伊沙等为代表,在全国文学创作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所以,研究西部文学也好,论说当代中国文学也罢,陕西的文学创作是任谁也不能视而不见的。

当代陕西文学创作取得如此令人兴奋的成就,原因自然可以寻找出许多,但有一点则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是陕西这块土地以及这块土地上繁衍的生命及其文化生态,为陕西文学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生活、思想、文化土壤。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陕西的文学创作,与陕西地域生态文化结构形态建构,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

在此,我想通过对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具有代表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上,地域文化生态建构形态与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研究与探讨,为从文学创作主体上更深入地解读陕西文学及其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精神,提供一种思路。

特别是透过这几位作家精神现象结构及其发展变化,进而去解读陕西作家及其文学创作,如何在形成自己特色的同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寻找着共振性建构与协同性发展,在与世界文学的交汇中,创作出世界性的民族文学。

像路遥的《人生》、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浮躁》、《废都》、《秦腔》,我以为是可以与世界上一些名作相媲美的。

我思考这一问题的思路是:将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这三位作家联系起来,放在同一个历史文化平台上,进行纵向比较研究和横向比较研究,以冀通过对于他们人生之路、创作之路、艺术之旅、心灵之旅的纵向比较,对于他们创作思想、艺术理念、叙事模式、形象塑造、表现手法、风格特征、审美范式等的横向比较,找到西部作家和陕西作家群诞生的文化成因和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之所在,进而完成对于他们的客观文学史定位。

路遥作品的审美灵魂和当代意义

路遥作品的审美灵魂和当代意义

路遥作品的审美灵魂和当代意义《平凡的世界》显示了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谜。

有时候我们无法知道,这个看起来面貌过于朴素的作品,为什么会受到这么长时间和这么多读者的欢迎和喜爱?从多年来大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看,《平凡的世界》的借阅量始终居于高位。

虽然80后90后年轻人中也有人说“这部书太遥远”了,甚至说它“过时了”,但总体看来,无论是书还是电视剧,仍然保持着很高的收视率和销售量。

这就不能不让人深加探究。

一《平凡的世界》有一个总的特点,那就是把历史命运个人化,把个人命运历史化,由此形成一个横纵交错的骨架,使之带有全景性、史诗性和开放性。

所谓历史命运个人化,个人命运历史化,真做到可不容易;而《平凡的世界》却能化而为一,溶为一体,在人物身上闪现时代生活的剧烈变化,让时代变化在一个个偏僻山村的微不足道的农民的心灵激起波澜,它们不是两层皮,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存在,人物的动机不仅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而主要是从历史的潮流中浮起来的。

小说讲述的是1975到1985这10年间,陕北高原双水村三家人,孙家、田家、金家及其相关的一大群人的生活史,突出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人生奋斗经历,实际上作者写的远不止这些,他把笔伸向乡村、中等城市、省城、煤矿、学校等非常广阔的画面。

卷首语说,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说明它不仅要表现历史交替时期具体的变动和是非,而且要大力表现在古老大地上和沧桑岁月中,普通劳动者们的一贯的真诚与勤劳,坚韧与追求。

这就使一代代的读者,既可看多年前的日常生活场景,同时不断地把自己加入进来,在作品里找到自己,敲响心灵追求的鼓点。

小说在视角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把焦点聚结在普通人,小人物身上,所以才叫“平凡的世界”。

路遥是新时期底层叙事的自觉的先行者。

路遥多次跟我谈过,他认为,在最平凡的生活里面,隐藏着动人的诗意和丰沛的社会内容。

他并不否认帝王将相或英雄伟人的意义,但他更看重“平凡”,认为它的概率更大,意味无穷。

地域文化与作家审美个性及风格——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文学创作比较论之一

地域文化与作家审美个性及风格——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文学创作比较论之一

t r r a i n b h ie .Co a i g t e e o o i a n io me t h ies y e ,t e f l o g , h u e c e to y t ewrt r mp rn h c l g c l v r n n ,t el t ls h o k s n s t e e f
20 0 9年 6月
J n 2 0 u. 09
【 平 凹研 究】 贾
地 域 文 化 家 个性 及 风 格 与作 审美
路遥 、 忠实、 陈 贾平 凹文 学创作 比较论 之
韩鲁华 , 韩
(西 安 建 筑科 技 大 学 , 西 陕

