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

合集下载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摘要:我国目前正处在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高发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都面临着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处于非常态下的危机情境中,我国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公共危机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为此,要增强危机意识;建立处理危机的权威机构和相关体制,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性;完善信息机制;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修正政府绩效考核体系,防止出现虚假治理。

关键词:危机;公共危机管理;信息机制;政府绩效一.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1) 危机预防与管理机制缺失在“SARS”事件之前,我国根本没有系统地的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因此,危机预防与管理机制缺失问题在“ SARS”公共卫生危机期间集中暴露出来,比如政府的危机管理缺乏系统的预防战略和政策规划;缺乏系统化和制度化的教育、训练、组织保障;缺乏整合和协调的机制,政府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欠缺;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和信息沟通机制,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通;缺乏制度化的财政资源保障和人力资源保障;与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的合作有待完善等等。

与此同时,由于政府公共危机预防与管理观念欠缺,应付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心理准备不足,民众缺乏必要的危机应对培训,面对突发事件容易产生心理紧张,甚至是群体性的恐慌,从而使个人和整个社会在认知和行为上的应对能力降低。

(2) 危机发生时反应不及时反应及时是公共危机管理的第一要则。

由于公共危机事件具有威胁性、紧迫性、和不确定性,反应迟缓必然加重危机状态。

美国9 - 11事件中,在遭受恐怖袭击后45分钟,布什总统就发表了电视讲话;2003年美国东北部发生大停电后数分钟之内,美国国防部就迅速作出反应,半小时后纽约市长就召开记者会。

在日本福冈地震发生后不到1分钟,电视屏幕上端已显示出地震震源、各地区震度以及有无海啸等信息;灾害发生30分钟内,政府各部门就在有序应对地震灾害了。

相对而言,我国在处理公共危机的过程中,政府反应是比较迟钝的,例如2003年“SARS ”事件之初,政府不仅没有反应,甚至掩盖事实真相致使事态进一步扩大。

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及对策自古以来,人们就活在危机频发的时代,每当公共危机发生时,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已经逐渐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如何预防危机、应对危机、解决危机成为考查我国政府能力的重要标准,加强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势在必行。

一、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频发,为有效应对这些危机事件,我国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不断延伸到各个领域,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危机管理机构不断增加我国近几年加大了对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各级政府、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建立众多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在各自的领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

(二)政府应对公共危机能力增强经过期作废2010年西南旱灾、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2011年日本核泄露、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等各类公共危机事故的发生,我国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方面的能力显著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队伍不断壮大,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三)媒体公开事实信息,走向成熟危机发生的同时媒介要起到正确的作用,起初发生的一些公共危机事件媒体没有准确的报道相关信息,导致民众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手机、互联网等夸大其辞传播谣言,造成社会恐慌。

如今媒体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准确报道,在公开性与准确性方面有显著提高,维护了公民的知情权,在危机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不足(一)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淡薄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意识差。

以前我们有一些危机性事件,但我们更愿意把它们定位为突发性事件。

虽然学术界早就呼吁加强对危机管理进行研究,但是并没有真正得到政府的呼应。

政府官员、公共管理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在政府管理过程中对公共危机管理的认识不足。

由于突发事件意识淡薄,突发事件出现时就会措施无力,政府和公众都会存在侥幸心理。

在侥幸的过程中,很多机会丧失,突发事件得以蔓延。

公众的侥幸心理一旦被摧毁,由于缺少相应的思想准备,便会变得极度恐慌,这种恐慌引发的破坏性后果往往比突发事件本身更为严重。

我国地方政府公关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修改)--7-2

我国地方政府公关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修改)--7-2

我国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9人力(1)班姓名学号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公共危机时有发生。

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是这些矛盾的集中体现。

因此,提高政府危机公关管理能力,有效顺利地解决危机,才能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而创造出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在阐述政府危机公关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管理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危机公关;问题;对策一、政府危机公关的概述(一)危机公关的含义危机公关是指应对危机的有关机制,危机公关对于国家、企业、个人等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著名危机公关顾问李华先生提出的“危机创伤理论”,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说,危机是指公众对我们的态度和印象的转变。

而公众的态度和印象之所以会转变,是因为他们感受到自身的利益受到了伤害。

因此,危机创伤理论认为,对公众造成创伤的事件,可以称之为危机事件。

而危机公关,就是对公众创伤的医治与恢复[1]。

(二)政府危机公关的涵义政府公共危机是指在政府管理国家事务中,突然发生的如地震、流行病、经济波动、恐怖活动等对社会公共生活与社会秩序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

