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厚教案

合集下载

等厚干涉教案

等厚干涉教案

等厚干涉教案教案标题:等厚干涉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等厚干涉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学习如何使用等厚干涉法测量薄透明物体的厚度。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教学视频,介绍等厚干涉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等厚干涉实验装置,包括光源、透明物体、凸透镜、干涉条纹观察装置等。

3. 实验材料:透明薄片、标尺、白纸等。

4. 学生实验记录本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幻灯片或教学视频简要介绍等厚干涉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等厚干涉法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实验操作:1. 将透明薄片放在白纸上,用标尺测量其厚度,并记录下来。

2. 将光源对准薄片,并调整凸透镜的位置,使得干涉条纹清晰可见。

3. 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根据变化推测薄片的厚度。

4. 重复实验,使用不同厚度的透明薄片,让学生练习使用等厚干涉法测量厚度。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了解等厚干涉法测量厚度的原理。

2. 引导学生总结等厚干涉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3.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改进等厚干涉法的测量精度。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其他应用等厚干涉法的实验。

2. 让学生研究等厚干涉法在工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并进行报告。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能够观察到干涉条纹并推测出薄片的厚度。

2. 评估学生对等厚干涉法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正确解释等厚干涉的原理和应用。

3. 评估学生在总结和拓展活动中的表现,是否能够运用等厚干涉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延伸:1. 将等厚干涉法与其他测量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2. 引导学生研究和探索其他干涉现象,如等倾干涉、薄膜干涉等,并进行相关实验。

教案撰写的关键是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延伸。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光学教案——等厚干涉(劈尖)

光学教案——等厚干涉(劈尖)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
教研室:专业物理教研室教师姓名:赵立萍 Nhomakorabea课时间:2012年5月12日8:00-8:45
课程名称
光学
授课专业和班级
11级物理学
授课内容
劈尖干涉
授课学时
1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等厚干涉(劈尖干涉)的图样形成原因、特点、光程差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教学重点
等厚干涉(劈尖干涉)的计算、应用实例分析
教学难点
3.重点难点讲授:由光程差的决定因素入手,引入劈尖(薄膜厚度线性变化)干涉的基本概念、图样形成原因、特点、光程差的计算方法及应用,给出薄膜干涉的相长与相消条件,并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薄膜干涉的现象;结合劈尖干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问题讨论:
(1)劈尖的上表面转动和平移时,棱边明暗变化?条纹间距变化?条纹条数变化?条纹移动?
(2)蜻蜓翅膀、油膜和肥皂泡表面的彩色花纹?
(3)肥皂泡的薄层色变化原因?
5.例题讲解:例题(见幻灯片)
6.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等厚干涉(劈尖干涉)的图样形成原因、特点、光程差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并能够应用劈尖干涉图样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7.作业布置:教材41页例1例2
1分钟
等厚干涉(劈尖干涉)图样形成原因、特点及计算
教具和媒体使用
黑板、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
时间分配(45分钟)
1.复习旧课:薄膜干涉的光程差,等倾干涉的光程差。
2.引入新课:薄膜干涉中,入射倾角和薄膜厚度决定光程差,这也决定了干涉结果。薄膜厚度均匀时,光程差是入射倾角的函数,即形成薄膜等倾干涉。那么,当入射光垂直入射(即入射倾角0°时),光程差就是薄膜厚度的函数,即当薄膜厚度相同时干涉结果相同——等厚干涉。本节系统讲授等厚干涉中的劈尖干涉(薄膜厚度线性变化)干涉图样及应用。

等厚干涉实验教案

等厚干涉实验教案

等厚干涉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等厚干涉实验原理。

2.学习如何利用等厚干涉实验测量物体的厚度。

二、实验仪器:
1.等厚干涉仪
2.光源
3.物镜
4.分光镜
5.干涉滤光片
三、实验原理:
等厚干涉实验是一种利用干涉现象测量物体厚度的方法。

在等厚干涉实验中,光线通过物体时,会产生干涉现象,使得光线的相位差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干涉条纹,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可以测量物体的厚度。

四、实验步骤:
1.将光源放置在等厚干涉仪的一端,使光线通过物镜,然后通过分光镜,分为两束光线。

2.一束光线穿过待测物体,另一束光线不穿过物体,经过干涉滤光片后再汇合。

3.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调整干涉滤光片的角度,使干涉条纹清晰可见。

4.根据干涉条纹的变化,测量物体的厚度。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眼睛直接看光源。

