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载体探析

合集下载

价值观多元化态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讨

价值观多元化态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讨

价值观多元化态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讨[摘要]在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自身具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反映了我国目前社会所追求的文化价值观念。

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思想观念虽逐渐趋于成熟,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我们深知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国目前正处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同时又伴随着国内各项改革的深化不断出现新情况、新特点。

在社会转型过渡的特殊时期,新旧两种体制及多种价值观念并存,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错综交织、摩擦碰撞,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影响,高校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各项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导致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功利化、多层次化的特点,加上西方个人之上价值观的影响及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使一些大学生往往过分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由此产生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丢失、社会责任感淡漠、心理素质脆弱等问题。

特别是随着他们社会交往的日益增多,在个人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的形成上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最终步入极端利己主义的误区。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指导。

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任务光荣而神圣,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作指导,以便正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不偏离社会主义建设的轨道。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十九大报告的召开,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开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只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十分关键的环节,也是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在主观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能否坚持学习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与新时期高校实现其内涵式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尤其身处形势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对大学生进行长期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实现高校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

本论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对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是对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的说明,就国内外学者对核心价值观及价值观教育的研究进行梳理,另外对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作以介绍,最后提出本论文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

第二部分对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以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价值澄清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对该理论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作以说明。

第三部分介绍了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渊源及历史演变,以及不同时期对其教育方式的变革与发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和文化源流及教育进行梳理。

第四部分在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史梳理基础上,就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当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作以阐述,具体指出其在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环境和教育力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学生自身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

第五部分以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原则和在教育中需要处理的主要关系为辅助,提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包括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改善教育环境和增强教育合力,以期对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起到实效性的促进作用,使其做到因势而进、因时而新。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关键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认同感,现状及原因,解决途径【摘要】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剖析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深究其缺乏认同感原因,并试图找到解决途径。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其主要第一,普遍性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因而应当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

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揭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精神要素,避免为短期目标服务,同时应当关照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

第二,民族性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

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态度,注意防范价值观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两种风险和错误,努力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崇高性崇高性是指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方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质上既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机环节,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和目标指向。

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状可以看到,当前大学生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主流是积极进步的,思想活跃,追求上进,崇尚奋斗,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所展现出的为民思国,为学思哲的良好风貌。

然而在这主流其中,也掩盖着不少令人担忧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现状和不良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层次。

1. 信仰层次: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主流,但部分大学生信仰缺失。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隐认同研究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隐认同研究
86
和价 值 观 念 。价 值 观与 态度 有 着密 切 的联 系 , 它 们之 间相互 支 持 , 价值 观 Leabharlann 能 和作 用 的实 现 需 要通 过
态度 来完 成 , 价 值观 对 行 为 的作 用 , 也 是 通过 对 态度 的影 响来 : 实现 的I 1 。“ 与 价 值 观相 比 , 态 度 和行 为 的距 离更 近 ” [ , “ 加 入态 度变 量 , 对行 为 的预测 要 更 好 _ 3 1 , ’ 。因 此 , 研 究 对 社 会 主 义核 心 价 值 观认 同 与 否 的态度 以及 这 种认 同 达到 的程 度 , 可 以更 好 的预测 社会 主义 核心 价值 观 对行 为 的指 导 作用 。
关键词 : 大学生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内隐认同度 中 图分 类 号 : G 8 4 4 .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 — 9 8 4 1 ( 2 0 1 3 ) O 5 — 0 0 8 6 — 0 8


问 题提 出
当前 的 中 国是 一 个 多 元 文 化 的社 会 , 在这 种 多 元 文 化 的 背 景 下 , 传统 价值观和现代价 值观 、 东
此外 , 杨 治 等通 过 研 究 发 现 社 会 认 知 具 有 很 强 的 内 隐性 , 当 内 隐态 度 与 外 显 态 度 有 冲突 的
Vo 1 . 3 9 No . 5
大学 生对 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 观 的 内隐认 同研究
余 林 , 王 丽 萍
( 西南 大 学 心 理健 康 教 育 研 究 中 心 , 重庆 市 4 0 0 7 l 5 )
摘 要 : 为了探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 了解大学生对社 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 的真实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对策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

