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3 我们来造“环形山”4 日食和月食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 一天的垃圾2 垃圾的处理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 分类和回收利用5 一天的生活用水6 污水和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能够观察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

3、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并且中间较厚。

过程与方法1、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创造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局部。

教学难点】理解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教师出示放大镜,询问学生知道放大镜是什么。

2、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放大镜的用途——观察生物、实验中观察花、昆虫等,还可以用于助视、电子产品检验、邮票鉴定、珠宝鉴定、指纹毛发纤维观察等。

4、让学生举例使用领域,填写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教师让学生演示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2、学生选择一小块面积,使用放大镜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记录新发现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教师归纳:放大镜可以让我们看清肉眼无法看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教师讲解放大镜的特点:是一种凸透镜,透明并且中间较厚。

老师介绍放大镜的作用,让学生找物品来试着放大。

他们发现圆柱形和球形的以及水滴都有放大的效果。

老师解释了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都具有中间凸起和透明的特点,因此放大镜也被称为“凸透”镜。

学生们也发现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在第二节课中,教师介绍了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方法和意义。

学生们通过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和活动情况,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可以扩大人们的视野,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2. 生态系统3.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4. 光与能量5. 地球与宇宙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掌握基因、DNA等基本概念。

2. 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 掌握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4. 理解光与能量的关系,了解太阳能的利用和转化。

5. 认识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培养探索宇宙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态系统的平衡、化学反应原理、太阳能的利用、宇宙知识。

2. 教学重点:基因与DNA的关系、生态平衡的维护、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太阳能的转化、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

a. 学生观察图片,发表自己的看法。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主,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a.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讲解基因、DNA等概念,举例说明遗传与变异现象。

b. 生态系统: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讲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c.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讲解物质的性质,演示化学反应实验。

d. 光与能量:讲解光与能量的关系,介绍太阳能的利用和转化。

e. 地球与宇宙:介绍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展示宇宙图片。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基因、DNA、遗传、变异2. 生态系统:生物、环境、生态平衡3.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性质、变化、化学反应4. 光与能量:光、能量、太阳能5. 地球与宇宙:地球、宇宙、探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描述一种遗传或变异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b. 生态系统:画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图,并说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世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繁殖方式3. 人体的奥秘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人体健康与生活习惯4. 地球宇宙与空间探索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宇宙的奥秘及人类探索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培养环保意识。

2. 使学生掌握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激发对植物学的兴趣。

3. 让学生了解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培养健康生活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人体器官的功能。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掌握植物生长与繁殖的基本知识,关注人体健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实验器材、观察工具、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播放地球生态系统的短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章节知识点。

3. 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答。

4. 随堂练习:设计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 板书内容:各章节关键词、重难点、典型例题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简述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

(3)介绍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及其功能。

2. 答案:(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制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等。

(2)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

(3)如:心脏,功能为输送血液,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各章节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怎样放得更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教学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教学过程】一、显微镜的发展1、如何放得更大?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

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2、介绍各种显微镜二、做个简易显微镜1、怎样放得更大?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2、我们自制显微镜1)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

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

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三、小结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

板书设计: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过程与方法: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一、谈话导入师: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1、师: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篇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篇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会议记录、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meeting minute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2. 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态环境的概念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3. 健康生活与疾病预防生活习惯与身体健康常见疾病的预防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以及保护措施,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2. 掌握生态环境的概念,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会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措施的实施2. 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3. 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与疾病预防教学重点:1.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保护意义2.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 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健康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学期的研究主题。

2. 例题讲解:(1)讲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及保护措施;(2)阐述生态环境的概念、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方法;(3)介绍生活习惯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分析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身边的生物多样性实例,讨论其价值及保护措施;(2)分析生活中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3)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健康生活计划,预防常见疾病。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及保护措施2. 生态环境的概念、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保护方法3. 生活习惯与身体健康、常见疾病的预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其价值;(2)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从生活习惯、疾病预防两个方面,制定一份健康生活计划。

2. 答案:(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指生物在地球上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1.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1.2 季节的形成与变化2. 生物的多样性2.1 生物的分类与特征2.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与保护3. 光与视觉3.1 光的传播与反射3.2 眼睛的结构与视觉形成4. 能量转化与守恒4.1 能量的来源与转化4.2 能量守恒定律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掌握自转与公转的基本概念。

2.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了解生物的分类与特征,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掌握光与视觉的原理,了解光的传播、反射现象以及眼睛的结构与功能。

