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课外文言文精读 (24)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聊斋志异》的语言特色
《聊斋志异》的语言特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这本是一个无可异议的评价。
但考虑到其成书年代,便使之有了一个格外值得关注的落脚点——“文言”。
因为《聊斋志异》成书于清初,一个文言已经没落的时代。
从中国小说的发展来看,小说始自魏晋,至唐人始有意为小说,其或志怪或传奇皆以文言为本,而“宋一代文人之为志怪,既平实而乏文采,其传奇,又多托往事而避近闻,拟古且远不逮,更无独创之可言矣。
然在市井间,则别有艺文兴起。
即以俚语著书,叙述故事,谓之‘平话’,即今所谓‘白话小说’者是也。
” [1] (P71)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自宋元明清以来可谓是白话小说的天下,短的有“三言二拍”,长的有四大奇书,而文言小说则是江河日下,虽间有佳篇但已难挽狂澜之既倒。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这是不可质疑的真理。
因而,一个作家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构筑他的作品应该不是一个可以任意忽略的问题。
为什么蒲松龄在一个白话小说横行的时代,冒天下之大不韪,以文言形式著成一本《聊斋志异》,且能塑成一座文言小说的最高峰,流传千古?其选择的背后又蕴藏了些什么?这是笔者百思不能得其解之处。
本文试从《聊斋志异》的文言特点、其对“文人身份”的固守以及文言的回归与无奈,去探析蒲松龄这一选择背后的蕴涵。
一、双化语言:《聊斋志异》的文言风格《聊斋志异》的语言艺术一向多被学人所关注,论述之文字实不在少数。
所谓“双化语言”乃是借鉴于唐富龄教授《文言小说高峰的回归——〈聊斋志异〉纵横研究》中的一段话:“《聊斋志异》之所以成为高峰或参天大树,与文言浅近化和口语文言化相结合的语言所产生的高能效应也有一定的关系。
” [2] (P278)别小瞧这“双化”,说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但《聊斋志异》做到了。
蒲松龄“在写作中能尽量地使用浅近易懂的文言文,而且大量吸收民间口语并将其润色成一种具有文言色彩的语言,二者结合,形成了一种典雅而不失之深奥,浅近而又诙诡生动,简练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风格”。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中):24 勉谕儿辈
一、趣文导读利水学台秀才家丁,把娃娃撒尿,良久不撒。
吓之曰:“学台来了。
”娃娃立刻撒尿。
秀才问其故,答曰:“我见你们秀才一听学台下马,吓得尿屎齐出,如此知之。
”秀才叹曰:“想不到这娃娃能承父志,克绍书香;更想不到这学台善利小水,能通二便。
”【译文】秀才家里的仆人,抱娃娃撒尿,很长时间小孩也不撒。
仆人就吓唬他说:“学台来了。
”娃娃立刻就撒尿。
秀才问他为什么,回答道:“我见你们秀才一听学台来了,吓得尿屎都出来了,所以就这样吓唬他。
”秀才感叹地说:“想不到这娃娃能继承父亲的志愿,接续书香;更想不到这学台善于利尿,能通大小便。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周怡(1505年—1569年),字顺之,号讷溪,明代仙源人。
本文选自选自周怡《尺牍精华》。
【文言原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选自周怡《尺牍精华》)【古今对碰】【作品赏析】本文告诉我们,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旦丢弃,再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就难了。
在我们这个高消费的时代,重温一下先贤有关俭朴的教诲,很有现实意义。
节俭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生活态度,也是对资源和环境的一种保护。
【知识梳理】三、强化训练(共25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①可办.粗饭几日()②莫.待无时思有时()③何必图好吃好着.()④由俭入奢易.()⑤由奢.入俭难()⑥不馋不寒足.矣()⑦何必图.好吃好着()⑧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⑨若.思得之艰难()⑩莫待无时思.有时()2.翻译。
(10分)①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③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④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⑤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3.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2分)4. 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3分)强化训练参考答案:的时候想着没有的时候,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再想着拥有的时候。
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精读 24 鲁国之法 语文版
24 鲁国之法【文章主旨】孔子从小事便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他对事情看得透彻,分析出情形。
孔子认为,子贡的做法,无疑是提高了道德的评定标准,如果大家赎回了鲁国奴隶,而又去报销赎金,那么就会被认为是不愿失财而变成不道德的了,这样会导致那些贫穷的国民们不再去赎回鲁国子民了。
做事要看到它背后的深远影响,不能只顾表面。
【原文】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
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明朝的冯梦龙著《智囊》,出自《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
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说“三言、二拍”五种明人辑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的总称。
“三言”指明末冯梦龙攥辑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共收话本120篇。
“二拍”是指《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共80篇,由明末凌濛初编著。
“三言”、“二拍”是代表明代短篇白话小说成就的著名专集。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华夏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精读与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精读与解析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也涵盖了一些精选的文言文课文,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些文言文的精读与解析。
一、课文精读1.《韩愈杂说》韩愈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的文风犀利刚劲,极具触动力。
