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第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课时
创新教程(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章末整合课件 湘教版必修3
(m3/
量(m3/ 水量(m3/
人·年) 亩·年) 万元)
54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46
570
1 754
1 352 4 000
• (1)银川附近的黄河河段在冬季和春季出现的特殊水文现象 是________。
• (2)根据材料一判断,该省区耕地面积________(增大/减小), 这是因为________ 和 ________明显增加。
• 5.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与社会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导致资 源跨区域调配。产业转移一般由发达地区向相对欠发达地区 迁移,会促进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等相关作用 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热点·多维突破
• 纵观近年高考,本章高考热点题型有以下几种:
• 热点1 关注“十二五”以来我国某区域经济发展(如长江三 角洲地区),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对该区域发展的地理环 境条件的评价。
• 3.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 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分析某个区 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往往从有利及不利两方面 入手。
• 4.只有当新能源、新材料被不断开发利用或新的能耗少、原 材料需求少、经济效益高的部门出现的时候,区域才可能得 到新的发展。一个区域如果环境条件较差,即使拥有丰富的 资源,区域的良性发展也难以实现。
章末·整合创新
• 建立联系网
• 连线关键词
• 解读主旨句
• 1.在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自然地理条件中,气候和地貌是决 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
• 2.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 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创新教程(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一章
• A___________气候,C___________气候,D__________气
候,温K 带__大__陆__性____气候。 温带大陆性
热带季风
热带雨林
• 二、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
• 1.人口稠密。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是世界人口稠密 的地区。
• 2.人种和民族。西亚居民多属_____人种,信奉________教,
部内陆多_____,东部曲沿折海多_____。
西高东低
• 3.气候:山东地部_____气候显著平,原西部以干旱、半干旱的温
___________气候为主,从日本到蒙古气候的____性增强。 • 4.人口:以黄色人季种风为主,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
温带大陆性
大陆
• 四、东南亚
• 1.位置与范围:包括___中__南__半__岛和___马__来__群__岛两部分, 地处 亚____洲_____与_大___海洋__峡洲__位,置太十平分洋重与要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其中
•第二讲 世界重要地区
导航·课标考纲
考纲点击 1.识记亚洲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的组成单元。 2.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主要地理特征。 3.掌握世界重要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等主要地理特 征。 4.掌握世界重要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主要 问题及其基本对策。 5.运用区域地理的比较法、综合法分析世界某地区地理环 境特征。
_________、巴马基尔斯代坦夫。
斯里兰卡
• 2.地形
• (1)北部:狭长崎岖的_________山南侧山地。
• (2)中部:略呈弧形,广阔的_____________平原。 • (3)南部:西部略高,东喜部马略拉低雅,起伏和缓的_____高原。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第9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课时
(2)从地域分布来看 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转移__劳__动____、资源密集型产 业(chǎnyè),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
第四页,共34页。
[深度(shēndù)思考] 1.影响区域产业转移的因素
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产业转移的三大因 素。
C.工人工资
D.市场
第十二页,共34页。
解析 第1题,一般来说,发单企业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 美国家,A错;而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分布着大量的接 单企业,B错;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除了在接单企业制造 外,还有其他工厂,C错。利润随订单流向在逐级递减,D 正确。第2题,金属冶炼和甘蔗不需要采取跨国生产模式, C、D错;汽车制造精密(jīngmì)零部件跨国分工,技术含 量较高;一般在发达国家专门化生产,B错;只有普通服 装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符合图示模式,D正确。第3题, 通过分析,该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为了降低生产成 本,提高利润,由发达国家向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发展中 国家快速转移,C正确。 答案 1.D 2.A 3.C
[走进高考(ɡāo kǎo)] (2014·海南地理,1~3)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 发布(fābù)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 企业。下图示意某一般模式,在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性 转移速度较快。据此完成1~3题。
第十一页,共34页。
1.在图示模式中
()
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
区投资环境改善
主要影响
加速大陆_劳__动__密__集___ 型产业和___高__技__术___ 产业的发展,创造大 量的就业机会
促进劳动力、资本与 技术在区域间的流 动;__缩__小___地区差 别,在区域内部达到 __平__衡___;也可能对广 东边远地区造成严重 的__环__境__污__染__
《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与地球仪
答案
(1)B
(2)A
(3)A
利用经纬网进行区域空间定位判读方法
对区域进行准确定位是解决区域问题的基础与前提,区域 图是地理知识考查的有效载体。复习时要善于利用经纬网 及其他定位方法进行区域定位,要熟记主要经纬线穿过的
主要地理单元和地理事物,为进行区域特点分析和比较奠
定基础。 (1)世界区域经纬度空间定位法
第1讲 地球与地球仪
【考纲下载】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 容的基础,因此,义务教育部分的地理课程内容是高考必
然要涉及的内容。地球部分是高中地理必要的基础知识,
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 【目标定位】 1.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及应用,学会利用经纬 网来确定位置、判断方向、计算球面距离及时差等。2.学 会用经纬网为背景,通过提供关键性点、线和面的信息, 综合各要素进行区域空间定位。
