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皮肤试验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青霉素皮试科普小知识内容

青霉素皮试科普小知识内容

青霉素皮试科普小知识内容1. 引言1.1 青霉素皮试的定义青霉素皮试是一种检测患者是否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常见皮肤试验。

青霉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但由于青霉素过敏反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前进行皮试是非常重要的。

青霉素皮试的原理是将青霉素药物溶液涂抹在患者的皮肤表面,观察是否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皮肤反应,如红斑、瘙痒等。

如果出现阳性反应,说明患者对青霉素过敏,需要避免使用该类药物,以免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

青霉素皮试通常由专业医疗人员在临床环境中进行,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青霉素皮试的结果可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减少用药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青霉素皮试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临床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青霉素皮试的作用青霉素皮试的作用是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测试一个人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情况。

青霉素是一类常用的抗生素,但在一些人群中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包括皮疹、呼吸困难、低血压等严重症状。

进行青霉素皮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使用青霉素类药物,以避免可能的过敏反应。

青霉素皮试可以在临床用药前进行,也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时进行确认诊断。

通过皮试结果,医生可以为患者选择更安全、更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痛苦。

青霉素皮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手段,能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青霉素皮试的作用不可忽视,对促进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命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青霉素皮试的适用人群青霉素皮试是一种用来检测个体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反应的方法。

适用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曾有过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反应的患者。

如果一个人曾经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后出现过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那么可以考虑进行青霉素皮试来确认过敏情况。

2. 需要使用青霉素类药物但又对其过敏历史不明确的患者。

皮试究竟要不要消毒?别纠结了,专家共识和规定来了

皮试究竟要不要消毒?别纠结了,专家共识和规定来了

⽪试究竟要不要消毒?别纠结了,专家共识和规定来了⽪试到底要不要消毒?这个问题真的是⼀直有争议,临床各医院做法也各不⼀样。

今天我再与各位探讨下我的看法。

⼀问:静脉输液,采⾎,你消毒吗?对于静脉输液,采⾎需不需要消毒,估计没有⼈会回答不消毒吧?那我就要问问⼤家为什么静脉输液,采⾎的时候你要选择消毒呢?答案很明显也很简单,如果不消毒,或者说消毒效果不明显,针头刺破⽪肤后再刺破⾎管进⼊⾎管内,针头⾃然⽽然会接触到⽪肤表⾯的细菌,你能确保说针头在这⼀过程中⼀直是⽆菌状态吗?很显然,如果不消毒,或者消毒不明显,我们针尖⼀定不是⽆菌的,或者说会接触到不少细菌。

⽪肤是机体全⾝的有效保护屏障。

⽪肤表⾯存在有害或可能有害的暂居菌群和表浅的长居菌群,当⽪肤受损时,细菌可乘机⽽⼊,造成局部甚⾄全⾝感染。

临床上,⼤量治疗措施,特别是「注射」,都要通过⽪肤实施。

⽪肤是机体保护组织免受病原微⽣物⼈侵的有效屏障,但其本⾝不断被⾃然界存在的各种微⽣物所污染,⽪肤表⾯有⼤量细菌存在。

⽽在诊疗过程中的⽪肤消毒,要求宿⽣菌和暂留菌减少。

静脉输液,采⾎属于侵⼊性操作,如果消毒不当不慎都可能造成污染甚⾄,引发医院感染,从⽽影响到医疗安全。

这时候我们再来思考⽪试是否需要消毒。

我们这⾥讲的⽪试主要是⽪内敏感实验,再局限点就是我们临床最常见的青霉素,头孢,破抗⽪试等,于是就涉及到⽪内注射的过程。

说实话,⽪内注射其实操作要求很严格,准确讲⽪试药物注⼊到⽪内有着很严格的操作要求和⼿法,以笔者为例,并不是每次⽪内注射都是完全成功的,经常会出现注射到⽪下甚⾄刺破⽑细⾎管⽽出⾎。