这篇文章中,韩愈以犀利的笔锋评述了北宋时代社会风气的种种弊端,督促人们应当追求道德和正义。
2.《欧阳修地球引力》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科学家,他在这篇文章中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地球引力的概念和原理,对当时的科学思想起到了推动作用,为后世学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3.《苏轼渔家傲》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才子文学家,他的诗作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这首《渔家傲》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自然景色和渔家人的生活,表达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乐观。
二、课文解析1.《韩愈杂说》《韩愈杂说》是一篇议论文,韩愈在文中直接点出社会风气弊端,批评当时人们道德底线的下降,并通过对古代人物的赞美,呼吁读者应追求道德的正确和公正。
文章开头以“尽量推其言之无故者”为引子,婉转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接着又用“吾谓侈丽者粪土也,野人所不履也。
”这样的表述形式,强调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2.《欧阳修地球引力》《欧阳修地球引力》以科普的形式呈现,欧阳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地球引力的原理以及人类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通过引入概念,比如“上蹑空而覆盖”,“永动者之力”等,来解释地球引力对物体的作用,并通过发挥自己的科学才能,促进了科学思想的发展。
3.《苏轼渔家傲》《苏轼渔家傲》是一首田园诗,苏轼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江南渔家人的羡慕之情。
诗中的“常羡人间琢玉郎,天赐良辰美丽妆。
”表达了苏轼对江南渔家人生活的向往,而最后一句“斜飞宝鸭衔泥去,长烟落日孤城闭。
”则表达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三、学习建议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解读方法。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24单元译文
【第二十四单元】若石之死【原文】若石隐于冥山①之阴。
有虎恒蹲以窥其藩②。
若石帅其人③昼夜警:日出而殷钲④,日入而燎辉⑤,宵(晚上)则振铎⑥以望,植棘树墉⑦,坎山谷⑧以守。
卒岁虎不能有获。
一日而虎死。
若石大喜,以为虎死无毒(危害)己者矣。
于是弛其机⑨,撤其备,垣坏而不修,藩决而不理。
无何,有貙⑩逐麋(11)来,止其室之隈(12),闻其牛羊豕[shǐ](13)之声而入食焉。
若石不知其为貙也,叱之不走,投之以块,貙人立(人立:像人一样站立)而爪之毙。
君子谓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宜其及(遇到、碰上)也。
(节选自《郁离子》)(文中括号“()”中的标号为注释序号)【注释】①冥山:作者虚构的山名。
②藩:篱笆。
③帅其人:率领他家里的人;帅,同“率”。
④殷钲(zhēnɡ):敲击金属器物;钲,古乐器,似钟。
⑤燎辉:燃起火把。
⑥振铎(duó):敲击金属器物;铎,古代宣布法令或有战事时用的大铃。
⑦树墉(yōnɡ):筑墙。
⑧坎山谷:挖深沟。
⑨弛其机:放松弓弩。
⑩貙(chū ):一种比狸稍大而凶猛的野兽。
(11)麋(mí):小鹿。
(12)隈(wēi):墙角落。
(13)豕:同“猪”。
【译文】若石隐居在冥山的北面,有只老虎常蹲(在他屋边)悄悄地注视着篱笆。
若石率领家人日夜警戒:太阳出来后(不时地)敲击钲,太阳落山后(不时地)燃起火把,半夜里击铎守望,还栽荆棘筑墙,挖深沟防守。
(这样)一年到头老虎便无所收获。
一天老虎死了,若石非常高兴,以为老虎死了再也没有什么危害他的了。
于是松弛了弓弩,撤除了防备,墙坏了也不修,篱笆破了也不补。
没多久,有只貙追逐小鹿奔来,停留在他家的墙角,(貙)听到他家牛、羊、猪的声音后,进入(栏圈)吃牛、羊、猪。
若石不知道那是貙,呵斥它不走,用石块扔它,貙像人一样立起来用爪把他抓死了,人们说若石知其一不知其二,碰到这样的事真是活该。
1.牝鸡失雏【原文】牝①鸡引(带领)雏(幼禽)于庭,啄残粒,拾虫蚁,呴呴②自得。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译文1:《秦庭燎原》
秦朝东击赵国,烽烟四起。
一时间,天下大乱。
在这混乱中,
有一个叫陈胜的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带领农民起义。
他打败了秦军,进军都城咸阳,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然而,因为内部的分裂和
外部的围剿,陈胜的起义最终失败了。
译文2:《董卓的野心》
东汉末年,董卓是个野心勃勃的宦官,他唆使汉少帝杀害了大
将军何进,掌握了朝政大权。
董卓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迁都洛阳,加强了自身的兵力。
他极度残暴,任意妄为,引发了各地民众的不满。
最终,义军联合起来推翻了董卓的统治。
译文3:《刘备的演说》
东汉末年,刘备是一个仁德之人,他希望能够平定天下,建立
安宁的社会。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与诸葛亮一起努力,先后组建
了蜀国和蜀汉政权。
在一次重要的演说中,刘备表达了他对民众的
关怀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他的演说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为他
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译文4:《文学修养》
在古代,文学修养是一个人受教育程度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标志。
通过学习文学,人们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素养。
文学作品也
是人们思想和感情的表达。
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文学修养,多读经
典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提升自己的修养。
初二上册语文重点必考文言文
初二上册语文重点必考文言文解析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文言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初二上册,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必考文言文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对初二上册语文重点必考文言文作品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这些经典之作。