西安 705 10 5)

要 : 域 文 化 与 作 家 文 学 创 作 审 美 风 格 个 性 之 间 存 在 着 密 切 内在 联 系 。从 陕 北 、 中和 商 洛 地 域 生 态 环 地 关
之 外 。 当 然 , 能 会 因 为 文 学 艺 术 创 造 之 外 的 种 可
经典 作 品。审视 当代 文 学 创作 , 特别 是 新 世 纪 的 文学创 作 , 种 报 刊 、 志 、 版 社 , 各 杂 出 以及 网络 上 发表、 出版 、 刊登 的 文 学 作 品 , 谓 是 多 如 牛 毛 , 可

t eCo a io fLie a u e Cr a i n o h mp rs n o tr t r e to fLU o.CHEN o g s ia I Pi - Ya Zh n - h nd J A ng wa
H A N Lu h — ua 。 H A N Yun ( n Unv o c . & Te h ,Xia 7 0 5 ,Chn ) Xi i. fArh a c. n 105 ia

地域文化与作家审美个性及风格_路遥_陈忠实_贾平凹文学创作比较论之一

地域文化与作家审美个性及风格_路遥_陈忠实_贾平凹文学创作比较论之一

第28卷 第2期2009年6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1Xi′an U niv.of Arch.&Tech.(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28 No.2J un.2009【贾平凹研究】地域文化与作家审美个性及风格———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文学创作比较论之一韩鲁华,韩 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5)摘 要:地域文化与作家文学创作审美风格个性之间存在着密切内在联系。

从陕北、关中和商洛地域生态环境、生活方式、民歌、戏剧等文化艺术等方面,对陕西三位代表性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文学艺术审美风格个性及其形成,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得出陕西三个亚子文化圈哺育出三位审美风格各异的作家及其文学创作。

关键词:地域文化;审美风格个性;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中图分类号:I20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92(2009)02-0029-08T he R egional Cu ltu re and the A esthetic I ndividu ality of Sh aanxi W riters —the Comparison of Literature Creation of L U Yao,CHEN Zhong2shi and JIA Ping2w aH A N L u2hua,H A N Yun(Xi′an Univ.of Arch.&Tech.,Xi′an 710055,China)Abstract:There is a clo se inner link between t he regional cult ure and aest hetic individuality of litera2 t ure creation by t he paring t 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 he life styles,t he folk songs,t he dramas and ot her cult ure art s in t he areas of Nort hern Shaanxi,Guanzhong and Shangluo,t he paper analyzes t he aest hetic individuality and it s formation in t he literary art s of t hree Shaanxi writers, L uyao,Chen Zhongshi and Jia Pingwa.Then it draws t he conclusion t hat t hree sub-cult ural circles of Shaanxi nurt ure t hese t hree writers wit h different est hetic styles and t heir literat ure in t he hope of p roviding an inspiration to our contemporary literat ure.K ey w ords:regional cult ure;aest hetic i n di vi d ualit y;L U Yao;C H EN Zhong2shi;J I A Pi ng2w a 没有审美个性的作家,是永远也不可能走向文学艺术创造的天堂,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的作家,那也将是永远只能徘徊在艺术创造天堂之外。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文学创作中的审美艺术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文学创作中的审美艺术