现实中大学生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对策。

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缺乏深刻理解和认识的问题。

在大学校园中,一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不够深入,导致他们缺乏对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甚至出现对核心价值观的模糊认识,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是一种口号和理论,而缺乏实际的理解和内化。

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缺乏行动和实践的问题。

一些大学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阶段,却缺乏实际的行动和实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显得空洞和虚假,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偏离初心的问题。

一些大学生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容易放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偏离初心,为了个人利益或虚荣心放弃了理想信念,这种现象在大学校园中时有发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践行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面对上述问题的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引导大学生正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工作。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使其深刻知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内涵。

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引导大学生从实践中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和作用,激发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认同和践行。

建立健全学生思想引导和心理辅导体系。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想引导和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践行。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激励机制。

在学校和社会中应该建立起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对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给予表彰和激励,对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给予批评和规范,以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对策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传播成为了中国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一些问题,亟待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一)认识模糊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一些大学生甚至无法准确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更遭到了一些错误观念的侵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二)践行不力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存在着不力的问题。

不能够主动关心他人,缺乏公民道德意识,对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存在缺失。

(三)外部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一些负面信息和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存在一定的影响,容易使其在价值观念上产生偏差。

二、对策(一)强化教育学校和家庭需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定他们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使其认识更加清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树立榜样社会需要树立更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样,其中包括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奉献者,通过他们的榜样力量,激励大学生群体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政策引导政府部门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大学生培训和锻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号召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四)加强社会监督社会大众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监督,鼓励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对其有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进行批评和纠正。

(五)注重实践学校需要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通过社会实践课程、暑期社会实践和社会实践项目等形式,让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在实践中体验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讨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讨
( ) 育方式 单一 二 教
长期 以来 , 在对 学生 开展 价值 观教 育 的过 程 中 , 只重 视 显 性 教育 , 即把 价 值
观教育 当做一 门课 程 , 门知 识 , 意 强 调教 育 的唯 一正 确 性 , 育 的 目的性 丝 一 刻 教 毫不加 掩饰 , 造成 学 生对 价值 观理论 的死记 硬背 ; 在教 育 方法上 大 多采用 正 面灌 输 和说 教 , 没有从 社会 发展 要求 、 生身 心特 征及 实 际需要 出发 选择 适合 并有 效 学 的价值 观教 育 的方法 、 段 ¨ 。 手
中。 因此 高 校 的人 才 培养 , 客观 上要 求 必须 以社 会 主 义核 心 价 值 观 引导 当 代学
生树 立 正确 的世 界观 、 人生 观 、 价值观 。研究 与探讨 并 建构 适应 时代 要求有 效 引 导学 生成 长 的社会 主 义核心 价值 观是 具 有重要 意 义 的工作 。


当前 大学 生价 值观 教 育存 在 的 问题
( ) 育理念 滞后 一 教
在计 划经 济 时代 , 传统 封 闭式 的教育方 式 培养 的学 生往 往循 规蹈 矩 、 乏个 缺 性、 思维 约束 、 行为 被 动 , 缺少 适 应 现 代 社 会 发 展 的创 造 型 人 才 的素 质 和 特 征 。 随着 中国改革 开放 和高 等教 育体 制改 革 的 不 断深 入 , 放 式 的 教育 客 观 上要 求 开
愿意接 受 教 育 或 即便 是 接 受 也 达 不 到 预期 的 教 育 在 现实竞争 中 , 学校 开展 的各项 争 先创 优 、 助学 在 奖 目标 。
( ) 三 缺乏 层 次性 和 差异性
金评 定等方 面 , 不仅 积极 参 与竞争 , 他们 同时 也非 常