政府危机公关则指政府在危机事件中通过与公众进行双向信息交流、沟通与传播以实现塑造政府良好形象、建立政府与公众良好关系的目标[2]。

政府危机公关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共关系,它是指政府在危机背景下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是政府面对危机事件时为了维护公众利益,减少危机影响而进行的传播沟通、协调关系和树立形象的活动。

二、我国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公共救助意识不强,救助体系还不完善我国地方政府的危机意识相对较差,地方政府虽然重视对于危机事件的处理,但是对于危机事件前的预警不够重视,缺乏相应的危机救助体系,危机出现时往往不知如何应付,容易引起社会恐慌,这种恐慌引起的后果往往比危机本身更为严重,危机管理的关键在于平时,在于预防,而不是在于出现危机之后的及时处理。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摘要】加强政府危机管理,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世界范围来讲,应对危机的能力已成为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当前,我国危机管理中存在着公共危机意识淡薄、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和协调机制不规范、公共危机信息公开不畅、社会与公众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不够、公共危机管理缺乏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等一系列问题。

政府应就上述问题作出合理规划,加快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对策公共危机特指一种突发事件,国学者罗森豪尔特认为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危机管理就是政府组织相关力量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预测、监督、控制和协调处理,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除危机、减少损失的过程。

一、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现状(一)公共危机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危机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种类也越来越多。

政府和市民的这种侥幸心理使得当危机真正来临的时候就不知所措。

(二)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和协调机制不规范。

即使在公共危机发生后会成立一些工作小组,但这类组织通常也是临时协调不同的部门,抽调人员、资源组建的,缺乏统一的、权威的领导者来协调不同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关系,体制性的问题所带来的管理与协调不善将占据其很多精力,使危机管理滞后,并发一些其他问题。

(三)公共危机信息公开不畅。

我国政府的信息报告制度却不规范、不标准、不统一,没有严格具体的规定,畅通度和灵敏度都得不到保证。

对于信息上报有误或延时,也缺乏相关处罚管理规定,这样更加纵容了信息不畅现象的存在。

(四)社会与公众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不够。

我国的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与协助政府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积极性并不高,当危机来临的时候甚至大多都是冷漠或逃避的态度,不能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就算有部分公民想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无疑是公共危机管理的一大阻碍。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初 始 阶 段 政府 不 能 及 时 、准 确 的获 取 信
转 型 的 重要 阶 段 ,此 间社 会 结 构 以 及社 会 控 制体 系也 发 生 着 变化 与重 构 ,传统 和 非 传 统 的威 胁 因素 相 互 交织 ,显 在 与 潜 在 的 社会 风 险 增 加 ,由社 会 风 险 转化
完 毕 之 后 ,该 指 挥 机 构也 就 撤 销 解 散 。 先 关工 作 人 员 回 归原 单 位 。 由此 可 见 , 我 国 尚未 建 立全 国性 的 公 共危 机 管 理 的 常设 机 构 ,全 国 性 的公 共 危机 应 急 管 理 体 制 也 尚未 形 成 。 另 一 方 面 ,我 国 政 府 虽形 成 了 较 为 完备 的垂直 行政 管 理 体 系 ,但 是 部 门地 区横 向整 合 能 力差 。 因
些成绩 ,但是我们要客观的看待我 国
目前公 共 危 机 管 理 的现 状 ,依 然 存在 着
很 多问题 。 第 一 ,我 国政 府 的公 共 危 机 管理 缺
的 法制 保 障 。 我 国公 共 应 急 法 制还 不 健 全 ,这 主 要体 现 在 两 个 方 面 :一 是 现 行 公 共 应 急 法 制 尚不 健 全 ;二 则 是现 行 公
O RN DE

E TR R E} N’ P t 一 管理方略 E S 口]
C L UR UT E 一 一
我 国 公共危 管 理存 在 的 问题 及 对 策分析 机
文, 杨洋
公 共危 机 管 理 并 不 是 新 事 物 。每 个
国 家都 会 遇 到 各 种各 样不 尽 相 同的 危机 事 件 。 中 国正 处 于经 济 社 会 剧 变 与 社会
为公 共危机 治 理亟 待解 决的 问题 。 第 二 ,政 府 的公 共 危 机 管 理预 警机 制 不健 全 。危 机 管 理 的核 心 在 平 时 ,在 于 预 防 ,而 不 在 于 出现 了危 机 之 后 的力 挽 狂 澜 ,我 国 目前 没 有 专 门 的危 及 预 警 机 构 。危机 监 测 不 力 。预 警机 制 不 健全 不 仅 在 于体 制方 面 ,部分 政 府 官 员 的危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 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 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发生,再次引发了我们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深刻思考,国内的学术上也对公共危机取到了不错的研究成果。

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分析与研究,以及研究危机事件管理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政府体制为,不仅是公共行政学上的重大理论课程,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针对国内和国外的对危机管理的研究以及公共危机的背景。