有关 美 的概 念理 解 与 阐释有 许 多种 , 且美 而
大 的毒害 等 。从 已有 的理论 建构 来看 , 关 美 的 有 审美 价值 问题 , 永远 也难 以有 一个 令所 有人 信 是
往往是与其 它审美价值连接在一起, 或只有通过 其 他 审美 价值 建 构 , 能 体现 出来 。也 有人 认 为 方
wr i g t eb a t fl i g l e e p re c n a so e a e u tl e eo e . i n , uy o vn , i , x e n ea d p sin a d q aeyd v lp h n s i JaP n w ; e tei au y wo d : u Ya ; h n Z o gh ; i ig a a s r v e h e l
T e moti otn a tr n Ja P n w ' i n utr prtae lv n a t.I i ̄ le au e h s mp r tfcosi i ig asl e a d c l a s i l o e a d b uy n Jas i rt a f ul i e t r
h u o rlp w r i teb a t fmoa o e , mmesn e i , x rsig teb a t f tbl , i l i , n i l y e y rigi ra l e e p esn uyo a i t smp i t a d vt i . n l f h e s i y cy at
关 键词 : 遥 ; 忠 实 ; 路 陈 贾平 凹 ; 美价值 审
中图分 类号 : 0 . I 67 2
文献 标 识码 : 文 章编 号 :6 4 0 3(0 0 一O 9 0 A 17 — 0 32 1)5 OO — 7 1

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_路遥_陈忠实_贾平凹文化心态比较分析

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_路遥_陈忠实_贾平凹文化心态比较分析
但是,历史命运为他们做了同样选择,并不等于他们这一 代人不能再有自己的另外思考与追求,更不能说,这只能是他 们最终的唯一选择。事实是,当他们基本完成这个必须完成的 历史使命之后,便发生了分化,进行了二次文学创作艺术道路 的抉择,就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而言,他们三人均于 1980 年代初期,便开始了新的艺术创作探索,但思考探索的结果却 是并不相同的。路遥在二次抉择中,也重新审视了自己,他感 到自己更适合,也应该继续在现实主义道路上走下去,并力求 能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这也就出现了继 《人生》 之后,他 坚持现实主义道路,创作出了三卷本的 《平凡的世界》。这部 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以全方位的社会视野,试图对中 国 1975~1985 年间社会历史建构进行全方位的艺术展现。就艺 术创作探索而言,比 《人生》 并无本质上的改变。陈忠实也曾 陷入极度的艺术创作突破探索思考的痛苦之中。但相对来说, 陈忠实似乎更坚信他的社会政治模态的艺术创造。直至 1980 年代后期,他才方有所改变,以 《蓝袍先生》 为标志,他才松 动了既往的文学艺术创造思维,感触到了新的艺术突破的春 绿,于 《白鹿原》 的创作中完满地实现了艺术创造新的建构。 这就是历史文化叙事艺术模态。贾平凹实际上于 1970 年代末 就进行着艺术创造突破的试探,探寻着适合于自己的艺术创造 模态。一方面,他始终没有完全背离现实主义,另一方,他则 向着意象主义进军 (贾平凹的意象主义,不是西方意象派式 的,而是在继承东方文化和文学艺术传统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
贾平凹是一个不安分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价值,在于艺 术创造上的不断突破。他又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作家,总想挤 到文学新潮中去看一看,体验一下。但是,他又有着自己的思 考。因此,他始终没有将自己变为一个地道的新潮作家,反而 成为从东方传统文化与文学艺术之中寻求艺术真蒂的作家,他 试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和现代之间构建一座桥梁。他要用 东方式的艺术方式,来传达出现代人生活的一种味。追求的 是,“表现他对人间宇宙的感应,发掘最动人的情趣,在存在 之上建构他的意象世界”。⑤贾平凹这种艺术创作追求,就决定 了他不可能将现实主义视为自己艺术上的唯一途径,不可能对 现实主义抱定守一而终的态度。对于现实主义,他虽有继承, 也始终未去掉文学创作的现实性。但是,他更注重于超越。他 的文学创作,呈现出这样的运动轨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淡 化,意象主义色彩在加重,融写实性、表现性与象征性、神秘 性等为一体。这一点,可以从他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的探索性 小说创作实践得到佐证。 《古堡》 等中短篇小说, 《浮躁》 等 长篇小说,意象的创造已经十分明显。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 年代初,他的 《太白山记》、 《五魁》 等,特别是长篇 《废 都》,可以说,他已是按照他所理解的意象主义进行构筑着意 象世界。特别是 《废都》,其内在深层审美意蕴,并不在表面 的生活意象的描写,而在这些意象中所传达的人类生命意义。 仅仅将其生活具象视作内涵所在,在我看来实在是对文本的一 种误读。贾平凹对于意象主义的追求,并不是说,他完全摒弃 了现实主义原则,他对于意象世界的构筑,则是基于现实之上 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某些方面的特质,经过他的艺术创 造,化在了其中。

