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论说类文言文阅读练习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文体专练-----论辩类(含解析)
文言文文体专练-----论辩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四臣论[明]高启古之所以能国者,有四臣焉。
何谓四臣?曰社稷之臣、腹心之臣、谏诤之臣、执法之臣也。
何谓社稷之臣?忠荩孚于上下,威望加于内外,敌国闻之而不敢谋,奸宄畏之而不敢发,正色立朝,招之不来而麾之不去,若汉汲黯、吴张昭、唐郭子仪是也。
何谓腹心之臣?识足以达天下之机,略足以济天下之业,从容帷幄,谋成而群臣不知,计定而将军不闻,若汉良、平、魏荀彧、秦王猛是也。
何谓谏诤之臣?匡君之非而纳君于善,不阿顺以取容,不迎合以求悦,正言不回,触犯忌讳,雷霆发于上而不惊,鼎镬具于前而不顾,若唐魏征、褚遂良、张九龄是也。
何谓执法之臣?直道而行,不惮权贵,逢奸必举,遇恶必击,使豺狼狐狸屏息而不敢动,若汉王章、盖宽饶、唐宋璟是也。
盖社稷之臣以忠,腹心之臣以智,谏诤之臣以直,执法之臣以刚,此四臣者,国之不可以一日无者也。
夫以匹夫之取友,尚有能死义者,能忠谋者,能责善者,能御侮者,而况于国君乎?而况于天子乎?故国无社稷之臣,则无以抗大难;无腹心之臣,则无与图大功;无谏诤之臣,则无以格大过;无执法之臣,则无与除大奸。
无与抗大难,必危;无与图大功,必败;无与格大过,必昏;无与除大奸,必弱。
故古之兴者,未尝无四臣,而亡者未尝有四臣也。
呜呼!四臣者岂真不易得耶?君无优养作起之术尔。
故所以待社稷之臣者当尊以礼高爵而重禄之使危言不能中细故不能疏则彼必以社稷之忧为己忧社稷之辱为己辱,毅然以身徇节而不变,而大难可抗矣。
待腹心之臣者,当推以诚,略去苛礼,示之坦然,食则同器,坐则促席,所言无不用,所欲无不与。
则彼必竭思虑之精,效胜负之计,而大功可图矣。
待谏诤之臣者,则当纳以宽,凡有所论奏,停舆以受之,赐帛以旌之,虽激切不怒,虽指斥不罪。
则彼必务尽直心,政事之阙日闻,聪明之道益广,而大过可格矣。
待执法之臣,当假以威,不以私爱挠其权,不以谴辱挫其气,使强者不敢伤,谗者不敢毁。
则彼必竦踊①风生,刺举无避,以尊朝廷之势,而奸可除矣。
高三议论性文言文练习和答案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
2019海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
杂说欧阳修夏六月,暑雨既止,欧阳子坐于树间,仰视天与月星行度,见星有殒者。
夜既久,露下,闻草间蚯蚓之声益急。
其感于耳目者,有动乎其中,作《杂说》。
蚓食土而饮泉,其为生也,简而易足。
然仰其穴而鸣,若号若呼,若啸若歌,其.亦有所求邪?抑其.求易足而自鸣其乐邪?苦其生之陋而自悲其不幸邪?将自喜其声而鸣其类邪?岂其时至气作,不自知其所以然而不能自止者邪?何其聒然而.不止也!吾于是乎有感。
星殒于地,腥矿顽丑,化为恶石。
其昭然在上而万物仰之者,精气之聚尔。
及其毙也,瓦砾之不若也。
人之.死,骨肉臭腐,蝼蚁之食尔。
其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
其精气不夺于物,则蕴而为思虑,发而为事业,著而为文章,昭乎百世之上而仰乎百世之下,非如星之精气。
随其毙而灭也,可不贵哉!而生也利欲以昏耗之,死也臭腐而弃之。
而惑者方日:“足乎利欲,所以厚吾身。
”吾于是乎有感。
天西行,日月五星皆东行。
日一岁而一周。
月疾于.日,一月而一周。
天又疾于月,一日而一周。
星有迟有速,有逆有顺。
是四者,各自行而若不相为谋,其动而不劳,运而不已,自古以来,未尝一刻息也。
是何为哉?夫四者,所以相须而成昼夜四时寒暑者也。
一刻而息,则四时不得其平,万物不得其生,盖其所任者重矣。
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矣。
万世之所治,万物之所利,故日“自强不息”,又日“死而后已”者,其知所任矣。
然则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吾于是乎有感。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仰视天与月星行.度行:运行B.抑.其求易足而自鸣其乐邪抑:抑制C.其精气不夺.于物夺;改变D.其动而不劳.劳:疲倦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亦有所求邪?抑其.求易足而自鸣其乐邪?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B.人之.死,骨肉臭腐,蝼蚁之食尔之.二虫又何知C.何其聒然而.不止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D.月疾于.日,一月而一周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9.下列虚词填入文中第二段横线处,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故 B.亦 C.以 D.然10.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高中语文2024新高考阅读理解真题练习(论述类文本+小说+古文+古诗+语用)(附参考答案)
新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论述类文本)【2023年新高考语文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蔡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
【高考真题必刷】2023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议论杂记类)
2023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议论杂记类)(2023·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
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
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
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
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14.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答案】10.CEG 11.B 12.C13.(1)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
(2)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