细想,倘若不消毒,你能保证针尖的细菌不在⽪内引发感染?倘若不消毒,你能确保你⽪内注射⼗分完美?如果在⽪试过程中刺破⾎管也是有可能将细菌带⼊,引发感染。

⼀位患者⽪肤脏兮兮的,需要进⾏⽪试,难道就直接操作吗?从这个⾓度⼤家细想,是不是这个道理,⽪试还是消毒⼀下好。

⼆问:⽪试消毒与不消毒,专家共识与指南怎么说?笔者对于⾃⼰疑惑的知识,往往找指南,找共识。

青霉素皮肤试验临床操作专家共识

青霉素皮肤试验临床操作专家共识

青霉素皮肤试验临床操作专家共识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然而,部分人群对青霉素过敏,轻则出现皮疹、瘙痒等不良反应,重则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青霉素皮肤试验成为临床上预防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重要手段。

青霉素皮肤试验通过皮内注射青霉素抗原,诱发机体产生速发型和迟发型过敏反应,从而预测患者是否对青霉素过敏。

对于过敏反应阳性者,应禁止使用青霉素类药物,从而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青霉素皮肤试验还可作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和药物筛选的重要手段,对于疾病诊断和抗菌药物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皮试液的配置:使用青霉素原液按照1万单位/毫升的浓度配制青霉素皮试液。

在配置过程中,需注意皮试液的新鲜程度,不应使用过期药品。

皮试观察的时间:一般注射后20-30分钟观察皮试结果,若出现伪阳性或假阴性,可延长观察时间至60分钟。

皮试结果判断:根据皮丘直径大小、红晕和风团等表现判断皮试结果。

一般来说,皮丘直径在5-20毫米之间为阳性,20毫米以上为强阳性。

皮试异常反应处理:若皮试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试验,并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皮试结果记录:详细记录皮试结果及相关信息,如过敏史、用药情况等,为患者建立完整的过敏档案。

在操作青霉素皮肤试验时,需注意以下几点:试验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如有青霉素过敏史应禁止进行试验。

试验过程中需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异常反应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试验后应将皮试结果及时通知医生,以便医生根据结果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青霉素皮肤试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和药物筛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该试验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青霉素皮肤试验还可能受到患者免疫状态、药物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未来,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不断发展,有望开发出更加准确、可靠的青霉素过敏诊断方法。

青霉素类药物皮试操作注意事项

青霉素类药物皮试操作注意事项

青霉素类药物皮试操作注意事项临床应用青霉素类药物时,较多出现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型反应、过敏性休克等。

各种给药途径或应用各种制剂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药发病率最高。

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的大小关系不明显,对本类药物高度过敏者,虽极微量也能引起休克。

过敏机制可能与青霉素本身、其分解产物或所含杂质有关。

临床在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应做青霉素皮试试验,皮试阴性者才可使用,对有青霉素过敏史患者,应选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

在使用青霉素皮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在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应问清患者曾否用过青霉素类药物,有无过敏反应史。

对于无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成人在 7 日内未用过青霉素者、小儿在 3 日内未用过青霉素者均应进行青霉素皮试。

2、患者曾有青霉素过敏或皮试强阳性史者,10 年内不宜再做皮试,10 年后也应谨慎。

3、皮试液是由青霉素 G 钠溶于等渗氯化钠注射液(500 单位/ml),以无菌操作法制成,4℃下保存可用 1 周,室温则只限当日使用。

4、将皮试液 0.05-0.1ml 注于前臂肘内侧皮下内,等待 20 分钟观察结果,呈阴性反应时始可用药,阳性反应者禁用。

因青霉素皮试的准确率为 60%,故有时虽皮试局部呈阴性反应,但患者有胸闷、头昏、哮喘、皮肤发痒等症状出现,也不应给予药物。

5、皮试本身也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皮试前应准备好必要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急救药品。

皮试期间对患者应密切观察,如发生休克,应立即肌注或皮下注射 0.1%肾上腺素 0.5~1ml (小儿酌减),必要时数分钟内重复注射一次或静脉注射。

6、皮试呈阴性者,在用药过程中也还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因此在注射药物后,应严密观察患者 20 分钟,无不良反应发生方可离开。

7、对属于过敏体质者(如有荨麻疹、湿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史者)必须用青霉素时,无论皮试和用药,均须十分谨慎。