高考语文例说文学作品中的地域文化

高考语文例说文学作品中的地域文化

陈忠实:关中平原
举 例 讲 解
贾平凹:商洛山地 2地域文化习俗的差别 路遥:粗犷广阔,深厚雄浑
陈忠实:对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 化
贾平凹:商周文化的浑厚质丽,神奇怪异
3民族文化传统继承的侧重点不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沈从文与路遥创作中的地域文化色彩比较
一.地域色彩是乡土小说最鲜明的特色
沈从文:湘西古朴,原始,美丽神秘的边地风情
蓝袍先生、白嘉轩等人始终不能离开自己 生存的那片土地。

贾平凹:笔下的金狗,最终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出

生地——非河岸边。
作家的文化心态,最终要落实在其创作上,落在
他们为我们提供的作品文本。路遥:较为稳定;陈忠
实:沉稳凝重,刚毅豪壮;贾平凹:相对开放
3,地域文化与文化心态成因分析
1地域环境上的差别
路遥:黄土高原

举 例 讲 解

三,论路遥作品的乡土情结
乡情 相恋 乡思 一.路遥“乡土情结”产生的精神动因 1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 2,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影响 (二)路遥“乡土情结”的具体表现
1.路遥对土地有一种永远赞美不尽的激情,把 自己的整个生命和故土紧紧地融为一体。《在 困难的日子里》
2.路遥的“乡土情结”把土地,家庭和亲人紧 密联系在一起 《平凡的世界》 3.路遥的“乡土情结”不仅与时代紧密相关, 也与农民的生活命运紧密相连,是富有哲学意 味的乡土观念。《人生》


路遥:带着浓烈的乡土气息,描绘了陕北高原特

异的风土人情。

(二)沈从文:带着伤感与眷恋的怀旧情绪,去
构筑特异的“湘西世界”。
路遥:反映一个特殊的历史转折时期

陕西乡土小说的地域性研究

陕西乡土小说的地域性研究

陕西乡土小说的地域性研究内容摘要:陕西不同的地理风貌造就不同的文化面貌,文学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地域性特质,形成了陕北、关中、陕南三大作家群。

陕西三大作家群的乡土小说展现出各地的风土人情与精神文化,在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民俗艺术等的描写上各有侧重,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

关键词:陕西作家群乡土小说地域性研究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陕西优秀作家,生活在陕西不同的区域,其作品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陕西作家多来自农村,农村生活的经历对其影响很深,他们的创作大多倾向于对乡土题材的挖掘,创作的视角也多以农村为背景来完成对人生抑或是对社会的思考。

陕西地理环境分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陕南山地三大区域,不同的地理风貌造就不同的文化面貌,文学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地域性特质,形成了陕北、关中、陕南三大作家群。

陕西三大作家群的乡土小说数量繁多,大都十分优秀,展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与精神文化。

路遥出身于陕北农村,代表作品《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描述的大都是陕北农村中的人与事物。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以关中农村为创作视角。

张浩文的《绝秦书》、程海的《热爱命运》等关中代表性作品都是以关中农村中的人和事为描述对象展现各自的创作目的。

贾平凹的《秦腔》以一个陕南村镇为焦点,讲述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的生存状态,作品的题材以陕南乡土生活为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多是农民出身。

陕西乡土小说在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民俗艺术等的描写上又各有侧重,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

一.陕北作家乡土小说――黄土高原上沉闷而又悲凉的呐喊陕北黄土高原特有的环境形成特有的文化――质朴厚重、雄劲苍凉,在这种文化氛围下的文学也带有这种特质,关于陕北的文学作品普遍弥漫着这种氛围,作品中的人物大多能体现出陕北人特有的豪迈而又质朴的地域性特质。