14.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
论说类文言文阅读师二
论说类文言文阅读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辨奸论(苏洵)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事情有它必定要达到的地步,道理有它本该如此的规律。
只有天下那些心境静穆的人,才能够从微小的迹象中预知日后显著的结果。
月亮四周出现光环,预示天要刮风;柱石回潮湿润,表示天要下雨;这是人人都知道的。
至于世间人事的变化,情理形势的因果关系,它的抽象渺茫而难以理解,千变万化而不可预测,又怎么能与天地阴阳的变化相比呢?而即使贤能的人对此也有不知道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爱好和憎恶扰乱了他心中的主见,而利害得失又左右着他的行动啊。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山巨源,晋初人,“竹林七贤”之一。
他喜好评论人物,对王衍的评价不高。
王衍:晋初人,盛才,常自比子贡。
):“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汾阳见卢杞曰(郭汾阳:即郭子仪,累官至太尉、中书令,曾平定安史之乱,破吐蕃,以一身系国家安危者二十年,后封为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
卢杞:唐德宗时任宰相,搜刮民财,排斥异己。
杞相貌丑陋,好口辩。
后被贬职死于外地。
):“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
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
然不忮((zhì妒忌)不求(贪财),与物浮沉(追随潮流而起伏),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中等才能的君王),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没有学问、没有文才),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从前山涛见到王衍,说:“日后给天下百姓带来灾难的,一定是这个人!”汾阳王郭子仪见到卢杞,说:“此人一旦得志,我的子孙就要被杀光了!”从今天来说(今天来分析一下他们的话),其中的道理固然可以预见一些。
【文言文热点题材专练】主题02 论说文本-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解析版)
主题2 论说文本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杜中丞论举官书欧阳修修前伏.见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为主簿..,近者闻介以上书论被罢,而台①中因举他吏代介者。
介,一贱士也,用否,未足害政。
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力学,喜辩是非,真好义之士也。
始执事举其材,议者咸曰知人之明,今闻其罢,皆曰当罢。
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以此罪介。
修独以为不然。
主薄于台中,非言事之官,然大抵居台中者,必以正直、刚明、不畏避为称职。
今介足未履台门之阈,而已因言事见罢,度介之才,不止为主簿,直可任御史也。
是执事有知人之明,而介不负执事之知矣。
修尝闻长老..说,赵中令相太祖皇帝也,尝为某事择官,中令列二臣姓名以进,太祖不肯用。
他日以问,复以进,又不用。
他日以问,复以进,太祖大怒,裂其奏,掷殿阶上。
中令色不动,插笏.带间徐拾碎纸袖归中书。
他日又问,则补缀之,复以进。
太祖大悟,终用二臣者。
彼之敢尔者,盖先审知其人之可用,然后果而不可易也。
今执事之举介也,亦先审知其可举邪,是偶举之也?若知而举,则不可遽止;若偶举之,犹宜一请介之所言,辩其是非则后已。
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
而执事始举介曰能,朝廷信而将用之;及以为不能,则亦曰不能,是执事自信犹不果。
若遂言他事,何敢望天子取信于执事哉?故曰主簿虽卑,介虽贱士,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况今斥介而他举,必亦择贤而举也。
夫贤者固好辩,若举而入台,又有言,则又斥而他举乎?如此,则必得愚暗懦默者而后止也。
愿无易介而他取也!(选自《文忠集》)(注)①台:即御史台,是御史所居官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B.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C.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D.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伏,是说人如狗那样地俯伏、趴下,常用作谦辞,如“伏惟”“伏法”等。
高三论说类文言文阅读练习
论说类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原才(曾国藩)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
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
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之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
”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
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
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
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谢曰:“无才。
”谓之不诬可乎否也。
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
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
