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地理学科专业知识:宇宙中的地球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必记必背—宇宙中的地球

高考地理必记必背—宇宙中的地球

高考地理必记必背—宇宙中的地球1.①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主要的天体类型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

两种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天体之间通过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起来。

②天体系统由大到小有四个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

人类对宇宙的可见范围:半径约 140 亿光年(距离单位)。

③判断某一物质是不是天体,可以用“三看”来概括:一是看它是不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际物质尽管用肉眼看不见,但它是天体;二是看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天体的某一部分不是天体;三是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中,位于外层空间的是天体,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不是天体。

2.①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并受其引力维持运转的天体系统。

②太阳系的组成:八颗大行星、矮行星和众多的太阳系小天体等。

③八大行星位置序列及分类: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④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运动的特点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3.①地月系:地球与月球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

在地月系中,地球是中心天体,因此一般把地月系的运动描述为月球对于地球的绕转运动。

然而,地月系的实际运动,是地球与月球对于它们的公共质心的绕转运动。

②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月相的判断可利用月相变化歌来判断: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4.日食与月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每次日食必然发生在新月(月相),每次月食必然发生在满月(月相)。

当日、地、月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中间,形成月(日/月)食。

月球的运动会带来潮汐的变化。

人类可以利用潮汐的规律进行捕鱼和晒盐,利用潮起潮落发展滩涂水产养殖,还可以利用潮汐发电。

5.①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在八大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毫不特殊,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地球又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宇宙中的地球”复习说课稿

“宇宙中的地球”复习说课稿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复习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本章是高中自然地理之重点,同时也是难度较大的一章。

本章一共4节,内容可归纳为三大部分,即宇宙、太阳系和地球的运动。

而这三部分的内容又是相互联系的。

前2节通过介绍宇宙的物质性和层次性,说明宇宙环境的特点;通过介绍日、地、月三者的关系,说明地球与宇宙环境之间的联系。

第3节着重说明地球的运动特征,包括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特点及其地理意义,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

第4节介绍地球的圈层结构。

本章知识体系如下: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系宇宙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中太阳活动与地球的地球自转运动及地理意义地地球的运动球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二、高考内容范围与高考能力要求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能熟练运用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分析问题。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应特别关注太阳活动的最新事件。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能分析地球运动的特点、意义,认识对人类的影响。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地震波及在探索地球内部构造中的应用,注意与板块构造理论的联系。

三、学情分析与教法分析现阶段是高三第一轮复习阶段,部分学生存在基础知识不牢固,空间思维能力不强,地理运用能力较差的现象,尤其是我们这一届高三,初中地理基础知识薄弱,采用的又是课改新教材,因而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需要补充的东西多,需要理解的东西多,加大了复习的难度,而本章知识又是自然地理中难度较大的部分,也是每次考试中必考的内容,针对这些情况,我们确定以下复习思路:我想既然是复习课,就应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要说的话留给学生说,教师在此过程主要起“导”的作用,并且要把学生的话概况起来形成方法。

通过练习,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具体内容的复习教学模式分为以下四步:第一步,基础知识梳理(主要是学生自己复习、概括、小结。

);第二步,高频考点突破、讲解(我们在复习过程中紧扣高考要求,把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内容一一突破,通过精选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各校典型的模拟题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真正掌握,形成能力。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2.初步学会分析地理资料的方法;3.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宇宙观,激发探索宇宙的寻找地外文明的兴趣和决心。

教学重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教学难点: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

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学法指导: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教学过程:展示图片:(宇宙上看到的地球组图)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也是我们人类在宇宙中的唯一家园,本章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关于地球的一些情况。

导入新课: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

大家在初中的时候对地理都有所接触,也许你对地理很感兴趣,也许你不曾重视地理,但是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感受到地理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回给你很多帮助。

(学生举例说明)现在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有很多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而是要对一些地理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知识的渊博,今天我们就先去浩瀚的宇宙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来看看我们的地球。