规律总结
①顺地球自转的方向,经度数值增大的为东经度,
经度数值减小的为西经度。东经度数增大的方向(或西经
度数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②同一经线圈上的两条经线,度数和为180°,东西 经相反(0°和180°经线除外)。
考点一
【图解考点】
常见经纬网图的判读要领
常见经纬网图的判读要领
类型 俯视图 侧视图
判读 是南极点,确定纬线是 要领 南纬度还是北纬度 ③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及 经线经度值的变化特
度,反之为西经度
③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 两条经(纬)线之间经(纬)度 差一般是相等的
征,确定经线是西经度
还是东经度
【融会贯通】 经纬网图的判读中,两点间的东西方向的判断是高频率出 错的地方,可抓住以下三点进行突破: 大者在东 ; (1)同在东经度:经度值_________ 大者在西 ; (2)同在西经度:经度值_________ (3)若分别在东西经,则有以下两种情况:
2022《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第2课时
第2课时地球表面形态[课后作业提升]一、选择题雁荡山为浙江省出名的旅游地,其中在不同时期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地层中发育的多级岩嶂、岩槛瀑布尤为独特。
下图为该类景观发育过程中的某三个阶段。
读图回答1~2题。
1.构成该地景观的主要岩石是() A.大理岩B.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2.该类景观的发育过程及主要内力作用是() A.③②①地壳下沉B.②①③地壳下沉C.②①③流水侵蚀D.②①③地壳抬升解析第1题,由题干可知形成该地景观的主要岩石为岩浆岩。
第2题,图示景观主要是由地壳抬升、河流侵蚀而形成的。
答案 1.B 2.D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地地质构造和地貌成因分别是() A.向斜内力作用后,流水沉积B.背斜内力作用后,外力侵蚀C.断层外力作用后,地壳抬升D.海沟板块运动后,外力侵蚀4.若只考虑岩层的软硬程度,依地形的凹凸起伏来推断,图中乙、丙、丁三种岩层由硬至软排列应为()A.乙、丙、丁B.乙、丁、丙C.丙、乙、丁D.丙、丁、乙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甲地从岩层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所以甲地地质构造为背斜;其地貌为谷地,成因是地壳运动形成褶皱后,背斜顶部被外力侵蚀。
第4题,不同性质的岩层软硬程度不同,岩性较软的简洁被侵蚀,而岩性较硬的不简洁被侵蚀,保留在地表海拔较高的位置。
读图可知,乙岩层露出地面最高,说明岩石最坚硬;丁岩层露出地面最低,岩层最软。
答案 3.B 4.A(2021·三明模拟)地质构造对人类的活动有着明显的影响。
结合有关学问,回答5~6题。
5.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
下图中所示四种方案中,构造稳定、地基稳定且坚实、最适宜建坝的是()A.①B.②C.③D.④6.读地质剖面图,推断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定与实际应用。
第5题,向斜槽部物质受挤压,格外坚实,适宜于建大坝。
第6题,山地断层处经常有泉水出露。
答案 5.D 6.C(2021·济南模拟)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考考纲: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一、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肯定差异,区域内部也有相对差异。
(3)开放性: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日本和英国为例日本英国自然环境相像性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暖和潮湿位置亚欧大陆东侧亚欧大陆西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织分布气候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南北差异大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以草地为主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集,流量平稳,多有运输河连通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经济发展相像性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充分发挥岛国的优势经济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布局临海型布局“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畜牧业发达;高产值园艺农业人口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3.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划分指标:地形和气候。
(2)三大自然区: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界线:Ⅰ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Ⅱ大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Ⅲ大致沿横断山脉一线。
三、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特点和功能简洁理解遥感(RS) 地表视察、地理数据收集是什么?有什么?(拍照)全球定位系统(GPS) 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在哪里?(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为什么?有何联系?怎么做?怎么办?(信息处理)(2019·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1~2题。
1.芬兰()A.盛行西风,终年温柔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峻,城镇数量少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浇灌条件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2019·海南地理)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2021《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 区域地理 综合冲关
2021《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区域地理综合冲关2021《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区域地理综合冲关区域地理综合突破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有25个子题,每个子题得2分,共计50分。
在每个子问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合适的。
读甲、乙两区域图,回答1~2题。
1.关于a、B农业生产特点的描述,a“土地面积大,人口稀少,农产品商品率高,B”土地B集约种植,粮食单产高,C“土地a以绵羊为主,羊毛产量大,D”土地B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这是正确的。
2“发展a、B产业的共同优势是a”矿产资源丰富,B”劳动力充足廉价,C”海陆交通便利d〃高技术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雄厚a地位于西欧,人口稠密。
发展以养牛为主的乳畜产业。
B地为季风水田农业,具有水利工程量大、规模小、集约种植、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等特点。
问题2:a地位于西欧,B地位于长江三角洲。
两地矿产资源相对贫乏;土地a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而土地B是中国的高度发达地区,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与a区相比,B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历史较短,发展水平较低。
总之,()()1C项是正确的。