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戢戢:众多B、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御:驾驭C、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蒸:兴起D、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雠:响应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②众人君之.而受命焉B、①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②不克以.己之所向C、①尤智者,所.君尤众焉②彼其心之所.向D、①以坏风俗而.贼人才②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3、下列全都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①众之所趋,势之所归②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③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④挠万物者,莫疾乎风。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必背金词金句】成语:①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②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③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④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⑤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名句: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⑦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⑧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还有一种坏处,是一做教员,未免有顾忌;教授有教授的架子,不能________。
②对于房地产“救市”的话题,人们有不同的看法,问题一经提出,人们就争先恐后地_____。
③除非把这事________,再添上些枝叶,或者可以激怒他稍助一臂之力。
A.和盘托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B.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和盘托出C.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和盘托出D.畅所欲言和盘托出各抒己见解析:畅所欲言: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
各抒己见:各自坚持自己意见或见解。
和盘托出:比喻全部说出或拿出来,没有保留。
“畅所欲言”侧重痛快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各抒己见”侧重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盘托出”侧重全部地说出自己知道的事情。
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被誉为工业设计界的“诺贝尔奖”的金圆规奖于2015年首次迈向国际,对于一位工业设计师而言,拿到“金圆规奖”是其设计生涯的最高奖项。
B.对那场战争、对那段历史能否始终保持正确的认识,是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关键所在,也是中日经贸关系良好发展的重要条件。
C.法律专家认为,“海淘”虽然属于买卖双方私事,但跨境消费的特殊性决定了消费者仅凭个人之力难以有效维权,需要政府和监管部门出面予以法律支持和保护。
河南省名校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检测(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河南省名校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检测(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什么是儒学?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考察和归纳,无疑会有不同回答。
其中一种观点说得很干脆:儒学就是君子之学。
如海外著名学者余英时在《儒家“君子”的理想》一文中说:“儒学具有修己和治人的两个方面,而这两方面又是无法截然分开的。
但无论是修己还是治人,儒学都有以‘君子的理想’为其枢纽的观念:修己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
从这一角度说,儒学事实上便是‘君子之学’。
”国内学者孔立德也指出:“孔子认为,社会秩序的好坏取决于人们的文化教养程度。
文化教养的表现就是内心之德与外在之行的统一,具有这种文化教养的人即为‘文质彬彬’的君子。
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是君子之学。
儒学的社会价值就是先培育尽可能多的君子,再通过君子的言行与修为引领社会风尚。
”这种观点之所以值得重视,就在于它并非简单地仅从语言逻辑归类上定义儒学,而且从儒学的目标追求和功能作用上说明儒学的特质。
一般《辞典》《辞海》和《百科全书》都从语言逻辑归类上解释儒学,多说儒学是尊崇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学派。
这样的解读和定义自然非常正确,但对儒学的内在特点缺少开掘和展露。
与此不同,说儒学是君子之学,是对儒学内在精神和目标追寻的一种揭示和认识,对于我们如何理解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性质,如何在今天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传统文化,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已经流行,主要是对执政者和贵族的专称。
《说文》曰:君,尊也。
这是一个会意字,在字形上,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口”表示发布命令。
“君”本指发号施令,“君子”则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尚书》卷十三:“君子勤道,不作无益害有益”;《国语·鲁语上》:“君子务治,小人务力”;《诗经·桑柔》:“君子实维,秉心无竞”;等等。
高中语文2023高考最新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练习(共四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西洋画素描与中国画的白描及水墨法,摆脱了彩色的纷华灿烂,轻装简从,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物的灵魂。