8、青霉素类不同品种间存在着交叉过敏关系。

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参考手册

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参考手册

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参考手册(讨论稿)鉴于青霉素、头孢类药物在我院临床科室的皮肤试验不统一,为减少我院使用该类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版)、新编药物学(第十七版)、《药品说明书》、青霉素皮试试验专家共识(2017年),以及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专家共识(2018年),特制定我院现有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参考手册。

一、青霉素类药物皮试操作注意事项临床应用青霉素类药物时,较多出现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型反应、过敏性休克等。

各种给药途径或应用各种制剂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药发病率最高。

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的大小关系不明显,对本类药物高度过敏者,虽极微量也能引起休克。

过敏机制可能与青霉素本身、其分解产物或所含杂质有关。

临床在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应做青霉素皮试试验,皮试阴性者才可使用,对有青霉素过敏史患者,应选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

在使用青霉素皮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在应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前,应问清患者曾否用过青霉素,有无过敏反应史。

对近期内用过青霉素者应了解确切的时间。

对于停药72 h以上者,应重新皮试。

2、患者曾有青霉素过敏或皮试强阳性者,10年内不宜再做皮试,10 年后也应谨慎。

3、皮试液是由青霉素 G 钠溶于生理盐水(500U/ml),以无菌操作法制成,皮试液以现配现用为佳,如需保存宜4℃冷藏,但时间不应超过24 h。

抽取皮试液0.1ml,作皮内注射成一皮丘(儿童注射0.02-0.03m1),等待20分钟观察结果,呈阴性反应时始可用药。

有时虽皮试局部呈阴性反应,但患者由胸闷、头晕、哮喘、皮肤发痒等症状出现,也不应给予药物(皮试方法见附录)。

4、应注意试验本身也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

皮试前应准备好必要的急救药物。

皮试期间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如发生休克,应立即肌内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注射液0.5~1ml(小儿酌减),必要时可数分钟重复注射一次或进行静脉、心内注射。

青霉素皮肤试验专家共识(最全版)

青霉素皮肤试验专家共识(最全版)

青霉素皮肤试验专家共识(最全版)青霉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且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

临床对于应用该类药物的最大顾虑是其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规定使用青霉素前必须进行皮肤试验(以下简称皮试),阴性方可使用。

此规定被国内各医疗机构和医生较为严格地遵照执行,但执行中对青霉素皮肤试验的适应证、皮试方法和结果解读等仍存在较多分歧和错误做法。

鉴于此,国家卫生计生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评价专家委员会组织感染病、变态反应、儿科、重症医学、临床药学、检验、护理等多学科专家,经过文献检索、评价,结合国内实践经验和现有条件、规章,撰写本共识,以期提高临床医师、药师、护士等专业人员对青霉素过敏反应和皮试的认识,逐步改进、规范青霉素皮试实践。

一、青霉素过敏反应分类、机制及发生率[1,2,3,4]1.药物过敏反应按照发生机制可分为:(1)Ⅰ型过敏反应,由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主要引起过敏性休克、荨麻疹、喉头水肿和支气管哮喘等;(2)Ⅱ型过敏反应,细胞毒作用,主要引起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等;(3)Ⅲ型过敏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主要导致血清病、药物热;(4)Ⅳ型过敏反应,迟发或细胞介导的过敏反应,主要引起接触性皮炎、大疱表皮剥脱松解症和间质性肾炎等。

2.临床通常将青霉素过敏反应分为:(1)速发型过敏反应,由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以及造成严重生命威胁的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和支气管哮喘等,多在1 h内出现,少数可迟至6 h内发生;(2)迟发型过敏反应,包括Ⅱ、Ⅲ、Ⅳ型过敏反应,通常发生于给药1 h以后。

青霉素Ⅰ型过敏反应的抗原由半抗原(β内酰胺环水解产物和侧链)结合人体血清或组织蛋白形成。

β内酰胺环水解产物包括主要抗原决定簇(Major antigenic determinants,亦称大抗原决定簇)和次要抗原决定簇(Minorantigenic determinants ,亦称小抗原决定簇)。