回答1 b2。
C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3~4题。
3.至于对图示区域的物理和地理特征及其成因的描述,a“由于板块的挤压,形成了巨大的断层带和高山。
B”是正确的,因为它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
C“有许多河流和湖泊,主要分布在裂谷沿线。
D”该地区气候干燥,主要是内陆河流和湖泊。
4“与同纬度的咖啡种植区相比,该地区的气候优势是a“平均温度高,C”光照充足b.热量充足d.降水丰富()()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东非大裂谷,该地由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图中高大山脉主要由火山活动而形成,a项错误;图示区域地势高,为高原地形,形成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b项错误;河流、湖泊是由裂谷形成后地壳下陷形成的,主要沿裂谷分布,c项正确;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气候较为湿润,d项错误。
创新教程(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一章
• (3)两大火山、地震带:___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和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
• 二、七大洲区域定位及地形特征
大洲区域定位 地形特征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复
杂, 起伏 30°E~140°E,
很大; 10°S~80°N。地形复
•第一讲 世界地理概况
导航·课标考纲
考纲点击 1.识记世界海陆分布、各大洲的界线、各大陆地形区分 布。 2.理解并掌握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 要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3.准确识记世界主要地区的海陆轮廓、经纬度位置、交通 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 4.了解世界铁、煤、石油等主要资源的分布情况。
南
地,东 狭长分布;高原地势较低,
美 洲
部平 平原向东开口, 利于大西
原、高 洋水汽深入;山脉东侧为
原相间 迎__风__坡__,降水多。巴塔哥尼
分布 亚高原为背__风__坡__,降水少
120°E~150°E,
三大地形 55°S~10°N。东部山
大
区:西部 地阻挡太平洋湿润气流
洋
高原,中 深入内陆,大陆东__侧__降
• (2)西半球南北美,六九十、河入海 • 南北美洲都处于西半球,60°W大致穿过南美洲的中部,
• (5)在图中用红笔画出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 河沟通了________海与________海,成为联系________洋与 ________ 洋的捷径,巴拿马运河成为联系________洋与 ________洋的捷径。
• 解析:本题以世界海陆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世界大洲、 大洋分布与分界线的掌握,世界主要海峡的分布与大洋间的 航线也是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第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课时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第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课时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第3课时产业转移[课后作业提升]一、选择题(2011·海南地理,12~13)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
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
据此完成1~2题。
1.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A.研究B.设计C.零部件生产D.组装2.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 )A.加快新车型的研发B.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C.扩大新车型的产量D.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解析第1题,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优势是土地、劳动力价格低,所以W公司最早把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组装环节转移到我国。
第2题,近几年,我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W公司必须将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
答案1.D 2.B(2015·山东潍坊一模)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
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吏的太康,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
据此完成3~5题。
3.太康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迁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进入市场快B.中原地带,市场广阔C.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D.基础设施完善4.与企业个体分散转移相比,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环境改变较小B.协作条件较好C.接近原料产地D.地租更加便宜5.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对南通市的影响主要是( )A.造成产业结构失调,不利于经济发展B.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衡,社会失稳C.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D.短期内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解析第3题,太康位于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纺织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故选项C正确。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第章区域可持续发展时
2.(2015·吉林调研(diào yán))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第十二页,共50页。
第十三页,共50页。
(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解析 开矿易造成(zào chénɡ)植被破坏,加上当地气候干
旱、水资源缺乏,更易造成(zào chénɡ)土地荒漠化。
答案 B
第二十页,共50页。
3.[2012·重庆文综,36(1),8分]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 完成下题。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 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为此,我国积极(jījí) 实施国际资源合作开发战略。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 建议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下图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 给外国投资者。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下图是 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
第六页,共50页。
第七页,共50页。