以路遥、高建群为代表的陕北作家群就在陕北这片土地上创作出了《平凡的世界》、《最后一个匈奴》等质朴厚重、雄劲苍凉乡土小说作品。

陕北作家群的审美取向就如黄土高原一样厚重真实,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对于农村生活的描述就像是对整个黄土高原的概括,忍饥挨饿中求学、不屈服于生活苦难的少平,扛下家庭重担,不断改变贫穷现状的少安,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但最终屈服于命运的田润叶以及作者笔下形形色色的各种真实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的生活就代表着陕北的生活,陕北的人民就如同路遥笔下的人物形象一般质朴纯真,可以说《平凡的世界》就是对当代普通陕北人生活的高度概括与描述。

三个人的文学风景_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三作家的文化符号学意义_孙新峰

三个人的文学风景_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三作家的文化符号学意义_孙新峰

思潮与流派三个人的文学风景———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三作家的文化符号学意义孙新峰 摘 要:人是符号的动物,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三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与陕西(中国)地域文化有天然的同构关系,主要表现在他们与旗帜、烟酒、枪、树、车等人文符号、文化物象的对应上。

作家作为一种终极的艺术符号(意象),一种独特的客观的文化生物(态)存在,无论从哪个角度把握都只是揭开冰山之一角。

符号学和镜像理论的介入,为文学批评拓展了新路。

作家与其符号对应物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模糊性、互渗性共同构建成了陕西甚或中国文坛一帧独特的文学审美风景。

关键词: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符号;镜像;审美楔 子陕西号称文化大省、文学大省,然而检视陕西当代文学发展状况,我们不得不说,陕西文坛这么些年,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三个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构成了其他地区无法企及的独特文学风景。

这样说,确实有些“以成败论英雄”的意味,然而,这三个人深厚的写作功底,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辉煌的写作实绩,在全国也是高标独具,引人注目的。

作家的创作风格和人格的形成,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作用举足轻重。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三人的创作人格,主要是指他们在创作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在中国这个特定的地理和社会文化及时代环境中形成的心理特征或者说艺术风貌。

陕西黄土地文化的氛围对作家创作人格的孕育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三个作家生长在陕西乃至中国这个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围中,其人格在西北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浸渍下逐渐生长、充实、成熟。

由于个性不同,所受的地域文化熏陶氛围不一,他们在作品内外都展示出不同的人文征象,这就为符号学阐释提供了极大的解读空间。

卡西尔指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主要通过符号来认知和把握世界。

”“所有的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

”①作家作为文化的生物,同时也是符号的对象和产物,其丰富复杂的艺术创造现实,促发了人们的激情想象。

首先文如其人。

两种文化视野_两种审美倾向_贾平凹_陈忠实比较谈_李兆虹

两种文化视野_两种审美倾向_贾平凹_陈忠实比较谈_李兆虹

收稿日期:2006-10-14作者简介:李兆虹(1966-),女,山西闻喜人,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两种文化视野,两种审美倾向———贾平凹、陈忠实比较谈李兆虹(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摘要:陕西作家贾平凹、陈忠实都来自于农村,关注农村,体现出恋土情怀,但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视角下,体现出不同的文学风格和审美倾向。

贾平凹的作品空灵、典雅,凸显阴柔之美,陈忠实的创作则恢宏、大气磅礴,体现出阳刚之气;陈忠实的作品具有悲剧因素,人物充满苦难与悲凉,贾平凹的作品体现和谐与宁静,迷茫与困惑;陈忠实具有明确的史诗意识,构建具有鲜明史诗品格的作品,而贾平凹则更关注原生民间文化形态;陈忠实受儒家文化影响大,其作品具有反思思辨色彩,深邃而浑厚,而贾平凹受佛道思想影响较大,注重直觉与感性。