2.调整干涉滤光片的角度时,要小心操作,以免损坏实验仪器。

3.在观察干涉条纹时,要保持比较稳定的环境,避免外界干扰。

六、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等厚干涉实验,我们可以测量物体的厚度。

实验结果的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光源的稳定性、干涉滤光片的质量、观察环境的稳定等。

因此,在实验中要注意这些因素的影响,并尽量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精度。

厚薄小班教案

厚薄小班教案

厚薄小班教案教案标题:厚薄小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厚和薄的概念。

2. 能够观察、比较和描述不同物体的厚度和薄度。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不同厚度和薄度的物体(如纸张、硬纸板、布料等)。

2. 图片或图表,展示不同物体的厚度和薄度。

3. 视频或动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厚度和薄度。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制作一个简单的触觉盒子,盒子内放置不同厚度和薄度的物体。

让学生通过触摸来感受不同物体的厚度和薄度。

2. 引导学生讨论触摸盒子中物体的特点,引出“厚”和“薄”的概念。

探究活动:1. 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或图表,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厚度和薄度。

2. 引导学生描述不同物体的厚度和薄度,例如使用形容词如“厚”、“薄”、“更厚”、“更薄”等。

3. 让学生自行选择不同物体进行触摸和比较,进一步巩固他们对厚度和薄度的理解。

拓展活动:1. 分发一些纸张、硬纸板和布料等材料给学生,让他们自由探索和比较这些物体的厚度和薄度。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厚度和薄度特点。

3. 带领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有些物体需要更厚,有些物体需要更薄?不同物体的厚度和薄度对其功能有什么影响?总结活动: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关于厚度和薄度的知识。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以促进思考和深入学习。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探究和拓展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口头描述和表达,评估他们对厚度和薄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3. 可以设计简单的练习或问答来检查学生对于厚度和薄度的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1. 将学生带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厚度和薄度,如书本、衣物、食物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其他与厚薄相关的概念,如密度、重量等。

3.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以深化对于厚度和薄度的理解。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厚薄》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厚薄》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厚薄》教案名称:比较厚薄适用年级:中班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比较不同物品的厚薄程度。

2. 能够辨认并排序物品的厚薄程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教学准备:1. 不同厚度的物品,例如纸、铅笔、细绳等。

2. 比较厚度的图片或卡片。

3. 白板或黑板。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让学生观察班级内的同学,看谁的衣服比较厚?2. 引导学生思考衣服的厚度对我们的穿着有什么影响。

探究活动:1. 出示不同厚度的物品,如纸、铅笔、细绳等。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物品,思考哪个物品厚,哪个物品薄?2. 让学生尝试用手触摸这些物品,进一步感受它们的厚度。

3. 引导学生对这些物品进行排序,从厚到薄或从薄到厚。

讨论与总结:1. 让学生将排序好的物品摆放在桌面上,观察每个物品的厚度。

2. 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其他物品也可以用来比较厚薄?比如纸张的厚度不同。

3. 通过讨论,总结出物品的厚度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来确定。

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比较厚度的图片或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按照厚薄程度的顺序排列。

2. 让学生用纸、铅笔等物品指示出图片或卡片的厚薄程度。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自己带来一些物品,进行厚薄的比较。

2. 利用游戏和互动方式,让学生继续巩固和拓展对厚薄概念的理解,例如“找最厚的物品”、“找最薄的物品”等游戏。

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品的厚薄程度,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并进一步形成对厚薄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和学生参与度的提高,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并通过多种方式巩固和拓展对厚薄概念的学习。

中班数学比较厚薄教案

中班数学比较厚薄教案

中班数学比较厚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中班幼儿理解厚与薄的概念;2.培养幼儿使用比较厚薄进行比较的能力;3.提高幼儿对数学概念的认知;二、教学准备1.数学课本;2.多种不同厚度的物品;3.笔和纸;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幼儿回顾之前学过的厚与薄的概念,并复习相应的汉字;•提问:“你知道厚和薄有什么不同吗?”让幼儿思考并回答;2.探索(10分钟)•准备多种不同厚度的物品,如纸张、书、盒子等;•让幼儿观察这些物品,然后分别把它们按照厚度从小到大排列;•引导幼儿发现厚和薄的差异,并进行简单比较;3.引入概念(15分钟)•老师用黑板或白板写下“厚”和“薄”两个汉字,并与相应的物品进行对比;•通过比较,让幼儿理解并记忆“厚”表示物体的较大厚度,“薄”表示物体的较小厚度的概念;•让幼儿通过观察物品,总结出厚和薄的特征,并写在纸上备忘;4.拓展运用(15分钟)•让幼儿自由选择一种物体,然后找出与之相比较的物体,并用文字和图画的形式描述它们之间的厚度差别;•鼓励幼儿使用形容词和比较词语,如“比较厚”、“比较薄”、“更厚”、“更薄”等;•随后,让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并听取其他同伴的意见和观点;5.总结(5分钟)•让幼儿回顾学习到的内容,召集他们一起总结厚与薄的概念和特征;•强调比较的重要性,并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思考和比较;6.小结(5分钟)•让幼儿用自己的话简单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到的知识;•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和提问,激发学习兴趣;四、教学延伸1.在幼儿游戏中加入比较厚薄的元素,如在搭积木时比较积木的厚度;2.制作幼儿生活中的比较厚薄物品展示墙,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观察,找到不同厚度的物品并分门别类粘贴;3.带领幼儿参观学校图书馆或书店,让幼儿在大量书籍中观察、比较书本的厚度差异;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幼儿对厚和薄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比较厚薄的方法进行分类和描述。