第二部分首先对本文涉及的公共危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进一步介绍了它的特征和分类;接着又对政府危机管理的定义和内容进行了界定。

第三部分主要从政府机制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完善、信息透明度不高和公众危机意识淡薄等方面,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和深入的剖析。

第四部分是根据以上部分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并且了借鉴国外在危机应对时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提高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意见与建议,旨在为我国的决策实践提供参考。

第五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梳理,是整篇文章的总结。

关键字:公共危机;危机管理;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前言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社会转型期和经济装期,这个时期也是一个公共危机事件多发期。

危机事件的频发,会给我们的社会、任命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更会因为人们内心的恐慌而引起的社会动荡,给国家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而人们在面对危机的发生时,往往没有好的应对危机的能力,无法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政府也通常也在危机发生后才想办法处理的被动型态度。

人类社会不是现在才遭遇危机,自古以来危机给人类造成的伤亡与损失几乎可以与文明的进步程度同日而语。

在对抗危机的过程中,政府无疑承担着最为重要的责任。

危机虽然不可能绝对避免,但却可以管理、控制和化解,尽可能减少危机的发生,并把危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将公共危机装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契机,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我国今年来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是迅速的,这也使得危机事件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复杂和频繁等特点。

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已进入以市场经济为基本架构的社会,社会结构的分化导致了权力、利益的重新分配、转移,其中必然酝酿着诸多不稳定因素。

社会危机事件的发生变得常规化,传统的安全威胁因素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不稳定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重大挑战,这既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又关系到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和形象。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和危机出现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加强政府危机管理,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加强危机管理、完善我国的危机管理体系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公共危机;危机管理;对策一、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与各种各样的危机伴生共存,危机对人类正常生活的干扰和冲击是巨大的。

危机引发的现实危险会中止和平进程,瓦解正常的社会关系,破坏正常的生活秩序。

危机迫使相关系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和抉择,采取有效的控制或调节行动,以维持系统的生存。

危机是一种导致社会偏离正常轨道的危急的非均衡状态,危机导致社会偏离正常轨道,对社会的公共安全和稳定造成重大影响,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建立健全危机管理体系,并通过研究危机、危机预警和救治危机,恢复社会的均衡状态。

正是由于危机性事件的突发性和危害性,“危机管理”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不断深入的思考。

“危机管理”已经超越其原来的企业管理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公共关系等各个方面。

公共危机管理,也称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在应对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即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并尽量使公共危机的不利影响限制在最低限度的行为。

公共危机具有公共性突发性、紧急性和高度不确定性。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危机管理研究现状、趋势和未来方向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危机管理研究现状、趋势和未来方向

4、探索人工智能在危机管理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危机管 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研究可以探索人工智能在危机预警、应急处置、 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危机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强化危机管理体制机制研究:进一步完善国家危机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危 机管理的协调性和高效性。同时,加强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在危机管理 中的作用研究,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危机管理体系。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危机管理研究— —现状、趋势和未来方向
01 引言
03 未来方向
目录
02 文献综述 04 结论
引言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国家面临的各种危机事件愈发频繁和复杂。中国 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面临的危机挑战也日益增多。因此,从公共管理视角 探讨中国危机管理研究的现状、趋势和未来方向,对于提高国家危机管理能力 具有重要意义。
2、强化危机预警与预防研究:在深入研究各类危机事件的基础上,应更加注 重危机预警与预防的研究,从源头上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提高国家危机防范 能力。
3、提升互联网舆情应对能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对危 机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应加强互联网舆情应对策略、引导技巧等方面 的研究,提高政府和企业在网络舆情中的应对能力。
文献综述
近年来,中国危机管理研究得到了广泛,研究领域涉及危机管理理论、实践与 对策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当前中国危机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 以下几个方面:
1、危机管理理论:主要探讨危机的定义、特征、分类、成因等基础理论问题, 为危机管理研究提供学理支撑。
2、危机管理实践:针对各类具体危机事件,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 会安全事件等,研究危机应对的实践经验、成功案例以及存在的问题。

浅议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建议

浅议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建议

样,通过诚信教育使不做假账上升到企业各类人员的道德层次,最理想的状态是使企业自觉的不进行财务造假。

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严重的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我们应该认真的研究相应的治理措施,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加快对会计信息造假现象的治理。

总的思路是:通过加强教育,使各上市公司不想造假;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使各上市公司不能造假;通过加大行政、刑事处罚力度,使各上市公司不敢造假。