关键词:贾平凹;陈忠实;民间文化形态;恋土情结;悲剧;史诗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030(2007)01-0001-07贾平凹、陈忠实是陕西文坛两位重量级作家,在全国颇具影响力,他们代表了八、九十年代以来陕西文坛以及西部文学的重要成就,他们秉承三秦大地厚重的文化积淀和生生不息的生命脉搏,传承着三秦文化不间断的精神力量,他们所显现出的三秦文化,尤其是三秦乡土文化有着诱人的魅力和巨大的影响力,仔细品味两位作家,他们之间有着诸多相同、相似、相近之处,又有着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更多的是两种文化视野关照下的差异,本文试图通过他们的诸多异同来揭示西部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文学风格和美学特质。

一著名作家贾平凹、陈忠实都来自陕地农村,他们的思想意识及处世行为都有相似之处:第一、农村题材与恋土怀旧的情怀同是农家子弟,相似的出身经历,使得两位作家都显示出对农民和农村题材的偏爱,以故乡为切入点,两位作家从文化、社会历史等角度关注农村变迁和农民命运。

两位作家无一例外地迷恋传统文化,充满了恋土怀旧的情怀,他们以文化为视角,写出了他们心目中迷恋的那一片圣土、圣地,体现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己还是在写小溪了,反正在他的笔下,“它在流着,流着。”在贾平凹的艺术世界中,充盈着强烈的“商州山水情结”,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作
家的艺术创作对于赐予他生命的山地自然文化生态系统,有着多么深刻和顽强的依赖性,难怪在贾平凹的文化人格和人物形象里弥漫着那么沉稳的山水性格元素。
谈到地域及其文化对于这三位作家文学创作中审美意识的影响,首先应当是他们所处地域环境对他们的作用。陕西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差异性很大。路遥所在的陕北,是典型的黄土高原,长年干旱少雨,生活环境苦焦。
交通受高原、沟壑等因素的制约,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也比较困难。这样的地理环境对路遥形成了极大的影响。这使他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抗争意识和忍耐意识,在性情上粗犷奔放。而南靠终南山,北对渭河平原,秦川平原深厚的黄土地,清澈却不汹涌的灞河,则形成了陈忠实沉稳刚毅、倔强凝重的精神心理气质,在他的审美意识中,更多地表现出皇天后土意识。孕育了贾平凹的商洛山地,出门见山远行过河,青山绿水对他的精神心理气质的形成产生了巨大作用。在他的审美意识中,山之神秘与通灵、水之清越与灵秀深深地扎下了根。
生于斯、长于斯的陈忠实,所承继的自然是关中渭河平原地域文化传统。尽管不能说生于某一地域就必须要承继该地域的文化传统,但就这三位作家特别是陈忠实而言,的确是秉承了关中的历史文化,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历史文化性格和文化审美意识。甚至,只有在寻找到或者激活深存于生命意识中的历史文化意识时,陈忠实才在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中确定了自己的历史地位。此前,陈忠
陈忠实在他的文学创作审美意识建构中,凝结了更为浓郁而沉重的历史文化意识,历史文化意识是陈忠实审美意识的内核。这既得益于当代中国文学创作自“寻根文学”之后神话发展的启示与冲击,也得益于他所生存的关中地区。这片皇天后土给了他太多、太深的历史文化的生命情感体验。关中平原是典型的黄土地,但与陕北的黄土高原明显不同。关中平原极为适宜于农业生产,是中国典型的农耕文化形成发展之地。因此,耕读便成为关中乡土文化的集中表现,历史上所存留的关中书院凝聚的是农耕文化的精华。关中文化因特殊的地域位置,还成为了中华民族现今历史文化最为突出、典型和深厚的存活地。在这方土地上,积淀了过于沉重深厚的历史文化,从中华民族始祖的神话传说,到有文字记载的从远古到中古的社会历史,周秦汉唐便是这片皇天后土曾经的辉煌标志。因此,关中地域文化中积淀了其他地域所无法比拟的社会历史文化意识和农耕文化意识。