画家的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肉搏。
物象在此启示它的真形,画家在此流露他的手法与个性。
所以中国画自始至终以线为主。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上说:“无线者非画也。
”这句话何其爽直而肯定!西洋画的素描则自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菲尔、伦伯朗以来,不但是作为油画的基础工作,画家与物象第一次会晤交接的产儿,且以其亲切地表示画家“艺术心灵的探险史”与造物肉搏时的悲剧与光荣的胜利,使我们直接窥见艺人心物交融的灵感刹那,惊天动地的非常际会。
其历史的价值与心理的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
然而中、西线画之观照物象与表现物象的方式、技法,有着历史上传统的差别:西画线条是抚摩着肉体,显露着凹凸,体贴轮廓以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中国画则以飘洒流畅的线纹,笔酣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骼、气势与动向。
顾恺之是中国线画的祖师,唐代吴道子是中国线画的创造天才与集大成者,他的画法有所谓“吴带当风”,可以想见其线纹的动荡、自由、超象而取势。
其笔法不暇作形体实象的描摹,而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
然而北齐时(550-577)曹国(属土耳其斯坦)画家曹仲达以西域作风画人物,号称“曹衣出水”,可以想见其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凹凸,有如希腊出浴女像。
此为中国线画之受外域影响者。
后来宋、元花鸟画以纯净优美的曲线,写花鸟的体态轮廓,高贵圆满,表示最深意味的立体感。
以线示体,于此已见高峰。
但唐代王维以后,水墨渲淡一派兴起,以墨气表达骨气,以墨彩暗示色彩。
虽同样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在西洋亦属于素描之一种,然重墨轻笔之没骨画法,亦系间接接受印度传来晕染法之影响。
故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虽渊源不同,而其精神在以抽象的笔墨超象立形,依形造境,因境传神,达于心物交融、形神互映的境界,则为一致。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论说文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②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奋.六世之余烈奋:振兴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军队C.而倔起阡陌..之中阡陌:田间小路,这里代指田野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①段主要写秦始皇统一天下。
作者写到了秦始皇从政治、军事、防卫三方面巩固政权的措施。
B.选文第①段写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
极力写了陈涉的地位低下、才智不足,缺乏作战能力,这其实是在为最终结论做铺垫。
C.选文第①段阐述了秦王朝灭亡的原因。
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束全篇,点明主旨。
D.选文在写秦的强盛和陈涉的地位身份时,都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磅礴,语意酣畅淋漓,读起来有一泻千里之感。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原创)
听香①香,具有超越有形世界的特点,尤其是那淡淡的幽香,似有若无,氤氲流荡,可以成为无影无形的境界气象的象征。
中国艺术家重视香,与他们所推崇的以神统形的美学观念有关。
②中国园林设置一个有形的世界,还有个无形的世界。
香的灵韵就是这无形世界的主角。
所以园林特别注意花木的点缀。
岸边的垂柳、山中的青藤、墙角的绿筠、溪边的小梅,都别具风味。
春天看柳,夏日观莲,秋天赏桂,冬日寻梅,一一得其时宜。
小山丛桂之于网师,雪海梅天之于寄畅,修竹参差之于个园,紫藤盘旋之于瞻园,园园都是香天秀地。
苏州拙政园玉兰堂的玉兰,如同这处不起眼的景点的清魂,没有了她,这建筑几乎成为空设,毫无引人之处。
园林家说,香是园之魂。
园林的叠山理水固然重要,但花木的搭配尤其不可忽视,它往往是园林的点景,香是突破静态空间的重要因素。
苏州拙政园有“雪香云蔚亭”、“玉兰堂”、“远香堂”,又有所谓香洲、香影廊等景点,就是在香上做文章。
花的点缀,或黄或白或红,颇有讲究;或灿若云朵,或小若微尘,布置很是停当;有的欲露还藏,有的欲扬先抑,真能引起人无尽的遐思。
③前人有诗云:“冷香飞上诗句。
”中国艺术的形外之神是由人的心灵“飞”上去的,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艺术家将自己的“冷香”熏入画中山水、槛外疏竹、乐中平沙,真正的艺术是人心灵的低吟。
为何说是“冷香”呢?这是和“热流”相对的。
有一等之心灵,方有一等之艺术。
中国艺术特别重视高逸的灵魂,这高逸的灵魂,即是所谓“冷”了。
诗言志,画写心,书如人,没有一颗高逸的心灵,就不可能有巨大的穿透力;没有不同流俗的性灵,就不可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中国艺术重视形式之外的神韵,不光是一个表现技巧的问题,而跟人的内在心灵境界是密不可分的。
心中有冷香逸韵,为艺才能有妙意天香。
正因此,我以为,形神问题不是一个形式美感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乎心灵的问题。
朱栏白雪夜香浮,不是空洞的色彩对比或者什么朦胧追求,而是表现一种生命的境界。
④冷香是忧伤,是灵魂的自珍,也是清净精神的表白。
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议论类
文言文阅读:议论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才臣,而清贞者不少概见,贞观....虽称多士,未有与焉。
唯开元之世,以清贞位宰相者三:宋璟清而劲,卢怀慎清而慎,张九龄清而和,远声色,绝货利,卓然立于有唐三百馀年之中,而朝廷乃知有廉耻,天下乃藉以又安,开元之盛,汉、宋莫及焉。
大臣以清节著闻者,类多掣曳才臣以不得有为,亦非国民之利也。
汉、宋之世,多有之矣,孤清而不足以容物,执竞而不足以集事,其于才臣,如水火之相息、而密云屯结之不能雨也。
乃三子之清,又异于是,劲者自强,慎者自持,和者不流,而固不争也。