青霉素试敏

青霉素试敏

青霉素试敏皮试液的配制:1.取青霉素80万u加等渗盐水4ml,每1ml含青霉素20万u。

2.取0.1ml加等渗盐水至1ml,每ml青霉素2万u.3.取0.1ml加等渗盐水至1ml,每ml含青霉素2000u.4.取0.1ml加等渗盐水至1ml,每ml含青霉素200u.5.取0.1ml皮下注射,观察15分钟。

三点一200u青霉素过敏抢救:1.就地抢救,立即停药注意保暖,针刺人中2.立即皮下注射0.1%的肾上腺素0.5-1ml,若无缓解,每半小时皮下注射0,5ml3.给氧,通气,必要时气管切开4.抗过敏,抗休克立即给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根据病情给予升压药:多巴胺,间羟胺5.纠正酸中毒和抗组胺药物的应用6.密切观察,详细记录生命体征前皮试液浓度尚无统一规定,《新编药物学》规定为300μg/L [11],李家泰主编的《临床药理学》规定为500μg/L [16].推荐的皮试液浓度配制方法[17]一般浓度为300~500μg/L,但多用500μg /L,便于配制.配制方法(500μg /L):取0.5g的头孢菌素,加生理盐水10ml溶解,抽取0.1ml,加生理盐水10ml即得.皮试方法:每次使用0.05~0.1ml,注入皮内,观察方法和标准同青霉素皮试.皮试液与注射药物同种成分,最好同批号,还应新鲜配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皮试有时会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的结果,尤其应注意皮试阴性者用药后仍有发生过敏的可能.胡万方等[18]查阅文献报道了3例用原药(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哌酮)皮试呈阴性者,用药后仍发生过敏性休克反应.故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随时做好抢救准备,遇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按青霉素过敏处理.检举回答人的补充2009-08-2616:15头孢类皮试液的配制一.皮试液的浓度为500μg/ml。

配制时取与处方中药品同厂家、同批号的头孢菌素类一支,用0.9%氯化钠注射液按5倍或10倍稀释法稀释到500μg/ml。

青霉素和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三问

青霉素和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三问
但目前对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的方 法不统一,往往无法反映出患者的真实情
况。由于皮内试验不能有效测试过敏反 应,导致相对于真正过敏者,更多的患者 得到的是假阳性结果,因而失去适合治疗 的机会,国外多国政策已取消皮试要求。 如符合皮试条件,可以按照《头孢类抗菌 药物皮试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专家共识》相 关要求进行。
1.皮内注射操作不规范(如针头粗钝 或注射过深对皮肤刺激大、注入药量过 多、皮试液放置过久等)。
2.消毒液对皮肤的刺激(未待其干燥 就行皮内注射,阳性结果其实是被试者对 消毒液过敏)。
3.结果判断掌握不够科学(皮丘发红 或患者有不适主诉时不予分析,怕担风险 判断为阳性)。
4.缺乏对照手段(患者或家属不愿接 受生理盐水对照试验,缺乏排除假阳性的
三、常见不良反应,应如何急救? 皮试本身亦可能导致速发型过敏反
应,应有抢救设备与药品准备。一旦发生 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地救治。皮试中发生 过敏性休克等严重速发性过敏反应,应及
时就地采取抢救措施:
皮试液要与医生所开的头孢类抗菌 药物是同一品种、同一生产厂家、同一批 号,所以如果治疗中更换医院,需要重新 做皮试。皮试液必须使用原药配制,不能 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也不能用某一种头 孢配制成的皮试液做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 的皮肤过敏试验;不管是否进行皮肤过敏 试验,或皮肤过敏试验是否阴性,在首次 使用后的0.5~1小时内应严密观察,一旦 出现过敏反应征兆,应迅速处理。不过, 头孢类抗菌药物过敏发生率极低,是安全 性较高的一类药物,即使不皮试,过敏发 生率也不会明显升高。
至去县医院。作为同行,我们不禁慨叹医路凶险,辛辛苦苦多少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事件发生以后,镇卫生院院长马上召集全体乡村医生开会,特别强调以后只要是输液的患者,一律只能在卫生室内进行,