首先,我们要明白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表达方式和思想内容,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学习文言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1.《出师表》——诸葛亮《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一篇辞表,向后主刘禅报告自己出征中原的决心和安排,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这篇文章以其雄辩的语言、严密的逻辑和高尚的情操,展示了诸葛亮忠诚为国的政治理想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学习《出师表》,不仅要理解其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还要深刻领会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和爱国情怀。
2.《岳阳楼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全文通过描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引出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
文章以其卓越的议论文写作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学习《岳阳楼记》,学生需要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会运用文言文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3.《醉翁亭记》——欧阳修《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散文佳作,通过描写作者与朋友在醉翁亭游玩的情景,表达了作者超脱物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和淡泊名利的人生观。
文章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和深邃的思想感情,展现了作者独特的人生哲学和审美情趣。
学习《醉翁亭记》,学生需要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技巧,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美学价值。
以上只是初二上册语文重点必考文言文作品的部分解析,每一篇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八年级上课外文言文
八年级上课外文言文一、祁黄羊去私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C.国无尉/去国怀乡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3、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3分)答:二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①独扶病饯于国门。
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②质何敢望③之。
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④矣!”闻者为之缩颈。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注释】①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
②顾:表示轻微的转折。
③望:奢望。
④厚:丰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①朝廷方治朋党。
②顾质何敢望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3、王质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三、释盗遗布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
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俄闻自投地,伏罪。
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3 分)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B、俄.闻自投地(不久)C、乃遗.布二端(赠送)D、后更无盗.(强盗)3、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文词诵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文词诵读”本文档旨在给八年级上册学生提供一份关于“课外古文词诵读”的指导。
以下是一些具体建议和安排。
1. 目的和意义:- 通过诵读古文词,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2. 选择课外古文词:- 老师可以从课本之外的资料中挑选一些经典的古文词,涵盖不同主题和风格;-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语言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古文词。
3. 学生的诵读:-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诵读,让全班共同参与;- 学生也应该有个人诵读的机会,可以在班级里或家中进行,有条件的可以录制诵读作品。
4. 配套活动和讨论:-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古文词的背诵比赛,增加趣味性和竞争性;- 定期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文词中的意境和思想,促进思维发展。
5. 老师的指导:- 老师在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充分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表达和理解古文词;- 对于语言较难的古文词,可以进行逐字解释,并辅以相关资料和注释。
6. 评估和反馈:- 在学期末或适当时间,可以组织评选优秀诵读作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老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升诵读技巧。
7. 资源支持:- 提供相关古文词的朗读音频或视频资源,以便学生进行研究和模仿;- 建议学生阅读相关的古代文化书籍,扩大知识面和理解能力。
通过以上安排和指导,我们可以帮助八年级上册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诵读古文词。
希望这份文档能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促进研究效果的提升。
以上为文档内容,仅供参考。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附译文)(一)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②,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
②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好.鸟相鸣B、丞相自.若也/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丞相熟.视久之/但手熟.尔D、索笔疾.书/不以疾.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3分)(二)管仲不谢私恩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