4. 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光的反射与视觉形成、能量转化与守恒。

2. 教学重点:自转与公转的概念、生物的分类与特征、光的传播与反射、能量的来源与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季节变化图、生物标本、放大镜、光源、能量转化实验器材。

2. 学具:学习手册、画图工具、观察记录表、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中的季节变化,引出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学生观察校园植物的变化,记录下来。

讨论地球运动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2. 例题讲解: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举例说明。

介绍生物的分类与特征,通过观察标本进行分类。

讲解光的传播与反射,进行实验观察。

解释能量转化与守恒,进行实验演示。

3. 随堂练习:学生绘制地球自转与公转示意图。

学生观察校园中的生物,进行分类与记录。

学生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观察现象。

学生设计能量转化实验,验证能量守恒。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自转:地球自转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

公转:地球公转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

2.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

生物特征:形态、结构、生活习性。

3. 光与视觉: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3 我们来造“环形山”4 日食和月食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 一天的垃圾2 垃圾的处理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 分类和回收利用5 一天的生活用水6 污水和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教学内容涵盖全册章节,主要包括: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技术世界。

详细内容包括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物的分类与特征、人体的奥秘;物质的基本性质、化学反应、能量的转化;地球的结构、自然灾害、环境保护;以及简单机械、电与磁、信息的传递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命科学中生物的分类与特征、物质科学中能量的转化、地球与宇宙科学中地球的结构与自然灾害、技术科学中电与磁的应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模型、挂图等。

学具:实验器材、学习卡片、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难点知识。

4.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或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采用图示、表格、流程图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的分类及特征。

(2)简述能量转化的过程。

(3)分析地球的结构及自然灾害的原因。

(4)探讨电与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学书籍、网站、实践活动等,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 板书设计的简洁明了;6. 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系统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二章“空气和气压”中的第三节“大气压强的测量”。

具体内容包括:大气压强的概念、马德堡半球实验、气压计的制作和使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学会制作气压计,并能够正确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马德堡半球实验、气压计的制作和使用。

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气压计的制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马德堡半球实验器材、气压计样品。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吸管喝饮料,引发学生对大气压强的思考。

2. 讲解:介绍大气压强的概念,讲解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3. 演示: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亲眼见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4. 实践:学生分组制作气压计,并学会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大气压强的概念2. 马德堡半球实验3. 气压计的制作和使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简易气压计,并测量周围环境的气压强。

答案:根据制作过程和测量结果,记录气压计的制作方法、测量工具及数据。

2. 作业题目:思考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大气压强有关?答案: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如吸管喝饮料、呼吸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对大气压强产生兴趣。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实验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制作气压计,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在气压计制作过程中,对细节处理不够到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大气压强与气象变化的关系。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2. 天气与气候3.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5. 光与色彩6. 电与磁7. 人体与健康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探索生命起源与进化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3. 让学生掌握光与色彩、电与磁的基本原理,关注人体健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生态系统的平衡、生命起源与进化、光与色彩、电与磁等概念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天气符号卡片、生态系统模型、光与色彩实验器材、电与磁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天气预报等,引发学生对地球运动、天气、生态系统等问题的思考。

2. 例题讲解:(1)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时差等现象,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等现象。

(2)天气与气候: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分析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

(3)生态系统: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4)光与色彩: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以及色彩的形成。

(5)电与磁: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以及电磁感应现象。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地球仪上的昼夜变化、天气符号的识别、生态系统的构建、光的折射现象等。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用图示表示地球自转、公转,标注昼夜更替、四季更替等现象。

2. 天气与气候:用图表展示天气符号、气候类型。

3. 生态系统:绘制生态系统的结构图,标注生态平衡。

4. 光与色彩:用图示表示光的传播、反射、折射,以及色彩的形成。

5. 电与磁:用图示表示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以及电磁感应现象。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第一节:生物的分类第二节:生物的进化第三节: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2. 第二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第三节:生态平衡3. 第三章:环境与生活第一节:环境问题第二节:节能减排第三节:低碳生活4.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太阳系第三节:探索宇宙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物分类、进化、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等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进化与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与功能环境问题与节能减排2. 教学重点:生物的分类、进化、多样性及其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与低碳生活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分类图、进化树、生态系统的图片和模型环境问题、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相关资料2. 学具:生物分类、进化、生态系统等学习资料探究活动所需的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实践情景,展示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生物的多样性讲解生物分类、进化等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通过讲解、举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类型与功能。