2022青霉素皮试最新专家共识(全文)

2022青霉素皮试最新专家共识(全文)

2022青霉素皮试最新专家共识(全文)为规范临床皮试操作,保证皮试结果的有效性及客观性,合理应用青霉素类药物,进而减少广谱抗菌药的应用,北京护理学会组织呼吸专业委员会临床专家编写了《青霉素皮肤试验临床操作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实践。

青霉素皮试的适用情况如何?青霉素皮试适用情况青霉素皮试适用于青霉素及其他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使用前,如苄星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及青霉素类复方制剂。

青霉素皮试禁用情况1、近4周内发生过速发型过敏反应者。

2、过敏性休克高危人群,如哮喘控制不佳、小剂量过敏原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病史等。

3、有肥大细胞增多症、急慢性荨麻疹等皮肤疾病。

进行青霉素皮试都有哪些要求?1、青霉素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停药72h以上者,需重新做皮试。

2、既往青霉素皮试阳性或有过敏史者需充分了解过敏反应类型及发生时间,临床医师进行综合评估后方能确定患者是否可以再次试验,并提前备好抢救药品及设备。

青霉素皮试都有哪些操作流程?一、青霉素皮试前准备1、操作人员准备操作人员服装整洁、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

2、患者评估评估患者既往史、过敏史、用药史。

皮试前需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史,有无个人或家族变态反应性疾病史,并详细询问过敏反应症状,如胸闷、瘙痒、面部发麻、发热等。

3、入抢救用药及用物准备(1)消毒剂:对乙醇不过敏的成人患者采用75%乙醇消毒皮肤,儿童及乙醇过敏者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洁皮肤,不建议使用碘伏消毒。

(2)0.1%肾上腺素注射液及5mL注射器,用于严重过敏反应患者救治。

4、皮试药液的制备青霉素皮试液应单一患者使用,现用现配。

提供2种青霉素皮试剂配制方法:(1)2500U青霉素皮试剂配制500U/mL的皮试液的制备:取青霉素皮试剂2500U,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5mL,即可配置成500U/mL的皮试液。

(2)80万U青霉素钠配制500U/mL的皮试液的配置:0.9%氯化钠注射液4mL注入至80万U青霉素钠瓶内,配置成20万U/mL溶液。

青霉素高敏患者的安全皮肤试验法及临床应用

青霉素高敏患者的安全皮肤试验法及临床应用

临床误诊误治2008年7月第21卷第7期 ClinicalM isdiagnosis&M istherapy,July2008,Vol.21,No.7青霉素高敏患者的安全皮肤试验法及临床应用卢丽艳,赵辉,李芳,刘咏梅(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沧州061001)[关键词] 青霉素类;皮内试验;安全性[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223429(2008)0720085202 青霉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广泛,在使用前需行皮内试验(皮试),而皮试本身就可能造成对青霉素高度敏感患者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甚至死亡,导致医疗纠纷。

2005年以来我院采用改良的安全皮肤试验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1 纳入对象 选取我院变态反应门诊2005年1月~2007年12月自述有严重青霉素过敏患者31例,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10~62岁,平均41岁。

第1次严重过敏反应诱发途径:常规皮试19例,吸入5例,肌内注射3例,静脉输液和口服各2例。

症状多为低血压、哮鸣、全身性荨麻疹、心悸、呼吸困难、鼻痒、流涕等全身表现。

112 试验方法及判定标准 首先向患者讲明皮试的步骤及安全性,解除患者的顾虑,然后分4步行安全皮试。

11211 快速斑贴试验:将青霉素常规皮试液(500U/mL) 2~3滴滴于患者前臂内侧皮肤,15分钟后观察结果。

以局部奇痒、发红或出现数个小风团为阳性。

如为阳性反应立即将皮肤上青霉素用凉自来水自上而下冲洗干净,用一次性纸巾吸去水分,终止反应。

如观察25~30分钟后未出现反应,继续进行第2步试验。

11212 皮肤点刺试验:以青霉素常规皮试液及0.1%盐酸组胺和溶媒(生理盐水)各1滴分别滴于前臂掌侧皮肤,间距>2c m,再以点刺针或25、26号针头与皮肤表面呈低角度进针点刺,针的斜面向上,进入表皮后针尖轻轻抬起,使溶液进入,勿使出血,然后退出,1分钟后以一次性吸水纸吸去残液,每种液体更换吸水纸擦拭,以避免各液混淆影响对结果的判定。