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
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道.而饥渴/独行其道.B、如.子之言/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C、甚.敬/急湍甚.箭D、将何.以报我/何.苦而不平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3、从文中可以看出管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3分)(三)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
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
”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
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
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注①:羿,即后羿,传说中的人物,擅长射箭。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乃.命羿曰/亚夫乃.传言开壁门B、发.无不中/舜发.于畎亩之中C、若.羿也/若.儿戏耳D、人能遗.其喜惧/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八上第24课《愚公移山》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八上第24课《愚公移山》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A.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B. 杂然相许(赞成)C. 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簸箕,箩筐)【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为宫室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 达于汉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 而山不加增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D. 河曲智叟亡以应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小题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从中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 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了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 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用智叟来突出愚公的形象。
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尾,饱含了对愚公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的颂扬。
[知识点]列子(约前649-前606)[答案]【小题1】D【小题2】C【小题3】A[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精读 1 何岳轶事 语文版
1 何岳轶【文章主旨】《何岳轶事》通过何岳拾金不昧、寄金不昧两件小事,表现了他不贪财,不取意外之财的的好品质。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原文】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赏析】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
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
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
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
散文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
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
《何岳轶事》应该是一篇优秀的古代写人、叙事的散文。
文中通过两件事,表现了何岳拾金不昧,不贪财的美好品质。
语言简练,叙事通畅,耐人寻味。
【拓展阅读】林积拾珠不昧林积,南剑人。
少时入京师,至蔡州,息旅邸。
既卧,觉床笫间有物逆其背,揭席视之,见一布囊,其中有锦囊,又其中则锦囊实以北珠数百颗。
明日,询主人曰:“前夕何人宿此?”主人以告:“乃巨商也。
”林语之曰:“此吾故人,脱复至,幸令来上庠相访。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概述本文档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的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完整版,共计800字以上。
以下是各篇文言文的简介和概要。
篇一:《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一篇著名的文言文。
文章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周围的山水,同时抒发了对祖国的深情和对人民的忧虑。
这篇文章行文流畅,富有诗意。
篇二:《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甫所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
这些诗歌描绘了社会现实、人民疾苦以及自然景观,充满了激情和深思。
每首诗都独特而感人,对于理解唐代社会和人文风貌有着重要的意义。
篇三:《卜居》《卜居》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诗歌作品。
这首诗以描述作者的生活环境和对逸居的追求为主题,表达了对宁静和自由的向往。
诗意深邃,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的情感和哲思。
篇四:《出使十一月二十七日别蜀诸公去京》《出使十一月二十七日别蜀诸公去京》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创作的一篇诗歌作品。
这首诗以描述作者辞别蜀地的情景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告别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用词简练,意境深远。
篇五:《观堵场尉碑过家铺古雪》《观堵场尉碑过家铺古雪》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篇散文作品。