(3)环境与生活分析环境问题,介绍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意义和措施。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解答。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多样性分类、进化、保护2.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组成、类型、功能、生态平衡3. 环境与生活环境问题、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生物分类、进化的相关知识填空题(2)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与功能的选择题(3)环境问题与低碳生活的简答题2. 答案:(1)填空题答案(2)选择题答案(3)简答题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拟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创造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局部【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大纲概述本课程是六年级学生的必修科目,旨在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包含四大主题: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

具体内容包括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植物与动物的生长与发育、地球的运动与地质变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教学内容将以生活为基础,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本课程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独立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

利用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教学评估将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活动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

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案。

强调诚信和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念。

二、教学目标理解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的能力等。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

1. 知识与理解:使学生掌握六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与知识。

在第一节课程中,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包括科学的基本概念,如实验、观察、推理、假设等。

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白,科学是一种系统性的知识和方法的集合,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自然世界的规律。

我们将按照教材的内容,逐步引入各个单元的主要概念。

这些概念可能包括物质的状态和变化、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遗传与进化、力的作用等。

每个概念都将是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重点。

对于每个主要概念,我们需要提供详细的解释,并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介绍物质的状态和变化时,我们可以通过水、冰和蒸汽之间的转换来讲解物质的三态变化。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身边的物质第一节: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第二节:常见的物质与材料2. 第二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地球的构造第二节:太阳系与宇宙3. 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一节:生活中的力的作用第二节:生活中的热现象4. 第四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学生能够认识地球的构造,了解太阳系与宇宙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学生能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力的作用和热现象,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4. 学生能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地球的构造、太阳系与宇宙的组成。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地球仪、生物模型等)。

2. 学具:教科书、实验报告册、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2. 章节讲解:1) 第一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讲解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如分子、原子等。

讲解物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讲解物质的变化,如固态、液态、气态等。

2) 第二章:地球与宇宙讲解地球的构造,如地壳、地幔、地核等。

讲解太阳系与宇宙的基本知识,如太阳系的组成、宇宙的膨胀等。

3) 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讲解生活中的力的作用,如重力、摩擦力等。

讲解生活中的热现象,如热传递、热膨胀等。

4) 第四章:生物与环境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等。

讲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如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适应环境等。

3. 例题讲解:通过展示实例,讲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地球的构造、太阳系与宇宙的组成等。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1.3建造塔台》优质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1.3建造塔台》优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
学本教学教学设计
教师寄语
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

认真学习使自己进步,只有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断前行,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

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就尝不到后来的甜。

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响曲,汇成我们的一生。

拒绝“苦”就等于关上“甜”的门。

须知,攀登的越高,走过的荆棘就越多。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踏踏
实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才会属于你。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2课《 产生气体的变化 》教案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2课《 产生气体的变化 》教案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2课《产生气体的变化》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产生气体的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产生气体的原因和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物质的性质,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他们对物质的变化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实验现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产生气体的原因和规律,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产生气体的原因和规律。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产生气体的原因和规律。

六.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澄清石灰水、盐酸等。

教学课件:相关实验动画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产生气体的变化。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验动画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这些实验中,为什么会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是什么?3.操练(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解释产生气体的原因。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实验现象和产生气体原因的理解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产生气体的变化?学生举例并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产生气体的原因和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实验现象和产生气体的原因,准备下节课的交流。

2020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套

2020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打开即看)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编写人员:第一单元:浙江宁波奉化市居敬小学张素珊第二单元:江苏徐州铜山茅村实验小学王芳第三单元: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新兴学校董茂娉第四单元: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曾小红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站前学校方靓2008年2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3 我们来造“环形山”4 日食和月食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 一天的垃圾2 垃圾的处理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 分类和回收利用5 一天的生活用水6 污水和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放大镜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用途:……教学后记: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奇特的身体构造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

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

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

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1)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

(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

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

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1)师:(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

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

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

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为使学生能坚持观察,可在科学活动室内布置一个“昆虫世界”,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的观察发现和课外阅读的摘抄进行展示,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而且小组间的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如果条件好的话,可以在网上开辟一个这样的空间。

对于学生的发现和成果老师因及时进行表扬或展示,及时的反馈有助于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研究热情。

)板书设计: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触角——形状结构各异足——密布细毛,有钩爪……实践活动: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教学后记: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教学过程】一、观察美丽的晶体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

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物质糖盐味精记忆中放大镜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

(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3、关于晶体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

(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

)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

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1、晶体的形成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

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

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

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

(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3、拓展活动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放大镜下的晶体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规则几何外形固体资料:奇妙的晶体什么是晶体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教学后记:4、怎样放得更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