幼儿园厚与薄教案7篇

幼儿园厚与薄教案7篇

幼儿园厚与薄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汇报材料、自我鉴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方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presentation materials, self-evaluation, documentary evidence, contract agreements, reflections, comprehensive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幼儿园厚与薄教案7篇教案能够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持课堂秩序,通过编写教案,教师能够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厚与薄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厚薄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厚薄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厚薄教案教案标题:认识厚薄一、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理解“厚”和“薄”的概念。

2.能够正确运用“厚”和“薄”来描述物体。

3.提高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二、教学准备:图画、实物。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一张厚的纸片和一张薄的纸片,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认识到纸片的厚薄不同。

2.导入新课:请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教师指着物品问学生:“这是厚的还是薄的?”学生回答,并解释理由。

3.拓展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去校园外进行观察。

学生们注意观察身边的物品,分别说出它们是厚的还是薄的,并简单解释理由。

4.归纳总结:教师让学生回到教室,学生们一起回顾观察到的物品,进行分类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厚的和薄的物品各有哪些特点。

5.温故知新:教师出示几张图画,让学生认真观察,说出图画中的物体是厚的还是薄的,并简单解释理由。

6.实践应用:教师分发一些物品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触摸和比较,说出它们是厚的还是薄的,并举出理由。

7.练习巩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每位学生分发一些物品(如纸片、书、玩具等),让学生通过交流和观察,讨论这些物品是厚的还是薄的,并举出理由。

8.知识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厚和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厚衣服可以保暖,厚纸可以挡风,薄纸适合折纸等。

9.课堂反馈: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解释理由,检查学生对厚薄概念的掌握程度。

10.课堂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正确运用厚和薄来描述物体。

四、教学延伸: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观察教室中的物品,进行厚薄的分类,并尝试运用其他形容词来描述物体,如长短、高矮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画,让学生认识厚薄的概念,并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侧重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后续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厚”和“薄”的概念提供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数学活动认识厚薄教案

数学活动认识厚薄教案

数学活动认识厚薄教案教案标题:数学活动认识厚薄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描述厚和薄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测量和估算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教学资源:1. 不同厚度的纸张、卡片或材料。

2. 尺子或卷尺。

3. 图表或白板。

4. 计时器。

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厚和薄的物体,并请他们描述这些物体。

- 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区分厚和薄?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厚度?2. 实践活动(20分钟):- 将不同厚度的纸张、卡片或材料放在桌上,让学生观察并按照厚度进行分类。

-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材料,并使用尺子或卷尺测量它的厚度。

-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填写在图表或白板上。

- 引导学生讨论结果,并比较不同材料的厚度。

3. 分组讨论(10分钟):- 让学生重新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厚度相似的材料。

- 学生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他们的材料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他们如何描述这些材料的厚度?4. 游戏活动(15分钟):- 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

- 每个小组依次展示他们选择的材料,并让代表们比较两种材料的厚度。

- 每组代表用计时器记录比较时间,并在比较后向全班汇报结果。

- 全班讨论并总结:哪个材料更厚?为什么?5. 总结与评价(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并总结厚和薄的特征。

- 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厚薄概念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厚度,并记录下来。

2.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使用尺子或卷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测量物体的厚度?3. 探索其他数学概念,如长、宽、高等,并与厚度进行比较和联系。

《认识厚薄》中班教案

《认识厚薄》中班教案

《认识厚薄》中班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厚”和“薄”的概念。

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感知物体的厚薄差异。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厚薄。

培养学生通过比较、排序等方法,判断物体的厚薄。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厚”和“薄”的概念。