长此以往我们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必将得到提高,我国的资本市场也将迎来兴旺繁荣的时代,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参考文献:[1]张国键.探析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原因与途径[J].经济师,2003,(4).[2]成慕杰,李忠宝.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手段及甄别[J].商业研究,2002,(12).[3]李志钢.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探析[J].湘潭工学院学报,2003,(9).[4]程宗璋.关于遏制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若干思考[J].财税与会计,2003,(6).[5]陈怡松.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成因与规避对策[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2,(12).作者简介:贾鑫(1975—),男,吉林四平人,东北财经大学管理学硕士,讲师,现供职于吉林省四平市商业学校财会教研室,研究方向:会计基础理论。

浅议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建议□任慧成(泰山医学院管理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6)摘 要: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公共危机事件种类多、频率高、复合性强、损失巨大的挑战。

我国的危机管理具有公共危机意识淡薄,对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够,公共危机管理机制落后,危机中信息流通不畅等特点。

为了提高对突发性事件的应对能力,本文提出了增强危机意识,完善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反应机制以及恢复重建机制,并且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应对突发性事件,实现危机管理的创新。

关键词:危机 危机管理 管理机制科学技术与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全球各个国家都面临着公共突发事件比率不断攀的风险,我国也是如此——2003年波及全球的SARS病毒、2008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的雪灾、5月份国四川的8级大地震等。

关于公共危机的论文

关于公共危机的论文

关于公共危机的论文篇1浅析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

( 一) 健全了危机管理组织机构。

自 20__ 年非典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政府开始全面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也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之后,从中央到地方各项应急预案相继发布,20__ 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公共危机预警体系基本形成。

经过多年的危机管理实践,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各项应急预案也逐年更新和完善,危机管理也呈现出快速、成熟发展的态势。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单位基本都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专门机构,负责人通常是政府或单位的一把手,副职通常是分管安全或者常务副职来担任,成员通常是直属部门、单位以及地区军警等人员组成。

并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保证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把危机事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 二) 规章制度持续完善。

为确保处理公共危机事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0__ 年开始,我国开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危机事件的预防、处理、监测以及事后恢复等环节提供了法律依据。

各地区在规章制度的建设方面也逐渐完善,同时也有针对性制订和发布了相关文件,在明确信息报送、事件处理、事后恢复、宣传报道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

一些部门和单位还建立了有针对性的定期培训机制和应急管理工作流程图。

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为危机事件的处理提供了依据,但是应对公共危机的相关法规总体看相对单一。

( 三) 建立了信息报送机制。

一是信息管理水平不均衡。

信息是贯穿危机事件管理活动全过程的要素,自从我国1994 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国家对信息化的地位也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各地区也开始学习信息管理,但是各地区信息管理水平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经研究表明,经济发达地区,自然条件也比较优越,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信息管理也相对落后。