《青霉素皮肤试验专家共识》要点

《青霉素皮肤试验专家共识》要点

《青霉素皮肤试验专家共识》要点青霉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且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

临床对于应用该类药物的最大顾虑是其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用药须知》规定使用青霉素前必须进行皮肤试验(以下简称皮试),阴性方可使用。

此规定被国内各医疗机构和医生较为严格地遵照执行,但执行中对青霉素皮试的适应证、皮试方法和结果解读等仍存在较多分歧和错误做法。

一、青霉素过敏反应分类、机制及发生率1. 药物过敏反应按照发生机制可分为:(1)Ⅰ型反应,由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主要引起过敏性休克、荨麻疹、喉头水肿和支气管哮喘等;(2)Ⅱ型过敏反应,细胞毒作用,主要引起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等;(3)Ⅲ型过敏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主要导致血清病、药物热;(4)Ⅳ型过敏反应,迟发或细胞街道的过敏反应,主要引起接触性皮炎、大疱表皮剥脱松解症和间质性肾炎等。

2. 临床通常将青霉素过敏反应分为:(1)速发型过敏反应,由介导的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以及造成严重生命威胁的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和支气管哮喘等,多在1h内出现,少数可迟发至6h内发生;(2)迟发型过敏反应,包括Ⅱ、Ⅲ、Ⅳ型过敏反应,通常发生于给药1h以后。

二、青霉素皮试适应证及其临床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规定,患者在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前均需做青霉素皮肤试验。

因此,无论成人或儿童,无论口服、静滴或肌注等不同给药途径,应用青霉素前均应进行皮试。

停药72h以上,应重新皮试。

青霉素皮试是目前预测青霉素速发型过敏反应最为快捷、敏感和经济的方法。

科学、规范的青霉素皮试对成人、儿童过敏性休克等速发型过敏反应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其阴性预测值可达97%~99%,即皮试阴性仅1%~3%可能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威胁生命的风险。

此外,规范的青霉素皮试可排除部分虚假的“青霉素过敏”,增加患者使用青霉素类药物的机会,减少更加广谱、昂贵和更多附加损害的其他药物的使用。

青霉素皮试结果判断标准

青霉素皮试结果判断标准

青霉素皮试结果判断标准青霉素皮试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敏感性测试方法,用于判断患者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

青霉素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但由于其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之前,需要进行皮试来判断患者是否对青霉素过敏。

本文将介绍青霉素皮试的结果判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正确解读皮试结果,并做出合理的临床决策。

首先,青霉素皮试的结果通常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种。

阳性结果表示患者对青霉素类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而阴性结果则表示患者对青霉素类药物不存在过敏反应。

在进行皮试时,医生会观察患者皮肤上是否出现红肿、水疱等过敏反应,根据不同的皮试方法和结果判断标准来确定皮试结果。

对于青霉素皮试的阳性结果,通常表现为在接种点周围出现直径大于5mm的红肿或水疱。

这样的结果表明患者对青霉素类药物存在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并选择其他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患者还应向医生提供过敏史和过敏反应的详细信息,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而对于青霉素皮试的阴性结果,通常表现为在接种点周围未出现红肿或水疱。

这样的结果表明患者对青霉素类药物不存在过敏反应,可以安全地使用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皮试结果为阴性,患者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时仍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

总之,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判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非常重要。

正确解读皮试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合理选择药物治疗方案,避免因药物过敏引起的严重后果。

因此,临床医生在进行青霉素皮试时,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准确判断皮试结果,并根据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还应注意及时更新自己的医学知识,了解最新的皮试方法和结果判断标准,以提高对过敏反应的判断准确性。

同时,患者在接受青霉素类药物治疗前,也应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和过敏反应情况,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为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判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青霉素皮肤试验专家共识(2017)