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感知物体的厚薄差异。

2.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厚薄。

让学生能够通过比较、排序等方法,判断物体的厚薄。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厚薄不同的纸张、图书、树叶等。

尺子、剪刀等工具。

3.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学生分组坐好,每组前方放置一个展示桌。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部分通过故事引入“厚”和“薄”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厚”和“薄”的理解。

4.2 基本部分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用尺子测量物体的厚度,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厚薄。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剪刀剪出厚薄不同的纸张,展示并分享他们的作品。

4.3 巩固部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厚薄排序”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比较、排序等方法,判断物体的厚薄。

学生分享他们的排序结果,讨论排序的方法和原则。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对“厚薄”概念的理解。

5.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学习过程和作品,包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对“厚薄”概念的理解。

5.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评价学生对“厚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课堂小结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对“厚薄”概念的理解。

6.2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找一找家中的厚薄不同的物品,用语言描述并拍照记录。

学生将照片和描述写在日记本上,分享他们的发现。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师自我反思教师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感知物体的厚薄差异。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牛顿环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牛顿环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实验项目用牛顿环测曲率半径教学目的1. 观察等厚干涉现象,了解等厚干涉原理。

2. 掌握测定凸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

3. 熟悉读数显微镜的用法。

实验原理光在透明薄膜上下表面反射而产生的干涉现象称为薄膜干涉。

当光的入射角一定时,干涉条纹沿着等厚处分布,并呈现在薄膜的上表面。

这种干涉称为等厚干涉。

把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A的凸面放在一平板玻璃B上,就组成了产生牛顿环的器件。

由于A、B两者之间有着一层厚度不等的空气薄膜,当平行单色光近乎垂直入射时,则空气薄膜下缘面的反射光1′与空气薄膜上缘的反射光2′在P点产生干涉,如图下所示。

设P点处空气膜的厚度为d,则反射光1′比2′多走的路程近似等于2d(因为平凸透镜A的曲率半径R很大),又因为从光疏介质(空气)射到光密介质(玻璃)的反射光1′与反射光2′相比,还有一个“半波损失”,于是二相干光1′和2′的光程差为:122dλ∆=+根据干涉条件可得:2(1,2,3,)22(21)(0,1,2,)2kkd k kd k kλλλλ⎧∆=+==⎪⎪⎨⎪∆=+=+=⎪⎩……形成明纹……形成暗纹其中k为干涉条纹的级次。

由于空气膜厚度对称于二玻璃的接触点而向外逐渐增加,相同厚度处干涉状态相同,所以干涉条纹是一组以接触点为中心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俗称牛顿环。

R为透镜的曲率半径,kr为牛顿环的半径Rrdkk2/2=上式说明,kd与kr的平方成正比,所以离中心越远,光程差增加越快,所看,估算时589.3nmR由于读数显微镜读数机构是螺纹啮合结构,为了消除“回程差”,测量时,测微螺旋只能朝一个方向转动,中途不可反转读数。

牛顿环左右环圈数要数清楚,对称的环圈数不可数错。

测量过程不可触动牛顿环装置。

牛顿环装置上的螺丝不可旋太紧,以免压破牛顿环。

大学物理光的干涉的教案

大学物理光的干涉的教案

教学对象:大学物理专业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干涉现象,掌握干涉的基本原理。

2. 熟悉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理解其原理和操作步骤。

3. 掌握光程差的概念,理解其与干涉条纹的关系。

4. 了解等厚干涉和等倾干涉现象,并能分析其实验结果。

教学重点:1. 光的干涉现象和原理。

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 光程差与干涉条纹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光程差的概念及其与干涉条纹的关系。

2. 等厚干涉和等倾干涉现象的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复习光的波动性,介绍光的干涉现象。

2. 引出干涉现象的产生条件,如相干光源、稳定的相位差等。

二、讲解光的干涉原理1. 介绍干涉现象的基本原理,如相干光源、稳定的相位差、光程差等。

2. 讲解光程差的概念,包括光程和光程差的关系。

3. 分析光程差与干涉条纹的关系,如光程差等于零时出现亮条纹,光程差等于半个波长时出现暗条纹。

三、讲解杨氏双缝干涉实验1. 介绍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分析实验中的关键参数,如双缝间距、屏幕与双缝的距离等。

3. 通过实验结果,理解光程差与干涉条纹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1. 总结光的干涉现象和原理。

2. 强调光程差与干涉条纹的关系。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回顾光的干涉现象和原理。

2. 复习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二、讲解等厚干涉和等倾干涉现象1. 介绍等厚干涉和等倾干涉现象的定义。