故璟与姚崇操行异而体国同;怀慎益不欲以孤介自旌,而碍祟之设施;九龄超然于毁誉之外,与李林甫偕而不自失,终不与竞也。
唯然,而才臣不以己为嫌,己必不替才臣以自矜其素履,故其清也,异于汉、宋狷急之流,置国计民生于度外,而但争泾渭..于苞苴竿牍之间也。
呜呼!伟矣!杨震也,包拯也,鲁宗道也,轩、海瑞也,使处姚崇、张说、源乾曜、裴曜卿之间,能勿金跃于冶冰结于胸否邪?夫三子之能清而不激,以永保其身、广益于国者,抑有道矣。
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则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若可嘉其气皆若可用也。
而怀清之大臣,遂欣受之以为臭味,于是乎和平之度未损于中,而激扬之情遂移于众,竞相奖而交相持,则虽有边圉安危之大计,黎民..生死之远图,宗社兴衰之永虑,皆不胜其激昂之众志,而但分流品为畛域,以概为废置。
此三子者,器量远矣,其身不辱,其志不移,昭昭然揭日月而行者,但以率其固然之俭德,而不以此歆召天下,奉名节为标榜,士固无得而附焉。
故君子秉素志以立朝,师三子焉斯可矣。
(节选白王夫之《读通鉴论》)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则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若可嘉/其气皆若可用也/B.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则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若可嘉/其气皆若可用也/C.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则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若可嘉/其气皆若可用也/D.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则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若可嘉/其气皆若可用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不同的皇帝年号不同,同一时期并存的政权,往往也各有年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论说类文言文阅读练习论说类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原才(曾国藩)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
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 • •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
此一• •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之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
”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
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
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
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谢曰:“无才。
”谓之不诬可乎?否也。
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
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
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戢• •戢:众多B、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御: 驾驭C、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蒸: 兴起D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雠: 响应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⑥凡一命以上, C 、②③⑤组是() A 、①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②众 人君之而受命焉 B 、 ①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②不 克以己之所向C 、 ①尤智者,所君尤众焉②彼其 心之所向D ①以坏风俗而贼人才②拔十 人中之尤者而材之3、下列全都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 ①众之所趋,势之所归 ②今之君子之在势 者,辄曰天下无才 ③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 雠 ④挠万物者,莫疾乎风。
⑤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皆与有责焉者也A 、①⑤⑥B 、①②⑤ D 、③④⑤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A 、本文是一篇谈论人才的论说文,作者首先提出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说它直接关系到社会民风, 然后论证培养人才的方法。
B、作者认为统治者要使人才当路在势,处于高而上的地位,每一个士大夫都要担负培养提拔人才的责任。
C、文中作者认为现在掌握权势的君子,说天下没有人才的根本原因是他们自己把持着高高在上的显贵位置,不能用自己的理想改变风尚造就人才。
D作者说如果统治者与士大夫都担负培养提拔人才的责任,几十年以后,一定会有收到成效的一天。
5、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
②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6、给下面文句断句:①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之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②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7、说说本文提出了哪些培养人才的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辨奸论(苏洵)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人事• •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