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建议

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建议
的危 机 ” …。
财产造成严重破坏的都可 以归为公共危机。一般
意 义上 说公共 危 机具 有 四个 特 点 H J : 一 是 巨 大 的 人 员伤 亡 或者 巨大 的 财产 损 失 , 在 绝 大 多 数 的公 共危 机 中, 都 会 有人 员 伤 亡 和财 产 损失 , 比如 1 9 9 8年夏 天 中 国 的 大 洪 水 、 2 0 0 1年 美 国 发 生 的 “ 9・ 1 1 ” 事件 等 ; 二是公众 的普遍恐慌 , 同样 的,
自然 灾 害 、 瘟疫、 事 故灾 难 以及社 会 冲突 等突 发事 件 长期伴 随着 人 类 社 会 , 因此应 急管 理 较 早
就成 为一 个重 要 的研究 领域 。从 最广 泛 的意义 上
讲, 应急管理包含对突发事件、 危机或灾难等事件
的事 前 、 事中、 事后 各 阶段所 有方 面 的管理 。应 急 管理 是指 按 照设 定 的工 作 内容 和 既定 的程 序 , 在
由, 二是 指严 重 困难 的关头 J 。关 于危 机 , 国外 学
者已经出版 了很 多论 著 , 如劳伦 斯 ・ 巴顿 的《 组 织危机管理》 、 罗伯特 ・ 希斯的《 危机 管理》 、 乌里 尔・ 罗森塔尔的《 危机管 理 : 应对灾 害、 暴乱与恐
怖 主 义》 等, 国 内学 者也 有不 少 的成果 。 观点 之 一 : “ 危 机 是 威 胁 决 策 集 团 优 先 目标 的一 种形 势 , 在这种 形 势 中 , 决 策集 团作 出反应 的 时 间非常有 限 , 且 形 势 常 常 向令 决 策 集 团惊 奇 的 方 向发 展 。 ” _ 3 这 个 定 义 中危 机 包 含 了 三 个 方 面 的 内容 , 即: 决 策集 团优 先 目标 受 到 威 胁 、 反 应 的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1.从法理的角度上看,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的从本 质上讲是取得新的建设用地使用权。需地者需要继续使 用时,应该遵循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的取得方式,再次缴 纳土地出让金,以获得建设用地的继续使用权。
2.从维护社会公平的角度上看,如果采用无偿续期 制度必将会产生等同于土地兼并的后果,扩大我国目前 的贫富差距。如果采用无偿续期的方式就意味着房屋的 所有权人将享有等同于所有权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在巨 大的金钱利益诱惑下将会使囤房、炒房这一社会现象愈 演愈烈。那样,普通的工薪阶层面对不断攀升的房价只能 是望而却步。此时《物权法》无疑为少数人牟取暴利撑起 了它强有力的保护伞,《物权法》 的亲民性也就更无从谈 起,反而更容易激化社会矛盾。
3.从现在已经存在的问题上看,《物权法》在制定的 过程中,围绕住宅建设用地期满后如何续期的问题就存 在着诸多的争议,最后因矛盾过分尖锐而对此问题采取 了回避的态度,搁置争议在立法上采取了模糊的规定。 虽然近期我们都不会大规模的面临续期的问题,这也许 就是立法者对该问题采取模糊处理的最主要原因,但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续期问题会越 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与其让这个问题积少成多大规模 发生,何不在它只在萌芽阶段时就积极讨论研究,确立 有偿续期原则,出台相关制度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面 对以后出现的问题。
[摘 要] 我国危机管理体制已经初步成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危机管理专职机构不专,层级责权不清,部门间
协调不畅等。我国提高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应加快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明晰各级政府责任,建立统合各方力量的强力机
构,增强应对危机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能力,真正形成组织健全、运转顺畅、统一高效的公共危机应急处理体制机制,实
3.危机管理部门协调不畅 我国目前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与行政管理体制相一 致,建立在职能分工的基础之上。危机管理以相应的政府 职能部门为依托,各部门各自处理管辖领域的应急事务, 再经过省、市、县等多层次的“块块”切割,使得横向上分 散管理,缺乏统一、稳定的指挥和协调机制,缺乏一个将 政府各个部门组织起来共同行动、共同进行危机预防和 应对处置的协调机构,整个危机管理系统无法形成有机 的整体。一旦危机发生,便临时成立领导小组或指挥部, 组织开展应对。由于缺乏危机事前预防,加上组成人员及 部门间的临时性、部门利益性,缺乏良好的协调机制,致 使危机管理行动迟缓,效率低下。例如从 2003 年 SARS 防控来看,仅从疫情信息收集和报告的情况看,没有一个 机构能够掌握所有在京医疗单位的 SARS 病人和疑似患 者数量的准确信息,因为在北京市,医疗单位众多,分属 不同的系统,是自成体系的独立系统,互相之间是平行关 系,很难有效地协调统一行动。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作者:杨洋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第14期公共危机管理并不是新事物,每个国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尽相同的危机事件。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剧变与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此间社会结构以及社会控制体系也发生着变化与重构,传统和非传统的威胁因素相互交织,显在与潜在的社会风险增加,由社会风险转化引起的各种影响公共安全的危机事件也会频繁发生。

因此,我国探索有效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危机管理将任重而道远。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现状:成绩与问题一、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取得的成绩。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完善的过程。

在经历包括SARS疫情到近年接连不断的特大自然灾害、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群体性集体事件等,我国的危机管理初显成效,公共危机管理能力逐步成熟第一,加强重视,转变观念。

SARS疫情出现后,政府把“公共危机”作为重要管理对象,加强了对危机的重视,逐渐以责任政府为价值取向,并通过制度安排保证了自身某些责任的实现。

第二,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构。

我国逐步建立起五大类公共危机管理机构,包括:预防和处置自然灾害、灾难事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社会危机、经济危机的管理机构。

第三,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政府以前的“内外有别”媒体政策,逐步被以新闻发言人制度为主的一整套即时信息公开措施所取代。

第四,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

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公共危机相关法律制度。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要客观的看待我国目前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第一,我国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缺乏高效统一的应急管理体制。

回顾我国政府近年来应对几次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经验,可以发现每当突发公共危机发生并造成一定的灾难后,国家决策机构一般都会根据法律法规组建一个临时性的指挥部门。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完毕之后,该指挥机构也就撤销解散,先关工作人员回归原单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正常社会生活状态下,突然发生的、对社会广大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伤害的疫情、食物中毒、因职业长期接触有毒物质而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和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

其具有成因复杂、种类多样、传播广泛和危害严重等特点[2]。

在日常生活中,威胁人类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 如禽流感、霍乱、SARS、手足口病、三鹿“毒”奶粉事件等) ,其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严重不良影响。