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因素与对策探究

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因素与对策探究
子女有 自卑心理 ,4 0 %的性格孤僻 ,感情脆弱 ,2 5 %的感情 波动起伏
系教育过程中我们研究发现许 多因素直接 或间接 的影响着 教育效果 。 为了提高大学 生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教 育的针 对性 和增 强实效性 , 笔者从大学生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教 育的影响因素人手 ,更细致 的剖析
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现状并且提出相应的对 策。


影 响 大 学生 社 会 主 义 核 心价 值 体 系教 育 的 主 要 因素
主义和谐 价值体 系的教育工作 。当前大学生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
育工作整体发展趋势 良好。然而,在开展大学生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误言论,还有 网络游戏的诱 惑等 。网络上的 “ 恶搞” 是建立在娱乐之
上对于审美观 的亵渎。反 动势力 的错误 言论是 对于大 学生这 群 “ 愤 青” 在思想上 的误 导。网络游 戏的 “ 美丽 画面” 与游戏 中的你 争我 夺 ,“ 暴力” 等内容 ,是导致玩这些游戏 的大学 生在现实生活中产生 污秽思想 与暴力倾 向的源泉,更 是大学 生堕落 ,不思进取 ,毫无斗志 的 “ 罪魁 祸 首 ” 。 ( 三)学校教育因素 大学不仅是 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 的引擎 ,也在维护和建设社 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成为国家利益坚定 的维 护 者。 j 目前 一些学校存在重知识灌 输 、轻 素质培养等不 良现象L 4 j ,这 就构成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出现问题 的原因之一 ,也是诱发各类大 学生问题的直接 因素。大学中学 习的 《 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 、《 毛泽
2 .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 在网上不 良信息也层 出不穷 。恶搞 的视频 、图片 ,反动 势力的错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在 中国整体社会价值 目标中居 于核心地 位,发挥着 主导作用。它不仅仅

浅谈大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大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大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摘要】现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通过介绍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引出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议题。

接着探讨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概念,内容,方法,以及实施方式,深入剖析了这一教育形式的特点和意义。

结尾强调了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浅出的探讨,本文旨在引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目标、概念、内容、方法、实施、促进、成长、成才1. 引言1.1 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它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社会和谐稳定。

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世界、尊重他人、珍爱生命,从而成为品德高尚、有担当的优秀公民。

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们成为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通过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人民意识,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它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行的重要保障。

强化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二、开放性。

大学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各种思想、观点在这里交流碰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鼓励学生接触不同的观点,进行思想碰撞,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开放胸襟。

隐性教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隐性教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福建论垤 ( 社科教育版) 2 1 第1期 0年 2 1