文章通过观察家乡的雪景,引发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语言优美,富有感情。
篇六:《孔子家语·尧曰》《孔子家语·尧曰》是战国时期孔子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本篇以尧帝的言行为主线,阐述了尧帝的为人处世之道和治理国家的理念。
文章思想深刻,言简意赅。
篇七:《孟子·告子下》《孟子·告子下》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著名篇章之一。
文章以对话形式,讲述了孟子与一位年轻人的对话,以温和的方式引导他明辨是非、求知向善。
本文语言简明,道理深邃。
篇八:《礼记·王制》《礼记·王制》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章节。
这篇文言文主要介绍了古代王朝的制度和礼仪,以及对于君主和臣民的责任和义务。
(完整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
(完整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背景介绍本文档为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完整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和理解文言文阅读材料。
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文言文,学生可以开阔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文言文阅读技巧1. 注重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通过研究和积累,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
关注生字、词组的解释和句子的结构,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多咨询老师或使用工具书进行查阅。
2. 注意上下文的推测:有时文言文中的某些词语或句子可能需要通过上下文的推测来理解。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留意前后文的关系,尝试推测出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3. 理解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对于理解文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多留意这些修辞手法,并通过注释、解读等方式理解其美感和意义。
三、推荐阅读材料1. 《孟子》:这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化名著之一,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广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2. 《论语》: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名著之一,也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包含了大量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智慧,对启迪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3. 《红楼梦》:这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丰富艺术的长篇小说。
该书通过描绘荣府的兴衰和众多角色的刻画,展现了人性、家族和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学生深入理解人性和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4. 《史记》:这是古代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中国古代史书的奠基之作。
《史记》以纪传体的形式记录了自黄帝到汉武帝的两千多年历史,包括了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读物之一。
四、研究方法与建议1. 培养兴趣: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文言文的魅力和重要性,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精读 6 书谢御史 语文版
6 书谢御史吴敏树【清】【文章主旨】《书谢御史》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了谢振定不畏权贵,敢于执法的高尚品格。
【原文】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
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
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
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
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文学常识】吴敏树,字本深,巴陵人。
父达德,岁歉,贷贫民穀逾万石,不偿,有名湖、湘间。
敏树生而好学,为文章力求岸异,刮去世俗之见。
道光十二年,举於乡。
时梅曾亮倡古文义法京师,传其师姚氏学说。
敏树起湖湘,不与当世士接手,录明昆山归氏文成册。
既,入都,与曾亮语合。
於是京师盛传敏树能古文。
曾国籓官京师,与敏树交最笃,既出治军,欲使参幕事,辞不赴。
谢御史,谢振定,字一之,号芗泉,湖南湘乡人,乾隆进士,嘉庆初官御史。
著有《知耻堂集》。
御史,清代行使纠察的官吏。
【作品赏析】本文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了谢振定不畏权贵,敢于执法的高尚品格。
后来他虽遭和珅报复,免官还乡,但他的烧车事迹却久传不衰,从中可以看出人心向背。
后面以一位“郎官当推御史者”的腐败言行相对照,对只重官位,只重身家之利的庸俗之辈,进行了抨击,十分有力。
文中记道光皇帝与谢兴峣的对话也颇具情趣。
【拓展阅读】昔者,齐桓公出游于野昔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国故城郭氏之墟。
问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也。
”桓公曰:“郭氏者曷为墟?”野人曰:“郭氏者善善而恶恶。
”桓公曰:“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墟者,何也?”野人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
”桓公归,以语管仲,管仲曰:“其人为谁?”桓公曰:“不知也。
小古文24课
以下是《小古文24课》的部分内容: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如需获取完整的文章,建议直接购买或借阅人教版小古文24课教辅资料进行查阅。
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精读 7 孙叔敖纳言 语文版
7 孙叔敖纳言【文章主旨】《孙叔敖纳言》中的两个奇特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相映成趣。
突出孙叔敖为官谦虚尽职,能够听取别人哪怕是小民百姓的意见。
正因为如此,孙叔敖为楚相,很有政绩。
孙叔敖的为官之道,在今天也还可借鉴。