因此,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的危机管理势在必行。

组织或个人通过危机的监测、预控、决策、处理等过程,减轻或避免危机产生的损害,甚至化危机为机会的过程称为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包括四个方面,即危机预防、危机准备、危机反应和危机恢复[3]。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只有使用危机管理,采取切实可行、快速有效的方法和对策,才能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转危为安。

1 我国的危机管理现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时间、地点不确定性,事件突发性和危险性高等特点[4]。

我国在经历了SARS、三鹿“毒”奶粉、H1N1 甲型流感等事件后,逐渐形成了突发事件发生时临时组建组织机构进行指挥并负责的危机管理模式。

其由一个或多个组织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管理负责,并逐渐形成了以《宪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基础、应对突发事件的各级法律法规为指导的全方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体系。

2 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虽然我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危机管理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和完善,执法管理不够规范。

( 2) 缺乏及时、有效的预警系统,预警机制也不够健全,往往是消极、被动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 3) 缺乏综合的应急协调指挥中心,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合作和进行社会资源整合[5]。

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谢谢观看
三、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存在的 问题及原因
三、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信息沟通不畅:在一些危机事件中,由于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媒体之间 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引发公众不满。
三、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媒体角色错位:部分媒体在公共危机传播中过分追求点击率和收视率,忽 略了舆论引导和社会责任,导致危机扩大化。
三、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不足:尽管一些社会团体和公众积极参与危机传播, 但整体上仍存在参与不足的问题,导致危机应对效果有限。
三、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在公共危机传播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对政府、媒体和其他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缺乏明确规定。
四、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的对策建议
3、提升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能力:政府应加大对社会团体和公众的培训和 支持力度,提高其参与公共危机传播的能力和素质,以便更好地配合政府应对危 机。
四、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的对策建议
4、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公共危机传播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参与 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为有效应对危机提供法律保障。
二、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的现状分析
3、社会团体方面: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社会团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些团体通过志愿者行动、筹集善款等方式参与危机应对。然而,由于一些社会 团体的组织能力和资源有限,往往难以在危机中发挥实质性作用。
二、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的现状分析
4、公众方面:公众是公共危机传播的重要参与力量。公众通过自媒体等渠道 积极传递危机信息,参与救援和重建工作。然而,由于公众的信息来源广泛且真 伪难辨,可能会导致一定的恐慌和谣言传播。

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分析

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分析

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分析摘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的问题就是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随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和危机,应对公共危机,最基本的挑战就是政府对于公共危机的管理。

政府要承担应有的责任,应该在危机的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有效的应对、处理、解决公共危机,有针对性地展开公共危机的预警、处理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还关乎着国家的兴旺发展、社会的安定团结。

关键词: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公共危机管理危机应急能力所谓危机,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突然发生的、严重危及社会秩序、给社会造成重大危机的事件。

危机管理是指政府组织社会力量,对可能发生的公共危机制定应急和处理的方案、办法与对危机的萌发、形成、爆发和扩散作全过程的监测、预警、反应、报告和处置的控制过程。

突发公共危机一般称作紧急事件。

突发公共危机原则上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及社会安全等四大类。

而公共危机管理,也称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解决政府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

即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

1、公共危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突发性危机事件一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

这些事件容易带来混乱和惊慌,使人措手不及,如果对事件没有任何准备就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

1.2难以预测性危机往往是在正常生产情况下难以预料的,他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不可预测性,会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

特别是外部的原因造成的危机,如自然灾害、国家政策的改变、科技新发明带来的冲击等,它们往往是始料不及并难以抗拒的。

1.3严重的危害性无论是伤人损物的危机还是形象危机,对社会都会造成相当的损害。

它不仅会破坏目前正常的生产秩序,陷入混乱,而且还会对未来的发展、经营带来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发生了人身伤亡事故之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摘要:我国目前正处在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高发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都面临着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处于非常态下的危机情境中,我国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公共危机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为此,要增强危机意识;建立处理危机的权威机构和相关体制,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性;完善信息机制;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修正政府绩效考核体系,防止出现虚假治理。

关键词:危机;公共危机管理;信息机制;政府绩效一.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1)危机预防与管理机制缺失在“SARS”事件之前,我国根本没有系统地的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因此,危机预防与管理机制缺失问题在“SARS”公共卫生危机期间集中暴露出来,比如政府的危机管理缺乏系统的预防战略和政策规划;缺乏系统化和制度化的教育、训练、组织保障;缺乏整合和协调的机制,政府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欠缺;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和信息沟通机制,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通;缺乏制度化的财政资源保障和人力资源保障;与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的合作有待完善等等。