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
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
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
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
”使斯人而不• •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 • 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础: 柱子底下的石墩B、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夺:C 、非特二子之比也特:只是D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
赫• •赫:显著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①乃能见微而知著②固有以欺世而• • 盗名者B、①孰与天地阴阳之②孰知祸之至于此哉• •C、①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②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D①事有必至,理有固然②不然,• • 天下将被其祸3、下列全都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①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②月晕而风,础润而雨③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④ 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⑤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④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A 、文中作者认为王衍的为人不论是容貌还是谈吐,都有欺世盗名之嫌,但是他不妒忌、不贪污,追随大流。
B、作者认为世间人事的变化,情理形势的因果关系,它的抽象渺茫而难以理解,千变万化而不可预测,是不能与天地阴阳的变化相比的。
C、文中作者说象卢杞那样的奸臣,固然足以使国家败亡,但是他不学无术,容貌不能打动别人,言谈影响不了社会,只有鄙陋昏庸的唐德宗,才会重用他。
D文中说凡是做事不近人情的,都不是大奸大恶的,竖刁、易牙、开方就是这种人。
有愿意治理好国家的皇帝和敬重贤才的宰相,还是会推举、任用这种人的。
5、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②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6、给下面文句断句:①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②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7、文中作者以王衍和卢杞二人之事为例,究竟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作者对这二人态度如何?三、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材料一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
未战之时,先料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粮之虚实。
计料已审,然后出兵,无有不胜。
法曰:“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汉末,刘先主在新野,三往求计于诸葛亮。
亮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淝,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冑,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诚如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
”后果如其计。
(取材于刘基《计战》材料二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取材于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计料已审审:审阅B •则名微而众寡名:名望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资:资助D .内修政治:修:治理10•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百姓()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A.则矣B •其哉C •何也D •孰乎11.材料二中“今为君计”中的“计”,与下列成语中的“计”,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A.计穷力竭B.不计名利C.国计民生D.计日程功12•请把文中画线句译为现代汉语。
(4分)①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②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1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A “先主”是作者对刘备的敬称,因其时代有别,其人已逝,故称“先”。
B.诸葛亮称刘备“将军”,因为刘备手握重兵并且已经收复了荆益之地。
C刘备做过豫州牧,古人敬称中可以称官职,因此鲁肃称刘备为“豫州”。
D.“荆州”古称江陵,是九州之一,位于长江中游两岸,为江汉平原腹地。
14.刘备向诸曷亮冋计,诸曷亮是怎样阐述的?请分条概括。
(5分)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刘基看来,用兵之道的根本在于作战之前要拥有充足的粮草和兵力。
B.刘备曾三次向诸葛亮求计,诸葛亮对天下形势进行了全面深刻地分析。
C.鲁肃自称诸葛瑾之友,目的是与诸葛亮拉近关系,从而取得他的信任D.在当阳长坂,鲁肃与刘备会面,表达孙权希望联合刘备共济大业之意。
四、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