・8 ・ 19
隐性教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教育
熊来 平 ( 冈山大学 政 法学 院 , 井 江西 吉安 33 0 ; 4 09 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上海 2 09 ) 00 2 摘 要 : 隐性教 育 由于其 目的的隐蔽性 、 内容 的渗透性和 效果 的顺然 性等显著 特征愈 益受到 学界关 注。从 隐性教 育 的视 角 , 导 大 学 生价 值 观 的 塑 造 , 之 不 再 囿 于 空 洞说 教 和 纯 粹 道 德 知 识 学 习 , 引 使 可把 大 学 生 的认 知 、 感 、 为 紧 密结 合 起 来 , 好 情 行 较 地 实 现 社 会 价 值 规 范 与个 体 价 值 需 求 的 统 一 , 而提 高 教 育 之 实 效 性 。 从 关键词 : 隐性 教 育 ; 学 生 ;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大 社 中 图分 类 号 : 6 1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87(0 1 1 0 8 17 6 4 2 1 ) 2— 19—0 3 本 文 系江西省社会科 学规 划项 目“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教 育途径研 究” 项 目编号 :9 S 0 ) 究成果 ( 0K 24 研
大致可以达成 以下 共识 : 显性教 育 是教 育者 通过 有意 识 、 直 接 、 的教 育活动使受教 育者受 到影 响且 同时可 以被 明 确 外显 感知的思想道德教 育。相 对于 显性教 育 , 隐性教 育是 教育 者 为了实现其教育 目的而 实施 的不为受 教育 者明确 感知 , 而 从 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 中接受教育 的思想道德教育 。 ( 隐性教育的特征 二) 1 .目的之隐蔽性 。心理学 实验证 明 , 果思想 教育 的劝 如 导性太明显或强度 过大 , 教育者 就会 感到 自己 的选择 自 由 受 受到限制 , 于是激起对教育信息的排斥 , 就是人们通常所 说 这 的逆 反心理 。现行 的显 性教 育 由于教 育者 的教 育意 图、 输 灌 训导明显 已经使不 少受教 育者产 生了排斥和距离感 。隐性教 育是 “ 教育意图于活动或环境 氛 围之 中 , 教育 者没 有意 隐” 受 识到 自己在接受 某一特 定信 息的教 育 , 该隐性 信息 的获得 往 往不是活动本 身所指 向的 目的 , 而是附加衍 生物 , 种信 息是 这 受教育者通过 直接体验 或间接观察获得的 。前苏联 教育家苏 霍姆林斯基说 :教 育者 的教 育意 图越隐 蔽 , 越能 为教 育 的 “ 就 对象所接受 , 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 象自己的内心要求 。 … ” 2 .内容之渗透 性 。西方 有学 者曾 根据 一项 实验 提 出了 “ 破窗 效应” 理论 : 果某建 筑物 的窗 户玻 璃碎 了 , 如 又得 不到 及时维修 , 人们就可能受 到暗示 和诱导 去打碎 更 多的窗 户玻 璃, 而这些破碎的窗 户会给人们造成一 种混 乱无序 、 无规 则可 循、 麻木不仁 的心理 感觉 , 致更混 乱 的局面 。 “ 导 破窗 效 应” 揭示了这 样一个道理 : 何环境 或社 会现 象都渗透 传递 着 一 任 种信 息 , 是一种潜在 、 无形 、 无声 的教育力量 , 它以非强制性 的 隐性作用方 式 , 影响 和 制约 着受 教育 者 的思 想情 感 、 德水 道 平、 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 从知 、 、 、 、 情 意 信 行等方面 综合塑 造 他们 的人格 品质。相 对于显 性教 育具有确 定 的教育 主体 、 明 确 的教 育 目的、 相对集 中的教 育场所来说 , 渗透性 是隐性教 育 的最大特征 , 即它通过潜在于班级 、 学校和社会 中的隐含性教 育因素及外在环境潜移默 化地 引起 受教 育者 心理情 感 、 觉 知 改变和建 构的一种学 习过程 。 3 .效果 之顺 然性 。思 想道德 教 育 的最 终 目的 不仅 要让 受教 育者 掌握 有关的道德规范 、 则和 价值观念 , 原 而且还要将 其转化 为他们某种深刻而 稳定 的心理结 构 , 继之 外化 为 自觉 的行 为习惯 。隐性 教育 由于并不是受教育者 出于显 性外在 的 灌输和强 制 , 而是通过其 自身 自愿接受 、 内化和顺应 而潜移默 化地起作 用。它从 教 育对 象思 想不 设防 的心 理感 受 层面 入 手, 使其在 日常 的 、 自然放 松的状 态下 不知不 觉地 、 乎 自然 顺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实践报告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实践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查题目: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学院: 测绘工程专业: 测绘工程班级: 1420501-Z组成成员:姓名:李阳靖学号: 201420050138姓名:王敏学号: 201420050108 姓名:王赟学号: 2014200501282016年6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实践报告一、调查实践背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层面,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建立道德规范,有利提高国民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一重要思想,阐明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和根本所在。

在如何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问题上,我们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

第二,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概念,并对它作了科学概括和系统阐述,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是伴随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逐步丰富发展的.就其内容来说,这个理论体系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回答.就其地位来说,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这个理论体系具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务实性、"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的时代性、"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人民性和"不断发展"的开放性.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当代大学生,是高校肩负的重要政治责任,必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调研报告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1、取得的成就。