与此同时,由于政府公共危机预防与管理观念欠缺,应付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心理准备不足,民众缺乏必要的危机应对培训,面对突发事件容易产生心理紧张,甚至是群体性的恐慌,从而使个人和整个社会在认知和行为上的应对能力降低。

(2)危机发生时反应不及时反应及时是公共危机管理的第一要则。

由于公共危机事件具有威胁性、紧迫性、和不确定性,反应迟缓必然加重危机状态。

美国9·11 事件中,在遭受恐怖袭击后45 分钟,布什总统就发表了电视讲话;2003 年美国东北部发生大停电后数分钟之内,美国国防部就迅速作出反应,半小时后纽约市长就召开记者会。

在日本福冈地震发生后不到 1 分钟,电视屏幕上端已显示出地震震源、各地区震度以及有无海啸等信息;灾害发生30 分钟内,政府各部门就在有序应对地震灾害了。

相对而言,我国在处理公共危机的过程中,政府反应是比较迟钝的,例如2003 年“SARS”事件之初,政府不仅没有反应,甚至掩盖事实真相致使事态进一步扩大。

2005 年因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着火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但从爆炸发生到哈尔滨市宣布停水有整整10 天时间,国家环保总局的污染报告记录却始终为零,而松花江沿江的各地各级政府均未采取任何有效应对措施。

1600(3) 危机应对的方法不科学我国过去一直采用分部门、分灾种的单一灾情的救援体制和危机管理模式,大规模地区性自然灾害迄今仍使用“人海战术”,投入最多的是部队,没有完全建立处理不同危机事件之间的协调机制。

在公共危机的应对方法上,政府有关部门由于“责权利”等诸多因素,“金字塔”式的行政权力结构使得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往往采取上级拍板的处理模式,即事件发生后先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报告,上级部门和领导在了解情况后拍板如何处理。

相对而言,美国等发达国家应对公共危机的方法则更为科学。

美国政府于1979 年成立了联邦紧急事态管理局,直接向总统负责,报告并处理灾情。

多年来,该机构已发展起一整套“综合应急管理系统”,以应对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天灾人祸。

“9.11”事件发生后,该系统迅速启动,美国联邦政府的核心应对部门和相关支援部门都迅捷有序地采取措施全力开展救难工作,相互交织却有机协同,把恐怖袭击的伤害降到了最低限度。

由此可见,科学的应对方法和策略是化解危机的关键。

一旦多种危机事件并发,危机应对方法的不科学则可能会使政府在处理危机事件中的政策不能很好地得以贯彻实施,从而导致政府处理紧急事务的效率低下。

(4)危机事后恢复不力在危机事后的处理阶段,政府一方面需要妥善应对有关政治影响、经济损失等恢复性问题。

另一方面还需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修正组织的日常决策和应急处理系统,因此需要一个完善的恢复机制。

而现阶段,我国在这一方面还处于“缺位”状态,危机的事后恢复多依靠单方面的国家财政,缺乏多渠道多方式的恢复动员机制。

除此之外,危机决策处理的事后校正机制也不够健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1)严重缺乏公共危机管理意识政府官员、公共管理者的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在政府管理过程中对危机管理的认识不足。

建立健全政府危机管理机制的基本前提应该是转变观念。

我国危机管理的宏观机制是非常欠缺的,究其原因,就是认识不足。

尽管在以往的种种公共危机中,我国政府采取了必要措施而从容度过,表现出我国政府应对危机的胆略和智慧,但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在平时,在于预防,而不在于出现了危机之后的力挽狂澜。

出现了危机之后再去应对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方面是建立起危机预防应对机制。

我们现在对一些事故,比如煤炭瓦斯爆炸、空难等有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条列,平时加强防范工作,出了事故以后可以根据条例确定相应的责任,对事故的定性和处理有一套方法,但是,更加宏观的、系统的危机管理却没有提高到应有的水平。

(2)缺乏独立和常设的危机管理协调机构现行行政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缺乏协调,效率低下。

我国政府体制由于政府职能没有划分清楚,许多事项管理上条块分割严重。

在这种制度下,地方政府也很难协调各个部委、党、政、军系统关系。

从整个体制上看,在危机时刻对一些重大事项谁负责、对谁负责的问题,谁也搞不清楚。

即便中央政府下令,各级政府各部门之间也可能难以有效协调——大家基本上都是各行其是。

遇到非典之类特殊危机事件,更缺乏足够的处理和应变能力。

这是不负责任的体制、效率低下的体制、缺乏责任心的体制。

国家行政学院杜钢建教授将目前政府管理体制的弊端概括为: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获利途径审批化,审批方式复杂化。

(3)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及媒体舆论的引导、沟通和监督作用发挥失效当前,我国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