【特别提醒】 荒漠与荒漠化 荒漠是一种自然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是指在非荒 漠地区由于(yóuyú)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生态环境受到 破坏,使本来的耕地、林地、草地逐渐退化为荒漠的过 程。
第八页,共50页。
[题组递进(dìjìn)]
1.(经典(jīngdiǎn)题)读下图,完成(1)~(2)题。
()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
砍伐——大约(dàyuē)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
放牧——大约(dàyuē)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
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资源包: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课时集训,打包6份
第3课时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后作业提升]一、选择题(2012·江苏地理,15~16)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 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2.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 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解析第1题,以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为载体,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由图可知,我国GDP的增长快于能源消费增长,故单位GDP能源消费逐年降低,在2010年最低,故A、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能源消费量是逐年增加的,故B 选项错误。
第2题,考查GDP与能源增长的相关关系。
由图可知两者是共同增长,故A项错误;能源是可以在地区间进行运输和传送的,故B项中“取决于”说法错误;我国目前每年从海外进口大量石油,故D项错误;结合图和现实,C选项明显正确。
答案 1.D 2.C(2012·大纲文综,1~2)下图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
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 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4.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 A.单位GDP能耗B.碳排放量C.能源进出口量D.煤炭自给率解析第3题,需要对各个国家的人口数量有大致的了解,中国的人口大约为13.7亿,美国约为3亿,印度约为11亿,日本约为1.3亿。
然后根据各个国家煤炭的消费量计算大致的人均煤炭消费量,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美国的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
第4题,注意题干要求,“借助图示资料推算”,因此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难以推算单位GDP能耗、碳排放量、能源进出口量,但是资料中有煤炭生产量和煤炭的消费量,因此可以计算煤炭的自给率。
2016《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 第8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课时
噪声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 许多城市噪声超标 产等 放射性物质泄漏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泄漏
渤海湾大赤潮、日本九州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 岛水俣湾汞污染、海上石 洋 油泄漏
②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表现 全球 变暖 原 因 典例或分布 全球 两极和青藏高原 上空出现臭氧层 空洞
[学以致用] 1.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
A.a表示资源开发
B.b表示生产活动 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D.d表示废弃物排放
(2)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煤矿开采——地面沉降
(
)
B.化工厂——水污染
C.火电厂——大气污染 D.冰箱使用——臭氧层破坏 解析 答案 第 (1) 题, b、 c 表示生产活动及产品。第 (2)题, a 表 (1)C (2)A 示开采资源,煤矿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
[深度思考]
回答环境问题的模式
考查角度 解答的基本思路
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 类型、表 是什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和分布如何等, 现与分布 如水土流失问题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区:黄土高原、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 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如水土流失的原因:(1) 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 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2)人为原因:①植 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开矿
第1课时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 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最新考纲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 问题。 名师解读 1.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2.学会分析环 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课时
面影响,D项错误;立体建设商场,集约开发土地可有效
(yǒuxiào)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
观念。
答案 C
第十六页,共44页。
(2013·江苏地理,19~20)《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 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 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下图表示(biǎoshì)2010年 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完成2~3题。(双选)
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
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
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
解析 增加商城数量,扩大商城规模会占用土地资源,大
量购物者的到来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A、B项错误;商城
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会给景点的生态环境带来负
第二页,共44页。
②若沿用传统(chuántǒng)生产、生活方式,资人源类(zī最yu终án将)枯因竭 生态_(_sh__ēn__g_tà_i_)、失_调__环__境__恶__化_、__________而陷入绝境。
(2)行动纲领:《__2_1_世__纪_议__程____》。
第三页,共44页。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 自__身__需__求_(_x_ū_q_iú_)_的__能_力___构成危害的发展。 (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
C.①②④
B.①②③
第三十三页,共44页。