导学、自主探讨、讨论交流先根据同学们过去的观察体验,交流对于天体和宇宙的认识,教师总结宇宙的概念。

在次基础上,提出问题:天体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通过阅读P2图1.1,除认识到要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天体外,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组成,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紧扣谈天说地的话题,提出“说地”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如何确定地球的位置?地球是一颗怎样的星球?地球上为何有生命物质存在?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引导启发)认识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助于全面认识地球上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并找出这些形象形成的客观的正确的原因。

宇宙虽然无边无际,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但是是有规律可循的。

地理①必修1_1《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地理①必修1_1《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理解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4.理解地球上存有生物的原因。

二、水平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水平。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升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水平。

三、德育目标通过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准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有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存有生命的原因教学用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那么,我们对地球理解多少呢?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仅仅初步的理解,在高中阶段我们会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新课教学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的文明初期就开始了,那时人们只能用肉眼观天象,看日月星辰。

后来,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借助于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有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能够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明确: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

(备注: 1. 此局部能够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有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初中地理会考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会考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一、宇宙——天体和天体系统1.天体(1)天体的判断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

进入大气层、落回地球、地表的物体不是天体。

二看实质: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一些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

三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动,依附在天体上运行的物质不属于天体。

例如,判断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是否属于天体。

(2)天体类型的判断据天体的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判断天体类型。

2.天体系统的层次与判断(1)天体系统的判断判断天体系统的条件: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如地球和月球构成天体系统,北斗七星没有构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基本方法:据中心天体和绕转特征判断。

二、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1.普通性的判断——据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判断(1)运动特征(2)结构特征地球在距日远近、质量、体积、密度、自转和公转周期、表面温度等方面与类地行星相似。

如下图所示:2.地球的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的分析思路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及生产、生活的影响2.我国太阳辐射能的时空分布规律(1)就时间而言,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高度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2)就空间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大体上的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能比较丰富。

如下图所示:(二)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不同的大气层上发生的太阳活动类型不同,其特征及对地球的影响如下所示:第二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2.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3.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和联系二、地球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构造和自然环境。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银河系、宇宙膨胀等概念。

2. 地球的基本构造:地壳、地幔、地核等结构。

3. 地球的自然环境:大气层、水圈、生物圈等。

4. 地球的卫星:月球、人造卫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基本构造和自然环境。

2. 难点:地球构造的内部结构,宇宙膨胀理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构造。

2. 利用模型、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地球的特点和卫星的相关知识。

4. 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太阳系、银河系等概念,阐述地球在其中的地位。

3. 讲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分别介绍地壳、地幔、地核的结构和特点。

4. 讲解地球的自然环境:阐述大气层、水圈、生物圈等环境要素的作用。

5. 讲解地球的卫星:介绍月球、人造卫星等,探讨卫星对地球的影响。

6.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地球的特点和卫星的相关知识,分享讨论成果。

7. 总结课堂内容: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布置课后作业:设计课后实践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9.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教学成果。

六、教学活动与实例分析1. 活动一:宇宙探索之旅目的:通过虚拟宇宙探索游戏,让学生体验宇宙的浩瀚和地球的独特性。

方法:使用互动软件,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游览星空,观察其他行星,对比地球的特色。

步骤:介绍虚拟探索软件的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星系进行探索。

学生记录所观察到的行星特征,并与地球进行对比。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 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2. 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不同的天体和九大行星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2.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教学重点是通过天体系统的层次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中从数据中比较三大类行星的特点是难点。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从繁星到天体,展示图片,讨论问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感悟教材[ 展示主要天体系统图片 ] 让学生判断天体系统的名称和不同的级别。

[ 学生活动 ] 同桌讨论,完成天体系统的层次框图。

太阳系的成员有哪些?距离太阳由近到远有哪几颗大行星?你能够描述地球的位置吗?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方向相同吗?它们的轨道倾角相差大吗?是不是近乎在同一个平面上?轨道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与其他行星比较,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学生活动 ] 学生分组讨论。

八大行星按其特征分为哪几类?各包括哪几颗大行星?各类行星分别具有哪些特征?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有没有特殊的地方?从以上材料的分析,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 学生活动 ] 学生将分组讨论的结果与全班分享。