青霉素皮肤试验专家共识(2017)

青霉素皮肤试验专家共识(2017)国家卫生计生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评价专家委员会 2017.10.31颁布青霉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且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

临床对于应用该类药物的最大顾虑是其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规定使用青霉素前必须进行皮肤试验(以下简称皮试),阴性方可使用。

此规定被国内各医疗机构和医生较为严格地遵照执行,但执行中对青霉素皮肤试验的适应证、皮试方法和结果解读等仍存在较多分歧和错误做法。

基于此,国家卫生计生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评价专家委员会组织感染病、变态反应、儿科、重症医学、临床药学、检验、护理等多学科专家,经过文献检索、评价,结合国内实践经验和现有条件、规章,撰写本共识,以期提高临床医师、药师、护士等专业人员对青霉素过敏反应和皮试的认识,逐步改进、规范青霉素皮试实践。

一、青霉素过敏反应分类、机制及发生率1. 药物过敏反应按照发生机制可分为:(1)Ⅰ型过敏反应,由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主要引起过敏性休克、荨麻瘆、喉头水肿和支气管哮喘等;(2)Ⅱ型过敏反应,细胞毒作用,主要引起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等;(3)Ⅲ型过敏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主要导致血清病、药物热;(4)Ⅳ型过敏反应,迟发或细包介导的过敏反应,主要引起接触性皮炎、大疱表皮剥脱松解症和间质性肾炎等。

2. 临床通常将青霉素过敏反应分为:(1)速发型过敏反应,由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以及造成严重生命威胁的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和支气管哮喘等,多在1 h内出现,少数可迟至6 h内发生;(2)迟发型过敏反应,包括Ⅱ、Ⅲ、Ⅳ型过敏反应,通常发生于给药1 h以后。

青霉素I型过敏反应的抗原由半抗原结合人体血清或组织蛋白形成。

β内酰胺环水解产物包括主要抗原决定簇(亦称大抗原决定簇)和次要抗原决定簇(亦称小抗原决定簇)。

所谓“主要”或“次要”主要指两类水解产物的数量上的差异,而非其在免疫学和临床上的重要性。

青霉素皮内敏感试验几点做法与经验

青霉素皮内敏感试验几点做法与经验

青霉素皮内敏感试验几点做法与经验青霉素是临床一线抗生素类药物,由于其高效、低毒、价廉的特点而应用广泛。

但是临床上发生过敏反应极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皮疹、血清病型反应、循环衰竭、喉头水肿和肺水肿、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等,其中过敏性休克最为凶险,抢救不及时将危及患者生命。

为保证临床青霉素治疗的安全,在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并仔细询问过敏史的前提下,必须做青霉素皮内敏感试验,即青霉素皮试。

本文主要对过敏史、皮试液的配制、皮内注射方法及结果判断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报告如下。

1青霉素过敏史《基础护理学》上规定,已知有青霉素过敏史者禁止做过敏试验。

所以我们在做过敏试验前应先询问过敏史。

有报告[1]认为青霉素过敏并非终身性的,其消退率为38.7%。

因此有过敏史或皮试强阳性的个体,10年内不宜做皮试,10年内消退率为12.6%,10年后如需使用,可首先采用青霉噻唑酰聚赖氨酸(PPL)原则上可以避免全身反应。

2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2.1青霉素皮试液的溶媒青霉素皮试液的溶媒常用生理盐水和注射用水。

文献报告对用二者配制的皮试液进行皮试与假阳性结果的关系进行临床观察,发现后者假阳性率明显增加;且用注射用水配制的皮试液进行皮试时,由于试剂渗透压与组织渗透压不同,造成皮试时疼痛加剧,故不主张用注射用水配制皮试液[2,3]。

另外有文献报告通过万例临床观察认为,用0.2%利多卡因代替生理盐水配制皮试液,假阳性率可从4.5%降至2%,且利多卡因皮试液判断为阴性的病人中,无一例发生过敏反应。