解析 第(1)题,图中甲输出沼渣、沼液和能源,必然是沼 气池;乙提供塘泥和水面,必然是鱼塘;丙自然是果园。 第(2)题,生态农业(shēnɡ tài nónɡ yè)园区的意义具体体现 在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方面,即生态持续(减少废弃物的 排放、保护环境)、经济持续(增加收入)、社会持续(增加就 业)等。 答案 (1)C (2)B
《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2讲 全球气压带、
受单一风带影响
【对点演练】 1.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 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1)~(3)题。
(1)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 D.①④ ( C.③ D.④ (
)。
(2)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温
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A.① B.② )。
气压带 或风带
关键信息 点
对降水的影响 典例
气压带
垂直运 动是上 升还是 下沉
低 压盛行上 ____ 升气 多 流,降水___
赤道低 气压带 _______
高压盛行下沉 副热带高 _________气压带 少 气流,降水___
风从海洋吹向陆 多 水平运 地,降水___ 动的海 风从陆地吹向海 陆方向 少 洋,降水___ 风 带 风从低纬度吹向高 纬度,降水___ 多
第2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考纲下载】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
对气候的影响。 【目标定位】 1.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规律及
其对气候的影响。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
响。3.理解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形成、特点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低纬度环流 圈 ①___________ 高低纬受热不均 ⇒ 三圈环流 ②___________ 中纬度环流 圈 地转偏向力 影响 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圈 高纬度环流
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 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 化。如下图所示:
图示法记忆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区形成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有的 气候为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还有的是两个交替控 制形成,其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2016《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 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课时解析
第2课时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后作业提升]一、选择题(2010·安徽文综,23~24)《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完成1~2题。
1.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C D.波动上升2.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答案 1.D 2.C(2009·浙江文综,2~3)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C~5°C,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
完成3~4题。
3.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4.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解析第3题,全球变暖会导致洪涝、干旱、沙尘等灾害性天气频繁;温度升高,热量增多会使中国的自然带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移动,例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会移至秦岭—淮河以北。
故选B项。
第4题,控制全球变暖关键是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都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且公众可积极参与。
B项中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公众不可能参与。
C项中多种水稻会增加CH4排放量,CH4也是温室气体。
D项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不能抑制全球变暖。
答案 3.B 4.A(2014·豫东、豫北十校第四次联考)商丘位于河南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介于114°49′E~116°39′E、33°43′N~34°52′N之间。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第章世界地理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展中国家
人口
占16%
占84%
国民生产总值
占世界80%(2005年)
占世界20%(2005年)
工业
薄弱,以资源型和资源加工
发达,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主
型工业为主
农业
以大规模机械化为主 以半机械化或手工生产为主
主要出口商品 工业制成品、小麦、玉米和 农矿产品等初级产品,如橡 畜产品等少数几种农产品 胶、咖啡、石油、铁、铜等
2.根据面状事物轮廓形状特征进行区域定位 根据区域轮廓,也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山 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等分布状况)和 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如城市、矿产、山峰等)分析定 位。从图中陆地和岛屿轮廓可确定为南亚次大陆(印度)。
第二十四页,共40页。
3.判断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图中A处为德干 高原西北部,降水较少,种植棉花和小麦,棉纺织工业发 达。B处位于德干高原东北部,煤、铁、锰等矿产资源丰 富,钢铁工业、麻纺织工业发达。C处是班加罗尔地区, 科技发达,交通便利,是高新技术工业区。
B.主要陆地面中高度200~500米的丘陵面积最大
C.主要海底面中最大面积的深度区域是海洋渔业资源最丰富
的区域
D.主要海底面的深度差大于主要陆地面的高度差
(2)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陆地最高点与海洋最深处的连线大部分位于中温带地区
B.陆地最高点以北地区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C.海洋最深处的形成以地壳的水平运动为主
置。3.了解世界主要
人种及主要分布地区、世界主
要国家和地区。
第二页,共40页。
第一步 掌握核心(héxīn)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者:
———————————————————————————————— 日期:
ﻩ
第3课时 产业转移
[课后作业提升]
一、选择题
(2011·海南地理,12~13)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1~2题。
B.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
D.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10.关于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品销售方向以外销国际市场为主