( 分组合作,既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三、阅读资料,探索深化表格分析:揭示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的宇宙环境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3.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讲解法、图表展示与启发引导相结合实现师生互动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讲义地理图册教学设计【导入设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高考常考的知识点在多媒体大屏幕上以问题的形式给出,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资料。

【课堂设计】引导学生自告奋勇地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点评。

结合高考考试大纲,对于高考经常涉及的考点给予详细点拨。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分类: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比如:行星、恒星、彗星、星云等等属于自然天体运行中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属于人造天体2.天体系统(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说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主要原因在于它与其他行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具体表现为: 1.都是本身不发光、不透明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2.运动特征方面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等特征3.在质量、体积、密度、自转和公转周期、平均温度等结构特征方面与其相邻的行星相似。

三、地球是存在生命的行星1.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2.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 条件类型 地球具有的条件对生命起源的意义合适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主要介于0º — 100ºC 之间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发展 合适的大气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使地球周围形成大气层,经过漫长演化,形成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现代大气 氮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气是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 有液态水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致热,使地内水体形成水汽逸出,冷却后降落,在低洼处汇聚,形成原始海洋,孕育生命地球上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海洋中 【随堂测试】条件类型 地球具备的条件 对生命起源的意义恒星际环境稳定 太阳光照稳定长期以来太阳无明显变化,生命物质演化没有中断行星际环境安全地外撞击概率极低 行星公转的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使其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环节一——重温经典例一(2013上海)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宇宙中的地球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宇宙中的地球

中学地理睬考复习资料: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和天体系统。

(1)天体。

1)天体。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星际物质等,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全部天体都是物质的,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有各自的特点。

除以上自然天体外,还有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人造天体。

2)恒星。

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

它是由炙热的气体组成、质量巨大、能自己发光发热的球状天体。

主要组成成分是氢和氦。

3)星云。

星云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

它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主要组成成分是氢。

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

4)星座。

为了便于相识恒星,人们把天球分为若干个区域,这些区域叫做星座。

依据国际上规定,全天共分成88个星座。

每个恒星都有它所属于的一个星座,星座中所包括的主要亮星,构成各自独特的图形。

如大熊星座的七颗亮星构成勺子形(中国称其为北斗七星)。

(2)天体系统。

1)天体系统是宇宙间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而形成的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表:太阳地球---月球太阳系行星和卫星其他八大行星和卫星小行星银河系彗星流星体(陨星)总星系行星际物质恒星世界(包括其他恒星、星云;星际物质)河外星系2.太阳和太阳系。

(1)太阳。

1)太阳概况。

太阳是由炙热的气体组成的球状天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即一个天文单位。

太阳的半径约为700 000千米,是地球半径的109倍多。

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太阳的平均密度是地球平均密度的1/4。

太阳的质量为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

太阳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8倍。

2)太阳的外部结构。

太阳的大气结构即为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记:黑子和耀斑。

太阳活动的周期:11年。

公开课教案-《宇宙中的地球》

公开课教案-《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常见天体的大致特征和天体系统的概念;掌握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相对位置以及绕日公转的三大特性;掌握地球作为太阳系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本节知识难度较小,主要利用视频和图片向学生展示宇宙中各类常见的天体,在观察中总结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各种美丽的天体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现宇宙之美,鼓励他们探索宇宙,同时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2重点难点重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难点:天体与天体系统的区别。

3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目标掌握天体与天体系统。

学时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

学时难点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对宇宙的认识直接向学生提问,问学生对“宇宙”二字的认识。

同时展现两位人类精英——温家宝和康德对宇宙的认识,从而引出从古至今人类对宇宙认知的变化。

活动2【讲授】课堂设计引入:教师提问:同学们,军训的时候相信大家都已经预习过第一节的知识了……“宇宙中的地球”,那我们首先来谈谈对宇宙的认识大家对宇宙的概念或印象是什么学生:一阵嘈杂之后……教师:我们先请一位文艺青年——语文科代表谈谈他的认识,再请理科较好的数学科代表谈他的看法。