2. 分析等厚干涉和等倾干涉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结果,理解等厚干涉和等倾干涉现象的特点。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等厚干涉和等倾干涉现象的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讲解等厚干涉和等倾干涉现象的原理。

四、课堂小结1. 总结等厚干涉和等倾干涉现象的特点。

2. 强调光的干涉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光的干涉现象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牛顿环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牛顿环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实验项目用牛顿环测曲率半径教学目的1. 观察等厚干涉现象,了解等厚干涉原理。

2。

掌握测定凸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

3。

熟悉读数显微镜的用法。

实验原理光在透明薄膜上下表面反射而产生的干涉现象称为薄膜干涉。

当光的入射角一定时,干涉条纹沿着等厚处分布,并呈现在薄膜的上表面.这种干涉称为等厚干涉.把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A的凸面放在一平板玻璃B上,就组成了产生牛顿环的器件。

由于A、B两者之间有着一层厚度不等的空气薄膜,当平行单色光近乎垂直入射时,则空气薄膜下缘面的反射光1′与空气薄膜上缘的反射光2′在P点产生干涉,如图下所示。

设P点处空气膜的厚度为d,则反射光1′比2′多走的路程近似等于2d(因为平凸透镜A的曲率半径R很大),又因为从光疏介质(空气)射到光密介质(玻璃)的反射光1′与反射光2′相比,还有一个“半波损失”,于是二相干光1′和2′的光程差为:122dλ∆=+根据干涉条件可得:2(1,2,3,)22(21)(0,1,2,)2kkd k kd k kλλλλ⎧∆=+==⎪⎪⎨⎪∆=+=+=⎪⎩……形成明纹……形成暗纹其中k为干涉条纹的级次.由于空气膜厚度对称于二玻璃的接触点而向外逐渐增加,相同厚度处干涉状态相同,所以干涉条纹是一组以接触点为中心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俗称牛顿环。

R为透镜的曲率半径,kr为牛顿环的半径Rrdkk2/2=上式说明,kd与kr的平方成正比,所以离中心越远,光程差增加越快,所看到的牛顿环也变得越密。

如果在kr处恰好为暗纹,(一般测量中都由于读数显微镜读数机构是螺纹啮合结构,为了消除“回程差”,测量时,测微螺旋只能朝一个方向转动中途不可反转读数。

牛顿环左右环圈数要数清楚,对称的环圈数不可数错。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厚薄教案7篇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厚薄教案7篇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厚薄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大全、培训计划、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training pla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refle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厚薄教案7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课堂进度的紧凑和高效,教案的详细准备能够帮助我们预测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应变能力,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厚薄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认识厚薄教案

认识厚薄教案

认识厚薄教案教案标题:认识厚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厚薄的概念,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厚薄程度。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能够将物体按照厚薄程度进行归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观察结果。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不同厚度的纸张、铅笔、书本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笔和纸。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投影仪或白板上展示一些不同厚度的纸张、铅笔和书本等物体。

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厚薄吗?厚薄是如何区分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探究活动:3.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些不同厚度的纸张、铅笔和书本等物体。

4. 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厚薄程度。

5.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尝试将物体按照厚薄程度进行分类。

展示与总结:6. 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分类方式。

7.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让学生明确厚薄的概念和区分方法。

8. 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或模糊理解。

拓展活动:9. 学生自主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厚薄程度,并尝试将它们按照厚薄程度进行分类。

10.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拼贴等方式,创作一幅画作,展示不同厚度的物体。

评价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评价他们是否理解厚薄的概念。

2. 教师观察学生的分类方式,评价他们是否能够按照厚薄程度进行合理分类。

3. 教师评价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包括小组内的讨论和展示。

教学延伸:1.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厚度不同,有什么作用或用途。

2. 可以与学生一起探究其他与厚薄相关的概念,如薄膜、厚壁等。

注意事项:1. 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

2.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

3.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纠正错误或不准确的观点。

教案 光的等厚干涉与应用

教案  光的等厚干涉与应用

教案光的等厚干涉与应用
林一仙
一目的
1、观察光的等厚干涉现象,加深理解干涉原理
2、学习牛顿环干涉现象测定该装置中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2
R
(a)(b)
图20—1
根据干涉相消条件易得第K级暗纹的半径与波长λ及牛顿环装置中平凸透镜的凸面曲率半径R存在下述关系:
λλ
K K R d r K K 422
==
根据d K 2与K 成正比的性质采取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422n m R d d n m -=-λ
四 教学内容和步骤
1、 牛顿环装置的调整,相应的提出问题,怎样将干涉图样调到装
置的中心?
2、 显微镜的调节,焦距怎么调?叉丝怎样调节?干涉图样不清晰
怎么办?反光镜怎么用?刻度尺怎么读?
3、 读数方法,要防止螺距差。