首先,大多数大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优越性和意识形态的灵魂。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马列主义和指导思想有较高的认知水平,说明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思想在社会快速发展中仍然能够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其次,大多数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讨论中,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是否影响普通人生活”的意见占77.6%。

2、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首先,马克思主义“老一套”的高校信仰教育方式和方法导致了信仰教育流于形式。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方法仍然是“老一套”。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解释不清原因,直接使学生产生虚无感。

其次,在就业市场导向下,大学生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最后西方思想的入侵导致信仰教育的衰落。

在西方学者看来,信仰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老百姓的精神支柱。

他们只承认宗教信仰,认为宗教信仰是最公平、最自由的,否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普遍信仰的观点。

当代大学生作为多元文化的接受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丧失了信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1、现状态:一是,少数大学生普遍认同共产主义思想和信念,有的学生甚至怀疑共产主义的科学性和现实性;二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思维更具内涵;近80%的大学生更注重精神、经济、政治性。

调查结果显示,他们不想离开物质和公谈。

他们把理想视为金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很严重。

最后一部分大学生思想消极、颓废、内心空虚、理想虚幻,没有追求。

2、问题发生原因分析优先价值指向的多元化尤为突出,社会转变带来了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体系的变化,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从单一的地方发展到富裕的地方,从封闭的僵化走向开放的主导,第二,价值取向矛盾得到了大学生的认同,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他们追求世俗化的生活方式和目标,最后是自我中心价值观的现实,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把自己尊重,以个人为主体,只希望在社会活动中做主角,不愿做配角。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思想观念不够坚定、行为表现不够积极、社会责任感不够强等。

一些大学生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问题。

他们在世俗价值观的冲击下,思想观念不够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不够深入,容易被外部的消极价值观所影响。

一些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问题。

他们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不够强,对社会公德和道德规范的遵守程度不够高,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以推动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深入开展。

1.2 问题现状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识水平不高。

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层面,缺乏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导致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认识不足。

二是行为践行不足。

一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道德品质不高、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公共道德意识缺乏等问题,无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实际行动。

三是现实环境影响。

一些大学生受到社会舆论、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受到消极价值观念的干扰,导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实践态度不够积极。

四是教育体制不够完善。

当前的大学教育体系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教育还存在不足之处,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无法充分接受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

五是家庭教育缺失。

一些家庭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缺乏有效指导和引导,导致大学生在家庭环境中难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观念和行为规范。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当前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强调和宣传,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广大大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

实际情况却是,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一些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不够深刻许多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层面,只停留在口号上,没有深入思考和理解其中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主要停留在宣传口号和概念上,缺乏深刻理解和个人认同。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不到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许多大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和思想信念。

在学术健康、友情互助、家庭和睦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和思想,无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和信念。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价值观影响不足在大学生群体中,仍存在着以个人利益为重、精神文明缺失等问题。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集体主义、奉献精神、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对个人的影响仍然有限。

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认同和融合仍存在差距。

二、对策建议1. 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解读,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其中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座谈和宣传活动,引导大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价值观念。

2. 制定相关教育课程在大学教育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设置相关课程或活动,引导大学生通过学习、讨论和实践,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和思想信念。

3. 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和社会中,建立一系列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动,引导大学生一起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动中,促进实践和思想的结合。

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情况调查研究

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情况调查研究

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情况调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情况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弘扬,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的主要成长力量,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道义建设的成效。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学生思想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传统道德观念被挑战,一些西方价值观念也在强势渗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面临着挑战和困境。

开展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情况的调查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群体的思想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情况,探讨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接受,推动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和认同度,分析影响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的因素,并提出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的对策建议。

通过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和看法,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意识,推动青年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内容结束】1.3 研究意义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情况调查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当前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和认同程度,有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可以揭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有助于评估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和成效,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还可以探讨影响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的因素,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生的价值观不仅影响着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深入研究和探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路径及其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社会价值。