从学生的回答中延伸到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上,从而得出对宇宙的定义教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说完了我们的看法,我们再来看看一些人类精英对宇宙的认识。

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康德和温家宝总理对宇宙的认识,然后转向从古至今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师:我们和温总理处在同一个时代,和康德就隔得比较远了,这位是18世纪的人。

那么,从古至今,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又有哪些变化呢在古代,我们国家的人对宇宙的认识有一个学说叫……此时,学生也许能答出“天圆地方”,也许不行,答不出来就直接告诉他们,这个在初中时其实学过,可能学生会忘记。

然后,由此联系上“地心说”,接着告诉学生,随着观测手段的革命性进步,出现了日心说,后来又证明太阳也并非宇宙的中心,而只是银河系很普通的一颗恒星。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学习目标:1.运用图像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天体及天体系统,并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的环境,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质量与体积等数据的对比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3.结合资料,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等方面说明地球是一颗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分析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学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7分钟)1检查学案自学部分完成情况——找学生报答案(2分钟)基础巩固检测(5分钟)①天体类型提问:年月日,我国航天飞行员在“神舟十号”飞船上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太空课,同学们说“神舟十号”飞船是天体吗?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进行概念辨析。

(人造天体包括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但是需要区别:地球作为整体是一个天体,但地球的一部分或者附属物就不能叫作天体。

例如按航线飞行的飞机、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天上的云、地上的汽车等。

)②天体系统通过老教材自学,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一下个问题:1.宇宙中的天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相互吸引、相互绕转)2.天体系统的规模相差悬殊,按大小可以划分为几个级别?(划分为四个级别)3.请你设计框图,正确表示天体系统不同级别之间的关系。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同学们通过认识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以正确了解和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导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8分钟)1.太阳系的组成教师活动一一(展示教材图1太阳系模式图)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恒星太阳,周围由八颗大行星、众多小行星及彗星、流星、星际物质组成。

其中八大行星,按照他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 课标解读“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是以地球为中心事物,周围的太空环境,指的是整个宇宙,但“重点是太阳系”。

要初步了解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静止还是运动?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对这些了解、掌握后还要有条理地“描述”出来。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行星,而“普通”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共性,“特殊”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比较而具有的个性,“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

“运用资料”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培养用比较分析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 教学重点①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②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策略(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象、表格字据等材料。

2.各种天体彩色图片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1.先提供感性的事实材料,后分析、比较、归纳理性结论、观点,再用结论、观点去组织、驾驭、解释事实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即遵循“由‘地’导‘理’,又由‘理’解‘地’”的教学原则。

2.创设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在问题探究、问题研讨活动中进行。

(三)教学方法指导教学法、讲解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课程]教师: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一首名为《仰望星空》的诗歌。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宇宙中的地球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宇宙中的地球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宇宙中的地球对于高考地理的复习,我们要运用有效的方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的复习知识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地球的普通性八大行星中的普通一颗(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物理性质、运动特征) 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

(二)、日地关系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约1.5亿千米(一个天文单位)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分界线;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约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三)、地球地球的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椭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与赤道周长 6371千米、4万千米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极的线。

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111×cosθ 特殊经线0°、180°、120°E、20°W、160°E纬线和纬度和赤道平行的的圆。

以赤道为零度,向南向北各90度。

国考教师资格证试讲稿 人教版 地理 高中 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

国考教师资格证试讲稿 人教版 地理 高中 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试讲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应聘高中地理的四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试讲题目是《宇宙中的地球》。

(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在宇宙中可能显得太渺小,在银河系中想发现它的身影也比较困难,在太阳系中虽无法与太阳齐肩,但也算是九大骨干之一了,特别是太阳对地球的关照很多,使地球在平凡之中作出了特别的表现。

我们就到太阳系中了解一下地球。

(二)新课教授师:太阳系中有哪九大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请一位同学看图回答。

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师:回答正确!九大行星绕太阳的转动叫公转,我们常用运动方向、轨道平面和运动轨迹等来描述九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运动。