有关危机事件的新闻宣传,必须掌握适度的分寸,以适当的时机、选择适当的媒体向公众提供正确的信息,这是处理危机事件和其他社会热点问题的有效手段。

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主动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建立快速通报事件真相和工作进展的新闻发布渠道,尤其是通过主流媒体,组织正面报道,及时向社会发布真实信息,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知情权。

媒体舆论的引导、沟通和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在各种突发事件中,往往伴随着种种小道信息的不断扩散。

要使公众在众多信息中接受主流媒体信息,关键在于提高主流媒体所刊发内容的公信度。

我们应注意及时、准确地把握社会舆情和社会心态,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和群众思想反映,着眼于正面引导,加大正面报道力度,认真做好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并提供最便捷畅通的传播渠道,让来自权威部门的信息,通过主流媒体在最短时间、最大范围内得以公开。

同时,通过揭露谣言,澄清事实,解疑释惑,使因谣言造成混乱被迅速制止,事态尽快平息。

(4)法治缺失从南方雪灾、三鹿奶粉事件、玉树地震等一系列突发性公共事件可以看出,我国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存在法治缺失。

首先,在立法方面,缺乏一部统一的规定各种危机事件的“紧急状态法”。

为了有效应对各种危机事件,世界各国首要开展的工作就是制定相关法律,统一规定各国政府在处理危机事件中的职权和职责,确定依法对抗紧急状态和危机情境的法治原则。

我国先后制定了《戒严法》、《防震减灾法》、《传染病防治法》、《防洪法》和《消防法》等,这些法律所规定的紧急状态法律制度不统一,每个单行的法律只能适用于一种紧急状态,一旦紧急状态产生的原因复杂,就很难有一个统一的紧急状态下的指挥机制。

其次,在危机处理期间,依法行政有待加强。

无论正常状态下,还是危机状态下,政府行为法制化和依法行政是政府实施有效治理的基本原则。

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应变能力和行政管理的权威性、主动性,以及对社会整体资源的统一调配能力,不只是政府自发性的反应,同时也是法律规范与授权的结果。

否则即使措施再完备,也难保不出重大问题。

最后,如何防止在危急状态下公共政策侵害公民权利,如何进行有效监督也都是今后在制定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三.完善我国危机管理体制的对策思考(1)增强危机意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危机管理的目的就是“使用少量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钱治病”。

政府进行危机管理,不只是要在危机发生以后作出迅速反应和对危机局势进行严格控制,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树立起较强的危机感和危机意识。

它要求公共决策者要居安思危,在和平、稳定时期要从战略的、长远的角度出发,预先考虑到社会可能面临的紧急状态和潜在的危机因素,在物质和心理上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预先制定危机预案,以防在危机发生时不知所措。

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有意识的加强对危机等相关知识的研究和信息的收集,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信息处理机制。

在危机发生之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按照先前制定的危机预案,从容主动地应对危机。

做好危机的识别和监控工作,将危机的发生视为常态,工作不仅要围绕危机本身来准备,还要加强对可能引发危机的相关因素的重视。

(2)建立处置危机的权威机构和相关体制,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性危机管理是各级政府、各个政府部门的共同责任。

把危机管理的职能整合到各级政府和各个政府部门的职能体系之中、整合到各级政府和各个政府部门的日常工作之中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考虑到危机管理需要统一的领导、统一的指挥,考虑到危机管理需要协调和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考虑到危机管理需要常态的管理战略、政策和机制,建立统一领导、分工协调的危机管理体制是十分必要的。

(3)完善信息机制当社会发生重大危机时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秩序受到威胁,心理上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恐慌是自然反应。

而对事件真相的模糊认知正是引发此种消极心理反应的导火索。

提高危机应对的能力,从完善信息方面来说应该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强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

增加信息的透明度是制止流言甚至谣言的最有效方式。

知情权是公民重要的程序性权利。

政府可以通过新闻发言制度、通过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通过媒体和网络向民众发布危机信息,让他们了解到危机的到来并没有造成政府的混乱,政府还是在正常的运转和积极应对,同时也可以防止不正确的信息通过不正常的渠道传播,造成民众的猜疑甚至是对政府的不信任。

2007 年我国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信息的公开化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2008 年5 月12 日发生的汶川地震凸显了政府信息的公开与透明,使得广大民众对政府更加信任,万众一心,共同应对灾难。

其次,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危机具有突发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如果按照传统行政内部沟通渠道,层层上报落实,会贻误时机。

因此设立危机沟通的绿色通道是极为必要的。

在危机发生时,危机发生地可以不受行政层级的约束,直接将信息传输到高级决策层,决策层再通过这个通道将危机处理的原则、办法下达给危机发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