价值观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这些价值观念包括但不限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意识、创新精神、责任担当等。

这些价值观念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能为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潮和价值观的碰撞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更加多元和复杂。

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价值引导,导致他们在面对各种社会问题时缺乏判断力和责任感。

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分析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路径,以期为提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同时,本文也期望通过这一研究,为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 阐述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

在快速发展和不断变革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并成为了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传播的速度日益加快,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日益复杂多元。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人生追求等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一方面,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但也引发了诸如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的滋生。

这些不良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导致他们在面对人生选择时往往陷入迷茫和困惑。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作者:季凌燕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0年第32期[摘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国家前进的灯塔,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风向标。

研究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现状,分析影响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因素,探索制订科学有效的长效机制,提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2-0008-02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盛行,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源源不断流入。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推进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思想,影响了高校学生的信仰和价值取向。

近年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严峻挑战。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从加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方面,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现状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成为高校德育工作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下面对其认同教育的现状做简单的分析。

(一)高校较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承担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也承担着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职责。

高校领导和有关部门都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校各年级、各专业都开设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通识课,同时,还会定期组织在校学生参加有关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的座谈会、讲座以及其他类型的活动等,让学生能够通过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除了组织集体学习之外,各班级还会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召开班会,让在校学生通过班会活动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认同

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认同

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认同【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在认知水平、情感认同、行为表现等方面对其产生了深刻影响。

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同程度在不断增加,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

也存在一部分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模糊和情感认同不足的现象,主要受到外部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认同至关重要,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认同水平,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心理认同、认知水平、情感认同、行为表现、变化原因、影响因素、社会发展、潜在趋势1. 引言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的核心和精髓,是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基础。

作为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

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制度的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意识形态的精神支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表达。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增强国家凝聚力和认同感,推动民族精神的持续传承和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导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弘扬公平正义、诚信友善、民主法治的道德要求。

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引导人们积极向上、诚实守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塑造人们思想观念、规范行为举止、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境、 相关部 门制定 的规章制 度 、 广泛分 布 的大众传媒 等等 , 所有
这些 隐性教 育载体在时间的延续 上具 有相对 的稳定性 , 它们不 像显性教育 载体 那样会因外界 因素 的干预 而轻易 消逝 , 因而 隐
受到熏陶和影 响的教 育方 法 。隐性教 育 的作用 是 通过 其载 体 表现出来的 。“ 谓思 想 政治 教育 的载 体 , 所 是指 在 实施 思想 政 治教 育的过程 中, 能够 承 载和 传递 思想 政 治的 内容 或信 息 , 能
它有 四个基本特征 :
其一 , 载体分 布空间 的广 阔性 。隐性教 育载体作 为显性 教 育载体以外的一种活动方式 和物质 实体 , 以广泛分 布于教 育 可
客体学习 、 活、 生 工作 的各个 地方 , 无论是 大学校 园还 是社 区街

隐性教 育载体 的 内涵及特征
道, 无论在工作场 地还 是 在娱 乐场 所 , 可以容 纳 隐性教 育 载 都 体, 从而有效填补 显性 教育载体无法覆盖 的生活空 间。
无意识的、 间接 的教 育 活 动 和 比较 灵 活 的教 育 方 式 , 教 育 客 体 潜 移 默 化 地 受 到 熏 陶 和 影 响 的 一 种 活 动 方 式 和 物 质 实 使
体 。它具有分布空 间的广 阔性 、 存在 时间的持 久性 、 承载 内容 的丰 富性 、 教育 方式 的隐蔽性 等特 征。应该从校 园文化 、 信
够为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 用 , 使思 想政治 教育 主客体之 间 促 相互作用 的一 种 活动 形 式 和物 质 实体 。 _ 因此 , 们 可 以 认 ”2 我 为, 隐性教育载体 就是 指在 实施 思想 政 治教 育过 程 中 , 了思 除
收 稻 日期 : 0 1 4—1 2 1 —0 8
上就是 以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为基 本 内容 , 教育客 体进行 对 的思想政治教 育。本 文试 图从 隐性 教育 载体 的角度 对这 一 问
题进行探 析。