【原文】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说苑·敬慎》。
孙叔敖出任楚国令尹,官吏、百姓都来祝贺,却有一位老人来吊丧,而孙叔敖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加彬彬有礼。
这里写了两个奇特的人物:一个是普通百姓,对新任令尹胆敢冲撞冒颜,且“出言不逊”;一个是朝廷高官,面对小民百姓的“无礼”,却能以礼待之,虚心纳言受教。
这两个奇特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相映成趣。
自然,“趣”之旨,在于突出孙叔敖为官谦虚尽职,能够听取别人哪怕是小民百姓的意见。
正因为如此,孙叔敖为楚相,很有政绩。
孙叔敖的为官之道,在今天也还可借鉴。
作者想告诉我们:为官应该谦逊尽职,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
孙叔敖(约前630-前593),蒍氏,名敖,字孙叔,春秋时期楚国期思(今河南固始)人,楚国名臣。
在海子湖边被楚庄王举用,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楚相),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
主持兴修了芍陂(今安丰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
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
【赏析】本文选自《说苑·敬慎》。
孙叔敖出任楚国令尹,官吏、百姓都来祝贺,却有一位老人来吊丧,而孙叔敖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加彬彬有礼。
这里写了两个奇特的人物:一个是普通百姓,对新任令尹胆敢冲撞冒颜,且“出言不逊”;一个是朝廷高官,面对小民百姓的“无礼”,却能以礼待之,虚心纳言受教。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初二语文上册必背文言文
初二语文上册必背文言文1、《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富贵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成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精读 8 子产论政宽猛 语文版
8 子产论政宽猛左丘明【文章主旨】全文通过子产授政、大叔用宽以及孔子的评价,阐明了为政应当“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的观点。
【原文】1.郑子产有疾。
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
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疾数月而卒。
2.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
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
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
”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3.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
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作者介绍】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
春秋时有称为瞽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之一。
相传左丘明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他还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赏析】子产执政二十年,内政外交都政绩卓著。
“宽猛相济”的主张是他首先提出来的,对后世影响很大。
他所说的“猛”,实际是为了预防犯罪,重点还是“宽”,所以得到孔子的赞赏。
其实,事物本来是错综复杂的,宽与猛都不是绝对的而是互相渗透的,无论立法执法,都应斟酌情理,宽严结合。
成都市武侯祠有副对联说:“不审势,即宽严皆误,”是对本文的补充。
现代诗人流沙河又改为“不遵宪,即宽严皆误”,更说到点子上了。
全文通过子产授政、大叔用宽以及孔子的评价,阐明了为政应当“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戴胄犯颜执法
【文章主旨】
《戴胄犯颜执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公正而忠于职守的官员形象。
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原文】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
【人物介绍】
戴胄zhòu(?—633)唐初大臣。
字玄胤,谥号忠,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隋末入仕,归唐为秦王府曹参军,太宗立擢大理少卿,数犯颜执法,帝益重之,历迁尚书左丞、民部尚书、以检校吏部尚书主选事。
贞观四年参预朝政,谏止帝修复洛阳宫。
【拓展阅读】
雪窦游志
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xiu)书“雪窦山”字。
【翻译】
水更浅,行船不通畅,拉着船也不能进入。
在陆地上行走六七里路,在药师寺住宿。
药师寺背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
过了两夜,就沿着小溪,再从山的东侧出来,淌过溪水,四周被大山环绕。
远远望去,如同一条白蛇蜿蜒向下奔驰到山谷中,大概是山涧中的水流。
桑田麦垄,上下连接,农家隐藏在竹树之间,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
想要问这里所经历的名称,可是轿夫质朴
土气,不大懂得吴地的方言,有的勉强回答,有的答非所问,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
翻过两道山岭,起初有一座亭子面对着道路,上面用赤黑色的漆写着“雪窦山”三个字。
【练习与检测】(共26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
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
③故.欲杀之()
④天下无冤狱.()
⑤擢.为大理少卿()
⑥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
⑦据.法应流()
⑧法者国家所以
..布大信于天下也()
⑨上皆.从之()
⑩而既.知其不可()
2.翻译。
(10分)
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④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⑤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3.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4.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
【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
3.A
4.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