读完一组之后要把牛顿环转90度再
重新读一组。

4、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忽略仪器误差。

五 注意事项
1、 仪器轻拿轻放,避免碰撞。

2、 镜头不可用手触摸,有灰尘时用擦镜纸轻轻拂去不能用力擦拭。

调焦及调鼓轮时不可超出可调范围。

为防止产生螺距误差,测量过程中鼓轮只能往一个方向转动,不许中途回倒鼓轮。

六 主要考核内容
1、 预习报告内容是否完整,原理图、公式、表格等是否无误。

2、 看是否将干涉图样调出来,数据是否有误等。

等厚干涉

等厚干涉
填表说明: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调整。
.
(2)了解钠光灯的是使用和注意事项。
(3)进一步熟悉读数显微镜。
(4)进一步熟悉用逐差法处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1)牛顿环干涉条纹产生的条件及特点。
(2)能自行导出原理实验式。
(3)了解消除回程误差的方法。
(4)调整读数显微镜,并测量有关暗环的直径。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讨论、思考题、作业:
思考题:
(1)为什么牛顿环条纹离中心越远条纹越密?
(2)利用透射光观测牛顿环与用反射光观测会有什么区别?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等):
《大学物理学教程》朱孝义等编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讨论□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挂图□音像□其他√□
大学物理实验(48学时)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周周第1--3节:
实验16等厚干涉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教学目的:
(1)观察等厚干涉现象,加深对等厚干涉原理的理解。
(2)利用牛顿环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基本要求:
(1)掌握利用牛顿环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的原理和方法。

比较厚薄中班数学教案

比较厚薄中班数学教案

比较厚薄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厚薄中班数学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会区分物体的厚薄,并会正确运用“厚薄”表述比较的结果。

2.能从3——5个厚薄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等量的物体。

3.能对3——5个物体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黄瓜、胡萝卜、百萝卜、书、积木等若干。

活动过程:1.引题。

教师出示厚薄不同的两本书,请幼儿比一比、说一说,哪本厚?哪本薄?2.通过游戏“比一比”感知物体的厚薄。

(1)引导幼儿从座位底下拿出书和旁边的幼儿进行比较,并能用“厚薄”表述比较的结果。

(2)找一找:请幼儿在3——5本书籍中找出一样厚或者一样薄的书。

2.小组操作活动。

(1)排一排:提供厚薄不同的黄瓜片、胡萝卜片、书、积木等,引导幼儿将每类物品按从厚到薄或从薄到厚的顺序排序。

(2)涂色:按图示给图中的物体根据厚薄的不同涂上不同的颜色。

3.运用多媒体展示幼儿操作作品。

活动延伸:区域活动:在益智区提供厚薄不同的物体请幼儿排序;并能根据图示进行涂色。

生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引导幼儿寻找幼儿园、家里和周围环境中厚薄不同的.物体。

活动反思:《比较厚薄》是中班的数学活动,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学习区别物体的厚薄,并能用正确的词语表达出来,知道比较物体的厚薄是具有相对性的。

让幼儿通过进行物体和物体之间的比较发现问题,了解一些逻辑知识,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他们对一些简单的逻辑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高低、大小等,所以我觉得选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物体厚薄的比较是具有相对性的是很有必要。

比较厚薄中班数学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通过不同的方法,区分2—5样物体的厚薄,并对其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通过分类合作比较,体验快乐。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木板,书,围巾,纸,袜子,毛巾,饼干,鞋盒,饮料,积木,篮子。

【活动过程】一、目测1、师: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们现在穿的要怎么样啊(厚)那现在的的呢(薄)2、出示木板师:我这里有一块木板,你们觉得是厚还是薄呢?师:那我现在在拿出一块,现在这块木板是厚还是薄呢?小结:原来一样东西是不能比的,要两样或两样以上的东西才能比较厚薄。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厚薄》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厚薄》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厚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三单元《认识量》,具体内容为比较厚薄。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厚薄的概念,掌握比较厚薄的方法,并能运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厚薄的概念,知道厚薄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正确判断物体厚薄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将厚薄概念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比较厚薄的方法。

难点:将厚薄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厚薄不同的书本、积木、卡片等。

学具:每组一套厚薄不同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桌上的书本,提问:“这些书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关注书本的厚薄。

2. 教学活动(1)教师展示厚薄不同的书本,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并说出厚薄不同的特点。