环境 、 神文化 、 精 规章制度 、 网络空 间、 大众 传媒 、 管理 活动等。 由隐性教育 载体 的 内涵可 以看 出, 相对 于 显性教 育 载体 ,
主义 指导思想 ,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义共 同理想 , 以爱 国主 义为 核
够为思想政治教 育 主体所 运用 , 通 过无 意识 的 、 并 间接 的教 育
活动和 比较灵活 的教育方式 , 教育 客体在 轻松愉悦 中潜移 默 使
化地受到熏 陶和影 响的一种 活动 方式 和物质实体 , 它包括物 质
其二 , 载体存在 时间的持久 性。 由物 质实体 构成 的物质环
隐性教育是相对 于显性 教育 而言 的 , 指在思 想政 治教育 是
的实施过程 中 , 教育 主体 以比较 隐蔽 的形 式 , 照预先 设定 的 按
教育 内容和教育方 案 , 过无 意识 的 、 接 的教育 活动 和 比较 通 间 灵活的教育方式 , 使教育客体在 轻松愉 悦 的气氛 中潜移默 化地
性教育 载体所 承载 的教 育 内容 和信 息会 持续 地对 教 育客 体产
生影 响, 使教育客体在长期 的影响 和熏 陶下 形成某 些稳定 的观
念体系 。
其三 , 载体承载 内容 的丰富性 。隐性教 育载体 不像显 性教
育载体那样承载单一 或有限 的教 育 内容 , 是通过 活动方 式和 而 物质实体的形式 承载 了多 方 面 、 多层 次 的教育 内容 , 而为核心 的时代 精神 , 社会 主义荣 辱 观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和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 体 系两者在 本 质和外延上是 一致 的 , 也就 是说 , 对 于社 会 主义核 心 价值 体 相 系的四方 面基 本内容 ,土 主义核 心价值 观 同样 具有 四方面 体 :会 } 系性 的价 值观 念 。… 可以说 , 育社 会 主义核 心价值 观 , 际 ” 培 实
2 1 年 9月 01
【 当代大 学生研 究 】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 心价 值观 隐性教 育载体 探析


玄, 阳德 平
( 广西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 , 广西 桂林 5 10 ) 4 0 6
要: 隐性教 育载体是能够 隐蔽地承栽和传 递思想政 治教育 的 内容或信 息 , 能够为 思想政 治教 育主体 所运 用 , 并通过
第 2 4卷
第 3 期
山 西 青 年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S a x l g o u h Ad nsrt r o r a h n i o Col e frYo t mi itao s e
Vo . 4 NO. 12 3 S p. 2 1 e , 01
息载体、 管理 载体 等隐性载体 出发 , 来加 强和改进大 学生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 观的教育 。
关键 词 : 大学生; ; 江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 ; 隐性教 育; 载体
中图分 类号 : 6 1 文献标识码 : G4 B 文章 编号 :0 8 97 2 1 )3—0 3 —0 10 —8 9 (0 10 01 3
作者简介 : 蒋
玄( 9 4 )男 , 1 8 一 , 湖南 ̄' A , h t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2 0 0 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硕士研 究生 , 主要研 究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与方
法。
阳德平 (9 5 , , 1 8 一) 女 广西桂林人 ,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2 0 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硕士研 究生 , 09 主要研 究思想政治教育 与人的全
党的十六届六 中全会 指出 , 要逐步建立起社会 主义核 心价
想政治理论课教 学 、 团组 织活 动 、 党 会议 报告 等显 性 教育 载体 以外 的能够 隐蔽地 承载和传递思 想政 治教育 的 内容或 信息 , 能
值体 系。这一 价值 体 系包括 四个 方 面 的基本 内容 , : 即 马克 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