下面我们来做一项活动,了解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请大家继续看投影,仔细观察表示九大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九大行星公转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呢?生:方向相同。

师:大家观察得很准确,回答得非常好A九大行星公转具有同向性的特点。

大家再看表1.1——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然后回答: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分别是大还是小?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都较小。

师:很好!九大行星的轨道倾角大多小于4°,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稍大一些,最大也不过17°。

因此,九大行星的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说明它们的轨道具有共面性的特点。

九大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只有水星和冥王星较大,分别为0.21和0.25。

它们的公转轨道同圆相当接近,有近圆性的特点。

哪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没有特殊的地方?生: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

师:非常正确!地球具有的运动特征,其他八大行星也有。

下面再请大家看投影。

师: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结构特征,可以把九大行星分为三大类。

请你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分别具有哪些特征?生:(可以让不同的同学进行补充)(三)巩固师:(评价学生答题情况,多鼓励)根据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这三类行星分别有以下特征: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完整详细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完整详细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准备●教学分析✧学习者分析:本节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新的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学生的思维特点既有初中的活跃的特点,也拥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并且本节教学内容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天文宇宙知识。

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适当增加趣味性,为学生的地理知识搭建一个从初中向高中过渡的平台。

✧教学内容分析:本章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一章,是自然地理知识的开端。

本节是这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本节的重点是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难点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本节课的德育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并且培育学生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表1-1 教学内容分解表✧教学目标的确定及描述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要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八颗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3. 地球的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产生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2. 演示法: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3. 课堂演示: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的特点。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示意图,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7. 课后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地球在宇宙中位置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观察和讨论中展现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地球仪模型,以便进行课堂演示。

2. 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 准备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的特点。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 介绍其他行星的自转和公转特点,与地球进行对比。

3. 推荐相关的科普读物和在线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在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时,确保学生能够清楚地区分这两个概念。

2. 在进行课堂演示时,注意操作地球仪的正确性,确保学生的理解正确。

3. 在讨论环节,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十、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作业,观察他们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描绘是否准确。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中的地球的基本情况和特征;2.掌握地球的形状、动态和自转、公转的原理;3.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4.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独立思考能力。

5.增强学生的科学知识和宇宙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地球的形状、动态和运动原理;2.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3.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准备:1.地球模型;2.图片、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学习(5分钟)通过问学生一些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对宇宙中的地球的兴趣。

例如:“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但你们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特征吗?”“地球有自己的动态和规律吗?”Step 2 地球的形状与动态(20分钟)1.给学生展示地球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的形状是什么,为什么看起来是这个样子。

2.讲解地球的形状与动态:a.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形状,呈赤道略扁、两极稍突的形状。

b.地球绕着太阳作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25天。

c.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自转的速度不同,赤道区快于极地区。

3.通过实例和图片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地球形状和动态的理解。

例如,通过比较和观察不同纬度上的物体运动的速度。

Step 3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20分钟)1.通过展示图片和解说,介绍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3.学生小组合作,收集关于地球上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案例,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Step 4 地球的生态环境与保护(20分钟)1.向学生讲解地球的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包括气候、植被、动物等,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健康的关系。

2.通过图片和案例,介绍地球生态环境受到的威胁和破坏,如气候变化、森林砍伐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宇宙中的地球》优秀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优秀教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课程标准1、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是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从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课。

教材以地球为中心,从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星系环境让学生了解地球是怎样的一颗行星,本节涉及许多天文现象和天文知识,谈天是为了说地,为了讲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学习地理不够重视,兴趣不浓,甚至对地理存在排斥的情绪。

而这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在教学中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另一方面要为后面的地理学习培养兴趣,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教学目标依据:高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征及对本节课课标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②让学生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③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④使学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阅读分析教材“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②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中公教师成就园丁梦想
2015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地理学科专业知识:宇宙中的地球
安徽中公教师网/为你提供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信息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选择中公教师成就园丁梦想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