证明用利多卡因配制皮试液皮试结果准确可靠,而且减轻了疼痛,值得推广[4]。

2.2青霉素科学配制皮试液影响青霉素皮试结果的一个因素是皮试液的浓度,目前临床使用卡介苗注射器或一次性塑料注射器配制皮试液,由于注射器死腔的存在,通常配制皮试液浓度与理论浓度有较大差别[5]。

1 ml注射器的针头与针管乳头内的留残液,玻璃空针为0.02 ml,一次性注射器为0.07 ml[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抗组胺药物可能影响皮试结果,皮试前应停用全身应用一代抗组胺药 (苯海拉明)
至少72h,二代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至少1周;停用鼻腔喷雾剂至少72h。
雷尼替丁等H受体拮抗剂应停用至少48h。 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等药物可能影响对速发型过敏反应救
治,皮试前应停用至少24h,尤其在存在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可能时。
敏,80%在10年内不再过敏,这些患者今后仍可重复青霉素皮试、评估
能否应用青霉素类药物。
THANKS
青霉素皮肤试验专家共识
青霉素过敏反应分类
速发型过敏反应:包括1型过敏反应:由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包括荨麻
疹、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和支气管哮喘等,多在1 h内出现,少数可迟 至6 h内发生。
迟发型过敏反应:包括Ⅱ型过敏反应,细胞毒作用,主要引起溶血性贫
血、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等;Ⅲ型过敏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 主要导致血清病、药物热;Ⅳ型过敏反应,迟发或细胞介导的过敏反应, 主要引起接触性皮炎、大疱表皮剥脱松解症和间质性肾炎等。通常发生于 给药1 h以后。
青霉素皮试结果意义
青霉素皮试阴性,表示发生过敏性休克等速发型过敏反
应的风险较低,可接受青霉素类药物治疗,但仍有发生速
发型过敏反应的风险,尤其在首次给药时。此外,青霉素
皮试不能预测起疱性皮疹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
大疱表皮剥脱松解症,以及溶血性贫血、间质性肾炎等Ⅱ、
Ⅲ、Ⅳ型过敏反应。

2
3
青霉素皮试临床价值
青霉素皮试是目前预测青霉素速发型过敏反应最为快捷、敏感和经济的方法
。科学、规范的青霉素皮试对成人、儿童过敏性休克等速发型过敏反应有良 好的预测作用,其阴性预测值可达97%~99%,即皮试阴性患者仅1%~3 %可能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威胁生
命的的风险。
规范的青霉素皮试可排除部分虚假的“青霉素过敏”,增加患者使用青霉素类
药物的机会。
青霉素皮试液成分
1 代表次要抗原决定簇的青霉素G、青霉噻 唑盐和青霉吡唑酸盐 代表主要抗原决定簇的青霉噻唑一多赖氨 酸(PPL) 如拟使用氨基青霉素,可增加氨苄西林或 阿莫西林成分
2
3
青霉素皮试液成分
我国无PPL、青霉噻唑盐和青霉吡唑酸盐商业供应。文献报道,
青霉素皮试皮试结果意义
青霉素皮试阳性,提示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等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可能达 50%(33%~100%,无阴性对照情况下假阳性率更高),不宜使用青霉素 类药物。但青霉素皮试仍有近半数为假阳性,且特异性IgE抗体可随时间 衰减(半衰期10~1 000 d),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者50%在5年内不再过
青霉素皮试适应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规定,患者在使用
青霉素类抗生素前均需做青霉素皮肤试验|。因此,无论成
人或儿童,无论口服、静滴或肌注等不同给药途径,应用
青霉素类药物前均应进行皮试。停药72 h以上,应重新皮试。
青霉素皮试禁忌症
1 近4周内发生过速发型过敏反应者; 过敏性休克高危人群,如哮喘控制不佳, 小剂量过敏原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病史 有皮肤划痕症,皮肤肥大细胞增多症,急 慢性荨麻疹等
仅以青霉素G进行皮试,由于其含有降解产物,仍可预测90%~ 95%次要抗原决定簇所致的速发型过敏反应。
同时以组胺(浓度0.01
g/L)为阳性对照和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
,有助于甄别假阳性可能导致速发型过敏反应,应有抢救设备与药品准备。一旦发生过敏反应,
应及时就地救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