B.不可能在大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C.随着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增加,出现了投资定居倾向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解析第11题,由图中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特点可知,发达地区为欠发达地区提供资金和技术,而欠发达地区则为发达地区提供劳动力和原料。第12题,欠发达地区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做法太绝对,不符合经济发展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应布局在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B错误;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两区域经济发展。
C.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
D.短期内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
解析第3题,太康位于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纺织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故选项C正确。东部沿海地区交通更为便捷,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市场更为广阔,选项A、B、D错误。第4题,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之间具有很强的生产工序上的联系,抱团转移可以更好地实现生产之间的协作,选项B正确。第5题,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大规模外迁在短期内会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选项D正确。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迁会加快迁出地产业升级的速度,并不会造成社会失稳等问题。
答案3.C4.B5.D
(原创题)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我国红豆集团有限公司为响应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赴柬埔寨开发的境外经贸合作区,该特区是柬埔寨政府批准的柬埔寨国内最大的经济特区,以纺织服装、五金机械、轻工家电等为主要发展产业,同时集出口加工区、商贸区、生活区于一体。右图为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位置图。读图回答6~8题。
A.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
B.加快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C.增大该地区就业压力
D.使其产业结构趋于不合理
解析第6题,由材料中“以纺织服装、五金机械、轻工家电等为主要发展产业”得出西哈努克特区主要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第7题,柬埔寨是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有丰富且低廉的劳动力,我国东部地区企业转移到柬埔寨,其主导因素是劳动力。第8题,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是加快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第二产业的比重,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但会带来环境污染。
B.中原地带,市场广阔
C.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
D.基础设施完善
4.与企业个体分散转移相比,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的主要优势是ﻩﻩ()租更加便宜
5.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对南通市的影响主要是ﻩﻩ( )
A.造成产业结构失调,不利于经济发展
B.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衡,社会失稳
D.由于产业外移,会使台湾经济失去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和机会
解析第9题,制鞋等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计算机外设部件制造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从表可知,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的产业部门变化过程,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然后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再是高科技产业。第10题,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除了利用廉价的劳动力之外,就是占据祖国大陆的市场,故产品销售方向是国内市场,A错误;产业转入,对转入地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故B错误;随台商投资增加,加上乡情的因素,会出现定居倾向,C项正确。产业转出会导致台湾产业结构升级,故D项错误。
6.据此材料可知,西哈努克经济特区发展的产业主要是( )
A.技术密集型工业B.原料密集型工业
C.劳动力密集型工业D.资源密集型工业
7.中国红豆等企业由我国东南部地区向柬埔寨西哈努克经济特区转移,影响其转移的主导因素是ﻩ( )
A.资金ﻩB.劳动力
C.技术D.市场
8.大量的外籍企业入驻西哈努克,给西哈努克所在地区的影响是ﻩ()
答案1.D2.B
(2015·山东潍坊一模)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吏的太康,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据此完成3~5题。
3.太康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迁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ﻩﻩ()
A.交通便捷,进入市场快
答案9.A 10.C
(2010·江苏地理,25~26)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双选)
1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ﻩ()
A.①为资金B.②为技术
C.③为劳动力D.④为原料
12.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答案6.C7.B8.B
下表为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的产业变化情况表,读下表,完成9~10题。
时期
20世纪90年代前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
2000年以来
主要产业
制鞋、家具制造
计算机外设部件制造
笔记本电脑、集成电路
9.由表可知,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的产业部门变化过程是ﻩ()
A.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
1.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A.研究B.设计
C.零部件生产D.组装
2.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ﻩ()
A.加快新车型的研发B.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C.扩大新车型的产量D.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
解析第1题,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优势是土地、劳动力价格低,所以W公司最早把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组装环节转移到我国。第2题,近几年,我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W公司必须将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