从陈忠实的表述可以看出,关中平原使他在生存过程中便将历史文化注入生命情感中。正是这种生命体验与理性思考的相遇,才迸发出了陈忠实文学艺术创构上升腾超越的火花,使得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次蜕变式的飞跃。陈忠实始于《蓝袍先生》完成于《白鹿原》的这次以历史文化审美意识的建构完成,不论是就他自己而言,抑或是从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来说,历史文化与陈忠实相遇都是一个历史与文化的诉求。因此,既可以说历史文化成全了陈忠实及其文学意识创造的历史奇迹,也可以说,陈忠实对于关
中地域历史文化的开掘,极大地丰富乃至成就了中国当代历史文化视域的文学创作。
在陕西作家群
中,贾平凹是受自然文化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作家,故乡的山山水水几乎存在于他的每一部作品中。商洛特有的山地及其所孕育出来的地域文化,不仅为贾平凹审美意识打下了底色,而且随着他人生与文学创作的进步与发展,地域文化对他审美意识浸润也就愈加明显这溪流穿行于山间谷底,最终要流出山地,汇入江河,融入大海大洋。但他依然保持着山地的芬芳与气质。因此,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审美意识建构,虽然后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融汇了许多新质,但空灵蕴藉的山水审美意识,确是始终如一地鲜活灵动地存活于他的审美意识之中。“正因为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的铜的韵味的声音;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色,它回旋在穴潭之中,便有了自己叵不可测的深沉。”“它终于慢慢地大起来了,要走更远的道儿;它流过了石川,流过了草地,流过了竹林,它要拜访所有的山岭,叩问每一次石头,有时会突然潜入河床的沙石之下去了呢。于是,轻风给了它的柔情,鲜花给了它的芬芳,竹林给了它的凉绿,那多情的游鱼,那斑斓的卵石,也给它增添了美的色彩。”在这些文字中,人们已分不清作家到底是在写
地域文化与作家审美意识—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之论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这三位陕西作家在自身的审美意识生成过程中,均受他们所处地域文化的深厚影响,并形成了各自审美意识的个性特征。不论是与三位作家的直接接触,抑或就他们的个人自白,当然还有他们的艺术创作,我们都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突出的地域文化特征。他们的审美意识从形成伊始,就已打上了不同地域文化的深刻烙印。
比较而言,如果说路遥是一种茫然的高原审美意识,陈忠实凸显的是皇天后土审美意识,那么,贾平凹特异于他人的,则是空灵而诡异的山水审美意识。贾平凹的生命情感意识就熔铸在商州的山水之中。他在那篇叫做《溪流》的序言中说:“我愈来愈爱着生我养我的土地了。”“就像山地里纵纵横横的沟岔一样,就像山地里有着形形色色的花木一样,我一写山,似乎思路就开了,文笔也活了。”“甚至觉得,我的生命,我的笔命,就是那山溪哩。虽然在莽莽的山的世界里,它只是那么柔得可怜,细得伤感的一股儿水流。”“或许,它是从石缝里一滴儿一滴儿渗出来的;或许,是从小草的根下一个泡儿一个泡儿冒出来的。但是,太阳晒不干、黄风刮不跑它。天性是那么晶莹,气息是那么清新;它一出来,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寻着自己的道路要流动了。”由此看出,故土山水对于贾平凹的影响是多么的深厚。正是这山水的空灵,蕴藉与神秘的生命灵动,哺育了贾平凹的生命情感,生成了他的审美认识方式,浇筑着他的审美理想,建构起他文学创作的审美意识情态。
从当代中国的文学创作至五四以来的文学创作直至整个文化建构发展来看,对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审视与把握,价值判断以及新的历史文化观念建构中存在着严重偏差。这种现象一直到上个世纪末的八九十年代,才有所改变。如果从这一基本的历史文化视野来说,“寻根文学”及“新历史小说”创作,具有对于中国历史文化进行重新审视、重新建构的文学与文化意义。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交界地带,黄土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交汇,陕北有史以来就成为胡汉杂居之地,先后有20个部落、民族在这里错落杂居。如此,陕北便汇合为一种多民族文化共生状态。