(2)教师示范比较厚薄的方法,如:将书本叠放,观察哪本书更厚;将书本并排放置,观察哪本书更薄。

(3)学生分组操作学具,互相交流比较结果。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小明的书本和小红的书本,哪个更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个物体更厚。

(2)学生自主设计一道关于厚薄的题目,并与同学分享。

(2)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比较厚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较厚薄》2. 内容:(1)厚薄的概念(2)比较厚薄的方法(3)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一找家里的物品,比较它们的厚薄,并记录下来。

(2)设计一道关于厚薄的数学题目。

2. 答案:(1)略(2)例:小华的书本比小强的书本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中掌握了比较厚薄的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运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研究其他物体的属性,如长短、高矮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中班数学《比较厚薄》教案(通用

中班数学《比较厚薄》教案(通用

中班数学《比较厚薄》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启蒙数学》第四章第一节,主题为“比较厚薄”。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厚薄概念,学习比较物体厚薄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厚薄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厚薄的概念,学会比较物体厚薄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厚薄的概念,掌握比较厚薄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厚薄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厚薄不同的书本、卡片、积木等。

学具:每组一套厚薄不同的卡片、积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组厚薄不同的书本,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大家看看这些书本有什么不同?哪本书最厚?哪本书最薄?”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比较书本的厚薄,讲解厚薄的概念。

(2)教师演示如何比较物体厚薄,如用手指触摸、重叠比较等。

(3)引导幼儿用学具卡片、积木进行厚薄比较。

3. 随堂练习(1)幼儿独立完成厚薄比较任务。

(2)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分享比较方法。

4. 小组讨论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相互交流比较厚薄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较厚薄2. 内容:厚薄概念比较方法实践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出生活中的厚薄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厚薄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比较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厚薄现象,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2)组织相关主题活动,如制作厚薄不同的卡片、积木等,巩固幼儿对厚薄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4. 小组讨论的组织方式5.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拓展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对于幼儿学习厚薄概念及比较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基础训练基地






课 程 名 称:
基 础 实 验
课 题 名 称:
等 厚 干 涉
任 课 教 员:


教 学 对 象:
四 十 六 期 飞 行 学 员
教 学 学 时:
4 学 时
教研室审批:
2005 年 12 月 1 日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观察和研究等厚干涉的现象及特点。

2、学习用干涉法测透镜的曲率半径和微小厚度。


二、内容提要与时间分配: 组织教学:3 课前预习:15 理论讲解:30 实验操作:85 实验报告:70 实验总结:5 整理仪器:2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方法 难点:有效数字的读取、误差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手段: 投影仪、幻灯片
五、教学组织实施:


空军长春飞行学院
批准人 年 班 月 次 日 上 课 日 期
基础实验 学科教案( )
任课教员
石 勇
2005 年 12 月 1 日 节 次 上课时数 累计时数 教学场所


等 厚 干 涉 1、观察和研究等厚干涉的现象及特点。

2、学习用干涉法测透镜的曲率半径和微小厚度。


教学目的
重、难点
重点:实验方法 难点:有效数字的读取、误差的计算
教学器材
读数显微镜、钠光灯、牛顿环装置和劈尖装置
顺 序


学员姓名
成绩


课 前 提 问
1、读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什么是等厚干涉
方法、步骤


时间


清点人数 提出要求 学员自学 通过日常经 常用到的测 量实例引入 正课 介绍
【组织教学】 清点人数,清点、检查仪器。

【实验预习】 学员阅读讲义 23 ~ 35 页 要求:一、了解等厚干涉的特点,掌握读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明确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并画出数据表格。

【引言】 在前面的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几种长度测量仪器,如:游标卡尺、千分 尺等,但有些长度如:干涉条纹的宽度,人眼很难分辨,因此不能用尺 【实验目的】 1. 观察和研究等厚干涉的现象及特点。

2. 学习用干涉法测透镜的曲率半径和微小厚度。

【实验仪器】读数显微镜、钠光灯、牛顿环装置和劈尖装置。

【实验原理】 利用透明薄膜上下表面对入射光的依次反射,这些光波相遇时将产生干涉。

若薄膜上下表面反射的光在相遇时光程差仅取决于产生反射光的薄膜的厚度,则 同一干涉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应相同,这种干涉称为等厚干涉。

牛顿环、劈尖 的干涉就是两种典型的等厚干涉现象。

一、牛顿环 将一曲率半径R很大的平凸透镜的凸面置于一光学平玻璃板上,在透镜的凸 面与平玻璃板之间将形成一空气薄膜,其厚度从中心接触点到边缘逐渐增加,如 图 1 所示。