这些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碰撞、磨合和融汇,相互交流、渗合、互补,再塑出一个包容了多民族文化特点、魅力无穷的地域文化形态。这种地域文化形态,也综合反映在了祖祖辈辈生存于陕北土地上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以及由此所建构起来的伦理道德、民风习俗上。加之恶劣的自然生存生态环境和苦焦的生活条件,使得陕北地域文化审美意识,表现出顽强的生命抗争意识、承受生活现实的苦难意识、面对自然环境和人生境遇的悲壮苍凉意识以及审视生命本体特有的豪放浪漫意识。显然,路遥在建构自己的文学创作审美意识过程中,将陕北地域文化的审美意识几乎完全承继下来,并熔铸在他的文学创作之中,进而形成了他文学创作所特有的审美意识。
路遥在他短暂的42岁的生命中,为这个时代奉献出了耗尽他生命情感的文学作品,总共有几百万字。其中获得全国奖的有三
部作品:《在困难的日子里》、《
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路遥至今仍被人们特别是被青年读者接受的,主要还是他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思想意识。这些熔铸着深厚地域文化内涵的审美思想意识,在他的笔下犹如一曲凝重沉郁又激越悲壮的信天游,激荡着人们的情感魂灵。它像苍莽寥廓却干涸苦焦的沟壑塬峁,其间不知隐藏着多少人生的苦难与苍凉,又如壮阔宏大的黄河壶口瀑布,其间不知蕴含了多少生命力量和浑厚情感。路遥是善于描写、表现人生苦难的高手,以至于因这种人生苦难高超的艺术表现,使得人们原谅或者忽视了他在整体艺术创造上的不足和缺憾。
贾平凹的审美意识,当然是一种复合的审美建构。就其内在生命精神心理结构来说,他表现出明显的忧患意识、孤独意识、抑郁意识、梦幻意识,甚至还存在一定的病态意识。不仅如此,在他的文学创作中,突出地表现出神秘意识、空灵意识。当然,现实意识、平民意识、历史意识、现代意识及悲悯意识等也非常强烈。不过就地域文化的影响而言,商州地域文化中的神秘、空灵尤为突出,这构成了他文学创作上审美意识所特有的个性特质。
换一个角度看,陈忠实与其他作家或者普通人一样,在他形成自己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意识的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特别是家乡地域文化的熏陶。他
把这称之为在读一本大书:“更有一本无形的大书,从一代一代识字和不识字的父母亲友以及无所不在的社会群体中的人那里对下一代人进行自然的传输和熏陶,这个幼小的心灵从他对世界有智能感应的时候起,便开始接受诸如‘仁义礼智信’、‘男女有别,授受不亲’的性羞耻教导、制约和熏陶,他的心灵就在这样的甚至没有文化的氛围中形成一种特殊结构。”在关中,这种传统文化于现实生活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乡约族规等等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陈忠实讲自己曾经“在查阅县志时发现了一份‘乡约’,那是一份由宋代名儒编撰的治理乡民的条约准则,是由哪本大书衍化成的通俗易记的对乡民实行教化的乡土教材,而且身体力行付诸实施在许多村庄试点推广。”
也许正因为位于秦岭以南、巴山以北的陕南山地,属于长江水系的汉江、丹江于两山之间穿流而过,这里的山水中蕴含着清秀、灵性与神秘,因此在文化的生成与建构上,历史天然地融汇了楚文化与秦文化。比如戏剧就既有汉剧、花鼓,也有秦腔。当然最能代表其特色的则是商洛花鼓。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自然也就生长出悠扬委婉的山歌来。也许正因为商州的山水的灵性之气,便多出怪才、鬼才,多有空灵浪漫之气,贾平凹可以说是这片土地文化艺术精神的一个典型的生命活体。
实在建构自己文学创作审美文化意识时,更多地倾向于社会政治现实意
识的建构。关注乡村社会现实及其变化,成为他文学创作审美意识的基调。虽然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身上就遗传着关中历史文化的基因,但他深受当代社会与文学创作潮流的影响,这种与生俱来的历史文化意识被强烈的社会现实意识所掩盖。也就造成了他文学创作审美意识建构的自我消失,虽然他极力想在社会政治与现实生活意识的共构中开拓个人意识空间,但终因思维逻辑所限,依然未能捅破将他隔离于艺术创作的这张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