若以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投射到这种装置上,则空气膜上下表 面反射的光波相互干涉,形成的干涉条纹为膜的等厚各点的轨迹,这种干涉是一 种等厚干涉。

在反射方向观察时,将看到一组以接触点为中心的明暗相间的圆环 形干涉条纹,而且中心是一暗斑, 如果在透射方向观察,则看到的干涉环纹与反 射光干涉环纹的光强分布恰成互补,即中心是亮斑,原来的亮环处变为暗环,暗 环处变为亮环,如图 2 所示。

C
3' 15'
2'
1' 来测量, 那么如何测量这些长度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测量方法。

1'
9
R
rk
ek
图 1
图 2


1 方法、步骤 内 容 时间


下面我们来导出干涉环纹的半径r、入射光的波长λ和所用透镜的曲率半径 R 三者之间的关系。

图 1 中ek 为第 k级暗环所在处空气膜的厚度,rk 为暗环 纹的半径。

由几何关系可知
R2  R  ek   rk2  R2  2Rek  ek2  rk2
2
2 因 R>>eK,故可略去 ek ,经整理得
ek  rk (1)
2
2R
当光线垂直入射时,由空气膜上下表面反射的光所产生的光程差为
Δ k  2ek  (2)
λ
 式中 的附加光程差是因为光在平玻璃面上反射时有半波损失。

将(1)式代入(2) 2
式就可得到以O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上各点处的光程差
2
Δ k
rk  λ (3)
2
R
2
由光的干涉条件可知,当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
Δ k
rk2 λ
R 
λ  (2k  1) 2 2
(k  0、1、2)
时,从反射方向观察,则干涉条纹为暗环。

由此可知,得到第k级暗环的条件为
rk2  kRλ
(k  0、1)
(4)
从(4)式可以看出,当波长λ一定时, rk2 与k成正比,这说明环纹的次级愈高,环 纹的间距愈小,且环纹越来越细,这是牛顿环干涉图样的特点。

同理可得到第 K 级亮环的条件为
rk 2  (k  1 )Rλ 2
(k  1、2)
(5)
由式(4)和(5)可知,当入射光波长λ已知时,只要测出第k级暗环(或亮环)的半 径rk,即可算出透镜的曲率半径R;反之,当R已知时,即可算出入射光的波长 λ。

由于牛顿环装置的接触点可能由于受压而变形,接触面之间难免附着尘埃,因 而接触点处不可能是一个几何点,而是一个圆面,所以中心的干涉暗纹不是一个 暗点而是一个暗斑,且近圆心处环纹比较模糊和粗宽,以致半径很难测准。

为了 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实验时一般测量距中心较远的、比较清晰的两个暗


2
方法、步骤


时间


环的直径。

例如测量出第m级和第n级暗环的直径Dm 和Dn ,再由这两个直径计 算R。

由(4)式可知
rm 2  rn2  mRλ  nRλ  R(m  n)λ
又因为
1 4
rm 2  rn 2 
所以透镜的曲率半径为
(Dm
2
 Dn )
2
R
二、劈尖
Dm 2  Dn 2 4m  n λ
(6)
7
将两块光学平面玻璃片,一端接触,另一端夹一薄片(或细丝等),在两玻璃片 之间形成一楔形空气薄层,称为空气劈尖。

两玻璃片的交线称为棱边,在平行于 棱边的线上,空气劈尖的厚度是相等的。

如图 3 所示。

当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投射到劈尖 装置上时,空气劈尖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束光 波发生干涉光。

在厚度为e处,劈尖上下表 面反射的两相干光之间的光程差为 e λ
Δ  2e 
λ 2
(7)
图 3
由反射光的干涉条件可知
λ λ   2k , k  1、2明条纹   2 2 (8) λ λ Δ  2e  (2k  1) , k  0、1暗条纹   2 2 Δ  2e 
每一明暗条纹都与劈尖的一定厚度e相对应。

在劈尖上厚度相同的地方,两 相干光的光程差都一样,而空气劈尖上等厚点的轨迹是一系列平行于棱边的平行 线,因此,劈尖的干涉条纹是一系列平行于劈尖棱边的明暗相间的直条纹,这些 干涉条纹称为等厚干涉条纹。

由式(8)可导出与第k级暗条纹相对应的薄膜的厚度为
λ ek 2
(9)
可见劈尖的干涉条纹的级数k与厚度e成正比,其干涉条纹分布是均匀的。




如果入射光的波长为已知,只要求出干涉级数k,就可利用(9)式计算出与其对应 的厚度e。


3
方法、步骤


时间


图4
4
5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